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低段修辞教学.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51362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修辞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修辞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修辞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低段修辞教学.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浅谈小学语文低段修辞教学莫让迷雾遮望眼,拨开浮云见天日浅谈小学语文低段修辞教学【摘要】伴随语文新课程新理念的传扬,语文教学新气象的出现,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修辞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掘这份丰富的资源,利用这份宝贵的财富,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其他教学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运用了修辞方法的言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意义的层面上,还应该适度、恰当地引导学生理解言语的表达方式,这对还语文之本,归语文之真,返语文之道,务语文之正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关键词】 修辞教学 小学低段 纵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修辞教学,每个老师都有这种体会,该讲到何种深度,讲得浅了,怕误人子弟;讲得深了,怕高于孩子的接受能力。教低年级的老师更有体会,由于原先的新课标重感悟,强调关于修辞的知识点不该出现在课堂中,在教学中就会顾虑这个,顾虑那个,有时很让人困惑和迷茫,就像一片迷雾遮住教师引领学生通往修辞教学殿堂的道路。但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修辞现象多如牛毛,凡为专家和多数人已认可的修辞格在小学语文课文中,大都出现过。到底该不该捅破这层窗户纸?正在我们一线教师无比争论的时刻,2011版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

3、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这句话很好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修辞知识是需要学习的。接下来就谈谈小学低段修辞教学的实施策略。一、感悟修辞: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叶圣陶有诗曰:“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表现力,每一个字都不宜忽视、忽略,每一字都在表达一种特定的神韵。他告诉我们,读书时要让学生品与课文中心关系密切的语句,重点段落的重点语句,运用修辞格来表达的语句,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文字内含的思想感情。1.融情感诵读诗文感知修辞之韵引领学生进入修辞的世界,学生沐浴着修辞的雨露,他们所吐露出的言语将会是五彩缤纷的,耐人寻味的。春天来啦,春天来

4、啦!简单的反复却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无比喜悦。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比喻写活了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月亮在微笑,星星在眨眼;小溪唱着欢歌,大河奏着军乐;花儿沉浸在热恋之中,人的梦长出了翅膀。拟人犹如一个神奇的使者将大地万物巧妙地联系起来,可以让静物变得灵动,让呆板变得活泼,让无性格变得有性格,让无形抽象变成生动形象修辞需要人有奇特的想象,有丰富的情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唐风宋雨,去体会一下修辞的魅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看到破碎的山河,分明感到花儿也溅泪,鸟儿也心惊。花鸟尚且如此,何况诗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听到幽怨的笛声,分明感到羌

5、笛在埋怨春天的使者杨柳,你为何不快点到来,来染绿这玉门关外孤城荒山。笛儿都在忧怨,玉门关外的荒凉略见一斑。“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沉浸在月下的花影中,花枝多像一个妙龄少女在弄影自怜。如此凄美,词人焉能不爱?“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东坡在担忧,夜深了,只怕花也睡去了吧,便手持高高的蜡烛,照着海棠,想把它从梦中唤醒,陪着诗人共度美妙的夜晚。在教学时,就引领学生融想象诵读,融情感诵读,读呀,读呀,读呀,在诵读中,感知修辞给文章与诗词带来的优美,在诵读中,触摸修辞给文章与诗词营造的景象,在诵读中,体会修辞给文章与诗词注入的情韵。2.融推敲品读词句身临修辞之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6、对语言的理解,它所关注的就不仅仅是语言所提供的有关内容的信息,它还应该关注语言本身,关注有关语言形式的信息,语言的审美信息,语言知识的信息。要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言语的表达效果,并适度地了解语言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体会语言的美。特别是对那些经过修辞的言语,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这些言语是在文从字顺的基础上对语言更高层次的运用;它更讲究表达效果,力求最佳表达效果,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同时,更注重表达的形式,争取做到内容与形式比较完美的统一。例如:笔者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曾对“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里的“抽”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比较这句话的两部分在用词上有什么不同?(前半

