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字塔原理写作.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64274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金字塔原理写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用金字塔原理写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金字塔原理写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金字塔原理写作.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用金字塔原理写作.精品文档.用金字塔原理写作金字塔原理是巴巴拉明托(美国)的一本著作,表面上是指导如何写作的一本书,实质上是教导人们如何树立正确的思考范式。我们早已习惯于使用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接受了产品是由零部件组装起来的事实,从而形成了对产品组装的普遍认知。事实上,写作也类似于组装产品,文章也有“零件”,也有组装的“工艺”。只是许多人没有想到这一层。明白了这一层道理,我们可以破除对写作的恐惧,通过寻找零件(收集和筛选写作素材)、设计结构(文章的构思和布局、确立思想主线)、安装和修饰(理顺写作的顺序,建立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最终调试(

2、对文章进行润色和修改)。以上是暮初(我)对该书的感受,也是对如何写文章的感受,以下是该书的主要核心思想。 一、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当人们眺望星空时,看到的是杂乱无章的星星散布在天穹,但在古希腊人眼里,看到的却是由星辰组成的各种图案,而不是散乱的星辰。由此证明人脑具有将事物进行自然归类和组织的潜能。但是,人的能力毕竟有极限,不象宇宙那样的宽广无垠,因此人类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自己的短处。例如,人类在分析和记忆方面就存在与生俱来的不足。乔治A米勒在他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2中提出,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所以各种信息应该归类并分组才有利于记忆。而且分组的数量最多不超过7

3、个,同时要求相互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信息要经过分类汇总才能显示出事物的本质特性,经分类汇总并分组后的信息更加清晰明了。当信息上升到分组的概念,思维的抽象程度就提高了一层。 但抽象性思维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正因为缺少抽象性思维的能力,所以人们一旦进入一个挑战能力新高度的领域,就会自然“缺氧”。好在这个“缺氧”症状主要表现为缺少一个方法论和工具,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该书的主旨就在于提供这个方法论和工具。例如,写作是最令人头痛的事情,如何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可解决后顾之忧了。 当然,写作的本质就是思想的表达,因此要从事写作,首先要理清思路。该书提出了一个根本结构,用于解决写

4、作思路不清晰的问题。这个根本结构就是金字塔结构。 该书认为,“所有思路清晰的文章都具有金字塔结构”。而且,处于金字塔结构中的各种观点之间只具有非常少的几种逻辑关系。也就是说,好的文章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思路清晰,在阅读时不会让读者感到吃力。从文章的主题所包含的中心思想开始,从上到下层层铺垫并展开观点,从而构成一篇思路清晰的文章,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含义。 要求在写作的过程中时时刻注意运用“金字塔原理”,使所有的文章都具有金字塔结构。并且处于金字塔结构中的各种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要么向上联系,要么向下联系,要么横向联系,而不存在其它形式的联系。所以,要在文章的写作之前,先将写作者的思路组成金字

5、塔结构,并按逻辑关系的有关规则进行检查和修改,这就是写作前的素材准备过程。 金字塔原理适用于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的全过程。在宏观层面上,可以对整个写作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进行指导。并且可用于检查写作者观点的有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帮助写作者发现遗漏的观点,并进一步创造性地开展思维,增加文章的条理性,减少文章的无效长度,帮助写作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简明扼要、思路清晰的文章。 二、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1、采用金字塔结构有利于思想的分类汇总,贴近读者的阅读习惯 该书认为,文章不通的关键在于思想不通。也就是表达思想的顺序妨碍了读者的理解力。写作者应该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来叙述思想。读者往往习惯于先了解思想中

6、的主要的、抽象的观点,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观点提供支持的观点。写作者不能违反这个规律。 一个大观点统领几个小的观点,先表明抽象的观点,紧跟上具体的观点,这就构成了金字塔的基本要件,也就是说思想的结构就是金字塔结构。 从纵向来看,任何一个层次上的观点都是对其下一个层次观点的总结。从横向来看,多个观点共同组成一个逻辑推断式,并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从思维方式来看,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分组中,以便于理解和记忆。也就是说,大脑会将其认为具有“共性”的任何事物组织在一起。而所谓的“共性”指的是具有某种类似的共同点或所处的位置比较接近。 由于任何预先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观点组”更易于理解

