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51426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doc(6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精品文档.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2004-09-01实施2004-03-25发布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marine engineeringGB/T 19485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目 次前言III引言III1 范围42 规范性引用文件43 术语和定义54 总则64.1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64.2 海洋工

2、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阶段64.3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范围64.4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64.5 评价标准84.6 建设项目的多个选址84.7 其它内容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84.8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124.9 污染与非污染环境防治措施和建议134.10 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144.11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144.12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164.13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195 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评价205.1 通则205.2 资料的收集与使用205.3 环境现状调查205.4 环境现状评价215.5 环境影响预测215.6 环境影响评价216 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

3、境影响评价226.1 通则226.2 资料的收集与使用226.3 环境现状调查226.4 环境现状评价226.5 环境影响预测226.6 环境影响评价237 海洋水质环境影响评价237.1 通则237.2 环境现状调查237.3 环境现状评价247.4 环境影响预测257.5 环境影响评价268 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268.1 通则268.2 环境现状调查268.3 环境现状评价278.4 环境影响预测278.5 措施与建议288.6 环境影响评价289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89.1 通则289.2 环境现状调查289.3 环境现状评价299.4 环境影响预测309.5 经济损益分析309

4、.6 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及替代方案309.7 环境影响评价31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格式与内容32A.1 文本格式32A.2 大纲章节内容32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与内容35B.1 文本格式35B.2 报告书章节内容35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与内容39C.1 文本格式39C.2 报告表表格与内容39附录D (资料性附录) 二维浅海环境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50D.1 适用范围50D.2 控制方程50D.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50D.4 数值解法51D.5 计算结果验证51附录E (资料性附录

5、) 入海污染源调查52E.1 适用范围52E.2 入海污染源调查52E.3 入海污染源评价54附录F (资料性附录) 海洋污染物输运扩散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55F.1 输运扩散方程的一般形式56F.2 二维平均水质模型56F.3 三维输运扩散模型56F.4 可降阶模型57F.5 二维平均水质模型的准分析解法58F.6 模型的验证59参考文献59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健国、许丽娜、王菊英、韩庚辰、韩康、

6、梁玉波、李淑媛、战秀文、温泉、吴冠、马永安、隋吉学。引 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止和控制海洋工程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主要内容、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它海域内从事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其它涉海建设项目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

7、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552-1983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838-2002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4914-1985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GB 12763.1 海洋调查规范 总则GB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GB 1

8、2763.3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气象观测GB 12763.4 海洋调查规范 海水化学要素观测GB 12763.5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声、光要素调查GB 12763.6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生物调查GB 12763.7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资料处理GB/T 13909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 14914-1994 海滨观测规范GB 17108-1997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 17378.1 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GB 17378.2 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 17378.3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 17378.4

9、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GB 17378.5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B 17378.6 海洋监测规范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GB 17378.7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GB/T 18420.1-2001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分级 GB/T 18420.2-2001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生物毒性检验方法GB 18421海洋生物质量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4864-2001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海湾 bay,gulf被陆地环绕且面积不小于以口门宽度为直径的半圆面积的海域。

10、GB/T 181902000,定义2.1.19注: 本标准中的海湾不含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杭州湾和北部湾。河口 river mouth,estuary入海河流终端受潮汐和径流共同作用的水域。注: 改写GB/T 181902000,定义2.5.1。近岸海域 nearshore area 指距大陆海岸较近的海域。注: 已公布领海基点的海域指领海外部界限至大陆海岸之间的海域,渤海和北部湾一般指水深10m以浅海域。沿岸海域 coastal area近岸海域之内靠近大陆海岸,水文要素受陆地气象条件和径流影响大的海域。注: 一般指距大陆海岸10km以内的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 marine eco-

11、environment sensitive area海洋生态环境功能目标很高,且遭受损害后很难恢复其功能的海域,包括海洋渔业资源产卵场、重要渔场水域,海水增养殖区,滨海湿地,海洋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典型海洋生态系(如珊瑚礁、红树林、河口)等。海洋生态环境亚敏感区 marine eco-environment sub-sensitive area海洋生态环境功能目标高,且遭受损害后难于恢复其功能的海域,包括海滨风景旅游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等。海洋生态环境非敏感区 marine eco-environment non-sensiti

