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纲要.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90573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复习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动物学复习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复习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复习纲要.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动物学复习纲要.精品文档.动物的分门1. 原生动物门2. 腔肠动物门3. 扁形动物门4. 线形动物门5. 环节动物门6. 软体动物门7. 节肢动物门8. 棘皮动物门9. 脊索动物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生物发生律系统发育: 单细胞动物 群体原生动物 二胚层动物 三胚层动物个体发育: 受精卵 囊胚 原肠胚 中胚层建成后的胚胎细胞的分化和组织的的形成多细胞动物在胚胎发育时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受精卵囊胚原肠三胚层形成初期:分裂形成的细胞形态结构基本相似胚胎继续发育:细胞在形态、位置和机能上均发

2、生变化。囊胚期在卵细胞中央形成一个明显的空腔,即囊胚腔。其周围的细胞称为囊胚层。囊胚腔的出现使胚体细胞的活动有了充分的空间。原肠期出现了原肠腔、内胚层、外胚层、原口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口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中胚层和体腔的形成动物组织的类型 组织的定义:具有相似的形态结构,行使同一生理机能,起源于一定胚层,经过分化的细胞群和一些非细胞形态的物质组成的综合体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是具有伸缩能力的一种组织,由肌肉

3、细胞组成。.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主要特征l 分布:海水、淡水和潮湿的土壤,寄主体内。l 分类: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 3、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中间寄主:人、雌按蚊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世代在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雌按蚊体人内进行 传播媒介:雌按蚊 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 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血细胞中进行 临床意义:决定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 临床意义: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腔肠动物门一、腔肠动物笫一次:1、出现胚层分化,是真正的两胚层动物。2、出现消化腔通过胃层腺细胞分泌消化

4、液,使食物在消化腔内进行初步消化,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细胞外消化。消化腔内水的流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消化腔只有一个对外开口,是原肠期的原口形成的,兼有口和肛门两种功能。二、叙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是辐射对称或两辐射对称的两胚层动物;体壁围绕身体纵轴成为一个消化循环腔;出现了组织分化和简单的器官;有神经细胞和网状神经系统;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有些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扁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首次形成中胚层,并分化成二种组织出现复杂的器官系统:表现在a. 形成不完全的消化系统b. 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c. 梯形神经系统d.

5、临时的生殖系统一、扁形动物中的寄生种类有哪些特征是对寄生生活的高度适应?:背腹扁平、三胚层、无体腔、两侧对称;体壁和消化道之间为实质所充填;具器官系统;具皮肌囊结构;有口无肛门;梯状神经系统,有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统为原肾型;无呼吸和循环系统。二、扁形动物小结:背腹扁平、三胚层、无体腔、两侧对称;体壁和消化道之间为实质所充填;具器官系统;具皮肌囊结构;有口无肛门;梯状神经系统,有多种感觉器官;排泄系统为原肾型;无呼吸和循环系统。一、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 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出现在进化上的意义a.物体体制分化,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 b.体各部分功能的分化,部:神经和感官向前端的头部集中;背面:保

6、护作用;腹面:承担运动和摄食功能c.侧对称是动物水生向陆生进化的必要条件之一。2 中胚层的形成 (1) 实质组织a. 水分和养料b. 保护内脏器官c.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d. 分化和再生新器官(2)形成肌肉组织a. 运动速度加快,神经感官发展完善b. 原始网状神经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c. 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摄取更多的食物d. 新陈代谢能力加强,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3) 两侧对称是动物水生到陆生进化的必要条件之一3、出现复杂的器官系统:表现在a. 形成不完全的消化系统b. 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c. 梯形神经系统d. 复杂的生殖系统二、扁形动物分类1、涡虫纲: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 毛,肠道

7、发达2、吸虫纲: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寄生3、绦虫纲: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人可以是中间宿主也可以是终宿主。三、三角涡虫2体壁 表皮层: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里面分布有杆状体,具防御功能。腹面上皮细胞 外表面长有纤毛。基膜:为非细胞结构,有弹性,位于表皮下面。肌肉层:环肌:紧靠在基膜下。斜肌:位于中间,肌层薄。纵肌:位于内层,肌层厚由单层上皮细胞和多层肌肉相互连接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具有保护和运动功能。3消化系统:由口、咽和肠道组成 口:位于身体腹面近后端1/3处。咽:呈长吻状,

