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95883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doc(2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题.精品文档.一、单选题(85分)1.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点的是:EA体积微小 B. 分布广泛 C. 种类繁多 D. 可无致病性 E. 专性细胞内寄生2.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BA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3. 临床上常以杀死什么作为判断灭菌的指标EA质粒 B. 荚膜 C. 鞭毛 D. 菌毛 E. 芽胞4.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AA磷壁酸 B. 脂多糖 C. 肽聚糖D. 外膜 E. 以上均不是5. 青霉素对细菌的作用机制是A裂解肽聚糖中-1,4糖苷键

2、B. 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的联结 C. 与细菌核蛋白体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D. 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 E. 阻止细菌摄取体外的营养物质6. 细菌的普通菌毛是一种EA运动器官 B. 细长波状的丝状物 C. 多糖质 D. 可传递遗传物质的器官 E. 黏附结构7. 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DA肽聚糖 B. 特异多糖 C. 核心多糖 D. 脂类A E. 脂多糖8. 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DA荚膜 B. 异染颗粒C. 鞭毛 D. 菌毛 E. 芽胞9. 关于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 B. 为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C. 可以自我复制并传给后代 D. 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

3、外一个细菌体内 E. 可自行丢失1. 溶菌酶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弱,主要因为革兰阴性菌(C)A无磷壁酸 B. 无肽聚糖 C. 外膜有保护作用 D. 含有LPS E. 含有二氨基庚二酸 1饮水及游泳池消毒用(C)A0.05-1新洁尔灭B. 0.1高锰酸钾 C. 0.2-0.5ppm氯 D. 0.1-0.5过氧乙酸 E. 0.05-1杜灭芬1.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革兰染色的意义?(D)A细菌的分类 B. 选择药物用于治疗 C. 鉴定细菌的依据 D. 制作菌苗用于预防 E. 决定细菌的染色性10. 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肽聚糖缺少的成分是(D)A聚糖骨架 B. -1.4糖苷键C. 四肽侧链D. 五肽交联桥E

4、. 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11. 肺炎链球菌可形成AA荚膜B. 芽胞C. 鞭毛 D. 普通菌毛 E. 性菌毛12. 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 菌毛C. 粘附因子 D. 透明质酸酶 E. 芽胞13. 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DA色素B. 细菌素C. 热原质 D. 抗毒素 E. 抗生素14. 在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单糖发酵试验中,具有鉴别意义的单糖是A葡萄糖B. 麦芽糖C. 蔗糖 D. 菊糖E. 乳糖15. 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CA外毒素B. 内毒素C. 侵袭性酶 D. 热原质E. 细菌素1.关于热原质,错误的叙述是(D)A大多由革兰阴性细菌产生 B.

5、 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 C. 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 D. 可被高压蒸气灭菌破坏 E. 吸附剂及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16. 研究细菌性状应选用的细菌群体生长繁殖期是DA稳定晚期B. 迟缓期C. 稳定期 D. 对数期E. 衰亡期17. 液体培养基的主要用途是(D)A分离单个菌落B. 鉴别菌种C. 观察细菌运动能力 D. 增菌培养E. 检测细菌毒素1.人工培养病原微生物的最适宜温度是37,但应除外(C)A大肠杆菌B. 结核分枝杆菌C. 浅部真菌D. 志贺杆菌 E. 霍乱弧菌24. 去除热原质效果最好的方法是(E)A高压蒸汽灭菌法B. 滤过法C. 180干燥2h

6、D. 干烤法E. 蒸馏法18. 用煮沸法,为提高沸点可加入(E)A1%2%氯化钾B. 1%2%氯化镁C. 1%2%氯化钠 D. 1%2%硫酸镁E. 1%2%碳酸氢钠19. 杀灭芽胞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EA紫外线照射B. 煮沸分钟C. 巴氏消毒法 D. 流通蒸气灭菌法E. 高压蒸气灭菌法20. 人和动物血清应该如何灭菌?(A)A滤过除菌B. 射线照射C. 低热灭菌 D. 间歇灭菌E. 高压灭菌21. 外科手术敷料使用前宜采用的灭菌方法是EA干烤B. 巴氏消毒法C. 紫外线照射法 D. 流通蒸汽消毒法E. 高压灭菌22. 下列哪种细菌可经巴氏消毒法灭活A金黄色葡萄球菌B. 结核杆菌C. 炭疽杆菌

