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景观的概念.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83817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景观的概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自然景观的概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景观的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景观的概念.doc(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自然景观的概念.精品文档.自然景观的概念广义的自然景观是指只受到人类间接、轻微或偶尔影响,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景观,如高山、极地、热带雨林及某些自然保护区等。狭义的自然景观是指由自然要素,如山川、水域、动、植物构成的景观自然景观资源分类:山岳风景、水域景观、海滨风景、森林风景、草原风景、地质风景、气候风景。1、山岳景观山岳是构成大地景观的骨架,名川大山各具特色,构成雄、险、奇、秀、幽、旷、奥、深等形象特征。其景观因素如下:山峰 包括峰、峦、岭、崖、岩、峭壁等不同的自然景象。洞府 地下的神奇世界,著名的有喀斯特地形石灰岩溶洞以及地下泉水

2、。溪涧与峡谷 火山口景观高山 冰雪世界、冰川古化石及地质奇观 2、水域景观水是大地景观的血脉,是生物繁衍的条件。人类对水有天然的亲近感。广义的水景包括:江河、湖泊、池沼、泉水、瀑布、溪涧滨海等风景资源。3、天文、气象景观由天文、气象所构成的自然形象、光彩都属于这类景观。如:日出、晚霞、云雾、海市蜃楼等。4、生物景观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是景观重要要素是保持生态平衡的主体。植物景观:森林、草原、花卉动物景观:鱼类、昆虫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等 文化景观概念: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也称人文景观,如园林建筑、地名、书画题记、寺庙、纪

3、念碑、音乐风格、校园、农田、道路、城市、村落、工厂等。 文化景观分类: (1)物质景观: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如建筑景观、聚落景观、农业景观等。(2)非物质景观: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如宗教景观、传统民间习俗、节庆活动等。1、名胜古迹古代建设遗迹古建筑古代名人逸事古工程、古战场2、文物艺术石窟、壁画、碑刻、摩崖石刻、石雕、雕塑、文物、名人字画、工艺品、古人类文化遗迹、化石等。3、民间习俗与节庆活动民俗风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精神和物质现象,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民居村寨、民族歌舞、地方节庆、宗教活动、封禅礼仪、生活习

4、俗、民间技艺、特色服饰、神话传说、庙会、集市、逸闻等等。4、传统建筑及聚落景观(城市和乡村景观杭州西湖 基诺族住房 傣族竹楼)白族民居(白族民居的形象比较多样化,但其中以合院式民居较多。合院式民居又称 “汉式”民居,是中原汉文化与大理本土文化结合、演化和再创造的产物。 “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布局形式最为典型 ,最富于表现民族文化特质的是其室内外的装饰 。)哈尼族蘑菇房(哈尼族蘑菇房状如蘑菇,形式独特。楼房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关牲畜,中屋住人并存粮食,上层堆放杂物。分布在云南红河、元阳、绿春等地多为土墙草顶楼房,以石垫基,以木为柱,土基砌墙,屋顶铺茅草,少数用瓦覆盖。蘑菇房玲珑美观,

5、独具一袼。采用本土材料,冬暖夏凉)昆明一颗印住房(摩梭族民居 木楞房 5、生产性景观-农业景观6、生产性景观-工业景观交通景观(青藏铁路 安楚公路)地理学科的景观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象的综合体,可以分成两大类,即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人以及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研究自然和人工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景观生态学由地理学的景观和生物学的生态学两者组合而成,是表示支配一个地域不同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通俗的讲,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和人居环境密切相关的地形条件、土壤、水文、植被、气候、光照等因素索性成的生物生存环境,在不破坏全球生态的前提下,优化和改良我们的聚居环境景观结构和格

6、局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并用“斑块廊道基质”来分析和改变景观。 斑块:依赖于尺度的,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基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从起源上讲有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廊道:又称走廊,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或带状结构。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种植廊道基质: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景观要素类型,通常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如森林基质、草原基质、农田基质二、 景观生态要素水 地形 植被 气候 水环境:大自然中水有自身的循环系统,人类过度利用