8、取食时从肌肉质的咽鞘中伸出。肠:分三支,每一支又分出许多小支,末端为盲管,因无肛门,仍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4循环和呼吸: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系统 循环功能: 由肠道和实质组织来执行。 呼吸功能: 依靠表皮的渗透和扩散进行皮肤呼吸。5.排泄系统:原肾管。组成: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 特点:只有排泄孔一个开口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梯形神经系统:一对脑神经节;腹神经索;横神经感觉器官功能 眼点:感光(特点:趋弱光) 耳突:味觉和嗅觉7 生殖和发育(雌雄同体)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卵黄腺,输卵管生殖腔,生殖孔。雄性生殖器官:精巢,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球特点:卵囊内的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细胞

9、供给。四、吸虫纲重要的寄生虫-日本血吸虫1、 形态结构 雌雄异体,雄虫具抱雌沟,常雌、雄合抱;具口吸盘和腹吸盘3、 病症;肝脾肿大,肝腹水;成人丧失劳动力;妇女不孕;儿童侏儒症;重症病人死亡4、 日本血吸虫的控制和预防:普查、治疗病人,消灭虫源;消灭钉螺;做好粪便、水源管理;加强防卫意识,防止感染六、寄生虫和寄主的关系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1、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物质2、化学性作用3、机械性作用4、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更换寄主及意义假体腔动物(线形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出现假体腔,完全的消化系统,圆筒型的神经系统1、原体腔 假体腔:线形动物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假体腔

10、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腔,称谓假体腔或原始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原始体腔2、人蛔虫等寄生线虫适应寄生生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角质膜抵御寄主体内消化液的腐蚀;假体腔充满体腔液,输送营养,保持一定体形;消化道简单,直接吸收利用宿主体内的半消化物质,肠腔内有微绒毛,可增加吸收面积;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环境;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形排泄系统3、秀丽线虫线虫动物门小结:是一类相互之间亲缘关系不明确,外部形态差异大,都具三个胚层,体壁与消化道之间有假体腔结构的动物。除假体腔外,共同特征有:卵裂均为螺旋卵裂;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假体腔内

11、充满体腔液;具完整消化道;排泄系统为原肾型;没有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很多是寄生的种类,广泛寄生在动植物等体内,给人体健康和农、牧、鱼业生产带来危害。环节动物门形成真体腔,身体分节,出现刚毛和疣足形式的附肢,出现闭管式的循环系统,链索状神经系统 ,皮肤呼吸,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后肾 比较原始的环节动物,其排泄器官仍为原肾管,只是由管细胞与排泄管构成,与扁形动物的焰细胞不同.多数环节动物具有按体节排列的后肾,每体节一对或很多,后肾管来源于外胚层.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孔.可能特化成小肾管(如寡毛类).无肾口,开口体壁或消化道.功能: 排泄体腔中的代谢

12、产物,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平衡渗透压,有时也排生殖细胞.4) 后肾排泄系统 原始的种类仍然保留原肾形态;多数环节动物的排泄系统为后肾。两端开口的管状结构,一端开口在体腔内呈表面生有鞭毛的喇叭形,称为肾口或内肾口。另一端穿过节间膜开口在下一节的体壁。链状神经系统.小结:分布广泛,身体多细长,呈圆柱形;两侧对称,具三个胚层,身体同律分节;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的循环系统;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状的疣足和刚毛;神经系统为链状神经系统。有自由游泳、爬行、穴居和寄生的种类。自由游泳的多毛类头部明显,有眼和触手等感觉器官,是最原始的类群;穴居的寡毛类则头部和感觉器官均不发达;蛭类的身体有口吸盘和后

13、吸盘,体腔被间质所占据,形成血窦。海洋中生活的环节动物都有担轮幼虫期。软体动物门循环系统(河蚌为开管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窦组成.心脏:位于围心腔内,具一心室,二心房。)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部 2、附肢分节 3、具有发达的横纹肌4、几丁质的外骨骼5、呼吸系统多样性.6、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7、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 由后肾管演变而来,含氮废物经渗透进入腺体部,再由膀胱部排出体外; 马氏管型:马氏管是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外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状结构。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能大量尿酸等含氮废物,送入后肠后,经肛门排出体外。)8灵敏的感官和发达的神经

