贵州自然保护区.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84148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5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自然保护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贵州自然保护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自然保护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自然保护区.doc(4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贵州自然保护区.精品文档.贵州自然保护区http:/www1.cfsdc.org/wwwroot/baohuqu.htm一、 贵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7个)1、 梵净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级别:国家级 批准文件:国务院文件国发(86)75号 同年10月,成为中国第二批唯一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管理机构名称: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地址:贵州省江口县双江镇三星西路17号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地理坐标:北纬27495028130,东经1084555108

2、4830。总面积为41900公顷,其中核心区25800公顷,缓冲区2800公顷,试验区13300公顷(其中旅游小区12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brelichi、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原生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90%。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区内有铁杉林、水青冈林、黄杨林、珙桐林等44个不同的森林类型。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孑遗树种珙桐,除大量零星分布外,还有13个分布成片的珙桐林,总面积达80余公顷,是当今世界上最集中的野生分布区。另外,梵净山冷杉残遗

3、群落,不仅是梵净山的特有树种,也是研究古生物、古气候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对象。梵净山区内植物种类约2000余种,木本植物90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 野生动物1004种另4亚种。其中兽类69种,鸟类191种另4亚种,两栖爬行类75种,鱼类48种,陆栖寡毛类21种,昆虫类600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brelich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大鲵Andrias davidianus、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等29

4、种。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的黔金丝猴,是第三纪遗留下来的中国特产动物,目前已达750只左右,它唯一分布于梵净山保护区内,是我国特产的三种金丝猴中数量最少,分布区最窄、濒危度最高的一种,是贵州梵净山保护区的“珍品”,是世界的“瑰宝”。 梵净山自古享有盛名,为黔境胜地。据铜仁府志记:“梵净山一名月镜山,群峰耸峙,分为九支,中涌一峰其千纫,跻顶千里风光一览而尽,有拜佛台、香炉岩、棉絮岭、炼丹台、藏经岩、定心水、九龙池、万卷书、一天门,山下有九十九溪环绕纡折,不独为黔中之胜,概也宇内壮观也。”梵净山既有黄山之美,又有峨眉之秀,实为难得的旅游胜地。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一直都很重视科研、科技工作,并

5、根据自身的实际,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了多学科的科学研究项目,如中美梵净山环境监测、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月亮山林区科学考察等。独立主持完成了多项科学研究课题,如黔金丝猴的野外生态调查、黔金丝猴的人工驯养及繁殖技术研究等,并确立了以“科研为先导、管护为基础、协调作保障”的管理方针,保护管理、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旅游开发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管理局通过制作保护区的图文、影视资料对外宣传保护区的情况。举办夏令营、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动植物标本,对中小学生进行大自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利用宣传牌、标语、通告等形式,大力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保护区管理局与周边各县、乡

6、(镇)建立了森林防火专业队和与义务消防队。保护区成立二十多年来,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并被“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评为8789年度、9092年度992001年度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2)社区参与 通过保护区不断地努力,已使周围各部门和区内外群众逐步认识到保护区的成立与其自身的利益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逐步体会到保护区的重要性,提高了自然保护意识,因此积极参与到保护区的保护管理中来。 2、 雷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级别:国家级 批准文件:国办发200145号 管理机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地址:雷山县城内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东南部,于198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

7、建立。地理位置东径108510824,北纬26152632,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处于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极为明显的分水岭高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地环境。 保护区总面积为47300公顷,其中:核心区13357公顷,实验区33943公顷。区内有林地面积36071公顷,活立木总蓄积2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3%。是以保护秃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相当丰富,各类生物近2000种,材用、药用等经济植物类就达1000种以上,是个难得的物种基因库,加之保护区地史上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成为许多古老孑遗植物避难所。经考察,列入保护的珍稀、濒危

8、动植物达43种,特别是活化石植物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 乃是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树种。由于雷公山的秃杉林群落面积较大,保存较完整,原生性较强,是中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林的研究基地。区内还有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oliv)、水青树( 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 Diels Hand.-Mazz)、钟萼木(Bretschncidera sinensis Hemsl)、十齿花(D.siniscus

9、 Dunn)等8种二级保护植物。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经鉴定的动物种类有518种,分属132科39目。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Macaca mulalta)、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水獭(Lutra lutra)、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金猫(Profelis temmincki)、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大鲵(And