7、,因此写作的结构也必须是金字塔结构才能被读者理解。因此,任何书面文书都应有意地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2、不仅读者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局限性,就连写作者在弄清自已思想的过程中也同样具有局限性。 对普通人而言,一次能够理解的观点或概念的数量有限,不能超过7个。通过金字塔结构,可以让读者容易地了解以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也就是先从金字塔的最顶部的观点开始,沿各个分支向下展开。 一般而言,写作者会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性的表述。但是,所表述的主要观点将使读者对写作者的表述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观点的(金字塔结构中的)下一个层次的观点将对此问题作出回答。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读者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

8、所有思想观点。 对文章所表述的观点作出的疑问/回答式反应是人类的一种自然反应,没有国籍和民族的差别。读者最容易对金字塔结构作出反应,因此需要将希望表达的思想组织成简单的金字塔结构。 人类的另一个共同特点是,只有以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我们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已的思想。这也说明了写作者为何要强迫自己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的理由。金字塔结构有助于写出条理清楚、意义明确的句子。也就是说,人们要弄清自己的思想也需要用到金字塔结构。 3、写作者有时会搞不清楚按什么顺序组织思想,就会使读者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该书认为,应该“自上而下地组织思想”,而且,写作者控制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做到写作清

9、晰的第一要件。作为写作者,最清晰的思想表达顺序就是先提出一个总结性的观点,然后,再提出具体的观点来解释上述总结性的观点。由于读者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启动自组织行为,因此有必要事先为读者设置一个文章的组织结构,由于这个组织结构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从而避免了由于读者的自组织行为而误解了文章的本意。 假如从一开始不告诉读者这种逻辑关系,而让读者逐句了解意思,那么势必就会让读者觉得文章支离破碎,会自动根据各个句子的共同点而进行归纳和组合,以便于理解和记忆。但是这种归纳的一个不利之处在于读者的知识结构千差万别,从而可能会偏离写作者的本意,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读者在摄入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

10、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结构就是写作者希望他们采纳的结构,写作者就得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就知道要寻找哪一个共同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种非你所愿的逻辑关系,甚至还可能根本发现不了任何逻辑关系,这样既浪费你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其次,无论读者的智商有多高,他们可利用的思维能力都有限,一部分思维能力用于识别和解读所读到的词语,另一部分用于找出各种观点之间的关系,剩下的思维能力则用于理解所表述观点的涵义。因此,有必要通过最有效的办法表达写作者的思想,减少读者用在前项活动上的时间,从而使读者能够用最少的脑力来理解写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相反,如果读者

11、必须不断地从下文寻找某种联系,那么这种思想的表述顺序就是不适当的,大多数读者也会对不断地寻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感到厌烦。 三、构思文章结构的要点 构思文章结构的要点在于要遵循从上到下组织思想的原则,这是因为任何文章须面对是读者,出于从读者更加便于理解的角度考虑,表述的过程要从上而下地展开。当写作者面对的是分散和零星的材料时,必须要经过一个归类和提炼的过程,但这个归纳过程是自下而上的,逐步向上升级,然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因此,材料归纳的过程和文章表述的顺序正好相反。 其次,之所以能把句子组织在一起,是因为这些句子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并共同解释或支持其组成的章节所要表述的某一思想。而这一思想也正是

12、对这些句子所表述的意思的概括和总结。文章的组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不断地对思想进行归类和概括,直到没有可与之关联的观点可以继续概括为止。也就是说,每一篇文章必定只支持一个中心思想,即概括了下属的各组的观点。在一个总的思想下,越往下越具体越详细。 四、安排文章思想的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观点都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观点的概括。相对于较低层次的观点,被概括出来的上一层观点就成了新观点。如段落的主题、章节的主题。 2、每一组中的观点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如果希望将某一组观点的抽象程度提高一个层次,这一组的观点必须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反过来说,在具体的材料归类时,就应该按照是否具有共同特点这一特征要

