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实习论文.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50434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村实习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宏村实习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村实习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村实习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宏村实习论文.精品文档.宏村认识实习报告姓 名:班 级: 指导老师: 时 间: 目 录摘 要 2宏村概况 3建筑特色 4村落的选址布局 4理水观念6马头墙9木结构特征 10宏村建筑的方案设计的启示 13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14结语 17摘 要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城市不同的景观和建筑文化。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居住建筑、景观越来越趋向于同化,面临着丧失地域特色的危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层次以及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设计师们迫切需要寻求一个新的景观设计的突破点。中国古民居建设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

2、意识和。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位于安徽黄山脚下的皖南宏村古民居村落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古徽州外出的商人为了恩泽故土,在营建宅院、构筑村庄时,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宏村概况宏村,现为安徽省黄山市黟县际联镇政府所在地,位于黄山西南麓,占地28公顷,古村落面积19.11公顷.地理位置:东经117度38分,北纬30度11分.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开始兴建,当时取名为弘村,至清朝乾隆年间更名为宏村.数百年来宏村一直在不断的

3、修缮,直至明朝万历年时才基本形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1999年12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较有代表性的一方面是祠堂、学堂,另一方面是富商豪宅。典型的豪宅有承志堂、三立堂、乐贤堂等20多处。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它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宏村在建筑布局上讲究鳞次栉比、宅院相通,建筑装饰上则追

4、求美仑美奂,雕饰上甚至追求细镂如画,立面上追求富丽堂皇,气势上讲究森严壁垒。近看远观,粉墙宛如城郭,马头墙昂首云天,主次分明。室内雕饰之精湛,更使人拍案叫绝。村落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内部装饰可谓砖、木、石三雕俱全。不论前堂后堂、偏厅厢房、宏梁伟柱,用工精细,富丽堂皇。厅堂内的额枋、斗拱、扇窗、扇门、栏板等木雕图案形态各异,有的达六、七个层次,立体感很强。如承志堂前厅中门上的一幅“百子闹元宵图”,雕刻着一百个小孩,舞着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吹喇叭放鞭炮,有的踩高跷划旱船,真可谓千姿百态,刻画逼真,入木三分,把徽州民间闹元宵的喜庆风俗活灵活现表现出来。还有三英战吕布、长板坡、唐肃宗宴百

5、官图、郭子仪上寿图等历史故事,画面生动,寓意深远。宏村村落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宏村古村落的建造,无论从选址、布局、建筑形式、理水观念都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强调人不能离开自然环境生存,只能适应、择优利用自然环境。古民居的建造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对古村落景观价值的研究,分析其村落布局的特点及启迪,以提高人们对古村落景观价值的认识、保护和利用,从而使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建筑遗产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建筑特色村落的选址布局皖南宏村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着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

6、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村落选址建设,注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宏村的形态多为聚居形态,沿山势、水势、布局灵活多样,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从选址开始,宏村就严格地遵循了风水术的法则.中国地处北半球,而且绝大部分地区都处在北回归线以北,所接受到的阳光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南方.因此,在中国建筑物的最佳朝向都应该是坐北朝南,这样才可以获得最充分的采光.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在这样的环境下,北面的山可以阻挡北面的寒流,南面的水可以保持空气湿润,使环境单元内的气温稳定,这对人们的

7、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协调都是有利的.而且风水学中往往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表示方位.葬书有云: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阳宅十书曰:凡宅左右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又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我们可以从宏村的平面图中看出宏村的布局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上述标准了:左面即西面为西溪和羊栈河,右面即东面为际泗公路,前面即南面为南湖,后面即北面为雷岗山.当然,其中并不是每个要素都是天然的,例如南湖就是后来修造的人工湖.但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是宏村建筑布局的前提和关键. 葬书内篇有云: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足见水在风水理论中所占的地位是极高的.管子水

