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生产的重要意义.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53665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薯生产的重要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甘薯生产的重要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薯生产的重要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薯生产的重要意义.doc(2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甘薯生产的重要意义.精品文档.第五章 甘 薯第一节 概 述一、甘薯生产的重要意义 甘薯又名“地瓜”、“红苕”、“山芋”“红薯”、“白芋”、“白薯”等。 甘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甘薯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居第四位。甘薯产量高,增产潜力大,在较好的栽培条件下,能够大面积获得折粮(5:1)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高产。此外,甘薯适应性强,抗旱、耐瘠、抗风、抗雹,在土质差、施肥水平低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鲜薯。因此,甘薯是一种高产、稳产作物。甘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甘薯块根中淀粉含量占鲜重的1526%,高的可达30

2、%,可溶性糖占鲜薯重的3%左右,蛋白质约占2%,脂肪占0.2%,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丙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红色薯肉)含量丰富。以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其营养成分除脂肪外,比大米和白面都高。甘薯属“生理碱性”食物,食用甘薯可中和体内因常吃肉、蛋、米、面等酸性食品而产生的过多的酸,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甘薯是发展畜牧业的好饲料。甘薯茎叶含蛋白质1.62%,脂肪0.46%,碳水化合物7.33%,灰分1.65%,纤维2.04%,其营养价值与一般豆科牧草相当,是良好的鲜饲料和青贮饲料。甘薯块根加工后的粉渣等也有很高的饲用价值。因此,种植甘薯对促进畜牧业发展有很大作用。甘薯是重要的轻轻工业原料。甘

3、薯能加工成多种副食品,如粉条、粉丝等。在工业上,甘薯是制造酒精和淀粉的主要原料,100公斤鲜薯可制造淀粉1520公斤或酒精67公斤。利用甘薯还可制造葡萄糖、柠檬酸、人造丝、味精、饴糖、塑料等。甘薯是较好的救灾作物。甘薯为无形繁殖作物,块根和茎叶均可作为繁殖器官,而块根又无明显的成熟期,只要条件适宜就可持续生长。因此,甘薯的栽种期和收获期不象其它作物那样严格,能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和土地。在因旱、涝灾害其它作物不能播种时,改换甘薯仍可获得一定收成。二 、生产概况甘薯起源于美洲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18世纪初引人欧洲,16世纪传入亚洲和非洲,1594年引进我国,最初在福建、广东一带栽培,以后

4、传播到长江、黄河流域。世界上甘薯主要分布在北纬400C以南,以亚洲种植最多,占世界种植总面积的90%。我国除青藏高原和新疆、内蒙外,全国其它省(市)均有甘薯种植,以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集中。主要产区为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广东等。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l985年,世界甘薯栽培面积为l.36亿亩。我国为0.914亿亩,居第一位,其次是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古巴、巴西、日本、巴基斯坦、美国等国家,栽培面积都在600万亩以下。世界上甘薯单产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平均亩产287.2公斤。我国甘薯平均亩产为226.3公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省1754年才引种甘薯,仅有200多年种植历史,

5、但发展很快。1949年甘薯面积已达900万亩,但产量很低,亩产只有59公斤(折粮,下同),总产5亿多公斤。到1989年,甘薯种植面积发展到1140万亩,亩产215公斤,总产23亿公斤,面积较1949年提高27%,单产提高2.64倍,总产提高3.33倍。我省甘薯生产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其它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我省相邻的山东省和安徽省相比,单产分别低50%和30%。因此,我省甘薯仍有很大增产潜力。 我省甘薯主要分布在南阳、洛阳、三门峡、周口、商丘、安阳等地(市)。以京广线为界。可将我省甘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生产区域。京广线以西,包括洛阳、三门峡、南阳、平顶山、安阳西部等丘陵山区,以栽种春甘薯为主

6、,多采用一年一熟制。京广线以东的黄淮海平原,包括周口、商丘、许昌、驻马店等地(市),以种植夏甘薯为主,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目前夏甘薯已成为我省主要栽培方式,种植面积占甘薯总面积的7080%。第二节 甘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一、甘薯的形态特征 甘薯属旋花科,甘薯属,甘薯种。为蔓生草本植物,在热带为多年生,在温带,由于霜后低温使茎叶枯死,成为一年生植物。 (一)根 甘薯用种子繁殖时,实生苗先形成一条主根(胚根发育而形成的种子根),以后再于其上生出侧根,然后由主根和一部分侧根发育成块根。用营养器官繁殖时,生出的均属不定根。由不定根进一步分化发育为须根、梗根和块根三种不同的根(如图5-1)。 1.须

