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生物防治讲义.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5288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5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害虫生物防治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害虫生物防治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害虫生物防治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害虫生物防治讲义.doc(10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害虫生物防治讲义.精品文档.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概念、和内容一、 生物防治的定义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是一门研究利用天敌控制植物病害、虫害和农田杂草的理论和时间的学科,或称之为寄生物、捕食者、病原微生物和侵袭杂草的植食性种的管理科学。害虫生物防治:是研究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害虫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广义害虫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天然(无毒)产物控制害虫的学科。二、 生物防治的内容1 害虫防治的基本理论2 害虫天敌的主要类群3 害虫天敌资源的调查评价方法4 天敌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农业害虫天敌(

2、捕食性、寄生性病原微生物)的输引、保护利用的原理和方法。三、 害虫生物防治的科学基础1 是在人们对于物种多样、生存竞争、种间关系、物种进化和种群变动的认识深化的基础上形成的。2 人们为了解决害虫严重危害问题所需要形成的3 特别是生态学、分类学、生物学、昆虫病理学等学科与害虫生物防治存在着密切关系。第二节 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性一、 盲目使用农药所带来的问题1 引起害虫的抗药性2 杀伤天敌、破环自然平衡、引起害虫再猖獗或次要害虫大发生3 污染环境,产生残留问题4 增加农业成本二、 害虫生物防治的优点1 有效地控制害虫2 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残毒遗留量3 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三、 局限性1 对害

3、虫的控制作用,没有农药那样见效快2 不易批量生产,质量不及化学农药易控制3 使用、效果不及化学农药简便和稳定第三节 生物防治的历史和发展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应用害虫天敌最早的国家1 三千年前,诗经记载,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记述的是胡蜂科昆虫捕食蛾蝶幼虫的现象。2 公元304年左右,我国南方广州等地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3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蜘蛛的的捕食性,此虫设网一面,物触而诛之,知乎诛其不义者,取曰蜘蛛。4 2400年前,我国已发现家蚕僵病。太湖沿岸利用死蚕、死茧浸汁喷杀桑蟥。5 古代早有保护田禾,禁捕青蛙的禁令。6 解放前,对少数的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作了调查核销面积防治试验。7

4、解放后,对害虫天敌资源的调查、保护和利用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1) 1951年广东省开始系统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2) 50年代东北地区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3) 华中、华东地区人工繁殖金小蜂防治越冬代棉铃虫(4) 湖北、湖南、四川从浙江引进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棉节获得成功(5) 山东引进日光蜂防治苹果棉蚜活动成功(6) 福建利用红蚂蚁防治甘蔗螟虫(7) 广东利用澳洲瓢虫防治木麻黄及柑桔上的吹棉蚧(8) 广东省及南方稻区利用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9) 东北各省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10) 华东、华中地区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11) 河南省利用瓢虫和草蛉防治棉铃虫(12) 广东省利用平腹

5、小蜂防治荔枝蝽,华东利用平腹小蜂防治松毛虫和舞度蛾(13) 华中、华东利用胡蜂防治棉花和蔬菜害虫(14) 华南、华中、华东利用捕食螨防治多种植食螨(15) 湖南江苏等省在稻田保护蜘蛛进行生物防治试验(16) 华南利用白虫茧蜂防治紫胶白虫(17) 我国在繁殖利用赤眼蜂如防治面积、效果、人工繁蜂技术人在寄主卵、日繁蜂量等方面都居世界先进水平。(18) 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的苏云金杆菌和真菌的白僵菌、昆虫病毒利用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819791981年在全国进行了主要害虫天地资源的调查。并编写出版了有关生物防治的书籍刊物。并与国际十多个国家进行了天敌引种和交换。举行了天敌调查培训班、生物防治学术研讨

6、会。 如:害虫生物防治 1979 高等院校教材 天敌昆虫图册 中科院动物所、浙江大学 害虫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 中山大学生物系 中国生物防治 昆虫天敌二、国外生物防治概况:1 1762年毛里求斯从印度引进一种鸟防治红蝗2 1882年加拿大小规模试验释放赤眼蜂3 18881969年美国共对223中害虫作了输引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试验,其中对120种害虫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42种害虫达到控制危害,48中害虫经济危害性显著降低。较著名的是从原产地大洋洲输引澳洲瓢虫防治加洲柑桔吹棉蚧;先后又从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等地引进46种瓢虫,防治柑桔红圆蚧,其中有两种瓢虫起到了控制红圆蚧危害的作用。 4 90

7、多年以来,各地从外地输引天敌防治害虫获得成功的共有225例,其中夏威夷成功24例,斐济岛9例,美国16例,加拿大16例,澳大利亚10例,新西兰11例。如:夏威夷1964年从菲律宾引进一种花蝽防治蓟马获得成功日本 1911年从台湾引进澳洲瓢虫防治吹绵蚧 1925年从广东输因刺粉虱黄褐蚜小蜂美国1947年从我国南方引进岭南金黄蚜小蜂防治柑桔黄圆蚧获得显著成功 19481949年从台湾引进蚜小蜂防治柑桔牡蛎蚧获得成功。5 国外生物防治取得的进展(1) 美国得克萨斯州释放草蛉防治棉铃虫,连续5年获得成功。(2) 日本利用桑蚧寄生蜂防治苹果、梨粉虱获得成功。(3) 瑞士利用寡节小蜂防治粉虱(4) 荷兰、

