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双庙资料.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82147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县双庙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赵县双庙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赵县双庙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县双庙资料.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赵县双庙资料.精品文档.石家庄蓝天旅游学校赴赵县爱心捐赠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0-5-20 阅读:513次 石家庄蓝天旅游学校赴赵县爱心捐赠活动圆满落幕2010年5月19日,石家庄蓝天旅游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石家庄蓝天旅游学校)筹备了价值十万元的中、高考状元基地及部分点读机,赴往赵县进行献爱心捐赠活动。 石家庄蓝天旅游学校是一所经市教育部门批准备案的正规民航、铁路乘务、旅游类学校。以培养民航、铁路乘务、旅游与酒店管理类人才为目标,独立颁发文凭的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该学校把捐资助学、扶贫帮困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

2、业。今年五月初,石家庄蓝天旅游学校李俊杰校长通过有关部门了解到赵县部分中学急需教辅用品,获悉此情况后,即刻决定向赵县相关学校捐赠价值十万元的中、高考状元基地及部分点读机。 捐助方:石家庄外事学院教育集团、石家庄蓝天旅游中等专业学校 受助方:赵县范庄镇中学、赵县四中学、谢庄乡中学和杨扈中学 本次活动地点设在赵县范庄镇中学,由范庄镇中学校长刘辉主持。出席本次捐赠活动的领导有:石家庄外事学院教育集团米贵岐院长、石家庄蓝天旅游学校李俊杰校长、常务副校长李鹏飞、赵县四中刘辉校长以及赵县范庄镇中学、谢庄乡中学、杨扈中学等领导。 活动伊始,刘辉校长代表四所学校及全体师生向石家庄蓝天旅游学校的爱心奉献表示了热

3、烈的欢迎。捐赠现场,石家庄外事学院教育集团米贵岐院长代表外事教育集团希望各界人士积极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并简单介绍了石家庄蓝天旅游学校的坚强后盾及发展前景。石家庄蓝天旅游学校李俊杰校长代表石家庄蓝天旅游学校 衷心的希望,通过本次爱心捐赠会对赵县的教育事业有所帮助。最后,米院长还亲自把书籍送到学生的手中,并真诚的祝愿学子们:展开理想的翅膀,飞向蓝天!双庙村的由来双庙村,古时候叫双庙龙泉古庄。在赵县城北8公里与藁城交界处。逢三八为集日,虽然是个小地方,却有山东、山西等地的物资在这里集散,商贾云集,贸易发达,市场繁荣。- 清代光绪年间,赵州志.清代赵州村庄图载有:双庙古庄,亦称双庙李家庄,是由双

4、庙和李家庄两个自然村落组成,两个村只有一条古道沟隔开。双庙主要居住着郅、白两姓;李家庄由韩氏居住,无李姓。1983年地名普查时,为了有别于各子公社李家庄,更名双庙村。最早的记载可算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的大金沃州柏林禅院三千邑众碑记了。碑上刻有:双庙龙泉古庄。-村民记得,清末,双庙村仍保留着一座古庙宇,悬挂巨大匾额,阳刻斗大楷书“人祖庙”三个大字。庙内并排两座庙:一曰伏羲庙,俗称“哥哥庙”;一曰女娲庙,俗称“姐姐庙”。庙前建有八角重檐琉璃瓦小亭。庙内亭中有井,曰“龙井”、“龙泉”。双庙龙泉古庄的由来如是。-可惜现在庙毁。但古井犹在,由秦砖砌成。庙建于何时,确切时间无考,可以推断,秦汉时代

5、就有“人祖庙”。- 提起赵州十景之一的双庙龙泉,人们却莫衷一是,一说是双庙村;一说是东晏头村。查清光绪赵州志.艺文志卷十四载:元太常院奉礼郎屈敏中龙井庙祷记和明副使杨森龙泉双庙祷雨记两篇碑记,文曰:“赵有二祠,附城之北,面阴云而背阳,左曰懿济圣后,右曰显泽大王。有井于祠前.构宇以覆其井”。人称双庙龙泉。为祷雨,元代创修,明代重修。-说双庙龙泉是从双庙龙泉古庄迁至东晏头村,是因州县官为解除民间干旱年复年到8公里之遥的双庙龙泉古庄祷雨,怕在返程途中被雨淋。不过,两个双庙龙泉,相距千年:一个建庙时间早;一个建庙时间晚;一个庙内无井,一个庙内有井,而且建庙的目的也是有区别的-传说终归是传说,历史毕竟是

