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城镇群规划.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61144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3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滇西城镇群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滇西城镇群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滇西城镇群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滇西城镇群规划.doc(4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滇西城镇群规划.精品文档.滇西城市群规划(2011-2030年)文本(公示稿)目录第一章总则5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5第三章目标与战略7第四章滇西城市群空间布局规划10第一节空间结构规划10第二节生态功能分区与发展指引(11第三节产业聚集区布局规划14第四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17第五节城乡空间开发建设指引20第五章滇西城市群支撑体系规划21第一节综合交通设施规划21第二节给水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排水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电力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节通信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节垃圾处理设施规划错误!未

2、定义书签。第七节人文环境体系规划26第八节环境保护规划29第六章空间管制和重点空间规划指引30第一节重点发展及控制发展地区30第二节空间管制分区政策30第七章次区域及重点空间规划导引32第一节大理都市圈空间规划导引32第二节隆腾芒都市圈空间规划导引34第三节沿边经济发展带空间规划导引36第四节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空间规划导引37第五节跨行政区重点协调发展规划导引39第八章近期建设规划40第六节近期建设重点40第一节近期城镇体系规划42第二节近期交通设施建设规划43第三节近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44第四节近期社会设施建设规划原则44第九章机制与政策保障45第一节政策引导机制45第二节法律保障机

3、制47第三节机构建设机制48第四节制度建设机制49第五节规划协调机制49第六节反馈及评估机制50第七节其他机制保障50第一章 总则在全球化迅速发展、以区域(城市群)为单元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对外扩大开放的战略背景下,滇西地区作为我国西部极具发展特色与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滇西地区的发展应站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从加快推进我省重要桥头堡建设的角度,明确滇西城市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职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滇西区域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合作,最终实现滇西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为了更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协调好区域发展的各种关系

4、,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滇西地区的综合竞争力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依据、原则第一条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改革力度;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滇西特色的发展模式,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保护集约利用资源、能源,保护好自然、人文环境。第二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4)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052020)(5)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6)云南省社会与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7)省政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滇西各州

5、市相关政府文件第三条 规划期限滇西城市群规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16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第四条 规划范围本次滇西城市群规划的范围本次城市群规划范围涵盖大理、德宏、保山三个州市级行政区及怒江两个县级行政区(泸水、兰坪)。国土面积合计68015 km2,共包含252个城镇单元,其中5个街道办事处、122个城镇、125个乡集镇。本次规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滇西城市群全域。第二层次:包括大理都市圈、隆腾芒都市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带等重点次区域。第五条 规划原则1、优先保护永续利用保护滇西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

6、环境。加强对区域性重大生态廊道、生态斑块,法定设立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以及城市水源地的保护。加强对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的保护,有序引导开发利用。2、统筹协调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构建合理的城乡体系结构,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与布局,建立城乡社会与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合理聚集。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优先发展大城市,积极发展中等城市,努力壮大县域经济,提升边境口岸地区城镇发展水平。3、因地制宜根据滇西自身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空间开发。一切开发应在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的容量之内,严禁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4、特色发展坚持走

7、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运用市场机制,以产业新型化,特色化促进城镇化加快提高。充分挖掘滇西的自然地理特色、历史文化特色、民族文化特色,弘扬云南边疆地域文化,并引导城镇建设的特色发展。5、集约发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水电资源,切实保护好基本农田、坝区优质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的空间效率与结构效率,鼓励城镇建设利用地质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坡地,少占平坝耕地。改变能源消费方式,逐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使用低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推行公共交通出行,逐步减少工业与城市的碳排放,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滇西这片人类的净土。第三章 目标与战略第六条 定位目标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

8、的先行区及国际陆路大通道门户;我国民族和谐发展示范区;以发展外向型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业为主的云南省重要增长极和门户城市群。第七条 质量目标指标 分类 类 代码 指标 分类 指标名称 单位 现 状 2010年 目 标 值 指标 类型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经济 指标 1 GDP 指标GDP总量亿元930 1500 2300 4000 引导型人均GDP 元/人14000 15000 25000 40000 引导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 42 45 48 引导型工业用地增加值万元/ KM2 70000 150000 210000 300000 社会 人文 指标 2 人