7、根(纤维根) 形状细长,生有较多的分枝和根毛,其主要功能是吸收土壤中的养料和水分。须根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上,但80%左右分布在030厘米的土层内。在土壤潮湿,通气不良和氮肥过多时,着地的茎蔓也会生长较多的须根。 2.梗根(牛蒡根) 粗如手指,长约30厘米左右。甘薯根是先伸长,后加粗,在开始加粗过程中,遇到不良环境条件(如土壤水分过少,通气不良,钾肥不足,氮肥过多等),阻碍了块根膨大,便形成梗根。这种根消耗养料而无经济价值,生产上应防止发生。 3.块根(贮藏根) 是甘薯贮藏养料的主要器官,多分布在525厘米深的土层内,很少达30厘米以下。块根的形状因品种而异,一般可分为纺锤形、球形、圆筒形和块状

8、形等。块根的形状除与品种有关外,还受栽培条件影响。土质疏松、氮肥多、土温高或缺钾时,块根会变长;干旱,土质硬或钾肥丰富时,块根变短或成球形。有的品种块根表面光滑,有的表面有46条纵沟或表面粗糙。薯皮光滑的品种比粗糙或有裂缝的品种好。块根的皮色与肉色是鉴别品种的主要特征之一。皮色一般有紫红、黄、淡黄、淡红、白等颜色。肉色一般可分为白、黄、淡黄、桔红、杏黄等。黄肉和红肉品种胡萝卜素含量较多,营养价值较高。 甘薯单株结薯数目一般为25个,但受品种和栽培条件影响。春薯结薯大而少,夏薯结薯小而多;密植、直插时结薯少,稀植、水平插时结薯多。甘薯结薯集中程度与品种有关,结薯集中的品种容易收刨,结薯分散的品种

9、不易收刨。 (二)茎 又称为秧或蔓,茎节处可发生分枝和不定根。因此,可利用茎蔓栽插进行繁殖。甘薯茎蔓的长短和分枝的多少因品种和栽培条件的不同有较大的变化。在我省一般认为,春薯茎长3米以上,夏薯茎长2米以上的为长蔓型品种;春薯茎长在1.5米以下,夏薯茎长在1.0米以下的为短蔓型品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蔓型品种。长蔓型品种,一般茎蔓较细,分枝较少,叶层较薄,叶片排列密集,为重叠形,多不耐肥,结薯较晚,生长后期块根膨大较快,宜作春薯,适宜旱薄地种植。短蔓型品种,一般茎蔓粗壮,植株半直立型,分枝多,叶层厚,叶片配置稀疏,为疏散型,较耐肥高产,结薯较早,宜作夏薯,适于水肥地种植。 (三)叶 甘薯属双子叶

10、植物,实生苗最先长出一对子叶,茎上每节着生一片叶,以 25叶序呈螺旋状排列。甘薯叶为不完全叶,只有叶片、叶柄,没有托叶,叶形有心脏形、肾形、掌状等。叶缘可分为全缘和深浅不同的缺刻。叶片大小和叶柄长短受品种和水肥条件影响。叶柄长,叶片过大是徒长的标志。一般情况下,甘薯单株叶片数150个左右,最大叶面积指数以45为宜。 二、甘薯块根的形成与膨大过程 无论是甘薯的种子根还是不定根,初期均具有一般双子叶植物根的解剖结构,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等组成。只是各条根后来所处的内外条件不同,才分化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根。 甘薯幼根发育成块根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初生形成层活动期,决定幼根的发展方向,为块根形成期;后期为

11、次生形成层活动期,决定已形成的块根的膨大程度,为块根膨大期。 (一)初生形成层活动期 甘薯栽后1025天为初生形成层活动期。约在栽后10天左右,在幼根原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出现初生形成层,并进行细胞分裂,向外分化次生韧皮部,向内分化次生木质部。由于次生木质部增加较快,使初生形成层发展成一个形成层圈。栽后20天左右,初生形成层分裂出薄壁细胞的数量增多,并在薄壁细胞内开始积累淀粉,同时出现次生形成层。随着块根逐渐变粗,中柱直径加大,原来的皮层组织脱落,为木栓层即薯皮所代替。薯皮内含有花青素,呈红色或紫色。初生根的解剖结构如图52。 初生形成层活动力的强弱和中柱薄壁细胞木质化程度的大小,决定着甘

12、薯幼根的发展方向。幼根初生形成层活动力强,中柱细胞木质化程度小,才能形成块根;初生形成层活动力弱,中柱细胞木质化程度大,只能形成须根;初生形成层活动力虽强,但中柱细胞木质化程度大,不能产生大量的薄壁细胞,便形成梗根。 (二)次生形成层活动时期 甘薯在栽插后2025天,除初生形成层继续分裂细胞外,又在原生木质部导管内侧产生次生形成层细胞,继而又在次生木质部导管内侧和后生木质部导管周围出现次生形成层。这种形成层分裂细胞的能力很强,约在发根后3040天,分裂出大量薄壁细胞,薯块明显膨大。其后因温、光、水、气等生态条件的促进,薯块更迅速地增长膨大。并积累以淀粉为主的光合产物。次生形成层最活跃时期,也是