7、句写枝用“抽出”,后半句写叶用“长出”)思考:为什么这样用词?(“抽出”与“长出”意思相近,若把“抽出”改成“长出”用词重复。学生可能会这样思考)思考:这样用词,单单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吗?对于这三个问题,我又进一步作了如下教学设计:先让学生查字典,区别两个词的意义:“长”是生长,含有自然而然的意味;“抽”是把夹在中间的东西拉出来,含有人为的意味。再引导学生理解:树干里本来就有枝条吗?是谁有这种能力把它抽出来呢?(是春天这个巧手的姑娘)读了这句,你脑海里会出现什么景象?(春姑娘先是快速地把枝条拉出来,然后才把叶片伸展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为什么这样写生动形象?(把不可能看到的景象当

8、成人为的来写,使用了拟人手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这样写,不单单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更是为了增加遣词造语的生动形象性。那些经过修辞的言语,大部分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精雕细刻、千锤百炼后而创造出的语言珍品。读着这些语言珍品,如品珍馐佳肴,如饮酽茗美酒,耐人寻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引领学生融推敲品读词句,品其甘甜,临其意境。3.融联系赏读文本领悟修辞之妙文章中语言的组成是非常奇妙的,有时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有时连用了几种修辞手法,有时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何让学生初步感知这当中的精妙之处呢?应该从整体着眼,让学生慢慢领悟修辞带来的奇妙世界。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9、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整首诗以喻见妙,而后四句诗则以拟人的方法形象深切地抒发了对曹丕骨肉相残行为的悲愤之情;末句的反问更加强了斥责的力量,震人心腑。多种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又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夸张和比喻的方法描写瀑布的动态,那瀑布喷涌的景象,山的高峻陡峭,湍急的水流从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理解这些经典的言语,绝不是阅读教学的调味品,也并不是什么锦上添花,而是阅读教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名符其实的、

10、最务正业、最为扎实、最具学科特点的语文教学;也是阅读教学中最为精彩、最为生动、最为活泼的环节;是阅读教学最富有魅力之所在。让学生学习这些富有诗意和想象的文本,理解它们所富有的修辞手法,融联系赏读文本,领悟其修辞之精妙。二、理解修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何谓修辞?修者,修饰、选择也;辞者,语辞、文辞也。所谓语辞,即口头语言;所谓文辞,即书面语言。故修辞是对语辞、文辞进行修饰和选择的一种语言行为、语言现象,是一种言语活动的方式。低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修辞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修辞的第一步。低段课文中主要出现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反复、反问等。1.借助画面读懂比喻比喻,修辞家族中

11、的骄子,修辞园林中的奇葩。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辞藻的特色。这句话道出引领学生读懂比喻的重要性。低段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借助想象读懂比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春天的色彩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领会作者笔下春雨的轻、柔、润物无声呢?想象在此时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笔者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是这样处理的。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春天的礼物,你们听!(课件播放春雨的声音)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呢?生:滴答滴答,淅沥沥,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师指导朗读)师:春雨又像什么呢?(一根根头发、一枚枚针、细细的牛毛、长长的丝线

12、)师:春雨想细丝,像牛毛,像花针,还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连续不断,轻轻的,柔柔的,多美呀!请你闭上眼睛边想象边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好吗?读着读着,文本所蕴含的意境就出来了,作者想要表达的画面也伴随着朗读涌进了学生的脑海里。2.借助表演走进拟人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拟人句对于低段小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们看童话大都是运用了拟人,陌生的是他们不知道这就是拟人。因此,应该在合适的时机让学生懂得拟人并试着说说,写写。比如:出示: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师:牵牛花真的会吹喇叭吗