7、带来一些危害,如地表下沉、地表水污染、水生动植物减少等。景观设计中对水资源利用时,美国景观设计学家西蒙兹提出了十个水资源管理原则 :1. 保护流域、湿地和所有河流水体的堤岸;2. 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创建一个净化的计划;3. 土地利用分配和发展容量应与合理的水分供应相适应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4. 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和量与水利用保持平衡;5. 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存量;6. 通过自然排水通道引导地表径流,而不是通过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统;7. 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8. 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工业用水有不同税率;9. 开拓、恢复和更新

8、被滥用的土地和水域,达到自然、健康状态;10. 致力于推动水的供给、利用、处理、循环和在补充技术的改进。地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地球表面营造了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平原、丘陵、山地,江河湖海。人们在经过长久的摸索、进化,选择了适合生存居住的盆地、平原、临河高地。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们对地形的态度经过了顺应改造协调的变化。 尽量可以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变,维护其原有的生态系统。植被植被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主体,能够改善整个城市、乡村甚至整个国土的生态环境。绿色植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绿色生命系统,是光、气、水、热、土等生态因子呈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植物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障人类生产、

9、生活、安全的功能是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维持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据统计地球上60%痒是由森林绿地供给调节温度,缓解热岛效应 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可以消耗热量。调节湿度 蒸腾作用净化空气 许多植物的叶片可以吸收有害物质,叶表面可以吸附灰尘,是“空气过滤器”杀死病菌 吸附和杀死病菌净化水体、土壤 树木可以吸收水中溶解物质,减少和吸收细菌的数量,植物根系能吸收、转化、降解和合成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通风、防风 城市绿带,夏季通风,冬季防风减低噪音 绿色植物对声波有散射、吸收作用,是“绿色消音器”城镇绿地指标绿地率绿地率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总用地的比率(% )人均公共绿地(公园)指标 人均绿地(

10、所有绿地)指标绿化覆盖率植物枝叶覆盖的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30,到2010年应不少于35。 城市绿地率 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等六类)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城市绿地率()=(城市六类绿地面积之和城市总面积)X100。 城市绿地率到2000年应不少于25,到2010年应不少于30。为保证城市绿地率指标的实现,各类绿地单项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二)城市道路均应根据实际情况搞好绿化。其中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于20,次干道绿带

11、面积所占比率不低于15。 (三)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米。 (四)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其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根据国家标准设立不少于50米的防护林带;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而定: (一)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不足7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到2000年应不少于5平方米;到2000年应不少于6平方米。 (二)入均建设用地指标75-10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

12、绿地面积到2000年不少于6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7平方米。 (三)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超过105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而积列2000年应不少于7平方米;到2010年应不少于8平方米。 气候一个地区的气候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纬度愈高,温度愈低,反之则相反。但是,一个地区的气候往往是受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地形地貌,森林植被、水面、大气环流等。因此,城市就有“城市热岛”的现象,而郊区的气温就凉爽宜人。 小气候改进的办法:1. 对建筑形式、布局方式进行设计、安排;2. 引进水体;3. 保护和扩大绿地和植被面积;4. 根据季节进行设计一、空间与环境几个重要概念 气泡、领域、场所1、

13、气泡由爱德华、霍尔提出的,只个人空间,人体有一个与外界环境分开的物质界限。密切距离:0-0.45米个人距离:0.45-1.2米社交距离:1.2-3.6米公共距离:7-8米最早出现在生物学中,指自然界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的位置。气泡是领域空间的最小单位。人类的领域行为有四点作用:安全、相互刺激、自我认同、和管辖范围。领域行为的四个层次:公共领域 、家(私秘领域)、交往空间、个人身体人对空间的认知:滞留性、随意消遣性、流通性舒尔茨提出:场所是有明显特征的空间场所的构成要素:中心、边界,定位、行为图示、向心性、闭合性等同时作用形成了场所的概念。二、人的行为1、行为的层次强目的性行为伴随主目的的行为下意识

14、行为2、行为的集合:达到一个主目的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的集合。3、行为的控制 设计的预测性,设计对人行为的作用三、人类对聚居地的基本需要安全选择与多样性需要的满足景区空间的划分与组合划分空间的手段有:屋宇、廊、墙、山、石、树木、桥梁、石雕等;景区规模分为主景区、次景区;景区空间布局讲求形式、大小、开合、高低、明暗等变化。景区空间的系列与景深景区空间随着观赏路线而展开,不能平铺直叙的进行。自然地安排起景、高潮、尾景。观赏点与观赏路线 点与线的结合。二、空间观赏特性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 景的观赏有动静之分,动态观赏就是游,静态观赏主要是息,游而不息容易疲倦,息而不游又失去游览意义,在园林中往往是动静结