9、口指标人口规模万人758 777 820 880 引导型医疗指标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个/万人 25 30 50 70 控制型教育指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0 95 97 99 控制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52 64 70 80 控制型居住指标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用地面积M2/人20 22 25 控制型就业指标预期平均就业年限年30 引导型出行指标公交出行率(含组团通勤)20 40 60 引导型生活生产用水利用指标万元GDP耗水量M3/万元350 250 115 100 控制型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3.89 100 100 100 控制型能源指标单位GDP能耗水平tce/万元GDP

10、1.83 1.5 0.95 0.65 控制型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5 8 10 引导型环境 指标 4 生态指标森林覆盖率55 58 60 65 控制型污水指标城市污水处理率30 60 90 控制型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 95 100 控制型垃圾指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0 70 100 控制型垃圾资源化利用率30 60 90 控制型第八条 总体发展战略在保证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整合区域产业、人口、生态、人文资源,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极化发展大中城市,培育区域增长极。全方位拓展与东南亚、南地区的交流合作,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推动矿产业、能源、进出口加工贸易、制造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优化城乡空间结构

11、与人居环境,重点提升快速发展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滇西城市群整体活力、竞争力和辐射力,为滇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空间载体,支持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九条 分项子战略1、生态安全战略立足滇西生态本底,因势利导,构筑区域安全的生态格局,延续川滇生态屏障余脉,为我国保存保护好战略性资源区域。2、极化增长战略依托现有发展基础,有序引导优势资源要素向核心地区集中,培育一到两个地区增长极,通过率先发展,带动并辐射滇西地区发展。3、外向型主导战略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通道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以瑞丽国家级重点实验区为先导,打造若干个外向型产业基

12、地,推动外向型消费品加工制造业体系形成。4、交通先导战略依托国家战略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加快建设滇西高效交通体系。建立健全以高速公路、铁路、城际、航空为主导的现代交通与物流体系,率先实现跨境经济走廊的全面高速化、大运量化,为进一步对外开放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加强群内各主要城市、城镇之间的城际联系,积极依托高效交通打造一小时核心经济圈。5、特色化产业战略保护利用好滇西地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积极挖掘历史、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潜力,推动滇西旅游、文化创意、手工艺品、珠宝加工、影视传媒向特色产业发展,同时对滇西独特的农业、生物资源进行产业化改造,向深加工发展,形成滇西的特色产业体系。6、城乡有

13、序统筹战略实施“双向推进”战略,即以大理中心城市为核心向西辐射,瑞丽国家重点开放开发实验区为支点向腹地延伸,在条件成熟时期形成另一个区域增长极隆腾芒次区域都市圈,最终实现主要走廊上增长核心的全面极化,以核心增长极作为带动辐射滇西城乡发展的重要支点,并通过轴廊进行扩散提升小城镇的数量与规模。7、跨区域竞合战略滇西地处我国西南国境,应处理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关系,从竞争向竞争合作双赢的战略着眼,内引外联,利用自身的地缘区位优势,加强对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机遇,实现区域共同快速发展。第四章 滇西城市群空间布局规划第一节 空间结构规划第十条 空间发展结构空间结构:“一脊两核一区”。一脊

14、:依托西出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发展“脊带;两核:大理城市都市圈;隆腾芒都市圈;一区: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两条发展轴:一是依托滇缅印的西翼发展轴;二是联系丽江大理临沧东翼发展轴。 第十一条 都市圈布局结构1、大理都市圈核心圈层:以大理市主城、祥云、弥渡、宾川、巍山构成的半小时通勤圈。 紧密圈层:以漾濞永平、南涧、洱源及小城镇构成的一小时通勤圈。 外围圈层:以鹤庆、剑川及若干小城镇构成的外围发展区域 2、隆腾芒都市圈核心圈层:隆阳区、腾冲、芒市、龙陵构成的的半小时通勤圈。 紧密圈层:以梁河、盈江、陇川、施甸、昌宁及小城镇构成的一小时通勤圈。 外围圈层:瑞丽为核心,由沿边口岸及特色小城镇构成的外