14、a.方的头内3对神经节愈合形成前,中,后3部分脑.b.经节愈合趋势明显c.触觉器,化学感受器,视觉器d.感光的单眼,能成像的复眼. 9 生殖与发育 大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10.独特的消化器官 节肢动物的消化系统,一般分为前、中、后肠三部分提问:坚硬的外骨骼为动物提供了保护,但也限制了动物生长,与之想适应的机制是什么?蜕皮的要点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随着不同的生态类群而有一系列变化:1)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足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如虾、蟹等。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有血管分布。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15、。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 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呼吸机制有两类:气管系统: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其它类型是呼吸系统都通过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由循环系统完成输送氧气的任务。混合体腔节肢动物的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使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混

16、合体腔内充满血液,混合体腔也称作血腔。开管式循环系统血液经心脏动脉血腔心孔心脏心脏能自主搏动,血流有一定方向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呼吸系统简单(局限于身体某一部分),循环系统复杂如虾.呼吸系统复杂(分 散在全身各部分),循环系统简单,如昆虫.用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消失,如水蚤血窦与血腔的共同点:血液充满了组织器官的空隙。不同点:血窦是初生体腔或次生体腔所形成的,血腔是混合体腔所形成。由于血腔的存在,其循环系统十分简单,由多对心孔的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条短动脉(背血管)构成;其循环系统成为开管式,血流方向:血液 心脏 背血管 头部 血腔 心孔 心脏

17、。开管式循环的优点: 身体里的血压较低,避免受伤时附肢折断或丢失也不会流大量的血。血压低,血液凝固较快。所以这对节肢动物也是一种很好的适应。节肢动物除比较低等的甲壳类及一部分昆虫的血浆中含有血红素外,其余大部分的血液无颜色,在血浆中含有血青素,血球一般都是无颜色的。甲壳动物亚门主要特征: 体分头胸部和腹部,附肢对数较多,触角2对,附肢大多为双肢型,用鳃呼吸,绝大多数种类水栖。 1外形 体节数及相应相关附肢较多,低等的可达40多个体节,高等的有20节。形态差异大。低等的种类附肢可达70对,高等的为19对。附肢因着生部位与机能的不同而形态各异,腹肢仅见于软甲亚纲,蟹类的腹肢常退化,雄蟹只2对,演变

18、成生殖肢,一对细管状,另一对可插入其中。鳌肢亚门肢口纲-鲎 a.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b. 尾部末节延长为尾剑c. 无触角,具头胸甲d. 头胸部有一对螯肢和脚须e. 4对步足,足围口而生f. 以书鳃为呼吸器官。如鲎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是最高等的无脊椎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的后口动物,但不是脊椎动物的祖先 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半索动物门脊索不是真的, 柱头虫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脊椎动物的肾脏有三种类型:前肾、中肾、后肾胚胎时期有前肾,前肾靠近体腔前段,由许多肾小管组成。肾小管的一端开口于体腔,开口处膨大成漏斗状,这就是肾口,可以直接从体腔内收集代谢废物。在肾口附近还有由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

19、它们利用滤过血液的方式把血液中的废物送入肾小管,肾小管的另一端与一个总的管道相连,这就是前肾导管,末端通到体外。 成体以中肾执行排泄功能。中肾位于前肾的后方,其肾小管一般不能与体腔相通,靠近肾口附近的肾小管外凸成为小支,小支末端膨大内陷成为双层的囊状结构,叫肾小囊,把毛细血管球包入其中,形成肾小体,它与肾小管一起形成肾单位。尿液由中肾管排出。 成体的后肾位于体腔后段。后肾的肾小管末端形成典型的肾小体,肾口已完全消失。肾单位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酸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流过