8、瑞典利用植绥螨防治番茄叶螨有成效(5) 泰国释放广腹小蜂防治稻瘿蚊、夏威夷、澳大利亚、日本利用卵蜂防治稻缘蝽有成效(6) 美洲、欧洲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很有效果。(7) 日本和美国利用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防治金龟子效果好。(8) 苏联应用白僵菌防治蝽类、蛾类(9) 至1970年,各国已分离出254种昆虫病毒,其中10种已被利用。(10) 天敌工厂化已在许多国家实现。6 到1970年,全世界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事例900多例,其中成功的有100多例。据统计:(1) 1976年苏联生物防治面积1130万公顷,其中赤眼蜂防治面积828.6万公顷。(2) 1977年墨西哥赤眼蜂

9、施方面积200万公顷(3) 美国生物防治面积1333万公顷,赤眼蜂防治面积666.5万公顷。7 生物防治组织机构(国际各地区及我国生物防治组织机构及活动介绍(1) 1927年英国在英帝国昆虫局下设立了花汉宫生物防治实验室,1940年前往加拿大渥太华,1947年重新组成英联邦生物防治局,1951年改名为英联邦生物防治研究所,1961年该所总部迁至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并先后在阿根廷、瑞士、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乌干达、西非等地设有20多个实验站或分站。(2) 1956年欧洲建立了国际生物防治委员会,1965年更名为国际生物防治组织(OILB),并出版季刊Entomophaga,1971年OI

10、LB扩大称为世界生物组织。(3) 1929年加拿大成立了生物防治实验室。(4) 美国、苏联、瑞士、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日本、巴基斯坦等国都建立了生物防治国家机构。8 天敌资源调查: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及其与寄主的关系;对已知种类利用现代化手段重新进行分类,并注意研究生态型、地理宗等种下分类问题。9 著作出版:1829年Gravenhorst的欧洲姬蜂志出版1951年美国农业部编写了寄生蜂名录1965年日本完成了主要害虫天敌目录第四节 生物防治的原则、途径一、 害虫生物防治的出发点:保护利用天敌、控制害虫为害和减少环境污染。二、 害虫生物防治的途径:(一) 保护利用本地天敌1直接保护天敌2 应

11、用农业技术增加天敌数量3 增加天敌的食料4 配合其他防治方法增加天敌数量(二) 输引外地天敌从国外输引或从国内不同地区移植害虫天敌的办法,目的在于改变当地昆虫群落的结构,是某种害虫与天敌种群密度在外来天敌种群的影响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关于引进天敌有九点争论(见教材9页)。(三) 人工大量繁殖害虫天敌一种较理想的寄主应具备的条件:1 这种寄主施天敌所喜寄生或捕食的2 天敌通过寄主能够顺利完成生长发育的3 寄主所含营养物质较为丰富4 寄主较易获得,花费较少5 寄主繁殖量大,世代数多6 易于饲养管理害虫生物防治总的目标:使某种害虫天敌在田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种群,发挥它与害虫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作用,通过

12、保护利用本地天敌、输引外地天敌等途径来达到。第二章 生物防治理论基础第一节 害虫的定义一、害虫:凡是干扰人们生活,争夺人们来以生存的生物资源,损坏人们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等的昆虫,都称为害虫。当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某些昆虫与人类的利益发生矛盾,人们就把这些昆虫定为了害虫,于是害虫的问题就出现了。害虫不是天生就是害虫,是因为破坏了原始生态系统造成有利与害虫而不利于它的对立面天敌生活的结果,也可以说害虫是农田生态系统中自然调节机制有某些缺陷的产物,这就是害虫产生的原因。二、农田系统昆虫在农田系统中,并不是所有植食性昆虫都会变成害虫,变成害虫的只是其中及少数种类。1Debach 1974年引用美国昆虫

13、学会学报1968年公布的数字,称美国和加拿大已知的85000中昆虫中,只有1425中是重要害虫,约占已知种类的1.7%。2据估计我国至少有150000种昆虫,害虫只有1000多种,害虫种类约占1%。 中国稻作害虫名录(何俊华等,1992)记载我国稻虫624种。 中国水稻害虫天敌昆虫名录(何俊华等,1991)记载水稻害虫寄生性天敌419种,捕食性天敌820种,共计1239种。根据这两本书记载,现知我国水稻生态系统种有昆虫1863种。估计其中全国及局部地区重要害虫以十几种计,那么,这个数字也占我国水稻田生态系统中昆虫种类总数的1%。三、中性昆虫:与寄主没有直接营养关系,但是害虫天敌的寄主昆虫,或是

