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9025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oc(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精品文档. JTJ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JXXX-XX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Traffic Engineering of Highway Tunnel(讨论稿)2002.9.1720020801发布 2003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前 言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公路里程逐年增加,道路等级逐步提高。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隧道建设规模及其技术需求越来越大,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

2、路隧道作为道路中的特殊路段,需要制订专门的交通工程设计规范。为此,交通部以交公路发(1999)739号文下达了编制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的决定。根据该文通知,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为主编单位,并邀请有关单位技术人员,组成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组。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并分析了大量设计文件、工程报告、营运管理报告以及有关应用科研成果等技术资料。考虑到我国公路隧道交通工程技术起步较晚,其经验和基础性厂作不足,因此在我国经验的基础上又采用或借鉴了国外公路隧道交通工程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本规范既采纳了新技术、新方法,义兼顾到较传统技术

3、的存在。本规范的各条文规定,均以可靠的技术依据和较成熟的经验为基础,对于一些目前我国没有实践经验或不够成熟的技术内容,本规范没有纳入或仅作出原则性的规定。本规范由总则、术语、代号、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监控系统、通风及照明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系统、供配电系统、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本规范由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负责解释。为使本规范更能符合我国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请各有关单位在审阅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联系人:姬为宇(地址;重庆市南岸区五公里、邮编:400067)。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参加单位:浙江省交通

4、设计科研院 长安大学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1 总则1.1.1 为了规范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统一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标准,确保公路隧道行车安全,保证其运营畅通和服务水平,使工程设计达到合理设计、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确保质量的目的,特制订本规范。1.1.2 本规范适用于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其它公路隧道可参照执行。1.1.3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应收集相关的设计所需资料文件。1.1.4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监控系统、通风及照明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系统、供配电系统、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等。1.1.5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等级划分1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等级根据隧

5、道长度、隧道交通量两个因素划分为A、B、C、D四级。2 计算法P=Lq36510-10其中P:隧道内年事故概率估计值(当P的计算值1时,取值1)L:隧道长度,单位(m);q:隧道单孔设计年度年平均日交通量,单位(pcu/d)。 根据P的计算值,隧道交通工程等级划分见表1-1。高速公路隧道交通工程等级划分 表1-1P等 级P0.55A 级0.55P0.18B 级0.18P0.05C 级P0.05D 级3 图解法 根据隧道长度L和设计年度隧道年平均日交通量q,在图中确定隧道的相应等级。图1-1 隧道交通工程等级划分图解示意图1.1.6 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配置标准1 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配置一般根据隧道交

6、通工程等级进行配置;2 特殊隧道可上靠一级;3 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配置标准见表1-2。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施配置表 表1-2系统名称设施名称隧道等级ABCD交通安全设施隧道指示标志nnnn疏散指示标志ng77紧急电话指示标志ng77消火栓指示标志ng77人行横洞指示标志ng77车行横洞指示标志ng77标线nnnn轮廓标nnnn凸起路标nnnn交通监控系统交通检测器ngg摄像机ngg交通区域控制单元ngg可变限速标志ng7可变情报板ng7交通信号灯ngg7车道指示器ngg通风及照明控制系统VI检测器ng7CO检测器ng7NOX检测器n77风向风速仪n77通风区域控制单元ng7亮度检测器ng7照明区域

7、控制单元ng7通信系统紧急电话nn7有线广播ng7消防系统火灾检测器ng7报警按钮ng77火灾控制机ng7灭火器nnnn消火栓ngg7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ng7供配电系统供电设备nnn7配电设备nnn7中央控制管理系统计算机设备ng7显示设备ng7控制台ng7 说明:n 必须设施 g 必要设施 7 可选设施1.1.7 各种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必须考虑隧道净空要求,不得侵犯隧道建筑界限。隧道建筑界限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第二章 总体设计”。1.1.8 隧道交通工程设计宜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次规划设计,分期实施的办法。1.1.9 隧道交通工程设计应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积极而慎重

