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电子教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72794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34 大小: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药学电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生药学电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药学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学电子教案.doc(1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生药学电子教案.精品文档. 生药学电子教案 山东大学药学院生药学研究所 陈永林 2002.9.15 生药学为药学专业的专业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校的安排,课堂讲课36学时,实验36学时,共72学时。在讲课的36学时中,生药学总论部分讲课7次,14学时,重点讲述7个重点问题;各论部分讲课11次,22学时,共讲述44种重点生药。现将每次讲课的目的要求、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具和复习题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次讲课 生药学的概念、发展和任务、生药的分类、记载大纲及生药命名目的要求:1、 掌握生药、生药学的概念,目前生药学的主要

2、任务,及主要本草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记载药物数量及主要特点。2、 熟悉生药与中药的区别,生药的常见分类方法及其特点。3、 了解生药拉丁名的命名方法及国外生药学的发展。教学时数: 2学时。教具: 山大生药学研究所研制的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教学课件教学难点:生药学的概念及任务。复习题: 1 生药与中药有何不同?现阶段生药学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2 古代主要代表本草著作的成书年代、作者、记载药物、主要特点及意义是什么? 3 生药的分类方法及其特点是什么? 4 生药一般记载哪些内容?生药拉丁名包括哪方面的内容?一、 生药学的概念、发展和主要任务生药学的概念: 化学药品(西药) 药物 中药 中成药 中药材

3、 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药材-生药药物: 凡是具有医疗、诊断、预防疾病和保健作用的物质称为药物。中药:指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传统药物。包括:中药材(植物、动物及矿物的个子、饮片和炮制品)、中成药(成方制剂如膏、丹、丸、散、片、等)。 中药材:一是指切制成的饮片,二是指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草药:指草医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中草药:中药和草药的统称。 生药: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材。相当于中药材。另外直接用于医疗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辅料的天然药物,也列入生药的范畴。如植物中制取的淀粉、

4、粘液质、挥发油;自植物和动物中制取的油质、蜡类,以及某些医用敷料如石棉、滑石粉、白陶土等。生药学:(Pharmakognosie Pharmacognosy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生药学的概念也在变化: 简单讲: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生药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科学。 详言之:生药学是利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包括植物化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药理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细胞组织培养、医疗用途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重点是生药的名称、来源、采制、鉴定、化学成分、

5、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内容。附我国的生药资源:由中药专家和技术人员4万余人历时10年的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于1995.3.25日在北京通过验收,目前共有中药材12807种, 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 药用矿物80种。300种重点药材蕴藏量800万吨, 以新疆、黑龙江、内蒙古、野生资源最丰富,四川、陕西、甘肃种植面积和药材产量最大,以云南、广西、和贵州种类最多。附国外生药学的发展:1815年,德国药物学家Seydler首次应用Pharmakognosie 一词, 意为药物的知识, 所谓药物,当时指生药而言。1825年, 德国学者Martius在大学课程中设立了“P

6、harmakognosie”的科目,从而产生了一个新学科。1880年日本学者大井玄洞将 Pharmakognosie 译成生药学。我国学者赵黄1905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于1935年与徐伯筠合编现代本草生药学。生药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传统本草学时期:从古代到世纪初。对于生药的认识主要靠感官和实践经验,本草所记载的内容以医疗效用为主,兼及生药的名称、产地、形态和感官鉴别特征。在此时期,我国的本草学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有以下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汉代,著者不详,为汉代以前的本草知识总结,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 养命以应天,多服无毒,可延年

7、益寿如人参;中品120种,养性以应人,无毒或有毒,能治病补虚,如白芷;下品125种,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乌头、附子。本草经集注:南北朝粱代 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增加了汉魏以后名医所用药物365种,共载药730种,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此书是神农本草经以后有确切著作年代和作者的重要本草文献。新修本草:唐显庆年(公元659年),由苏敬等22人,受政府指派编写而成。为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欧美各国认为最早的纽伦堡药典(公元1542年)早883年,且流传国外。载药844种,并附有药物图谱,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