7、 D. 产气荚膜梭菌E. 肉毒梭菌23. 下列哪种细菌被杀死可以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标准A结核杆菌B. 破伤风梭菌C. 大肠杆菌 D. 葡萄球菌E. 霍乱弧菌1. 保存菌种最好的方法是EA4冰箱B. 半固体培养基 C. 甘油盐水保存液 D. 20冰箱E. 冷冻真空干燥法1.滤过除菌法能除去下列哪种微生物A.细菌L型B. 肺炎支原体C. 沙眼衣原体 D. 大肠杆菌噬菌体E. 霍乱弧菌1. 无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是因为A带有R因子 B. 带有F因子 C. 带有Vi因子 D. 感染毒性噬菌体 E. 感染棒状噬菌体1.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包括(B)A质粒、噬菌体、拟核 B. 质粒、噬

8、菌体、转位因子 C. 质粒、核糖体、转位因子 D. 质粒、中介体、拟核 E. 噬菌体、中介体、体核糖体24. 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A200nm B. 265nm C. 300nm D. 560nm E. 650nm25.前噬菌体是指AA已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B. 进入宿主菌体内的噬菌体 C. 尚未感染细菌的游离噬菌体D. 尚未完成装配的噬菌体 E. 成熟的子代噬菌体26. 溶原性细菌是指A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B. 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 C.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D. 带有F因子的细菌 E. 带有R因子的细菌27. L型细菌是DA细胞膜缺陷的细菌 B. 核质缺乏的细菌C. 中介

9、体缺乏的细菌 D. 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E. 细胞质缺陷的细菌28. 噬菌体不能侵袭的细胞是AA淋巴细胞 B. 真菌细胞 C. 细菌细胞 D. 放线菌细胞 E. 螺旋体细胞29. 细菌耐药性形成的主要方式是A转换 B. 转化 C. 转导 D. 溶原性状态 E. 接合30. BCG是有毒牛型分枝杆菌经何种变异而来的A失去毒力的变异 B. 失去荚膜的变异 C. 失去芽胞的变异 D. 失去细胞壁的变异 E. 失去鞭毛的变异31. 下列哪种不是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A.整合 B. 接合 C. 溶原性转换 D. 转化 E. 转导1.细菌因为基因突变而发生耐药性的特点是(C)A不是随机发生的 B. 突变频

10、率很高 C. 在接触抗菌药物之前出现 D. 不稳定 E. 不发生回复突变1.R质粒决定的耐药性的特点是(D)A. 单一耐药性 B. 稳定C. 可发生在任何细菌D. 可经接合转移 E. 不能从宿主菌检出1.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介导的耐药性最常见下列哪种细菌(D)A肺炎链球菌 B. 志贺菌 C. 链球菌D.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E. 脑膜炎奈瑟菌1. 耐药株30S亚基S12蛋白的构型改变,使细菌对哪种药物发生耐药性(A)A链霉素 B. 红霉素 C. 利福平 D. 青霉素 E. 喹诺酮类32. 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活菌产生的,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 B.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

11、产生,少数革兰阴性菌也能产生 C. 性质稳定,耐热、耐酸 D. 毒力强,有特异的组织亲嗜性 E. 抗原性强,能制成类毒素33. 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A破伤风痉挛毒素 B. 金葡菌肠毒素 C. 白喉外毒素 D. 霍乱肠毒素E. 肉毒毒素34. 下述细菌中,可以引起菌血症的是A霍乱弧菌 B. 肉毒梭菌C. 破伤风梭菌 D. 伤寒沙门菌E. 白喉棒状杆菌35.能产生SPA的细菌是:CA.肺炎链球菌 B. 霍乱弧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肉毒梭菌E. 白喉杆菌36.与风湿热发病有关的链球菌菌群多为:AAA群 B. B群 C. C群 D. D群 E. E群37. 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是:(D)A

12、痢疾志贺菌 B. 福氏志贺菌 C. 鲍氏志贺菌 D. 宋内志贺菌 E. 以上都不是37. 血清型为O157H7的大肠杆菌为:AETEC B. EIEC C. EPEC D. EHEC E. EAEC 37. 用动力试验可鉴别出的细菌是:(A)A志贺菌 B. 沙门菌 C. 变形杆菌D. 霍乱弧菌E. 空肠弯曲菌38.临床症状出现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并有脓血黏液便,有可能是哪一种菌引起:A志贺菌 B. 肠炎沙门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霍乱弧菌 E. 副溶血弧菌39.患伤寒病后,带菌者最常见的带菌部位是:A胰腺 B. 十二指肠 C. 胆囊 D. 肠系膜淋巴结 E. 直肠1.卫生部规定生活饮