8、地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便隧道交通工程的设置达到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目的。1.1.10 隧道交通工程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2 术语、代号2.1 术语2.1.1 隧道交通控制 通过一定的手段和设施对隧道内的车流量、车速、行驶车道和车辆行驶方向进行控制,以达到安全高效行驶的目的。2.1.2 交通检测器 交通检测器是一种用来测量交通量、车度、占有率、车头时距、车辆存在、车辆排队等参数的检测装置2.1.3 交通信号灯 交通信号灯是一种使用在隧道入口的信号灯,由红、绿、黄、绿箭头显示信号组成,用以指示隧道开启、关闭,表示隧道的

9、运行状态。2.1.4 车道指示器 车道指示器是一种使用在隧道内部的信号灯,用以指示隧道内特定车道的开启、关闭和行驶方向,引导隧道内车辆在允许的车道内行驶。2.1.5 可变情报板 可变情报板指能能根据实际交通状况的变化而改变显示内容的情报板。2.1.6 可变限速标志 可变限速标志指能根据实际交通运行状况和气象环境改变道路上车辆运行速度限制值的动态标志。2.1.7 交通区域控制单元 交通区域控制单元能可靠地实时采集处理交通信息,与中心交通控制计算机可靠通信,按照中央控制室计算机的指令,控制可变限速标志、可变情报板、交通信号灯、车道指示器等外场设备。2.1.8 交通量 2.1.9 占有率 指空间占有

10、率和时间占有率的总称。空间占有率指在单位观测路段内某一时刻行事的车辆总长度占该路段全部长度的百分比。时间占有率指单位观测时间内,所有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总累计时间占观测时间的百分比。2.1.10 色片度 2.1.11 风机 是一种通风机械,用于排除隧道内的一氧化碳和污浊空气,保持隧道正常通行所需的环境卫生和能见度。2.1.12 隧道照明灯具 是一种适合在公路隧道内工作的照明灯,用以保持隧道通行所要求的照度。2.1.13 能见度 是指通过透过空气能清楚辨认指定物体的距离,该值因空气中混合有雾、尘埃等杂质的程度不同而变化。2.1.14 一氧化碳浓度 是指空气中混合有一氧化碳气体的多少。2.1.15

11、视盲效应 是指从较暗环境到较亮环境或从较亮环境到较暗环境的突然变化过程中人眼应来不及适应这个变化而产生的看不见物体的现象。2.1.16 照明加强 是指为了调节隧道口内附近区间的照明亮度使人眼能够适应隧道内外环境光线变化、消除视盲效应而设置的照明条件。2.1.17 基本照明 是指隧道内在没有外界自然光条件下满足隧道内安全通车所要求的最低的照明条件。2.1.18 应急照明 是指隧道内通过辅助电源系统提供能源的照明条件,用于在正常电源突然中断特殊情况下维持隧道内必要的照明。2.1.19 亮度 人眼从一个方向观察光源,在这个方向上的光强与人眼所“见到”的光源面积之比,定义为该光源单位面积的亮度。亮度的

12、常用单位是坎德拉/平方米(cd/m2)。2.1.20 照度 照度用来表示被照面上光的强弱,以被照场所光通的面积密度来表示。照度的国际单位是勒克斯(lx)。2.1.21 电光标志 是一种主动发光的用于隧道内黑暗条件下能够清楚辨认的带有一定图形、符号的标志,2.1.22 紧急电话 是一种用于在异常情况下直接与隧道或道路管理人员进行联系的通讯设备。2.1.23 水成膜泡沫 是一种专门为灭油类火灾而研制的高效灭火剂,又称“轻水”泡沫,简称AFFF。2.1.24 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系统 是一种灭火装置,由压力水、泡沫液容器、比例混合器、软管、泡沫枪及导向架等组成。2.1.25 报警区域 将火灾自动报警

