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概念概括.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24485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设计概念概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城市设计概念概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设计概念概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设计概念概括.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城市设计概念概括.精品文档.城市设计概要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 urban design ),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提纲一、概念,模糊,大多数认同的一种概念二、发展,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城市设计,三、这些历史中或到现代的城市设计所表现的大多是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特征:1理念大多追求现代化,忽略了文化本质的东西,2价值,反映政府,商家,社会人群等各个的价值,3定位,学科定位,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关系,自

2、身所涉及的方面,4制度,政府的一些规划制度影响着,或制约着城市设计,或使得城市设计为了政府的业绩而盲目着等等,无法定地位,城市设计在规章条例中没有自己的法定地位,四、目标: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定义相符的,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以建筑单体外为边界,以建筑单体为单位来组合的,以人文理念为内涵,表现文化性,地域性,留住这个城市本身的韵味。举例说明,正反例子五、设计要素: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六、中国城市设计的现状:七、发展方向一、 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对城市设计的理解,有诸多不同的见解,粗略归纳,有如下一些观点:(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

3、艺术安排。”英,弗吉伯特 在市镇设计 (TownDesign)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民、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在论城市它的产生、成长与衰败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有序的生活环境”。“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围围或建筑之间,包括相应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建筑、园林卷)“城市设计”条目称:“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设计。”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城市

4、设计家EN培根说:“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的空间,包括相应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美国城市设计师巴奈特在他早期著作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中有一句名言:“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丹下健三在都市问题事典谈到:“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新的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邹德慈在城市设计概念一书中提出:“城市设计,顾名思义就是“设计城市,。具体说,就是设计城市的空间。”兰恩 (J.Lang)在城市设计:美国的经验一书中将时间维度加入城市设计,强调发展的理念,认为“城市设计关注人类聚居地及其四维的形体布局”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含义可

5、归纳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形环境所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它既包含了物质空间的设计,也包含了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设计。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可以包括以下3个方面:1.城市设计是以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环境为主要对象,从城市整体出发,以对象的宜人性为目标,以人性化为原则,以系统论方法为途径的一种用于相关规划设计及其行政管理领域的思维方式、设计法则以及专项规划设计;2.城市设计是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它可以表述为: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3.城市设计创造了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新的价值。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空间上,还表现在时间上,即历史概念,不仅表现在静态上,还表现在动态上。二、发展,各

6、个时期,各个地域的城市设计,(1)原始自然主义城市设计城市发展初期,人和自然的关系还比较简单,城市内部的组织关系也比较单纯,城市更接近于大型“聚落”。这时的城市设计基本表现为人类群体对自然的被动接受和主动适应,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关系一般以家族、氏族等为核心,以中国的风水学说为其杰出代表。风水学说可以说是一整套城市(聚落)及建筑空间组织设计和评价的方法体系,其中心思想之一是在把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减到最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给人群的遮护、安全、联通等内在功能;另一个核心思想是力求创造最优的城市空间布局,保证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同群体均能保持一种持久稳定的平衡关系。这一时期城市设计的基

7、本空间要素可归纳为:山、水、院落。“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很早的时候古人在城邦建设时,就开始根据地形,选择依山傍水之地,引入水流,构筑生存所需要的城市空间。同时,还在总体布局上提出将城市设计和自然巧妙结合的思想,甚至形成了一套风水理论来指导城市建设(2)古代象征主义城市设计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强,城市内部社会组织关系日趋复杂,从自组织的社群关系过渡到以王权、宗教为核心的组织社会。这一时期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不再是简单地顺应自然,而是力图表达某种群体理念,表达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抗争,或者甚而为加强王权、教权及群体凝聚力的一种手段。城市设计开始带有象征意义,如象征宗教、王权或自然崇拜(天体、