13、求,将材料归于同一组之中。而所谓的共同特点就是是否属于同一范畴。因此,检查同一组的观点是否属于同一范畴,只要看能否用一个复数名词表示该组的所有观点(包容于某一个概念之中)。 3、每一组观点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要有充分的理由支持,为什么第二个观点放在第二位,而不是放在第一位或第三位,是如何安排这顺序的。 组织思想有四种可能的逻辑关系,这也是大脑可用于组织思想仅有的四种顺序。一是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是一种论证顺序;二是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这是一种因果关系顺序;三是结构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这是一种结构性布局的顺序;四是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这是一种按重要

14、性排列的顺序。五、写文章的关键 写文章的关键在于在写作之前先将你的观点放入金字塔结构,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验,如果不符合上述规则,那么说明你的思维存在问题,或者你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组织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使读者理解你表达的信息。不仅写文章的关键在于此,修改文章的关键也在于此。六、关于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并不是知道了文章都具有金字塔结构这个奥秘,就可以坐下来写出好文章了。关键还在于把思想好好理一理。而通过子结构的一些相互关系有助于你理清思想。 有三种子结构。一是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二是横向的演绎或归纳逻辑;三是讲故事式的序言结构。通过选择性地采用子结构就能帮助你找到构建金字塔所需的

15、观点。 1、“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式子结构 了解了纵向关系,写作者就可以确定某一层次上的观点组必须表达哪种信息。答案是必须回答针对上一层次观点引出的疑问。 任何观点都涉及主题,无论观点的大小。而主题又可分解成几个小主题。所以,纵向关系的实质在于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关系。不仅如此,严格意义上讲,大主题下的任何观点都同时与文章中的其它观点发生着纵向和横向的关系。 之所以纵向关系的一般表现形式为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主要是由于思想的表现形式就是向读者发生新信息并引起读者疑问的语句。相反,假如一个句子(或章节)所表述的思想不包含读者所不知道的新信息,同时也不能引起读者的疑问,就不是一个好的句子(或

16、章节),也就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 这是因为,人们一般不会阅读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和内容,因此表达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向读者传递新的信息。而向读者传递新的信息,必然要通过文字的表述,而文字的表述又必然会使读者对其逻辑性产生疑问,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这样?你为什么这样说?。 回答这些疑问的过程,就是传递读者所不知道的新信息的过程。由于在传递新信息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你又要不停地回答。 不断地按照“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模式继续你的写作,直到你认为读者不会再对你的新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虽然读者不一定会同意你的观点,但你至少完成了传达你的思想的任务,并理清了作为写作者的思路。这实际上就是写作

17、者所期望的。 2、“横向的演绎或归纳逻辑”式子结构 纵向关系的好处在于有利于视觉上的清晰化。当你所做的每一个表述都应引起读者的疑问的同时,也必须在这一表述以下的结构层次上横向地对读者的疑问予以回答。 当写作者同时知道了横向关系,就可以对组织在一起的观点是否以符合逻辑的方式表达了信息(是否属于正确的归纳或演绎论述)作出判断。 那么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究竟是什么呢?从以上的纵向关系上,我们知道了文章由几个结构层次组成,下一个结构层次的表述,必须保证能够回答上一个结构层次的表述所引起的疑问。但是,与此同时在横向上还必须保证表述符合逻辑,也就是说表述必须具有明确的归纳或演绎的关系。当然,不可能同时既

