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知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39933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虫害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稻病虫害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病虫害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虫害知识.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水稻病虫害知识.精品文档. 水稻病虫防治一、稻瘟病稻瘟病农民也叫“禾发瘟、”“吊颈瘟”等,是一种重要的暴发型流行性病虫害。发生重的年份如防治不及时,损失很大,甚至无收。1、识别稻瘟病为害水稻除叶鞘以外的各个部位。按发病的时期和受害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枝梗瘟等,其中叶瘟、穗颈瘟最常见。苗瘟:苗瘟是指发生在秧苗三叶期以前的稻瘟病。病苗多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成团枯死。叶瘟:是指发生在叶片上的稻瘟病。其病斑主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以慢性病斑最常见。慢性病斑:一般为梭型病斑,有一条褐色的坏死线从病斑中央贯穿两端,这是识别慢性病斑

2、的重要特征。急性病斑:一般为近圆形或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似开水烫过),在病斑的表面常有灰色的霉状物。急性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严重发生的预兆。穗颈瘟和枝梗瘟:是指发生在稻穗颈部和枝梗部的稻瘟病。发病初期先在穗颈(或枝梗)上产生褐色的点,后使穗颈(或枝梗)变黑枯死,使整个或部分稻穗(或枝梗)变白形成白穗,对产量影响最大。节瘟:是发生在水稻茎节上的稻瘟病。发病初期先在茎节上产生褐色的小黑点,最后整个茎节都变黑、凹陷折断,形成白穗。2、发生特点稻瘟病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都能发生为害,尤其在秧苗35叶期、分末至孕穗期、始穗至齐穗期发生多、为害重。通常山区重于平原,早稻重于晚稻,地膜秧田重于露地秧田。

3、稻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以发病稻草、种子带菌传播。其发生轻重同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及栽培管理切相关。一般气温在2428C,相对湿度在92%以上或连续阴雨天气,有利于发病;品种抗性差、过多或偏迟施用氮肥也有利于发病。3、防治方法 此病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关键在于选用抗病良种、种子消毒和药剂预防叶瘟和穗瘟。(1)选用抗病良种。这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对稻瘟病常发区尤为重要。 (2)种子消毒。所有种子在播种前都要用药剂浸种消毒,药剂可选用先安、强氯精等。(3)烧毁带病稻草,合理水肥管理,不偏施、迟施氮肥。(4)药剂防治。重点是预防叶瘟和穗瘟。一是在秧苗移栽前3-5天打好预防稻瘟病超级送嫁

4、药;二是在大田出现叶瘟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立即用药防治叶瘟;三是在破口初期对发生叶瘟及感病品种田要喷药预防穗瘟发生,重病田在齐穗期再防治一次。药剂可选用正帮稻瘟病专用药、瘟失顿(三环唑)、富士一号(稻瘟灵)等。 二、纹枯病纹枯病农民叫“烂脚病”、“花脚病”。它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发生普遍的常发性病害。1、识别纹枯病先侵染水稻叶鞘,后侵染叶片甚至稻穗。叶鞘发病时,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云纹状。发病严重时病斑由下向上扩展至叶片,最后水稻基部腐烂,引起成片倒伏。2、发生特点纹枯病在我省各地早、中、晚稻均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水稻秧苗期一般很少发病,一般在水稻分蘖末

5、期开始发生,孕穗期到抽穗期发病最重,常可造成病害流行和严重损失。早栽早发早封行的稻田,栽插密度大、通风透光条件差的稻田,过量过迟施用氮肥的稻田以及低洼积水、湿度大的稻田纹枯病往往发生严重。如果前一季水稻发病重,沤田时又没有打捞浪渣,残留菌核多,下季纹枯病就发生重。高温高湿有利于纹枯病流行。3、防治决策经调查凡25丛水稻中有5丛以上发病的稻田,应立即打药防治。反之,则暂不打药,五天后再查一次,然后再确定是否打药。4、防治方法(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稻田整好后,将下风头的浪渣打捞干净并将它们深埋或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做到合理密植;不过多或过迟追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不长期深水灌溉,适时露田

6、和晒田,尤其是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前后及时晒好田,对控制纹枯病的为害效果显著。(3)药剂防治。每季水稻应防治两次,在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当纹枯病丛发率达到20%以上时防第一次,过7-10天后防第二次。药剂可选择正帮纹枯病专用药、10%井冈霉素粉剂、5%井冈霉素水剂、纹特佳、纹霉清等。三、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水稻病害,属于一种检疫对象,1990年以前在我省发生很少,以后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我省晚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1、识别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典型症状是在叶片的叶脉间形成一条条细细的暗绿色至黄褐色病斑,对光观看,病斑呈透明状,上面有成串的像小鱼籽一样的黄色至褐色流胶,这就是病

