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得小手套.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74778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变得小手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会变得小手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变得小手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变得小手套.doc(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会变得小手套.精品文档.适形造物,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会变的小手套钱婧一 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会变的小手套是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小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这些新形象经过简单添加,装饰就会变成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植物、生动的人物或者某种物品。2 教学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作,通过对手套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2)隐性

2、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2)难点:培养学生得心应手的变形能力,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二 案例背景冬天过去了,小朋友的手套闲置在了一边。本课除了让学生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重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用独特的方法导入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我想到了学生很感兴趣的福娃,便有了一个大胆的创意,用手套做五个福娃分给每一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旨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我联想到了脱手

3、套。手套脱下的形状千奇百怪,通常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可试教后,我发现学生脱下来的手套并不像教师想的那样会露出一根、两根、三根指头。我便用数码相机拍了很多脱下后不同造型的手套,以启发学生联想。如何让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适形造物,我有的放矢地创设了相关情境,以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三 案例描述:1情趣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今天,老师把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带到了我们身边。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那么老师就把它们分别送给每一组小朋友.师:现在,福娃有话对我们说呢,你们听:(放录音)“大家好,你们能看出我们是什么做的吗?”生:手套!师:

4、(放录音)“对了,我们就是会变的小手套”2 讲授新课:(1)看一看,欣赏手套的多姿多彩师:老师带来一些颜色丰富的小手套,你们想不想看呢?你喜欢哪一只?它让你想到什么?生:我喜欢黑白相间的手套,真像一只斑马啊!生:我喜欢五颜六色的手套,像热带鱼, 又像蝴蝶,师:手套不仅颜色丰富,形状也很多呢。这些手套像什么呢?生:半圆形的手套像一只瓢虫呢/这双像小鸟/这只手套五指分开,真像大树的树叉呢。 (2)脱一脱,体会手套的神奇变化师:你们都带来小手套了吗?现在,请你和老师一起戴上左手的手套,高高举起。谁来说说你的小手套长得什么模样?生:我的手套是露出指头的,蓝色的;生:我的手套是四指连在一起的。师:我们一

5、起用小手套变一变魔术好不好?师:现在,看老师变了。咦,大拇指躲到哪里去了?(藏到手套里面去了)你觉得像什么呢?师:好,下面老师数一、二、三,大家一起变。123开始:(学生变手套)师:用你的小眼睛看一看你的手套像什么?生: 像小鸟,像兔子-(3)比一比,探究手套的变形方法师: 小朋友们真厉害,人人都可以当魔术师了。藏了几个指头,一下子就把小指头变没了。有一位魔术师也把手套变了变,他是用什么方法变的?你觉得像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师: 这只手套只剩下一根指头了,其它指头都藏到哪里去了?像什么?生: 塞到里面去了,像斧头, 像酒杯-师:这只露出两根指头的手套,又像什么呢?生:(齐说)兔子.师:这两

6、只手套变化后分别露出了几根指头?又像什么?生: 这只手套露出了三根指头,像茶壶;这只手套像蝴蝶.师:茶壶的把子是怎么做的?生: 把两根指头粘在了一起.师: 你能看出魔术师用什么方法变出了蝴蝶吗?他是把两根手指分别扎在了一起。(演示用手套打结)师: 这只手套还是五个指头,现在请你帮帮它。谁来帮它藏一个指头?(请学生来藏)老师也来藏一藏,有什么不同吗?生: 可以整只指头藏进去,也可以只藏一半。师: 你来找一找哪个福娃也用了这样的方法?生: (齐说)贝贝、迎迎、妮妮师:在制作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五个指头,我们可以藏,也可以把指头拉出来。(演示拉的动作)师:瞧,这只五指手套手指朝右时像什么?手指朝上呢

