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管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600488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费用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成本费用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费用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费用管理.doc(1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成本费用管理.精品文档.第11章 成本费用管理11.1成本费用的内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的产品以及提供劳务要发生各种耗费,这些耗费称为生产费用。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称为产品成本。企业生产成本的核算,就是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费用,按照它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计算出产品(或劳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11.1.1费用的特征11.1.2 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 11.1.3 期间费用 11.2 成本费用控制的依据11.2.1 目标成本目标成本通常根据预计销售收入和目标利润计算: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目标利润11.2.2标

2、准成本标准成本是通过制定材料标准成本、工资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将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并分析差异,进行成本控制的方法。11.2.3 费用预算有关费用预算的编制,见第12章预算编制的方法部分,费用预算控制的相关内容参见第13章成本中心的绩效评价。11.3 标准成本控制 成本费用的控制依据包括上述目标成本、标准成本、费用预算等,本节重点介绍标准成本控制。11.3.1标准成本制定1.标准成本及其种类(1)标准成本的含义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

3、准成本,它是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又称为成本标准。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另一种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2.标准成本的制定制定标准成本时,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相乘后得出标准成本。(1)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是根据产品或零件、部件的标准耗用量和材料标准单价计算的,其计算公式如下: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产品或零部件某种材料标准消耗量该种材料标准单价(2) 直接工资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工资的标准成本是根据零部件的标准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其计

4、算公式如下:直接工资标准成本产品或零部件单位产品标准工时小时标准工资率(3) 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分为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和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两部分。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的价格标准是根据每小时的标准分配率,它根据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和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来计算的。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固定费用预算总额/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的标准工时每小时固定费用的标准分配率(4) 单位标准成本的形成将

5、以上确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按产品加以汇总,就可确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11.2.2标准成本控制1.标准成本差异标准成本差异是指产品的实际成本与产品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其计算公式如下:标准成本差异产品的实际成本产品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差异一般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种。计算标准成本差异时,可按下式计算: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数量实际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2.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直接

6、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其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价格差异。二是数量差异。计算公式如下: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也被分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变动费用差异是指实际变动制造费与标准变动制造费之间的差额。它可被分解为价差和量差两个部分。其计算公式如下: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变动费

7、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4)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与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不同,其分析方法有“二因素分析发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 二因素分析法 二因素分析法,是指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三因素分析法三因素分析法,是指将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三个部分

8、。它是将二因素分析法的“能量差异”因素继续分解为两个部分。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公司成本费用管理办法2007-03-16 21:13成本费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中心成本费用控制,强化全员成本意识,严控不合理开支,增强财务约束能力,使中心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和预算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心成本费用管理工作应遵循“

9、成本效益、统一管理、监督制约、依法合规”的整体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各成本中心都应树立成本观念和成本意识,在设备采购、基本建设、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涉及资金投入方面,必须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平衡,避免盲目投入,重复建设、不计成本、不重效益的随意行为。2、统一管理原则。按照财务统一管理的思路,中心及关联单位的财务管理和计划投资工作,由中心计划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与协调。各部、室成本费用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 3、监督制约原则。根据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通过预算分解、定额包干、适度奖惩、财务监控的手段,达到监督制约的效果。各部门班子成员应对部门成本费用进行监督管理。 4、依法合规的原则。中心各

10、项财务管理活动和行为必须依据和遵照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事,做到依法理财,照章办事。 第三条:中心成本费用项目按性质分为变动费用和刚性费用(相对)两类。对变动费用实施定额包干管理,对刚性费用实施监控约束管理。第四条:实施监控约束管理的成本费用有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障费,劳动保护费、住房公积金、防寒取暖费、防暑降温费,保险费、绿化保洁费、水电消耗、各类税金及附加等项目。 第五条:实施定额包干管理的成本费用有差旅费、办公费、业务费、修理费、燃料动力、器材配件、运输费、电话费、业务招待费等项目。第六条:刚性费用实施监控约束管理,由计划财务部门根据全年预算批复,协

11、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具体指标,报中心批准后实施。变动费用实施定额包干管理,由计划财务部门根据全年预算批复及历年数据采取“零基预算”与“定基预算”相结合方法编制,报中心批准后实施。第七条:计划财务部门在编制全年预算时,根据预算批复情况,考虑中心生产运行实际,预留部分机动经费作为中心总预备费,以应对临时性、专题性、实发性、大额性的相关经济事项。动用总预备费,必须由使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计财部门汇同其他职能部门初审后,报中心批准后方能实施。中心领导的相关费用实施单列,在定额以内使用。第八条:对各项变动费用定额包干的具体说明 1、差旅费:核算各部、室员工出差期间发生的相关费用。(部门核算指标中不含境外

