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汽车系老师介绍.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36892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理工汽车系老师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大连理工汽车系老师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连理工汽车系老师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理工汽车系老师介绍.doc(2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大连理工汽车系老师介绍.精品文档.王健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1978.3-1982.1 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农机化专业学习(本科) 1982.1-1984.9 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动力工程系任教 1984.9-1987.3 华中工学院计算力学专业学习(硕士) 1987.3-1994.3 山东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任教 1994.3-1997.3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力学专业学习(博士) 1997.3-2004.9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任教 2004.9-2007.5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任教 2007.5至今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任教主要

2、学术及社会兼职:主要社会兼职 山东省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汽车摩托车行业专家组成员; 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 山东省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专家指导组成员; 山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专家组交通运输组成员; 淄博市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技术鉴定委员会副主任。研究领域(研究课题):在研课题: 1.混合动力客车用驱动电机系统的研发,国家863计划项目; 2. 超限高温服役环境调控机理与双工质冷却新原理,国家973计划项目; 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CAN总线电磁兼容性的研究,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合作项目; 4.汽车车身计算机辅助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山东省科技厅项目。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3、:1. 交通安全技术 2. 汽车节能技术出版著作和论文:出版著作和论文: 1应力约束下车架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汽车工程,1997年第1期; 2应力约束薄板结构的拓扑优化, 固体力学学报,1997年第4期; 3具有应力和厚度约束的平面弹性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第5期; 4具有形状和应力约束的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及其在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工程力学,2002年第4期; 5多工况应力约束下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机械强度,2003年第1期; 6边缘车构型与新思维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6月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1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结构优化设计程序系统研究,19990年获

4、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汉化智能结构有限元分析系统,1996年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3ABDEM微机汽车车身CAD/CAE/CAM系统,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4高效率低能耗系列永磁恒压发电装置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2003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5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稳压技术与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的研究及产业化,200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读硕士、博士人数:8已毕业硕士博士人数:5办公室电话:0411-84708069电子邮箱地址:wjdl周雅夫主要学习及工作经历:1982.07-1986.07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 1986.07-1989.03 天津大学测试技术及

5、仪器 1989.03- 2007.05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1998 曾在清华大学进修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 2007.05-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主持课题及科研项目情况:大连理工大学新能源车辆研发中心副主任,国家科技部“863”项目现代交通领域同行评议专家,主要从事汽车电子、现代交通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先后4次参加和承担国家“863”重大专项,开展了电动汽车多能源控制系统、电机及其驱动系统、ISG系统等专项研究;主持并出色完成了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负责的科研课题:1. 科技部“十一五”新能源汽车“863”重大专项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研究,担任

6、课题组副组长,承担控制器的专项研究;2. 科技部“十一五”新能源汽车“863”重大专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新型整车技术研究,担任课题组副组长,承担混合动力总成的专项研究;3. 科技部“十五”电动汽车“863”重大专项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多能源控制系统的研究,作为项目完成人承担全部技术工作的策划和组织;4. 大连市“863”重大专项电动汽车大规模示范运营项目;5.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对外合作项目一汽混合动力轿车驱动电机关键技术研究;6.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对外合作项目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高压电安全防护系统的开发;7.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对外合作项目一汽混合动力客车大连示范运行技术保障服务;

7、8. 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开发车用GPRS采集器;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对外合作项目混合动力电动汽车CAN总线电磁兼容性的研究;10.大连名阳实业有限公司对外合作项目ISG混合动力总成开发;11.为煤炭科学研究院抚顺分院开发“煤矿矿井地理系统安全绝缘检测器”。 主要著作和论文:1. Study on the Powertrain for ISG Mil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2008,第一作者.(EI)2. Design of a Semi-Physi

8、cal Simulation Evaluation System for ABS,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2008,第一作者.(EI)3.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研究,汽车工程,2008,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4. 汽车后桥在线检测控制系统设计,机床与液压,2008,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5. 混合动力车用双凸极永磁电动机设计,微电机,2007,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6. QNFG27镍氢电池充放电特性测试,科技咨询导报,2007,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7.