13、系统的警戒范围按防火分区划分的单元。2.1.26 探测区域 将报警区域按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2.1.27 保护面积 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面积。2.1.28 保护半径 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单向最大水平距离。2.1.29 集中报警系统 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较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2 代号2.2.1 设置于隧道内外的设备、材料规定如下:CO:一氧化碳检测器VI:能见度检测器CCTV:闭路电视CA:闭路电视摄像机TW:风速检测器LI:车道指示器ACU:区域控制器CMS:可变情报板CSL

14、:可变限速标志ET:紧急电话分机ETM:紧急电话主机UPS:不间断电源VI:能见度检测仪CO一氧化碳检测仪WS风向风速检测仪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第3.3.2条规定CO设计浓度值s全隧道各通风分段的CO检测仪测得的浓度值实时最大值COCO浓度控制阀值K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第3.3.3条规定烟雾设计浓度值Ks全隧道各通风分段的VI检测仪测得的浓度值实时最大值K烟雾浓度控制阀值V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第3.9.2条规定排烟风速值Vs全隧道各通风分段的WS检测仪测得的洞内风速实时值V排烟风速控制阀值Lu亮度检测仪Et洞内亮度检测仪Ea洞外亮度检测仪k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第4.3.1条规定

15、的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ks根据亮度检测仪实测的亮度值求出的入口段亮度折减系数实时值Lth(S)按第5.2.7条相应的洞内亮度检测器Et测得的参数L20 (S)按第5.2.7条相应的洞外亮度检测器Ea测得的参数k根据实际工程确定的控制阀值3 交通安全设施3.1 一般规定3.1.1 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标志和标线等。3.1.2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可按下列顺序实施:1 收集交通、气象、环境、地质、地形、地物等基础资料;2 根据隧道交通工程等级,确定交通安全设施的规模;3 从安全、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3.2 标志3.2.1 隧道内标志主要包括反光标志和电光标志等。3.2.2 隧道内

16、标志宜采用电光标志以提高标志在隧道环境中的可视性。3.2.3 反光标志 反光标志主要指隧道标志、禁止超车标志、限高标志等用于隧道外的部分反光标志,其技术要求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标志版技术要求参照公路交通标志版技术条件(JT/T279)。1 隧道标志1) 版面采用绿底白字、白图案。左边为隧道图案,右边为隧道名称。字高根据行车速度取定。隧道图案采用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第5.5.19条中的图案,高度为两倍汉字高度。2) 隧道标志设置于隧道进洞口前方,距离根据公路计算行车速度确定,详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第5.4条。2 禁止超车标志1) 版面采用道路交通

17、标志和标线(GB5768)第6.3条和6.4.23条。2) 禁止超车标志和解除禁止超车标志设置单洞双向通车的隧道设置,一般设置于隧道进洞口前和出洞口后。3 限高标志 1) 版面采用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第6.3条和6.4.28条。2) 布置限高标志设置在隧道进洞口前和出洞口后,标志位置距洞口200米左右或在隧道洞口交叉道外50米左右(一般与禁止超车标志一块)。3.2.4 电光标志电光标志用于隧道内,按标志类型分主要有紧急电话指示标志、消火栓指示标志、人行横洞指示标志、车行横洞指示标志、紧急停车带标志、疏散指示标志等,按照明方式分有内部照明方式和外部照明方式;按显示版面分单面显示和双

18、面显示。隧道内电光标志宜采用内部照明方式。1 电光标志版面受限于隧道净空,因此,版面设计时以图形为主。2 可采用长寿命白炽灯或荧光灯,推荐采用荧光灯。电光标志亮度大于100lx。3 箱体应采用耐腐蚀的材料,如镀锌钢板、铝合金材料等,防护等级不小于IP65。3.2.5 紧急电话指示标志紧急电话指示标志用于指示隧道内紧急电话位置。洞内紧急电话标志宜采用电光标志,照明方式为内部照明,双面显示。1 标志版面一般为25cm40cm,可根据隧道设计净空调整。2 标志符号颜色采用白底绿图案。3 紧急电话指示标志设置于紧急电话上部,安装高度净空不小于2.5m。4 标志版面示意图见图3-1。图3-1 紧急电话指