12、培训和专题性考察发生费用)凡涉及一个以上部、室员工共同出差、培训、考察时,一般按出差人数平均分摊出差费用,分别计入各自所在部、室变动费用指标内。(具体报销规定参照中心差旅费开支管理暂行办法及总局财务司转发财政部、外交部关于印发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的通知。 2、办公费:核算各管理部门办公用品的耗用,以及其它应列入“办公费科目的费用。不含业务部门的办公费用(在“业务费科目核算)。集中采购、仓库发放的办公用品,入库时统一计入采购部门的办公费用,月末计划财务部门根据仓库提供的出库统计表,分别计入各领料部门的变动费用指标中,并相应冲减采购部门的变动费用指标。 3、业务费:核算各业务单位开展

13、专业技术工作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在仓库领用的办公用品。 4、修理费:包含房屋修缮费和设备修理费。设备修理费包括车辆维修费、专业设备维修费、通用设备维修费、有关专业设备的维保费等。设备出现重大故障或房屋建筑物大修,涉及费用较大可由具体承办部门提出申请,经综合业务部门技术论证,计划财务部门平衡预算后上报中心批准,方可动用总预备费。 5、燃料动力:核算中心各部、室车辆、设备耗费的各种油耗。其中车辆在定点加油站签单加油,将定期根据车管部门提供的各车辆油耗明细计入各部、室的变动费用指标中。 6、器材配件:核算业务部门购置的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零配件和小型设备、器具。 7、运输费:核算各部、室车辆的路桥费

14、、租赁费、停车费、养路费、以及其他力源费等。 8、电话费:核算中心支付给电讯部门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以及专线费用。此变动费用指标下达给各部、室的为部、室实际使用的办公电话费用,其余的在预备费中核算。 9、业务招待费:核算各部、室开展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发生的餐费、食品费、服务费等费用。具体管理办法参照相关文件执行,该费用下达指标包括直接报销费用和定点宾馆酒店 第九条:,中心计划财务部门将定期与部、室核对有关变动费用指标使用情况并予以公示。对变动费用指标按时间配比超标单位,将提出预警提示。(有关表格附后) 第十条:各部、室应指定专人为成本费用核算员。对部、室发生的成本费用登记流水账管理并定期与财

15、务部门对账。 第十一条:为使成本费用预算控制落到实处,中心将结合变动费用指标考核情况,酌情进行适度奖惩。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 财务预算(Financial Budget) 目录1 什么是财务预算? 2 财务预算的组成 3 财务预算的编制 4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5 财务预算的日常管理 6 财务预算的作用 什么是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期限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 财务

16、预算是反映某一方面财务活动的预算,如反映现金收支活动的现金预算;反映销售收入的销售预算;反映成本、费用支出的生产费用预算(又包括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反映资本支出活动的资本预算等。综合预算是反映财务活动总体情况的预算,如反映财务状况的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财务成果的预计损益表。上述各种预算间存在下列关系:销售预算是各种预算的编制起点,它构成生产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资本预算的编制基础;现金预算是销售预算、生产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和资本预算中有关现金收支的汇总;预算损益表要根据销售预算、生产费用预算、期间费用预算、现金预算编制,

17、预计资产负债表要根据期初资产负债表和销售、生产费用、资本等预算编制,预计财务状况表则主要根据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损益表编制。 财务预算的组成 现金预算 财务费用预算 预计利润表 1、预计利润表是综合反映预算期内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的一种财务预算。2、它是根据销售、产品成本、费用等预算的有关资料编制的。 预计利润分配表 预计资产负债表 1、预计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预算期内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财务预算。 2、是以期初资产负债表为基础,根据销售、生产、资本等预算的有关数据加以调整编制的。 预计现金流量表 1、预计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情况的一种财务预算。 2、它是从现金的流入和流出