7、?手指朝下又像什么呢? 生: 手指朝右时像金鱼;朝上像人;朝下像章鱼.师:是不是很神奇?一样的形状变一变方向,也会有不同的创意呢!把你的手套也转一转,看看还能变成什么?生:本来是兔子,又变成了鳄鱼.(4)玩一玩,掌握手套的组合变化师:刚刚小朋友们向魔术师学到了许多本领,他真厉害呀,瞧,他的手轻轻一挥,连树林都着了魔法。咦,树上的小鸟怎么只剩下头了?(拿出小鸟的头)只有小朋友的聪明才智才能解除魔法,恢复小鸟的样子。你能帮帮小鸟给它加上翅膀吗?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手套,谁来帮帮小鸟?生: 上台添加翅膀.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没费多大劲,就把魔法解除了,小鸟有了翅膀,又能自由自在地飞翔了.师:看,魔术师

8、又用手套变出了一些朋友 (出示螃蟹和牛)师: 你能认出它们吗?谁来说说它们是怎么组合的?生: 螃蟹是把一只手套塞在另一只手套里;生: 牛是用露出两根手指的手套做的头;生: 牛的身体是用露出四跟手指的手套做的;师:魔术师让老师告诉大家:不仅一只手套可以变,我们几个小朋友用几只手套合作起来也可以变呢。(5)添一添,拓展手套的有趣变形师:看着魔术师变出了那么多的形象,我们也来超级变变变。瞧,这是老师刚刚脱下来的手套。现在,我往里面塞一些棉花,再把这两根手指分别系上丝带,你觉得像小女孩的什么呀?生: 辫子.师:怎样给她添上眼睛、嘴巴呢?你身边有那些材料可以运用?生: 用纽扣贴眼睛,小辣椒贴嘴巴.师:(

9、教师示范)小朋友你们看,她正望着我们笑呢。怎么把她打扮得更漂亮呢?你有哪些材料可以用?做小女孩的什么呢?生: 用彩纸做小裙子,再贴一朵小花.师:瞧,老师也给她准备了一条小裙子,这是什么做的呢?生: 一次性手套里塞了彩纸。师: 我们给她穿上可爱的小裙子,再戴上一朵小花。瞧,一个漂亮的小女孩诞生了。3 学生创作师:你想不想把手中的手套也变一变呢?现在我们和魔术师也比一比,看看谁变的更快、更神奇、更漂亮?手套超级变变变开始:你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 (附学生作品) 四 反思分析1 利用情趣导入,是激发学生美术兴致的有效切点。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是每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应格外关注的问题。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情趣导入。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对福娃有着浓厚的兴趣,便想到了用手套制作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当我拿出五个手套制作的福娃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把五个福娃分别送给五组学生,让福娃陪大家一起上美术课,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接着,通过福娃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引出了本课的正题:会变的小手套。立竿见影,一下子浓厚了课堂的学习氛围。2 挖掘“求异素材”,是强化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 在美术课上,注重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训练和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先让学生无意

11、识的脱手套,在感受联想的基础上,体会手套的神奇变化。进而出示了一组露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手指的各种形象,引导学生以概括的形象为发散点,联想到具体事物的形象(酒杯、兔子、茶壶、蝴蝶等),这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形象的必要基础。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产生多种不同的想法和方法的能力。在发散思维中,人们必须设想不同的答案。我提供了五指系了丝带的手套,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让学生联想到了不同的事物(金鱼,人,章鱼)让学生明白,同样造型的手套,转一转方向也有不同的创意。我让学生不断转一转手中的手套,通过思维的发散,再次获得了新的形象,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

12、和培养。3 设立情境,是诱导儿童自主创作的金钥匙。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学生爱听童话故事、爱做游戏的特点,创设了小鸟中魔法的故事、设计了帮帮小鸟的游戏,让小朋友用手套组合做翅膀,解救中了魔法的小鸟。这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满腔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快中接受了美术知识的熏陶:一只手套可以变化,多只手套组合也可以变化。接着,我让学生欣赏魔术师用手套变出的螃蟹和牛,从而使学生通过掌握手套组合的方法,进一步拓宽了美术思维。设计理念: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也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小孩子们就戴着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的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13、极性,有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教材中学生作品的多种表现手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夸张地表现,开阔学生创作思路,引发多样的设计制作方法。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想象与创作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2、掌握绘画面具的基本方法,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原文标题:三年级美术教案面具 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教学教案吾爱教育原文网址:美术教案-会变的小手套 发表日期:2006年10月7日 【编辑录入:zhuyingkun】 美术教案(第三册)第4课

