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社会渊源.ppt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7594515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岸社会渊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两岸社会渊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岸社会渊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岸社会渊源.ppt(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的统一与台湾问题”全校通选课专题之二两岸社会渊源:历史与现实郑振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Email: 台湾七波移民潮第一波:明末少数闽南移民,避乱渡海赴台,用农业铁器、纺织品、珠玉等与原住民交换动物皮肉、硫磺、砂金等(张燮东西洋考,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第二波: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荷兰和西班牙殖民台湾(荷兰1624-1661占领南台湾,建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后者即今台南市赤崁楼;西班牙1626-1642控制北台湾,建圣萨尔瓦多城,今台北县淡水镇“红毛城”),后被荷兰击败(荷西“八十年战争”);同时闽台海盗频出,走私贸易。 (台湾的别称“福尔摩莎”/Form

2、osa:1543年葡萄牙水手航经台湾,意为 “美丽的岛屿”)台湾七波移民潮第三波:明郑时期(1662-1683),军队屯垦及大量移民;第四波:清朝开放海禁,大批福建移民赴台;1760年乾隆松弛禁渡以后形成移民热潮;闽南人(漳州、泉州)、客家人与原住民的聚落区隔格局形成;第五波:日本殖民时期(1895-1945),始政-同化-皇民化(1937-1945)政策,多批日本移民赴台,部分台湾社会精英赴日学习;“工业日本、农业台湾”、殖民后期在台建立军事工业;台湾七波移民潮第六波:台湾光复到国民党据台(1945-1949),国民政府接受台湾人员、近两百万军政人员及家属退守台湾;1947年二二八事件;外省

3、人独揽大权与“白色恐怖”时期;“本省人”/“外省人”区隔与对立格局形成;第七波:全球化新移民(1980年代以后)台湾开放外籍劳工与配偶入台,现在1/8的台湾新生儿为外籍配偶所生;大陆移民与台湾开发早期台湾的行政建制:元代设“澎湖巡检司”(1335年):管辖澎湖岛与台湾岛,隶属福建行省泉州府同安县(今属厦门市),首次官方行政建制;渡海巡台(巡台御史、闽府驻台)明郑时期:东都/东宁;设承天府(今台南市)及天兴县、万年县、澎湖安抚司;奉明朝永历正朔,以延平王身份治台; 建立孔庙推行儒学;在台湾及闽南发行“永历通宝”; 寓兵于农,按镇开垦,从台南开发到高雄地区; 引进同安制盐法,发展手工业、造船业;

4、从明代汉服到遵守清制剔发易服; 与英国东印度公司、日本商人开展贸易,当时英国人称之为 “台湾王国”;清朝前期:闽台合治(福建台湾府)+巡台御史,京师-福建-台湾权力互动大陆移民与台湾开发清代台湾行政建制与福建移民开发1684年以后台湾隶属福建省,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台湾县、诸罗县、凤山县);1875年,设台北府(辖淡水县、新竹县、基隆厅、宜兰县)和台湾府(今台南市,辖台湾县、嘉义县、彰化县、埔里社厅、凤山县、恒春县、澎湖厅、卑南厅);1760-1860年福建移民热潮,此后台湾由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转变;台湾开发:农业、小商业普遍发展,生产方式与生活形态具有浓厚的福建特色;“分类械斗”:漳泉械斗

5、、闽粤械斗、异姓/同姓械斗、1853年“顶下郊拼”(艋舺地区泉州府三邑移民与同安移民的械斗);移民社会争夺田地、水利、屋宅建庙资源;分类自卫意识与族群冲突意识;官府软弱、放任;最终两败俱伤;社会碎片化但传统闽南地域文化具有融合能力;传统台湾社会法制意识淡薄,根据家族、地域、信仰渊源来确定认同;大陆移民与台湾开发1885年台湾建省(当时官方文牍也作“福建台湾省”):下设台湾府(今台中市)、台南府、台北府、台东直隶州;析设苗栗县、云林县;北中南东四大经济开发区块初步形成;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1836-1896)推动台湾早期现代化;刘将洋务运动推行到台湾:官办与民办相补充相结合;“以一隅之设施为全国

6、之范” ;建设中国第一条铁路、开设煤矿、架设电报、开办邮政;整顿军制、常设团练;台湾行政区划演变大陆移民与台湾开发闽籍台湾五大家族:基隆颜家:颜云年在基隆、九份山区矿业起家,与日本人合作经营北台湾煤田;板桥林家:林本源家族贩米经商起家、地租致富;北台湾首富;日殖时期创办华南银行(1919);雾峰林家:大量垦殖土地及出租发家,林朝栋抗法有功受封,樟脑专营;日殖时期林献堂为全台著名士绅;鹿港辜家:1895年辜显荣迎接日军进台北城,获食盐、樟脑、鸦片专卖权;辜氏家族(台泥集团、和信集团、中信集团等)为当代台湾政商名流(辜振甫、辜成允;辜濂松 、辜仲谅等);高雄陈家:陈中和制糖业起家,前高雄市议会议长

7、陈田锚地方影响力大;家族与地方派系的发展;日殖时期台湾开发“乙未割台”(1895)与武装抗日(1895-1915): 台民武装、扫荡原住民、西来庵事件;文化斗争(1915-1937):台湾文化协会、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内台如一” (1930s-1945) “皇民化”、“南进基地”、“工业日本、农业台湾”;军事工矿工业;光复后两岸渊源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在台北中山堂举行受降典礼;建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陈仪);1947年4月废“公署”,按地方制度法建立台湾省政府(“行政院”官派“省主席”魏道明);1948年2月福建省政府考察台湾建设事业计划草案: “闽台隔海相望,仅距百余

8、海里,联系称便。台省工业所缺原料,如铁、铜、铅等,闽境蕴藏均厚,可谋就近开发供应。闽省所需煤、食粮、生产机械,亦可取自台湾,以求适当弥补。此仅涉其大端,实则两省未来经济发展,有待密切合作之处繤繁”两岸渊源与台湾本土意识“本土”:台湾地域性的乡土文化观念,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复杂历史进程中不断重组、多元化;“本土”的政治化:反殖民化、反威权、反全球化下的政治认同;变成一种“减法”/还原式的概念,“去中国化”;造成省籍/族群/统独对抗;回顾大陆移民与台湾开发的历史,理解台湾本土意识的渊源与本质闽台基层文化同源;中华文化同根; “本土”其实应该是一个“加法”/包容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群进入台湾生存发展,形成多元、丰富的地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