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65191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6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doc(6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精品文档.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学校: 教师: 教学进度计划表周次教学单元教学课题计划节数实授节数1第一单元 电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2、点亮小灯泡123、简单电路14、电路出故障了135、导体与绝缘体146、做个小开关1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15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油菜花开了12、各种各样的花163、花、果实和种子1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75、种子的萌发16、动物的卵187、动物的繁殖活动19期中复习210期中考试211第三单元食物1、一天的食物12、食物中的营养1123、营养要均衡1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

2、135、面包发霉了1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114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15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1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1163、岩石的组成14、观察、描述矿物(一)1175、观察、描述矿物(二)16、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1187、岩石、矿物和我们119期末复习220期末考试2教材分析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电和我们

3、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1课时),面包发霉了(1课时),减慢食物

4、变质的速度(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学情分析培优辅差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学困生姓名基础状况及奋斗目标帮扶生姓名帮扶措施帮扶结果及进度统计12345678910111213141516期中期末备注:在上次检测基础上有进步者打“”,退步者打“”。检测成绩统计表姓名 成 绩单 元12345678910111213141516期中期末总评第一单元 电1.1 电和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经历调

5、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二、探究过程1、 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

6、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1) 全班交流。(2) 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3) 自己还有哪些想法?(4) 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A、静电的知识B、雷电的知识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全班交流。三、总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板书

7、设计:1.1 电和我们的生活1、调查家中的电器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课后反思: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教学目标:1、 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2、 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3、 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4、 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5、 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教学准备: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

8、点亮小灯泡?二、探究过程。 1、 让小灯泡发光。(1)观察材料。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说说电线的特点;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3、交流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闭合电路有电流通过灯泡发亮。电路中必须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板书设计: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1、 让小灯泡发光 2、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

9、灯泡不会亮?课后反思:1.3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教学目标: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教学难点: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小灯座、电池盒;活动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4根。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探究过程: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1)观察材料。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 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2)连接电路。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

10、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3)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2、 点亮更多的灯泡。 提供材料: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4根。 小组讨论: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研究?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开展研究活动。三、小结。四、拓展研究。能不能使10个小灯泡同时发亮?为什么?五、总结:电路有并联和串联。板书设计:1.3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2、 点亮更多的灯泡课后反思:1.4 电路出故障

11、了教学目标:1.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2.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3. 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教学难点: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教学准备:每个小组2-3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科学文件夹。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出示一个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有故障的电路,提出问题: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内容: 1、

12、什么地方会出故障。(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2)分析思考: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2、做个电路检测器。(1)讨论: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检查法: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好。替换法: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3)制定检测计划。(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5)讨论交流。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B进行集体的评价。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4、注意安全:电路检测器

13、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三、总结:短路和断路是电路出故障的两中常见形式。四、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4 电路出故障了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2、做个电路检测器 课后反思:1.5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目标: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提出问题。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3、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

14、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18种待检测物体。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 “电流放大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1、学生探究任务:检测18种物体和自找7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会不会导电?2、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3、教师提供背景音乐,巡回指导四、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电珠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在分类中

15、感知导体和绝缘体。2、 对螺丝刀、插头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3、 交流发现材料的一些规律。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 六、课堂小结: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塑料、橡胶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板书设计: 1.5 导体与绝缘体1、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2、教师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课后反思:1.6 我来做个小开关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

16、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教学难点: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教学准备: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每组电路装置1个、开关1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干电池2个、电线若干。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 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二、探究过程l1、观察手电筒l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1) 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2)

17、 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3) 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3、红灯、绿灯和黄灯(1) 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2) 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4、小组讨论制作。三、交流汇报 四、总结: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板书设计:1.6 我来做个小开关1、观察手电筒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课后反思:1.7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教学目标:1、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4接线盒子

