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13342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文档.15、猫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教学难点: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题1谈话:同学们知道著名的作家老舍吗?他是人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用词准确,语句优美

2、,常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散文。2揭题:猫(读题)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 思考:老舍先生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给课文分段。2指名读,交流。 课文从“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分段:第一段:1、2、3节,第二段:第4节三、落实训练目标(一)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第一段段意。1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第一句) 师述:这句话在第一段中是总起句。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 出示比较:猫的性格古怪。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3、“古怪”是什么意思?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让人觉得诧异,感到生疏罕见。本课指猫的性格特别、难捉摸。读出句子语气。3第一段抓住描的哪些特点来描写猫的古怪呢?自读第一段。完成书上题1/(2)交流出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猫胆小勇猛满月的小猫更可爱4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1)复习四年级学过的摘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完成填空1/3)5朗读第一段。(二)强化训练目标1自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第二段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总分总)2用“摘句归纳法”概括段意: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改板书)3齐读第二段。四、总结并朗读全文1、哪

4、些段落可用“摘句法”归纳段意?如何运用“摘句法”归纳段意?(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先摘句,后整理句子归纳。)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家默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且运用“摘句归纳法”概括了课文每段的段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同时出示第一节课的板书。二、品词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一)品词品句细细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第一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1自学第一节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猫的性格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你能从哪些语句中读出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古怪性格呢?自由朗读第一节,并用“”划出有关语句。2朗读交流。注

5、意读出词语和句子语气:的确成天无忧无虑多么闭息凝视非不可(用“词素合成法”理解“闭息凝视”)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比较任凭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3引读: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老实在 它贪玩在 它尽职在4小节:“老实,贪玩,尽职”集于猫的一身,的确写出了猫的性格古怪。5齐读第一节,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2小组学第二节1过渡: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出的第二点是它(师指板书)生齐读: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2小组学习第二节,提要求: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哪些语句表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你在朗读中用语气表示出来。3交流朗读。猫的温柔可亲:a用身子蹭你的腿,要

6、求抓痒。b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c丰富多腔地叫唤d给自己解闷。喜爱之情: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理解“蹭”:“蹭”是什么意思?(磨、擦)请大家读句子,说说你从这个“蹭”字中读出什么味来了。生读文。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这个句子的意思大家都读懂了吗?下面我们来表演一下好吗?老师来演大作家老舍先生,谁来演猫呢?生表演。你们觉得刚才那位同学演得怎样?谁愿意再来演一次。你们看,这只“猫”的动作是多么的温柔可亲啊,分明像一个孩子在向大人(生:撒娇)师小结:是啊,当猫的身体接触到作者的腿时,作者所感觉到的不是猫碰了他,而是猫像一个温柔可亲的小孩在亲昵地蹭着他。由此可见,作者

7、对猫是多么喜爱啊!谁能 4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句子。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猫脏的脚印比喻成“小梅花”。让淘气的猫在写作的干净的稿纸上任意踩踏,非但不冒火,反而赞赏它是“踩印了几朵小梅花”,表达出老舍的爱猫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4小结这节:作者抓住了猫的性格中又一对矛盾高兴与不高兴的表现来写,写得细致、逼真,说明作者和猫的关系亲近,作者非常喜欢猫。5齐读第二节,把老舍爱猫的语气读出来。3集体学第三节1师:老舍不仅喜爱猫的“老实、贪玩、尽职”,而且喜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还喜爱猫既胆小又勇敢的性格。2朗读第三节,读出老舍对猫既疼爱又赞赏的感情。(二)品词

8、品句体会“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第二段),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1你认为这段文章哪些词句体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反复自由地朗读。2交流:词语:更特别得喜爱,“更”在这里有递进作用。(读好词句)淘气顽皮。把小猫当作了孩子。(读好词句)绝不会嬉闹的猫把家里搞得枝折花落,老舍并不生气,反倒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读好词句)句子:一根鸡毛枝折花落。板书: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 院子里花草遭殃请你用词素合成法理解“枝折花落”。3根据板书,背诵第二段,深入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三、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1老舍笔下的猫你喜爱吗?为什么?老舍笔下的猫不像猫,倒像(小孩子)。老舍把猫当作小孩子来

9、写,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它的淘气、可爱,表达了对猫的喜爱之情。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的喜爱之情也表达出来。3造句。四、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2课外寻找有关老舍的资料,如老舍原名什么?为什么取名叫“老舍”?写过哪些作品。阅读有关老舍的作品。板书:老实贪玩尽职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猫胆小勇猛屋里耍个没完没了摔、跌、撞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院子里花草遭殃16*母鸡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1 交流课前

10、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2导入新课: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二、自读自悟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三、汇报交流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2)作者分别

11、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4)句子辨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2 全班交流。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1 思考讨论: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2 分类摘抄词语。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