8、图文对照的先例。证类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北宋后期元佑间,唐慎微,是将嘉佑补注本草(宋嘉佑年,公元1060年,掌禹锡等著,载药1082种)和图经本草(宋嘉佑年,公元1061年, 苏颂等著, 原书遗失)合并,增药500余种,并收集许多单方、验方和大量药物资料,编写而成,曾由政府派人修订三次,加上“大观”“政和”“绍兴”的年号,作为官书刊行。共载药1746种。本草纲目:明万历24年(公元1596年),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年)历经三十年,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而成,分纲,类,载药1892种, 附方11000余个, 图1110幅。是我国本草学上最伟大的著作,也是我国科学史上辉煌的成就

9、,世纪就流传海外,曾多次被刻印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对世界医药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草纲目拾遗:清乾隆30年(公元1765年),赵学敏,对本草纲目作了一些正误和补充,共载716种。植物名实图考和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清道光年间,吴其睿编写,前者记载药物1714种, 后者描述植物838种, 记述了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和产地。附精细插图,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与同名异物的考证,虽非药物学专著,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代商品生药学时期:1915-1930年,生药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时主要的内容是研究商品生药的来源,鉴定商品生药的真伪优劣。在此期间,显微方法开始用于生药的鉴定,同时化学定性和定量方法也

10、应用于生药鉴定中。现代生药学新时期:1930年-至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生药有效成分研究进一步深入。生药鉴定方面应用了电子显微镜和射线衍射法观察和研究生药组织的超微结构,免疫电泳法用于种子生药的鉴别,利用各种生药的紫外或红外光谱建立生药的指纹鉴别数据库的研究正在发展之中。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涉及到遗传育种和突变品系等多方面的研究,利用细胞和组织培养方法来生成药用植物的有效物质,已获得进展。分类学研究的发展,通过生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作为分类学特征。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重视海洋药用生物的研究,并出现海洋生药学。有关生化药效、药效药理评价的临床生药学也已产生。附:有的学者提出:从20世纪末已进入了

11、生药学发展的第四个时期,即:自然生药学时期,本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数理化科学原理与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药的研究中,使人们从宏观和微观来还原和揭示生药的自然属性。日本学者朝比奈泰彦的话“药学的研究从生药开始,最终又将回到生药的研究”,预示了生药学新时期的到来。 3生药学的任务:重点在于努力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现阶段的具体任务是1 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系统化研究,提高现代中药研制的创新能力,提高其临床疗效、产品质量和规范化水平,开发出能够合法进入欧美国际市场的现代中药产品,争取在2-3个五年计划内,使中药在世界天然药物中的市场份额从目前的3%提高到15%左右

12、。2 制订中药研制的标准、规范,争取成为传统药物研究开发的国际标准。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奠定基础。3 开展中药应用基础研究,阐明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探讨中药理论的现代化基础。包括药材资源、生产加工、有效成分、复方研究、制剂、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及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4 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传统中药研制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包括生物技术的应用,如细胞、组织培养。应重点开展短缺品种的研究,探索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过程和提高含量的途径,提供实验室培养的最佳条件,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目的。总之,作为一门药学专业课,生药学的教学内容重点介绍现代生药学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围绕着生药品种鉴定、生药

13、及其制剂的品质标准和资源开发进行讲授。主要包括:国家药典规定的生药标准规格及品质评价方法;生药的活性成分与生药品质的关系;常用重点生药的来源、原植物(动物)形态、采制、活性成分、鉴定特征(包括性状、显微和理化方面)、品质标志、药理作用及功效;生药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实验操作技术和方法。二、生药的分类、记载大纲及生药的命名1 生药的分类: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生药的分类一般有:按生药中文名首字的笔划顺序编排分类:如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大辞典、中药志等。此种分类方法简单,易于查找,但各生药之间缺乏联系,生药学教材都不采用此种分类方法。按药用部分分类:即先把生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

14、矿物类三类,然后再把植物类生药安照药用部位的异同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全草类、藻菌类及其它类。如第三版生药学、中药鉴定学、专科生药学等教材即采用此种分类方法。此法有利于生药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比较,有利于同学对生药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的学习及掌握。按化学成分分类:即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类别进行分类。如第一、第二版生药学即把生药分为糖类、苷类、木质素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鞣质及多元酚类、甾体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类、有机酸类、无机化合物类、脂类、其他类等类生药。国外的生药学一般也多采用此种分类方法。此种分类方法有利于研究和学习生药的有效成分及与功