15、围发展区域。 3、区域绿核以横断山系碧罗雪山、云岭余脉为骨架,大理点苍山脉、永平博南山和云台山,云龙天池、永平金光寺、苍山自然保护区形成的区域生态绿核,该区域生态条件优良应作为区域的重要生态保护地。 第二节 生态功能分区与发展指引第十二条 生态结构体系规划形成“一区、四廊、八核”的生态空间结构。一区,即滇西北部至西部区域构成的区域性生态环境屏障区;四廊,即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构成的纵向生态廊道、澜沧江构成的纵向生态廊道、云岭苍山构成的纵向生态廊道、玉龙雪山南部鸡足山构成的纵向生态廊道;八核,即苍山洱海、南涧无量山、永平金光寺、清华洞、云龙天池、巍宝山、施甸南部区域、来凤山。第十三条 生态功能类型

16、分区滇西城市群生态功能类型区组成功能类型州市城镇山林生态协调区保山市昌宁大理州永平、云龙、漾濞怒江州兰坪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山市腾冲怒江州泸水、福贡、贡山水源涵养生态协调区大理州宾川、鹤庆、剑川集镇密集生态协调区大理州大理、弥渡、巍山、洱源、祥云城镇点状生态协调区保山市保山、施甸、龙陵大理州南涧德宏州盈江、瑞丽、梁河、陇川、芒市第十四条 生态功能类型分区指引(1)山林生态协调区保护措施:开展面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等工程,恢复面山植被,加快兰坪、漾濞等地区的林权制度改革,协调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发展,转化林业资源粗放利用模式,逐步形成特色经济林、林浆纸、林化工及生物质能源、林

17、下非木资源开发利用、木材加工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保护森林资源。(2)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措施:严格控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物多样性区域的开发与利用,对已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在山脚、陡坡等敏感地区进行重点绿化;城镇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相协调,避免城镇用地侵占保护区;产业发展结合城镇资源特色,在滇西区域适当发展生态旅游,同时,注重滇西水能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3)水源涵养生态协调区保护措施:加快剑川、鹤庆、宾川等地区的整体水资源保护,控制城镇污染物总量的排放,统筹协调湖泊、河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的发展,减少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的开发和工业污

18、水对湖泊、河水流域的污染。(4)城镇密集生态协调区保护措施:从区域整体出发,优化和调整大理等中心城镇产业结构,鼓励低碳产业的发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指标。优化城镇内部生态环境,强化各种类型和级别的城镇公共绿地建设,严格保护与城镇建设密切的外围山体林地。加快城镇饮用水源工程建设,统筹九大高原湖泊的截污工程和城镇排污工程建设,保证湖泊、河流水质安全。(5)城镇点状生态协调区保护措施: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逐渐转变为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产业模式;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加快农村新能源利用和截污工程建设,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发展新型农业,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第十五条 环境承载力提升规划1

19、、土地环境保护对策通过开发未利用土地和寻求耕地的异地代保增加可利用土地总量,通过耕地整理、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等补充耕地。2、生产清洁环保对策全面实行清洁生产计划,建立健全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形成市场引导、企业自觉实施和政府积极推进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研究、开发和推广一批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滇西各工业园区特别是滇西西部及西北部工业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下降和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3、节能节水对策强化节约意识,加强水资源和能源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针对滇西主要工业行业耗能耗水较高、节水潜力较大的实际情况,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长期战略方针,深挖各行业节水潜力,

20、建设节水型工业,发展节水型农业,不断提高用水效率。第三节 产业聚集区布局规划第十六条 产业发展战略1、改革与振兴具有一定优势的资源开采行业、初级加工业;动力欠缺、潜力不足的现状规模产业,使之成为具有滇西地区影响力的产业。2、强化资源、能源条件充分、技术日臻完善、市场需求广泛、较具先进性的产业,使之具有东南亚地区影响力。3、壮大具备独特资源优势、广域竞争力强、可持续的优质产业,培育中国东盟自贸区重要制造业产地和商贸文化中心。第十七条 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各城市规划期主导产业类型如下表所示:地区主导产业类型大理州生物资源创新产业、装备制造业、矿冶、物流业大理市汽车及配套产业纺织及服装产业商贸金融服务业

21、物流产业漾濞县钢佚农产品加工产业祥云县有色金属冶炼金属深加工和轻工业商贸金融服务业宾川县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产业弥渡县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产业南涧县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产业巍山县建材有色金属冶炼农产品加工产业轻工和纺织产业永平县建材加工生物资源创新产业云龙县建材化工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农产品加工产业洱源县生物资源产业农用机械装配业矿冶业剑川县矿冶有色金属建材旅游产品配套加工鹤庆县矿冶生物及能源高新开发怒江州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农产品加工产业泸水县旅游及配套服务农产品加工产业物流兰坪县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农产品加工产业保山市进出口加工业、物流业、冶金、农产品加工业隆阳区进出口