19、示标志3.2.6 消火栓指示标志用于指示隧道内消火栓位置,宜采用电光标志,照明方式为内部照明,双面显示。1 标志版面一般为25cm40cm,可根据隧道设计净空调整。2 标志符号颜色采用白底绿图案。3 消火栓指示标志设置于消火栓,安装高度净空不小于2.5cm。4 标志版面示意图见图3-2。图3-2 消火栓指示标志3.2.7 人行横洞指示标志用于指示隧道人行横洞位置,在隧道发生紧急状况时指示事故车内行人逃生路线。人行横洞指示标志宜采用电光标志,照明方式为内部照明,人行横洞标志为双面显示。1 人行横洞标志版面一般为50cm80cm,可根据隧道设计净空调整。2 标志颜色为白底、绿图案。3 人行横洞指示

20、标志设置于人行横洞前10m左右,安装高度净空不小于2.5m。4 标志版面示意图见图3-3。图3-3 人行横洞指示标志3.2.8 车行横洞指示标志用于指示隧道车行横洞位置,在隧道发生紧急状况时指示车辆改行车行横洞。车行横洞指示标志宜采用电光标志,照明方式为内部照明,单面显示。1 标志版面一般为50cm80cm,可根据隧道设计净空调整。2 标志颜色为白底绿图案。3 设置于行车方向左侧车行横洞前10m左右,安装高度净空不小于2.5m。4 标志版面示意图见图3-4。图3-4 汽车横洞指示标志3.2.9 紧急停车带标志用于指示隧道内紧急停车带位置。紧急停车带标志宜采用电光标志,照明方式为内部照明,单面显

21、示。1 标志版面一般为50cm80cm,可根据隧道设计净空调整。2 标志符号颜色采用白底绿图案。3 设置于紧急停车带前5m左右,安装高度净空不小于2.5m。4 标志版面示意图见图3-5。图3-5 紧急停车带指示标志3.2.10 疏散指示标志用于指示该点与洞口、人行横洞、车行横洞的距离与方向,在隧道发生紧急情况时,指示行人、车辆迅速离开。疏散标志宜采用电光标志,照明方式为内部照明,单面显示。1 标志版面一般为25cm40cm,可根据隧道设计净空调整。2 设置于隧道侧墙上,安装高度净空不小于2m,间距不大于50m。3 标志版面示意图见图3-6。图3-6 疏散指示标志3.3 标线3.3.1 隧道内标

22、线主要包括道路标线、轮廓标、诱导标以及突起路标等。3.3.2 隧道内标线主要用于管理和引导交通。3.3.3 道路标线1 道路标线设计参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执行。2 隧道内标线为纵向指示类标线,具体参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9)第18条。3 洞口交叉道应进行渠化。4 标线涂料建议采用热熔型涂料,具体参见路面标线材料(JT/T280)。3.3.4 突起路标及轮廓标1 突起路标1) 突起路标是固定于路面上起标线作用的突起标志。2) 隧道内宜设置突起路标。3) 突起路标的设置参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第22条。2 轮廓标1) 轮廓标用以指示道路的方向、车

23、行道的边界。2) 隧道内须设置轮廓标。3) 轮廓标可安装在隧道壁上60cm高度位置,反射器颜色宜采用黄色,布设间距为一般为2050m,曲线段根据隧道平曲线半径确定。具体参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第21条。4 交通监控系统4.1 一般规定4.1.1 交通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交通监测设施、交通控制及诱导设施等。4.1.2 交通监控系统设计可按下列顺序实施:1 收集设计相关的基础资料;2 根据隧道交通工程等级,确定交通监测、控制及诱导设施的配置标准;3 根据安全、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方案论证,选择最佳方案;4 从实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4.2 交通监测设施4.2.

