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洛普的叙事功能.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18044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洛普的叙事功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普洛普的叙事功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洛普的叙事功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洛普的叙事功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普洛普的叙事功能.精品文档.第二章 普洛普叙事功能说教学内容:普洛普叙事功能说。教学目的:1、了解普洛普总结的民间故事的三十一种叙事功能2、掌握七种叙事角色。3、学会运用功能叙事学说分析文学作品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七种叙事角色;难点是叙事功能说的运用。课时:4课时第一节 俄国民间故事的三十一种叙事功能一. 叙事功能的定义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Vladimir Propp,18951970)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艺术理论家,是苏联民间创作问题研究的杰出代表。 他虽然不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中的一员,但他于1928年出版的故

2、事形态学一书在研究方法上与形式主义有相通之处,所以也被看作是20世纪形式主义思潮的一个推波助澜者。在民间创作研究领域开辟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享有世界性的声誉。在对所搜集的童话作详尽分析时,普洛普发现,童话总是把同一行动分配给各种各样的人物,这些人物虽然千变万化,但他们在童话里的活动和作用却很有限。他认为,在俄国民间故事中,人物的行为是不变的,他称之为“功能”。角色的功能可细分为31种,这些功能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的。而这些功能经常是纠缠在一起的,形成了角色。角色和功能是故事的两个基本元素。功能是叙事作品的最小单位,功能之上的单位是“回合”。所谓“回合”,是由一系列功能单位组合而成的叙

3、事单位。比如,故事的开始是灾难或反角的作恶,这算是一个功能,然后又经过一系列其他的人物动作也即功能之后,灾难消失,恶势力被消灭,最后是大团圆的“婚礼”这样一整个过程,普洛普称之为“回合”。一个故事可能由一个回合构成,也可能由数个回合组成;回合之间也有不同的组织关系,可能是两个回合首尾衔接,也可能几个回合互相重叠,也可能一个回合未完之际又插入一个新的回合,总之没有一个定则。通过对功能和回合的精细分析,普洛普总结出了一整套民间故事的叙事规则和叙事“公式”,他认为,用这些公式便可以代替所有的俄国民间故事,所有的民间故事都不过是这些公式的不同表现形式,正如所有的算术习题都只不过是少数数学公式的不同演算

4、形式一样。普洛普甚至还认为,我们完全可以依照这些叙事公式“创造”出新的民间故事。二. 俄国民间故事的三十一种叙事功能故事形态学是俄罗斯著名民间文艺家普罗普的开山之作。其写作初衷是为了在民间故事领域里对形势进行考察并确定其结构的规律性,作者根据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中100个俄罗斯故事进行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神奇故事的结构要素及其组合规律,被20世纪中期欧洲结构主义理论学家们奉为精神源头,其影响远远超越了民间故事研究领域,成为人文学科众多分支学科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普洛普不满于传统的民间故事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民间文学研究思路。他认为,传统的以叙事母题,如俄国民间故事中常见的“三兄弟”母题

5、、“护身符”母题、“与毒龙搏斗的英雄”母题等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民间故事研究方法是一种不严谨的研究方法,因为一个母题下面可能包含若干子母题,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最小的不可再往下细分的单位来作为分析的出发点。也就是说,母题是一个可变项,它不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它出发点;真正科学严谨的研究应该从“不变项”或“常项”入手。为了达此目的,普洛普从人类学中引进了一个概念“功能”,把它作为分析民间故事的最基本单位。功能单位是指人物的行为,行为之成为功能单位,依赖于其在整个故事发展中所具有的功用或意义。从这个原则出发,普洛普对俄国100个民间故事作了极为细致的研究,从中归纳出了故事的31种功能,并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

6、:1功能在童话中是稳定的不变的因素,功能构成童话的基本要素;2民间故事已知的功能数量是有限的;3功能的次序总是一致的。普洛普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他的功能概念:1沙皇以苍鹰赏赐主角,主角驾苍鹰飞向另一国度。2老人以骏马赠送主角,主角骑马至另一国家。3巫师赠给伊凡一艘帆船,伊凡乘船渡至另一国家。普洛普认为,以上三个情节中人物身份虽有改变,但其基本作用或功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它们在整体故事中承担的职能是一致的,因此,它们可以被归为同一个功能单位。在一篇故事中,除了功能单位,还包括其他因素,如功能单位之间的关联与重复,人物行为的动机在故事中是否明确表明等等。与功能单位结合最密切的因素是“人物”,人物与

