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缺陷类别与常见原因.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10481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缺陷类别与常见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有关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缺陷类别与常见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缺陷类别与常见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缺陷类别与常见原因.doc(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有关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缺陷类别与常见原因.精品文档.有关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缺陷类别与常见原因一、建筑工程事故与质量事故的区别工程事故涵义广泛,包括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灾害事故以及其它事故等许多类别。本文阐述的事故主要指勘察设计或施工错误造成的质量事故和使用不当或火灾造成的工程毁坏事故等,所涉及的工程对象主要是建筑工程,包括工业与民用房屋以及特种结构(构筑物)。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建筑工程事故,其处理目标是一致的,诸如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满足使用要求的各种功能,保证建筑物具有足够的耐久性等,同时还应确保建造期的施工安全。各类事故处理原则和基本方法也

2、大同小异,故本文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事故为主,介绍事故处理的技术和方法。1.1 工程质量事故涵义建设部规定,凡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工程,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由此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称为工程质量事故,经济损失不足5000元的为质量问题,固外观存在的问题,称为质量缺陷。本文所谓的质量事故泛指,按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进行验收,达不到合格标准,而且其建筑结构的功能达不到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的规定者。因此,无论事故性质怎样,建筑结构必须满足的功能有以下四项:(1)能够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

3、出现的各种作用;(2)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3)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4)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然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在工程实践中,不少人把出现的各种质量缺陷都称为事故,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有些缺陷不仅不易避免,而且规范也允许,如混凝土结构受拉区出现宽度不大的裂缝等,只要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不违反上述四项建筑功能要求,就不应算作质量事故。但是应该注意有些事故开始往往只表现为一般的质量缺陷,而容易被忽视。随着建筑物的使用或时间的推移,缺陷逐步发展,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则往往处理困难,或无法补救,甚至最终导致建筑物倒塌。因此,除了明显不会有严重后果的质量缺陷外,

4、对其他的质量问题均应认真分析,进行必要的处理,并作出明确的结论。1.2 工程质量事故的类别本文把工程质量事故按性质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类:(1)倒塌事故:指建筑物整体或局部倒塌,重点阐述局部倒塌事故的处理。(2)开裂事故:包括砌体和混凝土结构开裂,以及钢材等建筑材料的裂缝等。重点阐述混凝土及砌体裂缝性质的鉴定与处理。(3)错位事故:包括建筑物方向、位置错误,结构构件尺寸、位置偏差过大,以及预埋件、预留洞(槽)等错位偏差事故。(4)地基工程事故:包括地基失稳或变形,斜坡失稳及人工地基等类事故。(5)基础工程事故:包括基础错位、变形过大,基础混凝土孔洞,桩基断裂,设备基础地脚螺栓错位,箱形基础等事故

5、。(6)变形事故:包括结构受力或施工工艺不当引起建筑物出现下挠、倾斜、扭曲或过大的变形事故。(7)结构或结构能力承载能力不足事故:主要指承载能力不足留下的隐患性事故。如混凝土结构中漏放或少放钢筋,钢结构中杆件连接达不到设计要求,虽未造成严重开裂或倒塌,但已留下隐患。(8)建筑功能事故:包括房屋漏雨、渗水、隔热或隔声功能达不到设计要求,装饰工程达不到设计标准。(9)其他事故:塌方、滑坡、沉井下沉中的各类事故,如突沉、停沉、倾斜、扭转、超沉等。1.3 工程质量事故主要原因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诸如不作可行性研究,即搞项目建设;无证设计或越级设计;无图施工、盲目蛮

6、干等均可能造成严重事故。(2)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诸如不认真进行地质勘察,随便确定地基承载力;勘测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地质勘察深度不足,没有查清较深层有无软弱层、墓穴、空洞;地质勘察不详细、不准确,导致基础设计错误等。(3)设计计算存在的问题:诸如结构方案不正确;结构设计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漏算或少算;结构内力计算错误、组合错误;不按规范规定验算结构稳定性;违反结构构造的规定,以及计算中的错误等。(4)建筑材料、制品质量低劣:诸如结构材料物理性能不良,化学性能不合格,水泥标号不足,安定性不合格,钢筋强度低,塑性差,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防水、