13、?(不会。)师:谁会吹喇叭?(人们)师:你能做做动作,演一演吗?(个个兴致盎然)师:再边演边读这句话,你能猜一猜牵牛花吹喇叭时的心情吗?(高兴,快乐,开心)师:发现没有,把不是人的事物当做人来写,读者看了会了解得更清楚更具体,而且也觉得更有趣味。学生纷纷点头,面露喜色。演着演着,景象就呈现出来了,学生就走进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了,理解拟人给文本带来的韵味了。3.借助比较体会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其实,在一册课文中就出现了反复修辞,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的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就是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14、如果以为一年级小朋友太小了,教学时不必涉及,那就错了。教师在教学时,不必讲得很深奥,也不必出现专业用语。但是可以通过比较让学生来理解其表达的意思。如笔者在上这一课时,是这样上的:先出示两句话:“下雪啦!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比较体会两句的不同,学生一时说不出名堂来。老师适时提醒,当你听说明天不读书时,你会怎么喊?(太好了,太好了!)对呀,你为什么不说一个“太好了”呢?(因为我太高兴了,所以要说两个。)是呀,小作者也是太高兴了,所以(用了两个“下雪啦”)。你还能学着说几个吗?(冬天来了,冬天来了!春游喽,春游喽!)就这样借助比较,深入浅出的教学,就能引领学生理解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反复手法给

15、文本注入的情感。4.借助问答理解反问反问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反问修辞的教学老师们并不陌生,因为从二年级开始就有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习题,并且也是考试必考的句式题之一。因此,老师们倒是很重视的,会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将反问句句末的“吗”或“呢”等语气词和问号(“?”)感叹号(“!”)去掉,加上句号(“。”)。否定改肯定,肯定改否定。笔者以前也是这么做的,应付考试倒是立竿见影,看着挺高效的。可是这种方法对学生真正理解反问这一修辞手法一点帮助也没有。其实,引导学生理解反问句的最好方法就是借助问

16、答理解反问,如,坐井观天中“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教师只要问一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学生自然会回答:“不用。”老师就可以接着说,是的,这句话就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意思。“哦!”在进一步的教学时,还可以把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问,又让学生答。这样,通过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学生就自热而然地理解了反句的意思,并且能进一步体会到运用反问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三、运用修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修辞就是调整和修饰语言,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更正确、明白、生动、有力的方法。如果说语法是研究语言表达的对不对的问题,修饰则是研究语言表达的好不好的问题

17、。”而我们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往往是语言表达得不好!第一,语言表述不够明白:第二,文章写得不够生动。特别是第二点,很多学生在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只有让学生亲自运用修辞,学会创作,才能逐渐把各种修辞的表达方式内化,真正感受到修辞的精髓之所在。1.畅所欲言,说为先有人说,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说话是朗读、背诵、理解的延续,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学会说是很重要的。(1)自由说,说准确一年级学生由于受到会写字的限制,如果让他们写,可能写不出什么花样来,可是说就不同了,不会受到会写字的影响,可以自由想象,发挥的空间就大多了。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课小小的船中的课后题:我会说:弯弯

18、的月亮像 。 蓝蓝的天空像 。 闪闪的星星像 。就让学生自由说,你一句,我一句,答案可丰富了。“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弯弯的月亮像香蕉;弯弯的月亮像眉毛”此时,学生学起来轻轻松松,老师也无需担心学生会不会写错字,只需要引导学生说准确就可以了。(2)引领说,说具体到了二年级,课程对与于学生学习比喻句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清澈的湖水一课的“读读说说”中有这样的练习:湖水像一面镜子。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 像 。不仅要在喻体前面加上量词,还要加上怎么样的,由简单的比喻句向复杂的比喻句过渡,使句子更加生动。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达的要求。课堂上,先让学生说,学生往往一开始还停留在一

