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509394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精品文档.医学神经生物学教学大纲第一章 绪论医学神经生物学与行为掌握:神经生物学的定义,研究目的,主要任务和研究特点。熟悉:1. 医学神经生物学与行为的关系;2. 行为与认知的关系。了解:脑与行为,神经元与行为,基因与行为的概念。第二章 神经元、神经元环路与行为第一节 神经元与行为掌握:反射行为是由神经元按一定连接组成的感觉运动环路实现的。熟悉:行为调控的基础是多极神经元环路。了解:大脑是实现复杂行为活动的高级整合中枢。第二节 神经元胞膜上电信号的传导掌握:1. 静息膜电位形成和维持的离子机制;2. 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

2、机制与调节。熟悉:电压门控阳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的机制和对离子的选择性。了解:离子通道开关的调节。第三节 局部神经元环路和突触微环路整合掌握:局部环路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环路整合的概念;突触微环路整合的概念。熟悉:树突传出功能的概念;树树突触局部微环路的意义。了解:局部神经环路整合方式;以轴突为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微环路调节方式;以树突为突触前成分的突触微环路调节方式。第四节 突触区的信号转导与整合掌握:1. 递质释放与电信号和分子信号转换;2. 突触水平的整合;3. 共存递质和调质在突触水平相互调节的概念。熟悉:共存于颌下腺中的Ach和VIP间的协同作用。了解:SP和TRH对共存5-HT突触传递的

3、调节。第五节 神经元、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相互关系掌握: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交互作用的概念。熟悉:1. 微血管内皮细胞对脑神经活动调节的概念;2.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肥大细胞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纽带和/或信使的概念。了解:神经细胞(N)、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间相互关系的概念。第三章 神经通讯的化学信使第一节 突触信息传递的化学信使掌握:神经递质与神经调质的概念。熟悉:转运体的概念。了解:1. 递质传递的类型和囊泡释放的突触前调节;2. 影响膜转运体功能的因素。第二节 乙酰胆碱掌握:乙酰胆碱受体亚型。熟悉:1. M-AChR和N-AChR的特点和功能;2. 胆碱神经元的分布。了解:

4、1. 乙酰胆碱的合成与代谢;2. M-AChR和N-AChR的亚型;3. 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纤维投射。第三节 儿茶酚胺掌握:去甲肾上腺素受体的分类与亚型;多巴胺受体的亚型。熟悉:1.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功能;2. 去甲肾上腺素能、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布。了解:1. 影响儿茶酚胺合成的酶,儿茶酚胺的储存、释放及失活;2.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作用机制;3. 去甲肾上腺素能、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纤维投射。第四节 5-羟色胺掌握:5-HT受体的主要功能。熟悉:5-HT受体的亚型。了解:1. 5-HT的合成、储存和失活。2. 5-HT能神经元的分布及

5、其主要纤维投射。第五节 兴奋性氨基酸掌握:1. 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种类;2. NMDA受体、AMPA受体和KA受体的特点和功能。熟悉: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功能。了解:1. 兴奋型氨基酸的合成、储存、释放和失活;2. 促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分型;3. 谷氨酸和门冬氨酸神经元的纤维投射。第六节 抑制性氨基酸掌握:-氨基丁酸受体亚型的特点。熟悉:1. -氨基丁酸受体的功能;2. 甘氨酸受体特点及功能。了解:-氨基丁酸的合成、储存、释放和失活。第七节 一氧化氮掌握:1. 一氧化氮递质的特点;2. 一氧化氮的生理功能;3. 一氧化氮合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熟悉:一氧化氮的信号转导途径。了解:脑内一氧化氮

6、的来源。第八节 神经肽及其受体掌握:1. 神经肽的概念;2. 神经肽的特点;熟悉:神经肽受体特点及其胞内信号转导了解:1. 神经肽生物合成、释放及失活;2. 神经肽与神经递质共存;3. 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投射,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特点;4. 生长抑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投射,生长抑素受体的特点;生长抑素的作用机制;5. 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投射,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特点;6. 血管升压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投射;7. 催产素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投射。第四章 受体与跨膜信号转导第一节 受体的分类与受体调节掌握:受体的分类;受体调节的概念。熟悉:1

7、. 受体数量与反应性的可塑性;2. 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的调节,负协同性、正协同性的概念。了解:受体亚型的多样性;受体调节的生化机制。第二节 G蛋白偶联受体掌握:1. 鸟核苷酸调节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的概念;2. G蛋白受体亚型及其调节的效应系统;3. G蛋白可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调节离子通道。熟悉:1. Gs和Gi通过调节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共同调节效应细胞内cAMP水平;2. G对离子通道的调节。了解:1. G蛋白偶联受体分子结构特点;2. G蛋白亚单位复合体的功能;3. G蛋白与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第三节 与离子通道直接偶联的受体掌握:1. 直接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复合体家族的概念;2. N