24、1 交通监测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检测器、摄像机、视频监视控制设备等。4.2.2 交通监测设施主要用于检测隧道内交通信息,监视隧道内运营状况。4.2.3 交通检测器1 交通检测器主要用于自动检测隧道内的交通参数,统计交通流参数,判断交通流重大异常变化,为制定交通控制方案提供依据。2 交通检测器设置可按下列原则进行:1) 为确保检测参数的合理性,交通检测器宜设置在车流平稳的区域;2) 交通检测器的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3 交通检测器应具有下列功能:1) 应能检测每一车道的交通量、速度、占有率等基本交通参数;2) 应能适应该车道改变行车方向的要求,能检测出车行方向;3) 应能检测出二轮大型摩托以上的所

25、有类型的机动车,拖挂车应能作为一辆车检测。4 交通检测器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 交通量检测精度不小于95;2) 隧道内测速范围0200Km/h,误差小于2;3) 隧道外测速范围0250Km/h,误差小于5;4) 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5) 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可全天候工作。4.2.4 摄像机1 摄像机应具有下列功能:摄像机主要用于对隧道内的交通运行状况、交通事故、火灾报警等信息给予确认,并能为中央控制室值班人员处理交通事故等提供最直接、最直观的依据。1) 隧道外摄像机可全方位监视洞口交通运行状况;2) 隧道内摄像机可连续监视隧道内车辆运行情况和报警救援位置。2 摄像机可按下列原则设置:1)

26、 隧道内和隧道入、出口一般应设置摄像机;2) 隧道外摄像机一般设在距隧道入、出口100m350m处,能清楚的监视洞口交通状况;3) 隧道内摄像机设置应能达到全程监视为原则,直线段设置间距不大于150m;曲线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减少设置间距;4) 隧道内摄像机宜设置在照明灯具上方;5) 隧道内特殊位置如紧急停车带、车行横洞等处可增设摄像机。3 摄像机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 隧道外摄像机应配置具有光圈自动调节、变焦镜头、云台、防护罩和解码器的低照度摄像机;2) 隧道内摄像机应配置具有自动光圈、定焦距和防护罩的低照度摄像机;3) 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4) 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可全天候工作。

27、4.2.5 视频监视控制设备1 视频监视控制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录像机、视频切换矩阵、视频分配器等。2 视频监视控制设备主要用于显示、存储、控制隧道现场视频信息,便于值班人员管理、指挥隧道交通。3 视频监视控制设备设置在中央控制室内,其数量和类型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4 视频监视控制设备具有以下功能:1) 应能对现场视频信息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显示; 2) 应能对多路视频信号进行有选择的显示功能;3) 应能对视频信号进行多路分配的功能。5 视频监视控制设备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 监视器分辨率应高于摄像机,且不低于350线;2) 录像机具有手动或自动控制功能,并可进行慢录;3) 视频监视控制设

28、备应具有计算机接口,并能受中央管理计算机的控制。4.3 交通控制及诱导设施4.3.1 交通控制及诱导设施主要包括交通信号灯、车道指示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交通区域控制单元等。4.3.2 交通控制及诱导设施主要用于收集和处理交通信息,并传送给中央控制室计算机,同时接收中央控制室计算机传来的有关信息或指示,按照选定的方案或控制指令,交通控制设施进行正常或非正常状态下的控制,实现对隧道内交通流量和交通状态的有效控制。4.3.3 交通信号灯1 交通信号灯主要用于表示隧道交通的运行状况。2 交通信号灯一般设置在隧道入口汽车联络道前附近。3 交通信号灯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 交通信号灯应由红、黄