14、会变的小手套教材分析:本课作为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以人们冬季常带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这些新形象经过简单添加,装饰就会变成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如小兔、小熊、小鸟、骆驼等)、美丽的植物、生动的人物或者某种物品。在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在手套中加入填充物,让手套鼓起来,形象更逼真;也可以利用多副手套相组合;还可以将手套和其它简单的辅助材料相组合变化出生动有趣的物品。教学内容和目标:1、 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应会

15、:能大胆的创作,通过对手套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2、 隐性内容与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作出丰富多样的形象。学习材料: 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手套、剪刀、胶水、扣子、彩色纸、丝线或丝带等装饰品。教学设计:1、 欣赏、了解手套外形的区别。师:大家准备了什么样的手套?生:好多手套呀!大家戴上从各自家里到来的小手套,并高高举起:由五指的、有半截指的、有棉的、有毛的2、导入师:好了请大家摘下来!同学们摘下自己的手套,有的手套缩成一团,只露出两根手指。3、 情趣激发师:

16、咦?好可爱的形状啊!你们看,像什么?两根手指向上,团起来的手套看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两根手指朝下,再把旁边的手指拽出来一点,看起来又像一个大头的小人4、 分析师:哈哈,这些平平常常的小手套居然可以变出这么多种可爱的造型。引导大家欣赏书中的作品的表现形式。 大家从简单的想象对比书中呈现的另一种形式的作品,创作热情被极大的激发,又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出现。5、 分析交流师:瞧!这些作品不但只是手套自身的变化,还添加了许多其它的小装饰呢,这样看起来就更有趣啦!你又受到哪些启发?小组同学利用带来的装饰品,共同研究探讨手套添加变化的不同方式方法,人际,组际之间交流。6、 创造提出制作要求,巡回辅导,提醒

17、同学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与人合作,材料共享,进行有趣的创造。7、 自评、互评、表演、展示协助组织大家评比活动。比一比看谁的思路最新奇?最有趣?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你认为他们哪里制作的最精致?大家评比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8、 拓展想一想:你还可以把生活中那些小物品变成有趣的形象?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一、激趣导入。交流:大家都准备了什么样的小手套?大家戴上从各自家中带来的小手套,并且高高举起:有五指的、有半截指的,有棉的、有毛线的请大家摘下来。同学们摘下自己的手套,有的手套缩成了一团,只露出两根手指。了解手套外形的区别。摘手套的动作看似简单,实际正可以从这些

18、无意识的形中,引导学生体会手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平时是被大家忽视的。二、赏析探究。1、观察:咦?好可爱的形呀。你们看,像什么?两根手指朝上 ,团起来的说套看起来像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两根手指朝下,再把旁边的手指拽出一点,看起来又像一个大头的小人2、同学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纷纷进行尝试。3、这些平平常常的小手套,居然可以变出这么多可爱的造型。(看大屏幕、观察小手套的变化方法)4、这些作品不仅仅只靠手套的自身变化,还添加了许多其他的小装饰。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进一步激发大家的想象,还可以把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想法也加进去。从我们平时很常见的形式中重新发现新的美感,着正是美术课该引导孩子发展的能力

19、;而勇于打破思维定式,寻求新的思路,这又是设计应用教学目的之一。三、创作表现。(第二课时)1、小组同学利用带来的装饰品,共同研究探讨手套添加变化的不同方式方法。2、制作要求:1)观察自己的手套2)进行翻转、变形寻求灵感;3)用彩色纸、扣子、丝带等进行装饰。3、用自己的小手套尽情创造形象。4、自由组合进行小故事表演。5、学生创造形象,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引导同学利用不同材质,结合观察、比较、适形联想,拓宽思路,进行研究。四、展示评价。1、“超级变变变”。2、评选“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3、说出理由。4、小结: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材料可供我们进行美术创作,只要你开动脑筋句一定会有新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建议,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参与。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