15、效间的关系,利于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化学分类的研究,但目前对生药化学成分的研究还不全面和深入,一种生药中常有多种成分或多种生药含有一种成分,难以进行严格的分类;同时,同类生药中的生药性状及内部结构关系较少,不利于对生药进行全面的鉴定。按功效分类:一是安照传统的中药功效进行分类,如把中药分为解表类、清热类、祛风湿类、利水渗湿类、温里类、理气类、止咳平喘类、活血化瘀类、消食类、祛虫类、补益类、止血类、镇痉息风类等;一是安照现代的药理作用进行分类,如分为解热药、活血化瘀药、强心药、抗菌药、或作用于胃肠道药、神经系统药、循环系统药等。此种方法有利于生药功效的学习及掌握。一般的中药学多采用此种分类方法。

16、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即安照原植物(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依照门、纲、目、科分类排列。此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在于亲缘关系较近的生药在形态、内部构造、化学成分和功效方面常有相似之处,便于学习及掌握,同时也利于生药资源的开发。、生药的记载大纲: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名、拉丁名、英文名、日文名。如人参Ren shen Radix Ginseng (英) Ginseng (日) 来源或称基源: 包括生物来源和地理来源,生物来源包括原植物(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拉丁学名及药用部位。如人参的来源是: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地理来源指生药的

17、主产地。 (3)植物动物形态:主要描述原植物(动物)的外观形态特征、产地、生长习性及其自然分布。 (4)药用植物(动物)的栽培及养殖。教科书中对某些重点品种作了介绍。 (5)采制:简述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干燥、贮藏和炮制的要点和注意点。 (6)产地:简述生药的主产区。 (7)性状:描述生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断面特征、质地、气、味、等方面的外观性状特征。 (8)显微鉴定:描述生药的组织(一般为横切面或表皮)、粉末的主要特征,一般附有生药显微特征图。在生药学教学中,生药的显微观察、显微特征的描述及绘图技术是重要的基本技能。(9)化学成分:记载所含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类别、含量、结构式

18、、理化性质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及积累动态,作为理化分析的依据。(10)理化鉴定:记载生药理化鉴别的方法及结果,现在常用的是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理化鉴别是生药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11)药理作用:重点记述生药及其化学成分的现代药理实验结果。(12)功效:包括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剂量等。既要记述生药传统的用药经验,又要记述现代医学方面的内容。 (13)附注:一般记载该种生药的不同品种、相似品、混淆品、地方习惯用药和伪品的主要特征,以供鉴别、应用和研究时参考。本教材对重点生药依来源、形态、采制、产销、性状、显微鉴别、药理作用、功效等方面作较全面的记述,对一般生药则简

19、述其来源、性状、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3 生药的拉丁名:生药的拉丁名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药用部位的名称,用第一格来表示:常见的有:根 Radix,根茎 Rhizoma茎 Caulis,木材 Lignum,枝 Ramulus,树皮 Cortex,叶 Folium,花 Flos,花粉 Pollem,果实 Fructus,果皮 Pericarpium,种子 Semen,全草 Herba ,树脂 Resina,分泌物Venenum ,等。 第二部分:有多种形式: (1)原植物(动物)的属名(第二格):如黄芩 Radix Scutellariae (原植物 Scutellaria bai

20、calensis) 牛黄 Calculus Bovis ( 原动物Bos taurus domesticus)。() 原植物(动物)的种名(第二格):如颠茄 Herba Belladonnae (原植物)Atropa belladonna)。() 兼用原植物(动物)的属名和种名(第二格):如青蒿 Herba Artemisiae Annuae ,茵陈蒿 Herba Artemisiae Scoporiae ,羚羊角 Cornu Saigae Tataricae (4) 原植物(第二格)和其他附加词:以说明具体的性质或状态,如:熟地黄 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 ,鹿茸

21、 Cornu Cervi Pantotrichum 。 (5)有些没有用药用部位的名称,直接用原植物动物的属名或种名,如: a 某些藻、菌类生药:海藻Sargassum(属名),茯苓 Poria (属名)。 b 由完整动物制成的生药:斑蝥 Mylabras(属名),蛤蚧 Gecko(种名)。 c 动植物的干燥分泌物等无组织的生药:如麝香 Moschus(属名),芦荟 Aloe(属名)。 (6) 矿物类生药的拉丁名,一般采用原矿物的拉丁名,如朱砂 Cinnabaris,雄黄Realgar。 目前,有些国家的药典中,生药拉丁名的药用部位名称放在属、种名之后,这样同一来源的不同生药可以排列在一起,便