13、块根膨大最快的时期。甘薯块根的大小由形成层活动范围、强度及时期的长短所决定。块根横切面的结构见图53。 甘薯块根初生形成层活动力的强弱决定块根能否形成,次生形成层活动力的强弱和分布范围的大小决定着块根的膨大速度,两者缺一都不能达到丰产的目的。 甘薯块根膨大过程受品种、气候、栽培条件等影响。品种不同,块根形成的早晚不同。一般薯块形成的早,前期膨大快的属早熟品种;结薯迟,前期膨大慢,后期膨大快的为晚熟品种。 三、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的关系 甘薯茎叶与块根膨大的关系可用茎叶重量与块根重量的比值(TR)表示。TR比值越大,表明甘薯同化产物分配到茎叶越多;反之,TR比值越小,则表明同化产物分配给块根越多。

14、甘薯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的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茎叶生长不良,块根产量低 主要原因是土壤瘠薄,肥水不足,管理不及时等。表现为前期返苗慢,结薯晚;中期茎叶生长慢,后期茎叶早衰,块根膨大慢。TR比值较小,春薯TR比值在0.4以下,夏薯多在0.6以下。栽培措施应以促为主,促使茎叶早发,早结薯。 (二)茎叶徒长,块根产量低 土壤肥水充足,特别是施氮肥过多,土壤通气差时,前期茎叶猛发,结薯晚;中期茎叶徒长,叶片肥大,叶柄很长,最大叶面积指数在5以上;后期叶片不落黄,块根产量低,收获时TR比值多在1.0以上。栽培措施应以控为主,特别要控制中期茎叶徒长。 (三)茎叶生长健壮,块根产量高 土壤肥水适中

15、,通气性好,前期茎叶早发,结薯早;中期茎叶生长旺盛健壮,块根膨大较快;后期叶片不早衰,块根迅速、持续膨大。收获时,春薯TR比值为0.5左右,夏薯为0.8左右。栽培措施应掌握促控相结合,即前期促茎叶早发、早结薯,中期控茎叶徒长,促块根膨大,后期防茎叶早衰,促块根迅速膨大。 四、甘薯的生长时期 甘薯在生产上一般用无性器官繁殖,它的生长过程不经过生殖生长阶段。因此,在整个生长期中,不像稻、麦等其它作物那样具有明显的发育阶段。不同栽插期的甘薯,其生长快慢、盛衰都随气候条件而变化。尽管如此,甘薯在大田生长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生长仍然有差别,各器官的生长仍有主次之分。根据甘薯在大田各个生长时期的

16、特点,大体可划分以下三个生长时期。(一)发根分枝结薯期 从栽插到封垄始期,为生长的前期。春薯约历时6070天,夏薯约历时40天左右。此期以生长根系为中心。甘薯栽后25天开始发根,其后迅速发生,一般春薯栽后30天左右,夏薯栽后20天左右,根系生长基本完成,根数可达最大根数的7090%。 栽后1020天吸收根开始分化为块根,到本期末薯块数已基本确定,薯块重约占最终重量的1015%。 甘薯栽后2030天内,地上部茎叶生长缓慢,其后生长较快,腋芽伸长,分枝陆续长出,到本期末,分枝可达全生长期分枝数的8090%。一般品种此时分枝与主蔓一起构成植株的主体,覆盖地面,即所谓团棵而“封垄”。(二)薯蔓并长期

17、从封垄始期到茎叶生长高峰,为生长的中期。春薯约在栽后60100天,夏薯约在栽后4070天。这一阶段以生长茎叶为中心。由于处在高温多雨季节,茎叶生长旺盛,生长速度达一生最高峰,地上部干重达最大值。在茎叶迅速生长的同时,黄叶、落叶也陆续出现,形成新、老叶相互交替的现象。在此阶段,同化产物向地下部输送增多,薯块膨大逐渐加快。本期末,薯块重量可达最终重量的3040%。 (三)薯块盛长期 从茎叶生长高峰到收获,为生长的后期。此期甘薯生长中心已由茎叶转移到薯块。春薯的薯块盛长期约在栽后的90160天,夏薯约在栽后70130天。这期间茎叶生长逐渐变慢,继而停止生长。光合产物绝大部分运送到薯块,是薯块膨大最快

18、,日增重最高的时期。随着生育进程,叶色由绿转黄,继而脱落,呈衰退现象。后期随着气温降低,薯块生长又趋缓慢。初霜来临时,茎叶枯死。 五、甘薯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温度 甘薯原产热带,是喜温怕冷作物。 510厘米深的土温在100C以下时,栽苗后,不发根,150C时才缓慢发根,在15300C范围内,温度愈高发根愈快。气温在180C以上时,茎叶才能正常生长,当气温降到150C时,茎叶生长基本停止。最适宜茎叶生长的温度为25280C。试验证明,22240C的地温条件最有利于块根形成,20250C的地温最适于块根膨大,地温低于200C或高于300C,块根膨大变慢,低于180C膨大基本停止。 昼夜温差

