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和其他灸法.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59317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针灸和其他灸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温针灸和其他灸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针灸和其他灸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针灸和其他灸法.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温针灸和其他灸法.精品文档.温针灸及其他灸法本章重点介绍温针灸及从温针灸中派生出来的几种灸法,同时也把传统的骑竹马灸列入其中。温针灸,是近现代应用最广泛的灸法之一,而由于操作等原因,一直被冷落的骑竹马灸法,目前也受到重新关注。本章重点介绍温针灸及从温针灸中派生出来的几种灸法,同时也把传统的骑竹马灸列入其中。温针灸,是近现代应用最广泛的灸法之一,而由于操作等原因,一直被冷落的骑竹马灸法,目前也受到重新关注。温针灸【概 述】 温针灸法,又称温针、针柄灸及烧针柄等。是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但其方法不详。本法兴盛于明代,明

2、高武针灸聚英 及杨继洲之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近 代已不用药饼承艾,但在方法也有一定改进。其适应证已不局限于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关节病、肌肤冷痛及腹胀、便溏等。而扩大到多种病 证的治疗。温针灸【操作方法】温针灸的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先取长度在 1.5寸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取约2 cm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忍,可在该穴区置一硬纸

3、 片,以稍减火力。每次如用艾团可灸34壮,艾条段则只须12壮。近年,还采用帽状艾炷行温针灸。帽状艾炷的主要成分为艾叶炭,类似无烟灸条,但其长度 为2cm,直径1cm,一端有小孔,点燃后可插于针柄上,燃烧时间为30min。因其外形象小帽,可戴于毫针上,故又称帽炷灸。帽炷温针灸,既无烟,不会 污染空气;同时,它的作用时间又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温针灸法。【主治病证】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痛等。【注意事项】1.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2.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

4、防灼伤。【临床应用】1.慢性腹泻取穴: 主穴:天枢、足三里、关元。配穴:脾俞、神阙、下巨虚、阴陵泉、上巨虚。治法:主穴每次必取。取1.52寸28号毫针,进针后中强刺激,得气后将艾条剪成高约1.8cm的艾条段,置于针柄上,灸5壮,约30min;神阙、关 元,用艾条温和灸30min。如腹泻伴脐周痛,便后不减,便质稀薄者,加下巨虚、阴陵泉;如腹痛有便意,便后腹痛缓解,便质呈粘液或带有脓血,伴有里急后 重者,可加上巨虚。嘱患者回去后用艾条温和灸神阙穴1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在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食一切生冷油腻和辛辣食物,并注意腹部防 寒保暖。疗效:共治疗52例,结果 :痊愈40例,好转12

5、例,总有效率为100%。2.高血脂症取穴:百会、内关、足三里、太冲、复溜。治法:百会单纯针刺。余穴用28号1.5寸毫针,按常规剌入,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加用帽状艾炷。每次每穴一个帽炷。以上各穴留针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疗效:共治60例高胆固醇血症,均完成2个疗程治疗。治疗前1个月用治疗过程中停用降脂药。结果: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较单纯体针(取同样穴位)为优(P0.05)。3.类风湿性关节炎取穴:主穴:取大椎、神道、至阳、命门、(腰)阳关。配穴:肩髃、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治法:每次督脉穴(即主穴)选3个,四肢穴(即配

6、穴)选2个。用28号2寸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将艾炷(或艾条段 )套在针柄上点燃,距离以不灼伤皮肤为度,每次灸15min左右。每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疗效:共观察60例,结果:近期控制15例,显效30例,进步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4.痛风取穴:阿是穴(触痛最敏感点)。配穴:分为三组。(1)曲池、外关、合谷;(2)太冲、行间、大都、太白、公孙;(3)足三里、解溪、内庭、陷谷。治法:主穴必取。配穴,上肢病变取第一组,病变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取第二组,病变在第二跖趾关节处取第三组;每次选 23穴。患者取坐位,用28号1.5寸不锈钢针灸针针刺上穴。阿是穴以灵枢官