22、于比较,如:颠茄叶 Belladonnae Folium,颠茄根 Belladonnae Radix。 第二次讲课 生药学总论中化学成分(一)糖、苷 目的要求: 1掌握糖、苷、氰苷、蒽苷、黄酮苷、皂苷和强心苷的概念,糖的分类及 检查方法,常见5种苷的主要性质及检查方法。 2 熟悉多糖所包含的种类,苷的通性及常见苷的代表生药。 3 了解5种苷的基本结构,2种皂苷的区别,强心苷的构效关系。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难点: 常见苷类的基本结构和检查方法。教具: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教学课件复习题:1 糖分哪几类?如何检查?2 如何检查氰苷、蒽苷、黄酮苷、皂苷、强心苷?3 氰苷、蒽苷、黄酮苷、皂苷、强心苷的

23、基本结构有何特点?4 氰苷、蒽苷、黄酮苷、皂苷、强心苷的代表生药是什么?重点内容: 三、生药主要的化学成分(一) 、简述代谢、初生代谢、次生代谢,有效成分、辅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基本概念: 有效成分(active substances):有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的成分。包括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等。 辅成分(adjuvant substances):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成分,有的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的能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增强疗效。如洋地黄皂苷能促进洋地黄强心苷的吸收;槟榔中的鞣质可保护槟榔碱在胃中不溶解,而到肠中才游离出来发挥疗效;大黄中的鞣质可使在泻下的

24、同时,兼有收敛作用。 无效成分(inactive substances):指无生理活性,在临床上无医疗作用的成分。如纤维、木栓、角质、黏液、色素、树脂等。上述成分不是绝对的和固定不变的,如鞣质在地榆和五倍子中为有效成分,在大黄中为辅成分,在肉桂中为无效成分;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原来的“无效成分”变成了有效成分,如天花粉蛋白质有引产、抗癌作用;蘑菇多糖有抑制肿瘤作用;叶绿素能促使肉芽生长。(二)糖类(Sugars Saccharrides) 又称碳水化合物,广布于自然界。概念:具有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结构的化合物。分类:单糖:Monosaccharides 概念:为多羟基的醛(如葡萄糖、鼠李糖为六

25、碳糖,木糖、阿拉伯糖为五碳糖)或酮(如果糖为五碳糖)。化学通式:(2)n。天然存在的单糖n=38。仅有葡萄糖和果糖等少数糖在植物体内游离存在,大部分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性质:有甜味的结晶;易溶于水,可溶于醇,不溶于醚或其它有机溶剂;具有旋光性和还原性。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 概念:由个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糖。存在:目前仅发现2-5单糖分子组成的低聚糖。如双糖(蔗糖水解后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后为分子葡萄糖,乳糖水解后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三糖(如龙胆三糖水解后为果糖和分子葡萄糖,鼠李三糖水解后为半乳糖和分子鼠李糖); 四糖(如水苏糖水解后为葡萄糖、果糖和分子葡萄糖)。

26、性质:结晶性,部分有甜味;易溶于水,难溶或不溶于有机溶剂;易被水解成放糖;有的具有还原性(结构中有游离的羟基或酮基如麦芽糖、乳糖),有的无还原性(结构中无游离的羟基或酮基如蔗糖、龙胆三糖)。 多聚糖(多糖):Polysaccharides 概念:由10个以上单糖分子聚合而成的糖。通式为(n2n -2n- 1)x , X可至数千 。 性质:大多为无定形化合物; 无甜味; 难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无还原性。 应用: 昆布多糖、肝素抗凝血;硫酸软骨素防止血管硬化;香菇、银耳、刺五加、黄芪、灵芝、黄精、猪苓、茯苓、刺参粘性多糖等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和抗癌作用。 植物性多糖有:淀粉:starch 由20的