10、rias davidianus)、细痣疣螈(Tylototriton)等23种。 雷公山森林植被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对清水江、都柳江两江流域流量的补给和调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在维持黔东南地区生态平衡中起关键作用,而且也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资源的重要维持者。 雷公山是苗岭山脉主峰,也是黔东南自治州最高山地,巍峨拔挺,雄伟壮观; “万木之王”的秃杉,苍翠浓郁;溪水晶亮透明,常年流淌不竭;瀑布垂直飞泻,随处鸟语花香。在这如诗如画的环境里,到处分布着别具一格的悬虚造型的苗家木楼。苗家姑娘银装闪烁,山歌芦笙响遍山野,翩翩起舞于山花丛中。这诗画般的境地和风土人情,早已吸引着

11、中外游客前往观光。特别是在玉兰花、杜鹃花盛开的春季,游客络绎不绝。保护区内还有苗族英雄张秀眉抵抗封建统治的遗迹文物。这里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路过的地方,至今在雷公坪、西江和台江等地区,还保存有革命文物。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编制157人,经费列入黔东南州财政预算。3、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级别:国家级 批准文号:国函1992166号(1992年11月,国务院) 管理机构: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地址: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草海镇 草海自然保护区地处贵州省威宁县,位于东经1041210418、北纬26492653之间。是贵州省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保护区面积120km2,现有水面

12、25km2,目前的正常蓄水高程2171.7m,平均水深2m,最深处5m,蓄水量1.40亿m3。是一个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地。草海气候宜人,是多种候鸟的越冬地,每年有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等各种鸟类10万只以上在草海越冬,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候鸟越冬地,其中黑颈鹤多达500只左右,是目前所知的黑颈鹤自然种群数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栖息地。该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以保护黑颈鹤为代表的珍稀鸟类及高原湿地生态系统。 草海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水生植物繁茂,水草覆盖度达80%以上。内有浮游植物91属,浮游动物78属115种,水生高等植物20科26属37种,两栖动物25

13、科25属52种,鱼类4科8属9种,鸟类16目41科184种。其中:沉水植物海菜花(Ottelia acuminata)和陆生植物黄杉(Pseudotsuga sinensis)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颈鹤、白头鹤(Grus monacha)、白鹳(Ciconia ciconia)、黑鹳(Ciconia nigra)、白肩雕(Aquila heliaca)、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等6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鸳鸯(Aix galericulata)、鸢(Mil

14、vus korschun)、苍鹰(Accipiter gentilis)、雀鹰(Accipiter nisus)、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普通鵟(Buteo buteo)、草原雕(Aquila rapax)、白尾鹞(Circus cyaneus)、游隼(Falco peregrinus)、燕隼(Falco subbuteo)、红隼(Falco tinnunculus)、灰鹤(Grus grus)、棕背田鸡(Porzana bicolor)、红角鸮(Otus scops)、雕鸮(Bubo bubo)、短耳鸮(Asio flammeus)等19种。此外,还有凤头鸊鷉(Pod

15、iceps cristatus)等50余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环境协议中规定保护的鸟类以及多种具有重要的经济、科学研究价值野生动植物。 草海地区的气候为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仅17.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9。具有光能丰富、冬暖夏凉、干湿分明气候特征。草海属长江水系,其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是地下水。草海于1985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成立草海保护区管理处,由省环境保护局为主,与威宁县政府共同领导,共有工作人员20余人。自然保护区建立

16、以后,保护区管理部门与国际鹤类基金会和国际渐进组织合作,在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小额扶贫和村寨基金建立等项目,使当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逐渐摆脱了贫困,极大的增强了村民参与保护区管理的积极性,为自然保护区进行社区共管创立了一种成功的模式。 4、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级别:国家级 批准文件:国发198830号 管理机构名称: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地址: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市场路131号 茂兰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南部荔波县境内,南面与广西毗邻。地理位置东经1075210-1080540,北纬250920-252050。处于南亚热带季风区。始建于1984年。1987年建立省级自然