18、具有归纳关系,又具有演绎关系,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其中,演绎性观点组合是由几项承前启后的论述组成的,也就是说,第一个观点是对当今世界上的某种现象的表述,第二个观点是对该句子的主语或谓语进行的表述。第三个观点则说明了以上两种表述同时在世界上存在时所具有的隐含意义。 其中,用归纳性方法回答疑问时,应该从一组观点的共同点作出某种推论。必须进行三段式的论述。如第二个观点是对第一个观点主语或谓语作出的表述,而第三个观点则从以上两个观点中得出推论。而一组观点在逻辑上具有共同点则是首要条件。 3、“讲故事式的序言”式子结构 万事开头难。文章的起头是最为头痛的事情。“讲故事式的序言”式子结构的原理,有且于帮助

19、写作者对付文章的开头。 当你作为写作者时,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待“文章如何开头”这件事。为保证文章的逻辑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读者最初提出的问题,确保所组织起来的思想与读者之间建立关联,也就是说文章中的观点有助于回答读者的初始问题。 序言实质就是文章的开头。一本书有独立的序言,而一篇文章可能就是几句话或者一个章节来交待一下。所以,如何开头的秘密都在序言之中。 写序言,就要应用到“讲故事式的序言”式子结构。当应用金字塔结构时,在所有的疑问需要解答之前,首先要选择第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而这个问题就应该放在序言之中。 选择回答的第一个疑问应该是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当一个疑问与读者没有什么关系,那么就

20、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因此,最好的初始问题就是已在读者头脑中存在还没有得到正面解决的某一问题。 也就是说,为了保证你的文章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你必须用恰当的文字组合回答读者头脑中业已存在的某个问题,或者是读者对周围发生的事情进行短暂的思考后可能会提出的问题。而文章的序言部分可以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来确定这一问题,这就是讲故事的模式。也就是说,问题的起源和发展必然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也应当按典型的讲故事模式发展。 文章的开头应当向读者说明情境的时间和地点,接下来说明在某一情境中应该发生的某件事情(称为“冲突”),接下来要让读者提出“疑问”,接下来你的文章要对“疑问”作出“回答”。 这种典型的讲

21、故事式的讲解方式-情境、冲突、疑问、回答。能够使你确保在引导读者了解你的思维过程之前,你和读者是“站在同一起点”。这种模式还能够使你明确地将思想的重点放在文章的最前端。这也是判断你是否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正确信息的一种办法。 在序言部分说明发生“冲突”的“情境”,以及“冲突”引发的“疑问”,而这个“疑问”正是你的文章将要“回答”的。一旦你提出了对该“疑问”的“回答”(即位于金字塔顶端的观点),就会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于是也就要在文章结构的下一层次上对新的疑问予以回答。 七、如何构建文章的金字塔结构 1、自上而下法 从“自上而下法”的名称就可以知道,这个方法包含了一些步骤,甚至可以用图示的方式。进

22、行这些步骤的目的是确保写作者自己将要回答什么问题。一旦确定了主要的“疑问”,其它的因素都很容易在金字塔结构中各就各位。 (1)步骤一:画出主题方框。这个方框就是你文章的金字塔结构最顶部的方框,在方框中写出你将要讨论的主题,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要讨论是什么主题,否则跳到步骤二。 (2)步骤二:确定主要问题。确定文章的读者,你的文章将针对什么对象而写?阅读者是谁?你希望文章写完后能够回答读者头脑中关于该主题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你确定了主要问题,就把它写出来,否则跳到步骤四。 (3)步骤三:写出对该问题的回答。 (4)步骤四:说明情境。你需要证明,现阶段你能作出关于该主要问题和回答的最清晰表述,具体做法

23、是:将要讨论的主题同“情境”结合起来,作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 (5)步骤五:指出“冲突”。由此开始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了。当读者对于某一明显的观点表示同意时,你就要指出一旦“情境”发生了某些变化将会引起读者疑问的冲突是什么。这些变化包括某种意外、某个问题、或出现了某种明显的逻辑不一致的变化。 (6)步骤六:检查主要问题和回答。对“情境”中的“冲突”的表述应当能够直接导致主要问题的提出。否则,应改变对“情境”中“冲突”的表述,使之能够直接导致该主要问题的提出。有时可能“情境”中的“冲突”与主要问题不符,这就需要重新进行构思,从而重新确定“疑问”。要彻底杜绝答非所问的例子