13、用水的卫生标准是:(C)A每1升水细菌总数不得超过l 00个 B. 每1000毫升水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l 00个C. 每1000毫升水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 D. 每m1水细菌总数不得超过3个 E. 每1000毫升瓶装汽水、果汁中不得超过5个1.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100ml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B)A3个 B. 5个 C. 10个 D. 50个 E. 100个A胰腺 B. 十二指肠 C. 胆囊 D. 肠系膜淋巴结 E. 直肠40.霍乱病人排泄物的特点A 脓血便 B. 水样便 C. 米泔水样便 D. 果酱样便 E. 柏油样便41.破伤风感染的重要条件是A 机体免疫力低

14、B. 细菌寄居部位改变 C. 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 D. 菌群失调 E. 芽胞感染伤口42.在牛奶培养基中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的细菌是:A 伤寒杆菌 B. 痢疾杆菌 C. 破伤风梭菌 D. 产气荚膜梭菌 E. 肉毒梭菌43.分枝杆菌属最主要的特点是A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 B. 无鞭毛,无芽胞 C. 菌体细长略弯曲D. 不产生内、外毒素 E. 疾病呈慢性44.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 A.细菌 B.衣原体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病毒45.普氏立克次体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虱叮咬后入血 D.蚤叮咬后入血 E.性接触46.衣原体细胞

15、外的感染型是( )A.始体 B.原体 C.内基小体 D.革兰阳性圆形体 E.革兰阴性圆形体47.梅毒患者出现一期临床症状,检查梅毒螺旋体的最适标本是:( ) A.局部淋巴结抽出液 B.梅毒疹渗出液 C.下疳渗出液 D.动脉瘤组织 E.脊髓痨组织1. 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描述,错误的是(E ) A. 人主要是通过接触钩端螺旋体污染的水或土壤而被感染 B. 钩端螺旋体致病与其产生的内毒素样物质有关 C. 钩端螺旋体可进入血液引起钩端螺旋体血症 D. 钩端螺旋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E.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病后可获得以细胞免疫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力1. 关于梅毒螺旋体致病性与免疫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 人是梅

16、毒的唯一传染源 B. 梅毒螺旋体是通过内毒素和外毒素致病C. 一、二期梅毒传染性强,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小 D. 三期梅毒传染性小,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大 E. 三期梅毒传染性小,而对机体的破坏性大A.始体 B.原体 C.内基小体 D.革兰阳性圆形体 E.革兰阴性圆形体A.始体 B.原体 C.内基小体 D.革兰阳性圆形体 E.革兰阴性圆形体A.始体 B.原体 C.内基小体 D.革兰阳性圆形体 E.革兰阴性圆形体48.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D ) A.核心 B.衣壳 C.包膜 D.核衣壳 E.刺突49.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B ) 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 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C.具有病毒

17、种、型特异性抗原 D.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E.可保护病毒1. 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E ) A. 专性细胞内寄生 B. 只含有一种核酸 C. 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 D. 为非细胞结构 E. 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出病毒成分2. 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C ) A. 保护作用 B. 吸附作用 C. 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 病毒包膜的成分 E. 免疫原性 1.构成病毒包膜的成分是(D) A. 核酸、蛋白质、糖类、脂多糖 B. 酶类、脂质、核酸 C. 糖类、脂质、核酸 D. 脂质、糖类、蛋白质 E. 蛋白质、脂质、核酸1. 病毒复制周期中隐蔽期是指下列哪个阶段(D) A. 吸附

18、 B. 穿入 C. 脱壳 D. 生物合成 E. 装配与释放1. 病毒的感染性核酸是指(E ) A. 带有衣壳的核酸 B. 脱去衣壳的核酸 C. 带有逆转录酶的核酸 D. 可直接作为mRNA的核酸 E. 进入细胞并能复制的核酸1. 病毒与衣原体的相同点是(B ) A. 无细胞结构 B. 活细胞内寄生 C. 仅含一种核酸 D. 对抗生素敏感 E. 以复制方式增殖1. 与细菌相比,病毒特有的性状变异是(C ) A. 毒力变异 B. 抗原变异 C. 空斑变异 D. 抵抗力变异 E. 耐药性变异1. 病毒的早期蛋白是指(A ) A. RNA/DNA多聚酶 B. 衣壳蛋白 C. 衣壳蛋白 D. 核蛋白 E