12、ve area海洋生态环境功能目标较低,且遭受损害后可以恢复其功能的海域,包括一般工业用水区、港口水域等。海洋工程 ocean engineering本标准所指海洋工程是指工程主体或者工程主要作业活动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或者需要借助、改变海洋环境条件实现工程功能,或其产生的环境影响主要作用于海洋环境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注: 海洋工程主要包括:围海、填海、建闸、筑堤、筑坝等工程;海上机场、海上工厂、人工岛、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海上储藏库、海底物资储藏设施以及其它海上、海底人工构造物等工程;人工鱼礁、海水养殖等工程;海洋排污管道(污水海洋处置)、海中输送物质管道、海底电缆(光缆)等工程;码头和

13、航道开挖与疏浚、冲(吹)填、海洋建筑物拆除等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开发及其附属工程等;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等工程;海上娱乐、运动及景观开发等工程;核电站及核设施工程;其它一切改变海水、海岸线、滩涂、海床和底土自然性状的工程。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 on marine hydrodynamics 指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对海洋水文动力(包括波浪、潮汐、海流等)环境产生的影响。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 on marine

14、 geomorphology,erosionand accumulation指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对海岸、滩涂、海床和底土等自然地理条件的改变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4 总则4.1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的立项或可行性研究阶段委托具有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根据批复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开展工作,组织编制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2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阶段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为准备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编制和报批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15、,研究有关环境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有关的其他文件,开展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搜集历史资料,开展环境现状踏勘,确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等级和建设项目的评价等级,筛选出主要环境影响要素、环境敏感区、环境敏感目标和主要环境保护对象,确定主要环境影响评价要素和评价因子,明确下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体内容等。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按照已批复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进行详细的工程分析,按照已明确的环境评价内容、评价范围和重点评价项目,组织开展环境现状调查和公众参与调查;依据环境质量

16、要求,分析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依据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预测分析结果,依照环境质量要求,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给出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和布局是否可行的明确结论,给出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编制和报批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4.3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与范围4.3.1 评价内容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依照建设项目的具体类型及其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按表1确定。4.3.2 评价范围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依照评价内容和评价等级,按照本标准第五章至第九章的具体要求确定各单项评价内容的评价范围。建设项目的总评价范

17、围应覆盖各单项评价范围。4.4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4.4.1 评价等级划分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等级,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规模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按各单项评价内容划分为1级、2级、3级三个评价等级。属1级、2级和3级评价等级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应按照评价工作程序的要求,编报建设项目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提出已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或相应文件编制和报批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1研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建设项目的其它文件2. 确定建设项目各单项环境评价内容和范围3. 确定各单项环境评价的评价等级 建设项目污染源初步分析 详细工程分析 汇集资料、

18、环境现状现场踏勘 环境现状调查第一阶段 筛选重点评价内容明确下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报告书的主体内容第二依据环境质量要求1汇集、分析所获数据、资料2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进行单项环境影响预测4进行单项环境影响评价阶 段 编制和报批海洋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 环境质量现状综合分析和评价2. 环境影响预测综合分析和评价3. 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技术论证及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与可行性结论5. 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第三阶段图1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框图4.4.2 评价等级判定海洋水文动力、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态环境的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依据工程类型、

19、工程规模、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生态环境类型,按表2判定。同一建设项目中包含多个工程类型时,应分别判定。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表3判定。4.4.3 建设项目评价等级调整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较为特殊或对环境质量有特殊要求时,经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各单项评价内容的评价等级可作适当调整,调整幅度应小于一个等级。表1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建设项目类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水 质环 境沉积物环 境生 态环 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水文动力环境大 气环 境放射性环 境环 境事 故围海、填海、海湾改造、滩涂改造、建闸、筑堤、筑坝等工程海上机场、海上工厂、人工岛、跨海桥梁

20、、海底隧道、海上储藏库、海底物资储藏设施以及其他海上、海底人工构造物建造等工程海洋排污管道(污水海洋处置)、输送物质管道、电缆、光缆等工程码头、航道开挖与疏浚,冲(吹)填、海洋建筑物拆除等工程海洋油(气)开发及其附属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工程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人工鱼礁、海水养殖等工程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海上娱乐及运动、景观开发等工程核电站及核设施工程注:为必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为依据建设项目具体情况可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4.5 评价标准采用国家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按照GB3097、GB18421、GB18668、GB3