8、星相、山、海等)。如明清北京城设计,象征着王权;古玛雅多提罕故城象征着天体和星相。太阳城。这一时期城市设计的基本空间要素可归纳为:几何形体、中轴线。(3)古典人文主义城市设计以王权、宗教为核心的城市发展到极至,对人的个体形成极大的桎梏。随着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人们开始了一次对个体自身价值的反思,以文艺复兴运动为高潮。在城市设计方面,开始强调城市空间美学、艺术,并试图为一般的城市居民提供自由自在的活动空间。人文精神散布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旧的城市第一次解构,并且迅速重构。如巴黎、威尼斯、华盛顿等的城市设计实践。这一时期城市设计的基本空间要素可归纳为:广场、街道。广场是这一时期一个

9、重要的标志,安农齐阿广场,圣马可广场,卡比多广场等等。(4)近代功能主义城市设计18、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机器时代来临,人类开始第二次群体反思。这一反思的结论就是:人是自然的主人,人要彻底改造自然。城市自然环境被物化为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机器原料(或称为“资源”),它们被输送进城市这座巨大的机器。这时的城市设计基本思想和设计原则是简洁、高效。人类不仅从精神上,而且从物质上与自然抗争和对立了,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方面的城市设计实践,如巴西利亚,以及绝大多数的现代工业城市。这一时期城市设计的基本空间要素可归纳为:汽车道路、功能区。(5)现代人本主义城市设计进入1960年代,人们开始了又一次反

10、思,其核心思想是:城市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寻求个体自身的价值。与古典人文主义城市设计不同的是,这时的城市设计体现了个体从群体中的全面而非局部解放,它不但要求个体与个体平等,城市设计在思想和操作上均要考虑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个体居民的需求和利益,而不能用某种设计思想强加于个体。这一时期的城市设计强调公众参与、居民的家园感,强调保护和创造具有个性和历史价值的城市场所,强调居民生存空间的领域性、可防卫性和可识别性等。较为成功的实例如旧金山和纽约中心区城市设计等。这一时期城市设计的基本空间要素归纳为:社区、场所。(6)广义城市设计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和新世纪的来临,持续发展和人类内部的和平共处及平衡问题成

11、为今后的基本方向。未来的人类既非自然的主人,也非自然的仆人,他们的关系是共生和共荣。未来的城市人,既是自由独立的个体,又是城市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的关系是和而不同。未来的城市是一个光明的“生态城”(eco-city);未来的城市设计既不是以人为本,也不是以自然为本,而是要达到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境界。对生态城的城市设计过程可称为广义城市设计。广义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为:A. 城市生态保护原则:包括城市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城市污染防治等;B.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维持原则:即要保证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和适度支持的能力;C. 城市社区共生原则:保持城市内部不同社群的凝聚力及社区间的平

12、衡,其前提是保证每一个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准;D. 城市文化的创新和保护原则;E. 将自然生态环境融入城市的原则:这里所说的自然生态环境可以是城市基地原来遗存的,也可以是由人工方法重新开发和生成的,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必须保证其具备独立的生态活性,即具有自维持、自修复和自循环机制。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和谐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是公共空间的设计,人与自然就是合理的利用自然元素融入到公共空间。三、这些历史中或到现代的城市设计所表现的大多是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些特征,呈现出一些问题: 3.1 理念问题:对生态价值和人文意义的漠视不成功的城市设计往往是设计理念落后的结果,这突出表现

13、为忽视城市设计的生态价值和人文意义,大量非人性化的环境建设以及表面上的城市美化。一些城市设计过于重视城市的形象建设,而忽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出现人为大造城市水景观的风气。仅黄河流域,就有16个大中城市实施大型水景观工程,其中郑州、洛阳、西安、咸阳、宝鸡、石嘴山、太原已形成或计划形成的人工景观水面达56km2,相当于10 个杭州西湖。在水资源利用率低的同时,一些城市污水排放量仍在逐年递增,环境污染没有根本改善。在国内各地已建成的城市广场中,也往往有过多的硬质铺地,增大了地表径流而减少了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另一方面,设计中缺少乔木大树,大片的草地表面整洁,生态

