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75532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精品文档.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含硬石膏的白云岩是盆地中主要的储层与产层之一。奥陶纪由于西侧贺兰裂谷再次开启,裂谷肩部发生抬升,以及南侧逆冲断层的左行走滑作用,在盆地西部和南部形成一“L”形隆起,又称中央隆起。在隆起东侧由均衡补偿作用伴生一西缓东陡的边侧坳陷(盆地),称(内)陆棚盆地亚环境。通过沉积相研究,建立了两个马家沟组的沉积模式。其一为东西向穿越(内)陆棚盆地中心的陆棚沉积模式,该模式中的(内)陆棚盆地与中央隆起之间为水下凸起洼

2、地亚环境,其东为开阔内陆棚亚环境。马一时、马三时、马五时(内)陆棚盆地发育为含白云岩的硬石膏岩石盐岩盆地,盆缘主要发育白云岩硬石膏岩坪,马五时西缘硬石膏岩白云岩坪发育,是天然气藏主要分布区。以上表明沉积时气候干热,海平面下降,具深坳陷海水浓缩成盐特征。马二时、马四时气候湿热,海平面上升,(内)陆棚盆地发育成石灰岩白云岩盆地,周围盆缘发育为(含)白云岩石灰岩坪。水下凸起洼地亚环境于马三时和马五时发育白云岩;马四时发育石灰岩,南延则过度为白云岩石灰岩的浅滩。东侧的开阔内陆棚亚环境,主要发育微晶亮晶颗粒石灰岩夹硬石膏岩、风暴岩。马六时,中央白云岩隆起以东根据残留地层推测应属于石灰岩陆棚环境。中央古隆

3、起以西地区,除较早期在西北角因有陆源碎屑注入发育成混积陆棚和斜坡环境外,其余时期主要发育为石灰岩、白云岩陆棚,各类重力流碳酸盐岩斜坡及碳酸盐碎屑和陆源硅质碎屑混积的浊积岩和深水泥岩海槽环境。其二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在马家沟期一直处于继承行缓坡环境,为此建立了末端变陡的缓坡模式。早期为含硬石膏岩的白云岩缓坡,中、后期演化为交替发育的石灰岩白云岩缓坡,或白云岩石灰岩缓坡与白云岩缓坡环境。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沉积模式 内陆棚盆地 海水浓缩 陆棚 缓坡1 概述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为一矩形构造盆地,面积约25万km2(参见附录一)。中奥陶世加里东使华北地台抬升为陆,盆地内中奥陶统马家

4、沟组上部地层经受了长达1.3亿多年的风化侵蚀,发育成风化壳为主的储层及大型天然气藏。奥陶纪紧邻鄂尔多斯盆地西侧的贺兰裂谷扩张引起的均衡作用导致裂谷肩部翘升,在盆地偏西部形成一个大型隆起,位置在今盐池、定边、庆阳、黄陵一带,由于盆地南侧逆冲断层派生的左行走滑影响使隆起南端在宁县一带向东转折至黄陵,致使隆起在平面上呈“L”形,面积约5000 km2,又称中央隆起。当裂谷肩与裂谷达到均衡时,为取得补偿,在其东侧又由均衡调节作用伴生一个补偿性边侧坳陷,或称边侧盆地,其位置在今榆林绥德延川一带。因其发育于华北地台最西部内陆棚德内部,称之为(内)陆棚盆地亚环境。奥陶纪中央隆起的形成与演化不仅控制鄂尔多斯盆

5、地的古地貌、古构造以及沉积环境与岩相的展布,对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分布和天然气聚积亦起重要作用。组段亚段标志层马 家 沟 组马六马 五 段马五1马五2马五3马五4马五5标志层马五6马五7马五8马五9马五10马四段标志层马三段马二段马一段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在鄂尔多斯盆地一九八七年马家沟组地层划分表 有广泛分布,最大厚度超过1000m,其地层划分与华北地台相似,自下而上划分为马一段至马六段共六个岩性段(如右表)。与华北地台比较,除白云岩普遍较发育外,最特殊的是在(内)陆棚盆地中,马一段、马三段、马五段以发育硬石膏岩、石盐岩、白云岩的蒸发岩组合为特色,马二段、马四段则发育以白云岩为主,次为硬石膏岩与石灰岩