22、加工业冶金商贸金融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施甸县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农业腾冲县珠宝玉石特色工贸进出口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产业龙陵县进出口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昌宁县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农业德宏州进出口加工业、物流业、商贸服务业、边贸旅游业瑞丽市珠宝玉石特色工贸进出口加工业商贸金融服务业物流芒市旅游产品配套加工进出口加工业物流产业商贸金融服务业梁河县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农业盈江县进出口加工业物流农产品加工产业陇川县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农业第十八条 产业密集区布局规划根据滇西产业特点及空间分布主导因素,划分六大产业密集区。包括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密集区、先进制造业密集区、外向型产业密集区、地方特色产业密集区、旅游及配套

23、服务产业密集区、商业金融密集区。(1)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密集区产业核心:大理、洱源单元组合:大理、洱源、鹤庆、永平、芒市工业园依托:大理创新工业园区、洱源邓川工业园区、鹤庆兴鹤工业园区、永平苏屯工业园区、芒市工业园风平帕底片区(2)先进制造业密集区产业核心:大理、祥云;隆阳区、腾冲单元组合:大理、祥云(东部组团);隆阳区、腾冲(西部组团)工业园依托:大理创新工业园区、祥云财富工业园区、腾冲石头山工业园区、芒市工业园遮放及龙江片区(3)外向型产业密集区产业核心:芒市、隆阳区、腾冲单元组合:芒市、保山、腾冲(内圈层);瑞丽、盈江、陇川、梁河、施甸(外圈层)工业园依托:芒市工业园区、保山工业园区、腾冲

24、石头山工业园区、瑞丽工业园区(4)地区特色产业密集区产业核心:腾冲、瑞丽 单元组合:腾冲、瑞丽;盈江、陇川、巍山、弥渡工业园依托:芒市工业园区、保山工业园区、腾冲石头山工业园区、瑞丽工业园区、巍山工业园、弥渡工业园(5)旅游及配套服务产业密集区产业核心:腾冲、瑞丽;大理 单元组合:腾冲、瑞丽;大理;祥云、巍山、弥渡、剑川、鹤庆工业园依托:腾冲石头山工业园区、瑞丽工业园区、大理创新工业园区、祥云财富工业园、巍山工业园、弥渡工业园、剑川上兰工业园、鹤庆兴鹤工业园(6)商业金融服务密集区产业核心:大理、隆阳区单元组合:大理、隆阳区;祥云、宾川、腾冲、芒市第四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十九条 人口与城镇化

25、发展预测规划近期(2015 年):常住人口777万人,城镇人口27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5%。规划远期(2030 年):常住人口880万人,城镇人口51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8%。第二十条 区域人口空间引导1、重点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的迁入区。 滇西半小时通勤圈地区,这些地区是人口的主要承载区,包括大理滇西中心城市圈、隆阳区-腾冲-芒市都市圈。应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促进人口向城市(镇)集中,削减农村人口,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 2、产业重点发展区:人口相对密集的迁入区。 滇西一小时通勤圈地区是人口集聚的次级区域,包括次级中心城市区域,应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严格控制建

26、设用地规模,加大各类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的投入,加大产业培育力度,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3、生态控制地区:人口低密度的迁出区。 对区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的区域,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的水源保护地。该区应控制并削减人口增长,保护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农田及农业文化,严格控制第二产业尤其是污染型产业的发展其余地区。4、其它区域:人口中等密度的相对平衡区。 鼓励本地劳动力的就地城镇化,并加大该地区对外来劳动力的吸纳,作为人口和产业进一步扩散的承接地。平坝地区应以城镇为转移重点,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第二十一条 区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1)城镇等级结构2030年滇西城乡居民点体系

27、等级一览表城乡居民点体系等级城镇个数城镇名称省域中心城市1大理市次区域中心城市2隆阳区、瑞丽市州市域重点城市5泸水县、芒市祥云县、腾冲县、宾川县县域中心城镇16弥渡县、昌宁县、施甸县、兰坪县、巍山县、洱源县、梁河县、南涧县、剑川县、漾濞县、云龙县、永平县、龙陵县、陇川县、兰坪县、盈江县省级重点镇46略(2)城镇规模结构至规划期末形成1-5-4-8的规模序列结构。2030年滇西城镇规模等级规划一览表等级规模(万人)城镇个数城镇名称501大理市(75)20505隆阳区(45)、祥云县(32)、腾冲县(32)、芒市(24) 、瑞丽市(30)10204宾川县(15)、弥渡县(12)、泸水县(15.5)