15、合,在动的游览路线下,分别而有系统地布置各种景观,设立一些停息之地,使游人可对四周景物细致观赏。小园宜静,大园宜动。景观界面与空间感 景观界面是由天、地、周围景物构成。以平地、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有旷达感,所谓心旷神怡;景观与地面高宽比6:18:1有夹景感或峡谷感;景观与地面高宽比大于1:3有明亮亲切感。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正常人清晰视距为25-30米。最佳视点与视角垂直视角小于30 ,水平视角小于45。一般认为最佳视点宜布置在垂直视角的18 ,27 ,45 处,即景物高度的一倍、两倍、三倍的距离。远视观感仰视高远: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 、60、 90时,可以分别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和崇高感、威严

16、感和危机感。俯视深远:一般俯视角度分别小于45、 30、 10 时,则竟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中视平远:视线水平线为中心的夹角30平视,产生广阔宁静、坦荡开朗的感受。动态空间布局1 一般系列(两段式 起景高潮三段式起景高潮尾景)2 循环系列(循环系列 复循环系列)3 专列系列空间系列的变化起结开合断续起伏五、组景手法1主景与配景 主景是全园的重点、核心,它是空间构图中心,往往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是全园视线的控制焦点,在艺术上富有感染力。 配景,这些配景又可能是某一局部园区的主景。主景是配景烘托的对象,突出主景的方法主要有:主体升高、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安排主景、利用对比与调和突出主

17、景、运用动势的向心、渐层手法、空间构图的重心、抑扬等。2景的层次就距离远近,空间层次而言,有前景(近景)中景背景(远景) 一般前景、背景是为了突出中景而设置的。这样的景,富有层次的感染力,给人以丰富而不单调的感觉。有时因不同的造景要求,前景、中景、背景不一定全部具备,如在纪念性园林中,需要主景气势宏伟,空间广阔豪放,以低矮的前景烘托即可,而背景则借助于蓝天白云。第四章 景观构成要素与设计第一节 地形与山石第二节 水景第三节 园林建筑第四节 园路第五节 风景桥梁工程第六节 环境小品与设施第七节 屋顶花园地形与山石一 地形造景构成景园实体的四大要素为: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地形是诸要素的基底和依

18、托,是构成景观的骨架。常见的地形地貌及特点:1、平坦地貌 用于城市广场、建筑用地、草坪等2、凸起地貌 形成视觉中心,具有动感和变化,一般地形超过人视线1.5-2.5米就可以起到组合空间的作用,做到峰回路转。3、山脊地貌 连续的线形凸起地形,有明显的方向性和流线.4、凹型地貌 限定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给人心理带来稳定和安全感,早期做为人类的居住地。5、谷地 自然汇水和江河之地。地形地貌地形的起伏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而且还创造了不同的视线条件 ,形成了不同性格的空间。地形造景的特点1、凸地形和凹地形凸地形视线开阔,具有延伸性,空间呈发散状,可做观景和造景之地,高处的景物能够产生一种控制感。凹地形

19、聚集视线,宜精心布置景物。2、地形的挡与引地形可用来阻挡冬季寒风和噪音,也可用来引导人的行为等。3、利用地形的高差来控制视线4、利用地形分隔空间 划分景区,获得不同的视线效果。地形与其他组景要素之间的关系1、植物种植山上种植高大的乔木,而山下则种植灌木或草坪等,用以衬托地形。2、山水关系 利用港湾、溪涧、瀑布引水入山,使水有源;利用石矶,汀步、小岛、洞壑引山入水,使山水环绕。3、道路的布置道路随着地形峰回路转,曲折盘桓,坡度超过6%时,应顺等高线盘旋上升,坡度超过10%的人行道宜设台阶。(p218 图4-2-2)4、建筑的布置建筑要依山傍水,在绿丛之中,勿喧宾夺主,破坏山形。二 山石景观景园山