29、、绿三色灯和左转向箭头灯组成;2) 交通信号灯应为单体组合式,显示清晰,视距不小于200m;3) 色片度范围应符合国际CIE标准,色片直径不小于300mm;4) 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可全天候工作。4.3.4 车道指示器1 车道指示器主要用于表示隧道内各车道交通运行状况。2 车道指示器可按下列原则设置:1) 车道指示器宜设置在隧道内每个车道中心线的上方;2) 宜在隧道入、出口以及车行横洞前各设一组车道指示灯;3) 依连续可视为原则,直线段设置间距不大于500米,曲线段根据具体情况缩短设置间距。3 车道指示器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 车道指示器应由红、绿两色灯组成;2) 车道指示器应为单体组合

30、式,显示清晰,视距不小于200m;3) 车道指示器尺寸宜不小于600600mm;4) 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可全天候工作。4.3.5 可变情报板1 可变情报板主要用于显示交通信息。2 可变情报板按下列原则设置:1) 可变情报板应设置在隧道入口联络道前或隧道内汽车横洞前附近;2) 可变情报板应有充分的可视距离,以便驾驶员看到显示的内容即可掌握隧道内情况,并能在行驶中做出适当处理。3 可变情报板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 隧道内板面亮度大于3500Cd/m2,隧道外板面亮度大于5000Cd/m2;2) 板面亮度可根据外界照度自动调节,无眩光现象,视距不小于200m;3) 应具有故障自检功能;4)

31、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可全天候工作。4.3.6 可变限速标志1 可变限速标志主要用于控制隧道内车辆的行驶速度,使隧道交通流以达到合理状态。2 可变限速标志按下列原则设置:1) 可变限速标志宜设置在隧道入口汽车联络道前附近;2) A等级隧道内根据实际情况也可设置一组或多组可变限速标志。3 可变限速标志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 隧道内板面亮度大于3500Cd/m2,隧道外板面亮度大于5000Cd/m2;2) 板面亮度可根据外界照度自动调节,无眩光现象,视距不小于200m;3) 应具有故障自检功能;4) 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可全天候工作。4.3.7 交通区域控制单元1 交通区域控制单元按下列原

32、则设置:1) 根据隧道规模和隧道长度设置;2) 对于多级控制的中长隧道,交通区域控制单元一般设置在隧道内,间距为8001000m;3) 对于集中控制的短隧道,交通区域控制单元可设置在中央控制室。2 交通区域控制单元应具有下列功能:1) 收集区段内各设备的检测信息,对检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并将信息上传至中央控制室计算机系统;2) 接收中央控制室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指令,对下端执行设备进行控制;3) 在中央控制室计算机或通讯线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由交通区域控制单元对现场设备按预设程序实施控制。3 交通区域控制单元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 应选用模块化结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2) 应具有模拟量和数

33、字量输入/输出接口;3) 应具有现场设备控制程序;4) 应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5) 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全天候工作。4.4 其它4.4.1 传输介质1 交通监控系统传输介质应采用光缆或铜芯电缆。2 电源电缆与信号、控制电缆不应共管敷设。3 电源电缆应敷设在电缆沟、电缆桥架或预埋管内,末端电压降不超过设备额定电压的5,同时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4 信号、控制电缆应敷设在弱电缆沟或保护管内,不得明敷,线芯截面应根据信号传输距离选定,同时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5 视频传输介质宜采用光缆,较短的隧道也可采用性能较好的同轴电缆;视频传输介质设计应符合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

34、第2.3节相关内容。4.4.2 供电1 交通监控系统宜采用UPS供电方式,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2 交通监控系统的供电应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有关规定。4.4.3 防雷与接地1 交通监控系统所有设施的防雷措施,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相关内容。2 交通监控系统接地可采用综合接地。5 通风及照明控制设施5.1 一般规定5.1.1 设置机械通风的隧道应有通风控制设施;设置电光照明的隧道应有照明控制设施。5.1.2 通风控制设施应根据通风设计提出的通风方式、工艺要求、结合隧道交通工程等级和现场条件合理确定通风控制方案。5.1.3 照明控制设施应根据照明设计提出的