19、对块根膨大也有影响,温差大时,利于养分积累,可促使块根膨大。据试验,温差在12140C时,块根膨大最快。生产上采用起垄栽增产的原因之一,就是扩大了昼夜温差。温度条件不仅影响块根重量,而且影响块根的品质。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一般温度愈高,块根含糖量愈高。(二)光照 甘薯是喜光作物,整个生长过程都需要充足的光照。光照充足时,甘薯的叶片深绿,叶龄长,制造的光合产物多,有利于块根膨大。反之,光照不足时,则叶黄、节长,叶龄短,同化产物少,产量低。在甘薯与高秆作物间、套作时,应特别注意选用较早熟的低秆品种,并注意间种方式,尽可能减少对甘薯的遮荫。 除光照强度外,每天受光时间的长短对甘薯生长也有影响。甘薯属

20、短日照作物,每天受光时间较长时,对茎叶生长有利,也能促进块根膨大;若日照较短时(每天日照少于10小时),则 能促进现蕾开花,抑制块根膨大。 (三)水分 甘薯有较发达的根系,吸水力强;茎叶富含果胶质,持水与耐脱水能力较强;另外薯块贮存一定的水分,干旱时可暂时维持植株的水分平衡。因此,甘薯是比较耐旱的作物。甘薯的蒸腾系数(251284)明显低于小麦(513)和玉米(368),与耐旱性较强的谷子(270)相当。甘薯生长期间,土壤湿度以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为宜。低于50%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运输,导致减产;如高于80%,会影响块根的正常呼吸,使薯块膨大变慢。晒干率降低,产量减少。长期受淹

21、时,还会引起薯块变质,发生硬心、腐烂等。 以亩产鲜薯2500公斤计算,甘薯一生约需耗水230立方米。我省甘薯生长期间常年降雨量在400450毫米之间,相当于267300立方米。除去蒸发、径流等,刚刚满足甘薯生长需要。但由于我省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常造成两头旱,中间涝的情况。因此,为了夺取甘薯高产,仍要注意灌水和排水。 (四)养分 1.钾 钾能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促进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向块根运输,提高块根淀粉与糖分的含量;加强块根形成层活动的能力,加速块根膨大;还能增强细胞的保水能力,提高抗旱性。当叶片含钾占干物质重量的4%以下时,光合强度随之下降。缺钾症状表现为:

22、处于生长前期的节间和叶柄变短,叶片变小,接近生长点的叶片退色,叶的边缘呈暗绿色;生长后期的老叶,在叶脉间严重失绿,叶片背面有斑点,不久发黄脱落。缺钾时,老叶内的钾能转移给新叶利用,所以缺钾症状往往先从老叶表现出来。 2氮 氮能有效地促进茎叶生长,增加绿叶面积,并使叶色鲜绿,提高光合能力。但在施氮过多时,叶片中含氮量也随之提高,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被叶片形成大量的蛋白质所消耗掉,碳水化合物向块根运输很少,茎叶发生徒长现象,块根膨大变慢,产量下降。甘薯叶片含氮占干物质重量的4%以上时,同化作用所产生的养料向地上部转移;少于2.5%,就会降低光合强度;少于1.5%时,出现缺氮症状。缺氮时,生长缓

23、慢,节间短,茎蔓细,分枝少,叶形小,叶片少,叶片边缘及主脉均呈紫色,老叶变黄脱落。 3磷 磷能促进根系的生长,使块根变长,增加块根甜度,改善品质,提高耐贮性。磷在苗期含量最高,各部都超过干物质重量的l%,栽秧后则迅速下降,大部分生长期间含磷量为0.30.7%,生长末期为0.20.3%。当叶片含磷量低于0.1时,出现缺磷症状,表现为幼芽、幼根生长慢;茎蔓变短变细;叶片变小,叶色暗绿少光泽,老叶出现大片黄斑,以后变为紫色,不久叶片脱落。 每生产1000公斤鲜薯需吸收氮(N)1.752.00公斤,磷(P2O5)0.87公斤,钾(K2O)2.753.1公斤,氮:磷:钾三要素比例约为2:1:3。(五)土

24、壤 甘薯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疏松、土层深厚、含有机质多,通气性好,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最好。粘结紧密的土壤,保水保肥力虽好,但通气性差,易受涝害,块根皮薄色淡,含水量高,出干率低食味差,不耐贮藏;疏松的沙壤土,通气性好,块根皮色鲜艳,食味好,出干率高,耐贮性好。 第三节 甘薯栽培技术 一、育苗 育苗是甘薯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我省早春气温低,甘薯不能在大田生长,通过育苗,再栽插到大田,就可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增加产量。同时,又可在短期内用较少的薯种培育薯苗,供生产应用,可节约种薯,降低生产成本。 (一)甘薯繁殖的特点 甘薯属于短日照作物,在我国北纬230以南,秋季日照较短,冬季气候温