20、石是景观常用的造景手法山石可成为主景与景园漏窗、植物、花坛、水体的结合组织空间与吸引视线山石组景的基本手按照地方山石石性、皱纹、形态进行分类,用不同的形态、数量的山石与植物的配合,可布置各种构图完美的各种组景。水景一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二 水景形态三 水面的形态及其空间界面的处理四 人工泉一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中国传统园林的理水中国传统园林的理水艺术是指对自然山水及其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对水的自然形态的提炼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其特征表演的艺术真实。中国传统理水艺术图解1、 藏引:藏源、引流、诱寻。2、渗透:贯通、穿插、融合、延伸3、层次:4、对比:动静、刚柔、大小、抑扬5、限定:6、旷奥:

21、聚分、敛散、密疏、凹凸7、声色:8、光影:镜面和反射二 水景的形态水的四种基本形态 流水:溪、涧、河,环境赋予个性和动感;落水:瀑布、多级跌落、云雨雾落等;静水:池、湖、沼,欣赏其色、波、影;压力水:喷泉、溢水,具有动态的美和渲染欢乐的气氛。三 水景界面的处理丰富水景的造景层次和景深。有静水界面和动水界面之分。静水界面的处理桥:建于水面狭窄处。有曲桥和拱桥。岛:大水面可考虑设置,要注意岛与水面的尺度比例堤岸:一般有土堤、池岸、驳岸、岩壁、石矶、散礁等。建筑物:建造在水面或水边,有水榭、廊、阁、石舫等。汀石:设置于小水面或大水面收缩或弯头落差处,可在水中置石,散点成线,籍以代桥,通向对岸。水养植

22、物:如睡莲、荷等。雕塑或假山:一般建在小池中,类似于盆景的造型。动水界面的处理:溪流、喷泉、瀑布等构成有声、有色、有势的动水空间。四 人工泉由古代西方园林中的喷泉而来,有喷泉、瀑布、涌泉、溢泉之分。喷泉造型 (p480)音乐 灯光溢泉与涌泉 叠泉与多级跌水 (p475)水幕与瀑布第三节 园林建筑一、 亭二、廊三、 花架与棚架四、 园墙与景园围篱五、 园门与园窗一、亭设计亭是景园的重要建筑,其功能是休憩、停歇、纳凉、避雨和观景,同时,外观形态又是景观的重要点缀。亭造型造型特征:一般开敞通透,由柱支撑屋顶,不设门窗,通常柱间下部设半墙或平栏。亭形态:传统亭、现代亭;半亭、独亭、组亭亭的选址:半山、

23、林中、水际。亭的类型与形式按平面分:1、正多边形: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两个正多边形可组成菱形。图p762、长方形:平面长阔比为1:1.6左右。3、半亭:倚墙或山而建。 p79图2-1-6a。4、仿生形亭:睡莲形、扇形、十字形、圆形、梅花形等。5、组合式亭:平面为单一形状的组合。p79图2-1-9,2-1-8a。传统亭的类型与形式(2按风格分:南方亭与北方亭传统亭的类型与形式 (3)按亭顶形式分:p751、攒尖顶:圆攒、角攒2、歇山顶:3、卷棚顶4、盔顶5、单檐与重檐的组合亭的类型与形式 (4)按亭材料分:竹、木、石、茅草亭等;钢筋混凝土亭仿传统木亭、仿竹、树皮、茅草等;新

24、型材料(结构)亭塑料、玻璃钢、充气结构、折板、网架结构等。亭的类型与形式 (5)_按照功能分休憩遮阳避雨:观景点:纪念、文物古迹:纪念亭、杯亭;交通、集散组织人流:站亭、路亭;骑水:廊亭、桥亭;倚水:水亭;综合:现代多功能亭。 廊的形式(1、空廊:有柱无墙,开敞通透。适用于景色层次丰富的环境,廊的两面皆有景可赏。2、半廊(单面空廊):一面开敞,一面靠墙,墙上设有式漏窗或画作。3、复廊:两半廊并列而成,中间设墙,墙上设漏窗。宜用于廊的两边。4、双层廊:又称复道阁廊,两层便于联系不同高程上的建筑和景物,增加廊的景观层次。5、爬山廊:有跌落爬山廊、曲线爬山廊。6、曲廊:平面曲折。水廊多为曲廊,小苑的