7、保温、隔热、装饰等材料质量不良;构件质量不合格。(5)建筑物使用不当:诸如不经核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加层;任意改变用途,加大设备荷载;在结构构件随意开洞、割筋、留槽;不清除楼面积渣,不进行必要的维保等。(6)科研方面存在问题或技术难点未妥善解决,就急于用在工程上:如较低温度下,混凝土滑模施工时,如何保证承杆稳定问题;又如升板工程中,如何防止群柱失稳。对钢材的脆断及进口钢材性能研究不够;对某些特种结构受力分析不当,均可能导致事故。(7)施工中忽视结构理论:诸如不懂土力学原理,造成不应发生的塌方或建筑物移位、沉陷、开裂;不能正确区别预制构件在使用和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特点;忽视砌体施工的稳定性;对装配式

8、结构施工中各阶段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认识不足;施工荷载不控制,造成严重超载;不验算悬挑结构在施工中的稳定性;模板与支架,以及脚手架设置不当;混凝土结构中,任意改预制为现浇,造成传力途径或内力受力性质的改变等。(8)施工工艺不当:诸如土方开挖出现流砂时,无正确的治理措施;打桩或其他分部分项施工顺序不当,相邻建筑施工顺序错误;砌体工程组砌方法不当,通缝、重缝多;混凝土浇筑成型方法错误,形成孔洞或冷缝;混凝土拆模时间过早,导致裂缝和局部垮塌。(9)施工组织管理不善:诸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施工规范操作;对进场材料与制品不按规定检查验收;缺乏称职的施工技术人

9、员;没有建立和建全各级技术责任制度;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不作隐蔽验收或其他中间验收;土建与安装配合差;总包与分包多行其事,出了事故,匆忙处理,甚至掩盖隐瞒。(10)灾害事故:如地震、大风、大雪、火灾、爆炸、水灾等引起整体失稳倒塌等。1.4 倒塌、错位、变形和裂缝事故的常见原因常见倒塌事故原因见表1-1。常见倒塌事故原因一览表 表1-1倒 塌 部 位常 见 原 因1.柱、墙(1)柱、墙设计截面太小(2)砌体结构设计方案错误 1)弹性方案误用刚性方案设计 2)梁墙节点刚接错用铰接计算(3)混凝土质量低劣 1)强度严重不足 2)混凝土中有孔洞(4)砌筑质量低劣 1)砂浆

10、饱满度低 2)组砌不良,通缝、重缝多 3)砂浆强度严重不足 4)砌体中配筋遗漏(5)柱、墙施工中失稳 1)结构吊装中,临时固定不良 2)砖砌墙、柱施工中的自由高度超过规定 3)升板工程中群柱失稳 4)对大风或其他水平外力作用估计不足(6)施工超载:楼盖或屋盖严重超载,造成施工不久的墙柱倒塌(7)乱改设计 1)任意取消梁垫 2)改小房间为大房间,造成传力路线改变2.梁、板(1)设计截面太小(2)钢筋错位太大(3)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4)模板支架失稳(5)预制楼板质量低劣(6)施工超载3.悬挑结构 (1)整体倾覆 1)设计未作稳定性验算 2)施工中过早拆除模板支撑构件 (2)沿悬挑构件根部断塌 1

11、)钢筋严重错位 2)模板支架方法错误 3)混凝土质量低劣 4)漏放连接钢筋 5)拆模过早 6)施工超载4.屋架、屋盖 (1)钢屋架 1)压杆失稳(设计错误或施工中乱改设计) 2)支撑系统不良,屋架整体失稳 3)材质不合格,钢材脆断 4)屋盖安装顺序违反设计规定 5)屋盖超载:积灰严重;施工荷载挂在屋架上,把屋架拉弯倒塌 6)制作质量差,尤其是焊接质量差 7)屋架与柱连接构造,由铰接改为刚性的焊接 8)屋架各杆件轴线不交汇于一点,造成次应力太大 (2)钢筋混凝土屋架 1)组合屋架节点构造处理不当 2)屋盖系统未设纵向传力杆件 3)屋架吊装中失稳 4)屋架拼接、焊接质量差 5)屋面严重超载 (3)