6、的岩石组合。如位于(内)陆棚盆地中心位置的榆9井,自马二段以上至马五段共取心710m,其中石盐岩412m,硬石膏近200m,白云岩80余米,而石英岩10m。2 沉积模式 根据地面及井下沉积环境与相的详细研究,以“L”形中央隆起为基础,分别建立了两个沉积环境模式。一个是通过盆地中部横跨盆地呈东西向展布的陆棚沉积模式;另一个是“L”形中央隆起以南,即现今渭北隆起区,由北向南至秦岭海槽方向缓倾斜的末端变陡的缓坡沉积模式。前者穿越了马家沟组天然气田的主要产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2.1 东西向陆棚沉积模式“L“形中央隆起在马家沟期可能发生过沉积作用,但因长期剥蚀,现已无马家沟组地层存在。它将陆棚分隔为东

7、西两部分。中央隆起往东依次可划分为水下凸起隆间洼地、(内)陆棚盆地和开阔内陆棚三个亚环境。水下凸起隆间洼地亚环境处于波浪作用带时,水下凸起上形成生物屑(砾屑)白云岩或石灰岩浅滩沉积组合,能量减弱 时形成细晶粉晶白云岩;洼地中主要形成含生物、砂屑的白云岩、石灰岩。(内)陆棚盆地亚环境处于干热气候及低海平面时,盆地主体以发育硬石膏岩、石盐岩、白云岩组合为特征。具明显的“深坳陷“海水浓缩成因;反之则主要发育为白云岩石灰岩盆地。其盆缘坪西侧宽阔,东侧狭窄,主要为微晶粉晶白云岩、(含)硬石膏质(结核)粉晶白云岩、硬石膏岩、微粉晶石灰岩、少量石盐岩,也是表生期形成岩溶角砾岩主要分布区。开阔内陆棚亚环境因其

8、环境较开阔,主要形成颗粒石灰岩、含颗粒石灰岩,次为微粉晶白云岩及少量硬石膏岩、风暴岩。其主体已在研究区外。西部陆棚毗邻贺兰海槽,向西以斜坡与深水海槽相连。陆棚区狭窄,相变快,除桌子山地区三道坎组(相当于马二段和马三段)有陆源碎屑混积外,马家沟期主要为碳酸盐沉积区。斜坡环境主要发育石灰岩和白云岩粗碎屑重力流沉积组合。海槽环境主要发育碳酸盐碎屑与陆源硅质碎屑混积的浊积岩,还有正常深水黑色页岩、笔石页岩与微晶石灰岩。2.2 南北末端变陡缓坡沉积模式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末端变陡缓坡环境模式中,将缓坡划分为潮缘、浅缓坡、深缓坡、深水等四个亚环境。潮缘亚环境以微、粉晶白云岩、石灰岩为主,夹硬石膏岩,常含砂屑

9、、生物屑。浅缓坡亚环境发育生物屑、内碎屑的微晶石灰岩或白云岩,也有含颗粒或颗粒石灰岩、白云岩,局部有生物丘和礁发育。深缓坡亚环境以发育微晶石灰岩为主,次为白云岩,有时含介形虫等化石、球粒、团粒,粉屑、砂屑、生物屑等。间或见风暴砾岩。深水亚环境因与陡斜坡海槽相连,处于深缓坡的下倾部分,应发育重力流沉积岩和原地沉积的微晶石灰岩与白云岩,但目前尚无钻井资料。3 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寒武纪末兴凯运动使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上升为陆,因而区内大部分缺失下奥陶统冶里组、亮甲山组沉积,仅在最东部柳林剖面见有34m冶里组白云岩以及可能为残留厚度54.3m的亮甲山组白云岩,但在南部的缓坡分布区该两组白云