25、廊亦常为曲廊。7、廊亭:廊的某处平面扩大为亭,是亭与廊的结合。)廊的设计廊是景观的导游线,是建筑之间相互联系的脉络在景观组合方面还取划分空间,增加景深的作用。廊的造型特征:宜曲宜长,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盘山腰,或穷水际。廊的平面分:直廊、曲廊、波形廊、复廊等。廊按位置分:沿墙廊、爬山廊、水廊、回廊。廊构造1、 廊的开间:约3米,横向净宽约1.2-1.5米。2、檐口底皮高度2.4-2.8米。3、廊顶:平顶、坡顶、卷棚顶。4、廊柱:一般柱径d=150mm,柱高2.5-2.8m。柱距约3米左右,方形截面150x150-250x250。长方形长边不大于300mm。5、挑檐:6、挂落:7、座椅,美人靠

26、:p150,图2-2-182、 四、园墙与景园围篱园墙与围篱的功能:隔断、划分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围合、标识和衬景;装饰、制造气氛并获得亲切感。传统园墙与围篱1、 种类根据材料有:土墙、石墙、砖墙、轻钢围篱、植物围篱等;外观形态有:直墙、云墙、有檐(压顶)和无檐以及围墙与围篱的组合。2、传统围墙及其构造传统围墙主要以砖、石、土墙加瓦压顶,形态主要是直墙与云墙。P182 图2-4-1, P183 图2-4-2。3、围篱及其构造人工材料自然材料石墙与仿石墙材料:天然石材、混凝土仿石等。设计手法:线条的对比 P198 图2-4-25;质感和纹理 P198 图2-4-26;体量 色彩光影空间层次的组织花

27、饰五、园门与园窗入口园门功能标志园林的出入口、等级和特点;划分景区;控制引导人流的出入园门以本身的造型构成景观。景门和园窗功能:空间的分隔、穿插、渗透、陪衬来增加景深;扩大空间感;作为景框。景区入口大门设计传统门的形式:建筑设计资料集3 p56门屋、牌楼、牌坊、乌头门、棂星门等随墙门、墙洞垂花门现代大门的设计:反应建筑的性质和特色;入口与环境相协调;运用地方特色和建筑符号,大门可以表达多种涵义。建筑设计资料集3 p74景门设计1、 形式几何型仿生型2、构造过梁边框:挑出的线脚或不同材料、颜色形成线脚。建筑设计资料集3 p75窗设计园窗除了采光通风外,是庭院组景、借景的常用手法。1、空窗:装有窗

28、扇。2、花窗:洞中装有花纹图案。主要是装饰墙面,无独立的框景效果。3、景窗:空窗洞,予留的景框。点缀墙面的框景、造景手段。建筑设计资料集3 p76第四节 园路二、园路布局形式 规则路网西方园林多为规则式布局,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几何形。自然式路网 符合空间系列展示的要求。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采用自然式布局,园路讲究含蓄;但在庭园、寺庙园林或在纪念性园林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二、 园路线形特点1、回环性。园林中的路多为四通八达的环行路,游人从任何一点出发都能遍游全园,不走回头路。2、疏密适度。园路的疏密度同园林的规模、性质有关,在公园内道路大体占总面积10-12,在动物园、植物

29、园或小游园内,道路网的密度可以稍大,但不宜超过25。3、因景筑路。园路与景相通,所以在园林中是因景得路。4、曲折性。园路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路因景曲,境因曲深”,造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以丰富景观,延长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5、多样性。园林中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人流集聚的地方或在庭院内,路可以转化为场地;在林间或草坪中,路可以转化为步石或休息岛;遇到建筑,路可以转化为“廊”;遇山地,路可以转化为盘山道、磴道、石级、岩洞;遇水,路可以转化为桥、堤、汀步等。路又以它丰富的体态和情趣来装点园林,使园林又因路而引人入胜。 四、园路交叉节点的处理

30、园路交叉点可设计成:小广场、水池、花坛、绿岛、假山、雕塑等。五、园路路面与硬质铺地铺装设计中国园林在园路面层设计上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有下述要求:1,寓意性。中国园林强调“寓情于景”,在面层设计时,有意识地根据不同主题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纹样、材料来加强意境。2,装饰性。园路既是园景的一部分,应根据景的需要作出设计,路面或朴素、粗犷;或舒展、自然、古拙、端庄;或明快、活泼、生动。园路以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以不同的风格和时代要求来装饰园林。铺地材料类型整体类:用普通混凝土、砂浆、沥青混凝土等铺装而成,多用于公园广场及主路路面。块料类:砖、石、预制混凝土块等,多用于一般活动场地、庭院,可通行