18、的过程;2、学会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3、初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学重点: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教学难点:做一块电路游戏板。教学准备:每组:电路检测器一个、4个连接点的黑箱子一个;游戏用:四跟导线;演示用:6接口的黑箱子一个。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猜一猜,左边的哪个电线头与右边的哪个电线头是同一根电线?依据是什么?二、探究过程1、研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盒子上面有4个接线头,里面有电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盖能知道哪几个接线头是连通的吗?(1)计划 说说打算如何去检验?怎样检验不对遗漏连接点的检验?想想大概需要检测多少对连接头?检测要求:A、组装检测器;B、试

19、试检测器是不是灵;C、把检测结果记录在表中。(2)推测盒子里的连接方法。运用检测器检测。我们能根据检测记录,推测4接线头盒子里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吗?请讨论一下,把推测结果画在纸上。交流汇报。请将推测的图话在黑板上,并说说推测的依据。统计全班一共推测出几种连接方法。想一想,根据这些推测结果我们能确定盒子里的连接是哪一种吗?2、研究的延续。(1)测试4个接线头的盒子我们会测了,那么6个接线头的呢,需要检测接线头几对?请把接线头的对数和顺序写在白纸上。(2)推测 如果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怎么连通的,会推测盒子里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吗?试试。 3、做一块电路游戏板。(1) 小组讨论。(2) 合作完成电

20、路游戏板。 三、小结:电路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板书设计 1.7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里面是怎样连接的2、做一块电路游戏板课后反思:1.8 我们选择了什么教学目标:1、经历用两节电池、1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2、经历1节电池、2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3、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科学文件夹中画出电路的过程;4、经历给模型房间亲自安装电灯,并让其亮起来的活动过程。教学重点:了解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教学难点:能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两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电线。 每组已设计好的纸盒房间,最好是两个房间。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小开

21、关各2个,长电线4根、短电线6根、胶带纸1卷、小剪刀1把、白纸若干张。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我们知道有关电的很多知识,会动手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研究有关电路的问题。二、探究过程 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1) 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比一比:用最快的速度,把2节电池、2个电池盒、1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连接起来,让灯泡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连接。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2) 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比一比:用把1节电池、2个小灯座、2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让灯泡亮起来,能有几种连接方法?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在串联、并联电路

22、中,比划出电流的流动路线。2、分组讨论,总结。 三、小结:一般家中电路是并联。板书设计:1.8 我们选择了什么1、串联2、并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 你们想自己动手设计房间里的电路吗?这节课我们来设计一下,看谁想的方法最好?二、探究过程1、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1)出示一个纸盒做的模型房间,用我们学过的电路知识,象电工那样为这个纸盒房间设计照明电路。(2)小组讨论:怎样设计? 要解决哪几个实际问题? 采用怎样的电路安装?(3)交流汇报: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评说别人的设计方案。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2、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1)提出安装的要求:各组安装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

23、,安装每一个线路看看电是否经过了用电器,特别要注意断路现象。(2)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一遍照明电路的连接,在通电。(3)每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组的小屋组装的电灯最亮。 三、小结:并联电路中灯泡最亮。板书设计: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课后反思: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带同种电荷的物体( ),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2、当电池的两端被( )直接连接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生( )。3、简单电路的组成有( )、( )、( )。4、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电路。5、我们利用( )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6、大多数电器都有( ),有些是( )的,有些是( )。7、在使用电器的时候,应先( )

24、,然后( ),用完后应先( ),后拔( )。二、判断1、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梳子会带负电荷。( )2、220V的电是安全的。( )3、可以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4、电路检测器实际上就是一根导线。( )5、绝缘体可以保护人们的安全,防止触电。( )6、电灯的开关一般都是在明处。( )7、只要有电池,小灯泡就能发光。( )8、遇到雷电的时候可以到大树下避雨。( )三、选择1、冬天干燥而寒冷,用手碰金属时常会有触电的感觉,这属于( )A、静电现象 B、生物现象 C、热现象2、下列属于节约用电的行为是( )A、电视机不看了仍然开着 B、家里没有人,电灯全部开着 C、把家里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3、在检