25、暖,一般品种能自然开花,经昆虫传粉,天然杂交后,可获得种子。由于甘薯是异花授粉作物,遗传基础复杂,用种子繁殖的后代群体性状很不一致,不能保持原来品种的特性,产量较低,所以,在生产上通常不用有性繁殖法,只在杂交育种时应用。 甘薯的无性繁殖法是利用营养器官繁殖,它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一般能保持原有品种的特性。甘薯的营养器官,如块根、梗根、茎蔓、拐子等再生力很强,都可以用作繁殖,甚至栽植带叶柄的叶片,在叶柄的基部也能扎根结小薯。但在生产上,多用块根育苗繁殖,或剪取薯蔓栽插繁殖,或用小薯直播繁殖。 (二)块根发芽出苗的习性 甘薯块根没有明显的休眠期。收获时,薯根在根眼处已分化形成不定芽原基,在适当的外

26、界环境条件下,不定芽即能发芽。根眼在薯块上排列成56个纵列,每个根眼一般有2个以上的不定芽。发芽时,不定芽从根眼穿透薯皮向外伸出。甘薯块根发芽出苗受品种和薯块质量影响。 1品种 不同品种的薯皮厚薄与块根的根眼数目多少有差别。薯皮是木栓组织,不易透进水分与空气,薯皮薄的品种易透入水分和空气,发芽出苗较快。根眼多的品种,如济薯4号、徐薯18号等,出苗快而多;反之,如烟薯l号等,出苗慢而少。 2.种薯大小 同一品种的薯块大小虽有不同,但其根眼数目相差不多。大薯含养料丰富,出苗较壮,但用种不经济。小薯含养分少,出苗较弱。所以,在生产上一般以200250克的薯块做种比较适宜。 3块根部位 薯块顶部具有顶

27、端生长优势的特性,发芽时,薯块内部的养分多向顶部运转,所以块根顶部发芽出苗较快而多,中部较慢而少,尾部最慢最少。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薯类研究所的调查:顶部发芽数目占薯块的发芽总数目的65.1%,中部占26.2%,尾部占8.7%。如果把块根横切成两段或三段,可打破顶端优势,导致薯块养分运转发生变化,刺激中部与尾部的出苗数目增多。切块育苗容易发生烂床,在生产上一般不宜采用。另外,薯块的阳面(在垄里向上的一面)发芽出苗数目比阴面(在垄里向下的一面)多,因为阳面接近地表,空气和温度等条件比阴面好,不定芽分化发育较好而多。 4薯块来源 夏甘薯的生活力强,感染病害较轻,而春甘薯的生活力较弱,容易感染病害。因

28、此,在生产上须用夏甘薯做种。经过高温处理贮藏的种薯出苗快而多,在常温下贮藏的种薯出苗慢而少。 (三)块根发芽和薯苗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温度与块根萌芽及幼苗生长的关系最为密切。在15350C范围内,温度愈高,发芽愈快愈多。薯块萌芽的最低温度为150C,长期处在350C以上时,由于薯块呼吸强度大,消耗养料较多,容易发生“糠心”,温度超过400C时容易发生伤热烂种。短期高温(35370C,3昼夜)条件下,能使破伤的部分迅速形成愈伤组织,并能促进抗病物质甘薯酮(C15H22O3)的形成,提高抵抗黑斑病的能力。但长期处于350C左右或以上的高温条件下,秧苗容易徒长,形成软弱苗,栽后不易成活。

29、薯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280C,在此温度下生长的薯苗比较健壮。 甘薯育苗的适宜温度是:从排种、萌芽、顶土到齐苗,开始4天保持床土温度32350C,其后34天保持在320C左右,最后几天不低于280C。齐苗后1215天,苗高15厘米左右时,温度维持在25300C之间,不高于320C,不低于250C。采苗前35天内,床温维持在200C进行炼苗。即掌握高温催芽,平温长苗,降温炼苗,先催后炼,催炼结合的原则。 2.水分 水分是甘薯育苗的重要条件之一。苗床的水分和空气湿度与薯块发根、萌芽和长苗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要求床土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80%。在温度适当水分不足时,种薯只发芽不扎根,而且发芽慢而少

30、,出苗后缺水易形成小老苗。如果水分过多,温度又较高时,秧苗生长过快,会形成豆芽式的软弱苗,栽后难以成活。3.养分 种薯含碳水化合物较多,含氮量则较少。因此薯苗生长需要较多的氮素肥料。在育苗时,应该用肥沃的床土或在床中施足有机肥,以补充养分的不足。育苗中、后期薯苗发黄瘦弱则是缺肥的表现,应追施适量的速效氮肥,但注意不要施氮过多,以免引起薯苗徒长。 4.光照 种薯发芽时不需要光照,但在出苗后,充足的光照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条件。强光有利于光合作用,使秧苗生长健壮。光照不足时,易形成弱苗,栽后生活力低。种薯出苗后,随着薯苗生长,应逐渐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以利培育壮苗。5.氧气 薯块发芽和根系生长都需要充