24、,要紧扣问题进行回答。 2、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法同样也有一系列的步骤。进行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当你觉得自己的思考还不够成熟,无法构建出金字塔结构的顶部。例如,有时无法准确地确定要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有时对读者头脑中存在的疑问尚不清楚,有时则无法确定读者究竟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 当遇到这些情况时,应向下移动一个层次,从关键句层次上着手,按以下步骤自下而上地组织你的思想。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主要是相关问题和针对问题的措施。 (2)找出各思想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有没有论证顺序(演绎顺序)、因果关系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关系和重要性顺序这四种顺序中的一种。可采用分组的办法。 (3)

25、得出结论。按以下金字塔结构顺序得出最终结论。 顺序一:主题 顺序二:疑问 顺序三:回答 顺序四:情境(这个主题以及主题所涉及的问题在所有问题中的地位) 顺序五:冲突(提出新的疑问,给出回答) 顺序六:新的疑问(如何实现) 顺序七:关键句(结论) 读者或许不同意写作者的观点,但是至少写作者已清晰地表达了想表达的东西。读者由此才能够决定同意其观点,还是进一步找出其中可质疑之处。 要让读者迅速了解你的思路,应该充分利用序言对关键句要点进行描述,使读者在最初的30秒内了解你的全部思路。由于文章的剩余部分都只是为了解释或支持写作者已提出的观点,读者在之后的阅读过程中肯定不会遇到使读者大吃一惊的重要观点。

26、因此,如果读者的时间有限,就可以只简单地浏览一下文章。事实上,当读者在阅读的头30秒内还不能清楚地了解你的全部思路的话,写作者就应该重写这篇文章了。基于此,这也是为什么能够对好文章进行快速阅读的原因所在。 许多人不重视标题以及小标题的运用。事实上,用好标题以及小标题能够突出文章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以便读者迅速地找到关于某一个问题的详细论述。如果文章篇幅较长,这种方法尤其有效。当然,关键还在于标题的用词是否恰当。也就是说,标题应反映某种思想而不是局限于某种类型。 因此,文章的写作或是修改所需要遵循的根本原则在于文章的结构是否符合金字塔结构,绝不是写作风格的变化。一般而言,确定行动性观点要比确定描述

27、性观点更容易一些。 由此,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你真的会提问题吗?”八、初学者在应用金字塔原理时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先尝试自上而下法,学会以抽象的方式思考。 2、要将“情境”作为构思序言部分的起点。序言的主体包括情境、冲突、疑问和回答,可以按写作者想达到的效果,以任何顺序写出这些要素。当然选择不同的顺序会影响文章的文风。而从“情境”开始构思,可以更容易准确地找到“冲突”和“疑问” 3、不要省略对序言部分的思考。不要急于根据头脑中已有的完整的主要思想以及触发主要思想的“疑问”,直接跳到关键句层次,也就是急于回答由主要思想引起的新的疑问。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此时的写作者还处于对属于“情

28、境”或“冲突”范围的信息进行组织的状态,急于回答由主要思想引起的新的疑问会使写作者陷入自我复杂、混乱的论证中。正确的做法是应当先整理出序言部分的信息,然后就可以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金字塔结构中较低层次的思想上。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部分。在文章正文中不应该放进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正文部分应当只包括思想,也就是能为读者提供新思想而引起读者疑问的表述。思想只能以逻辑的方式互相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在描述一些通过分析发现的因果关系时,你才可能在正文部分列举读者已知的信息。简单的历史事件不是逻辑思考的结果,因而也不能算作思想。 5、序言部分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怀疑的内容。序言的目的只是告诉读者一些