35、照明方式、工艺要求、结合隧道交通工程等级和现场条件合理确定照明控制方案。5.2 通风控制设施5.2.1 通风控制设施功能应具备正常工况条件下的通风控制功能和发生火灾条件下的通风控制功能。1 正常工况包括正常交通流工况、交通阻塞工况。在正常工况条件下,应根据隧道营运过程中的交通状况适当调整通风量,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动力给隧道提供满足营运条件的通风量。2 在火灾工况条件下,应有排烟控制功能。5.2.2 为实施有效通风控制,应设置必要的通风环境采集设施对隧道废气浓度、通风气流风速和交通量等隧道环境数据实行实时监测。5.2.3 通风环境采集设施主要包括能见度检测仪(VI)、一氧化碳检测

36、仪(CO)、风向风速检测仪(WS)等。VI用于洞内烟雾浓度检测,CO用于洞内废气(CO)浓度的检测。WS用于洞内外风速、风向的检测。交通量数据检测按第4章规定执行。5.2.4 通风环境采集设施设置数量位置宜根据隧长度、通风方式、隧道交通工程等级以现场条件结合确定,不宜低于表5-1规定。 通风环境采集设施配置表(每一个通风分段) 表5-1 检测仪械通风方式一氧化碳(CO)检测仪(套)能风度检测(VI)检测仪(套)风速检测仪(WS)(套)纵向通风221全横向通风111半横向通风221注:1.通风分段指主线隧道通风中最小的通风工作单元。 根据通风方式不同,通风分段长度一般指:1) 纵向通风方式 射流

37、风机式:隧道全长为一个分段。洞口集中送入式:隧道全长为一个分段。集中排出式:排风口两端的相应的分段。 2) 横向半横向通风:相应的送风或排风分段在隧道中的长度。 2 .当需要检测洞口外自然风速风向时,在洞口外可增设风速仪。5.2.5 VI、CO及WS仪的设置位置宜按如下原则进行:1 VI、CO检测仪数据采集点宜设置在隧道侧壁壁面附近。其具体位置应能有效地通过根据采集点来代表每个通风分段的废气分布情况。2 采用纯射流方式时,VI、CO和WS仪的数据采集点位置应避免在射流风机附近,宜设置在隧道轴线两组风机的中间部位。3 当设置用于检测洞外自然风速风向的WS仪时,风速仪根据采集点位置离洞口隧道轴线方

38、向距离不应小于隧道断面当量直径(Dr)的10倍,且安装位置应避免受汽车行气流的影响。5.2.6 VI、CO、WS仪应能适应洞内外长期作条件。测量范围和精度规定不应低于如下规定:1 VI测量范围: K=025103m-1、精度0.1153 m-12 CO测量范围: O500ppm、精度1ppm3 WS仪测量范围:O30m/s、精度0.1m/s5.2.7 控制方式 机械通风隧道均应有手动控制方式,A级和B级的公路隧道宜采用自动控制为主,手动控制为辅的控制方式。5.2.8 控制方法 控制方法分为直接控制方法、间接控制方法和程序控制法。各隧道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控制方法。1 当交通量小且按公路

39、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第3.4.6条规定,隧道通风以稀释洞内异味的换气次数确定隧道通风量时,宜采用程序控制法。2 当每日交通量较为固定时或柴油车混入率较小时,宜采用程序控制方式。3 当考虑火灾工况且按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第3.9.2条规定的排烟风速排烟时,通风排烟控制宜采用直接控制法。5.2.9 采用直接控制方法时,可按如下模式进行通风控制:1 当由CO浓度控制时SCO|s-| (5.3.4-1) CO浓度控制阀上限SCOCO CO浓度控制阀下限SCOCO (5.3.4-2) 式中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第3.3.2条规定CO设计浓度值 s全隧道各通风分段的CO检测仪测得的浓度值实时最大值