14、捕食性昆虫的重要猎物,这些昆虫都叫做中性昆虫。这些昆虫是昆虫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的重要组成成分。四、 害虫的生活史、发生规律1生活史研究的内容:一般包含一年发生几代,幼虫脱皮几次,各虫态历时几天,生活习性,怎样越冬等等。一般没有对害虫虫口数量变动的原因做深入的研究。上述问题只是害虫发生过程中的一些表面现象,没有接触到发生规律的本质问题。2什么是害虫的发生规律?一种很普遍的见解认为了解了害虫的生活史就是了解了害虫的发生规律,只要对生活史中所谓薄弱环节进行防治,就能生效。(害虫发生规律图解22页)3害虫发生规律的中心问题:是害虫虫口数量变化的动态。它必须研究害虫发生的数量为什么变化,进而探讨控制或调

15、节害虫虫口数量变化的手段,保护农作物不因虫害而造成经济损失。4引起昆虫虫口数量变化的内因和外因:内因:昆虫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殖潜能和生存潜能。生殖潜能:是指在最适条件下可能产生的下一代昆虫的最大数量。与实际生殖力不同。与世代数、雌雄性比、交配率、产卵量等有关。是害虫虫口数量变动根据的基础。外因:物理因素、营养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包含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除直接作用与害虫外,还会通过作用与营养因素和天敌因素而间接地影响害虫。五、 食物链、营养级、食物网(生命网)1 食物链food chain:食物生产者、食物消费者和食物分解者通过取食营养物质和能量产生链锁式的联系,叫做食物链。2 营养级

16、trophic level: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叫做营养级。3 食物网food web:不同食物链通过共同的取食植物而联系起来,也可以通过共同的天敌而联系起来,这样形成的一种网状关系称为食物网。(食物链各个成分图解22页)六、 自然调节种群之间或种群内通过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使他们的种群数量在一定条件相互相转化,这种对双方相互有利的现象叫做自然调节。(图教材21页)猫与老鼠的关系;鱼产卵与其他鱼、大鱼的关系。七、 循环食物生态链:稻螟蛉赤眼蜂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赤眼蜂稻螟蛉第二节 天敌效能的基本概念一、 天敌效能:天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造成经济损失程度的作用。二、 判断天敌作用的效能:应以害虫与天敌之间

17、矛盾斗争的结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程度为依据。如:真正能够说明害虫种群数量(稻纵卷叶螟)受天敌抑制的程度是平均寄生率,而不是最高寄生率。三、 天敌排除效应:排除天敌的作用以后,害虫的发生程度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引起注意几个方面:1 引滥用农药,造成与排除天敌相同的效果,引起重要害虫再猖獗和普通害虫上升为重要害虫。2 近代的农业生产活动,使群落的稳定性变得相当脆弱,这样,害虫一旦摆脱其控制因素(如天敌),就很容易大发生。反复地、大量地使用农药,无异于使生态系统更加趋于不稳定,甚至造成天敌“真空”环境,反而会诱发害虫成灾。3 保护天敌的意识不强,对于保护授粉昆虫更是漠不关心。无论是滥施农药,或是清

18、洁田园,造成天敌“真空”和授粉昆虫灭绝的恶果的性质都是一样的。美国作家R.Carson 1962年出版 SilentSpring一书,阐述环境污染的严重情况,着重介绍农药对生物的危害,引起世界普遍关注。1979年吕瑞兰译为寂静的春天,其中描述:一些农作物和许多野生植物都是部分地或全部地依赖于天然授粉昆虫的帮助。几百种野蜂参与了农作物的授粉过程仅光顾紫花苜蓿花的蜂就有100种。若没有昆虫的授粉作用,在未耕耘的土地上的绝大部分土壤的植物必定要绝灭,从而给整个区域的生态带来深远的影响。森林和牧场种的许多野草、灌木和树木都依靠天然昆虫进行繁殖;假若没有这些植物,许多野生动物及牲畜就没有多少东西可吃。现

19、在,清洁的耕作法和化学药物对树篱笆和野草的毁灭这些授粉昆虫的避难所,并正在切断连接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线索。说明了虫媒植物需要授粉昆虫,而授粉昆虫同样需要这些虫媒植物,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第三节 害虫防治方法的选择 防治病虫害,应该考虑三个问题:1 经济有效2 对人体健康、畜禽和天敌无害,不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3 不污染环境那一种办法更符合上述三个条件,就采用它。一种办法不行的,就采用几种办法的综合协调。一、 化学防治的性质1化学(农药)防治的弊病: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引起害虫抗药性产生,即农药的3R问题,残毒(Residual)、再猖獗(Rusurgence)、害虫的抗性(Resistan

20、ce)2化学防治作用的地位:(1) 将科学用药,保护天敌,变为保护天敌,科学用药,首先要有丰富的天敌知识,才能做到怎样用药更加合理。(2) 进一步认识害虫与天敌是一个统一体中的两个对立面;了解了天敌才能进一步了解害虫的发生规律是害虫防治的理论依据。(3) 避免过分依赖农药防治病虫害及其所带来的弊病。化学农药向有选择性的高效地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改进农药使用方法,解决天敌的保护利用与化学防治之间的矛盾,互相协调,彼此补充,收到最大的防治效果。二、生物防治的性质1 天敌作为自然系统中的一个生态因素,对害虫的影响是永远存在的。但不是所有的天敌都能把害虫控制在不发生经济损失的程度一下。所以,天敌必须加