9、CAN总线技术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的应用,天津汽车,2007,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8. 混合动力汽车新型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开发与前景,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6,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9.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多能源原型控制器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第一作者. (EI)10.利用数字和模拟可编程器件进行车载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中国电动汽车研究与开发,2002,第一作者.11.发动机电子控制半实物仿真试验平台的开发,汽车科技,2008,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12.汽车ABS控制策略的仿真研究,汽车科技,2008,第二作者

10、(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13.基于PLC的汽车后桥在线检测夹具控制系统设计,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07,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14.Optimization of control strategies for a parallel hybrid city bus,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2006,第三作者.(EI)1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进入实用化的关键因素,广西交通科技,2002,第三作者.16.并联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控制策略研究,大连

11、理工大学学报,2007,第四作者. (EI)17.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or for ABS based on MATLAB/Simulink,Control & Automation,2003,第三作者.(EI)18.Research on ultra-precise level detection method of storage tanks,Dalian Ligong Daxue Xuebao/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96,第三作者.(EI)19.Optimization of con

12、trol strategies for a parallel hybrid city bus,IEEE, Piscataway, NJ, USA第三作者.(SCI)20.大众直接换档变速器的原理和展望,汽车电器,2006,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21.车用ABS制动性能评价技术,微计算机信息,2005,第三作者.22.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初步研究,机械制造,2005,第二作者.23.电机驱动式自动离合器控制与试验,天津汽车,2005,第二作者.24.USB接口在混合电动车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第二作者.25.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半实物实时仿真的实现,机电

13、信息,2004第二作者.26.基于MATLABSimulink的汽车ABS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微计算机信息,2003,第二作者.27.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半实物实时仿真的实现,内燃机,2003,第二作者.28.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进入实用化的关键因素,广西交通科技,2002,第三作者.29.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实现商品化的关键因素,汽车工业研究,2002,第三作者.30.双电位器式传感器检测系统改进,电测与仪表,2000,第二作者.31.精密伺服液位计,自动化仪表,1997,第二作者.32.电位器式传感器细分技术在煤气贮罐检测中的应用,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1997,第三作者.33.大型贮罐液位精确检测方

14、法的研究,大连理工学报1996,第三作者.34.ISG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研究,仪器仪表学报,2009第一作者(EI)3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36.运用半实物仿真对汽车ABS性能评测的方法天津汽车,2008,第一作者梅玉林个人简介最近更新:2008-11-10 浏览次数:6622 梅玉林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1989年9月1993年7月 吉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士 1993年7月2001年3月 吉林工学院基础科学部力学教研室,助教、讲师 1998年9月2001年3月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硕士 2001年3月20

15、04年4月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 2004年4月2006年8月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博士后 2006年8月现在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系,副教授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结构优化设计出版著作和论文:1.Mei, Yulin; Wang, Xiaoming;A Level Set Method for Structural Topology Optimization with Multi-Constrains and Multi-Materials, Acta Mechanica Sinica,2004,20(5): 507-518, EI, SCI 2.Mei, Yulin; Wang,

16、Xiaoming;A level set method for structural topology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2004,35 (7): 415-441, EI、SCI 3.Mei, Yulin; Wang, Xiaoming;A level set method for microstructure desig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4,17 (3): 239-250,

17、SCI 4.Mei, Yulin; Wang, Xiaoming; Wang, Delun;Matrix algebra algorithm of structure random response numerical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2003,16(2):149-152, EI 5.Mei, Yulin; Wang, Xiaoming;Level set method for topological optimization applying to st

18、ructure, mechanism and material designs,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Edition), 2004,17( 2): 200-209, EI 6.Yulin Mei; Xiaoming Wang; A simple discrete topology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non-local element sensitivity analysis, WSEAS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2006, 5(10): 110

19、9-2750, EI 7. Gengdong Cheng; Yulin Mei; Xiaoming Wang; A feature-based structural topology optimization method, TOPOPTSYMP2005,IUTAM-SYMPOSIUM,Copenhagen, Denmark, October 26 - 29, 2005, ISTP 8.X. Wang;Y. Mei; M. Y. Wang;Level set method for design of multi-phase elastic and thermoelastic materials

2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in Design, 2004,1(3): 213-239办公室电话:13224228508电子邮箱地址:xiaoming申国哲个人简介最近更新:2008-11-10 浏览次数:6651 申国哲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在吉林大学车身与模具工程研究所从事大变形有限元软件开发与程序设计工作近8年,具有CAE软件编程的经验和实践基础,先后开发了作为KMAS软件的核心模块的动力显式冲压成形仿真模块和回弹仿真模块。针对KMAS软件中动力显式算法在成形过程中应力场精度不高,影响回弹预示准确性、以及静力显式算法