8、地篇中写道: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中国自古代起就推崇万物有灵的思想,并且认为大地是有生命的,而水就是大地的生命之源,而且润泽着世间的万物.传统风水认为选址首先就要看水.宋代黄妙应在博山篇中有云凡看山,到山场先问水.有大水龙来长水会江河,有小水龙来短水会溪涧.水来处是发龙,水尽处龙亦尽.虽然是玄妙无比,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也是有道理的.人类要生存最离不开的物质是氧气,而其次就是水了,水是生命之本,我们的生产,生活一刻也离不了水,日常的饮用,洗涤,灌溉,水力,消防等都需要水. 在风水中,对于水流讲究弯曲环抱,忌讳直去无收,但更忌讳将宅建在河曲外侧.风水中认为,弯曲的河流是以河曲之内为吉地

9、,河曲外侧为凶地.堪舆泄秘中写道:水抱边可寻地,水反边不可下. 而且早在先秦史籍中也就有过数次汭(ru)位建宅的记载.汭位建宅也就是在河曲内建宅.宏村的布局也遵循了这一规律.从宏村的平面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宏村正好处于西溪的内河湾处.其实在这样的地点建宅是有道理的.由于河曲外侧长年受到水流的冲蚀,而造成土地的流失,进而面积会缩小,甚至造成地基的坍塌;反之河曲内侧由于泥沙的沉积,不但土地面积会不断地增加,而且还减少了洪涝灾的隐患因此从选址开始,理水就成为了宏村建筑布局的核心.宏村的人工水系既是生活系统,又是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围绕风水理论而精心规划的一套精神系统.水在宏村同时具有实用功能,

10、审美功能和象征宏村的典型布局是“枕山、环水、面屏”,形成一相对封闭的环境,即可背靠山石遮挡冷风又可面水,使房屋迎风纳气,调节局部环境的舒适度,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经常可见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古村落内部的整体布局也和谐流畅,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不仅规划严整、排序井然,而且不同功能的建筑布局合理、空间层次分明。而且,徽州古村落往往被赋予一定形状,以寄托古村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如“牛”形村落宏村,山为牛头,树为牛角,屋为牛身,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为牛肠,村中央的池塘是牛胃,村南的人工湖是牛肚,村边四座木桥是牛脚。牛形村落的形成,既以巧于因借天然的山形地势水流等自然环境为基

11、础,更有赖于遵循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思想、发挥丰富想象力而开展的人工建设,成功地实现了人与大自然的紧密相融。理水观念走进村落,便为其丰富的水资源所吸引。该村座北朝南,东西两面均有山溪河流突起村庄。通过十几代人的努力,筑堰修渠引西面河水和后山脚之泉水,形成双水入村,利用山势坡度,造成水系落差,使水处于流动状态,穿堂绕室,九弯十曲,流经堂前屋后,既利于防火,又利于生活,用水十分方便。有的大户人家干脆把水引进院内,或用水,或养鱼,形成古代的“自来水”。 在满足了村民对水系的实用功能后,这些水体就或湖或河的积聚起来,形成较大的水面村中称为“月沼”的水塘和村前的南湖, 对宏村村落的小气候起着不可替代的调节作

12、用。湖面开阔,水面如镜,天光云影浮现其中,建筑倒影虚实相生,使得水体显得愈加深邃空阔。日光落在水面上,波影折射墙面,更为古村落增添了一层浓浓的神秘色彩。受传统的风水理论影响,古村落的水系设计非常注重水体的来龙去脉。上游引水必须清澈净活,在村落中一概不得随意污浊水体,最后将水集聚于村头水口。水口往往是“保瑞避邪” 的重要象征,而水体本身也担负着村中“人丁兴旺、财源广进”的神圣使命。因此,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在此体现得尤为突出,传统文化又一次显现出了它那神秘的力量,而注重建筑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所达到的“天人合一” 的堪舆学,又使古村落的水系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山环水绕古村庄,南湖自古津玻璃,天杰地灵