31、足的氧气。氧气不足时,影响种薯发芽,长期缺氧,还会造成酒精中毒,引起烂床。覆盖塑料薄膜的苗床,要注意通入新鲜空气。苗床浇水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缺氧,导致烂薯。 (四)育苗技术 1.苗床形式 甘薯育苗采用的苗床形式很多,按热源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人工加热、生物热源以及太阳辐射热源等。 人工加热苗床多利用煤和柴草等作为热源。由于人工加热调控温度方便灵活,可以根据需要增减温度,因此,甘薯出苗快而多。生物热源是利用作物秸秆,牲畜粪便等经微生物发酵产生热能。此法管理简便,薯苗素质较好,但因后期温度较低,采苗数量不及前者。太阳辐射热源是利用覆盖塑料薄膜吸收和保存太阳热能提高床温。但温度难控制,受天气变化影

32、响较大。生产上现多采用前两种,结合利用塑料薄膜提高苗床温度。 2育苗形式 目前应用较普遍的育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回龙火炕育苗 其优点是保温好,省燃料,增温快,温度均匀,管理好时25天左右即可采苗。 建炕规格:炕内长6米,宽2米,墙厚40厘米,高约43厘米。在炕内挖3道沟,沟宽43厘米,中间一条沟在炕头靠墙处挖深93厘米,离炕火墙30厘米处,挖深63厘米,炕尾挖深30厘米,沟底挖成斜坡,在沟底的中间向下挖去烟道,深17厘米,在炕头与炉膛的进火口相接处挖宽17厘米,在炕尾逐渐加宽到23厘米,以利提高炕尾的温度。炕尾的去烟道与横烟道相通。在贴着墙的两边再挖两道沟和两边横烟道相通。在炕尾挖深

33、23厘米,在炕头挖深13厘米,在沟底中间向下挖深17厘米,宽23厘米的回烟道,回烟道在炕尾与横烟道相通,在炕头与烟囱相通。去烟道要在炕头的1.3米长棚二层秫秸二层泥。和泥时要掺足麦秸,并泥的厚一些,以免烟火烧坏秫秸,造成烟道下塌,其它部位棚一层秫秸一层泥即可。垒好烟道后,在烟道上用土填平、踏实,并把炕内两个土埂刨松,使床土松紧一致,吸水均匀。整平炕面后,铺上7厘米厚的无病床土。烟囱高约l米,出烟口口径约10厘米大小。 在炕头离炕约50厘米处,挖烧火坑,深1.53米,宽、长各l米,在炕头的正中离地面70厘米以下,往里挖小窑洞,高70厘米以上,宽70厘米,长约33厘米,再向里掏炉子,炉膛深23厘米

34、,上口大20厘米,下底长、宽各23厘米。进火口约13厘米见方,向上倾斜成45度的角度,使之有利于抽火。炕的构造如图(54、55)。 火炕育苗结合覆盖塑料薄膜,可利用太阳辐射热能提高苗床温度,节省用煤。 (2)酿热温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 它是利用牲畜粪,作物秸秆,茎蔓,杂草等酿热材料发酵生热,结合利用太阳光的热能,来提高床温进行育苗的方法。这种育苗方法简单省工,成本低,便于管理,薯苗健壮,成活率高。 苗床要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方便的地方。坑东西长7米,宽1.2米,坑墙北面高40厘米,南面高约7厘米,东西两边筑成北高南低的斜墙。在坑墙的下部,每隔1.5米留一个15厘米见方的通风眼,东西墙也各

35、留一个15厘米见方的通风眼。坑挖深50厘米,挖好坑底后,在坑底挖两条17厘米见方的东西向通气沟,南面的一条离墙约17厘米,北面的一条离墙约33厘米。两条通气沟到床头时合成一条,从两头坑墙通出床外,在出口处各垒一个通气口。通气沟上要铺一层高梁秆,防止酿热物下陷堵塞通气沟。有了通气沟,在育苗前期可供给好气性微生物分解酿热物所需的氧气,在育苗后期可调节坑内温度。酿热温床的构造如图(56)。 各种酿热物释放热量的性能不同。驴、马、羊粪发热量大,属高热酿热物;麦秸、玉米秸、麦糠、碎草等发热量小,但维持时间长。一般马、驴粪与秸秆等混合使用效果较好。 新鲜马粪的碳氮比例为25:1,比较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麦

36、秸的碳氮比例为72:1,含碳多,含氮量太少,要加入一些人粪尿,以增加氮素营养,促使发酵生热。 (3)室内高温催芽结合露地薄膜覆盖育苗 这种方法是先将种薯集中在催芽室内进行高 温催芽,然后再在露地或冷畦加盖塑料薄膜育苗。其优点是:可根据薯块萌芽所需要的温度进行催芽,温湿度容易掌握,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管理方便,出芽快而均匀,兼有火炕出苗多,露地育苗壮的优点,省工、省料、省燃料,还可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的发生蔓延。 1)催芽 进行室内高温催芽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建催芽室:可根据当地条件就地取材进行建造,也可用旧屋改建。从保温需要出发,催芽室的墙壁、屋檐要封闭严密,不透风漏气。前后墙各开一个小通气窗,调

