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英雄背后的.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06873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火英雄背后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救火英雄背后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火英雄背后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火英雄背后的.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救火英雄背后的.精品文档.救火英雄背后的“罗映珍” 李时忠救火英雄背后的感动故事民族时报记者 陶 江他,正直青春年华,原本可以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建美好家园,然而一场大火让他永远只能坐在轮椅上。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本应和同龄女人一样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但灾难的降临让她失去了原有的依靠,从此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是那场无情的火灾!他可以袖手旁观,视而不见,但他没有,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价值!而她,英雄背后的女人,却背负起了家庭的重担,用那朴实而真执的情感撑起了这个家,让这个近乎崩溃的家庭重新获得生机。媒体探寻 救火英雄

2、事迹感动世人9月22日,云南日报在民生关注版刊出了一篇题为“一个救火英雄的心愿”通讯,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在省城昆明开会的中共临沧市委书记杨洪波看到事迹报道后当即在报纸上作出批示:李时忠夫妇的事迹非常感人,新闻部门要继续挖掘典型内涵,丰富典型事迹,提升典型精神,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9月23日,省级驻临沧主流媒体和临沧市内的媒体记者聚集从双江勐库镇出发,沿着泥泞崎岖的山路,再次走进地处双江大雪山脚下的公弄村豆腐寨二组,在那里,我们见到了救火英雄李时忠以及他背后的“罗映珍”郭云从。他们俩那种一尘不染,积极乐观的态度令记者又一次为之动容。“来了,他们一直都来呢,来的次数我都数不清了。你看:昨天,县里来

3、的人告诉我,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贺国飞,双江自治县委书记尚东红又来看望我家了。我老公的心愿就是看点药书,还想到村外去看一看。今天,他们说:我们家的愿望会全部得到实现的。”救火英雄李时忠的妻子郭云从说话像打连珠炮一样似的。记者在李时忠家看到,由临沧市委组织部赠送的: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偏方大全等代表着我国中医瑰宝的7部书籍让李时忠如获至宝,看得如痴如醉。事件回放 一个救火英雄的心愿2002年3月19日,烈日炙烤着大地,好像要把大地烤焦。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公弄村委会豆腐寨二组的村民大多数都去干农活了,公弄村委会豆腐寨二组组长的李时忠顶着炎炎烈日,帮助村民盖茶叶制作所,汗水侵透了李时忠的衣服。但丝毫

4、没有影响李时忠干活的心情。11时许,平静的村子突然冒起火烟,片刻之间,房子上串起了火苗。 看到起火,李时忠从工地上抓起一根水管,带领几个村民,从工地冲向起火现场。到达起火现场后,李时忠发现起火的是村民杨正义家的房子,看到杨正义家的房子已经被烧的差不多,无法扑救。李时忠毅然爬上杨正义邻居的屋顶,迅速撬开瓦片,拆除防火隔离带。防止大火烧到其他家。在此过程中,大火将李时忠脚下的椽子烧断了,他从3米多高的房顶摔进了火海之中。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大火终于扑灭了。而从屋顶摔下的李时忠,脊椎严重受伤,造成下肢高位瘫痪,落下了终身残疾。家庭遭遇变故时,李时忠夫妇的长子李国民19岁,正在云南省轻工业学校读二

5、年级;长女李国梅17岁,在四川省的一家工厂打工;次女李国新13岁,读初中一年级,三姊妹还是不经世事的少年。父亲英勇负伤后,家里没有了顶梁柱,李国梅从四川回到家里照顾父亲,李国新也辍学回家了。在昆明读书的李国民执意要辍学和母亲一起撑起这个家。在父母亲的坚持下,李国民重新回到了学校。郭云从在耿马县孟定镇一家饭店打工的四妹知道后,毅然承当起了李国民所有的读书费用,并向二姐郭云从承诺,无论如何都会帮助李国民顺利完成学业。而今,李国民已经在姨妈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并进入移动公司工作。2002年8月份,李时忠病情加重,生命垂危。郭云从和大伯家借了300元钱,打发放暑假回家的儿子去勐库街买了寿衣等物品为丈夫

