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规划原理复习.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3495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园林规划原理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园林规划原理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园林规划原理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园林规划原理复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城市园林规划原理复习.精品文档.一 城市园林绿地涵义 根据绿地建设的需要,建设部颁布了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批准为行业标准,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首先对城市绿化做了明确的定义,即:“所谓城市绿地是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范围内用于绿地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二、功能与作用1.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环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2、环境保护功能(1)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滞尘、杀菌)、水

2、体和土壤,防御放射性污染(2)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气温、湿度、气流)(3)降低城市噪声3、使用功能:休息娱乐活动:观光游览:度假、休疗养4、景观功能: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5、防灾减灾功能:防火避震、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水土、有利于备战防空三、分类(一)城市绿地分类(二)我国城市绿地分类(一)城市绿地分类1、公共性绿地:特点:群众性:全部市民均可享用,面广为休息而设要有相应的设施2、专用性绿地:机构或事业单位内3、私有性绿地:私人所有(二)我国城市绿地分类建设部2002年9月1日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编码的形式,将城市绿地分为5个大类、13个中类、11个小类

3、。它们分别是:5个大类:G1公园绿地、G2生产绿地、G3防护绿地、G4附属绿地、G5其他绿地。13中类:公园绿地中的G11综合公园、G12社区公园、G13专类公园、G14带状公园、G15街旁绿地;附属绿地中的G41居住绿地、G42公共设施绿地、G43工业绿地、G44仓储绿地、G45对外交通绿地、G46道路绿地、G47市政设施绿地、G48特殊绿地。11小类:综合公园中的G111全市性公园、G112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中的G121居住区公园、G122小区游园;专类公园中的G131儿童公园、G132动物园、G133植物园、G134历史名园、G135风景名胜公园、G136游乐园、G137其他专类公园。

4、第二节 城市园林绿地定额指标一、影响城市绿地定额指标的主要因素二、 城市绿化指标及表示方法一、影响城市绿地定额指标的主要因素1、城市性质 性质不同的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要求也不同。如:风景旅游、休疗养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等由于环境保护需要,园林绿地面积较高。2、城市规模 大城市市区人口多,离自然绿地远,市区需要布置一定数量公共绿地,以改善气候及卫生条件,其定额指标较高;小城市离自然绿地近,工业少,绿地指标可减少。3、城市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南方炎热地区和北方干旱、多风沙城市可提高绿地定额;城市用地紧张的城市可适当减少。4、城市现状旧城市建筑密集,不能拆除建筑来增加绿地,绿地定额可降低。5、防震要求

5、每公顷绿地最多可接纳1000人避震,在地震区城市绿地定额指标应考虑防震要求。二、城市绿地指标按照1993年颁布标准,城市绿地分为:(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绿地率(3)绿地覆盖率现按照国标分为:(1)人均公园面积(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标准:城市人口人均占有绿地的面积。(3)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表示方法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Ag1m=Ag1/NpAg1m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Ag1m公园绿地面积()Np城市人口数量(人)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人均绿地面积Agm=(Ag1+Ag2+Ag3+Ag4+Ag5+Ag6)/Np式中: Agm人均绿地面积(/人); Ag

6、1公园绿地面积() Ag2生产绿地面积() Ag3防护绿地面积() Ag4居住绿地面积() Ag5附属绿地面积() Ag6生态景观绿地面积() Np城市人口数量(人)3、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城市用地的比率(%)。g=(Ag1+Ag2+Ag3+Ag4+Ag5+Ag6)/Ac100%式中:g绿地率(%); Ag1公园绿地面积(); Ag2生产绿地面积(); Ag3防护绿地面积(); Ag4居住绿地面积(); Ag5附属绿地面积(); Ag6生态景观绿地面积(); Ac城市的用地面积()4、绿化覆盖率 绿化覆盖面积之和与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绿化垂直投影面积,是指公园、专

7、用绿地内的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覆盖面积,以及行道树树冠投影面积。市区绿化覆盖率=公园面积+专用及公用绿化覆盖面积+行道树覆盖面积 100% 城市用地面积行道树覆盖面积=一般行道树平均单株树冠投影面积单位长度平均植物株数(株/公里)街道总长度5、苗圃用地面积的计算首先计算计划生产苗木的育苗用地,再加一定比例的辅助用地(通常为20%)。 年计划需苗量培育年数育苗用地面积= 单位面积产苗量 (1+20%)例:某北方城市,计划每年需要苗木二十万株,其中阔叶乔木占85%,17万株,平均培育年限为4年,每公顷产合格苗7500株。常绿针叶树占15%,3万株,平均培育年限为8年,每公顷产合格苗木2500