21、计算机存储量过大、求解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速度迭代的弹塑性大变形动力半显式有限元算法,以及适合于大规模成形性分析时不会出现“机动变形模式”的拟弯曲三角形膜单元技术,在国内力学领域著名的固体力学学报上发表,并协助导师胡平教授在力学学报和中国机械工程学报等重要杂志上发表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领域(研究课题):自读博士以来参加的科研项目有: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的基础理论、计算方法与关键技术(编号:19832020)。 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KBE的冲压模具CAD专家系统理论以及聚合物板材成形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编号:10125208)。 3. 教育部重

22、点科技攻关课题KMAS软件系统与冲压模具先进制造技术(编号:99034)。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1、汽车结构工程设计与优化; 2、车身及部件成形与焊接力学; 3、汽车覆盖件制造工艺据模具设计制造; 4、汽车结构工程设计与优化; 出版著作和论文:1. 2001.9,Hu P, Shen GZ, Liu YQ, Integrative CAD/CAE/CAM for complicated panel metal stamping of oil pan used in the car engine,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2001,14 (3): 259-2

23、67.(SCI检索)。 2. 2003.6,胡平,申国哲,侯文彬,一种板材成形压机速度敏感性的描述方法,中国机械工程,2003,14(12):10691071。 3. 2003.8,闫亚坤,申国哲,麦莉,基于有限元网格的局部自然坐标映射法,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3(增刊):9397。 4. 2003.12,申国哲,胡平,王锦程,改进的速度迭代弹塑性大变形动力半显式算法,固体力学学报,2003,24(4):463468。 5. 2004.6,Hu P, Shen Guozhe and Yang Guang, A quasi-flow constitutive model with

24、strain-rate dependence,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04,20(3):283291.(SCI检索)。 6. 2004.8,李峰,曹颖,申国哲,胡平,卫星天线冲压成形仿真,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6):14871489。 7. 2005, Na Jingxin, Shen Guozhe, Liu Haipeng, Hu Ping, A modified algorithm for dealing with holder friction boundary condition in simulation of sheet metal formi

25、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2005,18(3):272277. (SCI检索) 8 2005, Guozhe Shen, Ping Hu, Xiangkui Zhang, Xiaobin Chen, Xiaoda Li, Springback simulation and tool surface compensation algorithm for sheet metal forming, NUMISHEET 2005, Detroit, MI, USA, August 15-19, 2005, p334-339.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模拟技术与模

26、具设计CAD/ CAE/CAM一体化系统 2000 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汽车车身结构及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分析KMAS软件系统 2005 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车身结构及部件快速精细设计、制造分析KMAS软件系统 2006 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在读硕士、博士人数:6已毕业硕士博士人数:6办公室电话:0411-84706443电子邮箱地址:shen_guozhe侯文彬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2000.3-2003.12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 2004.11-2006.11 吉林大学博士后工作 2007.5-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研究领域(研究课题):目前主持研究的课题: 1

27、. 车身结构概念设计中的智能CAE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0802018),2009.1-2011.12; 2. 基于知识的车身概念设计新技术的研究,高等学校博士点科研基金(新教师基金编号:200801411124,2009.1-2011.12; 3. 基于概念设计的车身轻量化技术,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92153),2010.1-2012.12; 4.汽车概念车身数字化设计新方法与新技术(编号2009AA04Z101),国家“863”高科技项目,项目副组长。 - 以往研究或参与的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冲压成形与模具设计的基础理论、计算方法与关键技术(编号

28、:19832020)。 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KBE的冲压模具CAD专家系统理论以及聚合物板材成形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编号:10125208)。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1.智能CAD/CAE技术;2.车身数字化设计技术;3.车身逆向工程出版著作和论文:1.侯文彬,张红哲,迟瑞丰,胡平,车身结构概念设计集成系统的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2,(Vol:15.2) (EI). 2. Hou, WB ;Zhang, HZ ;Chi, RF ;Hu, P . Development of an Intelligent CAE System for Auto-body Conce

29、pt Desig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10 (2): 175-180, APR 1 2009(SCI) 3Ruifeng Chi; Wenbin Hou; Ping Hu.Section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for intelligent design of concept vehicle body.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2009 IEEE. June 2009 Page(s):1340 - 1344.(EI) 4. Hongzhe Zhan

