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备课.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70004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备课.doc(3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备课.精品文档.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一、单元导读本单元是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四篇文章因果关系明显,事情过程表述清楚。但每篇文章的表达特点、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又有明显的不同。前三篇课文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是按照原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的,逻辑清晰,作者紧紧围绕事情发展的经过突出人物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品质,在表达特色上作者都反复推敲语言,用词精当巧妙,做到有序表达、详略得当。天火之谜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把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过程写详细,厄运打不垮的

2、信念史学家谈迁撰写巨著国榷的过程从不同角度、维度来写,第一次略写,第二次详写,诺贝尔一文中,诺贝尔发明炸药一生当中典型三项贡献,第四自然段写发明炸药的动力、原因,接着写发明更安全炸药的原因,最后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一环扣一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滴水穿石是对前三篇文章的概括,先写结果,再写原因,最后写给我们的启示。教学这四篇课文时,让学生在体会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并把学到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二、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预习与合作学习,学会本单元30个一类字和16个二类字,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流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会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学习复述课文的方法,复述天火之谜一课。3.在理解感悟课文的同时,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序表达,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并把学到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在搜集课文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能通过具体语言材

4、料,感知体会课文不同的情感,养成摘抄、积累语言的习惯。基于本单元课例的特点,如何把一件事的原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进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努力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课时 教学内容 基本课型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自主预习”课1.通过独立学习,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30个生字,正确熟练地认读16个二类字,尤其掌握多音字“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法;关注生字“劈”“颠”“诞”“锤”“械”的写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

5、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继续学习和逐步养成使用“ ”“ ”“?”等符号做记号的方法读书。用摘抄本记下新鲜的词语和感受较深的语句。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1.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认读。2.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读课文。3.质疑问难,互相解惑。4.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第二课时本单元课文的整体感知“预习过关”课1.学习“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整体感知天火之谜,并运用到诺贝尔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推进学

6、生读懂课文内容。2.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章结构:事情发生的一般联系,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1.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章结构:事情发生的一般联系,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天火之谜为例,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选用课文中心句、关键词概括段意。3.回顾编写段落提纲的方法,理清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文章脉络,明确滴水穿石的启示的结构。第三课时天火之谜“方法指导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品质。2. 学习课文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的顺序,能按照实验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复述课文。3.通过对比朗读学习对比烘托的

7、方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1.整体回顾课文2.继续使用多种方法品读语言文字,推敲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并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3.读懂课文,感悟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体味情感,形成阅读感受并交流。第四课时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方法指导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谈迁两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3.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悟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1.整体感知,谈迁两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2. 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谈迁

8、第两次写书的“艰辛”, 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3.总结升华,课外延伸。第五课时诺贝尔“方法指导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推敲遣词造句的精当,品读诺贝尔“坚持不懈”,并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2. 以时间为线索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通过设身处地地品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进而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三-十自然段3. 感受诺贝尔面对厄运仍毫不气馁、执着追求的精神,体会其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和对全人类的爱。1.复习导入新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出主线。2.运用多种方法,读诺贝尔“坚持不懈”。并在此基础上以时间为线索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9、。3.练习围绕一个意思选用材料说一段话。第六课时滴水穿石的启示“方法指导课”1.从动画入手,了解“滴水穿石”这一奇观形成的原因。学习三位名人成功的事例。感悟和深化理解“滴水穿石”精神的精髓。2. 让学生体会果因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有条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3.结合读书感悟,联系生活实际准备写一篇读后感。1.导入新课了解“奇观”2.识水滴 提观点3.品名人 明观点4.悟启示 得观点5.让学生体会果因关系的基础上,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有条理,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第七课时单元总结检测“回顾提升”课“1、浏览本单元

10、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顾,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达人物优秀品质的方法与技巧,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2对课文内容的回顾,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作思路,了解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写法。第八课时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写法 “读写结合课”1.回顾本单元的写作思路,了解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写法。2分析短文片段,根据给出的原因或结果想象结果或原因,学习把事情写具体。3展开合理的想象,尝试练写片段 ,把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有序表达。1.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了解把一件事情说清楚的写法。2根据短文片段给出的原因或结果想