8、MDAR-通道的激活与开放、受配体和膜电位的双重调节;3. GABAAR是氯离子通道受体,主要介导突触后抑制。熟悉:GABAAR介导的突触后兴奋效应。了解:1. NMDAR参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2. NMDAR受多种内源性物质或药物的调制;3. GABAAR通道开放时间和频率受内源性物质或药物调制。第四节 第二信使系统与胞内信息传导掌握:1. 跨膜信息转导,第二信使和钙动员受体的概念;2. 腺苷酸环化酶系统;3. 一氧化氮(NO)与鸟苷酸环化酶(GC)系统;4. IP3和DAG分叉信息转导通路(钙动员-肌醇脂质代谢通路)。熟悉:1. cGMP-特异的磷酸二酯酶(PDE);2

9、. 钙调蛋白(CaM),Ca2+/ CaM激酶,CaM激酶自身磷酸化。了解:肌醇磷脂循环。第五节 信使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突触整合掌握:1. 同一递质通过不同途径可激发不同突触效应的概念;2. 底物蛋白磷酸化与信使系统间的相互调节;3. 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的网络联系。熟悉:1. 蛋白激酶磷酸化的调制;2. G蛋白对离子通道的直接和间接调节;3. G蛋白介导的信息转导系统对受体酪氨酸激酶(RTK)系统的调节;4. 信号转导通路间的相互协同和拮抗作用。了解:1. G蛋白对K+通道的调节;2. PKA、PKC和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对N-AChR的会聚性调节;3. cAMP-PKA系统对RTK-Ras-R

10、af-1-ERK2系统的调节作用。第五章 感知觉与行为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掌握:1. 人类生活早期的社会或感知经验剥夺可导致社会行为发育障碍;2. 感受器,感受器电位,感受野,感觉辨差阈等的概念;3. 特异和非特异性感觉传入和离中性的连接与信息反馈的概念。熟悉:1. 感知觉是行为活动的前提;2. 感觉模态的概念;3. 感受器的适应。了解:感受器的换能过程。第二节 视 觉掌握:1. 光感受的突触机制及其主要递质的特点;2. 初级视皮质神经元的感受野组构及反应特性的基本概念;3. 高级视皮质功能的主要特征;4. 视感知的发育需要感觉经验的基本概念。熟悉:1. 中枢视觉通路与整合中枢;2. 人视觉的脑

11、功能定位。了解:1. 色觉信息的编码与处理;2. 眼优势柱样结构的形成和丘脑-视网膜传入的分离。第三节 听 觉掌握:1. 听毛细胞电活动的离子机制和外毛细胞收缩的意义;2. 耳蜗电位的概念,传出神经与体液因素对耳蜗电位的影响;3. 听觉传导通路,听觉中枢细胞的音频区域定位;4. 听觉系统也存在神经联系的活动依赖性修剪。熟悉:1. 耳蜗内电位,耳蜗微音器电位,总和电位,听神经动作电位等的概念;2. 听毛细胞换能:机械-电换能和电-机械换能过程。了解:听神经编码及声音的分析,声音强度与复合声分析,音波局部定位图形的概念。第四节 痛觉及其调制掌握:1. 痛觉,伤害性感受,痛觉过敏,触诱发痛,原发性痛

12、觉过敏,继发性痛觉过敏和内脏痛的概念;2. 疼痛和伤害性感受器的分类与特征;3. 闸门控制学说与痛觉脊髓节段性调制;4. 丘脑是重要的痛整合中枢;5. 脑高级中枢对脊髓后角伤害性信息传入的下行调制。熟悉:1. 激活伤害性感受器的致痛性物质及其来源与作用途径;2. 神经递质在伤害性感受器致敏中的作用;3. 炎性介质在伤害性感受器致敏中的作用;4. 细胞因子在伤害性感受器致敏中的作用;5. 痛觉传入在脊髓背角的初级整合。了解:1. 离子通道在伤害性感受器致敏中的作用;2. 伤害性信息在脊髓背角的编码与调控;3. 针对镇痛的中枢神经机制研究梗概。第六章 认知、精神与行为第一节 语言与思维的脑功能定位

13、掌握:1. 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的特点;2. 语言的脑功能定位与语言神经过程的近代模式;3. 语言脑功能一侧化和双侧脑协同完成语言功能的概念;4. 语言的表述是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的概念;语言、思维和运动的关系,语言、思维与性别的关系。熟悉:1. 语言音、形、义加工的主要脑区;2. 语言的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主要脑区;3. 失语症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失读和失写的脑功能定位。第二节 学习记忆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与脑功能定位掌握:1. 记忆的分类:陈述性记忆与非陈述性记忆,联合性学习和非联合性学习;2. 记忆储存的阶段性: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熟悉:1. 短时非陈述记忆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与