37、节室内温湿度(图57)。新建催芽室最好在年前建好,临时新建的屋湿气大、温度低、升温慢、浪费燃料。催芽室的大小可根据需要确定,一般装种薯25003000公斤的应建长4米,宽3米,高约2米(到屋檐的高度)。加温设备多采用地上三道沟火道,中间主火道开始的一段(约占13)在地下,其余露出地面呈斜坡形,主火道坡度要稍大,两边的回烟火道稍平,都在地面上,火道内径一般25厘米左右。两条回烟火道与室外烟囱相通(图58)。炉子设在门外地下,采用自抽风,炉膛要大,炉条长度不短于60厘米,每个炉子用79根炉条,室外烟囱要高出房顶。从屋门向里留l米宽的人行道,中间火道就设在人行道上。催芽架搭在人行道两边的回烟道上面。

38、第一层架要高出回烟道顶部3050厘米,向上每隔50厘米搭一层,共搭三层。每层架子上铺高粱秸或条箔。如用筐装种薯,只需在下面搭一层架子。 堆放种薯:堆放种薯有两种方法,一是分层散放,把选好的种薯整齐堆放在每层架子上,堆高不超过30厘米,每隔l米左右安放一个通气筒,以免通气不良,温度不匀(图59)。另一种是筐篓装,将种薯装在筐或篓里,每筐约装25公斤,排放在两边架子上,摞高34筐。用筐装的好处是运输方便,不易损伤薯芽。 加水:堆放好种薯后,随即用30400C温水淋透各层薯堆的种薯(装筐的也可在堆前淋水)。催芽期间要保持薯皮潮湿,但也不能使薯堆经常处于水湿状态,以免影响薯块呼吸。要见干见湿,即发现薯

39、皮变干时适当喷水。也可在薯堆表面盖些麦草等保湿材料,以防水分蒸发过快。为了经常保持室内的湿度,可在主火道的一端安放一只大铁锅,经常不断地烧热水,或在室内放一大缸温水,以便随时取用。 加温:装种薯前烧火加温,把室温提高到200C以上。装种薯后烧大火,一昼夜内使室温达到35370C。当室内上部空间温度达到400C,或上层薯堆表面达到380C时,就可停火;等室内空气对流、上下层温度基本上一致后,再根据情况烧小火加温。温度稳定在35370C时,保持3昼夜,然后,把温度降到30320C。薯堆温度不要低于300C,这样维持56天,待薯芽长到l厘米以上就可以停火取薯育苗。如遇大风寒流或雨天不宜排薯时,可降温

40、控制薯芽生长,等天气好转后,再把种薯排到苗床上。 通气:催芽期间种薯呼吸作用旺盛,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因此,必须注意通气,以免种薯因缺氧而发生坏烂,可在晴天中午气温较高时,打开通气窗进行短时间通风换气。 2)露地育苗 可分两步进行:建苗床。在准备催芽的同时就要建好苗床。苗床形式有两种,一种是菜畦式,先根据地势高低做成平畦或高畦,排种薯后,插好拱形架,盖上塑料薄膜;另一种是冷床式,在苗床四周,做好床墙,上盖薄膜。苗床大小要根据育苗需要和薄膜宽度而定。床土要经过深翻,施足底肥,整细整平。苗床四周要修好水沟,以利排灌。排种。催好芽的种薯按发芽长短分别装筐,分床排种。排种应略稀,每平方米排种20公斤左右

41、。排种后撒一层土,随后浇透水,再盖床土,厚度以盖没大部分薯芽为准,然后立即搭架覆盖塑料薄膜,并用土把薄膜四周压好封严。 (4)采苗圃 采苗圃是培育夏薯秧苗的主要措施。采苗圃不仅可以繁殖大量无病壮苗,保证夏薯早栽、密植、苗全、苗壮,获得高产,而且对防止品种混杂、变劣,提高良种繁殖系数也有重要作用。 设置采苗圃的方法是:把火炕、温床育出的薯苗栽植在向阳温暖、肥沃、有灌溉条件的地段,要及早整地,施足底肥。栽插的时间应较春薯早一些,我省一般在5月1日前栽齐为宜。采苗圃的型式多样,但在我省应用较普遍的为窄垄密植。垄宽3070厘米,每亩栽插l万株左右。一般每亩采苗圃可栽夏薯10亩左右。采苗圃由于栽插较早,

42、地温较低,常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在加盖塑料薄膜后,就可使采苗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3种薯准备和上床 (1)精选种薯 要选择具有该品种特性、无病虫侵染的健康薯块作种。为了防止种薯带病,可用温水或药剂浸种,杀灭薯块上的病菌。温水浸种时,用5l540C的温水浸10分钟即可;药剂浸种时,用4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薯种1015分钟,对防止黑斑病有良好效果。 (2)适时育苗 适时育苗是保证甘薯早栽和合理密植的重要一环。一般在春季气温稳定在780C时,春甘薯即可育苗,我省一般以3月中、下旬较为合适。排种后约经一个月左右即可采苗移栽,据此也可推算育苗适期。 (3)填好床土