7、菌的菌浓。发病后期,病叶顶部有一半以上变为枯白色,从远处看去稻苗一片火红。2、发生特点细菌性条斑病是种子带菌或稻草带菌侵染引起的,水稻各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但晚稻的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最重,适温高湿和风雨天气是该病流行的主要条件,台风或大风暴雨过后发病重。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有利于此病发生。3、防治方法(1)严格植物检疫,不从病区、病田调种和留种,带病稻草不得还田,而应及早烧毁或充分沤熟后作肥料。(2)种子播种前用先安或强氯精等药剂浸种消毒。(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一次,隔离5-7天再防第二次,连续防治两次以上。药剂可选用龙克菌、引向胜、叶青双等。四、二化螟二化螟又叫钻心虫,是江西水稻的

8、一种主要害虫。1、 为害虫态及形态识别二化螟以幼虫为害水稻。幼虫体长1-26毫米,背上有五条褐色纵线,中间三条最明显。2、 为害部位及为害状幼虫主要为害水稻的叶鞘和茎杆。幼虫从卵块中孵化出来后,先钻入水稻叶鞘内取食为害,使叶鞘发黄枯死,造成枯鞘,并在田中形成由若干丛有枯鞘的水稻组成的枯鞘团。幼虫稍大(2龄)以后分散转移,分别蛀入水稻茎杆内取食,造成枯心、枯孕穗、白穗等症状,在稻田中常形成一团团的枯心团、枯孕穗团和白穗团。3、发生为害特点 二化螟在江西各地均有分布,全省大部分市、县都发生较重,一年发生34代,主害代为第1代。第1代主要为害栽插早、长势好的早稻田,为害高峰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

9、旬;第2代主要为害中、迟熟早稻,一晚和二晚秧田;第3代主要为害早、中栽二晚和一晚;第4代主要为害迟熟二晚。由于全省南、北纬度和气候差异,各地发生期时间相差较大,第1代南北可相差20-30天,至3、4代差距逐渐缩小。 4、防治决策 经调查凡25丛水稻中有2丛以上产生枯鞘的田块都应施药防治。如没达到标准,35天后再调查一次,以确定是否用药。 5、药剂防治方法 防治二化螟目前仍以药剂防治为主,一是在秧苗移栽前35天打好防治二化螟超级送嫁药;二是在大田分蘖期当枯鞘大量出现时,对枯鞘丛率达8%以上稻田施药防治一次,并保持浅层水3天以上;施药7天后,检查防治效果,对防效不好的稻田及时补治或挑治枯心团。药剂

10、可选择正帮稻田杀虫剂、螟施净、三唑磷、锐劲特、阿维菌素等。 五、三化螟 三化螟也叫钻心虫,是江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它与二化螟统称为螟虫。 1、为害虫态及形态识别 三化螟以幼虫为害水稻。幼虫身体淡黄白色或淡黄绿色,背面有一透明纵线,体长约120毫米。2、为害部位及为害状三化螟卵多产于叶片的中上部,初孵幼虫从稻株的基部或心叶处蛀入茎杆内取食。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要比其它生育期更适于蚁螟侵入,在分蘖期为害造成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稻穗空瘪发白形成白穗。因一块卵块孵化出的幼虫都集中在附近的水稻上为害,造成的枯心苗或白穗株在田中常表现为由数丛枯心丛或白穗丛组成的枯心团或白穗团。3、 发生为害特点三

11、化螟仅为害水稻,全省均有分布。近几年来,赣南稻区以及赣东北、赣西北和赣 中西部局部稻区三化螟发生严重,是三化螟的主发区。三化螟在江西一年发生4代,赣南有不完整的第5代。第1代主要为害早、中栽早稻,第2代主要为害中、迟熟早稻和一晚及二晚秧苗,第3代主要为害早、中栽二晚和一晚,第4代主要为害中、迟熟二晚。以一晚穗期和二晚分蘖期发生的第3代及二晚穗期发生的第4代为害最重,造成的损失最大。由于南部和北部温差较大原因,各地发生期时间相差较大,第1代由南向北逐渐推迟,南北可相差一个月左右,以后各代因南北各地温差逐渐缩小,发生期则逐渐接近。4、 防治决策在盛孵期内,经调查凡每亩有卵30块以上的稻田,应打药防

12、治。5、药剂防治方法防治枯心苗,使用残效期短的农药,应用药2次,第1次在盛孵初期,隔56天再施药1次;使用残效期长的农药,可在盛孵高峰前12天施药即可。防治白穗,既要看虫情(盛孵期),又要看苗情(水稻打苞抽穗)来决定。在盛孵期内,掌握水稻先破口先打药,后破口后打药的原则。水稻抽穗在先、卵块盛孵期在后,掌握卵块什么时候开始盛孵就什么时候开始用药。卵块盛孵期在先、水稻抽穗在后,掌握水稻破口8%10%施第1次药,5天后水稻不能齐穗,盛孵期又未结束的还应施第2次药。防治药剂同二化螟(但锐劲特除外,不宜用于防治三化螟)。六、稻飞虱稻飞虱俗称蜒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1、为害虫态及形态