19、年级的水平:“月儿像小船;月儿像镰刀;星星像宝石;蓝天像大海”接着,可引导学生学着上面的例句把句子说得更具体一些。学生就说开了:“月儿像一艘弯弯的小船;月儿像一把弯弯的镰刀;星星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宝石;蓝天像一片望不到边的大海;柿子像一盏盏灯笼挂在枝头”就这样,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会越来越感受修辞的魅力所在,慢慢地会开始运用修辞了。2.着笔耕耘,写紧跟说写不分家,说是为了更好的写,为了进一步巩固。在说之后往往要进行写的练习,好让学生抓住灵感的闪光。(1)文本为媒介,仿着写量的积累例如秋天的图画中有这么几句:“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

20、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几句话多么优美,就像一首小诗。可以让学生仿说秋天的景色,再扩展到春天、夏天、冬天的景色,学生有的说:“春天来啦,春天来啦!大地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泉水奏起美妙的琴声,桃花露出粉红的脸颊,柳树梳着长长的辫子,大山穿上碧绿的衣服。”有的说:“冬天来啦,冬天来啦!山川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梅花露出淡雅的微笑,天上飘着可爱的花朵,树上披着美丽的银装,地上铺着洁白的地毯。”接着,老师就是可以因势利导,多么美呀,我们赶紧写下来吧。学生说说写写,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修辞之美,运用了修辞手法,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2)习作为平台,学着用质的提升在欣赏京剧时,我们总能看

21、到京剧中那些人走路时,总是走几步,又顿一顿,摇一摇。修辞教学在运用训练中也得这样做!每次在学生学习某种修辞手法后都进行了相应的句子训练,也就是走“三步”,那么我们在学习某几种修辞手法后,也该“顿”一下了,来一次综合性的大练习,要求作文中必须用上已经学过的n种修辞手法中的n-1种。所谓: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此处“徘徊”者,综合训练也。在进行句子训练时,教师要胸有成竹,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什么样的目的,自己一定要明白。学生不一定明白得了,他们的作文进步了也许都还没发现,等到量的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有质的飞跃,到那时他才发现:“呀,我的作文居然还这么不错哩!” 在学习修辞的过程中需要注

22、意的这样一点,千万别进行单纯的修辞大学习,这样的学习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我们要做的是要让学生对修辞的认识变成是一个逐步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不是以语法课的形式一下子突兀地出现,枯燥地认识,而是在课文优美语段出现后的认识。那种认识是学生很乐意的,因为他已经被那段语句的美打动,他想知道它为什么会如此让人心动。这个时候再去介绍平常被人讨厌的有关修辞的语法知识也不会令人反感了。而学生掌握后马上又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看着自己的作文也有了优美的语段,就更加不会反感这种学习了。修辞言语,在准确、通顺、简练、得体等特点的基础上,还加上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性、富有感染力、富有感情色彩、富有美感等特点,如均衡美、对

23、称美、变化美、侧重美、联系美、音韵美、含蓄美、幽默美等。因此,美应该是修辞言语的一大特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名句,说其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怕不为过。此言流传至今而不衰,主要得益于它的表现形式的完美,正是那巧妙工整的对仗才使它独领风骚,千古不朽,成为言语中的典范。这些经过修辞的言语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且是复合维生素,它是滋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营养成分,合理吸收、消化这些营养,充分开掘、利用这些资源,使学生真正获取这些财富,对于提高学生分辨、识别、理解、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帮学生拨开那一层层的云

24、雾,领略那无限的美好!参考文献:1王贺雷.现代汉语修辞教学之探讨.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01期2李宏伟.浅议现代汉语修辞教学的整合创新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4)3包小英,陶明珠.中学修辞教学漫谈J.修辞学习.1998.(01)4张树礼.修辞教学要加强语感训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4) 5李殿芳,王彩平.修辞教学“四要”J.语文教学通讯.1995.(11) 6万震球.把修辞教学作为语文教改的突破口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2)7章熊.关于“修辞格”、修辞、修辞教学的反思(三)J.中学语文教学.2000.(03) 8吕叔湘.我对“修辞”的看法M.修辞和修辞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精品文档.小学语文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