11、象结果或原因,学习把事情写具体。3尝试练写片段 ,把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进行有序表达。自主预习课(第1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独立学习,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30个生字,正确熟练地认读16个二类字,尤其掌握多音字“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法;关注生字“劈”“颠”“诞”“锤”“械”的写法;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12、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继续学习和逐步养成使用“ ”“ ”“?”等符号做记号的方法读书。用摘抄本记下新鲜的词语和感受较深的语句。3.学会和同伴交流学习的收获,在相互检测、交流、评价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二、教学重难点1. 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的30个生字,正确熟练地认读16个二类字,尤其掌握多音字“给”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法;关注生字“颠”“诞”“锤”“械”的写法。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继续学习和逐步养成使用“ ”“ ”“?”等符号做记号的方法读书。三、

13、前置学习活动1.提前布置学生朗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并把你认为最难写和最容易写错的生字多写几遍。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准确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出探究问题,搜集相关资料,摘抄重点词语和句子。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对第六单元的课文进行了预习,想信大家在预习中会有很多的收获。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过两关,一是词语关,而是课文关。相机板书:词语关 课文关过渡:现在我们一块来交流一下。老师把本单元最难读,挑战性最强的词语带来了,你能读好吗?(二)检查词语1.出示第一组词语:认识这些词语吗?相机板书:认识(1)

14、我会读。雷暴 爆炸 毙伤 揭开 钥匙 颠簸 浙江 谈迁 挣脱 诞生 撰写逸闻 崎岖 坎坷 逝世 机械 铁锤 装置 瑞典 颁奖 隧道 小贩迷恋 专利权 自勉 安徽 给予(2)自由读,同位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撰、械、遂”的读音。并强调多音字“给”的读音(j),引导学生组词。(3)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4)你认为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小组赛读。2.出示第二组成语:(1)我来读成语。不足为奇 欣喜若狂 冷嘲热讽 夜难安寝 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一袭破衫奋笔疾书 滴水穿石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日雕月琢 炉火纯青 安然无恙(2)我来说意思。

15、相机板书:理解查字典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欣喜若狂”,读了“欣喜若狂”这个词,你想到了哪些场面?“不足为奇”,你会用不足为奇说一句话吗?结合课文插图理解“滴水穿石”。3.我能写美观相机板书:美写(1)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劈、颠、博、械、诞”的写法。(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3)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评出组内和班级里的书写之星。(三)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读课文1.初读课文,解决阅读障碍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第19课,我们可能还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有没有解决的好办法?指生说。 预设:可以问同学-向周

16、围的同学请教本身就是一种合作。 可以查字典-能够借助字典自己解决,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就体现出来了。可以查看课后的生字表-很会学习,关注到了课后的生字表,这一课要求会读的、会写的生字就出现在生字表里。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课文,并运用查课后生字表、查字典或同学请教的方法解决读书障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正确。相机板书:正确 流利生自由练读,师巡视指导。对自己的朗读评价,你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吗?自我评价。“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这个长句子难读,我在读课文时反复读了几遍,就读的熟练了。“无稽之谈”,这个词的读音,刚开始不会读,请教了同位就会读了2.同样的方法学习第

17、20、21、22课。要求:读正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声音响亮。(1)分段读课文,随时正、音。(2)读后师生评价3. 小组内四位同学轮读课文,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困难。我们将采用比赛的形式赛一赛每个小组的读书情况,评选出“读书优胜小组”。比赛规则如下:能够读正确,得到一颗星能够读流利,再得一颗星能够响亮地读,还可以得一颗星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很努力,且读得正确、流利,还可以再得一颗星最后得星最多的小组,被评为“优胜小组”。轮读课文,师巡视指导。4.利用竞赛的方式检查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针对情况评选出“读书优胜小组”。(四)质疑问难,互相解惑1.会读书的人,不但能把课文读熟练,还能读懂课

18、文内容。你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不能自己解决?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使用“ ”“ ”“?”等符号做记号。试着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互相解惑,把别人好的想法记下来充实自己。教师巡回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情况。小组长把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2.全班交流:你们组内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我们一起来研究。(出示课件)(1) 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进行说话练习。(2)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语句就有助于我们读懂整篇课文的内容。(五)课内总结你认为哪些句子感受深刻?把你感受较深的语句摘抄到写字本上,看谁背得最快。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六、板书设计词语关:认识 理解 美