6、历史,双庙村的双庙龙泉是伏羲文化的遗存,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 奇特的“哥哥姐姐庙”赵县双庙村伏羲文化初探伏羲女娲是被公认的肇造华夏文明的始祖,传说他们教先民结网捕鱼,驯养牲畜,使氏族社会从游猎的生产方式向农耕生产方式转变,开农耕文化的先河。又传说伏羲造书契取代结绳记事,判阴阳,画八卦,以比较理性的观念认识自然界。还传说伏羲和女娲兄妹族外相婚,定婚姻嫁娶之制,繁衍人类。总之,伏羲女娲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后世,全国各地建有多处礼奉伏羲和女娲的庙宇。这些文化遗存,不仅是人们崇祀先祖的纪念地,而且是研究伏羲文化的珍贵遗产。 双庙村原有的“哥哥姐姐庙”及其它遗存(

7、包括遗迹、遗物、民俗和传说),在伏羲文化遗存中具有一定特色,非常值得深入地挖掘和研究。近几年,笔者多次到双庙村进行考察,通过与一些村民耆老的座谈,将他们的口述材料记录,对照有关史籍文献,结合文物研究,民俗研究,对双庙村的伏羲文化遗存有了一点初步认识。现整理成此文,以求教于方家,共同探讨。 一、“哥姐庙”及其民间传说 双庙村村北200米处,原有东西并排的两座庙。当地人称“哥姐庙”,双庙村即因这两座庙而得名。据传,两座庙背南面北,原来在庙四周建有南北长方形式围墙,占地约15亩,北面有壮观的山门,还有茶房,钟楼,庙前庭院当中有一口古井,井上覆有两重檐八角琉璃瓦亭;庙后庭院还有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大殿以

8、及东西配殿,整个庙堂规模宏伟,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是古赵州城北较大的一组古建筑群。 历史上,“哥姐庙”香火繁盛,日常香客不断。每年八月中秋节前后有五天庙会,加之双庙村历来有阴历三八大集,村内临街商号店铺连接,市面繁华,商贾云集。 “哥姐庙”及其中秋庙会和双庙大集,在周围几县,方圆百十里非常有名。直到建国初期仍是冀中一带的棉花、油脂加工集散地。 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兵连祸结,政局动乱,民不聊生,“哥姐庙”逐渐衰落,庙堂建筑陆续倾圮,无人顾及修缮,大约到“七七”事变前后,“哥姐庙”被全部毁坏,夷为平地,只留下一片碎砖瓦砾向人们倾诉历史沧桑。 据双庙村和周围十几个村的老人们回忆,“哥姐庙”实际上叫“

9、哥哥姐姐庙”,也叫“人祖庙”“龙泉庙”。原来北面山门上悬挂着“人祖庙”匾额,这两座庙均为三间,东西相距仅5步,东边庙内奉祀哥哥,也叫龙哥;西边庙内奉祀姐姐,也叫龙姐。这是人们通常的叫法,而一些识字有学问的人则说这分别是伏羲和女娲。两座庙内的神案前各有一口砖砌小井。庙内二井与庭院当中的一井相距十步,呈等边三角形排列。故有“五步两座庙,十步三眼井”之说。 民间传说伏羲和女娲哥姐二人各用各的水井,互不侵染。院中之井供祷雨所用,又叫龙泉井。每遇天旱,州、县官吏及方圆几十里众多百姓到此处敬龙求雨,很是灵验。因此。“哥姐庙”又称为“双庙龙泉”。 这种双庙并排,庙内有井的布局比较特别,他处鲜见。还有庙内神主

10、各吃各的井水,互不侵染的民间传说以及哥哥姐姐的特殊称谓,实际上传承了一种很古老的文化信息。 当地人传说,很早以前,世界上到处是洪水,泛滥成灾。伏羲和女娲还有一个小妹叫伏金,他们三人乘坐一只大葫芦顺水漂流而来。到了双庙这地方,看到这里水草肥美,水里还长着许多五色粮食穗儿,就招来成千上万只鸽子,把淹没在水里的五色粮食穗叼到岸上留下籽种,后世才有了五谷杂粮。伏羲他们三人就在此定居下来。由于五色粮食在水里泡得时久了。水都成了红色,鸽子从水里往岸上叼粮食,把腿都泡红了。所以,直到现在鸽子的腿还是红色的。并且鸽子有能吃能吐的功能,其它鸟类都比不了。 还有一种传说,说是伏羲、女娲和伏金三人乘坐大葫芦来到这里