43、 采用火炕或温床育苗时,要选择疏松、无病、肥沃的沙质壤土,按2份土l份腐熟马、牛粪的比例混合、整碎均匀后,填入苗床,厚度以10厘米为宜,床土整平后,每平方米施100克硫铵,以提高秧苗的质量和数量。采用高温催芽结合露地薄膜覆盖育苗时,将腐熟的马、牛粪及氮化肥混入土壤中即可。 (4)正确排种 火炕和温床育苗,排种一般采用斜排法,种薯头部朝上,薯块间头尾相压约14,每平方米约排种23公斤左右。每亩用种量约5060公斤;对于出苗少的品种可加大到7075公斤。排种时要求上齐下不齐,以使出苗整齐。种薯排完后,用沙土填满种薯间隙,再用喷壶浇温水湿透床土,待水下渗后,在种薯上盖沙约34厘米厚。 4苗床管理 培

44、育充足的壮苗是苗床管理的中心任务。壮苗的标准可概括为:茎粗壮,节间短,叶片肥厚,大小适中,苗长2025厘米,苗龄30天左右,组织充实,老嫩适宜,百株重0.5公斤以上,没有气生根,无病害,浆汁多等。 (1)增温保温 用火炕育苗时,种薯上炕前先把炕烧热,待床土温度达到30左右时排种,排种后再适当烧火,就能很快达到催芽所需温度。烧火时要注意在达到需要的温度之前停火,利用炉子的余热就可达到需要的温度。烧火的时间一般在早晨和傍晚炕温低的时候进行。停火之后,要封着烟囱,堵严炉门,以利保温。出苗前为了保持苗床温度必须盖草,幼苗拱土时要适当去草和松土,去草时要分层、分次、分片进行,保证薯苗正常生长。 用塑料薄

45、膜覆盖育苗时,排种前先把塑料薄膜盖在苗床上,待床温升到20以上时进行排种。排种后封闭严密,以提高增温效果,苗床温度可通过打开通气洞调节。中午阳光强烈,床土温度超过35时,应在薄膜上盖草苫遮阴;下午太阳光减弱,应除去草苫继续晒床,即“晒两头,盖中间”;如果床温过高,则应揭膜散热或浇水降温。 (2)浇水 要根据薯苗生长需要和苗床耗水情况,看苗浇水。在薯块萌芽阶段,苗床耗水量小,因此,除在排种时浇透水外,出苗前可少浇或不浇。出苗后随着薯苗生长,叶面蒸腾量逐渐增大,需水增多,要适当增大浇水量。一般在齐苗后浇一次透水,采苗后再浇透水,即“顿水”的方法。炼苗期可少浇水,采苗前浇小水。做到高温时不缺水,降温

46、时不浇大水,防止过干过湿。浇水的时间前期宜在上午或中午进行,后期要改在早、晚进行。 育苗方法不同,浇水方法也不同。火炕育苗可采用“顿水”方法;酿热温床则应少浇、勤浇,不宜一次浇水过多,以免影响酿热物发酵。 (3)晒苗 薯苗出齐后就可晒苗,最初晒苗可带一层薄草。随着薯苗生长,可把草去掉,晒苗的时间也可逐步延长。待薯苗高度达15厘米左右时,可在白天完全敞开炼苗,但夜晚仍要盖好。 (4)追肥 基肥不足时,采12次苗后就会感到缺肥。因此,采苗后要适当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如人粪尿、鸡粪、饼肥、氮素化肥等,采用撒施或兑水浇施的方法。追施化肥时,一般每平方米苗床追45克硫铵和5克磷酸二氢钾。施肥后应及时浇

47、水,以防肥料烧苗。要注意采苗后不能立即施肥、浇水,应停l2天等伤口愈合后进行,以免引起种薯腐烂。 (5)采苗 薯苗长到要求标准后,就应及时采苗。采苗不及时,会发生薯苗拥挤现象,这样不但降低了薯苗素质,而且影响小苗生长,减少下茬出苗数量。采苗的方法有剪苗和拔苗两种,剪苗可防止病害传播,不损伤薯根,有利薯苗的正常生长。实行高剪苗是防病(黑斑病)的有效措施。剪苗时要根据薯苗的长度,确定剪苗高度,在离开床土3厘米以上的地方剪苗较为适宜。拔苗虽有些缺点,但简便省工,特别是火炕育苗,薯苗拥挤,不易剪苗,多采用拔苗的方法。 (五)烂床的原因及其防止方法 甘薯发生烂床,致使秧苗感染病害,出苗少,不能保证适时早栽,或在栽后发生缺苗断垄,造成减产。因此,防止烂床是育足壮苗的关键环节。现把烂床的原因及其防止方法说明如下: 1.烂床的原因 发生烂床的原因大致有病烂、热伤烂和缺氧等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