19、写 自主预习 课文关: 正确 流利 ( 薛城区临山小学 郑文静)预习过关课(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整体感知天火之谜,并运用到诺贝尔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2.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章结构:事情发生的一般联系,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 “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整体感知天火之谜,并运用到诺贝尔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和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难点: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文章结构:事情发生的一般联系,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0、 三、前置学习活动继续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记下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等方法解决。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的生字、词语和课文都读的特别棒,这节课要加大难度喽!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19课天火之谜的课后第四题。(二)学习天火之谜1.语句概括段意法,学习天火之谜(1)出示: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至第5自然段) 第三段(第6自然段) (2)请大家默读课文,根据要求找出相关的语句。(3)小组交流找到的句子。第一段(第1自然段)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至第5自然段) “

21、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或 “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第三段(第6自然段) 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4)看看现在根据我们概况的段意能不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首先讲了 ,接着写富兰克林通过“ ”终于揭开了“ ”,最后写富兰克林根据“ ”发明了“ ”。(5)小组内练习概况,全班交流。 (6)小结: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能抓住这些关键的语句就有助于我们读懂整篇课文的内容。在学习这单元其他课文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2.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天火之谜的文章结构 课件出示: 请大家再读课文,找出相关问题的段落。(1)富兰克林为什么做实验?(

22、起因)(2)他是怎么做实验的?(经过)(3)他的实验成功了吗?(结果)(4)读了这篇课文,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富兰克林?3.小结: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会很容易的弄明白富兰克林做实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读课文过程中,也能多问几个“问什么”,这能很好的帮助你去了解文章的结构,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语句概括段落法,小组合作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过渡: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出示课件)学生默读课文,按照划分好的段落,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了 _,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了 _,第

23、三段(第4自然段)写了 _。(2)学生小组交流圈画出的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选用关键词语,概括段意。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时,语言要简洁,语句要完整、通顺。(4)根据段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 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文章结构3.课件出示: 请大家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问题的答案,然后小组交流你标画出的语句。(1)谈迁为什么写国榷?他写了几次国榷?(2)他为了写国榷,付出了怎样的努力?(3)他最后写成国榷了吗?(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全班交流,理清谈迁两次写国榷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明白本课的文章结构。(四)学习诺贝尔1. 语句概

24、括段落法,自学诺贝尔出示自学要求:(1)按照划分好的段落,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第一段(第1-2自然段)_,第二段(第3-9自然段)_,第三段(第10自然段)_。(2)用圈画出的关键词句,概括每段段意。(语言要简洁,语句要完整、通顺。)(3)根据每段段意,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诺贝尔的文章结构课件出示:请同学默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用“_”画出来。(1)为什么会有诺贝尔奖?诺贝尔奖颁奖时间为什么定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2)他最突出的发明是什么?(炸药)(3)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他发明了几种炸药?(4)为了发明炸药,他做出了哪些牺牲?(5)诺贝尔

25、终于发明了安全且威力大的炸药,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3.全班交流,理清诺贝尔三次研究炸药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明白本课的文章结构。(五)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 过渡:滴水穿石的启示其实是对前面三篇文章主旨的概括,所以我们能继续用前面的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1.语句概括段落法,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出示自学要求:(1)按照划分好的段落,圈划出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了 _,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了 _,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了 _。(2)用圈画出的关键词句,概括每段段意。(语言要简洁,语句要完整、通顺。)(3)根据提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滴水穿石的启示作者告诉我们滴水穿石的启

26、示,首先用 的现象引出自己的观点 ,然后用 、 和 等中外名人的事例证明,最后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可以引用文中语言)2. 多问几个“为什么”,理清滴水穿石的文章结构课件出示:生默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文中主要写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为什么又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个例子?(2)他们三人的成就分别是什么?用“_”画出来。(3)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成就?(4)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全班交流,理清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以及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拥有各自伟大成就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明白本课的文章结构。(六)课内总结这节课,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懂了四篇课文,理