6、准备后事。郭云从说:“老李在寨子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让他走得风光些。”与此同时,郭云从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丈夫的治疗,四乡八村的医生她都求过,擅长中医的赤脚医生她也找过。最终,还是一名叫王高良的村医,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控制住了李时忠的病情。2002年至2004年间,是李时忠一家最困难的时候。巨额的医疗费用,导致李时忠一家家徒四壁,连维持日常生活都举步维艰。因为李时忠常年卧床,大小便无常,垫在病床上的棉絮常常是几个月时间就不能再用了。两个女儿因为没有棉絮,一直在草席上睡了三年;这三年来,郭云从一直在丈夫的病床旁席地而睡。夏天还勉强可以对付,一到冬天,母女三人总是半夜里被冻醒后再也

7、无法入睡,默默地相拥而泣。由于生活不是很宽裕,李时忠家的瓦房里一直没安装天花板。一到秋季,山村里毛毛虫四处横行。掉落在李时忠病床的上毛毛虫,导致他浑身过敏,奇痒难耐,彻夜难眠。看着因睡眠不足而日益消瘦的丈夫,郭云从心疼不已。想办法四处筹钱买来几块塑料布,装了一个简易天花板来遮挡毛毛虫。几年来,为了给丈夫治病和补充营养,郭云从和两个女儿节衣缩食,过起了最简单和朴素的生活。她定期给丈夫买鲜肉补充营养,自己和女儿始终舍不得吃上一口;两个正是青春年华的女儿,几年来没有买过一套新衣服。母女三人一直穿着郭云从远嫁在四川泸州和隆昌的两个妹妹的旧衣服度过了最困难的几年时光。郭云从说:“我那两个乖巧的女儿,在结

8、婚之前基本没有穿过新衣服,苦了她们了。”2002年到2003年间,为了解决入不敷出的困境,郭云从除了种自家的田地,还和乡亲们租了些田地来种。她从原来只负责做家务活的家庭妇女,成了种庄稼的行家里手,犁田耙地,上山打柴都成了家常便饭。2004年,她一个人上山打柴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右手小臂被柴刀划了一道长达10厘米深可见骨的伤口。直到现在,手上的疤痕仍然触目惊心。一到阴雨天,伤疤还会隐隐作痛。郭云从说,自从丈夫瘫痪后,为了给丈夫治病和供儿子读书,她几乎和所有的亲戚朋友借过钱,也得到了亲戚朋友们无偿的帮助。她说,最困难的时候,她和邻居借过米,借过盐巴,然后等卖了鸡蛋或者茶叶再还上。和乡亲们借钱,

9、乡亲们也从来不计利息,都是等有了钱才慢慢还。乡亲们说,老李是个很善良的人,乡里乡亲哪家有了困难他总是鼎力相助,现在他有难处了,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因为郭云从一天要帮丈夫擦洗身体五、六次,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热水。2008年,郭云从把家里养的两头牛卖了,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从此,郭云从才告别了夜间起来生火烧水的日子。自从和兄弟几个分开过之后,李时忠夫妇还赡养着一个自愿跟随他们生活的又聋又哑的叔叔。2007年,身体本来就不好的叔叔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从那时起,郭云从要一起照顾两个病人,更是累得直不起腰,吃不下饭。2009年8月,他们照顾多年的叔叔走了,郭云从卖了家里养的牛和年猪,和儿子一起办理了叔叔的后