12、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语文园地四学习目标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课前准备1. 实物投影仪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 谈话导入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

13、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二、 全班交流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三、 分组交流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2 出示要求: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b) 表达真情实感;c) 认真听,进行评议。3 分组交流。四、全班汇报汇报提示: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评价提示: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五、拓展延伸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14、,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第二、三课时 作文l 展示台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l 明确习作要求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l 精彩回放1 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2 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l 习作与评议1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2 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3 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4 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l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l 展示优秀习作优秀习作贴在“

15、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第四课时l 我的发现1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3 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4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1)自主发现;(2)组内交流。5 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6 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l 日积月累1 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2 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3 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4 游戏:成语接龙5 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九()一毛对()弹琴如()得水()死狐悲杯弓()影()毛蒜皮()立鸡

16、群指()为马为()作伥车水()龙万()更新门可罗()( ) ( )点水顺手牵()哀()遍野抱头()窜课外延伸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17、长城教学目的要求: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难点教具准备:中国地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默读本组“导读”,了解本组内容,明确训练要求。二、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见过长

17、城吗?长城给你的印想怎样?请同学们自由发言2、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学了这篇课文从内心深处来体会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板书课题三、检查预习:1、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两幅图上各看到了什么?拍摄点分别在哪里?2、找出两幅图对应的自然段,想一想其它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四、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出示鹏博士软件的图片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段,画出描写长城的句子,说说用什么方法写的?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结合图,体会远看长城的样子。教师小结:描写长城的样子使用比喻、数字说明、太空拍摄

18、的照片来描述的。2、默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长城的近景及长城的建造特点。板书:略思考: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结构合理的?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3城台:每个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3 指名读课文的第三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呢?4 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五、朗读全文,学生质疑问难课后小记:板书设计:远景:像一条长龙城墙-很宽近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城台-互相呼应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历史地位:伟大奇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19、:一、复习巩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长城的结构特点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长城的?3、学习了课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巩固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万里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她高大(),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长城是由()建造的,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和()。2、给生字注音组词3、抄写课后生词4、比较句子,把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1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5、背诵课文的第一、而自然段三、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18、颐和园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

20、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3、掌握背诵的方法。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掌握背诵的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前提测评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

21、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明地点。看景色。理解欣赏。三、导学达标(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1听课文录音。 练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指名读。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

22、么相互掩映?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23、。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齐读句子。(二)学习第五自然段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练习: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

24、习。提问检查: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齐读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三)学习第五自然段齐读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什么?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课文应分几自然段

25、,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2二段3三段4、5四段6五段四、达标测评(一)用“隐隐约约”造句。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2齐读课文例句。3补充句子完整。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看远处的景物。烟雾影响视线。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5、口头造句。(二)指导背诵方法。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

26、二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第2句:向下望。第3、4句:向前望。第5句:向东远眺。自由分层练习背诵。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附全文板书:18、颐和园长廊:长、美、奇、佛香阁、排云殿万寿山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19 秦兵马佣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

27、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重点难点: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课前准备:兵马俑的资料。教学时间: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秦,指的是秦代;俑,指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偶像。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思考: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三、检查、交流: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2、意思:享誉世界: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

28、许多战斗。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跃跃欲试: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久经沙场: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身材魁梧: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3、朗读词语。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4)写将军姿态。(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7

29、)写车兵俑姿态。(8)写弓弩手姿态。(9)写马俑姿态。(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四、精读第二段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1)

30、这是什么句?(双重否定句)(2)换一种说法。(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五、指导写字1、老师示范。2、学生描红。六、作业抄写词语感情朗读课文第二教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二、精读第三段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兵马不仅俑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武士俑威武凝重骑兵俑勇猛善战兵车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拏手张弓

31、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3、朗读有关语句。4、学习第10节引读5、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三、齐读最后一段1、这一段写了什么?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2、找出两句中的一对近义词。(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3、体会句中体现出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四、总结课文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

32、情地朗读。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规模宏大19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举世无双个性鲜明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背诵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课前准备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第一课时宽带网 明确任务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交流方法方法展示台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教师随机板书: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查找相关古诗;登

33、录网站查找;调查访问亲朋好友;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资料展示会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老师的建议:()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课后实践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激情引入,揭示话题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你有什么感受?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

34、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创设情景,模拟交际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课堂小结,表扬激励第三、四课时习作 创设情景,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我们要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导游,大家愿意吗?要求:() 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交流资料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阅读范文,借鉴写法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35、。 自主完成习作20、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6、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一)理解第一、二句诗。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教师板画帮助理解。)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板书:名楼送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

37、象。(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板书:盛景送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二)理解第三、四句诗。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板书:目光送(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板书:心随送(4)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1、自由赏读。(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4、请用一个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