10、岩发育完整。马家沟组除西部桌子山地区无马一段沉积外,盆地中有广泛发育。马家沟分为六个段,其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与展布特征如下。3.1 马一段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马家沟早期即马一时,华北地台开始发生海侵,但由于处于干旱炎热气候期,海平面较低,海水含盐度高,愈向西部、北部含盐度愈高,马一段地层中除发育白云岩外,还夹有硬石膏岩。由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处于华北地台西端,而且西北和北部邻陆,加之西南边出现的“L”形中央隆起及南面的缓坡,均对还水起阻隔和消能作用,致使进入东部陆棚区(内)陆棚盆地的海水不断浓缩,形成白云岩、硬石膏岩和石盐岩的沉积组合。该盆地主体因而发育白云岩硬石膏岩盐岩盆地,重卤水在坳陷中心

11、即榆9井米脂地区聚积,成为硬石膏岩、石盐岩厚度最大地区。环绕(内)陆棚盆地周围的盆缘区海水含盐度低于盆地主体,因而发育为白云岩硬石膏岩盆缘坪。开阔内陆棚亚环境范围主要在研究区之外,故不予讨论。西部陆棚主要为白云岩发育区,其外侧为紧邻贺兰海槽的斜坡环境,因无钻井资料,推测可能为重力流碳酸盐岩沉积环境。马一时在鄂尔多斯南部即今渭北隆起区,继承早奥陶世发育起来的缓坡环境,但受干热气候的影响,主要形成含硬石膏岩的白云岩缓坡。3.2 马二段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马二时随西侧贺兰裂谷扩张作用略有加强,“L”形中央隆起亦稍有抬升,但马二时华北地台为基底沉降和气候湿热的海侵期,因此东部陆棚区(内)陆棚盆地沉积

12、范围有所扩大,此时海水主要来自东方,次为东南方,含盐度远较马一时低,而且东侧盆缘含盐度低于西侧和西南侧,盆地中心偏于东侧而且较小,盆缘范围宽阔。盆地中心发育为含硬石膏岩的白云岩石灰岩盆地;向东侧依次发育有白云岩石灰岩盆缘坪以及含白云岩的石灰岩盆缘坪,向西侧主要发育成石灰岩白云岩盆缘坪。西部陆棚马二时演化为石灰岩陆棚和斜坡。但在最西北角的桌子山地区,受来自伊蒙古陆陆源碎屑注入的影响,发育成混积陆棚和混积斜坡。其外侧斜坡环境因无钻井资料,推测可能仍以重力流碳酸盐沉积岩发育为主。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继承了马一时的缓坡环境,但以发育石灰岩白云岩缓坡为特征。3.3 马三段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马三时由于贺兰

13、裂谷扩张急剧加强,裂谷肩部急剧抬升,“L”形中央隆起基本定形,其西翼变得较陡,相应地作为边侧坳陷地(内)陆棚盆地地下陷幅度加大,成为“深坳”盆地,加之气候转为干热,海平面又急剧下降,处于快速海侵缓慢海退地特殊时期,海水含盐度高并不断浓缩,致使”深坳“海水成盐,在其中心的榆9井形成硬石膏岩、石盐岩夹白云岩蒸发岩组合,发育为含白云岩的硬石膏岩石盐岩盆地。由于此时海水来自海水来自南方和东南方,因而环绕膏盐盆地的北部、东部和南部盆缘,从召探1井至柳林剖面再至宜探1井、富探1井,海水含盐度明显降低,沉积形成的石盐岩急剧减少,白云岩急剧增多,转而发育为硬石膏岩白云岩盆缘坪。西侧盆缘因海水循环差,盐度较高,

14、因而发育为白云岩硬石膏岩盆缘坪。马三时再中央隆起与(内)陆棚盆地之间出现了水下凸起隆间洼地亚环境,受中央隆起的淡水影响,主要为白云岩沉积区。西部陆棚区除桌子山地区仍处于混积陆棚及混积斜坡环境外,因海水盐度增高,已发育为白云岩陆棚,往西侧可能仍然发育重力流碳酸盐岩为主的斜坡海槽环境。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仍为继承性缓坡环境,由于海水盐度高,故而演化为白云岩缓坡。3.4 马四段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马四时是华北地台最大的海侵期,气候又转为湿热,鄂尔多斯盆地的陆棚区主要为石灰岩分布区。海水由东、南、西三方入侵,在(内)陆棚盆地的坳陷中心,包括榆9井、镇川1井、陕参1井和青1井区,因水体深,循环较差,含盐