8、株,共需苗圃用地为: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涵义:城市绿地系统式指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地貌特征、基础种植(自然植被)和地带性园林植物,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的情况确定的标准,将规划设计的和现有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用植物群落的形式绿化起来,并以一定的科学规律给予沟通和连接,构成的完整有机的系统。一、规划原则1、促进人、城市和自然的融合与共存;2、构筑城乡一体,联结区域环境;3、以人为本;4、因地制宜,各得其所;5、充分利用自然基础和文化传统。二、用地选择一般应选择下列地段作为园林绿地1、利用现有森林及大片树林地段;2、名胜古迹及革命历史文物所在地;3、地形起伏的丘陵、山岗及天然人工水面;4

9、、不易修建而能绿化的地段;5、利用现有的绿化地段。三、布局形态1、点状绿地布局出现在旧城改建中。可做到均匀分布,居民方便使用,但对构成整体艺术面貌作用不大,对改善小气候作用也不显著。2、带状绿地布局多数由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大绿地网。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3、楔状绿地布局城市中由郊区深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狭的绿地。这种形式优点是能使城市通风条件好,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4、环状绿地布局在城市内部或边缘布置成环状的绿道或绿带,用以连接沿线的公园等绿地,或是以宽阔的绿环限制城市向外进一步蔓延和扩展等。5、放射状绿地布局6、放射环状绿地布局7

10、、网状绿地布局8、指状绿地布局城市绿地布局的目的与要求城市园林的群体化、系统化,不仅表现在面积的增加,也表现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满足全市居民方便游览休息的要求;满足城市生活及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满足工业生产防护的要求;满足城市艺术面貌的要求。(即:绿地布局首先应在功能上考虑成为系统,而不是首先在形式上)城市绿地布局怎样才算“系统”?总的目标是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其基本要求是以下四个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条件。1、布局合理。按照城市道路及水系规划,开辟纵横分布于全市的带状绿地,把各级各类绿地联系起来,相互衔接,组成连绵不断的绿地网。2、指标先进。城市绿地指标不仅要分出近期与远期的,还要分出各

11、类绿地的指标,才可避免某些虚假现象。3、质量良好:城市绿地分类不仅要多样化,以满足城市生活与生产活动的需要,还要由丰富的植物配植形式、较高的园艺水平,充实的文化内容,完善的服务设施。4、环境改善:在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要设置卫生隔离林带及防风林带,起到保护与改善环境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观念的更新,城市在发展,城市的绿地布局也发生变化,这变化表现在从单个园林和为少数人服务发展到群体园林和为整个城市的需要服务,绿地布局的出发点也站在了人与生物圈关系的高度,从城市生态系统原理来要求。这个变化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般情况下,中小城市和老城市绿地的布局以小块绿地为主,成

12、散点状布置。西北多风沙的城市和沿海易受台风袭击的城市,绿地多呈带状布置。干旱地区城市,绿地易相对集中,并与水渠结合。五、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规划时近期要抓速生树,尽早有效地取得绿化效果,远期考虑分期分批更新树种或用漫长树接替速生树。一、树种选择原则(一)要基本切合森林植被区自然规律,即本地区森林植物植被地里区所展示的自然规律。针叶林针叶、阔叶(落叶)混交林(阔叶常绿、落叶)混交林热带雨林(二)以乡土树种为主(三)选择抗性强的树种(四)速生树种与慢长树种相结合二、树种规划方法(一)调查研究(二)确定骨干树种(三)制定主要的树种比例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目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总目标是:使各级各类绿

13、地以最适宜的位置和规模,均衡地分布于城市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环境、经济及社会的综合效益,同时使各类绿地本身能正常持续地发展。(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思考题(1)城市绿化的类型有哪些?(2)绿化用地定额有哪些表示方法?(3)园林绿地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4)城市绿地布局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形式?你是如何认识的?要求学生结合熟悉的城市案例展开自己的观点、谈自己的体会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基础资料及文件编制一基础资料工作(一)自然资料1、地形图2、气象资料3、土壤资料(二)现状资料1、现有绿地的位置、范围、面积、性质、质量及可利用的程度。2、名胜古迹、革命旧址、历史名人故址、各种纪念地的位置、面积、范围