19、. 间质蛋白1. 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E ) A. 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 B. 细胞外的病毒结构 C. 具有感染性D. 包括核衣壳结构 E. 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1. 下列与病毒蛋白质作用无关的是(C ) A. 保护作用 B. 吸附作用 C. 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 D. 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 E. 免疫原性1. 不能用照射紫外线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原因是(E ) A. 此种灭活的疫苗抗原性弱 B. 此种灭活的疫苗容易诱发被接种者癌瘤 C. 紫外线杀伤力弱不能灭活所有的病毒 D. 穿透力弱 E. 此种灭活的疫苗经可见光照射可复活毒株1.关于顿挫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C ) A

20、. 因宿主细胞内有相应抑制物 B. 因宿主细胞DNA有关基因激活 C. 因宿主细胞缺乏有关酶 D. 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 E. 因感染病毒有抗原性转变1. 关于包膜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 A. 可引起免疫病理反应 B. 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C. 能和宿主细胞膜融合,利于病毒穿入 D. 能保护病毒 E. 除去包膜后病毒仍可保持感染性1.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是(D) A. 紫外线不能灭活病毒 B. 6030min能杀死所有病毒 C. 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 D. 有包膜病毒比无包膜病毒更耐受反复冻融 E. 脂溶剂能破坏病毒衣壳1.不是反转录酶和整合酶作用的是(C ) A. 以病毒RNA

21、为模板转录DNA,形成RNA:DNA中间体B. 降解中间体中的RNA链 C. 以病毒DNA为模板复制出子代RNA D. 以中间体中的负链DNA为模板,合成mRNA E. 将病毒双股D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1. 与衣壳的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E ) A. 保护病毒核酸 B. 参与感染 C. 具有抗原性 D. 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 E. 本身具有感染性?1病毒的功能蛋白是指(B ) A. 衣壳蛋白 B. 早期蛋白 C. 晚期蛋白 D. 包膜蛋白 E. 刺突糖蛋白1. 病毒吸附何种易感细胞的决定因素是(E ) A. 病毒包膜 B. 衣壳蛋白 C. 核酸 D. 壳粒数量E. 病毒表面的配体位点和敏感

22、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1. 可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理化因素是(C ) A. 紫外线B. 甲醇C. 甲醛 D. 乙醇 E. 乙醛1. 对病毒干扰现象错误的叙述是(A ) A. 只发生在活病毒之间 B. 可使感染自然终止 C. 与干扰素产生有关 D. 与病毒竞争细胞受体有关 E. 与缺陷性干扰颗粒有关1. CPE于普通光镜下可见( C )A. 染色质边移 B. 膜蛋白被病毒编码蛋白取代 C. 细胞变圆、脱落 D. 膜通透性增加 E. 核仁结构发生变化1. 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为( A )A. 包涵体 B. 蚀斑 C. 空斑 D. 极体 E. 异染颗粒1. 细胞融合有利

23、于病毒的( C )A. 吸附 B. 脱壳 C. 扩散 D. 复制 E. 释放1. 下列哪种感染方式往往是病毒感染所特有的?( E)A. 急性感染 B. 慢性感染 C. 隐性感染 D. 显性感染 E. 迟发感染1. 包膜病毒体的感染一般不直接导致被感染细胞( D)A. 膜抗原性改变 B. 转化 C. 融合 D. 裂解 E. 出现包涵体1. 病毒感染导致细胞转化的机制是( A )A. 细胞染色体受损 B. 病毒早期蛋白质抑制细胞的合成代谢 C. 细胞溶酶体膜受损 D. 病毒的出芽释放损伤细胞膜 E. 病毒蛋白对细胞的毒性1. 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机制中,与免疫损伤有关的是:( C )A. 病毒衣壳蛋

24、白对细胞的毒性 B. 病毒出芽造成细胞膜损伤 C. 病毒改变细胞膜抗原引起细胞损伤 D. 病毒包涵体对细胞的损伤 E. 病毒的酶抑制细胞的代谢1. 关于病毒的致病机制,错误的叙述是(B ) A. 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抑制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B. 病毒合成侵袭性酶类使细胞裂解C. 病毒基因组与细胞DNA整合,使之发生恶性转化 D. 病毒感染使细胞互相融合而死亡 E. 病毒感染细胞膜抗原改变,引起机体免疫病理反应1. I型干扰素是( C )A. 活化T细胞释放的杀病毒蛋白 B. 病毒感染机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C. 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糖蛋白 D. 细胞感染病毒后产生的脂蛋白 E. 抗病毒的化学疗剂1.