29、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当然写作者不能确定读者是否真的知道某些信息,有时候你则可以肯定读者知道某此信息。假如所表达的信息能容易地从客观的第三方进行检验和证实,就可假定你的读者“知道”该信息。因为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疑问。 因此,不要在序言中涉及任何读者不知道的信息,因为这样的信息可能导致读者提出非你所愿的“疑问”,反之,不要在金字塔结构中涉及任何读者已经知道的信息。如果你利用读者已经知道的信息来回答金字塔结构中较低层次上的问题,就说明你在序言部分中遗漏了重要的信息。如果在序言中提供读者所不知道的信息的话,也许读者会提出不同的疑问。 6、如果可以选择,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使用归纳法而非演绎法。目的在

30、于更能使读者接受。原理在于归纳法比演绎法更容易被人理解。虽然表面上人们的倾向是按照思维发展的顺序表达自我的思想,并且思维发展的顺序通常都是演绎的顺序。但以演绎的顺序发展的思想不一定非要以演绎的顺序表达出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将以演绎法发展的思想用归纳法的形式表达出来。 九、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 1、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 (1)演绎法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而“引出的结论”。上一层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其重点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但演绎法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显得较为笨拙,容易使人迷惑不解。在演绎过程中,每个思想均由前一个思想导出。但在关键句层次上尽量避免使用演绎

31、法进行论述,尽量用归纳法取而代之。这是因为归纳法更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要将演绎推理放在金字塔结构中较低的层次上。而把归纳法放在金字塔结构中的较高层次上。而且要求演绎推理过程不超过四个步骤,推导出的结论不要超过两个。 演绎推理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步骤一:对世界上某种已存在的情况作出表述。 步骤二:对世界上同时存在的某种情况相关情况作出表述。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作出的,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步骤三: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隐含意义。 (2)归纳法是将一组事实或思想归结为同一类,并对其相似性作出表述。在归纳过程中不存在每个思想要由前一个思想导出的要求。如先提出“如何做到?”,

32、再提出“为什么?” 要先说明行动,再说明原因。这里也提到一个“外展推论”的概念,是指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寻找支持该假设的信息。一旦获得支持该假设的信息,这种推理过程就变成了归纳法。 在必须事先解释才能让读者理解所采取的行动时,采用演绎法。但不必事先解释可以使用归纳法。归纳法只是针对关键句层次,而不包括关键句层次以下的层次。 2、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区别 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难得多,因为归纳推理更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归纳是将若干不同的事物之间具有的“共性”归类于同一组中,并说明其共性。以归纳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我们必须具备两种主要技能,一是对该组思想作出正确定义,二是准确识别该组思想中与其它思想不对称的

33、思想。归纳推理的过程也不同于演绎法。归纳法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能够代表该组所有思想的词。在归纳过程中,通常需要保持主语不变,改变谓语,或者保持谓语不变,改变主语。 演绎关系的建立要求在推理过程中的第二步对第一步作出评述,并导出一个推论。但归纳关系则基于句子的结构,按各个句子的主语或谓语之间的相同点得出推论。相反,如果没有相同点,就无法得出推论。 十、思考的逻辑 一般情况下,可以很快确定文章的主题和读者可能提出的疑问,想好序言部分的“情境”和“冲突”,并提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关键句要点。然后,就可以运用疑问/回答式的对话方式,在每一个关键句要点之下的层次上展开论述或说明。 当对文章结构的构思已深入到

34、关键句层次的下一个层次时,就应该坐下来开始写作了。但应该避免二个常见的错误,一是归纳法要求有一个中心的词来概括,切忌将一些关联性不强的思想以排列的方式放在一起(例如“十个步骤”或“五个问题”等),实际上这些思想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二是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主题思想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例如“该公司存在五个问题”),而非具有揭示性的观点。 1、确定逻辑顺序 (1)演绎顺序:根据二个并列的表述,引导出第三个表述。 (2)时间顺序:根据结果寻找原因,揭示隐含的逻辑过程。(3)结构顺序:创建逻辑结构,描述逻辑结构,对结构提出修改建议,利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写作思路。 (4)重要性顺序:创建适当的分组,识别不