14、效益却很低;或者“大树进城”,急于求成,并不利于区域和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很多城市公共空间在“以人为本”的口号下增添了过多的喷泉雕塑,缺乏足够的座椅凉亭,大尺度的广场丧失了公共交往空间的作用;更有甚者,在公共场所外围以栏杆,只将其作为城市形象的展示。一些城市盲目扩大办公和商业规模,大范围的功能区片化使城市丧失原有的活力;或是不顾城市道路交通条件,盲目打造步行商业街,使原本繁华的地段元气大伤。很多城市设计项目只顾及为城市重点形象工程服务,与景观整治、环境改造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中掩丑遮弊、装点修饰的重要手段沦为城市美化设计。而一些城市设计中出现长达数公里乃至几十公里的城市大道、轴线,缺乏实际

15、空间、时间尺度的基本概念,形而上学地强调“联系”与“整体性”。 “宏大叙事”的背后是对城市地方文脉的忽视。一些新的建筑破坏了城市原来的面貌,降低了城市形象质量,造成所谓“建设性破坏”;其次,由于政府和公众对快速改变城市面貌的迫切心情,不少项目急功近利,遍地开花,以“快”、“多”为目标,错过了利用每一个项目来逐步提升城市形象的机会,忽视了城市设计的“累积性”这一原则;第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近年来社会文化的速食主义和浮躁崇洋,以表面夸张的奢华,来掩饰自身内在的浅薄,尤其是将欧洲古典主义的建筑和城市设计风格浪漫化、高贵化,取代了城市设计的社会性和公众性的基本原则。3.2 价值问题:面对社会问题的束手

16、无策对于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城市设计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一方面,中国城市社会问题也逐渐广泛与表象化,强制拆迁、违法征地、滥用行政权力,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公众、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例如2004 年湖南省嘉禾县的拆迁事件。另一方面,地区、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与重复建设,因为没有相对应的协调机制而愈演愈烈。很多城市设计方案过多地充斥着新潮、炫目的概念,或是在大尺度范围内追求以“技术理性”为名的纯粹城市形态,或是企图以功能、环境的独立和完整性达到整个城市发展的均衡和完整。这样的城市设计“见物不见人”,以为有了好的物质环境就能自然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缺乏对社会问题与人性需求的理解,缺

17、乏对区域城市系统运作机制的把握,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的城市设计必然停留于形体设计,纵有设计精美的物质形体,却必然难以形成有生机、有活力的城市空间”。城市的发展如果仅追求优良的物质环境,其中很多内在的社会联系必然受到损害,而当前中国的城市设计理论对特有国情下的这些社会问题都缺乏足够的准备。城市设计的主要产品是城市公共空间,相比物质性而言,公共空间更重要的价值是其社会性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公共空间不再是空间本身,而是空间化的“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中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这场变革导致利益整合,权利重置及文化转型。城市开发以主体多元化、过程法制化为变化特征,

18、开发个体以利益为主要决策依据。很多的城市设计实践的行为主体并不是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而是以获益为根本目的的开发商,资本的力量决定了这样的城市设计并不是以公共价值为趋向的。这中间产生的矛盾时常让参与其中的设计师们为之困惑,究竟是以公众的公共价值为重?还是考虑业主的需要为先?又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信念?3.3 实施问题:无法操作的“效果图”很多城市设计难于实施,首先在于其设计本身偏离现实需求,过于概念化、形式化。而对时髦形式、概念的追求常常使设计人员忽视、否定现状。许多城市设计成果过于形式主义,远离日常生活实际,甚至成为阻碍。还有相当一些城市设计仅仅是作为开发机构和团体作为 “招商引资”的手段,设计

19、工作在前期往往显得相当隆重,而一旦完成其“使命”,则被搁置一边,无人问津。这样的城市设计只停留在图册的华丽和装帧的精美,成为开发项目的时髦包装。同时,影响城市设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每一项因素都可能影响整个城市设计的具体实施;另一方面,这些因素又是相互关联的,考虑其中一个因素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对其他方面造成影响,这使得城市设计的创作和实施都是对复杂问题的综合考虑。在实际的城市设计项目中,尽管设计者和决策者都承认城市设计是多目标综合的,但到具体的实践中就表现为思想狭隘、目标单一,不从全局整体出发,结果解决了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却引发了更多更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城市开发项目过于关注经济效益,忽视了城市设