7、功能单位通常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性质相关的功能单位常常组成一系列连续的行动,这个连续的行动往往属于某个特定的人物。特定的功能单位与特定的人物相结合,构成所谓的“行动领域”。在不同的故事中,同一功能单位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同一角色也可以由具有不同属性的人物扮演,比如上面所举的例子:“沙皇以苍鹰赏赐主角,主角驾苍鹰飞向另一国度”,“老人以骏马赠送主角,主角骑马至另一国家”,“飞向另一国度”与“骑马至另一国家”实际上是同一种功能单位的不同表现形式,而“沙皇”与“老人”是一对可以互换的人物,二者承担的也是同一个角色。同样一个角色,之所以在不同的故事中会由不同的人物来扮演,是因为地方习俗、宗教、仪式、

8、文化背景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同一个角色的不同“变形”之间的变换常常有一定的规则可循,普洛普称这些规则为“变换规则”。俄国民间故事的三十一种功能一、从 Propp 的故事角色与行动功能谈起 Propp (1928/1968)以故事结构做为分析对象,着重于故事的组织和组合方式,并提出叙事结构分析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表象的母题 (motiffs),它是故事的最小分析单位,包括叙事、描人或写物的单位,但是它自身只是一种变项 (variable),它的功能才是一种常数 (constant)。亦即不论是那一个或那一种母题,它们都有特定相同的功能 (function)。第二,研究叙事应该从常数功能着手。既然

9、母题是属变项,就可以各种面貌出现,必然杂乱纷沓,所以从常数下手才是上策。 Propp 并提出俄国童话故事的四个通则: 第一,人物或动物不论其角色为何,它们的功能都是不变的常数。 第二,功能的数量总是有限的。 第三,功能的出现,有一定的秩序,永远是相同的。 第四,就结构而言,所有童话都属于相同的类型。 Propp 指出,故事人物及其行动变化万千,根本没有所谓固定格式或模式可言,所以故事的基本单位不应该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行动功能,他并且分析俄国各式各样一百多个童话故事归纳总共七种角色和 31 种的行动功能,而这些行动功能才是真正组成故事情节的恒定不变因素。 这七种叙事角色分别是:坏人、神助

10、、帮助者、公主、派遣者、英雄和假英雄,兹分别说明如下:(1) 坏人 (villain):创造叙事复杂化的角色; (2) 神助、捐助者 (donor):给予英雄某些东西(实体对象、信息或忠告),有助解决叙事的角色; (3) 帮助者 (helper):协助英雄回复均衡状态的角色; (4) 公主 (princess):经常是受坏人胁迫,而在最高潮又丞待英雄拯救的角色;国王通常则是在叙事结尾,将公主许配给英雄。 (5) 派遣者 (dispatcher):派遣英雄出任务的角色; (6) 英雄 (hero):男性为主,任务是恢复均衡状态,通常是拯救公主,并且赢得美人芳心;有关英雄角色,又细分落难英雄和找寻

11、者英雄 (seeker hero),落难英雄是坏人破坏的焦点,找寻者英雄则是协助受害人。 (7) 假英雄 (false hero):看起来是好人其实是坏人,通常在叙事结尾才能分辨的角色。Propp 所分析出来的 31 种行动功能,则分别如下: 0 初始状态 (initial situation):引介家庭成员、或引介英雄 1 缺席 (absentation):家庭某个成员缺席或不在家。 2 禁令 (interdiction):宣布某一项禁令。 3 违背禁令 (violation):禁令被违背。 4 刺探 (reconnaissance):坏人试图刺探消息。 5 传递 (delivery):坏人

12、取得有关受害者的信息。 6 诈骗 (trickery):坏人试图诈骗受害人。 7 共谋 (complicity):受害人中计被骗,无意中帮助了坏人。 8 罪行 (villainy):坏人伤害家庭某一成员。 缺乏 (lack):家庭某成员欠缺某些东西,或者渴欲某些东西。 9 调停 (mediation):灾难出现(被告知);英雄奉派前往(救助)。 10 反击 (counteraction):英雄决定反击。 11 出发 (depature):英雄离家出发。 12 考验 (1st donor function):英雄受到考验,并获得神助或人助。 13 反应 (heros reaction):英雄对神

13、助或援助者的反应。 14 领受神力 (receipt of agent):英雄领受神力或取得神力的使用方法。 15 空间转换 (spatial change):英雄被带到被寻求者所在地。 16 搏斗 (struggle):英雄与坏人展开搏斗。 17 遇险获救 (branding):英雄遇险但终获救。 18 胜利 (victory):坏人被打败、英雄终于获胜。 19 灾难解除 (liquidation):当初的灾难解除,或者缺乏(lack)偿付。 20 归来 (return):英雄归来(途中)。 21 追捕 (pursuit, chase):英雄归来途中遭到追捕或追杀。 22 解救 (rescu

14、e):英雄被追捕终获拯救。 23 无识英雄 (unrecognized arrival):英雄归返故里或远赴异乡,却无人识得。 24 无理要求 (unfounded calims):冒出假英雄,并提出无理要求。 25 艰巨任务 (difficult task):英雄被要求某项艰巨任务。 26 完成任务 (solution):英雄完成任务。 27 承认英雄 (recognition):英雄终被承认肯定。 28 揭露真象 (exposure):假英雄或坏人真象大白。 29 身份转换 (transfiguration):英雄被赋予新身份地位。 30 惩罚 (punishment):坏人受到惩罚。 3