40、COCO浓度控制阀值2 当由烟雾浓度控制时:KS|Ks-K| (5.3.4-3) 烟雾浓度控制阀上限KSK烟雾浓度控制阀下限KSK (5.3.4-4) 式中K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第3.3.3条规定烟雾设计浓度值。 Ks全隧道各通风分段的VI检测仪测得的浓度值实时最大值 K烟雾浓度控制阀值3 当由风速控制时:V|Vs-V| (5.3.4-5) 排烟风速控制阀上限VSV排烟风速控制阀下限VSV (5.3.4-6) 式中V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第3.9.2条规定排烟风速值 Vs全隧道各通风分段的WS检测仪测得的洞内风速实时值 V排烟风速控制阀值5.2.10 控制阀值宜根据风量级档及综合其它因素

41、合理选取,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 电机的启闭次数不应过频,防止风机出现喘振现象2 应在隧道营运过程中不断完善5.2.11 风量级档(引用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3.10.4条。)应设定相应于营运条件的风量控制依据。风量级档的划分不宜过细,应充分考虑动力消耗与风机运行时间。当隧道通风设施中有送风机、排风机与射流风机时,应针对各种风机确定合理的组合风量级档。5.2.12 通风控制设施应具备环境数据采集处理、控制风机运转和运转状态的数据反馈功能及记录功能。5.2.13 通风控制单元的功能应具备能够检测、处理各类环境参数测点的数据信息,并上传中央控制室计算机系统;能够与中央控制室计算机系统可靠通讯,按照

42、中心控制室计算机系统指令,控制风机的运转。5.2.14 用于轴流风机的通风控制单元宜设在轴流风机机房;用于射流分机控制单元宜设置在隧道内或配电所。5.3 照明控制设施5.3.1 照明控制应具备正常照明工况条件下和应急照明工况条件下的照明控制功能。5.3.2 高速公路隧道、一级公路隧道宜采用直接控制法进行的照明自动控制方式。其它隧道可采用程序控制方法的自动控制方式。5.3.3 采用直接控制法对隧道照明实行照明自动控制时,应设置必要的照明环境采集设施对照明环境数据实时监测。照明环境采集设施主要为亮度检测仪,用于洞口亮度和洞内路面照明亮度检测。5.3.4 采用直接控制方法时,应以亮度检测仪作为传感器

43、对隧道照明进行实时控制。采用程序控制方法时,可不以亮度检测仪检查的实时数据作控制参数,而以照明分段工况按时间区段预先编制程序来进行照明控制。5.3.5 采用直接控制法对照明实行实时自动控制的隧道,每座隧道至少在一端洞口段设一组亮度检测仪。采用程序控制方法对照明实行定时分级自动控制的隧道时可不设亮度检测仪。5.3.6 一组亮度检测仪由一个洞内亮度检测仪Et和一个洞外亮度检测仪Ea组成。洞内亮度检测仪Et用于检测隧道入口引入段照明亮度,宜安装在洞内离洞门一倍隧道净高的行车道隧道右侧墙上,仪器探头方向指向行车前进方向且离仪器一个停车视距位置路面中心处,仪器安装高度不小于1.5m;洞外亮度检测仪Ea用于检测洞口亮度,宜安装在行车右侧土路肩上,高度不低于1.5m,离洞口一个停车视距位置,仪器探头方向水平指向洞口中心。5.3.7 长、特长隧道宜在洞内基本段至少设一个照度检测器(Ein)对照明水平进行检测。5.3.8 亮度检测仪、照度检测器应能满足洞内外长期工作条件,且技术要求不应低于如下规定:1 亮度检测仪:1) 探头镜头立体视角20;2) 测量范围洞外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