11、。看到有三个泉眼往外冒水。三个人就分别坐在三个泉上,镇住了水灾。等大水退去后,人们把三个泉眼砌成了三口水井,并且在井上盖了庙,供奉伏羲、女娲和伏金,只是伏金所在的庙在河北岸,伏羲女娲二人的庙在河南岸,相距一里地。所以当地又有“一里三座庙”之说。还有传说伏羲和女娲的两座庙虽然很近,但他们各吃各的井水,从不混用。而且也一直以哥哥姐姐互称。当然,也有传说伏羲和女娲二人在长期的生活中相亲相爱,有了感情,哥哥提出要和姐姐成婚,以繁衍后代。姐姐很不好意思,提出条件要哥哥用草灰把脸涂成黑色,她在前边跑让哥哥在后边追,追上后方可成婚。 以上这些民间传说在双庙村和周围的村子里流传很广,许多上岁数的人都能娓娓道来

12、。这充分说明伏羲文化在这里有较深厚的底蕴。那么,赵县双庙伏羲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根据双庙村的遗迹特点和相关民间传说,来认识它的特征。 l、哥姐二庙并排而立,说明在人们的心目中,伏羲和女娲地位相同,都是肇造人类文明的人文始祖,并且升华为值得人们尊崇奉祀的神祗,没有男尊女卑的概念。 2、哥哥姐姐的特殊称谓。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知道双庙村的两座庙是“哥哥姐姐庙”,奉祀的神祗是哥哥姐姐,也称为“龙哥”、“龙姐”。这是百姓们对神祗最通俗的称呼,这并不是相对于有伏金这个小妹才这样称呼的。而实实在在是传递下一种文化信息,就是伏羲和女娲还没有成婚的一种文化反映。因为在后世人们的意念里,似乎只有哥呀、妹

13、呀是情人夫妇的戏称,而很少有称哥哥、姐姐为夫妻的。至于称“龙哥”、“龙姐“,那是增加了尊崇的意思。我们知道,伏羲文化崇拜起源很早,古代传下来的伏羲女娲的艺术形象,有的就是人首龙身且相互缠绕在一起,就是龙的造型。 3、两座庙内各有一口水井,还传说哥姐二人各吃各的井水,从不混用,互不侵染。这种现象在其它多处伏羲文化遗存中是不多见的。 这不仅说明伏羲和女娲二人在此生活时期尚未成婚,而且还恪守着男女不染的规矩,也为后世留下了一项民俗内容。众所周知,在民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即一个女人嫁夫、就说她多吃了一眼井的水。若改嫁再婚,人们就会说谁谁又多吃了一眼井的水。所以,如果说某某一辈子吃了几眼井的水,就

14、起指该女人一生嫁了几次人,吃井水成了女人嫁夫的代名词。赵县双庙伏羲文化保留了井水不混吃的遗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综合分析双庙村“哥姐庙”二庙并排,庙内有井以及“哥哥姐姐”的特殊称谓和井水不混吃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双庙村是伏羲女娲结伴游徙寻觅世界的一个暂居点,其文化特点是结伴而未成婚。 历史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某种事物都可能打上历史的烙印,增加时代需要的内容。双庙在历史的发展中也概莫能外。历代对人文遗迹的保护,对庙宇寺院的增补修茸,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加上当时的社会文化内容。伏羲女娲是人文始祖,后世人们敬祖祀祖,不可能永远全面保持人类蛮荒时代的原始风貌,自然要逐渐增加其它文

15、化因素,甚至增祀其它神祗。双庙除叫“人祖庙”外,也叫“龙泉祠”,不仅礼祖,也有祷雨或求嗣的活动。但无论怎样演进,双庙村“哥姐庙”反映的伏羲文化内涵更加浓重,因为祀祖文化与龙文化崇拜本来就是一体的。 二、历史悠久的双庙古庄 要研究探讨双庙村的伏羲文化遗存,有必要了解双庙村的悠久历史渊源。因为双庙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自然村落。 1971年,县文物部门在双庙村东(现已盖了房,成了村落的一部分)发现了商周遗址。遗址呈正方形,边长约24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深1.6 米,在遗址内发现多处灰土、灰坑、烧土痕迹和大量陶片,还有多座古墓葬。在挖掘的一座古墓内,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青铜器和穿孔磨光石

16、器。经文物专家考证,是典型的商代遗物。其中有三件青铜器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认定墓主人是商代的一个中小奴隶主,是主管养马或司狱之官。2008年双庙商周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在此正北20多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藁城台西商周遗址。说明双庙与藁城台西同为滹沱河故道内有3500年历史的古文化遗址。 原来在双庙村村南,还有一座大型古墓,墓丘高出地面4米多,当地人传说是尧王墓。七十年代中期,这座古墓被平整掉。另外,在双庙村村西和村北的田地里,不断有战国至汉代的陶器出土,有不少农户至今仍保存着出土的陶缸、陶罐、绳纹砖等文物。 在双庙村村西250米处,有一个很大的砂坑,地表3米以下有厚达10多