10、事。如今,儿女们都已相继成家立业,照顾丈夫的重任又落在了郭云从一个人身上。郭云从说,她现在最害怕就是阴雨天气。因为天一下雨,老屋就会漏雨,只能用家里的盆盆罐罐接住雨水。“这已经是盖了20多年的老房子了,左邻右舍一起盖的房子早就翻修过了,唯独我家的还是老样子。”当过木匠的李时忠对此内疚不已。因为长年累月的劳累,郭云从患上了骨质增生的各种症状。今年7月,郭云从因为骨质增生生病住院;8月,因为长期在夜间照顾丈夫导致睡眠不足,引起头昏目眩,她从楼梯上摔了下来砸伤了头,再一次入院治疗。除去新农合的补助,花了1100元医疗费,郭云从对此心疼不已。据了解,目前李时忠的医疗和护理费用一年下来需要1万余元,可是

11、经历过无数艰难困苦的郭云从仍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说:“现在三个孩子已经拉扯大了,可以力所能及的解决部分丈夫的医疗费用,生活压力逐步减小。在照顾丈夫之余,我还管理着一片茶园,一年下来也有几千元的收入,日子过得没有前几年苦了。”可是想到以后的日子,郭云从又沉默了。她说以后自己老了,不能再管理茶园了,没有力气照顾丈夫了,怎么办呢?由于李时忠家位于寨子中间,和村组道路之间不相通,他负伤瘫痪后,在病床和轮椅上度过了9年多时光,一直都没有走出过家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家门口和村组干道之间修一条平整的水泥路,能坐着轮椅走出家门,看看久违的村庄,看看外面的世界。曾在公弄村当过4年代课教师、并且酷爱研究中医

12、的李时忠心里还有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希望看到一些有关中医方面的书籍,借以打发漫长无聊的时间。不离不弃 救火英雄背后的“罗映珍”当家庭的负担、生活的不幸山一般向郭云从压下来的时候,她没有退缩、没有逃避。9多年来,她用无私的爱,悉心照料瘫痪的丈夫和高龄的婆婆、三个儿女,向世人诠释了一个真爱的故事。走进郭云从的家,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小院,院落干净整洁,用砖块搭建的简易花坛里不知名的花草竞相开放,小小的院子里洋溢着若有若无的花香。我们进去的时,郭云从正把丈夫李时忠从房间里推到院子里晒太阳,耐心细致地帮丈夫擦洗身子、洗脚、换上干净的衣服和鞋袜。有人说过,“两个人,一辈子,是相守;一个人,一

13、辈子,是坚守。”这话对于郭云从说来已经独自坚守了9年。他们的身影让人感觉温暖。这对相依为命的苦难夫妇,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除了正常的家务活之外,24小时之内要为丈夫翻身7至次,每天要为丈夫洗脸洗脚、擦洗身体,定期清洗床单被套,每天为丈夫按摩全身,因为丈夫需要时刻有人在身边贴身照顾,她从来不敢离家太远,一天要帮助丈夫完成大小便无数次,每天都要清洗大量的尿布这就是郭云从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这事情一做就是9年。郭云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一个中国传统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的不离不弃的忠贞。郭云从出生在耿马县的农村,家中排行老二,1981年与李时忠结为夫妻,婚后夫妻恩爱,男耕女织,生有一男两

14、女,一家五口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可是那场大火从此成为一家人永难忘怀的伤痛。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郭云从横竖都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上,她的头没有低下。看着瘫痪在床的丈夫,她心如刀割,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不管丈夫能不能走路,能不能做活,我都希望他活着,至少我的孩子有父亲。”年来,郭云从从一个对医学一窍不通的农家妇女,学会了更换导尿管、学会了简单的护理。自从丈夫受伤后,郭云从每天需要用药水给丈夫冲洗膀胱,每个月要换5至6次导尿管。丈夫大小便无常,需要人悉心护理。由于家离县医院较远,且交通不便,每月三次要到县医院购买药物、针水、导尿管等,每次天还未亮,就得起床步行20多公里到勐库,又从勐库坐车