13、之月沼,碧波荡漾映古墙宏村水系景观最美的属月沼和南湖,因其民居建筑以及周边合理的水系规划所形成的独特的水脉景观而著称。把自然与人文天然为一体,可谓巧夺天工。月沼月沼是宏村牛形村落的“牛胃”,是由一泓天然泉水扩建而成的月沼常年活水长流,水面如镜,水源景观与层楼叠院交相辉映,蓝天,白云跌入水中。老人聊天少妇浣纱,顽童戏耍,月沼实际上成为村中的水广场,自发的聚会中心,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塘中鹅舞红掌,鸭戏清波;空中微风揉动炊烟氤氲,真是一副流动的水墨画。月沼是泉水和水圳的融合,它将村中的泉眼和溪水混合使用,两股活水融合后,池塘水便清澈流淌,年年不竭。从环艺的角度来看,在月沼前后都能看到山,这是环

14、艺中的借景技术,把远山近水结合起来,加上强的错落有致,形成和谐统一如诗如画的构图。南湖湖位于宏村南首,南湖的开挖是继月沼之后宏村又一浩大的人工水系,是村中水的总汇之所。古宏村人根据风水理论修建南湖,南湖是防朱雀之火,还象征一个村兴旺镇刹、镇邪、聚财、护城湖、消防、灌溉的功能,他的兴建补足了村落背山面水的需要,横亘在宏村的难面,春日垂柳依依,夏日莲叶田田,冬日烟笼雾锁。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显得幽深、雅静、清新而明丽。此景可与杭州西湖的平湖秋色相媲美,因此有着“皖南小西湖”的美誉。 我们从宏村的理水观可以总结出几点启示。第一,从整体、全面的宏观视角出发,通盘考虑,而不是

15、走一步看一步的无规划盲目建设;第二,贯以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宏村水系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自然的基础上改造,而不是破坏自然和滥用自然。从而满足了世世代代的需要;第三,集实用、功能与艺术为一体;另外,宏村水系是在环境和人口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断改造,修葺使之完善的长期过程。对于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我们现代建筑观也应具备这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最后,从宏村的理水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各种经典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风水理论观点等都在这里交织、汇聚,可以说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村落的灵魂。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传统文化作背景,才使得中国古村落景观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头墙宏村建

16、筑的另一特色,民居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这原是为了防火,故俗称“封火墙”。【马头墙简介】马头墙,又称风火墙、封火墙、放火墙等等,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古建筑中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使用马头墙时,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见的山墙,上面是等腰

17、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马头墙高低错落,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南方徽派建筑常用格式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造型特色,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徽派建筑风格。一般来说,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马头墙的作用与寓意】徽州民居的山墙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殊风格了。而在古

18、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现在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而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

19、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马头墙的分类与构造】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马头墙的跌落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马头墙的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

20、尾“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宏村的木结构宏村宅居的基本形式为天井庭院形布置,即由房屋和围墙组成封闭的空间,院内以南向厅堂为主,东西两厢为辅,中间为天井,平面组成为凹字形。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井。徽州宅居往往套建,一进套一进,结构大抵相同。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随着子孙繁衍,房子越建越多,

21、故人们称呼大家族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一般是一个独立家庭住一进,36个天井就有36进,一个大家族就有36个独立家庭。边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边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先人。它生动地体现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这种高墙深宅式的建筑,千丁之族未尝散居的民风,在中国也是少见的。 宏村民居是以柱、枋、梁、檩、椽等构件组成的木结构建筑,梁托、瓜柱、叉手、雀替、斗栱等大都进行镂雕加工,装饰以漂亮的花纹、线脚。房屋天井四周的檐下撑木多雕成各种神仙人物、飞禽走兽和戏剧故事,非常生动。梁架上的叉手和霸拳则多做成云朵状,相互勾连迂回的流畅线条,飘逸俊俏,美不胜收。所谓木结构是单纯由木材或

22、主要由木材承受荷载的结构,通过各种金属连接件或榫卯手段进行连接和固定。木屋盖结构包括木屋架、支撑系统、吊顶、挂瓦条及屋面板等。木材易于取材,加工方便,质轻且强。缺点是各向异性,有木节、裂纹等天然缺陷,易腐易蛀、易燃、易裂和翘曲。宏村的每根木柱底下都有石基,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并且还可以防潮。【木结构的特点】得房率高由于墙体厚度的差别,木结构建筑的实际得房率(实际使用面积)比普通砖混结构要高出5%-7%。 工期短木结构采用装配式施工,这样施工对气候的适应能力较强,不会像混凝土工程一样需要很长的养护期,另外,木结构还适应低温作业,因此冬季施工不受限制。 节能建筑物的能源效益是由构成该建筑物的结构