14、敏感化的细胞机制,经典条件反射的分子机制;2. 长时非陈述记忆的分子机制:cAMP-PKA参与短时和长时敏感化过程,蛋白质合成参与了长时记忆的形成,长时敏感化与突触持续增强的分子机制;3. 海马早期长时程增强的突触机制。了解:1. 工作记忆的脑功能定位;2. 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的脑功能定位;3. 知觉表征系统和程序记忆的脑功能成像。第三节 精神情感活动的脑功能定位与分子机制掌握:1. 大脑皮质和边缘系统是精神情感活动中枢的概念:大脑联合皮质是精神、心理活动的基础,边缘联合皮质参与情绪性行为的调制,杏仁复合体参与情绪性行为的调制,下丘脑参与情绪性行为的调制;2. 多巴胺受体功能亢进与精神分裂症关

15、系的概念:抗精神失常药多为多巴胺(DA)受体阻断剂,精神分裂症的DA功能过渡亢进假说,5-HT和DA受体的相互作用失衡与精神分裂症;3. DA与Glu相互作用失衡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概念:NMDA受体与精神分裂症,DA对谷氨酸受体后信号系统有调控作用,精神分裂症是一种DA-Glu反馈调节失常的症候群;4. 中枢乙酰胆碱和阿片肽对精神情感活动调制的概念:中枢Ach参与精神情感活动调节,阿片肽和抗阿片肽参与精神情感活动的整合;5. cAMP-PKA和IP3-PKC信使系统的平衡参与精神情感活动调制的概念:cAMP信使系统参与精神情感活动的调节,锂可通过抑制PLC和AC的信使系统参与精神情感活动的调节

16、,cAMP和IP3两个信号系统平衡失调可导致抑郁症。熟悉:1. 中枢单胺类递质对精神情感活动的调制:抑郁躁狂症患者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失调,抑郁症患者单胺类递质调控激素释放功能迟钝,抗精神失常药和致精神失常药对中枢单胺类递质代谢影响的作用环节;2. 激素精神情感活动的调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参与情绪活动调节,甲状腺素参与情绪活动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参与情绪活动调节,性激素参与情绪活动调节。了解:1. 边缘系统与情绪行为相关的主要神经回路;2. 精神情感活动失调时的功能与器质性脑损害的脑区定位的概念。第四节 睡眠与觉醒掌握:睡眠、觉醒与昼夜节律;睡眠的分期;睡眠的生物学意义。熟悉:睡眠觉

17、醒节律的中枢机制;慢波睡眠与快速眼动睡眠。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分化与发育异常第一节 神经元的产生掌握:神经发育的启动机制;外胚层细胞转化为神经上皮细胞,增厚成神经板,并形成神经沟,神经沟闭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熟悉:神经管的组织分化过程及神经元的迁移规律。了解:神经胶质的发育;三类神经胶质细胞的来源;室管膜的发育。第二节 神经元发育与基因表达掌握:神经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要点及其意义。熟悉:同源盒基因的概念及其在神经发育中的意义。了解:同源盒基因HOX、PAX、POU、LIM在神经发育中的基本意义。第三节 细胞相互作用及功能修饰掌握:1. 细胞相互作用在神经发育中的重要意义,细胞膜

18、在细胞相互作用中扮演的角色;2. 功能修饰作用的神经发育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功能修饰的具体表现。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必要的生理机制。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希望的基本调控。第五节 脑及脊髓的发育掌握:神经管头端的局部形态变化,3个原始脑泡的形成、分化结果。了解:脊髓、菱脑、中脑、间脑、端脑的发育过程。第六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异常的原因、意义、流行病学情况、致畸因素。第十一章 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生长和修复掌握:神经营养因子的概念和分类;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效应;

19、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系统疾病。熟悉: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调控;神经营养因子的受体及其信号转导。了解:神经营养素临床应用的策略;神经营养素的临床应用问题与展望。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再生和抑制第一节 中枢神经可塑性掌握:中枢神经可塑性的概念和意义;神经纤维的同型出芽和异型出芽。熟悉:脊髓、隔核和视觉系统的可塑性。了解:神经纤维侧支出芽优先支配靶区原则。第二节 中枢神经再生掌握:1. 中枢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可塑性的区别;2. 影响中枢神经轴突再生的主要因素和条件。熟悉:再生的轴突到其靶的导向。了解:神经元胞体及其轴突对损伤的反应。第三节 中枢神经移植掌握:中枢神经移植的意义。熟悉: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意义。了解:影响脑和脊髓移植的一些因素。第十三章 神经干细胞与脑脊髓损伤的修复掌握:1. 神经干细胞的概念及成年脑神经干细胞的分布;2. 胚胎神经干细胞的来源及发育时限性。熟悉: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了解:神经干细胞与脑脊髓损伤的修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