15、度相对较高,除石灰岩外还有较多的白云岩形成,最终发育成为白云岩石灰岩盆地。其内盆缘主要发育为含白云岩的石灰岩盆缘坪,向外盆缘则过度为石灰岩盆缘坪。中央隆起带绝大部分被淹没,仅残存南端一小块陆地,此时的水下凸起隆间洼地在北段主要为石灰岩发育区,向南段则过度为白云岩、石灰岩分布区。位于原中央隆起现已转变为水下凸起的李1井、李花1井和天深1井,马四段沉积厚度大,李1井岩心与薄片1资料显示颗粒石灰岩发育,可能形成于浅滩环境;在原来的水下凸起带,由鄂6井向南经盟6井、定探1井,是马四段沉积厚度最大的区带,定探1井厚度大雨410m,由壳背朝上分布的具滩相生态特征的腕足颗粒石灰岩发育,鄂6井颗粒石灰岩占地层

16、厚度的2030%(据冯增昭,1998)。根据以上分析,马四时,两列水下凸起带的北段可能石灰岩浅滩比较发育,南段的白云岩石灰岩浅滩也比较发育。西部陆棚主要为石英沉积区,毗邻的斜坡环境中应发育各类重力流石灰岩。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缓坡则演化为白云岩石灰岩缓坡环境。3.5 马五段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马五时华北地台的古气候又周期性转变为干热,盆地基底复又抬升,海平面下降,又表现出快速海侵和缓慢海退的特征,类似于马三时的“深坳成盐“时期再次出现。(内)陆棚盆地的深坳中心位于榆6、9、10、11、12井和镇川1井及绥1、2井区,再次发育成为含白云岩的硬石膏岩石盐岩盆地。其中榆9井厚度374.6m,镇川1井为

17、353.6m,是鄂尔多斯盆地马五时沉积最厚区块。膏盐盆地的内盆缘发育为含石盐岩的白云岩硬石膏岩盆缘坪,向西侧因海水盐度较膏,过度为硬石膏岩白云岩盆缘坪,向东侧因海水盐度较低,而过渡为含石灰岩硬石膏岩的白云岩盆缘坪。水下凸起演化为白云岩水下凸起浅滩;隆间洼地也是白云岩发育区。西部陆棚又演化为白云岩沉积区,其外侧紧邻贺兰海槽的斜坡发育了各类粗碎屑重力流白云岩。斜坡脚和海槽内为碳酸盐碎屑和陆源硅质碎屑沉积的浊积岩类深水泥岩沉积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又再次恢复到类似马三时的白云岩缓坡环境。根据地震剖面显示,中央隆起带在马五期其两侧反射层均向隆起缓慢上超,表明马五期曾有沉积地层发育,但因马家沟末期长达一亿

18、三千多万年的剥蚀,已将隆起带上的马五段地层剥蚀殆尽。3.6 马六段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马六时华北地台气候又转为湿热,再度发生海侵,鄂尔多斯盆地陆棚区发育为石灰岩陆棚环境。由于加里东运动后一亿三千多万年漫长的剥蚀,目前东部陆棚仅有7口井见到残厚417m不等的马六段石灰岩地层,其他地区已被剥蚀。西部石灰岩陆棚以外则依然发育为重力六石灰岩斜坡以及钙屑浊积岩和深水泥岩组成的海槽环境。鄂尔多斯地台南部则演化为白云岩石灰岩缓坡。4附 录(一)(二)参考文献1 中国地层典编委会编。中国地层典,奥陶系。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2 冯增昭,鲍志东,张永生。鄂尔多斯奥陶纪地层岩石岩相古地理。北京:地层出版社,1998。3 侯方浩,方少仙,赵敬松等。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纪马家沟组沉积环境模式。海相油气地质第7卷第1期,3847。4 H.G.Reading著,周明鉴等译。沉积环境和相。北京:科学出版社,253254。5 杨华,马振芳,姚泾利。石油天然气探井录井资料采集与整理操作规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