23、体系和材料的保温特性决定的。木结构的墙体和屋架体系由木质规格材、木基结构覆面板和保温棉等组成,测试结果表明,150mm厚的木结构墙体,其保温能力相当于610mm厚的砖墙,木结构建筑相对混凝土结构,可节能50%-70%。 环保木材是唯一可再生的主要建筑材料,在能耗、温室气体、空气和水污染以及生态资源开采方面,木结构的环保性远优于砖混结构和钢结构,是公认的绿色建筑。 舒适由于木结构优异的保温特性,人们可以享受到木结构住宅的冬暖夏凉。另外,木材为天然材料,绿色无污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材料透气性好,易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湿度均衡。 结构稳定性高木材相对其它材料有极强的韧性,加上面板结构体系,使其对

24、于冲击荷载及周期性疲劳破坏有很强的抵抗力,具有最佳的抗震性,木结构在各种极端的符合条件下,均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和结构的完整性,特别在易于受到飓风影响的热带地区以及受到破坏性地震袭击的地区,如日本和北美,表现尤为突出。 防火性能木结构体系的耐火能力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强的多,轻型木结构中石膏板对木构件的覆盖,以及重木结构中大尺寸木构件遇火形成的碳化层,均可以保护木构件,并保持其结构强度和完整性,按中国木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建造的木结构建筑,完全能够满足有关防火要求。 隔声性能基于木材的低密度和多孔结构,以及隔音墙体和楼板系统,使木结构也适用于有隔音要求的建筑物,创造静谧的生活,工作空间。另外,木结构建

25、筑没有混凝土建筑常有的撞击性噪音传递问题。 耐久性精心设计和建造的现代木结构建筑,能够面对各种挑战,是现代建筑形式中最经久耐用的结构形式之一,能历经数代而状态良好,包括在多雨、潮湿,以及白蚁高发地区。宏村建筑的方案设计的启示建筑设计应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部分,对于目前已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从宏村建筑方案设计分析去认识,包括:一、功能空间的要求个体空间,体量大小、位置关系、环境景观要求(声、光、热)、空间属性。天井是徽州民居中最基本的建筑格式,几乎每一幢宅居都设有天井。从建筑功能上看,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并有利于排水。居室中的厅堂面对天井开放,厅堂和天井融为一体,

26、坐在厅堂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名副其实地坐“井”观天。有些家庭还在天井中设置假山,筑池养殖金鱼,摆放盆景,使天井成了搬进室内的庭院,这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整体功能关系,相互关系、密切程度二、形式特点建筑类型特点使用者个性特点(图为赛金花的故居)即能说明对现代建筑的启示“景观就是土地和土地上的物体与空间构成的综合体,是人在大地上的栖息地,而非表层意义上的视觉风景,良好景观的最重要的一层含义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神之间和谐的关系。”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曾这样说道。俞孔坚对于皖南宏村古村落的城池布局非常推崇,他倡导城市的景观设计可以从古村落的选址中吸取灵感。(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27、统一,尊重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其思想内核,即天与人是和谐的整体,人就应当尊重自然万物,强调天道与人为的合一;强调自然与人类相同、相类和统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应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强调人性即是天道,追求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而达到天人协调和谐的理想境界。”宏村村落身处地阻山隔,但宏村人却创造精美的建筑和如诗如画的生存环境、道路、水利工程,而让世人称奇,以至被世人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古代徽州人展现出的创造智慧和适应并改变生存环境、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的精神,今天任然给我们一很大的启示。宏村村落建设注重“风水”,依山傍水的宏

28、村村落,鳞次栉比的房屋,纵横交错的巷道,既考虑的取水、排污、放火、防盗的多重因素,又考虑到生活起居的方便实用,即生存需求和审美趣味,集功能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的是适合生存、布局合理、富有诗意的人居环境。 (二)尊重自然,因地制宜营造村落宏村人以崇尚自然、珍惜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态度,选择宜居之地。并高度重视并尊重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内在机理和自然规律,以珍惜土地、重山水、保林木、巧用自然能源的原则,村落选址大都利用天然地形,依山傍水,枕山环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随坡就势;大都选择在山谷内相对开阔的阳或山侧南向缓坡上。所以宏村的布局的基本形式是“枕山、环水、面屏”,环境相对