17、保护区,1988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保护区总面积212.85km2,其中核心区83.05 km2,缓冲区81.3 km2,实验区48.5 km2。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7.3%,是地球同纬度地区残存下来的一片面积最大、相对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是研究喀斯特森林生态特性的天然实验室和难得的定性、定量和定位的研究基地。 保护区处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078.6m,最低为430m,平均海拔在550-850m左右,山

18、峰与洼地相对高差在150-300m左右。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形态多样,主要有落水洞、漏斗、洼地、槽谷、盲谷、盆地(坡立谷)、峰林、峰丛等。 林区内地表河较少,水分主要以地下水和森林滞留水形式存在。年平均气温15.3,气温年较差18.3,1月平均气温5.2,7月平均气温23.5。全年降水量在1750-1950mm之间,集中分布在4-10月,年平均湿度83%左右。由于岩石裸露率高达90%,森林中土壤稀少,坡地土壤仅存于石缝、石洞中,洼地底部及峰丛鞍部平台位置土层较厚,主要为黑色石灰土和泥炭土。 由于有良好的森林环境,林区内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据初步研究,有维管束植物143科501属1203种,其中有

19、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0余种,二级保护植物200余种,茂兰特有种25种。有脊椎动物400余种,其中兽类61种,鸟类200余种,两栖爬行类100余种,鱼类39种,脊椎动物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40余种,茂兰特有种5种。还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仅昆虫就已发现1300余种,其中有134种为茂兰特有种;蜘蛛130余种,茂兰特有种7种;陆生贝类50多种,茂兰特有种2种。有大量的洞穴动物和土壤动物新种被逐渐发现。 保护区管理处设立在荔波县城内,目前已完成办公楼、招待所、家属楼、车库、永康管理站、翁昂管理站等的建设,完善了管理局下设的科研科、林政科、林业公安派出所、办公室(政工科)、旅游公司、永康

20、管理站、翁昂管理站、三岔河管理站等二级机构的建设。配备了正式管理及科研人员32人,林区治安队员13人。 保护区涉及立化、永康、洞塘、翁昂、捞村、驾欧、瑶山、甲良八乡(镇)的21个村组。区内居住着布依、水、瑶、苗、毛南、壮、汉等群众近8000人。目前已在保护区内开展社区项目,通过帮助社区开展替代性生产,减少对资源的依赖,实现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保护区建立之初,通过二十多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对茂兰的考察,出版了茂兰喀斯特森林科学考察集,建立保护区后,在做好保护管理工作的同时,保护区根据自身的科研优势,开展了多项科研合作,并单独完成了15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并与有关科

21、研单位联合编撰了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一、二、三集)及茂兰昆虫。目前已有国内外100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500多人次到茂兰作过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森林生态、洞穴生物、生物岩溶、岩溶环境、洞穴形态与发育、古气候、古环境重建、地貌、水文、地质、土壤、陆生贝类、蜘蛛、昆虫、鸟兽、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意识、生态旅游等方面。 由于茂兰保护区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原生性最强、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喀斯特森林,在国内外的声誉越来越高,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旅游景观优良,形态奇异,融山、水、洞、林、湖、瀑、民族风情于一体,泉水清醇,空气清鲜,且含有很高的负氧离子,使人心旷神怡

22、,留连忘返,不仅给旅客以美的享受,还是休闲、疗养的最佳境地。现正在建设旅游公路和景区步道,在不远的将来,将向世人掀开她神秘的面纱,接纳四方游客。保护区管理处冉景丞5、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级别:国家级 批准文件:国函(1997)109号 管理机构名称: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地址:习水县东皇镇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北隅,地处习水县西北部,地理位置为东径1055010629,北纬2872834,总面积48666公顷。1994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县级保护区升为省级保护区,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23、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内茂密的原生常绿阔叶林保存完好,分布集中,森林覆盖率90%,是我国乃至世界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最有代表性的基地之一,也是目前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水热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特殊,动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考察,在这片茂密的原生林里,生息繁衍着各类动植物3000多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mairei(Lemee et Levl).S.Y.Hu.)、桫椤(Alsoplhila spinulosa(Wall.ex Hook.)、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Henry et Thomas)、