15、到县医院,还没有回到家,天色已黑,常常是出了勐库镇就天黑了,她只能打着手电赶夜路,到家时往往是夜深人静了,当时还年幼的两个女儿,往往是脸上挂着泪珠睡着了。因为那时经济拮据,辛辛苦苦跑一次最多也就买得起2根导尿管,这样的来回往复,郭云从坚持了5年。说起为丈夫翻身和下床却抱不动身材高大的丈夫的辛酸;说起为了给丈夫治病而四处举债的艰难;说起原本处处都要依赖丈夫,现在却要顶起家里的一片天的艰辛,这位坚强的农家妇女禁不住潸然泪下,哽咽不已。她说,她也曾想过一死了之,但是一想到当时还未成年的个孩子和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她又振作起来,并且勉励丈夫一定要坚持,要好好的活下去。村民李发荣说:“自从李时忠出事后,郭

16、云从没有任何怨言地照顾了老李年,年了,就算是一个婴儿也该有岁了,可是老李一家的路还很漫长啊。”据一直负责李时忠的护理和医治的老村医王高良介绍,由于大小便不能自理,李时忠时常尿道感染,几乎每隔10天就需要用药物消炎一次,再加上其它的医疗费用,每年的医药费要千多元,这对于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来源的李时忠一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王医生说:“虽然李时忠的病情特殊,但是他的病房却是一直都很干净整洁,几乎没有任何异味;年来,李时忠没有起过一次褥疮,如果护理得不好的话,他早就不在人世了,这辈子能娶到这么善良的妻子,是他几世修来的福分。”9年前,为了能够贴身照顾丈夫,郭云从在自家房屋周围栽种了一片芭蕉林,

17、她说:“砍芭蕉喂猪方便省时,能让我在割猪草时不至于离开丈夫太远。”如今,那一片为爱种下的芭蕉林,已经变成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海洋。年年岁岁,见证真爱。9年前,家庭遭遇变故时正在上学的3个孩子,在郭云从含辛茹苦的拉扯下,如今已经相继成家立业,照顾丈夫的任务又落到郭云从一个人身上。2009年8月,他们照顾了20 多年的叔叔走了,可是丈夫长年卧病在床,家里早已拿不出高达几千元的丧葬费,但是总要让叔叔入土为安呀,郭云从和丈夫商量后,把家里养了多年的3头牛卖了,办理了叔叔的后事。长期以来的睡眠不足和过度劳累,郭云从的身体一直很虚弱。因为经常大脑眩晕,她常常摔跤,时常摔破了头,摔伤了手脚。就在记者去采访的前

18、一天,郭云从才刚刚出院回来,头上还缠着纱布。李时忠对妻子年来的拖累一直很愧疚,他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想对妻子说的一句话就是:“谢谢你年来不离不弃的照顾我;多亏有了你,我才坚持到了今天。”不离不弃,生死照顾。从一个年轻的少妇熬成白染成丝的婆婆。勤俭持家,团结和睦,互助互爱,在家庭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精心抚育三个孩子读书至完成学业并相继成家立业。孩子远离他乡,自己独守家园,坚持爱情底线和人伦道德,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丈夫半步,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打拼着属于自己的生活。郭云从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人,不同的是她正用自己的真爱诠释着人生和爱情的价值:大爱无边,爱心永存。郭云从,展现了当代农村妇女永不

19、熄灭的爱之光芒。李时忠和郭云从夫妇不离不弃的坚贞爱情,让人们感动颇多,也让世人唏嘘不已。他们的三个子女从小耳熏目染,从自己的父母亲身上学到了很多。热心助人 村民口中的带头人提起老队长李时忠,村民们没有一个不伸出大拇指称赞的,李时忠是豆腐寨二组的脱贫致富带头人。村上修公路、盖学校、建高优茶园,到处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一直是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人,与群众和睦相处,以礼待人。他家里还赡养一个又聋又哑的叔叔,家庭负担很重,可是不论多忙李时忠都要问寒问暖,力尽孝敬之情。村民杨文庭说:“老李没摔残前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寨子里哪家有红白喜事,他总是帮着忙里忙外,毫无怨言。虽然家里经济拮据,但是左邻右舍有什么