12、木屋架和钢木屋架 1)屋架杆件设计截面太小 2)选材不当,木材腐朽、虫蛀或木节太多 3)任意锯截下弦外伸段,造成抗剪能力严重不足 4)不设支撑或支撑不良5.建筑物整体倒塌 (1)地基不均匀沉降严重 (2)结构方案或设计计算错误 (3)施工质量低劣 (4)无证设计,无证施工 (5)违反基本建设顺序错位、偏差、变形事故常见原因见表1-2。裂缝事故常见原因见表1-3。错位、偏差、变形事故常见原因一览表 表1-2原 因 分 类常 见 原 因1.测量放线错误 (1)看错图 1)测量放线时,不看总图,造成单位工程方向错误 2)错把基础中心线当轴线 3)误将车间某一轴线作为构筑物的中心线 4)轴线间尺寸错误

13、 (2)测量错误 1)读错尺 2)测量仪器、工具误差太大 3)测量方法不当 (3)测量标志位移 1)控制桩构造不当,埋设不牢固 2)测量标志位于交通要道,因车压和碰撞造成位移 3)把控制点投设在模板或脚手架上2.设计图纸错误 (1)土建施工图与水电、设备图纸矛盾 (2)设备基础地脚螺栓位置尺寸与设备不一致 (3)构筑物与建筑物之间距离太小,因相邻影响而造成构筑物变形倾斜 (4)平面图不按常规方向绘制,又不注明南、北方向3.构件制品尺寸 (1)钢结构制作工艺不良 (2)钢结构运输、堆放、安装方法不当 (3)预制板超宽、超长、超厚 (4)柱、屋架等大型构件,因制作时场地不均匀下沉而变形4.施工工艺

14、不良 (1)施工顺序不当 (2)模板和支撑固定不良 (3)结构安装工艺错误 (4)预埋件固定不牢固 (5)模板尺寸错误 (6)土方单侧(或偏心)回填 (7)地下水池因排水措施不力,造成水池上浮错位5.地基基础问题 (1)地基沉降量太大 (2)地基不均匀沉降6.其他 (1)装配式结构安装中构件误差积累 (2)地面堆载太大,柱、墙倾斜 (3)地基冻胀裂缝事故原因一览表 表1-3结 构 类 别原 因 分 类常 见 原 因混凝土1.材料、半成品质量(1)水泥、砂、石质量不合格(2)使用不适当的外加剂(3)配合比不良2.建筑构造或结构构造(1)配筋构造违反设计规范规定(2)变形缝设置违反有关规范的规定(

15、3)结构或连接处出现明显的薄弱截面3.施工工艺(1)混凝土中任意加水或加大水泥浆量(2)混凝土制备、运输、浇筑、养护工艺不良(3)钢筋保护层过大或过小(4)不按规定处理施工缝(5)拆模过早(6)过早加荷或施工超载 4.结构受力(1)设计截面太小(2)超载(3)设计允许裂缝(4)应力集中(如截面突变)5.地基变形(1)地基沉降差大(2)地面荷载过大 6.温、湿度变形(1)环境温度影响(2)大体积混凝土各种温差作用(3)混凝土收缩7.其他钢筋腐蚀、混凝土腐蚀、碱骨料反应、地震等砌体 1.温度影响(1)混合结构中砌体与混凝土的温度变形不一致(2)环境温度影响 2.地基变形(1)不均匀沉降(2)相邻建

16、筑影响(3)地基局部塌陷 3.建筑构造(1)房屋整体性差(2)变形缝设置不当 4.结构受力(1)设计截面太小(2)局部承压应力过大 5.施工质量(1)组砌质量差,通缝、重缝多(2)砂浆饱满度低(3)砌筑砂浆强度严重不足(4)断砖集中使用钢 1.钢材裂缝出厂质量不合格,工地验收不认真 2.焊接裂缝(1)焊接工艺不良(2)钢材可焊性差(3)低温焊接措施不当 3.使用问题(1)冲击与震动(2)疲劳二、质量事故处理的任务与特点2.1 质量事故处理的主要任务本文所述的质量事故处理,仅指技术工作范畴的有关内容而言,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事故部分或不合格品的处置。诸如:返工重做、返修、加固补强