21、以人工的帮助,才能发挥抑制害虫的效果。2 由于天敌自己固有的适应性和局限性,人工繁殖的天敌增加到生态系统榨取终究都要消失,所以它的作用也是暂时的。3 由外地成功地移植或引进当地本来没有的天敌,它可以称为当地自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它的影响是长效的,这样的生物防治工作是一劳永逸的。4 改进农业栽培技术措施,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生态条件,提高天敌效能,达到保护与利用的目的,这方面的工作也是长效的。1992年,联合国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会议上指出,结合生物控制、寄主植物抵抗力和适当的农田活动,是未来最好的选择。把生物防治(生物控制)提高到未来最好选择的首位,实在是一种远见。三、农业防治的性质:农业防治法是

22、在保证农业高产的前提下,改进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措施,创造不利于害虫而有利于天敌的生态条件,提高天敌作用的效能,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只考虑控制害虫,而不考虑如何发挥天敌的作用是不全面的。如:对清洁田园、清除田边杂草、销毁越冬残留物要有一个新的认识。结合保护天敌来考虑,对其利弊做出正确的衡量。另如对天敌寄主、天敌越冬、种植诱集作物等的考虑。所以,改进农业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措施,为保护天敌创造有利条件,天敌资源就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如何做好防治害虫,如何把这三种方法融会贯通、统一起来:1、普及天敌知识是关键。2、从化学防治的角度考虑如何避免杀伤天敌。3、从农业防治的角度考虑如何为保护天敌创造有利条件。

23、做到了上述几点,就能够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自然调节作用,也会做到一切防治办法都要与天敌的自然调节作用相协调,就能把害虫防治工作做得更好。第三章 寄生性天敌昆虫第一节 概述一、什么是寄生性天敌昆虫在昆虫中有一些种类,一个时期或终身附着在其他动物(寄主)的体内或体外,并以摄食寄主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这种具有寄生习性的昆虫,一般称为寄生昆虫、寄生性昆虫、寄生虫(Parasite)。与一般寄生于脊椎动物体上的寄生昆虫不同:1 个体发育的结果,会使寄主死亡,对于一个种群的制约作用,更类似于捕食性动物。2 在分类上,通常与寄主同属于昆虫纲,仅少数寄生于蜘蛛纲等节肢动物。3 仅在幼虫期附着于寄主上营寄

24、生生活,而成充气一般均营独立生活,可自由活动。4 个体大小,相对地说与寄主比较接近。5 不是异主寄生,即此类寄生物顺利地完成年生活周期秩序单一的某个寄主种。二、寄生性昆虫与捕食性昆虫的区别(见表)寄生昆虫与捕食昆虫易于区别,但对体外寄生的有时会与捕食的混淆。寄生与捕食检验的标准是寄生昆虫在发育过程中仅仅吃掉一个寄主,而捕食昆虫则需吃掉多个个体才能成熟。此外,两者的食性、习性、形态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见表40叶。(有些寄生蜂幼虫可营捕食生活,也可营寄生生活。如:蜡蚧长盾金小蜂,幼虫取食软介壳虫、黑介壳虫卵,无卵时在介壳虫体外营寄生生活。有些种类即寄生又捕食。如三化螟的螟卵啮小蜂。有些种类成虫期捕食

25、,幼虫期寄生。不在此讨论范围)有些种类如蜾蠃蜂、泥蜂、蛛蜂,多数种类的幼虫可取食多头猎物。从这一点来说,应属捕食习性,但由于取食习性颇似外寄生蜂,所以也有人从广义的寄生生活出发,放在寄生蜂范围内,有时特称为狩猎蜂。本书也将这部分包括在寄生性膜翅目部分介绍。蜜蜂中典型场所性和食物性的寄生现象,本书不包括这部分内容。寄生昆虫捕食昆虫食性1 在一头寄主上,可育成一头或更多个体2 成虫和幼虫食性不同,通常幼虫为肉食性3 寄主被破坏一般较慢1 每一捕食虫期,均需多数猎物才能完成发育2 成虫和幼虫常同为捕食性,甚至捕食同一猎物3 猎物被破坏较快习性4 与寄主关系比较密切。至少幼虫生长阶段在寄主体内活体外,

26、不能离开寄主独立生活5 成虫搜索寄主,主要为了产卵,一般不杀死寄主6 限于一定的寄主范围,同时与寄主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适应性强。4 与猎物关系不很密切,往往吃过就离开,都在猎物体外活动5 成虫、幼虫搜索猎物的目的就是为了取使6 多为多食性种类,都某一种猎物的依赖程度低形态7 体一般较寄主小8 幼虫期因无需寻找食物,足和眼都退化,形态上变化多。7 体一般较猎物大8 除了捕食及取食的特殊需要,形态上其他变化较少三、寄生昆虫的类型(一) 单期寄生:只寄生在其寄主的某一虫期并能完成发育。1、卵寄生:寄生于卵内。如赤眼蜂。2、幼虫寄生:寄生于幼虫。螟蛉脊茧蜂。3、蛹寄生:寄生于蛹。蝶蛹金小蜂。4、成虫寄