30、g; Shuren Zhang; Ping Hu; Wenbin Hou,An intelligent system based on optimization for car body design.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2009 IEEE,3-5 June 2009 Page(s):1302 1306(EI) 科研成果及所受奖励:汽车车身结构及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分析KMAS软件系统 2005 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车身结构及部件快速精细设计、制造分析KMAS软件系统 2006 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在读硕士、博士人数:3已毕业硕士博士人数:

31、2办公室电话:84706474电子邮箱地址:houwb靳春宁主要研究方向: 汽车车身设计及汽车车身CAD软件系统开发 该研究主要致力于使用基于预分析的快速设计方法,使得车身设计师能够把一部分分析与评估工作提早到设计的初期,从而及早发现潜在的设计问题,避免大量的结构和工艺问题在设计的后期爆发,从而引起设计的重大反复。同时,对于车身零部件的自动构建系统进行了研究,它不仅提高设计效率,而且也是把分析工作提前到设计初期的重要环节。主要研究工作: 1车身零部件成型性预估软件 One-Step Formability Analysis OSFA使用基于一步逆成形技术的KMAS/One-Step求解器,在车

32、身结构设计阶段为工程师提供一个快速的成型性评估工具,使其可能在设计阶段及早发现某些潜在的工艺问题,并采取适当策略对其进行提前修正。这就避免了大量的工艺问题在设计的后期突然爆发,从而引起设计的重大反复。 同时其整体展开和局部展开功能为车身零件的模具设计者和级进模的设计者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其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与车身零部件的成形性分析,对于电子、电气、和消费品等广泛使用冲压件和钣金件的行业的设计工作也都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由于OSFA是在UGS公司的NX平台上开发的,因此OSFA能够与NX的CAD平台无缝的集成,不仅保证了数据的正确转换,而且使得基于OSFA的结构优化得以实施。 2 快速的车身

33、零部件设计系统 基于下述关键技术完成了多个快速车身零部件系统的商品化模块的开发。 a. 基于实体的特征操作; b. 基于实体特征的模型构建策略; c. 分区的多层次模型; d. 系统基于产品设计模板(PDT)的快速方案切换;快速的车身零部件设计系统可以在车身概念设计阶段就快速的构建出主要车身零部件模型,同时用户能够快速完成模型的结构切换和尺寸更改,不仅提高了设计的效率,而且快速的模型生成系统使得后续的CAE分析过程有可能提前到设计早期,这对于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本文也将知识工程的概念引入到车身零件及附件的设计过程中,使得工程师的设计经验和设计知识能够被迅速捕捉,成为标准

34、化的共享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对设计活动起到指导作用。 与美国UGS公司合作进行,在其NX系统平台上推出了十几个快速车身设计模块,并被其全球用户广泛评估、测试,它们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日本日产汽车公司(NISSAN)、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FIAT)、德国HARTER公司(HARTER GmbH)等,获得了很好的反馈。获发表的学术论文: 1 靳春宁、胡平、陶海龙、丁祎、张向奎、郎志奎,基于知识工程及面向制造设计的车身部件设计方法和技术, 第一作者, 吉林大学学报, 工学版, 2006年, 第36卷, 第4期, 第548页, EI检索 2 靳春宁、丁祎、胡平,车内人体工程学关键设计因素研究,第十

35、五届全国汽车车身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年4月, 第56页 3 Jin Chun Ning, Liu Bo, Shi Ye, Hu Ping, A Study of Geometric Issues in CAD System for Car-body Part Design,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06.7, Vol. 36 Supplement 1, page 116, EI index 4 Jin Chun Ning, Liu Bo, Hu Ping, Study of Automatica

36、lly Modeling of Car Body Par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Korea), E2007019(07-0014), 通过初审, SCI检索源 5 Ding Yi, Hu Ping, Jin Chun Ning, Key Human Factor of Vehicle Interior Occupant Packaging in SAE Standard, Journal of Be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7.1, Vol. 16, Page 38. 6 P

37、ing Hu, Wenbing Hou, Guozhe Shen, Chunnng Jin, Sibo Hu, Simulation-based Advanced Design Methodology of Auto-body Structure and parts, Enhancement and Promotion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Mechanics (CMESM 2006), 2006-8, Page 11。 7 Jingqi Wang, Chunning Jin, Xiangkui Zhang, H

38、aiwen Liao, Ye Shi, Bo Liu, Ping Hu,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KMAS/One-step with UG/NX, Enhancement and Promotion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Mechanics (CMESM 2007), 2006-8, Page 154 8 Chunning Jin, Bo Liu, Ye Shi, Ping Hu, A Study of Geometric Issues in CAD System for