31、轻型车辆。山海世纪公园大面积的地面铺装,会带来地表温度的升高,造成土壤排水、通风不良,对花草树木的生长不利。目前除采用嵌草铺地外,在国外正从事各种透水、透气性铺地材料的研究工作,并重视各种彩色路面的使用。第五节 风景园桥功能:道路交通建筑物,本身即风景分隔水面风景园桥的分类按材料分:石桥、竹桥、木桥、钢筋混凝土桥、索道桥等,按结构分:简支桥、伸臂桥、桁架桥、拱桥、刚架桥、斜拉桥、吊桥、栈桥、浮桥、连续梁桥等。按用途分:人行桥、车行桥、立交桥、风景园桥等。风景园桥的造型古代拱桥造型桥亭造型汀步造型索桥第六节 环境小品与设施一、 休息设施:桌、椅、凳一般置于环境空间的边缘,有点景、组景的作用,要结

32、合环境合理设置。材料为木、石、玻璃钢、塑料、不锈钢、混凝土等。二、观景造景设施:花坛、花池花坛、花池是环境绿化中重要的组景手段之一。花池随地形、景位、环境有多种形式:花带、花柱、花兜、花篮、花穴、花台、花盆等 。可以和栏杆、座椅结合考二、 服务设施:标识、厕所、路标、垃圾箱等。四、体育锻炼和游戏设施:健身器材、健身场地、秋千、迷宫、沙场、滑梯等儿童娱乐设施。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分成人游戏和儿童游戏、亲子游戏场。五、园灯 (建筑设计资料集3 p85)灯具既可美化环境,又可为人们夜间活动提供安全保证。设计要素:灯具造型、设置位置、灯光颜色、灯光照射方向和角度。灯光还可用来强调特定景观如雕塑、喷泉、

33、绘画等。灯具通常有:高杆灯、矮杆灯、庭院灯、墙头灯等。六、雕塑第七节 屋顶花园古代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就已经开始了在屋顶上种植的历史。城市的平屋顶作为空中绿化场地,可作为公共活动和交往空间。屋顶绿化的意义:扩充建筑空间,并向自然延伸;补充由于建筑所占用的绿地面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建筑的隔热和保温性能。屋顶花园设计的技术要素:减轻屋顶荷载、选择合适的种植土、植物和种植方式、屋顶的排水和防水措施。屋顶花园的设计-建筑“第五立面”的设计1)高视点设计:为了避免从高层建筑等高视点处 向下看时,平屋顶景观的单调乏味, 除改坡屋顶设计外,可尽量设计屋 顶花园。2)屋顶花园的设计,应尽量采取图案化、

34、大色块的 设计手法,植物种植成组、成丛,考虑屋顶条件, 尽量少种大树。第五章 种植设计景园植物种植又称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是构成景观在重要视觉成分,具有自然性、复杂性、生态性和美学价值。种植设计是进行自然景观的营造,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生态学原理、景园空间与艺术构图原理、环境保护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配置,创造优美、实用的景园空间环境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质量。生态设计的思想麦克哈格, 生态规划倡导者,生态规划师。“从北京人学会使用火的时候起,在地球的面貌过程中人经常起破坏作用;现

35、代技术由于轻率和不加思考地应用科学知识或技术设施,已经损坏了环境和降低了它的可居住性。杀虫剂、除草剂、洗涤剂和其它化学污染、放射性废弃物等这条阴暗的洪流,正在无形中不仅直接破坏人的生命、而且破坏所有和人合作的物种,这些物种的健康是与人类自己的生存相关的”。雷切尔.卡森的(Rachel Carsons Silent Spring)(Future Environments of North America)生态景观与种植设计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就出现了一保护原野自然景观为目的的风景园,主要运用种植设计,模仿自然界的生物群落和植物生境,以丰富植物为主体,以水、土壤为主要自然环境,能够自然演替和