27、生:寄生于成虫。金龟子寄蝇、小蠹金小蜂。(二) 跨期寄生:寄生昆虫需经过寄主的个或个虫期,才能完成发育。1 卵幼虫寄生:产卵在寄主卵中,寄主卵孵化为幼虫后,寄生蜂卵才孵化,在寄主幼虫体内完成发育。如:姬蜂、小蜂、幼蜂、瘿蜂中的一些种类均有此习性。螟甲腹茧蜂。2 卵幼虫蛹寄生:产卵与寄主卵内,但是直至寄主的蛹期才孵化为幼虫取食而完成发育。潜蝇反颚茧蜂。3 幼虫蛹寄生:寄生寄主幼虫,寄主仍可化蛹,寄生昆虫在寄主蛹其完成发育。广黑点瘤姬蜂。四、寄生现象(一) 根据寄生昆虫在寄主上取食的部位 外寄生:螟黑纹茧蜂水稻螟虫幼虫,螟蛉裹尸姬小蜂稻螟蛉。 内寄生:() 螟蛉绒茧蜂稻螟蛉、黏虫() 蚕饰腹寄蝇家

28、蚕() 家蚕追寄蝇家蚕幼虫() 捻翅虫(二) 根据寄主身上寄生昆虫的种类 独寄生:寄主上仅有一种寄生昆虫。 共寄生:个寄主上有中或种以上寄生昆虫同时寄生。发育结果有四种情况:() 同时存活() 仅一种存活() 聚寄生的种类部分存活,部分死亡() 都不能生存(三) 根据寄主育出的一种寄生昆虫个数的多少 单寄生(孤寄生):1个寄主上只育出1个寄生昆虫。如长腹黑卵蜂三化螟卵。 聚寄生(多寄生):1个寄主上可育出2个或2个以上同种昆虫。松毛虫赤眼蜂卵(四) 根据寄生昆虫完成发育的情况 完寄生:寄生昆虫在寄主上能顺利完成发育。 过寄生:寄生昆虫在一个寄主上因子代个数过多,寄主体内营养物质不能满足需要,导

29、致一部分或全部寄生昆虫不能完成发育而全部死亡,或发育及其不良,失去繁衍后代的能力。可能使一次产卵过多,或在同一寄主上多措产卵所致。如赤眼蜂人工繁殖过程中,管理不善,常会出现此种情况。此种现象亦称为复寄生。(五) 根据寄生昆虫寄生关系的次序1、原寄生:初寄生或第一级寄生。直接以昆虫等为寄主,此种寄主于寄生昆虫的关系单纯,上述各类寄生蜂均属此类。也有称为直寄生。如寄生在草蛉、食蚜蝇等捕食性昆虫上的寄生蜂。2、重寄生:以寄生昆虫为寄主,即一种寄生昆虫寄生在另一种寄生昆虫上。3、二重寄生(次寄生、第二级寄生):稻苞虫广黑点瘤姬蜂横带沟姬蜂4、三重寄生(第三级寄生):稻苞虫广黑点瘤姬蜂横带沟姬蜂兔唇姬小

30、蜂(六) 根据寄主范围的大小1、单主寄生:单食性寄生、单择性寄生。寄生昆虫限定在一种寄主上寄生的现象。如苹果绵蚜小蜂。2、寡主寄生:寡食性寄生、寡择性寄生。寄生昆虫只能在少数近缘种类上寄生的现象。3、多主寄生:多食性寄生、多择性寄生。寄生昆虫可在许多寄主上寄生。如广大腿小蜂,寄主范围广,鳞、双、膜翅目26科116种。五、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目和科已知寄生于昆虫及近缘节肢动物的天敌昆虫种类很多,其中以膜翅目含有最多寄生性种。双翅目种的寄蝇科也甚重要。捻翅目使一个小目,但是所有种类都是寄生性的,双翅目还有许多科以及鞘翅目和鳞翅目的一些科也有寄生性种类。第二节 常见寄生性昆虫的目和科(寄生性膜翅目、双翅

31、目、鞘翅目、鳞翅目、捻翅目)一、 寄生性膜翅目(一) 成虫外部形态1、 头部:一般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可舐吸液体食物,复眼发达,具3个单眼。2、 胸部:前胸通常小,背板被中胸挤向两侧;中胸发达,背面呈驼状隆起,背板分中胸盾片、小盾片;有翅种类后胸一般较小,背板仅呈狭条形;翅两对,膜质,前翅大于后翅;后翅前缘有翅钩列;翅脉变化较大,是分类的重要特征;也有无翅或翅退化种类;足相似,跗节多为5节。3、 腹部:细腰亚目有并胸腹节现象,为本目所特有;腹部第一节细如柄,称腹柄。腹柄后可见68节;常具产卵器,针状。(二) 成虫习性1、寻找寄主:过程,一般为4个阶段,Vinson(1975)有增加了第五个阶段