35、适当的分组。 2、概括分组思想 (1)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2)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要使用明确的语言,区分行动的层次。 (3)直接概括。找出结论中的共性,找出结构中的共性,找出更密切的关系,完成归纳跃进。 十一、解决问题的逻辑 1、界定问题 (1)界定问题的框架:展开要素,转换成序言。 (2)展开问题:切入点/序幕,困扰事件,非期望结果,期望结果,寻找疑问 2、进入序言写作 (1)我们应该做什么? (2)我们是否应该做想做的事? (3)我们应该如何做想做的事? (4)我们的解决方案行不行?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5)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战略?我们存在问题吗?有没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十

36、二、后记:整理摘编者(暮初)的述评 金字塔原理毫无疑问是一本好书,至少让我们了解了怎样的思想才是清晰的思想,怎样的文章才是条理清楚的文章。文章用来表述写作者本人的思想,但是当写作者不懂得金字塔原理时,一个好的思想未必能准确地表述得出来,甚至会让阅读者产生歧义的理解。不仅写作者要用到金字塔原理,作为一个阅读者也不例外。阅读别人的文章,事实上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别人的文章进行再一次组织。因此,对于优秀的文章读起来不吃力,而对于逻辑不清的文章则无疑于走进迷宫,不明白写作者究竟要说些什么。当一篇文章建立了金字塔结构,那么等于阅读者有一张结构性地图,可以从一个情景联想到另一个情景,把本来痛苦的阅读变成了一件

37、有趣的事。 由此,写作要充分考虑阅读者的需求。从阅读者的需求出发,文章宜短不宜长。而所谓的长文章,其实是有相互联系的短文章的有机组合。这就是为什么文章要分篇分章的道理所在。要充分顾及阅读者对于篇幅长短的耐心极限。 此外,从阅读者的需求出发,好的文章应该是能够调动阅读者积极参与的意识。也就是说,写文章的诀窍在于找到合适的表述思想的方式。而表述新思想的最好方式就是引起别人的疑问,并从回答这一疑问的角度来安排文章,就使文章的纵向逻辑关系顺畅。 写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阅读者从头到尾看完文章。因此,写作者从一开始就要抱定主意吸引读者的全部注意力,写作者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要避免引起读者的疑问。也

38、要避免在引起读者疑问之前,就先提供对该问题的回答。因此,要严格遵守先有疑问,然后再回答的顺序,使你的读者在需要的时候才提供给相应的信息。 要使文章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这就是文章的论述过程非常清晰,读者所要做的只是决定自己是否同意写作者的观点,并提出相关的逻辑问题。也就是说,将自已的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就是文章所要起到的全部作用,至于其中的观点是否正确这属于思想正确性的范畴,与写作者本人有关,而与文章功能无关。 这就是说,文章的主要特征在于告诉读者新的信息,因此只有当读者产生了解问题答案的需求时,文章本身才有存在的意义。相反,当读者没有进一步了解的需求时,也不会提出问题。当一个疑问不是出自于读者,

39、而是写作者臆想出来的,那么文章的价值为零。 此外,要充分顾及阅读者的知识结构。阅读者接受新的信息往往需要以已知的旧信息作为接受的基础,因此从读者已知的信息演绎出新的信息,较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归根到底,文章的所有思想都需要放在金字塔结构之中。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对于金字塔原理的运用。“金字塔原理”中的根本结构是“情境(S)”“冲突(C)”“疑问(Q)”“解决方案(A)”。因此可以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设,是否文章也具有“分形结构”。所谓“分形结构”就是大部分便于人们记忆的事物,就象一个倒树状结构一样。由一个原点分成几个要点,每个要点再分成几个小要点。而每个小要点再分成几个小小要点。如同一个大系统分成几个小系统,小系统再分成几个小小系统。无论系统大小但结构上大同小异,均基本上保持上述四个部分的要件。 由于我们的工作大都是要从纷繁复杂的事情中理出头绪,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所以更要充分重视归纳法这一工具。运用好归纳法才能找出好的素材,才能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写作。 好的素材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用思想的红线把它们串起来,缺一不可。万事开头难,但一切皆有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