7、针所述的“正内一,傍内四”(即正中剌 1针,周围剌4针)的扬刺法针刺。每个穴位进针得气后用泻法,行针1min后留针。然后在针柄上插入已点燃的长1.5cm的艾条,燃烧面朝下,一般灸 23次后出针。出针时摇大针孔,在针孔处流出暗红色血液。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疗效:共治59例,临床治愈(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31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5.面肌痉挛取穴:主穴:颧髎、下关配穴:眼睑抽动甚者加丝竹空、风池,口角抽动甚者加地仓、颊车、后溪透合谷。治法: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据症而加。均取患侧。针刺手法以得气为度,针上加艾炷灸,每次23壮。每日或隔日1次

8、,1O次为一疗程。疗效:共以本法治疗32例,结果:显效18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较以相同穴位单纯针刺 为佳(P0.05)。6.三叉神经痛取穴:主穴:头维、悬颅、悬厘、听宫、颧髎、合谷。配穴:I支痛加阳白、太阳、瞳子髎;支痛加下关、迎香;支痛加颊车、地仓、承浆;风邪外袭加曲池加合谷;胃火上炎加内庭、丰隆;肝阳上亢加太冲、行间;气血两亏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治法:主穴每次取34穴,配穴据部位及病情而定。除头维、悬颅、悬厘及四肢穴位单纯针刺外,余穴均加用温针灸,交替取穴。头面穴取患侧,四肢穴取双侧。 每次每穴温针灸2壮,每周2次。加服活血通络方(天麻、羚羊粉(吞服)、灸僵蚕、

9、炙全蝎(吞服)、炙蜈蚣(吞服)、地鳖虫、川芎、丹参。白芷、制川草乌、 延胡索。)每日1剂。一个月为一疗程。疗效:共治74例,结果:临床控制14例,显效31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9.2%。7.痹证取穴:主穴:大椎、命门、腰阳关、关元、外关、后溪、阳陵泉、足三里、绝骨、束骨。配穴:阿是穴(压痛点)、经验穴。治法:根据症情选穴,主穴34穴,配穴酌加。取26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针刺得气后,施行疾徐补泻手法后将针留于适当深度,并将艾段套于针柄上点燃,根据病情燃艾12壮,艾炷燃尽后出针。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效;共观察102例,结果:临床治愈27例,显效50例,有效16例,无效9例

10、,占8.3%,总有效率91.7%。对照治疗表明温针灸对风寒湿痹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8.带状疱疹取穴:阿是穴(病灶区)。治法:取消毒毫针35根,出疹初期疱疹范围小、扩散方向不明显时用3根针以等边三角形状进针;疱疹明显往一个方向扩散时,根据其范围大小用35根针迎 头进针;疱疹向四周扩散时用5根针围圈进针,进针后用艾条灸针柄,至针眼有烧痛感时稍停再灸。第1日连续灸7次,第2日灸14次,第3日灸21次。经药物 或其它方法治疗后,疱疹已愈,但遗留神经疼痛者先服3日清热解毒、理气凉血的药物再行温针治疗,部位选在发病最初的部位。上述温针治疗每日1次,7日为1 个疗程。疗效:本组经治疗

11、轻症一般3日可愈,重症或曾行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满意者,一般7日可愈。9.雷诺氏病取穴:外关、合谷、手三里、三阴交、足三里、关元。治法:每次取45穴,关元必取,余穴均选患侧,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均用补法,再捏艾绒呈枣核大置于针柄上点燃,施以温针灸,燃尽换新炷35次,每次治疗约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效:共治20例,结果:显效11例,好转9例。有效率达100%。10.不安腿综合征取穴: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足三里、承山。治法:患者仰卧屈膝位,上穴常规消毒后,选取23寸不锈钢毫针,快速直刺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然后将毫针留在适当深度,取一长约2cm的艾条 段套置于针柄