25、 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 A )A. 诱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B. 直接抑制病毒的生物合成 C. 直接抑制病毒的释放 D. 阻碍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 E. 与病毒结合,阻止其脱壳1. 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是( A )A. 淋巴细胞 B. 成纤维细胞 C. 中性粒细胞D. 肥大细胞 E. 郎革罕氏细胞1. 不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诱生剂是( E)A. 病毒 B. 人工合成双股RNA C. 衣原体 D. 细菌脂多糖 E. 头孢菌素1. 病毒感染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称(B ) A. 潜伏感染 B. 亚临床感染 C. 慢发病毒感染 D. 持续性感染 E. 慢性感染50.分离鉴定流感病毒最常用的方法是:

26、( C )A.小鼠接种 B.兔接种 C.鸡胚接种 D.细胞培养 E.组织器官接种1. 下述疫苗中,属于灭活疫苗的是:( D )A.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B. 麻疹疫苗 C. 风疹疫苗 D. 狂犬疫苗 E. 腮腺炎疫苗1. 迄今发现的结构最简单的病原体是:( D )A. 病毒 B. 细菌 C. 真菌 D. 朊粒 E. 支原体1.我国目前应用的乙型肝炎疫苗属于( E )A. 减毒活疫苗 B. 灭活疫苗 C. 亚单位疫苗 D. 多价疫苗 E. 基因重组疫苗1. 关于PCR技术,不正确的叙述是( A )A. 是一种有细胞的分子克隆技术 B. 是一种DNA扩增技术 C. 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等特点

27、D. 可用于病毒DNA片断的检测 E. 也可用于细菌等微生物DNA片断的检测1. 能抑制流感病毒脱壳的药物是( A )A. 金刚烷胺 B. 阿糖腺苷 C. 阿糖胞苷 D. 无环鸟苷 E. 三氮唑核苷1. 制备病毒疫苗最常选用:( C)A. 原代细胞培养 B. 次代细胞培养 C. 人二倍体细胞培养 D. 传代细胞培养 E. 器官培养1. 有关病毒标本的 采集和运送,不正确的方法是( B)A. 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 B. 发病晚期采集标本 C. 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箱中 D.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 E. 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1. 病毒的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试验,以下描述

28、中不正确的是(D)A. 中和试验是指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B. 中和试验需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 C. 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 D. 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 E. 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1. 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D)A. 致细胞病变作用 B . 红细胞凝集 C. 干扰现象D. 细胞培养液变混浊 E. 细胞培养液PH改变1. 目前用于测定病毒感染数量比较准确的方法是:( C)A. 电镜下直接计数 B. 红细胞凝集试验 C. 蚀斑试验 D. ID50 E. TCID501. 不能用于检测抗病毒抗体的方法是( C)A.

29、ELISA B. 中和试验 C. 红细胞凝集试验 D. 血凝抑制试验 E. 补体结合试验1.A.小鼠接种 B.兔接种 C.鸡胚接种 D.细胞培养 E.组织器官接种51.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是:( C )A.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B.RNA多聚酶抗原 C.核蛋白和基质蛋白D.血凝素(HA) E.神经氨酸酶(NA)52.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是:( D )A.核蛋白 B.血凝素 C.神经氨酸酶 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E.RNA多聚酶 53.引起SSPE的病原体是:(B )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鼻病毒 D.冠状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54.25岁女性,妊娠15周,近日出现全身粟粒性大小红色