14、、性质、周围情况及可利用的程度、3、现有河湖水系的位置、流量、流向、面积、深度、水质卫生情况及可利用程度。4、适于绿化而又不宜修建建筑的位置、面积。(三)技术经济资料1、现有各类绿地的面积、比例。2、现有各类公共绿地的平时及节假日游人量,每人平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平方米/人)3、城市绿化覆盖率现状。4、苗圃现有面积、苗木种类、规格、数量及生长情况。(四)植物资料1、当地现有园林绿地植物的种类及适应程度(包括乔木、灌木、陆地花卉、草类、水生植物等)。2、附近地区及城市的植物种类及环境、生态、“三废”等适应情况。此外还需收集有关建筑、市政工程、植物的单价。二、文件编制工作(一)图纸部分1、城市园林

15、绿地现状分析图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图3、城市园林绿地近期规划图4、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分期实施图(二)文字部分城市概况、绿地现状(包括各项绿地面积、每人占有量、绿地种类、质量、分布、植物种类),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原则,布局形式,规划后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定额、城市绿地总造价的估算,投资来源及分配,分期实施计划等。(三)园林绿化树种规划及育苗规划绿地规划时应注意的问题四、 城市绿地规划不是所谓的生态规划和生物多样性规划从世界范围来看,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经历了几个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第一阶段:“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年),特征是由以单个的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

16、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第二阶段:“田园城市”运动(18981945年),特征是从局部的城市调整转向对整个城市结构的重新规划。第三阶段:战后大发展(19451970年),特征是采取措施疏散大城市人口,拓展城市中的绿化空间,并力求使绿化环境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以形成宜人的城市环境。第四阶段:生态圈意识(1970年以后),特征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走过了一个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联系,由联系到融合的过程,更有效地发挥生态效益,更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其游线布置所采取的形式公园的游线一般可采取:主环线+枝状尽端线、主环线+次环线、主环线+次环

17、线+枝状尽端线等几种形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内容1)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原则;2)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及城市自身的生态要求,国民经济计划,生产、生活水平以及城市发展规模等,研究城市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3)选择和合理布局各项绿地,确定其性质、位置、范围和面积等,使其与整个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结构相结合,形成一个合理的系统;4)提出各类绿地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进行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分期建设及实施措施及计划;5)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及文件;6)对重点的公园绿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提出重点地段绿地设计任务书及备详细规划使用。宅旁绿地的形式及在

18、设计中应遵循的设计要点 宅旁绿地的形式:1)高层住宅周围的绿地;2)独立式及低层联排式住宅宅旁绿地;3)多层住宅宅旁绿地。遵循的设计要点:1)宅旁绿地的设计应结合住宅的类型、建筑的平立面特点、宅前道路的形式等因素进行布置,创造宜人的宅旁绿地景观,有效地划分空间,形成公共与私密各自不同的空间领域感。2)宅旁绿地设计应以绿化为主。3)宅旁绿地设计还应考虑绿地内的乔木、灌木与近旁的建筑、管线和工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二)均衡与稳定 由于园林景物是由一定的体量和不同材料组成的实体,因而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重量感,探讨均衡与稳定的原则,是为了获得园林布局的完整和安全感。稳定是指园林布局的整体上下轻重的关系而

19、言,而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部分与部分的相对关系,例如左与右,前与后的轻重关系等。1、均衡园林布局中要求园林景物的体量关系符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衡安定的概念,所以除少数动势造景外(如悬崖、峭壁等),一般艺术构图都力求均衡。均衡可分为对称均衡和非对称均衡。 (1)对称均衡对称布局是有明确的轴线,在轴线左右完全对称。对称均衡布局常给人庄重严整的感觉,规则式的园林绿地中采用较多,如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的前庭绿化等,有时在某些园林局部也运用。(五)空间组织 空间组织与园林绿地构图关系密切,空间有室内、室外之分,建筑设计多注意室内空间的组织,建筑群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则多注意室外空间的渗透过渡。 园

20、林绿地空间组织的目的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各种艺术构图的规律创造既突出主题,又富于变化的园林风景其次是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创造良好的景物观赏条件,使一定的景物在一定的空间里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适当处理观赏点与景物的关系。赏景视距、赏景视高与“空间感”的关系。 当视距:物高=1:1时,视角为45度,空间将达到完全封闭状态; 当视距:物高=2:1时,空间处于半封闭状态; 当视距:物高=3:1时,空间的封闭感最小; 当视距:物高=4:1时,空间的封闭感完全消失。(三)俯视、仰视、平视的观赏观景因视点高低不同,可分为平视、仰视、俯视。三、 造景造景是人工地在园林绿地中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