12、上,点燃,直至艾段燃尽,去除灰烬后取出针,每日1次,10次为 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35日。疗效:共治疗40例,结果:治愈21例(治疗后两小腿症状消失,患者夜间能安然入睡,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12例(经治疗后两小腿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夜 间能人睡);有效5例(经治疗后,两小腿症状有所减轻,但夜间入睡仍感困难);无效2例。治愈率52.5%,总有效率为95.0%。11.腰骶椎裂尿失禁取穴:中极、关元、阴陵泉、肾俞、膀胱俞、上髎。治法:主穴均取。选22.5寸长、28号不锈钢毫针,刺入深度1.52.2寸,使局部麻胀,并向阴部传导,得气后留针;将苏州产温灸用纯艾条切2cm 长的小段,用火点燃下端后,插在

13、针柄上,艾段下端距离穴位皮肤3cm左右,每个艾段燃烧10min左右,待艾段燃尽后,去除灰烬,施以电针治疗。仰卧位针 刺时,电针导线连接中极、关元;伏卧位针刺时,电针导线连接双侧膀胱俞。用上海产G6805型电针治疗仪,调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且无疼痛为度,留针 20min后出针。每日1次,30次一疗程。疗效:(l)对提高最大排尿量的疗效观察:120例,显效45例,有效54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2.5%。说明以上治疗能提高膀胱贮尿功能,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和促进膀胱排空。(2)对延长憋尿时间的疗效观察:120例,显效43例,有效:6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85.83%。说明以上治疗能提高膀

14、胱括约肌的肌力,提高患者控制憋尿的能力。12.小便失禁取穴:肾俞、膀胱俞、关元、气海、足三里。治法:先让患者俯卧取背部俞穴,每穴温针灸3艾段,每段2.5cm长,约20min后起针。然后再让患者仰卧,取腹部穴位及足三里,方法同上。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效:共治疗35例患者,结果:痊愈24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13.产后尿潴留取穴:主穴:关元、三阴交。配穴:气海、足三里。治法:每次四穴同取,肢体穴取双侧。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在关元穴和三阴交穴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1.5cm的清艾条 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共灸两壮,约30mi

15、n,足三里穴和气海穴留针,等艾条燃烧完毕后一起取针。取针后患者在床上休息约10min左右起来小 便。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取除导尿管。每日白天治疗1次,不计疗程,以愈为期。疗效:共治疗l64例患者,结果:针灸1次后有62例患者可自行排尿,85例于针灸2次以后自行排尿。其余17例小便未完全通畅者,经过针灸3次后可自行排尿。治愈率达l00%。14.肩周炎取穴:主穴:肩髃、肩髎、臂臑、臑会、肩前、肩贞;配穴:曲池、外关、合谷。治法:肩髃、肩髎斜刺,余穴直刺。根据患者体质刺入适当深度。针用泻法,得气后留针,同时施以温针灸。选取2cm长艾条一段套于针柄上,燃尽为止。取针后 于局部拔火罐数枚,留罐5min。施

16、术完毕嘱患者最大限度活动患肢10min。或配合推拿治疗,一指禅作用於肱二头肌肌腱、肩峰下、冈上肌止点等部位。滚 法或按揉法作用於肩前、肩后、三角肌等部位。对患者施以上举、外展、后伸、后弯等肩关节被动运动,用力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最后按揉放松肩关节并作肩关节抖 法。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一般须3个疗程左右。疗效:共治519例,结果:痊愈227例,显效123例,有效153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96.8%。15.肱骨外上髁炎取穴:主穴:阿是穴(压痛点)、经验穴(尺泽穴向外旁开0.5cm为一点,以此点为基点,下0.5cm为一点,上0.5cm为一点)。配穴:曲池、手三里、外关。治法:

17、主穴每次选 1穴。阿是穴用23寸28号毫针在肘部压痛敏感点直刺一针。根据患者体质不同刺人深度为1.52.5寸之间。再用1.5寸28号毫针於主穴两旁斜刺两 针,使三针并刺,以增强针感。再在针柄上置一2cm长l.5直径的艾条段,燃尽取针。经验穴,令患者坐位,患臂伸直手心向上平放在高低适中的桌子或治疗 床上,患臂下最好垫一软枕。操作时选用26号5寸毫针。快速刺入中心点直达外上髁项点,上下两针分别快速刺入外上髁上下缘捻转得气后,在针柄上插入2cm 长艾条,并将艾条下端点燃,待艾条燃尽熄灭后取针。配穴灸法:曲池针刺方向朝压痛敏感点斜刺,手三里、外关直刺。刺入得气后留针。同时施以温针灸。灸量为 每穴2cm

18、长l.5直径艾条一截燃尽为止。上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须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效:354例中,治愈103例,显效100例,有效113例,好转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7.2%。16.增生性膝关节炎取穴:分为二组。 梁丘、鹤顶、内膝眼、阳陵泉、足三里。 血海、鹤顶、外膝眼、阴陵泉、足三里。治法:每次取1组,二组交替使用。患者取坐位屈膝90度或仰卧屈膝成120度,膝关节自然放松。常规消毒穴位,根据患者胖瘦及穴位位置取30号1.5寸或 2寸不锈钢毫针快速进针,刺入穴位后,行提、插、捻、转手法,使之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使患者自觉整个膝关节酸胀轻快为度,施手法后留针30min,留针

19、期间在膝关节周围穴位的针柄上插约1.5cm长的艾条段温灸。每段为1壮,每穴23壮。取针后,在膝关节周围用闪火法拔罐5min,最后选择适当位 置(穴位或病点)留罐10min。温针灸每日1次,12次为1疗程。每日1次(火罐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5日。疗效:共治199例,结果:治愈86例(占72%),显效90例(占20%),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6%。17.腰椎骨质增生取穴:主穴:阿是穴(压痛点),命门、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大肠俞、小肠俞。配穴:腰痛甚者加夹脊穴腰3、腰4、腰5;下肢痛加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太溪、承山、悬钟、昆仑。治法:患者取俯卧位,所选穴位

20、常规消毒,腰部主穴针柄施约1cm长的艾条温灸,留针20min。起针后在患处拔火罐,留罐5min。腰痛始发作或痛甚处于 急性期者应多卧硬板床,忌过劳弯腰和受风寒,疼痛减轻后可进行倒行走、俯卧双飞燕、仰卧挺腹等锻炼,以加强腰背肌肉力量。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 个疗程无效者改用其它方法治疗。疗效:共治120例,结果:痊愈87例,显效22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5%。18.腰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取穴:阿是穴(疼痛敏感点)。治法: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加垫枕头使腰部稍凸起,上肢顺势放好,暴露患处。医者用拇指在患者腰椎两侧疼痛明显的病变局部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疼痛敏感点 (即阿是穴)

21、。确定敏感点后以指甲在该点皮肤上作出“十”字标记,然后将穴位、医者手、针具常规消毒。针刺时先用左手拇指按压阿是穴片刻,然后用夹持进针 法进针12寸深,得气后行较大幅度提插捻转强刺激1020秒后将艾段置于针柄尾端,点燃。艾段燃尽后,小心取下灰烬,留针15min行小幅度提插捻转 后出针。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疗效:共治17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2例。有效率100%。19.腰腿痛取穴:主穴:分三组。 寒湿型:大肠俞; 血瘀型:阿是穴(腰部压痛点); 肾虚型:肾俞。配穴:寒湿太阳型配秩边、委中;寒湿少阳型配环跳、阳陵泉。血瘀少阳型配环跳、阳陵泉。血瘀太阳型配秩边、委中;肾虚太阳型配秩边

