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好学·力行·知耻.ppt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7595014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好学·力行·知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好学·力行·知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好学·力行·知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好学·力行·知耻.ppt(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好学力行知耻中庸 一、一、中庸中庸简介简介 中庸中庸原是原是小戴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的一篇。旧说中庸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但最早探索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但最早探索中庸中庸的并非儒生,而是卒于宋真宗乾兴元年的的并非儒生,而是卒于宋真宗乾兴元年的方外之士方外之士释智圆。智圆之后,司马光则是宋儒释智圆。智圆之后,司马光则是宋儒中论中庸较早的一个。

2、后来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中论中庸较早的一个。后来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崇中庸中庸。南宋朱熹又作。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中庸集注,并把,并把中庸中庸和和大学大学、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并列称并列称为为“四书四书”。宋、元以后,。宋、元以后,中庸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极大的影响。 中庸: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中庸: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中庸之道。 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

3、人性的本原,人的根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是“临界点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这就是难以把握的“中中庸之道庸之道”。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本性,。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本性,从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从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恶。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恶。 中庸中庸主题思想主题思想 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中庸的中心思想是儒学中的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所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其主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

4、之,旨在于修养人性。其中包括学习的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包括儒家做人的规范如人的规范如“五达道五达道”(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兄弟也,朋友之交也)和“三达德三达德”(智、仁、勇)(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等。中庸所追求的修养的最高境界是至诚或称至德。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

5、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的“太平和合太平和合”境境界。界。 “中庸中庸”不但不是老古董,也不是跟不上时代的不但不是老古董,也不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反过来,是为人处世步伐,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反过来,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也是实现的基本方法,也是实现“和谐和谐”的基本途径。本书旨的基本途径。本书旨在结合在结合“中庸中庸”思想理念,从修养自身和交往处世两思想理念,从修养自身和交往处世两个大方面,将其中

6、的有现实意义的部分用现代人的眼个大方面,将其中的有现实意义的部分用现代人的眼光重新阐释,光重新阐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出与现代,找出与现代社会、现代人息息相关的共通点,以便于更好地为现社会、现代人息息相关的共通点,以便于更好地为现代人借鉴,从而,在使人与人、社会、万物达到真正代人借鉴,从而,在使人与人、社会、万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意义上的和谐。 孔子孔子“中庸中庸”思想的核心是在承认事思想的核心是在承认事物矛盾对立的前提下,为人处世物矛盾对立的前提下,为人处世“执中执中”、“用中用中”,这并不是主观地排除或消除事,这并不是主观地排除或消除事物的矛盾,因为矛盾着的物

7、的矛盾,因为矛盾着的“两端两端”始终是始终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孔子还认为客观存在的。而且孔子还认为“中中”不是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时间和外界情况的变化绝对的,而是随着时间和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提出了而变化的,所以提出了“时中时中”的概念。的概念。 中庸中庸载:载:“子日:君子之中庸也,子日: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也”。宋代朱熹在注释。宋代朱熹在注释“时中时中”说:说:“盖中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即,即因因“时时”而而“中中”,因,因“地地”而而“中中”。 “中庸中庸”思

8、想里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思想里孔子创立的儒学具有人学特质。质。“人人”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怀的对象。一直是孔子思考和关怀的对象。“中庸中庸”思想在现代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家思想在现代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家庭、朋友、同事、异性交往等关系中,依旧庭、朋友、同事、异性交往等关系中,依旧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是任何一个与外界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是任何一个与外界有必然联系的人所不可否定的。有必然联系的人所不可否定的。 二、课文讲解二、课文讲解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或安而行之,或利

9、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功,一也。白话解:五伦与智仁勇以及诚的道理,有的人天白话解:五伦与智仁勇以及诚的道理,有的人天生就知道了,有些人是经过教育学习才知道的,有生就知道了,有些人是经过教育学习才知道的,有些人则是经过勤勉苦学才明白的,等到明白以后,些人则是经过勤勉苦学才明白的,等到明白以后,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有些人心安理得地实行,有些人是因为有利益才有些人心安理得地实行,有些人是因为有利益才去做,有些人则需要勉强才会去做,一旦做成功了,去做,有些人则需要勉强才会去做,一旦做成功了,结果都是一样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

10、勇。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白话解:孔子说:白话解:孔子说:“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智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智能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能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耻就接近勇了。”知道了这三样,就知道了为什么知道了这三样,就知道了为什么要修养自身,知道了为什么要修养自身,就知道了要修养自身,知道了为什么要修养自身,就知道了为什么要治理人民;知道了为什么要治理人民,

11、就为什么要治理人民;知道了为什么要治理人民,就知道了为什么要治理天下、国家的道理了。知道了为什么要治理天下、国家的道理了。(评析:知耻者,能拒绝羞耻事,不做羞耻事,(评析:知耻者,能拒绝羞耻事,不做羞耻事,诸恶莫作,故近乎勇;如果能再接再励,为所当为,诸恶莫作,故近乎勇;如果能再接再励,为所当为,众善奉行,即是真勇者也!)众善奉行,即是真勇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

12、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白话解: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白话解: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

13、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传统五步学习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传统五步学习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白话解: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白话解:别人学一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就学他一百次;别人学十次就会了,我还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不会!就学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去做,虽然再笨,也会变得聪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评析:学习,不断地学习,可以改变(评析:学习,不断地学习,可以改变任何习性,甚至改变任何人!)任何习性,甚至改变任何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