20、计的社会价值和城市环境的公共性。在一些城市中,行政干预成为短时间内统一思想、快速而有效地推动城市设计及其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定阶段内、这样的方式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短(时间性)、平(顺利)、快(快捷)”,也容易取得实施的整体效果。然而,这种方式往往将潜在的利害冲突掩盖或滞后,虚化了实际情况与设计构想的差别,不易通过设计将矛盾整合,不易将开发实施过程与设计调整结合起来,忽视开发实施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导致项目最终无法进行。城市设计缺乏实施手段,还表现在城市设计成果本身缺乏可操作性,与现行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无法兼容。城市设计成果本身缺乏可操作性,根源在于对城市设计认识的偏差,如将原有的城市详细规

21、划加上三维透视即认为是城市设计,或将城市设计等同于大规模开发或大尺度建筑群开发设计,很多设计成果实质上是详细规划穿上了城市设计的新外衣,重新回到形体规划的老路上来,其内容、深度、形式几乎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其成果缺乏完善的文本、图则以及指标体系,城市设计的空间语言与规划控制的管理语言之间难以“转译”。这样的城市设计仅仅是无法操作的“效果图”。3.4 定位问题: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若即若离“城市设计相对于传统城市规划,偏重三维的、立体的、景观上和城市结构形式上的设计,针对城市环境中丰富的人类生活系统”(B. Goodey,1987)。经几十年实践,城市设计所包含的范畴已经有了很大的拓展,乃至需要同

22、城市规划加以区分了。国内学者对于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关系存在多种观点,归纳起来可以分别称之为“媒介说”、“对应观”、“独立论”与“一体论”,针对这些观点也有不同的意见(表1)。在实际操作中,城市设计的实施必须通过城市规划来实施。一是城市设计必须借助城市规划的法定地位,取得法律保障;二是城市设计只有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才能在开发控制中逐步实施。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只有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落实,才有实现的可能; 中观层面的城市设计也只有在下一层次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一步深化,才能分步实施;而修建性详细规划则与小尺度的城市设计的关系密切。城市设计既与城市规划在学科建设中相分离,又在实践过程中联系紧密,

23、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多种观点。在城市设计缺乏主流理论的情况下,人们对城市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认识论上和方法论上尚未达成共识,城市设计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与关系尚不明确。3.5 制度问题:城市设计需要什么样的制度保障?出于对城市设计的公共价值的追求,城市设计学者们都渴望得到制度的保障,得到公共权威的维护,甚至认为“权力的支持是造就良性的城市设计运作之根本保证”。目前来看,城市设计还远没有得到这种保障,处于一种“制度困境”之中,主要表现为:城市设计缺乏法定地位,其成果仅作为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展望形式而存在,在实际运作中管理者“底气不足”、无据可依,造成过多的行政干预和人为操

24、作;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的结合方式缺乏规定,城市设计徘徊于现行城市建设程序和体制之外,难以介入城市建设过程并发挥作用;目前城市建设投资渠道多元化,造成多种利益的交叉、融合和冲突,在城市设计上也缺乏进行利益协调的规定。城市设计学者普遍将城市设计发展的困难“归罪于”城市设计的制度困境,同时认为“城市设计必须有坚实的法理基础,否则就难起到应该起的作用”,并且提出各种对于城市设计的“制度诉求”,希望使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体系中获得“正式”身份。城市设计的“制度理想”就是“具备有约束力的公共权威”,以此保证城市设计制定过程中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运用,确保具有“理性”和“效能”的高质量的城市设

25、计成果被实施。建议尽快建立城市设计体制,确立城市设计的法律地位,制定城市设计编制、审批、管理办法。提出在目前的城市规划立法框架中应明确城市设计的法律地位,城市设计的编制及审核程序,成果的法定性,实施机构和办法等。认为应系统地建立城市设计的法规体系和运作机构,将城市环境维护和管理的制度化。也认为应加强城市设计的法规建设,建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的编制和审批模式,形成二者同步编制、同步实施的机制;通过“一书两证”的发放,强化城市设计的实施机制。提出要通过“法律保障、行政组织保障和经济保障”来保证城市设计的实施。2006 年4 月1 日,新修订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正式实施,原编制办法中“在编制