20、肾小管时,其中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废物,如尿素、尿酸以及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尿液汇入肾盂,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再排出体外。 在中肾阶段,前肾导管纵裂为二,一根为中肾导管,各肾单位与中肾导管相连,在雄性动物有输精作用。另一根在雄性退化为米氏管(牟勒氏管),在雌性则为输卵管。鱼纲的主要特征外形:鱼类的形态多样,生活在不同水域中的鱼类其体形就有不同的适应性,可分成4类:1)纺锤形:身体流线形,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游动速度快,如鲨鱼、马鲛鱼、鲤鱼、青鱼等。2)侧扁形:身体左右扁平,游泳能力差,有的只能随水飘流,

21、如鲳鱼、鳊鱼、翻车鱼等。3)平扁形:身体上下扁平,适应于底栖生活,如牙鲆、舌鳎鱼等。4)棍棒形:躯体沿长轴延长成棍棒状,适应于洞穴生活,游泳能力差。如黄鳝、鳗鱼等2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1、表皮:甚薄多层,具单细胞腺体(皮肤腺中的低等形式),可分泌粘液,使体表形成粘液层,(润滑和保护鱼体,使体表滑溜易逃脱敌害;减少皮肤的摩擦阻力,提高运动能力;清除附着在鱼体的细菌和污物。),所以,表皮对鱼类的生活及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2、真皮:内部除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皮肤感受器和结缔组织外,真皮深层和鳞片中还有色素细胞、光彩细胞,以及脂肪细胞。有些鱼类生活在海洋深处或昏暗水层,具有另一种皮肤衍生物发光器腺

22、细胞,能分泌富含磷的物质,氧化后发荧光,以诱捕趋光性生物,或作同种和异性间的联系信号,如深海蛇鲻、龙头鱼和角鮟鱇中的一些种类。鳞片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是一种保护性结构。根椐鳞片的不同形态,可分成三类:1)盾鳞:由菱形的骨质基板和隆起的圆锥形棘组成。为软骨鱼所特有。2)硬鳞:为斜方形骨板,表面有一层闪光物硬鳞质,为原始硬骨鱼所特有,如中华鲟。3)骨鳞:为圆形鳞片,根椐其后缘的形状可分为:圆鳞:后缘光滑,如鲫鱼。栉鳞: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如鲈鱼二.骨骼系统 1.骨骼的类别 鱼类的骨骼按性质分软骨和硬骨两类。软骨鱼类终生保持软骨,软质中因有石灰质的沉淀物,又叫钙化软骨。硬骨鱼的骨骼主要为硬骨,按照

23、形式不同又分为软化硬骨和骨膜两种:在软骨的原基上骨化形成的硬骨就是软化硬骨,如脊椎骨、耳骨、枕骨等;由真皮和结缔组织直接骨化形成的硬骨叫膜骨,如额骨、顶骨、鳃盖骨等。鱼类的骨骼按部位不同,分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 中轴骨骼分头骨和脊椎 。头骨数目最多:鱼类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2.脊柱代替了脊索:鱼类的脊柱由许多块椎骨彼此连结成1条柱状骨,以取代部分或全部的脊索,具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主要血管的功能,较圆口类更为进步。鱼类的脊椎骨具有前后两面都向内凹陷的特点,称为两凹椎体或双凹椎体,为鱼类特有,在相邻的两个椎体间隙及贯穿椎体中的小管内可见残存的脊索。脊椎动物从鱼类开始,脊椎的基本结

24、构已形成。软骨鱼和硬骨鱼的脊椎骨都分为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其中椎体为主要部分,肋骨与脊椎骨的横突相连,硬骨鱼类的肋骨大都较发达。附肢骨为鳍骨骼 。附肢骨分奇鳍骨骼和偶鳍骨骼。三、肌肉系统 头部肌肉:眼肌和鳃节肌。躯干肌,大侧肌:轴上肌和轴下肌,附肢肌:发电器官四、消化系统1)不具唾液腺。2)软骨鱼有形态固定的肝脏和胰脏。硬骨鱼肝脏和胰脏混合在一起,无固定形状,呈散状分布,统称为肝胰脏。3)鱼类消化道的长短因食性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肉食性鱼类:胃、肠分化明显,肠管较短。草食性鱼类:胃、肠分化不明显,肠管较五、呼吸系统鱼类以鳃呼吸:鱼的咽部有5个鳃裂。鳃由鳃弓、鳃耙和鳃丝组成鳃弓:着生鳃丝