24、鹅掌揪(Liriodendron chinense (Hensl)Sarg)、楠木(Phoebe zhennan S.Lee etF.N.Wei)等15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豹(Panthera pardns)、云豹(Neofelis nebulosa)、猕猴(Macaca mulatta)、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等29种。桫椤、福建柏形成单优群落,尤为珍奇的是保护区内三梢、四梢桫椤,在我国极为罕见。此外,还有贵州省

25、重点保护动物和植物38种;中国新纪录及贵州新纪录物种不少于20种. 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以来,由于管护工作的扎实开展,区内森林植被恢复较快,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近年来多次发现华南虎活动踪迹,贵州省林业厅曾多次组织动物专家到区内进行寻踪调查,取得了不少有关华南虎野生种群的信息资料。二、 贵州省级自然保护区(共3个)1、 麻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级别:省级 批准文件:黔府函1994185号 管理机构名称:贵州麻阳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地址:贵州省沿河自治县和平镇环城北路10号 贵州麻阳河黑叶猴自然保护区位于黔东北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283730285420,东经1086

26、451081945,总面积20515公顷。 麻阳河保护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Prsbeytisfrancoisi及其栖息地。整个保护区共分布黑叶猴67群630只左右,是我国黑叶猴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据调查,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7科292属478种,脊椎动物266种,其中兽类37种,鸟类149种,两栖爬行类3种,鱼类48种,是贵州省重要的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岩溶地貌发育,切割强烈,河谷陡峭,风光奇特,有较高的旅游价值。老鹰岩观猴是独具特色的科普观光项目。 保护区成立以来,逐步建立了各项管理体系,基本建设初具规模,在完成局址建设的同时,兴建了部分旅游设施,使保护区初步具备了旅

27、游接待能力。2、 道真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级别:省级 批准文件:省编办发(2001)205号 管理机构名称:贵州省道真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地址:道真县玉溪镇 贵州省道真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北边陲,地处道真自治县北部,古有“黔蜀门屏”之称。地跨道真自治县大矸、三桥、阳溪、洛龙四个镇。地理坐标东径107o2135107o4737,北纬29o000229o1317,东西宽42.04公里,南北长24.82公里,总面积26990公顷。 保护区于1984年10月13日,经道真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1年4月13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以银杉、黑叶猴为主要保

28、护对象的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植物区系种类组成丰富,地理成分复杂,起源原始,具有特有性、多样性。据调查,区内种子植物有157科488属1591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珙桐(Davidia involucuata)、红豆杉(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和南方红豆杉(Taxusmairei(Lemee et Levl).S.Y.Hu.)4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黄杉(Pseudotsuga sinensts)、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

29、s oliveri Mast)、十齿花(Dipentodon sinicus Dunn)、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和鹅掌揪(Liriodeneron chinense (Hemsl)Sarg)等16种。此外还有贵州省重点保护植物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cnia (Hance)Pilger)、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f.)等8种。银杉(Cathaya ar gyuophylla chun et Kuang)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我国特有,被誉为“活化石”,“植物中的大熊猫”,为保护区的主要保护植物。区内蕨类植

30、物、苔藓植物、大型真菌种类繁多. 保护区内有野生动物463种,其中兽类44种;鸟类120种;爬行类21种;两栖类20种;鱼类24种;昆虫234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叶猴(Presbytis fuancoisi)、云豹(Neofelis nebulsa)、豹(Panthera pardns)3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猕猴(Macaca mulatta)、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

31、ckii)、细痣疣螈(Tylototriton asperrimus)等20种。黑叶猴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动物,分布于仙女洞17群约200余只;此外,还有贵州省重点保护动物毛冠鹿(Elaphodr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等48种。 保护区内山峦叠嶂,河谷幽深,高差悬殊以及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奇特溶洞、峡谷风光,山、水、泉、洞、瀑布、峰丛、石林密集,使境内自然景观集险、奇、雄、秀于一体,森林、沼泽地、草地、古树、花卉、珍稀动植物资源遍布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具历史意义的人文景观黔蜀门屏、大沙河烈士经念碑等等,给人以隽永的回忆。3、 绥阳宽阔水省

32、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级别:省级 批准文件:省编办发(2001)205号 管理机构名称:绥阳宽阔水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地址:绥阳县洋川镇 贵州省绥阳宽阔水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绥阳、桐梓、正安三县交界处,总面积21840公顷。2001年4月13日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87.6%。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木本植物261种12变种,其中特有种较多。药用植物342种;苔藓植物72种;蕨类植物54种1变种,药用真菌4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水青树等13种。 保护区内分布有大中型兽类24种,占全省总数的56%;小兽2