27、糖淀粉(直链淀粉,由300个D 葡萄吡喃糖以- 1,4连接而成的葡聚糖,分子量约1万至5万, 溶于热水, 遇碘液呈深蓝色.)和80的胶淀粉(支链淀粉,由1000个以上 的葡萄糖聚合而成, -1,4连接外, 尚有-1,6连接, 分子量约5万至10万, 在热水中膨胀成粘胶状, 遇碘液显红色或红紫色.)组成。检查:遇碘液显蓝紫色,加热后颜色消失,放冷后颜色复现。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菊糖:inulin 由35个D-果糖以2,1结合的果聚糖。溶于热水,微溶或不溶于冷水和有机溶剂;遇碘液不显色。乙醇处理后显球形结晶析出。 树胶:gum 由多种糖类连接而成,具有分支结构。在水中可膨胀成胶体溶液, 不溶于有机

28、溶剂, 与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溶液产生沉淀。常见阿拉伯胶、西黄芪胶、杏胶、桃胶等。多作制剂的赋形剂、混悬剂、乳化剂和粘合剂。 粘液质:mucilage 在热水中可溶解成胶体溶液,冷后成冻状。不溶于有机溶剂,与醋酸铅溶液产生沉淀。车前子粘液用于慢性便秘和肥胖病,白及粘液用于止血。一般用作润滑剂、稳定剂和混悬剂。琼脂为红藻类植物石花菜的黏液质,常用于培养基。 动物性多糖有:单一多糖如肝糖、甲壳质;酸性粘多糖如硫酸软骨素、肝素等。 肝糖元:是动物的贮存养料其结构与胶淀粉相似,遇碘液显红褐色。 甲壳质(素):是甲壳类昆虫外壳的多糖,其结构与纤维素类似,不溶与水,对稀酸和碱稳定,其水解产物葡萄糖胺是重要的

29、合成原料。 肝素:为高度硫酸酯化的右旋多糖,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 硫酸软骨素:能保持组织的水分和弹性,是软骨的主要成分,与肝素类似,在动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存在,具降低血脂活性。 透明脂酸:为酸性黏多糖,存在于眼球玻璃体、关节液皮肤等组织中作为润滑剂,并能阻止微生物的入侵。 检查方法:Fehling试验:如产生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示有还原糖存在。非还原性低聚糖和多糖类需水解后才显正反应。Molisch试验:所有糖类均呈正反应。成脎试验:视结晶的不同形状而鉴定某些糖类。层析试验: 生药浸出液(多糖需水解),纸层析,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液)展开,新配置的氨化硝酸银溶液业显色,结果还原糖成黑

30、色斑点。灼烧试验。以糖类为主要成分的生药:茯苓、猪苓、黄芪、枸杞子、党参、昆布、海藻、黄精、玉竹、白及、蜂蜜、阿拉伯胶、西黄芪胶(三)苷Glycosides 又称配糖体或杂糖体 heteroside 概念: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化合物以苷键方式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即:糖苷元(非糖部分)苷分类:根据苷健原子的不同可分为:氧苷、硫苷、氮苷和碳苷,生药中的苷多为氧苷。 3 苷类的通性:() 性状:多为无色、无臭、有苦味的结晶。亦有例外,如皂苷多呈无定形,黄酮苷蒽苷多为黄色,甘草甜素具有甜味。() 酸碱性:多呈中性,当含葡萄糖醛酸及酚羟基时为酸性,苷类生物碱为碱性。() 溶解度:苷有一定的水溶性,若含去

31、氧糖或甲基氧糖,则亲脂性增强;苷元易溶于有机溶剂。() 水解:除碳苷外,苷类均能被稀酸或酶水解,生成糖和苷元或次生苷。() 旋光性与还原性:苷类无还原性,多呈左旋光性,当苷类水解产生-葡萄糖,其溶液由左旋转为右旋,并有强旋光性。() 颜色反应:Molisch反应呈阳性,苷类水解后能还原Fehling溶液。() 沉淀反应:多数苷能与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产生沉淀。 4 常见苷类:氰苷:概念: 苷元含有氰基的苷。分布: 蔷薇科、豆科等植物中,如苦杏仁苷,是杏仁腈与龙胆双糖形成的苷,易被与其共存的苦杏仁苷酶和樱叶酶水解,生成苷元杏仁腈,杏仁腈不稳定,易分解生成具镇咳作用的氢氰酸和苯甲醛。垂盆草苷为r 羟