18、两个方面,揭示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财务预算的编制 现金预算的编制 销售预算的编制 生产预算的编制 直接材料预算的编制 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算的编制 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 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 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 期末存货预算的编制 销售费用预算的编制 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 经营决策预算的编制 投资决策预算的编制 现金预算的编制 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把企业预算期的业务量固定在某一预计水平上,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其他项目预计数的预算方法。 弹性预算是固定预算的对称,它关键在于把所有的成本按其性态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部分

19、。 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的主要区别:固定预算是针对某一特定业务量编制的,弹性预算是针对一系列可能达到的预计业务量水平编制的。 二、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是指在基期成本费用水平的基础上,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原有关成本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 零基预算,或称零底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以零为基础,不考虑其以往情况如何,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研究分析各项预算费用开支是否必要合理,进行综合平衡,从而确定预算费用。 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的区别:增量预算是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零基预算是一切从零开始。 三、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就是以会计年度为

20、单位编制的各类预算。 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其主要特点在于:不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挂钩,而是始终保持十二个月,每过去一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后几个月的预算,并在原预算基础上增补下一个月预算,从而逐期向后滚动,连续不断地以预算形式规划未来经营活动。 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的区别:定期预算一般以会计年度为单位定期编制,滚动预算不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挂钩,而是连续不断向后滚动,始终保持十二个月。 财务预算的日常管理 预算制度包含有预算政策的订定、预算编制、日常管理及检讨改进四个部分,而其中又以日常管理最为重要,因为它是整个预算制度成功的关键。 预算的日常管理,通常是指日常管理报表的设计及应用,它

21、的基本观念如下: 1.日常管理报表应配合预算项目而设计。一张日常管理报表可能包含多个相关预算项目,但每一个预算项目应有独立的字段,并有小计与月累计,以方便和预算比较。例如销货收入与销货成本应设计在一张表上,但两者都应有独立字段,并有小计与月累计。 2.日常管理报表通常应时序按凭证逐笔填写,资料量太大时可按日统计后填入,但应与明细资料相配合以方便查询。 3.日常管理表还应该有相对应的预算字段,这个字段的金额应该与该报表的期间累计相一致,以方便比较。 4.日常管理表另需设计异常说明字段,并规定在何种差异的情形下,必须作异常说明,例如规定差异率在10%以上及差异金额在5000元以上必须说明异常原因及

22、具体对策。 5.日常管理报表应有合理的审核流程,以确保各部门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被发觉并给予协助,故日常管理表不宜从责任部门直接送给督导阶层,最好先送交预算管理部门审查,在签署意见后,呈送督导阶层作必要的处理。 6.重要的日常管理报表可作为企业经营会议的讨论事项,由责任主管提出报告再由相关人员提出意见。 总之,日常管理表是预算制度中的控制机制,随时发现预算执行时的问题并及时提供协助,以提高预算达成的可能性。 财务预算的作用 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它在全面预算体系中有以下重要作用: 1财务预算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 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预算到全面、综合地协调、规划企

23、业内部各部门、各层次的经济关系与职能,使之统一服从于未来经营总体目标的要求;同时,财务预算又能使决策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和定量化,能够明确规定企业有关生产经营人员各自职责及相应的奋斗目标,做到人人事先心中有数。 财务预算作为全面预算体系中的最后环节,可以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经营期特种决策预算与业务预算的结果,使预算执行情况一目了然。 2 财务预算有助于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 通过财务预算,可以建立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标准。将实际数与预算数对比,可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偏差,使企业的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当代经济 2008年第9期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财务决策缺乏科

24、学性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2、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 现代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上层建筑的改革和变迁。如同政治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样,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同样联系紧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政治体制及经济体制

25、不稳定性均对社会发展进步、经济增长及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等体制不稳定性风险是企业、政府、社会及个人所共同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因素之一。 3、企业产品销售市场的风险 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指企业的产品在市场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及相关的外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及销售价格达不到预期的市场效果,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收益甚至危及生存与发展的可能性。企业产品市场需求、销售量、市场占有率、销售价格、销售利润率及销售回款情况等,均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企业经营活动生成的现金流所占企业现金总流入量的比

26、重较大,是企业现金流的主要来源和核心部分,因此,企业产品销售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现金流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风险之一。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失控,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企业首先应该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提高从最高管理层

27、到财务部门乃至各部门所有员工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对财务部而言,防范财务风险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应从传统的“作账型”转向“多面型”,除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过滤和分析的能力外,还要求他们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在自己职业范围内准确发现和估计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利用理论方法进行分析的同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要求他们具备一些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知识,成为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一员,与生产、市场、人事等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风险。 2、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建立科学的财务决策体