25、和鳃耙的骨架。鳃耙:为滤食器官。鳃丝:二列,组成鳃片,上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为气体交换的场所。软骨鱼:鳃裂直接在体壁上开口,二鳃片间有鳃间隔相连。硬骨鱼:鳃裂开口在鳃腔内,鳃腔外覆有鳃盖骨,以一总的鳃孔向外开口。鳃间隔退化。鳔:大多数硬骨鱼有鳔,鳔在原始鱼类(总鳍鱼、肺鱼)有呼吸功能,在大多数鱼类是调节身体比重,控制沉浮的器官六、循环系统1)单循环,血液从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入鳃动脉鳃微血管网气体交换。2)心脏小,重量不到体重的1。3)血量少,血液循环速度慢。以上特点都是鱼类对代谢水平较低的水生生活的适应。七、排泄系统鱼类排泄特点:后肾 *侧线:侧线既是鱼类寻找饵料、发现敌害及同种个体间相互联

26、系的感觉器官;也是它们判别自己是否接近礁石、岸壁等各种障碍物的感觉器官。侧线是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所特有的感觉器官。【侧线的作用机制】:侧线管内充满粘液,它的感觉器神经丘即浸润在粘液中。当水流冲击身体,水的压力通过侧线管上的小孔进入管内,传递于粘液,引起粘液流动,并使感觉顶产生摇动,从而把感觉细胞获得的外来刺激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中枢。第二节 鱼纲分类 (尾的类型 :圆尾、歪尾、正尾)软骨鱼纲 1.软骨。2.板鳃,盾鳞,歪形尾。3.鼻孔和口腹位。4.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假胎生(雄性具鳍脚)。5.心脏具动脉圆锥,肠内具螺旋瓣。硬骨鱼纲 1.硬骨。2.骨质鳃盖,硬鳞或骨鳞,多为正型尾。3.体

27、外受精,生殖系统结构特殊。4.具动脉球。第四节鱼类的洄游 洄游主要分为3种类型:1、生殖洄游:因产卵而集群并沿一定路线的迁移,其产卵场的不同可分为:溯河产卵洄游成鱼生活于海洋,要到江河中产卵。 降河产卵洄游平时生活于淡水,生殖期顺流而下进入海洋中产卵(鳗鲡)。成鱼生活于深海,产卵时游到近岸浅海区产卵(黄鱼)。2、索耳洄游:为寻找食物而进行的涸游(带鱼)。3、越冬洄游:由于水温下降,狭温性或喜温性鱼类为寻找适宜越冬场所而进行的洄游。(比目鱼)第十七章 两栖纲黑斑蛙 鱼螈 青蛙 蝾螈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爬行纲第一节:羊膜卵结构及胚外发育卵壳:保护;防止水分蒸发;有小孔。 纤维质硬膜。石灰质硬壳。壳膜

28、; 卵黄:提供营养。蛋白:提供营养和水分。羊膜卵的发育 羊膜、羊膜腔、绒毛膜、胚外体腔、尿囊意义:体内受精,受精不必借助水作为介质,羊膜卵的出现,为动物胚胎在陆上发育设置了一个半封闭的水体环境,环境更稳定,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胁,又可减少震动,防止机械损伤。从而使脊椎动物在陆地上繁殖成为可能。第二节 躯体结构与功能一、皮肤特点:具角质鳞片;某些种类具骨板;缺乏皮肤腺;具丰富的色素细胞二、骨骼 、脊柱 颈椎:数目增多,第一、第二枚特化;荐椎:两枚;具发达的肋骨和胸骨 、头骨特点 坚硬,骨化程度高;头骨顶壁隆起,为高颅型,脑腔增大;头骨两侧有颞窝形成;具单个的枕骨髁;出现次生腭 颞孔类型 、带骨和