28、、昌宁县(10)5108龙陵县(8)、施甸县(8)、鹤庆县(5)、巍山县(5.5)、洱源县(6.7)、盈江县(8)、南涧县(6)、陇川县(5)552梁河县(4)、剑川县(4)、漾濞县(4.5)、云龙县(4)、永平县(4)、兰坪县(3)、另46个重点小城镇(3)区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2030年滇西城镇职能规划一览表城镇类型城镇个数城镇名称区域综合型5大理市、隆阳区、芒市、泸水县、瑞丽市旅游型4腾冲县、巍山县、云龙县、宾川县工贸型4祥云县、兰坪县、盈江县、陇川县特色产业型11永平县、鹤庆县、南涧县、弥渡县、洱源县、剑川县、漾濞县、龙陵县、昌宁县、施甸县、梁河县(4)重点城市职能:大理市:国家级历史文

29、化名城,国际性度假旅游目的地,云南省重要增长极,滇西城乡统筹先行区,是以冶金、装备制造业、旅游文化业、生物资源开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滇西中心城市,滇西城市群核心。瑞丽市: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对外门户,沿边民族睦邻和谐发展示范区,以旅游文化、口岸贸易、进出口加工、特色农产品、珠宝加工业为主的我国西南重要门户城市。隆阳区:桥头堡建设的门户枢纽,云南省重要的制造业承接转移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以光电子、珠宝加工、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业为主导的滇西城市群核心城市。 腾冲县: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对外门户,是以滇西文化、火山热海特色旅游、珠宝加工与口岸贸易为主的山水生态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30、芒市: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出口加工基地,滇西民族和谐发展示范区,是以特色经济作物、生物、食品加工业、民族文化产业、口岸贸易、物流业为主的滇西城市群南部中心城市。泸水县: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遗产地,是以水能开发,民族文化产业及生态旅游为主的云南省新兴旅游城市,滇西城市群门户城市。 第五节 城乡空间开发建设指引第二十二条 城乡空间开发指引城乡建设增长压力较大的核心地区在坝区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鼓励产业和建设向外围地质条件允许的半山及山地转移,引导平坝核心地区与外围山坝地区的协调发展。将节约城乡建设用地的重点领域放在农村地区的村庄建设,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工作重点放在各级城镇,将提高存量土地使

31、用效率的重点放在城镇的周边地区、城中村和各类开发区。第二十三条 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基本要求山地城镇规划应遵循安全、保护、系统、经济、多样性和发展的原则。(1)安全原则:应从用地选择、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 市政设施布置、综合防灾、生态保护、防灾机制等方面将安全原则贯穿山地城 镇规划建设全过程。(2)保护原则: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规划建设环境 友好、资源节约的山地城镇。(3)系统原则:应全面综合考虑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和生态环境因素, 以系统的思想统筹影响山地城镇规划建设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4)经济原则应从空间布局、土地利用、节约能源、节约投资、

32、降低工程建 设成本和环境成本等方面,控制山地城镇建设成本。(5)多样性原则:应根据多样性的文化、地理及环境,规划建设多民族聚居文 化、不同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各具风貌特色的山地城镇人文景观文化。(6)发展原则:统筹考虑城镇的当前建设需要与未来发展需求,以动态的、发 展的观点预留城镇发展空间。第五章 滇西城市群支撑体系规划第一节 综合交通设施规划第二十四条 交通规划总体目标围绕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的目标,通过构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西出滇缅、滇缅印,东联滇中城市群,北进滇藏、滇川,南下滇西南城市群的交通联系,形成大能力、全天候、便捷化的西出国际大通道、北进川藏