36、平衡发展,创造少有人工痕迹的自然野景园。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生态园林观点,探索植物造景与生态保护等问题,利用植物和生态系统来解决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恶化的问题。国外生态设计主要倾向西方生态设计思想的基本内容:自然式设计 推崇自然式景观,以起伏地形和丰富植物群落景观为主要设计内容乡土化设计 主张运用乡土植物群落来展现地方特色,创造稳定、持久、和谐的景观环境。保护性设计 强调景观规划必须与生态学相联系,首先对环境问题提出生态学分析与对策,在保护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获得科学合理的方案。恢复性设计 对因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而遭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并以此引起人们对环境与

37、生态问题的关注。植物美学功能 植物作为大自然的天然产物,可以消除人造物的粗糙及冷硬感觉,是美化环境的最佳工具。视觉上的因素:以植物本身为主体的美,如运用本身的色彩、质感、树形,或作辅助特性以隔离,引导或柔化建筑物,或用植物形成优美天际线的变化。触觉、嗅觉、听觉美:植物触觉质感的光滑粗糙或是有刺,花果的香味,风吹时发出的声音,这些都是美学上的影响因素。变化与生命美:植物具有生命的不断生长,四季不同的开花植物,金秋落叶和色叶植物的美,让人感受季节环境的变化。情趣及意境美:中国传统庭园中植物人格化,如竹、莲、梅等,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二、植物种植设计原则植物选择原则(教材P215)1、尊重自然,保护

38、和利用相结合2、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3、种类多样,季相变化 树型、颜色、花、果的观赏性4、特色树种。种植规划的确定基调树种:使用面广,数量大,形成统一基调的树种;骨干树种:指在城市的道路、广场、公园、边界地等种植的孤株树、庭荫树及观赏花木,形成特色。搭配树种:视觉景观上考虑高矮、梳密的搭配。三、种植设计基本形式种植设计的基本形式有: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1、规则式 又称几何式、图案式,具有整齐、严谨、庄重和人工美的艺术特色2、自然式 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以自然界植物生态群落为蓝本,创造生动活泼、清幽典雅的自然植被景观。3、混合式 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形式,既具有自然美,又具有人工美

39、按植物生境分类陆地植物设计 陆地生境地形有山地、坡地、和平地三种,山地宜用乔木造景,坡地多种植灌木丛、地被植物和草坡等;平地宜做花坛、草坪、花镜、树丛、树林等植物造景。水体植物设计 针对水体进行,水生植物造景可以打破水面的平静和单调,增添水面情趣。 按植物应用空间环境分类户外绿地种植设计 注重运用自然条件和规律创造稳定、持久的自然生态群落景观。室内庭院种植设计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空间、阳光、土壤、空气等环境因子对于植物景观的限制,同时也注意植物对室内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屋顶种植设计 生态因子是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作用的因子,包含以下方面:气候因子:包括光、温度、湿度、空气、水、雷电、风、雨、雪和

40、霜等土壤因子:土质、土壤结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地形因子:地形类型、坡度、坡向、和海拔等土壤与景园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是植物栽培的基础,植物的生长发育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元素,以保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对植物影响的土壤因素有:土壤孔隙土壤水分土层厚度土壤化学性状。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水是植物生存的重要因子,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植物体内含水约占50%。树种按照对水的需求不同分为:耐旱树种:马尾松、侧柏、圆柏、桂皮栗、怪柳;湿生树种:池杉、枫杨、赤扬;中生树种:多数树种属于中生树种其他环境因子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地势:海拔、坡向、坡度大小风:风有利于风媒传粉、促进气体交

41、换、增进蒸腾、改善光照和光合作用,但大风对植物有不利影响;大气污染:对污染反应敏感的植物可用作环境监测,在有污染的环境中栽培抗性植物,可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生物因子:动物、微生物等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种群的个体都占据着特定的空间,并呈现特定的个体分布形式或状态,称为种群分布或分布格局。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种群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生态位是既是群落种群种间关系的结果,又是群落特性发生与发展、种系进化、种间竞争和协同的动力和原因。植物个体组成种群,种群构成群落,完整功能的群落即构成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行道树设计(教材P 272 273 275