21、一定意境的景区。人工造景要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规模,因地制宜地运用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地去规划设计。造景的手法:(一)主景与配景园林中景有主景与配景之分。在园林绿地中起到控制作用的景叫“主景”,它是整个园林绿地的核心、重点,往往呈现主要的使用功能或主题,是全园视线控制的焦点。主景包含二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整个园林中的主景,二是园林中由于被园林要素分割的局部空间的主景。配景起衬托作用,可使主景突出,在同一空间范围内,许多位置、角度都可以欣赏主景,而处在主景之中,此空间范围内的一切配景,又成为欣赏的主要对象,所以主景与配景是相得益彰的。突出主景的方法有:1、主体升高:主景升高,相对地使视点

22、降低,看主景要仰视,一般可取得以简洁明朗的蓝天远山为背景,使主体的造型、轮廓鲜明地突出。2、面阳朝向:建筑物朝向,以南为好,其它园林景物也是向南为好,这样各景物显得光亮,富有生气,生动活泼。 3、 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主景前方两侧常常进行配置,以强调陪衬主景,对称体形成的对称轴称中轴线,主景总是布置在中轴线的终点。此外也常布置在园林纵横轴线的相交点,或放射轴线的焦点或风景透视线的焦点上。4、动势向心:一般四面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四周次要的景色往往具有动势,趋向于一个视线的焦点,主景宜布置在这个焦点上。5、空间构图的重心: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处。规则式园林构图,主景常居于几何

23、中心,而自然式园林构图,主景常位于自然重心上。 (二) 近景、中景、全景与远景景色就空间距离层次而言有近景、中景、全景与远景。近景是近视范围较小的单独风景;中景是目视所及范围的景致;全景是相应于一定区域范围的总景色;远景是辽阔空间伸向远处的景致,相应于一个较大范围的景色;远景可以作为园林开旷处了望的景色,也可以做为登高处鸟瞰全景的背景。山地远景的轮廓称轮廓景,晨昏和阴天的天际线起伏称为蒙景。合理的安排前景、中景与背景,可以加深景的画面,富有层次感,使人获得深远的感受。(三) 借景将园内视线所及的园外景色组织到园内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借景要达到“精”和“巧”的要求,使借来的景色同本园

24、空间的气氛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园内园外相互呼应汇成一片。借景能扩大空间,丰富园景,增加变化,按景的距离、时间、角度等,可分为远借、近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四) 对景与分景为了创造不同的景观,满足游人对各种不同景物的欣赏,园林绿地进行空间组织时,对景与分景是两种常见的手法。1、对景:位于园林绿地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叫对景。为了观赏对景,要选择最精彩的位置,设置供游人休息逗留的场所,做为观赏点。如亭、榭、草地等与景相对。景可以正对,也可以互对,正对是为了达到雄伟、庄严、气魄宏大的效果,在轴线的端点设景点。互对是在园林绿地轴线或风景视线两端点设景点,互成对景,互对景也不一定有非常严格的轴

25、线,可以正对,也可以有所偏离。2、 分景:我国园林含蓄有致,意味深长,忌“一览无余”,要能引人入胜。分景常用于把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使之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景虚虚实实,景色丰富多彩,空间变化多样。分景按其划分空间的作用和艺术效果,可分为障景和隔景。(1) 障景:在园林绿地中,凡是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景物的手法。障景有土障、山障、树障、曲障等。障景是我国造园的特色之一。障景是在较短距离之间才被发现,因而视线受抑制,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障景还能隐蔽不美观或不可取的部分,可障远也可障近,而障本身又可自成一景。 (2) 隔景:凡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手法称

26、为隔景。隔景可以避免各景区的互相干扰,增加园景构图变化,隔断部分视线及游览路线,使空间“小中见大”。隔景的方法和题材很多,如山岗、树丛、植篱、粉墙、漏墙、复廊等。(五) 框景、夹景、漏景、添景园林绿地构图,立体画面的前景处理方法可分为框景、夹景、漏景和添景。1、框景:空间景物不尽可观,或则平淡间有可取之景。利用门框、窗框、树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2、 夹景: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的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3、 漏景: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致。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 4、 添景:当风景点与远方之间没有其它中景、近景过渡时,为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加强远景“景深”的感染力,常做添景处理。添景可用建筑的一角或建筑小品,树木花卉。用树木作添景时,树木体型宜高大,姿态宜优美。(六)点景:创作设计园林题咏称为点景手法。我国园林善于抓住每一景点,根据它的性质、用途,结合空间环境的景象和历史,高度概括,常作出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其形式多样,有匾额、对联、石碑、石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