22、、委中,肾虚少阳型配环跳、阳陵泉。治法:主穴为主,据症型酌加配穴。除血瘀型外,均采用温针灸方法:常规消毒后,毫针常规操作,待有针感后用约1寸长的艾条置于针柄上,直至燃烧尽为止,出 针即可。秩边穴和环跳穴要求针感放射到足跟或足趾。隔日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血瘀型阿是穴采用穴位注射,用5ml1次性注射器,吸取地塞米松注射液 510mg加2%利多卡因3ml,混匀后进行穴位注射。常现消毒,针头略向脊柱方向,进针后待患者有酸、麻、胀感时,最好有向下放散感后,抽无回血,即 缓慢推注药液。每周注射1次。疗效:共治100例患者,结果:临床治愈62例,好转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20.腓肠肌痉

23、挛取穴:主穴:承山。配穴:委中、合阳。治法:主穴用温针灸法:嘱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用75%乙醇棉球消毒,用1.52寸毫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将1.5cm长艾条段插在针柄上,点燃待其燃尽后, 再换一段,留针至其燃尽。配穴用针刺法:委中穴,直刺1寸或1.5寸,提插捻转感传至足跟部;合阳穴,直刺l2寸提插捻转。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疗效:共治疗40例,结果:痊愈31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100%。21.慢性附件炎取穴:关元、太溪、三阴交、足三里、肾俞、阿是穴(少腹部及腰骶部压痛点)。治法:针刺前让患者排空膀胱,使患者平卧,先针三阴交穴。单侧患者取患侧,双侧患者取两侧。医者行提插捻转导气法,使气至病所,同

24、时嘱患者按揉少腹两侧疼 痛部位,如此操作2min。然后取双侧太溪、足三里得气后行补法。再取少腹部两侧压病明显部位,使针感传至阴部。最后取关元用补法。针完后每个针柄套一 1.5cm长用艾条截成的艾炷点燃.燃烧两炷,针凉后出针。然后让患者俯卧,先取肾俞得气后用补法。次取腰骶两侧与患侧附件对应处压病敏感点。最后在腰骶 两侧及肾俞拔火罐1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日。一般须治疗四个疗程。疗效:共治疗50例,结果:痊愈16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22.慢性盆腔炎取穴:分为三组: 五枢、关元、气海、三阴交。 维道、中极、石门、足三里; 肾俞、大肠俞、次髎。治

25、法:上述三组穴位,每次取一组,交替使用,双侧均取。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34cm的艾条段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 传达体内。每穴1壮。每日1 次,15次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作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疗程间不必停针。治疗期间遇经期时停止治疗至月经干净后2日。疗效:共治165例,结果:治愈108例,显效41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54%。在所观察病例中,治疗时间最长为5疗程,最短为1疗程。23.小儿遗尿取穴:主穴:分为二组。 关元、太溪、中极。 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配穴:夜尿点(足小趾底都最下面一个趾纹中点)。治法:针前嘱患者排空小便,以免刺伤膀胱。两组

26、主穴交替使用。多年顽固性遗尿加配穴。患者分别选用仰卧或俯卧位,用乙醇常规消毒,选用28号的1.5 3寸毫针,太溪、三阴交斜刺,针尖方向向上,针感向上传导。关元、中极,斜刺,针尖方向向下,使针感向前阴传导。肾俞、膀胱俞直刺,使局部有酸胀感。另取 2cm艾条数节及带小孔圆纸片数个(直径5cm),将每针尾套上纸片,再套入艾条,使其距皮肤2 3cm,从艾条下端点燃。当艾条燃尽时,除去残灰,稍停片刻,再将针拔出。夜尿点直刺强捻至剧痛,小腹发热发胀时止,不灸,留针20min,中间行针一 次。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停针3日。嘱患儿每日晚饭后注意控制饮水量,夜间唤醒排尿12次。疗效:共治115例。结