17、等;2、防止事故再发生而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事故处理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七项:(1)创造正常施工条件:国内外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工程质量事故大多数发生在施工期,而且事故往往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只有及时、正确地处理事故,才能创造正常施工条件。(2)确保建筑物安全:对结构裂缝、变形等明显的质量缺陷,必须作出正确的分析、鉴定,估计可能出现的发展变化及其危害性,并作适当处理,以确保结构安全。对结构构件中的隐患,如混凝土或砂浆强度不足,构件中漏放钢筋或钢筋严重错位等事故,都需要从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周密的分析和必要的计算,并采用适当的处理措施,排除这些隐患,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3)满足使用要求:建筑物尺寸

18、、位置、净空、标高等方面的过大误差事故;隔热保温、隔声、防水、防火等建筑功能事故;以及损害建筑物外观的装饰工程事故等,均可能影响生产或使用要求,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4)保证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耐久性:有些质量事故虽然在短期内不影响使用和安全,但可能降低耐久性。如混凝土构件中受拉区较宽的裂缝;混凝土密实性差;钢构件防锈质量不良等,均可能减少建筑物使用年限,也应作适当处理。(5)防止事故恶化,减少损失:由于不少质量事故随时间和外界条件而变化,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不断扩大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例如持续发展的过大的地基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和砌体受压区中宽度不大的裂缝等均应及时处理,防止发展成倒塌

19、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6)有利于工程交工验收:施工中发生的质量事故,必须在后续工程施工前,对事故原因、危害、要否处理和怎样处理等问题作出必要的结论,并应使有关方面达到共识,避免到工程交工验收时,发生不必要的争议而延误工程的使用。(7)防止事故再发生:防止同类事故或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而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针对实际存在的事故原因而采取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称之为纠正措施。例如沉桩设备功率太小,导致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用更换设备的纠正措施。利用适当的信息来源,调查分析潜在的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称为预防措施。例如从钢材市场情况获悉,钢筋不合格品比例小,相应采取加强原材料采购

20、质量控制等措施,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场,同样能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再发生。因此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再发生。2.2 质量事故处理的特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由于使用功能和建筑地区条件不同,建筑物种类繁多,加上施工中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建筑施工中出现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如果事故发生在使用阶段,还涉及到使用不当等问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形态的事故,往往其产生的原因、性质与危害程度截然不同。所有这些众多的因素,都造成不少质量事故本身的复杂性。在进行事故处理时,更会由于施工场地狭窄,及与完好建筑物间的联系等而产生更大的复杂性,诸如车辆、施工机具难于接近施工点,操作

21、不慎会影响相邻建筑物的结构等等。(2)危险性:除了事故的复杂性给其处理工作带来的危险性外,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危险因素:一是有些事故随时可能诱发建(构)筑物的突然倒塌;二是事故排除过程中,也可能造成事故恶化和人员伤亡。(3)连锁性:建筑物局部出现质量事故,处理时不仅要修复事故部位,而且还应考虑修复工程对下部结构乃至地基的影响。例如板承载能力不足的加固,往往引起从板、梁、柱到基础的连锁性加固。(4)选择性:同一事故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可有多种选择。在处理时间方面,一般均应选择及时进行处理,但是并非所有的事故都是处理越早越好,相反,有些事故因为匆忙处理,而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造成事故重复处理。

22、在处理方法选择方面,要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可行、方便、可靠等因素,经过分析比较后,选定最优方案。(5)技术难度大:通常修复补强工程比新建工程的技术难度大得多。因此除了正确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外,还必须严格控制处理设计、施工准备和操作检查验收,以及处理效果检验等项工作的质量。(6)要有高度责任性:因为事故处理不仅涉及结构安全和建筑功能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而且还牵涉到单位之间的关系和人员处理,所以事故处理都必须十分慎重,对有关人员的政纪或法纪处分更应慎之又慎。三、质量事故处理的原则与基本要求3.1 质量事故处理必须具备的条件质量事故处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事故情况清楚:一般包括事故

23、发生时间,事故情况描述,并附有必要的图纸与说明,事故观测记录和发展变化规律等。(2)事故性质明确:主要应明确区分以下三个问题:1)是结构性的还是一般性的问题。如建筑物裂缝是由于承载力不足引起,还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温、湿度变形而造成;又如构件产生过大的变形,是因结构刚度不足,还是施工缺陷所造成等等。2)是表面性的还是实质性的问题。如混凝土表面上出现蜂窝麻面,就需要查清内部有无孔洞;又如结构裂缝,需要查清裂缝深度,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还要查明钢筋锈蚀情况等。3)区分事故处理的迫切程度。如事故不及时处理,建筑物会不会突然倒塌?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以免事故扩大恶化等。(3)事故原因分析准确、全面:

24、如地基承载能力不足而造成事故,应该查清是地基土质不良,还是地下水位改变,或者出现侵蚀性环境;是原地质勘察报告不准,还是发现新的地质构造,或是施工工艺或组织管理不善而造成等等。又如结构或构件承载力不足,是设计截面太小,还是施工质量低劣,或是超载等。(4)事故评价基本一致:对发生事故部分的建筑结构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建筑功能、结构安全、使用要求以及对施工的影响等评价。有关结构受力性能的评价,常用本文之第2章检测技术中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取得实测数据,结合工程实际构造等情况进行结构验算,有的还需要做荷载试验,确定结构的实际受力性能。在进行上述工作时,要求各有关单位的评价基本上达到一致的认识。(5)处

25、理的目的、要求明确:常见的处理目的要求有:恢复外观;防渗堵漏;封闭保护;复位纠偏;减少荷载;结构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事故处理前,有关单位对处理的要求就基本统一,避免事后无法作出一致的结论。(6)事故处理所需资料齐全:包括有关施工图纸、施工原始资料(材料质量证明,各种施工记录,试块试验报告,检查验收记录等)、事故调查报告、有关单位对事故处理的意见和要求等。3.2 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与注意事项一、一般原则1、正确确定事故性质这是事故处理的先决条件。有关内容前面已阐述。2、正确确定处理范围除了事故直接发生部位(如局部倒塌区)外,还应检查事故对相邻结构的影响,正确确定处理范围。3、满足处理

26、的基本要求事故处理应达到以下五项基本要求:(1)安全可靠,不留隐患;(2)满足使用或生产要求;(3)经济合理;(4)材料、设备和技术条件满足需要;(5)施工方便、安全。4、选好处理方案和时间根据事故原因和处理目的,正确选用处理方案和时间。5、制定措施制定有效、可行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二、注意事项1、注意综合治理首先要防止原有事故的处理引发新的事故;其次注意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利取得最佳效果。如构件承载能力不足,不仅可选择补强加固,还应考虑结构卸荷、增设支撑、改变结构方案等多种方案的综合应用。2、注意消除事故的根源这不仅是一种处理方向和方法,而且还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重要措施。例如超载引起的

27、事故,应严格控制施工或使用荷载;地基浸水引起地基下沉,应消除浸水原因等。3、注意事故处理期的安全一般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1)不少严重事故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发生倒塌,只有在得到可靠地支护后,方准许进行事故处理,以防发生人员伤亡。(2)对需要拆除的结构部分,应在制定安全措施后,方可开始拆除工作。(3)凡涉及结构安全的,都应对处理阶段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验算,提出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在处理中严密监视结构的稳定性。(4)重视处理中所产生的附加内力,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安全因素。(5)在不卸荷条件下进行结构加固时,要注意加固方法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4、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为确保事故处理的工程质量,必

28、须从准备阶段开始,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处理工作完成后,如有必要,还应对处理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检验,以确认处理效果。三、事故不需要作专门处理的条件工程质量缺陷虽已超出标准规范的规定而构成事故,但是可以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论证,从而作出不需要专门处理的结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例如有的建筑物错位事故,如要纠正,困难很大或将造成重大损失,经过全面分析论证,只要不影响生产工艺和正常使用,可以不作处理。(2)施工质量检验存在问题:例如有的混凝土结构检验强度不足,往往因为试块制作、养护、管理不善,其试验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反映结构混凝土质量,在采用非破损检验等方法

29、测定其实际强度已达到设计要求时,可不作处理。(3)不影响后续工程施工和结构安全:例如后张法预应力屋架下弦产生少量细裂缝、小孔洞等局部缺陷,只要经过分析验算证明,施工中不会发生问题,就可继续施工。因为一般情况下,下弦混凝土截面中的施工应力大于正常的使用应力,只要通过施工的实际考验,使用时不会发生问题,因此不需要专门处理,仅需作表面修补。(4)利用后期强度:有的混凝土强度虽未达到设计要求,但相差不多,同时短期内不会满荷载(包括施工荷载),此时可考虑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只要使用前达到设计强度,也可不作处理,但应严格控制施工荷载。(5)通过对原设计进行验算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基础或结构构件截面尺寸不足,