30、丘疹,伴耳后淋巴结肿大,印象诊断是风疹。该病最严重的危害是:( D )A.激活潜伏感染 B.诱发肿瘤形成 C.造成免疫低下 D.导致胎儿畸形 E.形成慢性感染1. 为预防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禁忌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的人群是(D )A. 育龄期女青年 B. 婚前女青年(结婚登记时) C. 注射过抗风疹人血清免疫 D. 妊娠期妇女 E. 1岁以上少年儿童1. 下列对腮腺炎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B )A. 腮腺炎病毒经被患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也能传播B. 引起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一般34周自愈 C. 约20%男性患儿合并睾丸 D. 约5%女性患儿合并卵巢炎,可导致女性不孕症 E. 可并发脑膜炎

31、和耳聋,是儿童后天获得性耳聋的常见病因1. 儿童患麻疹炎时常见的并发症是( E )A. 脑脊髓炎 B.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C. 脑膜炎 D. 中耳炎 E. 肺炎1. 不属于副粘病毒科的病毒是(B )A. 副流感病毒 B. 禽流感病毒 C. 呼吸道合胞病毒 D. 麻疹病毒 E. 腮腺炎病毒1. 下列哪种病毒感染后不能获得持久免疫力( A)A. 流感病毒 B. 麻疹病毒C. 脊髓灰质炎病毒 D. 乙脑病毒 E. 甲肝病毒1. 从流感患者的咽漱液中分离病毒,最好将标本接种于(B )A. 小鼠腹腔 B. 鸡胚羊膜腔 C. 鸡胚尿囊腔 D. 人胚养膜细胞E. Hela细胞1. 抗流感病毒感

32、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D )A. 干扰素 B. 细胞免疫 C. 粘膜局部神经氨酸酶抗体 D. 膜局部血凝素抗体 E. 血清中血凝素抗体1. 流感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检测指标通常是(B )A. CPE B. 红细胞凝集或吸附试验 C. 蚀斑测定 D. 干扰现象 E. 包涵体1. 与流感病毒成熟释放有关的成分是(B )A. HA B. NA C. M蛋白 D. 脂质双层 E. LPS1. 抗原性漂移是指流感病毒的( D )A. 型特异性抗原的小变异 B. 型特异性抗原的大变异 C. 亚型抗原的大变异D. 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E. 与其它病毒的基因重组1. 不可引起病毒血症的呼吸道病毒有( A)A. 流

33、感病毒 B. 麻疹病毒 C. 甲肝病毒D. 乙脑病毒 E. 腮腺炎病毒1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不包括( D )A. 飞沫传播 B. 血凝素吸附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 C. 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细胞增殖引起呼吸道症状 D. 全身症状由病毒血症引起E. 体弱可以并发细菌性肺炎而致死1. 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错误叙述是(B )A. 结构为蘑菇状的糖蛋白四聚体 B. 具有膜融合活性,促使病毒释放 C. 可破坏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促使病毒释放 D. 具有免疫原性且易变异 E. 其相应抗体可阻止病毒释放1. 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 C)A. 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 决定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C. 具有酶

34、活性,可水解宿主细胞 D. 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E. 其相应抗体可以中和感染1. 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HA和/NA)发生异变,出现新亚型,导致流感大流行,此变异属于A. 抗原漂移 B. 抗原转变 C. 抗原改变 D. 量变 E. 质变1. 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A. 完整的单负股RNA B. 完整的双股DNA C. 分节段的单负链RNA D. 分节段的单股DNA E. 分节段的双股RNA1. 肠道病毒可以引起感染细胞(D ) A. 吸附红细胞 B. 出现包涵体 C. 形成多核巨细胞 D. 裂解死亡 E. 增生或转化1.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D ) A. 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

35、无包膜小RNA病毒 B. 耐酸和乙醚 C. 细胞浆内增殖 D. 寄生于肠道,只引起人类消化道传染病 E. 可侵犯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引起多种临床表现1. 有关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 病毒有毒力回复的可能 B. 可引起并发症 C. 可能活化其它潜伏病毒 D. 疫苗可置室温下长期保存 E. 免疫力低下者不宜服用1.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常采用口服,其主要原因是(E )A. 最易为儿童接受 B. 不易发生干扰现象 C. 既能产生局部免疫,又能使血清出现中和抗体 D. 免疫力牢固 E. 副作用小1. 关于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错误的概念是(B ) A. 疫苗株不耐热,储存和