27、果:临床痊愈89例(遗尿症状消失,一月后随访未复发者);有效22例(遗尿次数明显减少或偶有遗尿者);无效者4例。总有效率为96.5%。24.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取穴:下关。治法:患者侧卧或平卧位,常规消毒后,取28号2寸毫针对准下关穴直刺11.5寸深,行捻转泻法,至患者局部有麻胀或胀痛感后,取一长约2cm的艾炷套在针柄上,在接近穴位的一端点燃,待艾炷完全燃尽,毫针完全冷却后出针。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疗效:共治疗32例患者,结果:治愈23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隔姜温针灸【概 述】隔姜温针灸法是温针法的一种发展,它综合了温针、隔姜灸及直接灸三者的特点,从已有的报道看,对

28、某些病证,特别是痛症有较好的效果。但有待于更多的实践来证实。【操作方法】根据病证情况,选取14 穴。局部以70%乙醇消毒,消毒面积3cm见方,穴位上贴0.5cm厚,5分硬币大的鲜老生姜薄片(事先在姜片上用三棱针刺十数个至数十个小孔),以 1.52寸毫针隔姜直刺进针,以患者有酸、麻、胀、重等针感为好,然后将捏为圆锥形的小艾炷套于针柄,紧贴生姜片,点燃头部让其自燃烧灼施灸,待艾炷燃 尽后,再换再灸,燃灸714壮。灸毕移去艾灰,起针去姜片,用湿纱布轻轻擦干。灸后皮肤潮红发泡(在此期间严防感染)。至第3日用消毒针引流水泡液,擦 干后,涂以龙胆紫药水(隔日1次),覆盖一层消毒纱布,以防感染,直至灸疮结痂

29、脱落,皮肤愈合.一次未发泡者可连灸23次至发泡。【主治病证】风寒湿性关节病、肱骨外上髁炎、慢性扭挫伤等病证。【注意事项】1本法不宜用于面部等处的穴位,孕妇不宜用本法。2本法灸后不引起瘢痕,灸治时及灸治后要严格按规定操作。杜绝感染的发生。【临床应用】骨关节病取穴:主穴:阿是穴(疼痛部位)。配穴:以关节局部取穴为主。肩关节:肩髃、肩髎、肩贞、外关。肘关节:曲池、手三里、外关、天井;腕关节:阳池、外关、合谷、中渚、八邪;髋关节:环跳、承扶、髀关、足三里;膝关节:犊鼻、膝眼、阳陵泉、足三里、梁丘;踝关节:悬钟、解溪、商丘、丘墟、八风.治法:根据疼痛部位,按经络循行、在痛处取24穴(包括阿是穴和经穴),

30、局部消毒后,按前述操作方法穴位行隔姜温针灸法。每次灸714壮。灸毕移去艾 灰,起针去姜片,用湿纱布轻轻擦干。灸后皮肤潮红发泡(在此期间严防感染)。至第3日用消毒针引流水泡液,擦干后,涂以龙胆紫药水(隔日1次),覆盖一层 消毒纱布,以防感染,直至灸疮结痂脱落,皮肤愈合.一次未发泡者可连灸23次至发泡。疗效:共观察120例,灸后1月统计疗效。结果:近期治愈74例,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5%.其中半年后随访54例,仅2例复发,复发率为3.7%。麝艾温针灸【概 述】麝艾温针灸法也是近年来我国针灸工作者对传统温针灸法的发展,是揿钉式皮内针与艾炷灸相结合的一种温针灸法。它既有温

31、针灸的作用,又具有温和灸的效果,对 某些病证有较为独到的作用。仅管目前有关本法的临床报道不多,但是,我们认为只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选好适应证,还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灸 法。【操作方法】 灸具制备准备长1.52寸的环状针柄毫针数支。(如无,可自行制作,用1.52寸普通毫针,将其针柄用镊了曲成直径1cm左右的环状)。小镊子一把。按人造麝香0.3g、艾绒30g的比例配成麝艾,研细搅拌均匀装入瓶内密封。具体操作本法选穴,一般以病变局部穴位或阿是穴为主。根据病证情况选好相应的穴位,作常规消毒,将环形针刺入适当深度,获得满意针感后,将备用的麝艾搓捻成枣核大 小,放入针环内点燃,任其缓慢燃烧,