33、省际大通道。形成以航空为先导、铁路为骨架、公路成网络的全方位一体化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第二十五条 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形成“一核、两次、双环、七放射”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结构。一核:一个核心枢纽大理中心城市都市圈两次:两个次枢纽隆腾芒都市圈、瑞丽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双环:两个都市圈城市联络环线七放射:七大区域对外联系通道第二十六条 骨架公路网系统骨架公路网系统主要为“双环、七射、多连通”的综合交通结构。l 双环:都市圈城市联络环线大理都市圈环线:联络大理中心城区、宾川、巍山、弥渡、祥云各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环线。隆腾芒都市圈环线:联络隆阳区、腾冲、芒市、瑞丽、梁河、陇川、盈江各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环

34、线。l “七射”:即滇西城市群向外辐射的7条高速公路包括以下7条高速公路:大理丽江高速经大理洱源剑川丽江(延伸至川藏);大理瑞丽高速经大理保山芒市瑞丽(延伸至缅甸曼德勒);大理昆明高速经大理楚雄昆明(延伸至曲靖);大理临沧高速经祥云南涧云县临沧(延伸至普洱,连接昆曼国际大通道);保山片马高速经保山瓦窑泸水片马(延伸至缅甸密支那);保山猴桥高速经保山腾冲猴桥(延伸至缅甸密支那);保山临沧高速保山昌宁凤庆云县临沧(延伸至普洱,连接昆曼国际大通道);l “多连通”:即滇西城市群内部主要城市间相互连接的公路网络云龙洱源高速经云龙洱源(延伸至丽江);南涧宾川高速经南涧巍山大理宾川(是大理州内部交通联系的

35、快速连接线);瑞丽腾冲高速经瑞丽陇川梁河腾冲(是猴桥口岸与姐告口岸的快速连接线);梁河芒市高速经梁河芒市(是德宏州内部的快速连接线);梁河临沧一级公路经梁河芒市永德临沧(是德宏州与临沧市的快速连接线);昌宁龙陵一级公路经昌宁施甸龙陵(是保山市内部的快速连接线);泸水鹤庆一级公路经泸水云龙兰坪鹤庆(是怒江州与大理州的快速连接线);漾濞洱源一级公路经漾濞洱源(是大理州内部的快速连接线);宾川宁蒗一级公路经宾川永胜宁蒗(是大理州与丽江市的快速连接线);二级公路是高速及一级公路,北部主要城市的联络线。第二十七条 铁路运输系统滇西城市群铁路布局规划以“两出境、两连通、一沿边、一高铁”为骨干,构建完善的滇

36、西铁路网系统。1、“两出境”:包括中缅铁路通道和中缅印铁路通道中缅铁路通道(泛亚铁路西线):大理保山瑞丽至缅甸皎漂、仰光,连接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中缅印铁路通道(泛亚铁路北线):大理保山芒市腾冲猴桥经缅甸密支那至南亚。2、“两连通”:包括大兰铁路和大临铁路大兰铁路:大理洱源兰坪;大临铁路:大理祥云弥渡南涧云县临沧。3、“一沿边”:即沿边铁路通道沿边铁路通道:普洱临沧永德芒市腾冲猴桥。4、“一高铁”:即区(国)际高铁区(国)际高铁:昆大高铁,大瑞(至曼德勒)高铁(中期可作为城市轨道联系)。第二十八条 航空线路与机场建设以构建滇西开放的“空中经济走廊”为发展目标,滇西各州市均至少有一个机

37、场,以大理机场和芒市机场为枢纽,对内形成高效便捷的区域航空网络,对外形成辐射东盟,联系川藏的重要航空节点。干线机场:大理机场、芒市机场、腾冲机场支线机场:保山机场、泸水机场第二十九条 客运交通系统规划1、客运交通枢纽构建滇西城市群“一个区际级、两个城际级”客运交通枢纽,实现滇西城市群区域对外、城际、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客运体系。一个区级客运交通枢纽:大理综合大型枢纽。一个城际级客运交通枢纽:保山中型枢纽。2、城际轨道交通规划滇西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应充分利用滇西铁路网络,分阶段灵活组织建设。近中期期内修建大巍、大洱、宾弥城际轨道,远期修建楚大、大保城际轨道。第三十条 物流体系规划1、物流枢纽布局规划