32、腈苷,能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 但水解后不能生成氢氰酸。 检查: 用苦味酸钠试纸反应检出。 普鲁士蓝试验。蒽苷:概念: 苷元含有蒽的衍生物(如蒽酮、蒽醌、蒽酚)的苷。分布: 存在于被子植物中,尤以蓼科、豆科、茜草科、鼠李科、百合科植物中最多。在某些真菌和地衣中亦有分布,但苔藓、蕨类与裸子植物中尚未发现。如大黄、何首乌、紫草、虎杖、番泻叶、决明子、茜草、芦荟。性质:常为黄色或橙红色的结晶。 游离的蒽醌具有升华性,能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蒽苷易溶于水和稀醇、可溶于乙醇和甲醇,难溶于苯、乙醚、氯仿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蒽醌常具酸性,强度与酚羟基的数目和结合的位置有关,苯环上带有位酚羟基,酸性

33、很弱,能溶于氢氧化钠液中,位酚羟基酸性较强,能溶于碳酸钠溶液中。 蒽醌、蒽酚类物多具荧光。 具有酚羟基的蒽醌衍生物可于铅、镁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 检出: 微量升华。 碱性试验(Borntrager反应): 生药粉末, 加1氢氧化钠溶液滴,显红色、橙红色、紫红色,加盐酸酸化后恢复原色,再加碱又显红色。 醋酸镁反应:生药粉末0.1克,加乙醇2-3毫升温浸片刻, 滤液滴于滤纸上, 干后喷0.5醋酸镁甲醇试液,加热片刻即显红色或紫红色。黄酮苷:概念:苷元为黄酮类化合物的苷。(两个苯环通过中央三碳链成6-3-6联结的一系列化合物).。分布:在植物界中从藻类到高等植物广泛存在,特别在豆科、芸香科、唇形科

34、、菊科等植物中较多,如黄芩、葛根、银杏叶、槐花、甘草、野菊花、水飞蓟、扁蓄、淫羊藿。生理活性: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抗菌、抗炎、扩张冠状动脉、降压、降血脂、保肝、抗衰老、抗癌、增强肾上腺素、增强维生素的功能。性质: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黄酮苷类均有旋光性,多为左旋。多呈类黄色:黄酮醇有游离的羟基时显淡黄色,色泽随羟基的增多而加深;查耳酮常为橙黄色;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和异黄酮无色;花色苷及苷元因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黄酮苷易溶于热水,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醋酸乙酯、吡啶等溶剂,难溶于乙醚、氯仿、苯等极性小的溶剂;游离的黄酮类一般难溶于水,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等,易溶于稀碱液

35、。 某些黄酮类在紫外灯下呈荧光,以氨气或碳酸钠溶液处理后荧光更加明显。 多数黄酮类与铝盐、镁盐、铅盐生成具色泽的络合物。 检出:盐酸镁粉反应:生药粉末0.2克,加乙醇5毫升温浸数分钟,滤液加少许镁粉, 振摇后滴加浓盐酸数滴。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显红色;黄酮类显橙色;异黄酮类、查耳酮类、花色素类及部分橙酮不显色。 盐酸一锌粉反应:以锌粉代替镁粉进行还原实验,双氢黄酮醇及黄酮醇3 0 糖苷显红至紫红色。 金属盐类络合反应:常用的试剂有三氯化铝、醋酸铅、醋酸镁、二氯氧锆试剂。皂苷:概念:其水溶液振摇后产生肥皂样泡沫的苷类。 分类:三萜皂苷(苷元有30个碳原子, 为三萜类衍生物,有四环三萜和五

36、环三萜两类,亦称为酸性皂苷),尤以豆科、五加科、伞形科、石竹科、毛茛科、菊科、茜草科、葫芦科和远志科中。如人参、三七、柴胡、甘草、桔梗。 甾体皂苷(苷元有27个碳原子,基本骨架为螺旋甾烷), 常见于单子叶植物的薯蓣科、百合科;在双子叶的玄参科、豆科、茄科等植物中也有分布,如穿山龙、知母、麦冬。 性质:多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味苦而辛辣,能刺激鼻黏膜而打喷嚏。 易溶于水、稀醇,特别是热水和热醇中,在丁醇和戊醇中溶解度较好,常用来提取皂苷。难溶或不溶于苯、乙醚、氯仿、丙酮等溶剂中。 其水溶液常被重金属盐如铅盐、钡盐、铜盐等沉淀,酸性皂苷水溶液中加入醋酸铅等中性盐类即可产生沉淀,中性皂苷水溶液则需加入碱