32、当患者感热度过高时,即用镊子钳着针柄,使热度下降,连续温灸艾球57个,灸后起针。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10 次为一疗程。【主治病证】 骨质增生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扭挫伤等病证。【注意事项】 1.应用本法时,一定要嘱咐患者保持固定的体位,不可随意变动,以防艾火脱落灼伤。2.施灸时,应注意艾团与体表的距离不可太近,以患者感到局部温暖舒适为度。艾团要捏紧、放牢,避免在燃烧过程中掉下。【临床应用】 骨质增生病取穴:主穴:阿是穴(压痛点)。配穴:一般以病变局部穴位为主。颈部:大椎、陶道;胸部:脊中、筋缩、中枢;腰部:命门、肾俞;膝部:内外膝眼;踝部:解溪、申脉。治法:主穴必取,依据部位加用配穴。选好相

33、应的穴位后,作常规消毒,将长1.5寸的环状针刺入适当深度,获得满意针感后,将备用的麝艾搓捻成枣核大小,放 入针环内点燃,任其缓慢燃烧,当患者感热度过高时,即用镊子钳着针柄,使热度下降,连续温灸艾球7个,灸后起针。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 35日。 疗效:共以本法治疗20例。结果:显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14例;好转(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但活动过多时仍感不适)6例。电热艾针灸【概 述】电热艾针灸是应用电热艾针仪治疗疾病的一种新灸法。电热艾针仪出现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它是我国内蒙古针灸工作者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及方法,结合现代电 子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融传统的温针、艾灸

34、为一体的新型针灸仪器。电热艾针灸属于温针灸的范畴,但与传统的温针灸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是减少对环境的污 染。电热艾针仪利用电热将针体及艾药加温,既无烟雾形成,又能促进药物挥发,使其达到治疗效果,解决了温针与艾灸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其次是能较好的做到针 与灸的一体化。既能利用灸火的热力,对穴区产生温热剌激和通过加温药物促进挥发,达到药物蒸熏作用;同时,又和传统温针一样,将温热经过针体导入机体内。 故具有温针与艾灸的双重治疗作用。最后,电热艾针仪的温度稳定可调。在临床中可模拟多种灸法,如直接灸、间接灸,还可在灸料中根据病情加入适当的酒、醋、药液等模拟蒸灸等。当然,电热艾针仪目前使用的地区还较局限

35、,仪器本身还有待改进和完善,其适用范围及确切的临床效果也须在实践中进一步观察验证。【操作方法】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 WJ电热艾针仪。其结构为:主机设有4路输出,可同时使用4根毫针。主机由输出、工作调节、工作测量及工作指示4个系统组成。该电热艾针仪的基本特征是,当其工作时,一方面将普通的毫针加温,使其达到传统温针的作用;另一方面,将艾药加热使其达到艾灸的目的。电热灸器是由主机来控制工作的,接触人体皮肤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50。1.灸料制备:可根据辨证论治的理论配伍灸料,如在痹证中,行痹、痛痹、着痹等治法为祛风、散寒、逐湿、温通经络,灸料配伍则应以羌活、独活、桂枝、秦艽等为主;而顽痹治法以活血化瘀为