32、,即寄主调控阶段。2、寻找寄主生境:一般说来,寄主昆虫所取食的植物或食物所的,对于某些寄生蜂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寄生蜂就是以这些植物或食物所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作为信息,县找到寄主的生境,然后才在其上寻找自己所适应得寄主。植物或食物对寄生蜂是否有引诱作用,主要还在于某种化学的引诱物质或趋避物质的有无。如:舞毒蛾惊蠋姬蜂喜好密林,这可能是密林中寄主害虫所蛾植物较多,气味较浓。此外,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植物高度等因素对寄生蜂的生境,也是有影响的。如:不同的赤眼蜂对生境有一定的要求,如广赤眼蜂常见于大田;食胚赤眼蜂常见于森林;稻螟赤眼蜂常见于稻田和沼泽地等。因此,人们甚至一对生境的选择来划分类型,分别称

33、为大田型、森林型、沼泽型。(1) 寻找寄主:寄生蜂一旦找到了寄主的生境,常依靠嗅觉、视觉或触觉与寄主接近而找到寄主。寄主食料植物的受伤组织、寄主本身的气味或寄主害虫的粪便、丝、鳞片等都可能是寄主的短距离信号,有物理信息,也有化学信息。这些化学成分常称为利它素。如粪便、鳞片等。如玉米螟长距茧蜂可被玉米螟幼虫堆积在洞口的粪便及所拉的丝强烈地吸引等。(2) 接受寄主:寄生蜂寻找到一个寄主后,有时还要对该寄主选择,如果所需的条件不符合,仍然不会接受这个寄主,所需的条件也可能是寄主的气味、住地大小、形状或运动。许多寄生蜂有识别已被寄生过的和未被寄生过的寄主的能力,从而避免过寄生。如广赤眼蜂科根据步法不同

34、并分泌粘液而使其它雌蜂不再接触这个卵。稻绿蝽的两种黑卵蜂产卵成功时都在寄主卵上用产卵管做二三次记号。搜索抑制物:美丽怒茧蜂在马铃薯幼虫上产卵后,在寄主上标记一种对同种雌蜂有强烈拒避作用的物质,这种引起回避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之为搜索抑制物。作用物识别标志:在选择寄主行为上,还有一类化学标志,以便识别产卵的位置和迁移。如桃条麦茧蜂先将所有可利用的幼虫麻痹,然后再回来产卵。(3) 寄主的适合性:寄主的适合性问题,也是限制各种寄生蜂只适应某些寄主种类的关卡,所以说,一个寄生蜂即使已在某个虫体上产了卵,并不一定标志着寄主的适合性。从寄生蜂的寄主适合性来说,有以下3中不适合的情况:1) 物理的不适合:寄主

35、的大小和寄主体壁厚薄。寄主太大,体液过多,寄主太小,营养不足,均不利于发育。如瘤姬蜂雄性幼虫再大的寄主体中,不能育出。2) 营养的不适合:如绒茧蜂寄生烟草天蛾幼虫育出蜂数少。3) 生物的不适合:多寄生、寄主运动、寄主的免疫性等均影响寄生昆虫的发育。3、成虫取食:大多数的寄生蜂在成虫期一直产卵,需要吸水、取食,有的仅仅是维持生命的需要,而对大型的寄生蜂则必须有补充营养,否则,卵巢就停止发育,将影响性器官的成熟和性行为。水的来源主要有露水和雨水,露水更重要,经常可以得到。食料主要是植物的花蜜、花粉和寄主的体液。如蚜虫的蜜露、介壳虫的分泌物或植物流出的汁液。常有寄生昆虫去取食。植物的花蜜、花粉,对多

36、种寄生昆虫均极为需要,寄主体也也是多种寄生蜂营养的重要来源。寄生蜂吸食寄主体液的方式有三种:1) 产卵后顺便取食从伤口流出的体液2) 产卵管刺伤寄主,取食流出的体液3) 用口器咬破寄主取食体液4、交配、生殖和性比() 交配:一般情况下,寄生蜂成虫雌性多于雄性,雄蜂可交配多次,雌蜂有的交配一次,有的交配多次。寄生蜂交配后,雄风的精液储藏在雌蜂的贮精囊内,雌蜂排卵时,与卵子受精。() 生殖:有三种形式。1) 两性生殖2) 孤雌生殖或称单性生殖产雄孤雌生殖:多数膜翅目昆虫有此习性。这类蜂可行两性生殖,但当雌蜂遇不到雄蜂交尾时,所产下一代卵全是雄蜂。或雌虫产卵时,未受精卵均发育为雄蜂。产雌孤雌生殖:这