21、552-1983、GB3838-2002、GB4914-1985、GB8978-1996、GB11607-1989的要求执行;也可采用行业质量标准和地方质量标准作为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的标准中的某项(某要素)质量指标不一致时,应以要求最严格的指标为准。采用国际标准及其它相关标准时,应在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中明确所采用的标准名称、类别和标准值,并经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批。4.6 建设项目的多个选址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有多个选址或需进行多个选址的比选时,应对各个选址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进行比选。4.7 其它内容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到放射性、热污染、大气、噪声、文物等内容的环

22、境影响评价时,应参照HJ/T 2.1-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见参考文献)的要求进行评价,也可采用现行成熟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表2 海洋水文动力、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据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工程所在海域和生态环境类型单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水文动力环境水 质环 境沉积物环 境生 态环 境煤炭、矿石、散化肥及散装水泥码头与渔码头等工程年吞吐量100万吨以上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1

23、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1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2222年吞吐(10010)万吨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2333石油液化气、化学及其它危险品码头工程所有规模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12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222集装箱、多用码头等年吞吐量大于30万标准箱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122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2332年吞吐量(3010)万标准箱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2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332其

24、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客运码头国际客运码头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国内客运码头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2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33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围海、填海(海湾改造)等工程50ha以上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122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1221(5030)ha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2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2222(3010)ha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221近

25、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33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表2(续) 海洋水文动力、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据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工程所在海域和生态环境类型单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水文动力环境水 质环 境沉积物环 境生 态环 境人工鱼礁工程固体物质投放大于3万m3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2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2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222固体物质投放(31)104m3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22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固体物质投放(10.5)104m3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2

26、222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223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海底隧道及附属工程所有规模所有海域和所有生态环境类型1221岸边火力电站、潮汐电站、波浪发电、温差发电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型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12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2222中型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2小型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22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33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核电站及核设施工程所有规模所有海域和所有生态环境类型1111a)滨海娱乐

27、及运动、景观开发等工程污水每天排放5 000m3以上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12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232污水每天排放(5 0001 000)m3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21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2污水每天排放(1 000200)m3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3222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23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围海筑坝、防波堤、导流堤、建闸等工程长度大于2km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122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222

28、2长度(21)km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2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3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2333a 在1级评价基础上需增加生物遗传多样性评价内容。表2(续) 海洋水文动力、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据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工程所在海域和生态环境类型单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水文动力环境水 质环 境沉积物环 境生 态环 境围海筑坝、防波堤、导流堤、建闸等工程长度(10.5)km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2222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33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海上和海底电(光)缆等工程长度大于150km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

29、1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长度(15030)km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21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33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长度(305)km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3232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333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航道和港池开挖和疏浚、冲(吹)填等工程航道开挖或疏浚、冲(吹)填量大于500104m3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313131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1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2222航道开挖或疏浚、冲(吹)填量(500100)104m3海湾、河口海域或生

30、态环境敏感区2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232航道开挖或疏浚、冲(吹)填量(10010)104m3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3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海洋油(气)开发及其附属工程等工程污水每天排放量大于10 000m3或年产油量大于300万吨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2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2322污水每天排放(10 0005 000)m3或年产油量(300100)万吨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21其它海域或生

31、态环境非敏感区3332污水每天排放(5 0001 000)m3或年产油量(10020)万吨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23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23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海上人工岛、海上桥梁、海上工厂与机场、海上和海底人工构造物、储藏库等工程所有规模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122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2332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工程所有规模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2表2(续) 海洋水文动力、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2、等级判据工程类型工程规模工程所在海域和生态环境类型单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水文动力环境水 质环 境沉积物环 境生 态环 境盐田、滩涂改造、海水养殖等工程大于3 000ha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122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2222(3 000500)ha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12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2(50050)ha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2222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33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海洋排污管道(污水海洋处置)等工程污水排放量(m3 / d)大于100

33、 000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11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121污水排放量(100 00050 000)m3 / d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12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222污水排放量(50 0005 000)m3 / d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物质输送管道等工程管道长度大于100km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211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2121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222管道长度(10010)km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

