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管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82365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化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机械化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机械化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机械化管理.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农业机械化管理.精品文档.第五章 农业机械化概论一、基本概念 1.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过程和初加工的机械(包括基本建设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收获机械) 2.农业机械化:机械代替劳动进行农用生产的过程(运用先进不断改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3.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的作业手段与生物工程,工业等结合的一种技术. 4.农业机械化管理:以农业机械化研究对象,在农业生产过程运用管理手段,使农业生产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的目的二、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四个阶段) 1.创建起步(1949-19

2、80):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国营拖拉机站) 2.体制转换(1981-1995):由国营集体转为户营 3.市场导向(1996-2003):机械化水平升高,由市场引导,小型拖拉机数量增多 4.依法促进(2004至今):04年颁布法律,用购机补贴引得农机的发展三、农业机械化地位与作用 初步机械化 到 基本机械化 到 全面机械化 到 农业现代化 1)基本机械化的特点:1.田间作业主要项目达到80%-90% 2.畜力逐渐减少,农业人口逐渐减少,降至20%-30%. 3.基本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 2)全面机械化的标志 1.各种机械化处于饱和状态 2.畜牧减少,主要用于食用,饲养机械化 3.机械作

3、业项目增加,并大部分由机械独立完成 4.农机和农业结合紧密,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3)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1.农业机械化形成良好结合体 2.各种新技术广泛应用 3.工厂化生产成为现实 4.系统工程在现代生产中广泛应用 5.节能灌溉的广泛应用 6.农业发展成规模化,系列化,商品化 4)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景 2.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3.实现粮食增收,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升高 4.推进生产化经营的模式 5.加快城镇化进程 6.土地生产率的增加 5)为何要发展农业机械化 1.与国家的发展目标一致 2.它是实现以人为本,实现小康的根本需要 3.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

4、展的要求 4.保证粮食安全 5.是实现粮食增收的主要手段 6.可推动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6)影响机械化的因素 1.自然条件(平原与山区,光照,降雨量) 2.农业生产自身条件(规模,装备水平,管理水平) 3.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提供农业机械化投入) 4.科学教育水平(高科技人员使高档机械充分发挥) 5.政策因素(直接影响农机化发展如购机补贴) 7)发展问题 1.发展的主体 2.指导思想 3.发展道路 4农机的组织怎样发展. 5.服务管理与体制创新 6.农机与农艺结合与创新 8)农业化技术主要内容 1.农机发展战略 2.制定和建立农业机器系统 3.农机用能源 4.农机 农机运用基础 一:机组

5、动力运动方程式机组1、机组的概念:一定农业条件下,具有一定作业任务和期限的动力机、作业机传动系统和操作系统的结合。操作系统动力机作业机传动系统固定式2、机组分类 牵引式移动式(大田作业机械) 自走式3、运动方程式(Fd-推动力;Rm-作业阻力;M-机组质量)dA=( Fd -Rm)*ds ; E=1/2MV(dE/dv=M); dA= dE; ( Fd -Rm)*ds= MV* dv Fd= RmMdv/dt= RmMa(机组推动力一部分克服阻力,另一部分补充机组行走速度)2-3 拖拉机牵引特性的应用 (牵引特性:拖拉机主要动力性能和经济特性指标随牵引力变化的特性) 一:用途 1)通过牵引特性

6、图方便了解拖拉机整体性能2)通过牵引特性图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档位选择,机组分析,选型参考 二:特性分析 1)各挡下的牵引功率是不相同的 2)曲线只有一条3)各挡下小时耗油一致Gt4)各挡下F,gt(gt=Gt/Pt) 三:使用条件对牵引性能的影响 1,土壤含水量2,土壤状况3,附着重量4,驱动装置的结构形式坡地上作业的影响6,排挡数总传动比7,其它(海拔高度,温度) 四:改善牵引附着性能的措施:1,合理选型2,附着性能a附着重量b附着系数。2-4 作业机械的阻力及机组编制 一:作业机械的阻力 构成a移动阻力b工作部件与加工对象之间的摩擦力c工作部件便于加工对象变形运动的力d作业机械传动机构的内摩

7、擦力二:作业阻力的不稳定性:a影响因素(作业对象,环境条件;机器自身的结构材料,机器使用中的条件变化,机器维护状况)b,降低比例措施(结构设计,工艺,运用)三:机构的编制 1. 要求要求:a满足农业技术要求,保证作业质量b满足农时需求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c效率高能耗低,d便于操作使用,e安全可靠。2. 编组计算:a选择速档,满足农业技术需求Vop选择效率高的t。b确定牵引力Ft,c,确定作业机械比值,d,计算各档所牵引农具的幅宽,B=Ft/k, e计算可牵引农具的台数n=B总/b(b单台农具幅宽,n取整取小)3. 对编组方案对比选择a,标定牵引功率利用率b标定功率利用率c计算生产率。第四章 农