33、2种,占全省总数的43%;鸟类148种,占全省总数的36.72%,其中有33种鸟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鸟类;爬行动物14种;两栖类19种; 鱼类9种;森林昆虫132种;蚊类23种;蚤类18种;虱类7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黑叶猴(Prsbeytis francois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等11种。 保护区内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宜人,风景秀丽。宽阔水水库碧波荡漾、库周森林环抱、百鸟齐鸣;天星桥的溶洞、

34、滴水岩的瀑布、太阳山的日出、珙桐树开的鸽子花、槽谷峰顶喀斯特风光、满山的杜鹃花等美不胜收,让人留连忘返,是旅游避暑的好地方。三、 贵州地市州级自然保护区(共22个)1.贵州省贞丰龙头大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级 别:州级批准文件:州发199711号 管理机构:贞丰龙头大山州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地址:黔西南州贞丰县林业局内 贞丰龙头大山州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西南州的贞丰、安龙、兴仁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0524-10536,北纬2519-2526,绝大部分位于贞丰县境内,总面积为281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5.59%,主要保护对象为辐花巨苔(Thamnocharis esquirolii)、十萼

35、花(Dipentodon sinicus)等珍稀野生植物和常绿阔叶林、天然杜鹃林以及水源涵养森林生态系统。 保护区内的出露地层为三迭系的砂岩和页岩,海拔高度在13001966.4米之间。土壤以黄壤及黄棕壤为主。气候为中亚热带气候,年均温为10.6518.5,年积温为40005500,年降雨量为13001500mm,相对湿度8086%。保护区范围内没有固定住户,多为临时生产住户,在冷水河一带有造林户15户41人,别无村落,周边居民有布依族、苗族、仡佬族等。 贞丰龙头大山州级自然保护区是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具有较丰富的生物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植被覆盖率较低。 保护区内,现已查明的野生动

36、物中,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游隼(Falco peregrinus)、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等。 保护区最具有特色的是植物资源,有珍贵稀有野生植物3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辐花苣苔等3种,二级保护植物有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十萼花、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等30种。区内分布有维管植物123科298属489种。 整个保护区按其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面积为223.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9%,具体分为冷水河核心区和公龙山核心区

37、。冷水河核心区面积为116.9公顷,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植物以辐花苣苔为最大特色(是地球上现知唯一分布点);公龙山核心区面积为106.7公顷,植被为常绿杜鹃林及常绿阔叶林,主要特色是杜鹃林。缓冲区和实验区面积为2166.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6.9%。 龙头大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贞丰县林业局领导,编制5人,经费列入黔西南州贞丰县财政预算。 贞丰龙头大山系黔西南州名山之一,毗邻贞丰三岔河风景区,安龙招堤风景区、十八学士墓等。该保护区亟待加强物种保护和森林植被恢复工作。2.贵州省正安县桴焉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级别:地(市)级 批准文件: 遵府函2001130号 管理机

38、构名称:正安县林业局 地址:正安县 桴焉自然保护区位于正安县西北部。地理位置为东径1070510719,北纬28282848,与绥阳、桐梓及重庆市南川邻界,是大娄山山脉的主体部分,主要保护对象为是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的南温带常绿落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及其野生动要植物。保护区总面积3244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8.8%. 保护区内森林植被保存较为完好,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各种动植物15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600余种,蕨类25种,苔藓58种,真菌43种,鸟类36种,兽类71种,两栖类18种,鱼类11种,昆虫485种。保护区内有保存完整的南温带常绿落叶林16387公顷,分布有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

39、ei(Lemee et Levl)S.Y.Hu)、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Sarg)等国家和省级保护植物17种,有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等国家和省级保护动物15种,有天麻(Gastodia elata Bl.)、黄连()、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等名贵中药材78种,其中野生天麻的种群量是目前我省最多而分布最集中的。还有大奇果菌、牛干菌等名贵食用菌8种,其中大奇果菌味鲜、肉嫩,个体之大是全国少有的,具有