37、式醋酸铅等碱性盐类或氢氧化钡才能生成沉淀,甾体皂苷在乙醇溶液中能与胆甾醇产生复合物而沉淀,此性质可用于皂苷的提取和分离。 皂苷水溶液能产生溶血现象,一般三萜皂苷溶血作用最强,甾体皂苷较弱,溶血的最低浓度称为溶血指数,如薯蓣皂苷为1:400000,洋拔葜皂苷为1:125000。但有些皂苷有抗溶血作用,如人参皂苷g2。 检出:泡沫试验:十分之一水煎液激烈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泡沫,一般15分钟内不消失。中性皂苷的水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可形成较稳定的泡沫,借此可与酸性皂苷相区别。 溶血试验: 沉淀反应:与醋酸铅试液产生黄白色沉淀。 显色反应:生药粉末1克,加10毫升70%乙醇水浴回流提取,滤有液做: Lib

38、ermann 反应:滤液2毫升,水浴蒸干,加醋酐1毫升溶解残渣,移入小试管,沿管壁加浓硫酸1毫升,两液的交界处出现紫红色环。滤液2毫升,水浴蒸干,加浓硫酸1-2滴,出现由黄红紫色或绿褐色的颜色变化。Frobde反应:滤液2毫升,水浴蒸干,加Frobde试剂(5毫克钼酸钠或钼酸溶于1毫升硫酸),现桔红或紫黑色。 浸出液蒸干,加高氯酸滴,常温下生成黄色,30分钟内稳定。强心苷 概念:对心脏有明显兴奋作用的苷。分布:仅存在于被子植物中,多集中在玄参科、夹竹桃科、萝摩科、桑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等植物中,如洋地黄、毛花洋地黄、黄花夹竹桃、杠柳、铃兰、万年青。动物中尚未发现强心苷,以前称为强心苷的蟾蜍毒类

39、成分,为强心苷元的衍生物,而非强心苷。分类:强心甾型:具23个碳原子,17位上连有一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如洋地黄毒苷、毒毛旋花子苷。海葱甾型:具24个碳原子,17位上连一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如海葱苷。构效:17位上的侧链为型,并连不饱和内酯环。 C3和14的羟基(或-H)均为型。 A/B环多为顺式, B/C环为反式, /环为顺式结构。以苷的方式存在。如水解成苷元会使强心作用减弱或丧失。 强心苷的糖多连在3羟基上, 构成强心苷的糖除有羟基糖外,尚有一类特殊的2,6-二去氧糖(-去氧糖)。 性质:多为味苦、中性的无色结晶,有的为无定形粉末,一般左旋。 能溶于水、乙醇、甲醇、丙酮,难溶于苯、乙醚等极性小

40、的溶剂。易被霉水解掉一部分糖和被无机酸水解成苷元。 检出:Keller-Kiliani (K-K)反应:此反应主要检去氧糖。 Kedde反应:检查苷元的五元不饱和内酯环。 第三次讲课 化学成分(二)生物碱、挥发油、鞣质 目的要求:1 掌握生物碱、挥发油、鞣质的概念、主要性质及其检查方法。2 熟悉挥发油的品质评价和提取方法,两种鞣质的区别。 3 了解挥发油和鞣质的代表生药。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难点:生物碱的分类及检查。教具: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教学课件复习题:1 生物碱的概念、主要性质和检查方法是什么?2 挥发油的主要性质和品质评价方法是什么?3 如何鉴别两种鞣质?重点内容:(三)生物碱lka