38、构筑“一个物流核心圈、一大物流枢纽、两大物流中心”滇西城市群物流体系。一个物流核心圈:以大理为中心,涵盖洱源、漾濞、巍山、宾川等城镇的物流核心圈。一个物流枢纽:大理综合物流枢纽。两大物流中心:龙陵物流中心:转运+城市配送型。实现货物集散、中转、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物流咨询与培训、商品展示交易、贸易洽谈、电子商务等功能。瑞丽物流中心:货物集散、中转、加工、配送、保税、海关监管仓储、信息服务、商贸服务、口岸功能和其他配套服务等。2、综合性物流基地布局凤仪物流基地凤仪物流基地依托创新工业园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充分发挥云南省特色产品加工增值和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打造成带动滇西北的丽江、怒江、迪庆,

39、连接川藏,辐射保山、德宏、临沧等城市的滇西地区现代物流园区,最终建设成为滇西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加工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和国际采购中心。祥弥物流基地祥弥物流基地位于滇西区域的交通枢纽,基地定位为转运+城市配送型,覆盖大理、丽江及其周边地区,大量工农业生产物资和产品在此区域集散和中转。祥弥物流园区凭借便捷的通道和产业聚集的基础发展商贸物流,逐步形成滇西区域连接滇中、川藏,内陆物资进入东盟的最重要的节点之一。龙陵物流基地龙陵物流基地是泛亚铁路西线与北线的交汇点、是杭瑞高速西出缅甸的必经之路,因此,龙陵物流基地将以实现公路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的连接并使物流基地布局与运输网络相结合为目标,发展成为云南

40、省重要的铁路、公路货运物流集散地。龙陵物流基地发展定位为转运+城市配送型,实现货物集散、中转、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物流咨询与培训、商品展示交易、电子商务等功能。瑞丽物流基地瑞丽物流基地结合其沿边区位及交通优势,以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跨境交通、口岸和边境通道等基础设施,推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借助桥头堡最前沿的经济合作平台和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主要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市场,形成滇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出口加工装配基地、仓储物流基地。3、特色专业物流中心布局结合区域产业布局,确定以下特色专业物流中心布局:大理建立汽车设备、医药、新材料和特色农产品三大物流中心;龙陵建立农

41、产品、冶金、新材料三大物流中心;瑞丽建立珠宝、进出口、旅游产品三大物流中心。第二节 人文环境体系规划第三十一条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导引1、强化整体保护要全面保护传统风貌与其周围的环境。同时,从对单体、分散的文物古迹保护转向对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2、新老协调发展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局,注重新区与古城的协调发展,保护古城外部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城市形态,使古城不被新区发展包围。3、点、线、面要素结合采取分级分区“面”、“线”、“点”结合的方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主要构成要素。“面”的保护即保护区划。规划应将保护内容的历史完整性、保护安全、视觉及景观要

42、求和现状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划出满足保护要求、反映环境特点、界线清楚、便于实施和管理的范围,确定保护等级,进行分级控制和采取维护、修复和重建等相应的保护措施。“线”的保护即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线型空间的保护,包括街巷、水系、视廊通道等,是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建筑空间的精华所在,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整体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点”的保护即重要历史建筑、传统民居院落、核心空间、入口、古桥、寨门、牌坊、古树名木等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核心区、入口区等是反映城镇传统风貌的重点地段,历史城镇的修复整治应从这些地段入手,重点项目一般包括入口区修复整治、核心区传统街巷及传统民居建筑修复整治

43、、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及环境改善等方面。4、合理利用发展合理利用、永续利用。应全面、正确保护名镇旅游资源的真实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原真性。保护规划应尽可能地挖掘和整理名镇遗存的原真文化。5、挖掘文化内涵深入了解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与不同环境适应的特点,避免抄袭发达地区的经验,而尽可能有效的利用民族文化在既定生态环境中积累的文化条件和他们的民间知识,使之在原有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外来科技与文化。改变旧观念,变消极保护为积极保护,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促保护,从而与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发展目标相协调。6、提升改善环境改善环境,完善设施主要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提高绿化,改善环境质量,(2)增设公

44、共建筑,方便居民生活,(3)改造传统民居,改善居民居住条件,(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施水平,(5)提高抗灾防灾能力,保证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安全。7、政府公众互动公众参与使自上而下的政府行政管理转变为上下互动、服务和管制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公共管理模式。政府鼓励和促进公众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决策过程中的参与,使传统的政府直接行政,转化为政府与公众协调合作的“互动”行政,发挥市民自主管理在整个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十二条 文化设施及产业发展导引以促进滇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各级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滇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期末,力争把滇西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的文化综合实力的西部特色区域,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拥有一批在全国、全世界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