34、感区3121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22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232管道长度(101)km海湾、河口海域或生态环境敏感区3222近岸海域或生态环境亚敏感区3232其它海域或生态环境非敏感区33334.8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应在各单项内容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形成。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1级和2级时,应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形成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建设项目评价等级为3级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篇幅较短时,可直接在报告书的结论部分形成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结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应综合分析水文动力、地形地貌与冲淤、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和其它内容的

35、环境影响评价结果,环境影响综合评价范围应覆盖各单项评价范围。综合评价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级和2级评价项目应做到:综合评价内容齐全,应包括建设项目导致的评价区域的各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与影响结论,分析和预测方法科学合理,评价和预测范围覆盖全部评价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和重点环境保护对象,综合评价结论明晰。 3级评价项目可适当简化综合评价内容。 综合评价中应阐明建设项目各单项评价内容的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的定量或定性结论;应给出建设项目各单项内容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给出建设项目在各个阶段能否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评价结论,应给出建设项目的规模和选址是否合理的评价结论。 综合评价结论中应就建设项目运行过

36、程中的环境监测方案、环境保护管理和环境防护与恢复措施等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如建设项目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含各单项评价内容)表明该项目会对海洋水文动力环境、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海水水质环境、海洋沉积物环境、海洋生态环境和其它评价内容产生严重影响,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时,应给出明确评价结论,应建议该建设项目进行重新设计或重新选址。重新设计或重新选址后的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应重新进行。表3 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据评价等级工 程 类 型1面积50ha以上的围海、填海、海湾改造工程,围海筑坝、防波堤、导流堤(长度等于和大于2km)等工程;其它类型海洋工程a中不可逆

37、改变或严重改变海岸线、滩涂、海床自然性状和产生较严重冲刷、淤积的工程项目。2面积50ha20ha的围海、填海、海湾改造工程,围海筑坝、防波堤、导流堤(长度2km1km)等工程;其它类型海洋工程中较严重改变岸线、滩涂、海床自然性状和产生冲刷、淤积的工程项目。3面积20ha10ha的围海、填海、海湾改造工程,围海筑坝、防波堤、导流堤(长度1km0.5km)等工程;其它类型海洋工程中改变海岸线、滩涂、海床自然性状和产生较轻微冲刷、淤积的工程项目。a 其它类型海洋工程的工程规模可参照表2中工程规模的分档确定。4.9 污染与非污染环境防治措施和建议应详细分析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和污染与非污染环境防治措施。

38、应有专门的章节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污染物处置措施、环境保护或环境恢复方案能否满足环境质量要求并给出评价结论。应根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果,提出项目建设阶段、生产阶段的污染与非污染环境防治措施和建议,提出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海洋水文动力和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的污染与非污染环境防治措施和建议应符合第5章、第6章的要求,也应参照水质环境和沉积物环境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的要求。4.9.1 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4.9.1.1 建设阶段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建设阶段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应符合以下要求: 明确建设阶段产生的悬浮物对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敏感目标影响的

39、防治措施; 明确建设阶段污染物的处置措施; 明确建设阶段生活污水和污染物的处置措施; 应从改变排污方式上提出最佳的排污方式和时段建议; 从管理角度提出必要的环保措施和建议。4.9.1.2 生产阶段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生产阶段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的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应符合以下要求: 明确生产阶段各环节各类污染物的处置措施; 明确生产阶段生活污水和污染物的处置措施; 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和海域,应明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应从改变生产阶段排污方式上提出最佳的排污方式和排污时段建议; 应在满足环境质量要求前提下,提出合理划定排污混合区的建议; 有环境事故风险时,应明确应急措施和方案; 从管

40、理角度提出必要的环保措施和建议。4.9.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及替代措施和建议应符合本标准9.6条的要求。4.9.3 其它评价内容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到放射性、热污染、大气、噪声、文物等内容时,参照HJ/T 2.1-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T 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T 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见参考文献)的要求,提出建设项目在建设阶段、生产阶段的污染与非污染环境防治措施和建议。4.10 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1级和2级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在项目运行、投产或投入使用五年内,进行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回顾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与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相当。4.11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经审批后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指导建设项目开展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