13、识别严重为害水稻的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两种,它们均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水稻。飞虱虫体较小,象虱子,若虫体长约13毫米,小若虫子无翅,大若虫有两对翅芽,成虫约45毫米,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短翅型成虫腹部肥大,产卵量多,其数量增多是稻飞虱大发生的信号。白背飞虱成虫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褐飞虱成虫头顶至前胸、中胸背板暗褐色,中胸背板3条中隆线明显,体色分暗色与浅色两型。2、为害部位及为害状稻飞虱以成虫、若虫主要群集于水稻下部的叶鞘上吸食水稻茎杆汁液为害。水稻被害后,稻株基部发黑,下部叶片发黄枯死,严重时造成枯稿倒伏。被害稻田常先在田中出现穿顶,逐渐扩大成片,严重时造成全田荒枯。3、发生为害

14、特点稻飞虱发生为害常年我省早稻南部重于北部,晚稻全省发生较一致。一般在早稻上白背飞虱种群占优势,晚稻上则以褐飞虱为主,白背飞虱在全省范围内一般发生为害较轻。从外地迁入虫源的多少和迟早,对江西稻飞虱发生的轻重,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每年初次虫源迁入较早的年份,不仅增加了早稻繁殖代数和种群数量,而且晚稻虫源随之增加,对晚稻的为害势必加重。稻飞虱主要在水稻穗期为害,水稻孕穗期至乳熟期虫口密度迅速上升,特别是短翅型成虫比例不断增加。通常在初夏多雨、盛夏不热、晚秋不凉的年份发生重。氮肥过多、生长茂密的稻田,稻飞虱发生重。4、防治决策经调查凡5丛水稻中飞虱虫量在孕穗期达到50只以上、在齐穗期达到75只以上的

15、稻田,应打药防治。5、 药剂防治方法药剂防治应采取“突出重点,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重发生年采取压前控后和攻主害代,一般发生年份攻主害代。按防治标准施药,抓住若虫23龄高峰期施药。施药时一定要用足水量,粗水喷雾,使药液沉降到水稻基部,同时田间应有浅层水,并保持23天。药剂可选择正帮稻飞虱专用药、啶虫脒、吡虫啉、扑虱灵、毒死蜱、叶蝉散、巴沙、敌敌畏等。毒死蜱、叶蝉散、巴沙、敌敌畏的速效性虽好,但残效期短,在施药后78天,如果稻飞虱数量又回升,还要再用药一次。由于褐飞虱对吡虫啉已经产生较强抗药性,因此不宜选用吡虫啉药剂防治褐飞虱。七、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也叫卷叶虫,是一种常发性的重要害虫。它也是一

16、种迁飞性害虫。1、为害虫态及形态识别稻纵卷叶螟以幼虫为害水稻叶片。幼虫体长约119毫米,为黄绿色,活泼,触之会快速爬动。2、为害部位及为害状通常幼虫孵出后先在心叶或叶尖为害,稍大后吐丝拉拢两边叶缘,纵向卷成圆筒形的虫苞,并一直躲在虫苞内取食叶肉,造成透明的白色条斑。从孵化到叶片被吃至白条状须经6天。一般当一片叶吃去1/4至1/2时,幼虫则转移他叶另结新苞为害。1头幼虫从孵化到老熟可为害69片叶。发生严重时满田是虫苞,叶片全发白。3、发生为害特点稻纵卷叶螟一般每年在赣南发生7代,赣中、赣北6代,世代间相互重叠。但年度间因气温和第一代迁入期不同,发生的代数不尽相同。江西稻纵卷叶螟各代虫源性质大致为

17、:第1代为基本迁入型;第2代为大部迁入型,有少量本地虫源;第3代年度间以及蛾峰次间有较大差异,有的蛾峰属大部迁出型,向北迁出,而另12个蛾峰则为本地繁殖居留型;第4代为本地繁殖居留型;第5代情况也较复杂,有的峰次大部迁出,向南回迁,有的峰次则为本地繁殖居留型;第6代为基本迁出型,大部向南回迁。主害代为第2代和第4代,分别发生在6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到9月上旬,即早、晚稻的分蘖末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成虫有喜湿、趋绿、爱嫩的习性,因此偏施氮肥,禾苗生长浓绿茂密的稻田,常招致大量成虫产卵,发生较重。外地迁入虫源的多少对江西稻纵卷叶螟发生的轻重,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第二代。 4、防治决策经调查凡百丛水稻中有新虫苞20个以上的稻田,都要施药防治。如没有达到标准,35天后再调查一次,以确定是否用药。6、 药剂防治方法在药剂防治上要抓住盛孵期施药,主要原因是盛孵期大量幼虫于心叶基部取食,心叶基部施药时其受药量最大,且最易接触虫体而把幼虫杀死。若错过了盛孵期施药的时机,则争取于幼虫开始结苞(2龄幼虫高峰期)时施药。在此防治适期内往往施药一次,即可达到良好防治效果。药剂可选择正帮卷叶螟专用药、正帮钻心虫卷叶虫专杀剂、捷鹰、毒死蜱、龙丹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