41、loids 1 概念:存在于生物体内一类含氮的有机碱性化合物。 分布:分布于100余科中, 以双子叶植物为多, 其次为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真菌中也有发现。较集中存在于毛茛科、木兰科、小檗科、防己科、马兜铃科、罂粟科、豆科、马钱科、芸香科、龙胆科、夹竹桃科、茜草科、茄科、紫草科、菊科;百合科、石蒜科、百部科;裸子植物中的红豆杉属、松属、云杉属、油杉属、麻黄属、三尖杉属及少数蕨类植物中。如麻黄、川乌、黄连、防己、元胡、黄柏、马钱子、洋金花、钩藤、贝母、苦参、北豆根、益母草、百部等。 分类:根据生生碱的结构,可分类,主要有类:有机胺类:麻黄碱、益母草碱、秋水仙碱。吡咯烷类:千里光碱、野百

42、合碱、娃儿藤碱。吡碇类:菸碱、槟榔碱、半边莲碱、苦参碱。 喹啉类:奎宁、喜树碱。异奎啉类:小檗碱、吗啡、粉防己碱、石蒜碱、可待因。喹唑酮类:常山碱。吲哚类:利血平、长春新碱、麦角新碱、士的宁。莨菪烷类:莨菪碱、东莨菪碱、古柯碱。亚硝唑类:毛果芸香碱。嘌呤类:咖啡碱、茶碱、虫草碱、香菇嘌呤。甾体类:茄碱、贝母碱、澳洲茄碱、藜芦碱。萜类:猕猴桃碱、石斛碱、乌头碱、飞燕草碱、黄羊生物碱。 性质:多为无色、味苦、具左旋的结晶,(少数为液体如烟碱、槟榔碱小檗碱黄色,胡椒碱、原托品碱无旋光性。)多数具碱性,一般能与无机酸(盐酸、硫酸)或有机酸(酒石酸、枸橼酸)结合成盐。碱性一般是季胺碱叔胺碱仲胺碱,如氮原

43、子成酰胺状态,则碱性极弱或丧失,有的生物碱具酚羟基或羧基,因而具有酸碱两性,如槟榔次碱、吗啡。多不溶或难溶与水,溶于乙醇、甲醇、氯仿、乙醚、苯等有机溶剂;生物碱盐则易溶于水和甲醇、乙醇,难溶于或不溶于有机溶剂。但亦有例外,如麻黄碱可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小檗碱可溶于水,其盐类在冷水中反而难溶。 (4)沉淀反应:多和某些沉淀试剂、蛋白质、鞣质、胺类等发生沉淀。 5 检出:沉淀反应:一般在酸性溶液中进行。 碘化汞钾:生成白色或淡黄色沉淀,此沉淀可溶于过量的试剂。 碘化铋钾:生成桔黄色或红棕色沉淀。 碘碘化钾:生成棕色或棕褐色沉淀。 磷钼酸:生成淡黄色或橙黄色沉淀。 硅钨酸:生成白色、淡黄色或黄棕色沉淀

44、,加热可增加反应灵敏度。 苦味酸:生成结晶或非晶形沉淀。 雷氏胺盐溶液:在稀硫酸溶液中,与生物碱生成淡红色沉淀(可利用此方法测定生物碱的含量)。显色反应:1矾酸铵浓硫酸(Mandelin试剂): 为1矾酸铵的浓硫酸溶液:遇阿托品显红色,可待因显蓝色,士的宁显紫色。1钼酸铵浓硫酸(Frobde试剂):遇乌头碱呈黄棕色,小檗碱显棕绿色,阿托品与士的宁不显色。甲醛浓硫酸试剂(Marquis试剂):为30甲醛0.2毫升与10毫升浓硫酸的混合液, 遇吗啡显橙色至紫色,可待因显红色至黄棕色,咖啡碱不显色。 浓硫酸:遇乌头碱显紫色,小檗显绿色,阿托品不显色。浓硝酸:小檗碱显棕红色,秋水仙碱显蓝色,乌头碱显红棕色,咖啡碱不显色。薄层色谱:为常用的鉴别方法之一。(四)挥发油 Volatile oils概念: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汽蒸馏的油状液体。气特异,多芳香。分布:在我国有56科135属300余种芳香植物,主要分布于松科、柏科、木兰科、樟科、芸香科、伞形科、唇形科、败酱科、菊科、姜科等植物中。如松节、松节油;侧柏叶;厚朴、辛夷;肉桂;陈皮、香元;当归、川芎、小茴香、白芷;薄荷、藿香、紫苏、荆芥;颉草、甘松;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