30、或材料力学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而影响结构承载能力,可以根据实测的数据,结合设计的要求进行验算,如仍能满足使用要求,并经设计单位同意后,可不作处理。但应指出:这是在挖设计潜力,因此需要特别慎重。最后要强调指出:不论哪种情况,事故虽然可以不处理,但仍然需要征得设计等有关单位的同意,并备好必要的书面文件,经有关单位签证后,供交工和使用参考。3.3 地基基础事故处理注意事项除了遵循3.2节的有关规定外,重点注意以下事项:(1)所有地基基础工程事故均应认真分析和处理。因为这类事故往往影响结构安全或施工中的安全,处置不当,可能导致恶性事故发生。(2)及早分析处理:地基基础工程不仅重要,而且属隐蔽工程,这类

31、事故若不能及时发现,往往造成以后处理困难,并可能加大处理费用。(3)防止影响其他地下设施:在工业建筑中处理地基基础事故时,不仅要考虑各种基础、地沟、地坑等土建工程,还应注意水、电、暖、卫及其他工艺设施,防止影响而造成新的问题。(4)区别事故性质和原因:地基基础事故常见原因不仅与地基土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有关,而且还与地下水质和水位,以及设计、施工等许多因素有关,处理时应根据其性质,针对事故原因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例如地基变形过大事故,首先区分变形的均匀程度及造成的原因,然后再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的需要加固地基,有时可采用局部削弱地基的方法处理等。(5)不要局限于仅处理地基基础:发生地基事故后,不

32、仅可以通过地基处理消除缺陷,有时对上部结构作适当的加固补强,可能比单纯加固地基的效果更好,同时还需注意地基事故可能导致上部结构产生的附加应力。3.4 开裂事故处理注意事项除了遵循3.2节各项原则外,重点注意以下事项:(1)正确鉴别裂缝:建筑物裂缝很普遍,是否需要处理和怎样处理,主要取决于裂缝的性质及其危害性。对那些危及结构安全、或影响正常使用、或降低耐久性的裂缝,都应认真处理;对不断扩展的裂缝,而可能导致建筑物垮塌者,还应采取应急防护措施。(2)防止再次开裂:除了正确选用处理方法和处理时间外,还应从消除原因着手,采取适当措施,诸如改善屋盖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等。(3)避免不必要损

33、伤:裂缝修补时要防止随意扩大裂缝,以免影响结构性能,或把一条缝变成两条缝。3.5 错位变形事故处理注意事项除了遵循3.2节各项规定外,还应注意下述事项:(1)充分估计错位变形造成的后果:因为这类事故多数影响后续工程施工,处理时常见弊病是只求施工可以继续,忽视错位对结构造成的附加内力,甚至导致结构计算简图改变,以及影响生产工艺和标准设备的订购等严重后果。(2)及早处理:许多工程的实践经验表明,发生错位变形事故后,处理越及时越好,损失也小。(3)防止矫枉过正:有的基础错位采用顶推复位时,由于惯性和蠕动的作用,在停止顶推后,基础还可能缓慢地继续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因此,在没有充分把握时,顶推不要一次到

34、位,以防错位纠正过量。3.6 强度不足事故处理注意事项除了遵循3.2节的名项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测定实际强度:试样或试块强度不足时,若有充分依据怀疑试样的代表性,可用非破损检验方法,测定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作为分析处理事故的依据。(2)考虑利用后期强度:对用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和砂浆强度不足事故,如果有条件继续养护,而且其强度还可能继续增长时,可考虑结构实际使用时间,利用后期强度,但应注意控制施工荷载和建造期的各种作用。(3)重视强度不足对建筑物的影响:强度不足不仅降低承载力,而且可能加大结构构件变形,对混凝土结构还可能造成抗渗、抗冻和耐久性能下降。3.7 钢结构事故处理注意事项除遵循