39、Car-body Part Design, Enhancement and Promotion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Mechanics (CMESM 2007), 2006-8, Page 141 9 Yi Ding, Ping Hu, Chunning Jin, Yidong Bao, KMAS/One-step Inverse Approach Algorithm and Its Validation for Body Part Manufacturability, Enhancement and Prom

40、otion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Mechanics (CMESM 2008), 2006-8, Page 172 10 Bo Liu, Chunning Jin, Yi Ding, Huiyong Wang, Ye Shi, Ping Hu, Study on the UGS/NX-based Design and Package System of Vehicle Body-side, Enhancement and Promotion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

41、ing Science and Mechanics (CMESM 2009), 2006-8, Page 208 11 许力强、靳春宁,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基牙材料对上颌中切牙铸造陶瓷全冠碎裂的影响, 第二作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 第26卷, 第5期, 第486页 12 胡斯博、张向奎、靳春宁、胡平,KMAS/One-step软件与车身零部件快速工艺分析,第十五届全国汽车车身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年4月, 第20页, 13 胡平、胡斯博、靳春宁、郎志奎,车身部件碰撞快速精细仿真分析技术, 第十五届全国汽车车身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年4月, 第63页, 14 崔

42、岸、靳春宁、刘锡国,基于Web的协同汽车概念开发系统, 第十五届全国汽车车身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年4月, 第123页, 15 陈鑫、王登峰、靳春宁,基于CATIA软件的汽车等速万向节关键零件形面分析与逆向重构, 汽车技术, 2005年第2期, 总第353期, 第6页, 16 Liu Bo, Jin Chun Ning, Hu Ping, Shi Ye, Lu Jing, Key Techniques in Development of Vehicle Glass Drop Design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

43、logy (Korea), 38777, 已经录用, SCI检索源 17 Liu Bo, Jin Chun Ning, Ding Yi, Wang Hui Yong, Shi Ye, Hu Ping, UGS/NX-based Design and Package System of Vehicle Body-side,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06.7, Vol. 36 Supplement 2, Page 33, EI index 18 Wang Jing Qi, Jin Chun Ning, Zh

44、ang Xiang Kui, Liao Hai Wen, Shi Ye, Liu Bo,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KMAS/One-step with UG/NX,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06.7, Vol. 36 Supplement 3, Page 60, EI index参与的科研项目: 1 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化高技术产业重大专项 项目名称:汽车车身部件数字化精益设计与制造CAD/CAE/CAM软件平台 项目来源: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项目编号:发改高技204

45、0号 资金发放号:2005 912 经费总额:750万人民币 本人角色:子项负责人 2 UGS PLM Solutions公司委托软件技术开发 项目来源:美国UGS PLM Solutions公司 合同编号:901 CP 本人角色:中方技术负责人获得的奖励: 1 2006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名称:汽车车身结构及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分析KMAS软件系统 颁奖单位: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励基金委员会 证书编号:05-08-01 2 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名称:汽车车身结构及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分析KMAS软件系统 颁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证书编号:2006-J-216

46、-2-03-R07李伟东 font color=#666666 博士期间主要从事非线性动力学、转子动力学和非线性振动方面的研究,在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方面、近似解析解方面、非线性转子系统的动力响应方面、计算机软机方面都进行过深入研究。先从事车辆动力学、汽车NVH方面的研究,主要进行概念车模型的动力特性和振动噪声特性的研究。 1994.91998.7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 工程力学 学生。 1998.82000.5 吉林省广宇延边蓄电池有限公司 设计科 。 2000.92002.7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 一般力学 硕士。 2002.92007.1 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 固体力学 博士。参与课题和

47、工程实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型旋转机械非线性动力学问题(No. 19990510)”的子课题 “大型旋转机械重大非线性振动故障机理分析与应用”. 2.大型旋转机械和振动机械重大振动故障治理与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技术 3.开发了一套计算多自由度非线性转子系统动力响应问题的软件。参与课题的获奖情况: 1.大型旋转机械重大非线性振动故障机理分析与应用,于200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大型旋转机械和振动机械重大振动故障治理与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技术,于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于2005年获得钱令希三等奖学金发表文章 : 1、李伟东,吕和祥,裘春航,夏松波.非线性多自由度转子系统精细数值积分.振动工程学报,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