40、十分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保护区内有蓄水500万立方米的五汇水库和蓄水300万立方米的九道水水库,发育的主要河流有清溪河、三江河、石梁河、芭蕉河等。3.贵州省安龙仙鹤坪州级自然保护区 保 护 区 级 别:州级 批 准 文 件:州发199711号 管 理 机 构:安龙仙鹤坪州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地 址:黔西南州安龙县林业局内 安龙仙鹤坪州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西南州安龙县东南部兴隆镇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052800 1053730,北纬245730 250100。保护区总面积3004.8公顷,以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为主,森林覆盖率54 .7%。 安龙仙鹤坪州级自然保护区由侵蚀地貌和岩溶

41、地貌两种类型组成,地势呈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5公里。海拔高度在13001600米之间,最高海拔为仙鹤坪主峰,1756.7米。 保护区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年均温16.7, 年积温6095.5;年降雨量1250mm,其中58月降水量810mm, 无霜期为290天。 该保护区涉及安龙县兴隆镇5个村12个村民组。区内共有774户,3346人,有汉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杂居。其中:汉族占66.1%,少数民族占33.9%。 安龙仙鹤坪州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是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核心,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发

42、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长条件。区内分布有较为典型、完整的植被群落。主要的代表群落有:石果红山茶群落,方竹、 石果红山茶群落,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群落,壳斗科为主的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林群落等。组成群落的大都是亚热带常绿树种,以壳斗科、木兰科(Magnolicaceae)、樟科、山茶科(Theaceae)为典型代表。该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是黔西南全州保存最为完好的天然林片区之一。 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种类较多。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猕猴(Macaca mulatt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

43、a)、长耳鴞(Asio otus)、灰林鴞(Strix aluco)、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等。 保护区内分布有野生植物95科178属295种,其特点具备过渡性和多样性,区系成分复杂。 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nsis)、云南穗花杉(Amentotaxus yunnanensis)、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等10几种。 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和试验区。其中,核心区面积57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为常绿阔叶林保存最完好区域,也是保护区猕猴的主

44、要栖息地。实验区2449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1%。 仙鹤坪是黔西南著名的“野生动植物园”,有如画般的自然风光及许多神奇的民间传说,生态旅游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安龙仙鹤坪州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于黔西南州安龙县林业局领导,编制6人,另聘请护林员4人,经费列入安龙县财政预算。保护区目前主要是全面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的主要河流有清溪河、三江河、石梁河、芭蕉河等。4.兴义坡岗州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级别:州级 批准文件:州发199711号 管理机构:兴义坡岗州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 地址:黔西南州兴义市林业局内 兴义坡岗州

45、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东部,涉及兴义市郑屯镇5个村35个组,则戎乡2个村3个组,桔山镇2个村3个组,共有居民1239户,5550人。保护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0458561050340,北纬245730250500。保护区总面积5030.2公顷,为喀斯特地貌,植被以次生林和灌木林为主,植被覆盖率87.9%。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经“高原期”、“石林期”等的不断作用,形成了特殊的喀斯特峰丛,区内海拔变化大,最低海拔759米,最高海拔1588米,相对高差830米。由于地质构造作用及岩性特点,形成了保护区内特殊的溶蚀构造,盆地、溶洞、陡崖、峰丛,层出不穷,巍伟壮观。保护区地带性自然植被应为常绿阔叶

46、林,但因地形及人为的影响,天然常绿阔叶林已所剩无几,多为次生灌木林,加之土层脊薄,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保护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温在1618之间,极端最高温度31.3,最低温度-4.9。年日照1661.3小时,年降雨量1359mm。 保护区内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叶猴(Prebytis francoisi)、猕猴(Macaca mulatt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腹锦鸡(Ch

47、rysolophus amherstiae)、红隼(Falco tinnunculus)、长耳鴞(Asio otus)、灰林鴞(Strix aluco)、蟒(Python molurus)等。有野生植物95科230属382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贵州苏铁(Cycas guizhouensis)、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等10余种。野生植物的最大特点是兰科(Orchidaceae)植物种类较多。 该保护区地处国家级电站天生桥电站的上游,是电站的天然屏障之一,由于喀斯特植被自身脆弱的特点,植被一旦破坏,百年难复。因此,该保护区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