35、3.2节各项规定外,重点注意以下事项:(1)选择合理的连接方式:钢结构加固应优先采用电焊连接。在焊接法确有困难时,可用高强螺栓或铆钉,不得已的条件下可用精制螺栓。不准使用精制螺栓作加固连接件。轻钢结构在负荷条件下,不准采用电焊加固。(2)正确选择焊接工艺:力求减少焊接变形和降低焊接应力。(3)注意环境温度影响:加固焊接应在0以上环境进行。(4)注意高温对结构安全的影响:负荷条件下,作电焊加固或加热校正变形,应注意被加固构件过热而降低承载能力。3.8 局部倒塌事故处理注意事项除遵循3.2节各项规定外,重点注意以下事项:(1)防止事故扩大恶化:发生局部倒塌事故后,应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尽早采取应急

36、防护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注意人身安全:采取有效的措施抢救遇害人员。(3)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确保现场勘查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采用拍照、录相等方式记录当时现场情况。清理现场必须经检察院或事故调查组同意后方可进行。(4)重视未倒塌部分的鉴定:一要注意未倒部分是否存在类似的隐患;二要检查倒塌所产生的冲击、震动等影响。(5)及时报告事故情况:倒塌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以最快的方式,按照建设部规定的程序报告,并应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四、质量事故处理程序与主要

37、内容4.1 事故处理的一般工作程序事故处理的一般工作程序见图1.1。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处理方案结论检查验收施工施工方案处理设计处理前复查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结构可靠性鉴定合格临时防护措施及实施不合格图1-1 质量事故处理工作程序4.2 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内容包括勘察、设计、施工、使用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调查,一般可分为初步调查、详细调查和补充调查三类。一、初步调查初步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情况:其内容有建筑物所在场地的特征(如邻近建筑物情况、有无腐蚀性环境条件等),建筑结构主要特征,事故发生时工程的形象进度或工程使用情况等。(2)事故情况:发现事故的时间和经过,事故现况和实测数

38、据,从发现到调查时的事故发展变化情况,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事故的严重性(如是否危及结构安全)和迫切性(不及时处理是否会出现严重后果),以及是否对事故作过处置等。(3)图纸资料检查:设计图纸(建筑、结构、水电、设备)和说明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测报告等。(4)其他资料检查:1)建筑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2)施工中的各项原始记录和检查验收记录:如施工日志、打桩记录、混凝土施工记录、预应力张拉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5)使用情况调查:对已交工使用的工程应作此专项调查,其内容包括房屋用途、使用荷载、腐蚀条件等方面的调查。二、详细调查详细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情况:设计

39、单位资质情况,设计图纸是否齐全,设计构造是否合理,结构计算简图和计算方法以及结果是否正确等。(2)地基基础情况:地基实际状况、基础构造尺寸和勘察报告、设计要求是否一致,必要时应开挖检查。(3)结构实际状况:包括结构布置、结构构造、连接方式方法、构件状况和支撑系统等。(4)结构上各种作用的调查:主要指结构上的作用及其效应,以及作用效应组合的调查分析,必要时进行实测统计。(5)施工情况:包括施工方法、施工规范执行情况,施工进度和速度,施工中有无停歇,施工荷载值的统计分析等。(6)建筑变形观测:沉降观测记录,结构或构件变形观测记录等。(7)裂缝观测:裂缝形状与分布特征,裂缝宽度、长度、深度以及裂缝的

40、发展变化规律等。三、补充调查补充调查往往需要补做某些试验、检验和测试工作,通常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1)对有怀疑的地基进行补充勘测:如持力层以下的地质情况;桩基工程中,原勘探孔之间的地质情况等。(2)测定建筑物中所用的材料的实际性能:如取钢材、水泥进行物理试验、化学分析;在结构上取试样,检验混凝土或砖砌体的实际强度;用回弹仪、超声波和射线作非破坏性检验。(3)建筑结构内部缺陷的检查:如用锤轻击结构表面,来检查有无起壳和空洞;向原有的预留洞、预埋管中注水,来检查内部有无大的孔洞或渗漏;凿开可疑部位的表层,检查内部质量;用超声波探伤仪测定结构内部的孔洞、裂缝和其他缺陷等。(4)载荷试验:根据设计或