42、 276)列植于道路两侧或分车绿带上的乔木景观,应考虑道路环境、设计形式、树种选择和树干高度等。设计形式一般有树池式和绿带式。绿带式:道路两侧设置带状绿地,种植行道树。宽度不小于1.5米。为了增加景观构造层次、丰富景观内容,提高环境绿化效果,可由地被植物、花灌木、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常绿乔木搭配布置。树池式:指在人行道上设置排列几何形状的种植池。树池占地面积小,宜留出较多的铺装以满足交通和人员活动需要。尺寸1.5X1.5米左右。另外行道树的设计应考虑安全视距,即道路转弯和交叉口处应留出30-35米的安全距离,在此范围内避免布置树、建筑物等。二、孤景树与对植树设计乔灌木适合作为孤景树和对植树。1

43、、孤植树木景园在植物配置中,适量选用观赏乔木,作为主景的构图中心,表现自然生长的树木的形态美或色彩美,为人们视觉的中心。功能上以观赏为主,同时具有良好的遮阳效果。选用的观赏乔木或灌木要有良好的观赏性和优美的姿态。设计环境:开阔的空间环境,保证树木的生长空间,适宜的观赏视距和观赏空间。可设置在:草坪、广场、桥头、岛屿上以及建筑旁、水边等。例如景园绿地中的大草坪、广场及开朗的湖畔等,有天空、水面、草地等色彩单纯的环境作为背景加以衬托,取得较好的观赏效果树种选择: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大树或古木,此外,香樟、榕树、朴树、雪松、银杏、七叶树、广玉兰、金钱松、油松、薄壳山核桃、麻栎、云杉、桧柏、白皮松、

44、枫香、宝瓶树等。2、对植树木对植是按照一定轴线关系对称或均衡对应种植的两株或两组树木景观。主要作为配景或夹景,以烘托主景,或增强景观透视的前后层次和纵深感。用于景园路端、建筑物入口、园路两侧、桥头、石级两侧等。对植树设计形式:对称种植:在规则式构图中,具有端庄工整的构图美。不对称均衡式:用于自然式或混合式园林中,用形态相似的不同树种或同种树种不同大小,活泼动感、顾盼生情的效果。树种选择和应用:雪松、龙柏、龙爪槐、南洋杉、云杉、柳树、苏铁、棕竹、桧柏、棕榈、碧桃、紫玉兰、罗汉松、桂花等。三、树丛设计树丛是指有多株树木做不规则近距离种植,具有整体效果的景园树木群体景观。适用于大多数树种,应用广泛,

45、可用于草坪、水边、河畔、岛屿、山坡、道旁、花镜、花坛、树坛及庭院角隅,建筑一侧,园路转折处。两株树丛 一般采用同种树木或形态相近的两种树木。大小形态要达到“一俯一仰、一欹一直、一左一右、露根藏根、平头锐头、一高一矮、一大一小、分枝相异、小枝联系”等效果。(景园规划与设计P190图9-1)三株树丛 宜采用相同或两种树种。不同树木大小姿态要有变化,平面宜布置成不等边三角。四株树丛 宜采用一种或两种树种。要求在形态、大小、距离上求变化,以3+1式分组。(景园规划与设计P191图9-2 9-3)五株树丛 以 3+2或4+1式组合配置(景园规划与设计P191图9-4 9-5)四 树群设计树群表现的是树木

46、较大规模的群体形象美(包括色彩、花卉、形象等),通常作为景园艺术构图的主景或配景,树群可以为一个种群,也可是一个群落。作观赏和生态功能。树群设计形式:单一树群 形态单一,形成阵列。混交树群 植被群落,层次丰富,易形成持久稳定的生态群落。树群结构 通常树群结构为四层,即乔木层、亚乔木层、灌木层层和草本地被植物。树群树种选择 考虑群落生态,选择适生树种。混交树群要求树冠优美,冠际线富于变化。亚乔木层最好开花或具有艳丽的叶色。灌木以花灌木为主,适当点缀常绿灌木。五、树林设计树林是指成块成片种植的大面积树木景观。如风景林、防护林、防风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在设计上分为密林和疏林。树林设计的形式与结构(P164 6-9)1、密林 郁闭度较高的树林景观。设计时可按树群设计方法。2、疏林 多为乔木和灌木配植,舒适明朗,适合游憩,公共景园中较常见。疏林草地 地面铺种草坪,供人活动或休息。疏林花地 以观赏为主配合设置步游道、椅、凳等设施,花灌木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