27、清了文章的结构,明白了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那么,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又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呢?下节课我们将仔细推敲,细细品悟。六、板书设计语 19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 避雷针 句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谈迁 国榷 起因 概 21.诺贝尔 诺贝尔 炸药 经过括 李时珍 本草纲目 结果段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爱迪生 伟大的发明家落 齐白石 伟大的画家法 (薛城区临山小学 张甜)方法指导课19天火之谜(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品质。2. 学习课文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的顺序,能按照实验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复述课文。3.通

28、过对比朗读学习对比烘托的方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课文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的顺序,能按照实验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复述课文。难点: 学习对比烘托的方法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富兰克林,了解雷暴现象。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1.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结合课后第4题各段的段意去概括。2.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质疑问难,明确任务1同学们,学到这,你心中

29、有什么疑问吗?(1)学生提问,教师预设:富兰克林为什么要做风筝实验呢?风筝实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2)教师小结:把同学们的问题概括一下,就是风筝实验的原因、经过、结果如何。(相机板书:原因 经过 结果)2.这节课继续走进19课,边读书边思考,进一步了解风筝实验,进一步认识富兰克林。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三)推测天火的形成,明确实验原因1.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原因,标画出有关语句。2.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由此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3.自由读句子,想想实验的原因是什

30、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哪些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4.交流汇报,教师重点指导: 从“观察”“推测”这两个词语感受到富兰克林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这也是他做实验的原因。(相机板书: 观察 推测 放电)5.富兰克林的这一推测在当时又引起了什么反响了?读第3段剩下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1)指名说,引导人们能会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2)教师提供资料:富兰克林把自己的想法写成论文,寄给了英国皇家学会,得到的却是一阵嘲笑。有的说:“他竟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真是痴人说梦。”还有的说:“美洲的土包子也想研究科学,可笑。”这就是冷嘲热讽。(3)听了这些话,你可能会怎么想?在这样的冷嘲热讽中进行实验,万一失

31、败了,又会怎么样?(4)但富兰克林不计较,不理会,还是决心通过实验去揭开雷暴之谜。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敢于尝试、执着的去追求也是他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4.理解烘托手法的运用(1)课文重点写富兰克林及其实验,为什么还要花笔墨描写别人的反应呢?(2)学生说,教师指导:这种写法叫做烘托,意在用别人的嘲笑烘托富兰克林的坚持和执着,从侧面来凸显人物形象。(3)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还有这样的描写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理解内容并感受其作用。(4)教师点拨:在我们的写作中若合理的运用这种方法,也会为我们的课文增色不少。5.结合板书试着复述第2段。(自己先试着复述后教师

32、指名复述。)(四)进行风筝实验,共历实验过程过渡:终于到了实验的这一步了,让我们一起跟随富兰克林走进震惊中外的风筝实验。1.实验准备(1)默读第3段,思考实验前富兰克林都做了哪些准备?标画除有关句子。(板书:实验准备)(2)指名回答,教师出示相关句子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住丝带。(3)先自己说一说他做的准备,然后试着用简笔画画一画(4)指学生上黑板画并结合课文进行讲解。(

33、师点评并结合课件相机板书:天气 细铁丝 铜钥匙)(5)思考:富兰克林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预设1 从 “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可以感受到天气十分恶劣,但这也是做风筝实验所必不可少的,只有在雷电交加的时候才能做这个实验。预设2 细铁丝、铜钥匙是吸收天电、验证天电的,都有其自己的作用,所以富兰克林要放这两样东西。预设3 富兰克林在实验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他考虑得十分周密。他的成功与这也是密不可分的。(6)指导朗读:读出天气的恶劣2实验现象(1)继续默读第4自然段,看富兰克林看到了什么现象?标画出有关句子。(2)指名回答,相机出示句子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

34、发冲冠”般的竖了起来。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3)说说他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一现象?预设1“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的竖了起来”,因为麻绳带电了,说明天电中有电。预设2 “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麻绳在淋湿的情况下已成为导体,把天电连到了富兰克林身上,所以才会有蓝色的火花,会手臂发麻,说明天电有电。(根据回答相机板书:纤维竖起 “啪”的一声 蓝色火花 一阵发麻)(4)同位之间试着说说这一实验现象。(5)指名复述。3.实验结论(1)富兰克林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出示句子:风筝