8、机化生产效果评价增产增收:提高效率(,减少劳动力占有,自动机械化水平上升,工作效率上升,上升负荷上升,n上升,运行速度上升3,安全系数上升人身机械本身作业对象不损伤,系统可靠性上升)b增加生产(1,损失下降坏品下降收净率上升,抗灾上升2.改善条件,使用生产条件3,保证适时,适宜的生产时段)c增加收入(1,作业成本下降,效率生产率上升,支出下降设备利用率上,2,促进劳动力转移,转移农业多余劳力到其它行业3,产品质量上升精细农业)4-1农业机器作业生产率一:概述:机组生产率:机组在单位时间内,按一定作业质量标准要求完成的作业量.二:机组生产率的计算(1公顷=15亩) 1.理论小时生产率:Wt=作业

9、量/时间=面积/时间=Bt.l/t=Bt.Vt.t/t=BtVt=1.5Bt 班次理论生产率Wtb=1.5Bt.Vt.T(T为班次延续时间)四:提高机组生产率的措施 1. Pen选好、修好、维护好已有机器2.K,适时作业降低比阻3.合理编组Pen4.操作技术水平提高i5.加强计划和组织管理4-2 机组作业的消耗 机组成本:机组完成单位工作量所支出的各种费用总和。费用:直接费用(能源消耗、劳动力报酬、日常维修费)、间接费用(机器折旧费、管理费、大修费)。第五章 农机化管理与组织 5-1 机群的运用指标 一:农业机器系统完成农业生产的成套机器装备 1、系统单元:农机具: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装置 农业

10、机械:比较复杂的农业机械装置 农业机器:涉及农业各方面包括固定移动的所有装置的总称 农业设备:特指一些固定的大装备 2.统计计算指标 1.农业机械总动力(kw)2.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台数(台/kw)3.主要作业机械台数4.农用小型拖拉机台数(台/kw)5.农用运输车数量 二:农用机械哈水平指标(评测机械作业比重的指标) 1.单项机械化水平=该项作业机械化面积/总面积X100% (耕播收) 2.综合机械化水平=所有单项之和/n5-2 农业机器的选型和配备 一、原则:1、适用 2、经济 3、安全可靠 二、配备的程序 1、准备工作:明确作业任务量 2、机器型号初选:1.固定作业动力的选择2.拖拉机型号

11、的选择3.作业机械选择 3.采集相馆资料进行配备计算1.类比法2.农机生产率法:季节生产率三 配备方案的技术经济理论 1.评价理论依据a ,劳动节约b,可比性(条件的可比,价格的可比,时间上的可比,满足条件的可比,措施功能的可比,消耗的可比)c,遵循技术方案择优原理(生产可行,经济合理,技术先进)2. 评价指标:a,单位土地面积投资总额=农机投资总额/负担的面积(元/公顷)b,单位农机总工力完成的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农机总工力(公顷/kw) c,单位作业效率=作业总费用/总作业量(元/公顷) d,单位作业耗油 e,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配备前劳动投入人数-后)/前X100% f,投资回收期

12、t=投资额/(经营收入-经营成本)5-3 农业机器的更新 一:概述 机器磨损 a,有形磨损:可见的实体磨损程度=Rt/Pt b.无形磨损:生产技术提高,新机器出线,后有机器贬值 程度=(Po-Pt)/Po 二:更新 1. 机器寿命的表示方法:自然寿命:从购机到报废所经历的时间(残值);折旧寿命:按照会计管理上合算出的规定年限;经济寿命:本身还有使用性能但使用会有经济损失时所有寿命,即从购买到更新(余值)5-4 机组的田间作业组织 一:作业时间分析 T=Tw+tk+t1+t2+t3+t4 (1.纯工作时间Tw 2.辅助工作时间(工艺问题时间t1,地头转弯空行时间) 3.准备工作时间t2 4.非正

13、常停车时间(故障时间t3 组织不当停车时间t4)二:田间工作特性 1.地块行程a,空行程 b,工作行程 2.转弯 a,机组的中心 b,转弯中心 c,许用转弯半径:保证机组转弯不出故障的最小转弯半径三 作业准备 a,机器准备(全面维护保养,调整和试运转.安全信号装置准备,防火准备) b,田间准备 c,人员准备四:机组作业的普遍性质量指标 a,作业的适时性1在农业作业要求的适宜期内作业2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完成作业 作业适时率=适时期内作业量/总作业量 b,作业面积完成率 C,土壤的压实程度:降低方法1采用 提高机器接触地面积2一机多用,减少进地次数第六章 农业机械化技术管理6-1 概述一 机器的