20、困难,他总会想办法接济,帮助乡亲渡过难关。”李时忠平时还喜欢研究中草药,总是喜欢和村里的草药医生一起探讨中医的药理、药方和药引,遇到乡亲们有什么疑难杂症了,他总是第一个出手相助。他的儿子李国民回忆说:“爸爸负伤瘫痪后,家里经济拮据得揭不开锅。有时候我们兄妹三个生病了没有钱治,都是喝爸爸配制的中草药来治疗。”相濡以沫 儿女眼里的榜样今年28岁的李国民是李时忠夫妇的长子,当年父亲英勇负伤的时候,他正在昆明的云南省轻工业学校读二年级,在父母亲的坚持下,他顺利毕业并进入了双江移动公司工作,专门从事基站建设与网络维护工作。“自从我能记事以来,从来没有见过父母吵过嘴、红过脸。他们一辈子相互包容、相互信任、

21、相互支持的爱情,将是我和妻子永远的学习榜样。我父亲身上那种友善待人、助人为乐、舍己为人、英勇顽强的精神,将教导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李国民在谈到爸爸时,眼里流露出的是敬佩,更是满满的幸福。在今年26岁的长女李国梅心目中,母亲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如今,她已经结婚并在临翔区凤翔街道办事处的昔本村生活。“在爸爸还没有受伤之前,妈妈是个在家操持家务的幸福小女人,天大的事情都有爸爸扛着。爸爸受伤后,妈妈又当爹又当妈,犁田耙地,上山打柴,农活和家务活都是一个人做。好几次爸爸病危了,妈妈都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到今天。”回忆起曾经的艰难和困苦,李国梅红了眼圈。她说:“妈妈对爸爸那种不离不弃的爱情,是我追求自己

22、幸福的动力。”今年22岁的次女李国新,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她说:“因为有了爸爸妈妈对我们兄妹三个无私的呵护和关爱,我们才有了今天。爸爸妈妈之间那种永恒的爱情和彼此的守护,是我们兄妹三个经营爱情和婚姻的最好榜样,也是我们教育自己子女的最鲜活的例子。”兄妹三人对不能陪伴在父母亲身边一直很内疚,可是母亲却认为,只要子女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是作为父母亲最大的幸福。兄妹三人对记者说,爸爸识字,喜欢博大精深的中医,他们打算给爸爸买些中医方面的书籍,在给爸爸打发时间的同时,也可以力所能及的帮助乡亲们。救火英雄的心愿将得以实现李时忠、郭云从夫妇的感人事迹,感动了世人。社会各界纷纷对郭云从一家伸出了援手,也被她对

23、丈夫不离不弃的守护而感动。为了表彰和奖励李时忠这种在危难面前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200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李时忠“云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的称号。鉴于李时忠一家的特殊情况,临沧市委政法委等市级部门和双江自治县委政法委、县民政局、县残联等县级部门对他们一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春节前夕,市县两级政法部门都会派专人前去慰问。县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只要是去勐库镇下乡,都专程去看望李时忠一家;县委宣传部主要领导也多次专程前去探望;县民政局为他们办理了低保,卫生部门也给李时忠办理了大病医疗救助,社会各界的关爱给李时忠一家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可是李时忠对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心里总是觉得愧疚不安,他说:

24、“我只做了一点点自己应该做的小事,却麻烦了各级领导和父老乡亲们。”郭云从说:“自从我家老李遭遇不幸之后,各级政府部门时常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我们才坚持到了今天。” 双江县委政法委综治办主任李伟向记者介绍说,按照省级部门的相关精神,目前政法部门正在积极和相关部门协调联系,尽力为李时忠等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争取能够享受到的各种政策,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记者采访时在李时忠家旁边看到,双江县工程技术人员正在李时忠家旁边忙碌地勘探测绘。技术人员说,救火英雄李时忠想到外面看一看,现在初步设计修一条宽3米多、长100多米的路。市委组织部已经协调了15吨水泥,县政府准备划拨资金3万元,不足部分镇政府也答应解决,救火英雄的心愿很快就会实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