28、制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要在充分发挥民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使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与客观实际尽量接近。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首先必须建立一个由专家、技术人员、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决策领导机构,这是企业进行正确投资决策的关键。其次要加强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指决策者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力克服自身缺陷,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充分掌握所需信息,严格按照科学决策的标准与程序来实施决策。决策者对风险的自控核心是提高自身决策水平。就群体决策而言,除了每个参与决策者做好上述工作外,还应针对群体决策的特点,合理确定决策群体的规模,加强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明

29、确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 3、改革和创新原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针对企业在经营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备和完善,内部监督不够得力,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性明显等弊端,企业要结合发展实际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内容,改革和创新原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破除传统的成本、费用与科技创新、市场经济相脱节的弊端,使内部控制制度更规范,更具现实意义。 4、构建起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功能体系。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

30、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要建立财务风险的全过程控制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事前控制。即在对某一方案进行决策之前,既需考虑获得的收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的客观分析,制定出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以便保证意外风险发生时能有效地应对。 (2)事中控制。即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通过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利用各种凭证、票据来防范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发生,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及时调整财务活动,控制偏差并制定出新措施。 (3)事后控制。首先,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以财务风险分析资料作为评价、指导未来的财务管理行为的依据,制定今后

31、风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其次,对于已发生的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同类风险继续发生。 5、对资金使用过程中资金成本风险进行控制 资金成本风险是财务风险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风险。在企业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企业当初所无法预料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发生改变,引起了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进而改变了当初的预期资金成本,造成了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关注当前的企业经营状况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政策等做出必要的调整,防止企业资金成本风险的发生。另外,可能由于企业的经营比预期的好,形成的利润比预期利润多,导致权益资金成本的增加。企业应根据实际

32、经营情况,提前做出判断,及时做出股利分配政策的调整或增加公积金等方式适当降低税后利润,减少权益资金成本支出,达到控制资金成本风险的目的。如果企业在风险前期就已经预期到今后可能发生的资金成本风险,那么企业就可以提前作好准备,通过各种风险规避、转移或保留比率等风险处理方法提前防御风险,不至于对企业造成太大损失。如果企业未能提前做好预期工作或者预期和实际发生负偏离,那么企业应该积极处理企业资金成本风险发生时所造成的后果,降低风险损失程度,缩小风险波及范围,在必要的时候停止投资项目。 6、建立财务预测机制和预警系统 财务预测是指对未来融资需求的估计。准确的财务预测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通过财务预

33、测和风险预警,使企业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使企业能预先知道自己的财务需求,提前安排融资计划,估计可能筹措到的资金,企业就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再据以安排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从而使投资与筹资相联系,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的现金周转困难。而且,预测也包括了对未来各种可能前景的认识和思考,通过预测可以提高企业对未来不确定事件的反应能力,从而减少了不利事件出现带来的损失。同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地传至管理者,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7、运用多种财务策略,尽可能减少风险损失 在对风险的预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坚持尽可

34、能减少和降低风险费用损失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风险回避策略。对于超过企业承受能力的风险和风险较明显而且影响因素很难控制的生产经营项目,企业的决策者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财力,正确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得与失,或采取回避政策,或制定出正确的判断标准,求得风险取舍的最佳选择。 (2)风险转移策略。企业在转嫁风险时应基于合法、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决不能采用欺诈手段使其他企业蒙受损失。可供选择的措施有:第一,以投保的方式将风险转由保险公司承担;第二,将风险较大的经营活动委托专门机构完成;第三,通过契约形式将风险损失转移;第四,通过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出让承包或出租等,将风险横向转

35、移;第五,对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重估价值等措施主动把风险接受下来,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控制。 (3)风险接受策略。为获取更大收益,减少企业生产设备、技术落后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可以依据稳健原则建立起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制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项储备或提取风险基金。为应对市场变化,企业还应有一定数量的保险库存。 (4)风险分散策略。企业在筹资时,应选择股票筹资、债券筹资等最佳组合;要注意分期借款,陆续归还。在投资时,可针对各自经营项目分散投资。企业应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不同需求和企业自身优势,生产利润率相互独立的商品,实行多元化投资和经营,使得不同项目、不同商品的旺季和淡季、盈和亏在时间上或数量