37、些寄生蜂世世代代都行孤雌生殖,所生后代全部为雌性,没有发现过雄性。如仓蛾姬蜂。产雌雄孤雌生殖:极少数寄生蜂通常行产雌孤雌生殖,但也产出少数雄蜂。如圆蚧华丽跳小蜂。有个别寄生蜂,因地理分布不同,在甲地是两性生殖,而在乙地则为单性生殖。3) 多胚生殖:蜂卵在发育早期发生分裂,形成了大量完全独立的胚胎,每个胚胎又继续发育成为独立的个体。如班足多胚跳小蜂(寄生于豆夜蛾幼虫)一个寄主最多羽化2201头。() 性比:寄生蜂中一般是雌蜂多于雄蜂。如:螟卵啮小蜂无论是三化螟或白螟寄主,自然寄生情况下,一般雌性比均在70%以上。寄生蜂如何控制卵的受精,如何控制后代的性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情况是,雌蜂在适宜

38、的寄主上产卵,后代多为雌蜂,反之,后代多为雄蜂。如赤眼蜂。5、寄主的麻痹现象:有些体外寄生蜂,产卵之前,用产卵管蜇刺寄主,并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而利于产卵或蜂幼虫生活。分暂时麻痹和永久麻痹。寄生蜂的毒液为什么厉害,现在还不完全了解。(三) 寄生蜂主要类群 尾蜂总科Orussoidea尾蜂科:体长814mm,圆筒状,色暗,有时腹部带褐色。头顶有颗粒状突起。产卵管卷曲于腹下,卵的一端具一管,长为卵的2倍。卵从寄主栖息的树木裂隙或孔道中产入。本科仅少数属和种,古北区、埃塞俄比亚区、大洋洲、新西兰、南美均有发现,我国尚未见报道,但已采得此蜂。 姬蜂总科Ichneumonoidea:种类较多,以姬蜂科、

39、茧蜂科最为常见,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天敌。大多身体细长,触角多在16节以上,但蚜茧蜂较少,不呈膝状,翅痣明显,翅脉较发达,产卵管从腹末前方伸出,并具一对等长的鞘。姬蜂科:Ichneumonidae成虫:形态变化大,微小至大型。触角长,丝状,足细长,转节2节,胫节有距,具翅痣,第一肘室和第一盘室因肘脉基段消失而合并成一盘肘室,有第二回脉。并胸腹节大型,腹部多细长,圆筒形,或侧扁,或扁平。卵:卵产在寄主体内或体外,卵有时具柄。幼虫:老熟幼虫13节,口器形状不同,可作为鉴定特征,寄主蛹、蜂茧及有虫的头壳均可鉴定。寄主: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等全变态昆虫的幼虫、蛹,少数寄生于成蛛、幼蛛或蜘

40、蛛的卵囊。分类:是一大科,分布于全世界。已知14816种,估计全世界有60000种。分为35亚科(Wahl,1993),我国记载344种。茧蜂科:Braconidae成虫:体形变化大,小至中等,提长212mm,少数雌蜂产卵管长度与体长相等或长于数倍。单眼3个,触角丝状;翅脉明显,前翅前缘脉与亚前缘脉愈合,而前缘脉消失;具翅痣,肘脉第一段常存在而将第一肘室和第一盘室分开,无第二回脉,有时肘脉和肘间横脉消失;并胸腹节大型;腹部圆筒形或卵圆形,第二、三节倍半愈合,不能自由活动,产卵管长度不等,有等长的鞘。卵:产在寄主体内或体外,幼虫营内寄生或外寄生生活,幼虫体形与姬蜂相似。蛹:离蛹,均有茧。寄生习性

41、:一般寄生于幼虫,体内或体外寄生。体内寄生的往往钻出寄主幼虫结茧化蛹;为卵幼虫期、卵蛹期、幼虫蛹期或成虫期寄生蜂。分类:较大的科,估计全世界有40000种,29亚科(Sharkey,1993)。蚜茧蜂科Aphidiidae:小科,全部种类寄生于蚜虫。 小蜂总科Chaicidoiea:小蜂总科属于完全变态,少数为过变态。除少数(榕小蜂科、部分广肩小蜂科、长尾小蜂科、个别跳小蜂)为植食性外,其他种类均为寄生性种类。其中一部分兼有捕食习性。一小蜂科、金小蜂科、寡节小蜂科、跳小蜂科、蚜小蜂科、赤眼蜂科、瘿小蜂科等在生物防治或自然控制的作用较大。在天敌的繁殖、释放、防治害虫方面,以赤眼蜂最出名,全世界防

42、治面积近0.13亿h。寄生习性:寄生范围广,不仅有不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类群,而且有蜘蛛、蜱螨;可寄生卵、幼虫、蛹、成虫;有的也可跨期寄生;多数为原寄生,也有些虫寄生种类,或两者兼有。成功实例:1964年统计全世界天敌防治害虫113种中,47中是小蜂防治。同翅目中介壳虫、粉虱、蚜虫等57种害虫,有34种是小蜂防治的。日本从中国南部输入黄盾捕虱蚜小蜂防治黑刺粉虱、苹果绵蚜小蜂防治苹果绵蚜美国从我国南方、台湾引进岭南蚜小蜂、黄金蚜小蜂、梨圆蚧捕虱蚜小蜂防治红圆蚧、日本红蜡蚧扁角跳小蜂防治红蜡蚧、蝇蛹小蜂防治家蝇4、瘿蜂总科Cynipoidea:体微小至小型,长14mm,枝附瘿蜂科716mm。多数黑色、