26、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的说法被取消,只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条款中要求“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这对于长期以来追求“制度化”的城市设计学者们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没有法律地位和效力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过程,其成果是不能直接付诸实施的。虽然城市设计学者们呼吁将城市设计“制度化”,但我们必须追问:现在的城市设计能否真正代表“公共利益”?城市设计能否承担起如此重要的“公共权威”?中国的城市规划制度尚在改革过程中,而我们所追求的城市设计“制度”又如何与之结合?四、目标: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定义相符的,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以建

27、筑单体外为边界,以建筑单体为单位来组合的,以人文理念为内涵,表现文化性,地域性,留住这个城市本身韵味的。例如桂林经常被人们称作山水城市,它是自然与人工元素结合的很好的一个例子,城市扩展过程中,利用山地和高差,突出城市景观的自然美;突出水城相连的地方特色,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绿化夹于水城之间,打造“半城湖水半城绿”的特色之城。而重庆,重庆是典型的山城,所谓山城,就是楼房重叠错落,山和城融为一体,“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但是由于无序的规划和无控制的大量高层建设导致山城消失,变得和其他平原城市没有区别,失去了城市本身的自然特征。桂林重庆五、设计要素: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道路规划设计单体建筑设计体

28、量,体型,外观造型,表达出城市设计所要在该地块所表达的城市内涵;建筑外立面,建筑与建筑之间,景观设计所组成的公共空间,体现城市设计的目标,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给大众游憩,城市物质空间环境是城市特色的外在表现,是城市特色塑造的主要内容。城市设计是以研究城市体形环境为主,以创造优美、健康的城市空间环境为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衡量城市设计好坏的标准已不仅仅是美观、高效率、舒适、可以满足心理感受的城市空间,是否能体现城市特色也成为各个层级城市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成为衡量城市设计成果好坏的重要指标。六、 中国的城市设计:在中国,城市设计古已有之。然而,在历史中的封建社会的中国城市设计都是在反映统治阶级

29、的一种王权,威严,所以这种城市设计是体现君权,高高的围墙,宽阔的道路,大红色的墙面,大尺度空间,一种森严的气氛。(紫荆城,前面有图)在今日,当代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拉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与国际接轨,实现城市的国际化,就造成了一种以发展现代化为目标的“城市设计”,到处都是高楼耸立,车水马龙,也就造成了千篇一律的“城市设计”,这是由于在城市设计当中没有考虑到的地域性因素,城市本身的岁月多大都没有被保留下来。如:如北京城典型的空间特色应该是“大街小巷”空间秩序,它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反映着中国的帝王文化、等级制度,皇城的红墙金瓦应该对应于城外灰色为底称的平民的居住空间四合院和胡同,但是由于保护

30、意识不到位,大量民居被拆,周围的建筑己经完全变成和其他地方没有区别的现代建筑,如果没有进行高度控制、色彩控制、风格控制,很快这组建筑群就会丧失它原来的魅力,它的重要性和唯一性也就失去了价值。所以,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空间,这些是我们应该保留的,社会的进步,也要求我们要有反映以人为本,和谐的公共空间。实际上中国的城市设计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可能是一个比较难以讲清楚的话题。一方面,城市设计至今还是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非法定规划”,未成为独立的学科领域;另一方面,每年由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和艺术家完成的各类城市设计项目数不胜数,相关论文、书籍在建筑学科中恐怕也是最多的。所以说,中国的城市设计还是在探索当中,需要我们政府的支持,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的坚持,真正设计城市。七、 发展方向在当今发展越来越快的现代化建设中,保留城市本土的文化,乡土人情。吴良镛教授提出的乡土建筑的现代化, 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具有战略眼光, 对解决当前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建筑和城市是地域文化外在的物化形式。生活方式是建筑文化的本质东西, 对建筑形式、形态起一种自下而上的潜在影响作用, 是城市和建筑演进的内在动因。通过研究地域生活方式, 并泛化为可用于设计操作的模式, 易于把现代城市设计观念与地域性文化结合起来。最后,还是需要政府和设计师的共同努力,设计我们自己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