15、1 婚礼 (wedding):英雄与公主结婚被登基为王。而这7 种叙事角色和 31 种叙事行动功能,又可交互比对如下表 2: 表 2:叙事角色和叙事功能 叙事角色 叙事功能 1.坏人 8.罪行、16.(与英雄)搏斗、21.追捕(英雄)2.神助 12.考验、14.(英雄)领受神力 修:17.(遇险获救) 3.帮助者 15.空间转换、19.灾难解除、22.解救(英雄)、26.完成任务、29. 身份转换 4.公主/国王 17.遇险获救(修:删 17)、25.艰巨任务、28.揭露真象、30.惩罚、31.婚礼 5.派遣者 9.调停 6.英雄 10.反击、13.反应、31.婚礼 7.假英雄 10.反击、1

16、3.反应、24.无理要求 Greimas (1966)根据各种叙事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功能,提出所谓角色模式和语义方阵等叙事分析理论。所谓角色模式,Greimas 认为,虽然每个故事各有不同性格的人物,而且关系互异,但是这都只是叙事表层林林总总的表象,其实这些人物都有其深层模式,而且都是由这些深层模式所发展出来的。针对角色模式,Greimas 提出六种不同的角色:主角、受者、支使者、承受者、助手和对头。Greimas 并且进一步引申,通常在叙事中,支使者会引发主角的行动,而行动必然有其受者,而且主角通常会有其特定的对头阻挡主角所想要获得或掳获得的受者;而主角又常常透过助手的协助,才能最得最后的成功

17、。 Greimas 提出六种行动者所构成的三类对立状况:(1)主体/客体;(2)发送者/接受者;和(3)协助者/反对者。以及与此三类基本对立模型相呼应的叙事情节,即: (1)(主体/客体)所追求/寻找的目标、欲望; (2)(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沟通与交流; (3)(协助者/反对者)对主体/客体的辅助或阻碍。 可见,叙事有其深层结构,而深层的叙事结构有其特定逻辑关系,而非仅是表达层次的表层事件的组合而已。而这正是 Levi-Strauss 与 Greimas 等叙事学者所致力探讨的问题,这也正是叙事故事与话语的基本差异所在。 至于语义方阵,Greimas 则是针对 Propp 所归类的

18、31 项行动功能指出,它们其实都隐含某种逻辑正反关系或者某种对立面关系,譬如命令必然与受命对,而既然有禁忌,就有违禁与其对立,所以这种逻辑正反和彼此对立的关系,就衍生出四角关系的语义方阵。若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其实语义方阵就是以二元对立的两组正反对立或相互矛盾的叙事关系所构。Greimas 此一语义方阵概念,对新闻话语颇具诠释功能,正如新闻价值中所强调的异常性冲突性等,就是因为某些新闻事件具有这些对立或矛盾的叙事关系,所以阅听大众对这类新闻有兴趣。 Todorov (1969)指出,在叙事结构中,每个陈述都是由一个人物、一个动作、或一个特点的组合所构成。至于特点,就是某种情境状态的改变,譬如从

19、快乐到痛苦、从幸福美满到悲痛分离的变化,都是指涉不稳定状态的变化。他并指出,叙事中某些特点最能持久不变,像宗教和爱情。 Lacey (2000: 40)揉合 Propp (1928/1968)的 31 项叙事功能与 Todorov 观点,将叙事的故事结构(行动功能)简化为以下五种结构: (一)初始的均衡状态 (equilibrium):包括上述 Propps 31 项功能中的 0 项; (二)均衡状态的破坏 (disequilibrium):即上述的第 1-8 项; (三)承认均衡遭受破坏 (opposition):即上述的第 9 项; (四)试图修补这项破坏:即上述的第 10-18 项(注:

20、寻求助手或试图修补这项破坏,在一般新闻中,通常会被忽略); (五)恢复均衡状态 (a new equilibrium):即上述的第 19-31 项。具有戏剧意味的是,民间故事形态学这部被誉为结构主义奠基之作的名著,在其出版之初并未引起学术界的注意;直到30年后它的英译本问世,这部著作以及它的作者普洛普才声誉雀起;叙事学大师如列维斯特劳斯、克洛德布雷蒙、格雷马斯等,都从这部作品中汲取过营养。甚至可以说,这部书哺育了整整一代结构主义者。第二节 个案分析:运用普洛普叙事理论阐释电影蝎子王延伸阅读:韦勒克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课堂讨论:你认为普洛普的功能说是否合理?思考题:1、名词解释:叙事功能说;七种角色2、运用普洛普功能说分析文学作品教学情况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