36、上相互补充,以弥补某一方面损失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为了使企业在经营中左右逢源,财务对各投资项目要统筹安排资金。另外,联合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于同一项目,也可以分散风险。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面临财务风险。因此虽然我们必须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但同时企业想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是不现实的。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黄艳华:论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当代经理人,2006(7). 2胡小燕: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危机预警系统研究J.企业经济,20

37、05(3). 3王永莉:企业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企业,2005(3).3.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目标发生偏离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如市场价格的不稳定、供求关系的变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外部环境及人、财、物等内部环境的复杂性都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的存在。正确认识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健全财务风险机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稳步发展的内在要求。一、 正确认识财务风险获取收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而风险则是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

38、性引起的,与获取收益相伴的一种客观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会使企业在获取收益方面伴随更大的风险。一般来讲,风险与收益的大小成正比。风险越大,固然可能获利越大,但成功的机会就可能越小,冒风险会招致失败的可能性。企业经营者既不能盲目追求收益不考虑风险,也不能惧怕风险。不想冒风险并不能保证企业稳定与安全,企业经营者如果遵循消极、保守的理财思想,只想维持现状,不敢冒任何风险,这种做法本身就潜伏着更大的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不进取就必然招致被淘汰的风险。企业经营者应当掌握应付风险的本领,提高风险承受能力,理智地应对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按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划分,包括筹资风险

39、、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四项。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剔除自然灾害因素外主要有:(1)经济波动风险。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存在着周期性的波动。在经济高涨时期,市场购销两旺,企业效益普遍提高;反之,在经济萧条时期,市场疲软,企业亏损面就会扩大,因此,经济萧条时期风险往往较大。(2)价格风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可能使企业蒙受损失。如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上涨,尤其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3)产品质量风险。企业经营产品的品种、质量与社会需求不符可能导致企业蒙受损失。(4)汇率风险。由于汇率波动

40、在结算过程中引起货币贬值导致企业蒙受损失。(5)政策风险。国家产业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的变化,对企业产品的销售、资金筹集等产生不利影响。企业要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合理预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为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二、着力防控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研究风险的管理办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去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一般来讲,可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1)降低风险法。降低风险法一方面是通过付出一定的代价来减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如通过给予客户销售折扣,加速应收款账的回收;另一方面是采取措施增强企业抵御

41、风险的能力。如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有利于降低销售风险。(2) 分散风险法。企业可通过联营、多元化经营来分散市场竞争的风险。具体来讲,企业可通过与其他企业联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或者多投资一些不相关的项目,多生产经营一些不完全相关的产品,使高利与低利项目、旺季与淡季、畅销产品与滞销产品,在时间、数量方面互相补充和抵消,从而降低风险。这种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与灵活性,尽量避免在市场结构性不景气时,因主营产品被淘汰而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从而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3)转移风险法。指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共同承担的办法,主

42、要包括:一是投资社会保险。即企业通过事先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费,用于意外损失的补偿,这实际是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二是签订长期合同。即通过签订长期合同,明确购销双方在一定期限内的权利和义务。这种方法可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对方。三是转包经营。即通过租赁经营或承包经营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4)缓冲风险法。通过设立偿债基金、坏账准备金等,以缓解一旦遭受损失对企业造成的重大冲击。(5)规避风险法。若某项财务活动风险很大,且很难正确把握经营业务活动,要权衡利弊得失,尽量规避风险。(6)恪守信誉法。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商业信用和银行借款。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商业信用获取短期资金,但长期拖欠债务,会导

43、致企业信誉下降,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另一方面是利用企业信誉通过银行获得贷款,但如果不能按期归还借款,则会加大资金使用成本,加剧资金使用风险。因此,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一定要恪守信誉,加强资金管理,防止资金危机。(7)合理分配利润法。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包括向投资者发放股利和企业留存收益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比例要处理适当。一方面股利发放的多少,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留存收益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的再投资规模和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能力。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固定股利政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等,保持企业持续、稳步发展。三、健全财务风险机制财务风险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

44、、相互制约的一种功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也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法等,制定留有余地的管理办法,保证发生意外时企业能有效应对。(2)对财务运行过程进行事中控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计算、监控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出现的偏差,有效遏制不良事态的发展,将风险降到可以控制的程度,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如研究赊销账款的情况,确定回收办法,加速资金回笼。(3)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要建立风险档案,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应及时消化处理,若长期挂账,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