14、技术状态-定量测得的表示某一刻机器外观和性能参数的总和 1.状态参数-评价机器使用性能的物理量或化学量(结构参数,输出参数,伴随过程参数) 2.状态分类:a良好 b不良 c极限(规定维护极限值)二 机器技术状态的变化原因 a磨损 b变形 c疲劳 d堵塞 e松动 f腐蚀老化 g使用管理不规范三 技术维护制度 a 内容(试运转,正确的使用.技术保养,技术保管.技术状态的诊断,检查,维修) b发展(故障维护制,定期维护制,视情维护制)6-2 试运转一. 目的作用1. 概念-新的或更换主要部件的复杂农业机器在投入正式工作之前进行的适应性运转2. 目的:a磨合零件表面 b发现残存缺陷 c进行调整和巩固

15、d减少摩擦功消耗二 试运转规程:各负荷,速度条件下的磨合时间以及润滑油质量的采用等各者之间的配合规范1. 制定的规范 a负荷的合理分段(由小到大) b转速适当 c时间不宜过高(保证质量)2. 工厂试运转-调试性 用户试运转-锻炼性6-3、农机保养一、保养规程:清洗、检查、紧固、调整、润滑、更换(将保养周期相同的作业项目,归纳在一起,提高执行的相关要求)1、 保养类别:、日常保养(例行)、定期保养按助燃油消耗量2、 周期的计量 按工作时间3、 技术状态良好指标:、经济性正常、n稳定、排气正常、启动容易、满负荷工作时、水、油温均正常、电气系统正常、油、水、气、电“四不漏”二、保养规程的制定1、周期

16、的确定:按技术指标,按质量指标,按经济指标2、确定规程:高保养周期是低级保养周期的整数倍三、保养的执行1、安排适当的场地2、分工负责的方式3、推广先进技术4、选择合理的时间6-4、农机的使用和保管一、正确使用1、保证正常的工作规范:温度规范(8595c)、转速规范、符合规范2、保证运行材料的干净,符合要求二、轮胎的正确使用:1、严格控制使用强度2、严格控制充气标准3、适当负荷4、保证行走机构参数调整正确三、正确的保管:1、建必要的设施2、长期存放前进行全面保养3、防锈处理6-5弄估计使用过程中的诊断与故障排除一、方法:1、询问2、分析对比3、仪器检查4、经验法二、故障征象1、作用反常2、声音反

17、常3、温度反常4、气味异常5、外观异常三、故障排除原则:、结合构造对照原理、先摸症状再分析、推理检测分段系、由简到繁、由表及里第七章、农机用油管理7-1油料的基本知识一、组成(C、H是主要成分,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铁、镍、铬等)烃类有机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其他化合物:含S化合物,含O化合物,含N化合物(产生气味,无明显腐蚀性)三、主要是有特性1、易燃性2.易爆性 3.易蒸发性 4.静电着火可能性 5.毒性三 分类 F类(燃烧类);S类(溶剂及化工原料);L类(润滑剂及其相关产品);W类(石蜡);B类(沥青);C类(焦)7-2 油料的品种,性能一 汽油 1)种类及牌号 a溶剂汽油 b航空汽

18、油-无铅汽油 c车用汽油- 90.93.952) 使用性能 a抗爆性1汽油能在汽油机内正常燃烧不产生爆炸的性能 2辛烷值(乙辛烷-100 正庚烷-抗爆性) b 蒸发性1馏程 2饱和蒸气压 C氧化安全性 D腐蚀性3) 正确选用 压缩比高选汽油的排号越高二 柴油1) 种类 a重型油(按凝点划分 10# 20# 30#) b轻柴油(10# 5# -10# -20# -35# -50#) c车用轻柴油(优质 含s0.2% 一级s0.5% 合格s10%)2) 主要使用性能 a燃烧性 b粘度 低流动性a凝点b浊点c冷滤点三 润滑油一) 分类:1.原油分类(1石油基2非石油基)2.粘度分类(1轻质2中质3重

19、质)3.用途分类-L类(E-内燃机组 H-液压系统 C-齿轮组 X-润滑脂)二) 内燃机润滑油(机油)-E类 1)1.汽油机油(1汽车用汽油机2二冲程汽油机3航空汽油机) 2.柴油机油(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固定式发动机,铁路内燃机,船用发动机,醇类燃料发动 机) 2)分级-按质量分级1.汽油机油 Sa,Sb.Sh 2.柴油机油 Ca Cb Cc Cd.Cf-43)主要使用性能 a粘温性,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特性(粘度指数Vi越高粘温性越好,)b低温粘度和泵送性c热氧化安定性d清净分散性e油性f粘度(绝对粘度1动力粘度2运动粘度 相对粘度-)4)更换选用:a按内燃机结构选,b根据粘度选用,低温顺利启动高温润滑性保证c质量级别d按负荷转速e按技术状况。三 齿轮油(c):重负荷车轮(双曲线传动副),一般负荷车轮。四 液压油(h):分类:a流体静压系统用油(仅传递压力)b,流体动力系统用油(传递压力动力)自动变速油。 粘度牌号:HL(普通型)HM(抗磨型)HVHS(低温型) 润滑脂(X),组成:基础油+添加剂+稠化剂L-XC(最低温度)C最高操作温度H(水污染情况)A(极压特性)B(锥入度代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