35、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2)指名读句子(板书:震惊世界 放电现象)(3)试想一下哪些曾经嘲笑过富兰克林的人在知道上帝的怒火就是普通的放电现象时此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4.复述实验经过。结合板书,按照实验准备、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这一线索复述4、5自然段。(五)发明避雷针,共享实验结果1.出示最后一段,以读代讲。(板书:避雷针 安然无恙)2.出示避雷针,学生根据资料简介避雷针知识,教师补充。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六)总结回顾,拓展提高1.回顾全文,想一想富兰克林为什么会成功?引导学生思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是富

36、兰克林成功必不可少的原因。 2.教师总结:正因为它善于观察才有了他对天火现象的推测与思考,正因为他的推测思考才有了风筝实验,揭开了天火之谜,看来事情在发展中都有着他的因果关系(板书:因果关系),作者按照这一关系事情有序的表达出来(板书:有序表达),清楚条理,同学们以后也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3.作业:继续复述课文。(七) 板书设计原因 观察 推测 普通放电 实验准备:天气 细铁丝 铜钥匙19 天火之谜 经过 实验现象:纤维竖起 “啪”的一声 因果联系 蓝色火花 一阵发麻 有序表达 实验结论:震惊世界 雷暴即放电现象 结果 发明避雷针 安然无恙(薛城区临山小学 邓文娟)方法指导课2

37、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4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谈迁两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3.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悟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二、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谈迁两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表达顺序,学习表达方法。2.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悟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三、前置学习活动1.学生

38、在预习的基础上继续熟读课文,查字典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 2.收集有关谈迁及国榷的资料和励志人物故事。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明确任务,整体感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上节课我们初步地学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按照谈迁两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过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谈迁,抓住关键词语品读课文,学习他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谈迁第一次写书国榷1.请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谈迁第一次写国榷的原因、经过、结果是什么?2.交流:(1

39、)课件出示:原因谈迁自幼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经过但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结果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2)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你从一个个数据中读出了什么?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些数据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关注数字谈谈自己的体会。)(3)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3.反复诵读,感悟“厄运”过渡:一部本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在它即将付印之时却意外遭盗,下落不明,此时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书稿吗?偷走的是

40、-(艰辛的劳动、20多年的心血、青春岁月)20多年,为了编写国榷,他四处奔走,到处抄写,此时却下落不明,这让谈迁-生:接读“茶饭不思,也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流淌。”20多年的心血,他白天四处访谈,夜晚挑灯撰写,此时却化为乌有,这致命的打击,让谈迁-生:接读“茶饭不思,也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流淌。”20多年啊!多么宝贵的青春岁月,当完成国榷时,他已是垂垂老人,体弱多病,难怪此时的谈迁-生:接读“茶饭不思,也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流淌。”(三)第二次写国榷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是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1.小组合作探究:(1)默

41、读课文第3自然段,谈迁第二次怎么写国榷的?在感动深的地方做批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2)和第一次写的国榷有何不同?在小组内品读交流。2.教师引导交流:(1)抓住“四处寻访、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奋笔疾书”等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谈迁为再次撰写国榷付出的艰辛。(2)补充资料:北上的日子,谈迁往返千里,风餐露宿。他两次在运河穿行,共200多天,或听或看,每都细心地访问船夫;一堵断墙,一块残悲,他都认真考究,记录了有关京杭运河的众多资料,他撰写的北游录一书,是研究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国榷500万字,104卷,记载了从明太祖朱元璋诞生到福王政权灭亡为止的317年间的历史。史学家认为这是现存第一部

42、最完整的编年体明史,史料价值很高,是一部“可以信今而传后”的著作。 3.有感情的朗读第3段。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总结升华,课外延伸1.同学们,面对厄运,信念在,希望在!作者在文章最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1)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人像谈迁一样,面对厄运,不低头,不气馁,依靠顽强的毅力,努力拼搏直到成功,让我们来聆听一下他们的教诲。(播放课件:司马光、贝多芬、 曹雪芹等的事迹及名言的图片,师读介绍的句子,生读这些人面对厄运的语言。)(2)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句活。2.总结文章的表达方式同学们,请看板书第一列,你发现了什么?是呀,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按照原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才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再看板书第二列,按照因果关系把一件事说清楚明白,还要做到有详有略,例如谈迁写国榷时第二次比一次时写得具体。六、板书设计 立志 写明史 20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