25、测电路故障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在检测之前不必切断电源 B、检测的时候可以随便找一根导线即可检测C、检测时应该有一定的顺序,按顺序检测4、下列材料属于绝缘体的是( )A、回形针 B、钥匙 C、篮球5、组装电路时把小电珠串联起来发出的光( )A、较亮 B、较暗 C、没有变化6、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A、保护绝缘体 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C、用湿布清洗开关7、两节1.5v的电池,两个小灯泡,要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且最亮,( )连接最好。A、两节电池串联,两个小灯泡也串联 B、两节电池并联,两个小灯泡也并联C、两节电池串联,两个小灯泡并联四、简答1、安装电池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26、?2、举例说明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第 单元检测分析总分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最高分及姓名最低分及姓名90分以上人数60-89分人数60分以下人数未及格学生姓名试卷情况难易度失分方面存在的问题教的方面的问题学的方面的问题整改措施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2.1 油菜花开了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学重点: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教学难点: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教学准备: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

27、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引入二、探究过程1、观察一棵油菜。(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2、观察一朵油菜花。(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3)交流。(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5、交流与小结。(1) 关于油菜花

28、,我们知道些什么了?(2) 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结: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组成。板书设计:2.1 油菜花开了1、观察一棵油菜2、观察一朵油菜花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课后反思:2.2 各种各样的花教学目标:能自己设计有关花的小专题研究方案,完成小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图示、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能以报告会的形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进行花的专题观察活动中能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体验,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3、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教学重点:设计有关花的专题研究方案。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29、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的能涵盖“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等概念的花若干。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入校园里有许多花开了,我们能作哪些研究呢?二、探究过程1、花的专题观察。(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3)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4)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5)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2、“花的观察”报告会。(1)分组汇报。(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4、交流与小结(1)通过学习,知

30、道了花的哪些秘密?(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三、课堂小结:结论一: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结论二: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叫做雄花;只有雌蕊没有雄蕊的花叫做雌花。板书设计:2.2 各种各样的花1、花的专题观察。2、“花的观察”报告会。 3、完全花与不完全花课后反思:2.3 花、果实和种子教学目标:1、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说出大致的探究思路。能在前两课用多种方法观察花的基础上,进一步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物体进行专题观察的过程。2、有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3、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

31、擅长的方法表达雄蕊和雌蕊的特征。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教学难点:了解花的果实和种子。教学准备:1、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无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2、显微镜2台。3、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4、初春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园里种上几株南瓜(或丝瓜等),让科技小组或有兴趣的同学做做人工授粉的对比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探究过程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难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么方法才能通过观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确的解释呢?(2)

3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研究方法。(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4)全班研讨。(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6)浏览课文: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油菜的花朵开始凋谢。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1)观察油菜的果实。做一个游戏:分组按成长的顺序把实物排列在纸上,并指出哪一部分是刚刚受精后的果实雏型。(2)小心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角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再数数一株油菜可能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3)说说为什么豌豆荚里有的豌豆很饱满,

33、有的却只有很小的一粒?3、思考: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三、课堂小结: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板书设计:2.3 花、果实和种子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课后反思:2.4 豌豆荚里的豌豆教学目标: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

34、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教学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 )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3、实物投影仪。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二、探究过程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 (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 (3)种子的数量相同吗

35、?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个人、小组统计记录。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三、小结:种子里最重要的是胚,胚是有生命的。板书设计:2.4 豌豆荚里的豌豆 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课后反思:2.5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目标:1、经历在

36、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过程;经历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3、在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教学难点: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教学准备:1、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果实和种子:油菜、栗子、蒲公英、苍耳等。2、在校园里寻找一块适于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草地或泥地,落差也尽量选择与栗子树接近。(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植物进行代替栗子树。)3、蒲公英飞行距离的测量记录纸(表格由学生自己设计)。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一株油菜大约能产生多少粒种子?2、模拟实验:用纸剪一棵植物的模型,顶端放上油菜种子,下铺一块厚的绒布,让种子散落在附近。二、探究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