43、栗褐色。触角鞭状;前胸背板肩角达翅基片,缺胸腹侧片,前翅无翅痣;有径室,闭室不多于5个,后翅无臀叶;腹部光滑,稍侧扁;产卵管能伸缩卷曲。寄生习性:含有植食性、寄生性种类。植食性种类使植物形成虫瘿瘿蜂科。可重寄生于蚜虫体内的蚜茧蜂和蚜小蜂。也可寄生于双翅目蛹、脉翅目,枝附瘿蜂寄生于树蜂幼虫。5、旗腹蜂总科Evanioidea:在锥尾部中,本总科腹柄着生并胸腹节上方,是最显著的特征。触角1314节,一般分为旗腹蜂科、举腹蜂科、褶翅蜂科,都是小科,种类很少。旗腹蜂科:寄生于蜚蠊卵囊内,捕食其卵,出1头蜂。如:蜚蠊旗腹蜂寄生于东方蜚蠊、美洲蜚蠊卵囊,我国常见种类。举腹蜂科:寄生于树蜂、吉丁虫、天牛幼虫

44、。大洋洲、美国较多,我国也有多种。褶翅蜂科:寄生于土中、木材中、枯木中、泥巢中及其他地方营巢的土蜂总科、胡蜂总科河泥蜂总科独栖性蜂的幼虫。本科分布世界各地,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6、细蜂总科Serphoidea:体小至微小型,个别体长可达7mm,暗色或金属色,触角直或膝状,前胸背板后角什达翅基片;大多数前翅脉序退缩,但少数有闭室;后翅脉序除纤腹细蜂科较发达外,均不明显,无翅室和臀叶;腹部形状多变化,有柄或无柄,侧缘峰锐或圆滑;产卵管针状,自腹部末端伸出,长短不定。细蜂总科均为内寄生蜂类。畸足柄腹细蜂在华北地区分布广泛,寄生大草蛉。细蜂科:全世界分布,已知有26属310种(1981),我国报道3属

45、5种。离颚细蜂亚科珍异种类,全世界仅2属4种,已知寄主为隐唇叩头甲幼虫,我国贵州已有发现。锤角细蜂科:是一大科,我国研究较少。缘腹细蜂科:又名黑卵蜂科,是一大科,对寄主有偏嗜性,都为单主寄生,偶尔寡主寄生。多数种为单寄生,但也有聚寄生的种类。产卵后在寄主卵表面用产卵管在产卵刺入点周围作环状纹标记,使它种雌蜂不再来产卵,从而避免过寄生现象。如螳螂黑卵蜂、桑黄黑卵蜂。广腹细蜂科:全世界分布,我国南北方均有发现。稻瘿蚊、小麦吸浆虫、粉虱均有广腹细蜂科种类寄生。7、分盾细蜂总科Ceraphronoidea:体长小于4mm,多为黑色,或黄褐色,体型似小蜂,前胸背板侧观三角形,伸达翅基片;触角膝状,911

46、节,从唇基基部伸出;中胸盾片大,横宽,通常有13跳纵沟;小盾片大,稍隆起;前翅缘脉痣状或线状;径脉发达,不完全,无后缘脉,后翅无翅脉,有无翅种类;腹部近于无柄,多为卵圆形,两侧圆,第二节超过体长的一半,前足胫节有2距。本总科大部分为重寄生蜂,少数为原寄生。分盾细蜂科:寄生于茧蜂科、肿腿蜂科和螯蜂科幼虫,还能寄生双翅目瘿蚊科、果蝇科、蚤蝇科、食蚜蝇科、澳蝇科和同翅目的粉虱科、蚜虫科、介壳虫科以及小型脉翅目昆虫。大痣细蜂科:主要寄生双翅目木虱科、粉蚧科和蚜虫科,也寄生蚜茧蜂。8、肿腿蜂总科Bethyloidea:微小至小型,13mm长,少数10mm以上。暗色、黑色或青铜色;多数种前胸背板向后延伸达翅基部;前翅无盘室或第一室具柄;后翅无翅脉,有臀叶;有无翅种类。本总科分为5科,常见的有:螯蜂科:雌虫无翅,似蚁,雄虫有翅,似茧蜂,有趋光性。本科雌虫前足第五跗节与爪常形成螯状,故称螯蜂。寄生于叶蝉、飞虱或角蝉的若虫和成虫。幼虫的头部始终埋于寄主体内,腹部露于寄主体外。有多胚生殖现象,成虫捕食叶蝉、飞虱、沫蝉、角蝉及其它同翅目昆虫,有时捕杀比寄生的还多。肿腿蜂科:小至中型,青铜色,多数种类雌蜂无翅,似蚁,有蚁行蜂之称,有些种类雄虫也无翅。是一大科,分布于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