36、主,灸料应选红花、当归、川芎等,从而体现了辨症施灸的理论。2.根据病证辨证取穴,与一般针刺施术方法相同。3.开通电源,电源指示灯亮。4.将灸料放置电热灸器内,与进针孔相平,可适当地滴酒、醋、水、药液等。引线插入所选用的输出插孔,此时工作指示灯亮(4路任意选),将电热灸器通过进针孔套在针柄上与皮肤接触。5.按下与输出相对应的电流测量键,调节温控旋扭。顺时针旋转为强(+),反之弱(一)。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病种及部位,工作电流一般控制在100150毫安之间。6.治疗时间2030min为宜。【主治病证】 适应于温针及灸法的应用范围。已在临床中验证有效的病证包括:痹症(风湿类疾病、良性腰腿痛、颈椎病)

37、,中风(脑梗塞、脑出血稳定期),寒性哮喘,痛经、结肠炎、附件炎、胃脘痛、腱鞘囊肿等。【临床应用】 1.痛经取穴:分为二组。(1)寒凝血滞:天枢、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2)气血两虚:中脘、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操作:根据不同的证型,取上穴,每次取34 穴,双侧同取,穴位可交替轮用。用普通毫针针刺所选穴位,得气后将电热艾针仪与针柄接通,调整电流,寒凝血滞型调至90110毫安,气血两虚型调至 6080毫安,留针3040分。寒凝血滞型在月经前23日或经期发病时,连续治疗15次;气血两虚型在月经前1周至月经结束,连续治疗810 次。 疗效:共治42例,结果:寒凝血滞型中痊愈2

38、1例,显效6例,进步1例;气血两虚型中痊愈9例,显效3例,进步2例。总有效率100%。总治愈率:71.4%。所有患者治疗13次痛经消失或缓解。为巩固疗效大都连续治疗两个月经周期。2.腱鞘囊肿 取穴:阿是穴(病灶区)。治法:灸料制备:将艾叶、当归、川芎、红花、乳香、丹参等,粉碎后用白酒调匀,备用。嘱患者取坐位,患肢平放于治疗台上,常规消毒,术者以左手拇食两指, 将囊肿周围皮肤绷紧,右手将普通毫针直刺囊肿内,得气后留针。将配好的灸料装入WJ电热艾针仪的电热灸器内,与进针孔相平,然后套在针柄上,与皮肤相接 触。电流控制在180毫安左右。灸治1520min。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3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2

39、3日。 疗效:共治32例,结果全部有效。其中,治愈24例(1疗程治愈者9例.2疗程治愈者12例);显效8例。隔橘皮温针灸【概 述】隔橘皮温针灸法是我国针灸工作者近年总结出来的又一种温针灸法。但目前临床资料不多,治疗的病种也较局限,其实际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证实。本书将其专列一节,意在供读者参考。【操作方法】 灸材制备将纯艾条切成1.5cm厚之艾段,取鲜橘皮(或干品用温水浸泡变软)剪成2平方cm大小并切一长约1cm的切口。备用。具体操作选定穴位后,取1.52寸长的毫针刺入,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然后将艾段插于针柄顶端并与之平齐,取备好之橘皮套在针身靠近皮肤处,使橘内皮贴近皮 肤,取一硬纸片隔在艾段与

40、橘皮之间,从靠近皮肤一端点燃艾段。燃尽后依据症情再灸12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主治病证】糖尿病等病证【注意事项】1.本法主要用于糖尿病,故必须注意避免烫伤。以免造成严重后果。2.本法只是糖尿病综合疗法中的一种,施灸期间应配合原有的各种治疗方法。【临床应用】 糖尿病取穴:液门、阳池、胰俞(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三焦俞。治法:将纯艾条切成1.5cm厚之艾段,将鲜橘皮(或干品用温水浸泡变软)剪成2平方cm大小并切一长约1cm的切口。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然后将艾段 插于针柄顶端并与之平齐,取备好之橘皮套在针身靠近皮肤处,使橘内皮贴近皮肤,取一硬纸片隔在艾段与橘皮之间,从靠近皮肤一端点燃艾段。每日1次,10次 为1疗程。停用一切药物。疗效:共治200例,经5100次治疗,临床痊愈(各项指标正常或接近正常)24例,显效16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9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