29、肢骨 肩带:具间锁骨;腰带;肢骨:趾端具爪。三、肌肉系统 肋间肌:位于肋骨间,可以调节肋骨的运动,与呼吸运动有密切关系。皮肤肌:位于皮下,并附着于皮肤上。基本功能是主管皮肤运动,在爬行动物中,蛇的皮肤肌作用更突出。四、消化系统(1)口腔腺发达,是陆地动物对吞咽干燥食物的适应。(2)牙:向口缘集中发展,为抓捕食物的工具。牙齿分类:端生齿、侧生齿、槽生齿。毒牙可分为管牙和沟牙,捕咬猎物时,肌肉收缩,压迫毒腺分泌毒液,毒液通过牙内的导管或纵沟,注入被咬者的体内。(3)舌:具发达的肌肉质的舌,有些种类发生特化。五、 呼吸系统 由于颈部延长,出现发达的气管和支气管。肺呈海绵状,分隔增多,加大了气体交换的

30、面积。由于胸廓的出现,借助于胸廓的扩张和缩小完成呼吸运动。六、循环系统 不完善的双循环(1)心脏由三部分组成静脉窦趋于退化心室内具不完全的分隔2)动脉弓的演化:肺动脉、左体动脉弓、右体动脉弓颈动脉由此支上发出。心脏血液分流:心脏右心房心室右侧(缺氧血)右侧入肺动脉肺肺静脉左心房心室左侧(含氧多血)右体动脉弓颈动脉心室中央左体动脉弓。(3)静脉:肾门静脉趋向于退化(肾门静脉进入肾脏后所形成的毛细血管少)。羊膜动物肾门静脉退化直至消失是由于:心脏的功能不断加强,血压提高了,血流加快了,单位时间内由肾动脉进入肾脏的血量增多,具有补偿作用的肾门静脉的功能减弱。羊膜动物肾小体、肾小管数目多,泌尿效能也提

31、高。(心脏、肾脏本身结构,功能的加强,是导致肾门静脉退化、消失的重要原因)。七、泌尿生殖 、羊膜动物为后肾动物。2、具有泄殖腔,有的种类有膀胱。3、排泄物主要为尿酸,减少了体内水分的丢失。4、许多动物具有肾外盐排泄。 生殖 除个别原始种类外,雄性都具有外生殖器八.神经感官1.神经 大脑半球较两栖类发达;出现了新脑皮;高级中枢仍为中脑;具12对脑神经2.感官 视觉:调节晶体的睫状肌为横纹肌。听觉:内耳中感觉听觉的瓶状囊显著加长。嗅觉:犁鼻器发达,许多蛇类具有颊窝。鸟纲 鸟类的繁殖行为:鸟类是高等的脊椎动物在繁殖时会表现出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如占椐巢区、筑巢、孵卵、育雏等,以此减少不良环境对胚胎和雏

32、鸟的影响,提高子代成活率。鸟类的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这种迁飞的。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鸟类的迁徙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哺乳纲哺乳纲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哺乳纲的分类:分3个亚纲,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一、原兽亚纲 特点:卵生,产具壳的多黄卵,雌兽具孵卵行为;乳腺为特化汗腺,不具乳头;肩带结构似爬行类;有泄殖腔,因而又称单孔类;雄兽尚不具阴茎;成体无齿,具角质鞘;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调节体温能力差。代表动物:鸭嘴兽、针鼹二、后兽亚纲(低等哺乳类) 特点:胎生,但不具有真正的胎盘,胚胎借

33、卵黄囊(而不是尿囊)与母体的子宫壁接触,幼仔需在雌兽腹部的育儿袋继续发育,因而又称有袋类;泄殖腔趋于退化,只有残余;具乳腺;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异型齿,但门牙数目较多。三、真兽亚纲(最高等的哺乳类,种类多,分布广,占现存哺乳类的绝大多数。)特点:具有真正的胎盘,胎儿发育完善后再产出;不具泄殖腔;乳腺充分发育,具乳头;大脑皮层发达,有胼胝体;异型齿,齿数趋向于减少;温度一般恒定在37左右恒温胎生哺乳的意义:恒温使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能力,保持体温相对恒定,有利于捕食和避敌,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胎生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是保证酶活动和代谢活动正常进行的有利因素,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这是哺乳类在生存斗争中优于其他动物类群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乳汁哺育幼兽,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和保护下迅速成长的生物学适应。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后代成活率,是动物与环境长期斗争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