29、封闭,但智慧的宏村人,因地制宜,巧夺天工,围绕着“牛”形建造人工水系和村落规划。牛形村落的形成,成功地实现了人与大自然的紧密相融。被称为当今“景观设计史上一大奇迹”。而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推近,现在城市景观设计却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中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曾痛心指出,许多地方原本杂草丛生,充满诗情画意的河流,现在往往都变成了水泥渠道。曾今的那些水草丛生、白鹭低飞、青瓦缠脚、鱼游浅底,而今已成寸草不生,光洁的水泥护岸。水的自净能力消失殆尽,水-土-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正如俞孔坚所说,溪流两边的杂草杂灌丛生,那是真正美的生态。

30、我们现在却失去了,这是个非常悲惨的失败。(三)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建筑的恢弘、壮观及安全实用 ;二是建筑的人文色彩及装饰美 ;三是建筑环境设计的园林化情调 ;四是建筑规划上仿生学的运用被国内外专家及中外游客称之为“东方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的徽派古民居 ,无论在造型、布局 ,还是在陈设、装饰 ,都显示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和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古宏村人在村落营造、选址和建筑造型以及建筑在平面与空间规划中所透露出来的才智,和最重自然的精神,在当代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当代的中国民居建筑,由于建筑材料受到多方面的挑战,

31、以及建筑事业的发展,农村与城市的联系也极为密切,城市的发展也改变了多年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筑风格,取而代之的是砖混结构的“方盒子”组成的“新宅”,这样的民居失去了建筑的精神与文化。这些“方盒子”虽符合当今建筑的发展步伐,但是在文化方面并无创新,相反也抹杀了传统的民族文化。江书瑭在浅谈中国传统民居的文化和保护中说到:“建筑应当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人们的意识观念相适应,人类发展的灵魂是文化,而建筑本身又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方面体现,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地方性建筑风格”。 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我们在建筑创造上应该借鉴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挥中国

32、传统建筑文化的优势,保持文化内涵,并“智取”外来的精华。如梁思成早年提出的“中而不古,新而不洋”。所以中国当代的民居建筑,不是将农村城市化,也不是把古村落从新农村的版图中单独出来,而应该将农村的山水、耕地、植被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和谐发展为一体。宏村古民居规划营造的尊重自然的精神与文化应当被继承和发展,并赋予现代民居以生气,使之富有生命力,使其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充分和谐的理想生存环境。结语皖南古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呈现地,是徽州文化多样性最具资格、最具品味、最具权威的阐释者。在徽州有数不尽的高墙深院,宏村-徽州古民居的典型代表,历经风雨

33、沧桑,至今保持了最初建筑的特征。宏村的规划、街道形式、建筑和装饰以及房屋与广泛的水系相结合的“牛”形规划布局,被中外专家认为是“将科学与诗意完美结合、建筑与环境珠联璧合的典范”,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作为中华文明甚或说是人类文明的宏村,其文化艺术魅力让人敬畏。然而,就是这片神奇的土地,程朱理学、礼仪之乡,有着令世人惊叹叫绝、独树一帜徽州历史文化的村庄的平静被打破了,淳朴的民风渐渐在变异与瓦解,我们在感叹古人为我们所留下的艺术珍宝时,是否这样想过,这些艺术珍宝还能保存多久?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随之也带来了外来文化,现在的中国景观,一味的模仿西方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为主流的形式下,为形式而形式的思想潮流,却忘记了本民族所具有的且特立于世界的民族文化背景。这些模仿虽然符合当今建筑的步伐,但是在文化上并无创新,相反却抹杀中国传统文化。面对当代城市的发展,如何深层的保护和利用古村落的自然与人工天然为一体的生态环境的文化景观,以及隐藏在其背景的人文文化和环境风水学的空间设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