17、米的砂层。这显然是一条古河道。双庙村确实是在古河道旁逐渐建立起来的古老村落。这完全符合古人类依山傍水逐水草而居以求生存的条件。在双庙古庄能保留下远古伏羲文化遗存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三、双庙村伏羲文化的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 伏羲、女娲作为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是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但伏羲文化研究还很薄弱,只能靠全国仅有的几处典型遗迹和民间传说,比较定型的说法是伏羲出生在甘肃天水,生活在河北新乐,死于河南淮阳。赵县双庙村伏羲文化的特征则是伏羲女娲成婚前生活反映,是又一个典型个案,并且折射出人类对家庭伦理的理性认识。可以说是填补了伏羲文化研究的一项空白,具有重大的学术

18、研究价值,想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思想文化领域空前活跃。人们敬祖祀祖的意识更加强烈。双庙村的广大村民不仅为自己的家乡有伏羲文化遗存而自豪,而且由敬祖意识而认识到了伏羲文化的研究和开发价值。他们自发地行动起来,广泛地征集有关传说材料和历史遗物,并且在原双庙遗址上找出了残存的三口水井。邀请民俗专家进行考察研讨。九八年春,河北省民俗学会名誉会长刘其印先生考察了双庙村的伏羲文化遗存,认为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并且在河北民俗刊物上刊登了这方面的信息,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双庙村一部分有远见有作为的企业家有捐资赞助的意愿。 据说,他们准备在遗址上修建全国

19、第一座伏羲女娲纪念馆,同时修建民俗博物馆,通过敬祖祀祖尊崇先贤先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文明伦理教育。如果有关方面能给予支持,积极协调,正面引导,结合小城镇规划建设,充分利用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生动教材和双庙优越的地理位置,辟建文化旅游区,形成连接赵州桥、柏林寺、万顷梨园、哥姐双庙、范庄龙牌会的旅游环线,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会是可观的。新华网河北频道(2007-06-1908:06:17)稿件来源:河北日报 18日上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一行专程从北京赶到赵县,出席该县杨家郭中心小学的落成典礼。 李荣融曾在赵县南柏舍镇工作学习,对当地老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去年一次调研中,他了解到当地的小学

20、校教学设施落后、教室年久失修,遂 决定帮助筹资建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农村小学。在其积极协调努力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捐资300万元、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捐资22.5万元、河北建 工集团捐资50万元、河北金能集团捐资40万元,赵县政府补助资金50万元。同时,邯钢集团提供钢材300万吨,折合资金92.8万元,该项目工程总计筹 资555.3万元。2006年10月10日,由河北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杨家郭中心小学破土动工。 在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工程如期完工,完成教学楼建筑面积3170.5平方米,食堂及活动室505.22平方米。在典礼仪式上,中国移动河北公司等单位还向学校捐赠了电脑

21、、语音设备和文体器材等教学设施。 副省长张和参加典礼仪式。石家庄的古代文化遗址:12赵县双庙商代遗址(图)2009-11-04 14:08石家庄的古代文化遗址:12赵县双庙商代遗址(图)潘正公:资料整理双庙商代遗址,位于赵县城北10公里,双庙村东。遗址面积现存1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6米,地面暴露有灰土、灰坑、红烧土等,文化内涵比较丰富,其性质当属殷墟晚期。该遗址内曾于1972年12月发现过商代晚期墓葬,出土了一组青铜器,有带状饕餮纹柱足鼎、带状窃曲纹分档鼎、饕餮蕉叶纹爵、饕餮纹觚、弦纹爵、曲内戈、玛瑙环、穿孔石器等,并有人骨和狗骨。从随葬品判断,应是一座中小奴隶主墓,这批铜器中,有一件觚的圈足内铸有一“口8”(注: 原字应为“口”字中内含一“8”字)字铭文,应释为:“圉”,这当是其氏族名称。“圉,字按说文:“囹圄,所以拘罪人,从卒从口,一曰圉,垂也,一曰 圉人,掌马者”。觚铭正是从卒从口,古代的氏,或得于祖父之字,或得于职官,或得于地望。此处“圉”氏当得于职官。应是主管养马之官。 双庙商代遗址与石家庄地区一带商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尤其遗址内带有铭文铜器的发现,更有其重要意义。 铜觚、铜鼎、铜爵资料及图片来源: 1、石家庄文物名胜张献中、黄健 主编政协石家庄市委员会 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版次/2001年3月第一版印次/2001年3月第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