41、使用要求,对结构或构件进行载荷试验,检查其实际承载能力、抗裂性能与变形情况。(5)较长时期的观测:对建筑物已出现的缺陷(如裂缝、变形等)进行较长时间的观测检查,以确定缺陷是否已经稳定,还是在继续发展,并进一步寻找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等等。补充调查的内容随着工程与事故情况的不同有很大差别,上述内容是常遇到的一些项目。实践经验表明,许多事故往往依靠补充调查的资料,才可以分析与处理,所以补充调查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但是补充调查项目,有的既费事,又费钱,只有在已调查资料还不能分析、处理事故时,才做一些必要的补充调查。4.3 临时防护措施及实施有些严重的质量事故可能不断发展而恶化,有的甚至可能造成建筑物倒塌

42、或人员伤亡。在事故调查与处理中,一旦发现存在有这类危险性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立即组织实施。通常有以下两类情况:(1)防止建筑物进一步损坏或倒塌:常用的措施有卸荷与支护两种。常见的支护措施如:发现承受大梁或屋架的柱、墙承载能力严重不足时,及时在梁或屋架下增设支撑;又如发现悬挑结构存在断塌或整体倾覆的危险时,应在悬出端或悬挑区内加设支撑;其他如砖墙变形过大,高厚比严重超过允许值,屋架安装后垂直度偏差太大等,均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2)避免人员伤亡:有些质量事故已达到濒临倒塌的危险程度,在没有充分把握时,切勿盲目抢险支护,导致无谓的人员伤亡。此时应划定安全区域,设置围栏,防止人员进入危

43、险区。4.4 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的分析应当建立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其主要目的是分清事故的性质、类别及其危害程度,同时为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因此,原因分析是事故处理工作程序中的一项关键工作。在进行原因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确定事故原点:事故原点是事故发生的初始点,如房屋倒塌开始于某根柱的某个部位等。事故原点的状况往往反映出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在事故分析中,寻找与分析事故原点非常重要。找到事故原点后,就可围绕它对现场上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把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全部揭示出来,从中可以找出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2)正确区别同类型事故的不同原因:从大量的事故分析中,可见同类型事故的原因有

44、时差别甚大,参见表1-1、表1-2、表1-3。只有经过详细的分析与鉴别后,才能找到事故的主要原因。(3)注意事故原因的综合性:不少事故,尤其是重大事故的原因往往涉及到设计、施工、材料制品质量和使用等几方面。在事故分析中,必须全面估计各项原因对事故的影响,以便采取综合治理措施。4.5 结构可靠性鉴定一、涵意 结构可靠性鉴定包括安全性、适用性与耐久性三个方面:1、安全性:结构能承受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以及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仍保持必要的结构整体稳定性。2、适用性: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满足预定的使用要求。3、耐久性:结构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在规定的年限内,仍能满足

45、结构预定功能的要求。二、目的建筑工程建造期发生质量事故、或使用管理不当产生的事故、以及遭受灾害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均可能危及建筑物安全。对出现的各种建筑工程事故是否需要处理和怎样处理,其最主要的依据是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的结果。只有对发生事故的建筑物作出正确的结构可靠性鉴定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处理事故,确保使用安全。如果事故出现在建造期,结构可靠性鉴定更加重要,因为建造中的建筑物,无论是整体稳定性或实际承受各种作用的能力,都与竣工后的建筑物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其结构可靠性的鉴定务须十分认真,以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三、鉴定的主要内容结构可靠性鉴定的重点是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鉴定的主要内容有以

46、下几方面。1、地基实际承载力和地基变形,包括总变形量、沉降差和地基稳定性。2、结构材料实际性能。如钢材实际强度,混凝土或砂浆当时的强度等。3、基础尺寸、形状、桩基数量、位置和单桩承载力。4、结构布置和实际完成情况。包括结构布置和支撑体系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发生事故时的实际状况等。5、结构构件尺寸。如梁、板、屋架等水平构件的跨度,柱、墙等竖向构件的高度,构件截面形状、尺寸,混凝土结构的配筋(面积、数量、间距、保护层尺寸),支承长度和面积。6、结构构件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连接构造情况。7、结构构件的缺陷。裂缝、混凝土孔洞、过大的变形、其他缺陷等。8、结构上的作用,尤应重视实际施工荷载量及其分布。四、鉴定依据1、现行规范。主要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68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