36、运输中必须冷藏,口服接种以凉开水送服B. 脊髓灰质炎病毒分三个血清型,接种1型疫苗可预防所有3个血清型脊髓灰质炎 C. 冬季肠道疾病较少,对疫苗的干扰作用小,故适于冬季接种 D. 接种疫苗后通过自然途径感染机体,因此可产生局部SIgA和血清IgG抗体 E. 疫苗株有回复突变为野毒株的可能1.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初服年龄为(B ) A. 新生儿B. 2月龄 C. 4月龄 D. 6月龄 E. 8月龄1.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最常见类型是(A ) A. 隐性感染或轻型感染 B. 瘫痪型感染 C. 延髓麻痹型感染 D. 慢性感染E. 迁延型感染1.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细胞的播散途径是(

37、E )A. 沿神经播散 B. 经体液播散C. 经细胞间融合播散 D. 经淋巴播散 E. 经血液播散1. 下列理化因素中能灭活肠道病毒的是(B )A. 75乙醇 B. 0.30.5ppm氯C. 石炭酸D. 乙醚 E. 去污剂1肠道病毒对下述哪种物质敏感(D)A. 胃酸 B. 75%乙醇 C. 蛋白酶 D. 氧化剂 E. 胆盐1. 与手足口病有关的病毒是(B )A. 脊髓灰质炎病毒 B. 柯萨奇病毒C. ECHO病毒D. 轮状病毒 E. 甲型肝炎病毒1. 不属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特点的是(D)A. 抗原性稳定,感染后机体免疫力牢固 B. 肠道局部SIgA可阻止野毒株的入侵 C. 血清IgG可阻止病毒

38、入侵中枢神经系统 D. 只有显性感染才能获得免疫力 E. SIgA可通过初乳传递给新生儿56.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不包括:( D )A.传播方式主要是粪口途径 B.可形成两次病毒血症 C.多表现为隐性感染D.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造成肢体痉挛性瘫痪 E.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57. 肠道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D )A.ssDNA B.dsDNA C.dsRNA D.ss(+)RNA E.ss(-)RNA58.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A) A.隐性感染 B.急性感染 C.慢性感染 D.潜伏感染 E.迟发感染 60.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 A.单股RNA B.双股RNA

39、 C.双股线状DNA D.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61.可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为(B ) A.HAV、HBV和HCV B.HBV、HCV和HDV C.HCV、HDV和HEV D.HDV、HEV和HAV E.HEV、HAV和HBV62.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途径有(E ) A.分娩和哺乳 B.共用牙刷, 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 D.性接触 E.以上均可63.关于HAV,错误的是(D ) A.是单股正链RNA病毒 B.能在体外细胞中培养 C.特异性预防可接种疫苗D.抵抗力弱,对脂溶剂敏感 E.隐性感染多见64.对HBcAg叙述错误的是( ) A.存在于Dane颗粒的内部 B.具

40、有较强抗原性 C.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 D.相应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E.可在感染肝细胞膜上表达65.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 B ) A.HBsAg B.HBcAg C.HBeAg D.pre-S1 E.pre-S266 .可高度传染乙型肝炎的血液中含有( ) A.HBsAg、HBcAg、HBeAg B.HBsAg、抗HBe、抗HBcC.HBsAg、抗HBs、HBeAg D.抗HBe、抗HBs、抗HBcE.HBsAg、抗HBc、HbeAg67 .属于DNA病毒的是( B)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68.Dane颗粒是哪种病毒的完整颗粒( B ) A.HAV

41、B.HBV C.HCV D.HDV E.HEV1. 目前控制HCV传播的主要措施是(C ) A. 接种疫苗 B. 注射高效价免疫血清 C. 对献血者进行抗-HCV检测 D. 注射丙种球蛋白 E. 注射干扰素1.目前最常引起输血后肝炎的肝炎病毒是(C ) A.HAV B.HBV C.HCV D.HDV E.HEV1. HDV的辅助病毒是( B ) A.HAV B.HBV C.HCV D. 以上都不是 E.HEV1. 对HBeAg的错误叙述是(E ) A. 血清阳性是传染性高的指针 B其相应抗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C. 血清持续阳性是疾病慢性化的指针 D. 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 E. 存在于Dane颗粒的最外层1. 对HBcAg叙述错误的是(D) A. 存在于Dane颗粒的内部 B. 具有较强免疫原性 C. 不易在血循环中检出 D. 相应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E. 可在感染肝细胞膜上表达1. 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其相应抗体有中和作用的是(A)A. HBsAg B. HBcAg C. HBeA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