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考研资料.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74236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考研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文地理考研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考研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考研资料.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文地理考研资料.精品文档.第一章 区位和疆界1.1 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国土面积世界第三、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经济增长率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和吸收外资总额世界第二、对外贸易第十、国际旅游业收入世界第八1.2我国疆界:我国最北北纬5331,最南北纬351,南北相距5500 km。 我国西起东经7322,东至东经13503,东西约5200 km。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4个,自东北起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北仑河是中越边境。(按逆时针:辽宁吉林朝鲜,黑龙江俄

2、罗斯,内蒙俄罗斯、蒙古,甘肃蒙古,新疆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西藏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云南缅甸、老挝、越南,广西越南。隔海顺时针: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1.3我国地表结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评价,1有利于接收暖湿气流,加强我国东部季风强度,青藏高原阻挡气流交换,形成气候区域分异。 2形成我国河流自西向东入海格局,形成我国雨带自东向西移动。 3河流在裂点处形成巨大落差,水力资源丰富。我国地貌的基本类型: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我国四大盆地:

3、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我国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的丘陵也主要分布在东部,即第三级阶梯地形面上,以雪峰山以东、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最集中,统称“东南丘陵”。其中,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称江南丘陵;南岭以南,两广境内的称两广丘陵;武夷山以东、浙闽两省境内的称浙闽丘陵。长江以北丘陵分布范围小,主要有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行政区划:是国家对其所管辖的地区进行有效的和方便的管理而作出的多级行政区的划分。34个省级行政区 北京-京-北京 上海-沪-上海 天津-津-天津 重庆-渝-重庆 内蒙古-蒙-呼和浩特 新疆-新-乌鲁木齐 宁夏-宁-银川 西藏-藏-拉萨

4、 广西-桂-南宁 黑龙江-黑-哈尔滨 吉林-吉-长春 辽宁-辽-沈阳 甘肃-甘-兰州 青海-青-西宁 陕西-陕-西安 山东-鲁-济南 湖南-湘-长沙 江苏-苏-南京 四川-川-成都 贵州-黔-贵阳 云南-滇-昆明 浙江-浙-杭州 广东-粤-广州 福建-闽-福州 海南-琼-海口 河北-冀-石家庄 安徽-皖-合肥 湖北-鄂-武汉 河南-豫-郑州 江西-赣-南昌 山西-晋-太原 台湾省-台-台北 香港-港-香港 澳门-澳-澳门。行政区划原则:政治、经济、民族、历史、自然原则。行政区划的演变:解放后6大行政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全国分为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共34

5、个。我过行政区划的评价:层次过多;各类政区之间规模大小过于悬殊。对策,撤地小省,强县;撤乡强镇。七个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东北、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区、中部五省、东南沿海、大西南、西北经济区。图们江地区:大金三角:延吉,海参威,清津。小金三角:禆春,波谢特,罗津。第二章 自然结构2.1 气候影响中国的气候形成因素主要为:地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以及大气环流。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 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

6、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气候类型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 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 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是:北冷南热,冬冷夏热,南北温差大,而且温度差异冬季远大于夏季; 平原暖、高原冷;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平原和高原上等温线稀疏,高原边缘和大山脉附近等温线密集。2、季风特征 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

7、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夏季

8、时,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地面为印度热低压盘踞,与海洋上的高压系统相配合,使得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季风、南季风和东南季风。 青藏高原不仅强烈影响高空气流的运行,而且导致高原季风生成,使我国季风呈现出复杂现象。高原季风使我国冬夏对流层的厚度加大。对于高原南北两侧的地区来说,青藏高原对低空的季风气流具有阻挡作用。使新疆、甘肃一带夏季出现干燥炎热天气。另一方面由于地形的阻挡所产生的分流作用,扩大了冬夏季风东西向的影响范围。3、水热条件: 1月0等温线东部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沿青藏高原东折向西南终止于江孜附近。亚热带气候 北界在秦岭淮河一线,比欧洲地中海区

9、偏南了10个经度左右,淮河是我国最北的一条冬季不结冰的大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都户形成季节性冻土。 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纬度的影响显著(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分布密集、南热北冷,温差大);地形的影响很大;冬季风影响突出。 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海陆影响显著(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分布稀疏,南北温差小);地形的影响很大; 夏季风影响突出。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1、 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递减,等雨量线走向大致东北西南向2、 山地降水多余平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3、 在发生降水的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地方,降水量也有所增加 几种重要的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寒潮:起源于北极地区的冷空气,当迅速南移

10、时,其前缘即为寒潮冷锋,常使沿途剧烈降温、风速猛增、出现霜冻,偶尔伴有雨雪天气。包括:全国性寒潮、区域性寒潮。侵袭我国的寒潮路径主要有四条(路径占有):西北方60%、北方19%、西方14%、东北方7%。梅雨:是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大致6月入梅到7月上旬出梅。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为强大深厚的气旋性旋涡。台风生成集中于夏秋季79月。台风优缺点:带来狂风、暴雨、巨浪、海潮,严重威胁着工农业生产、交通安全和港口设施。台风雨往往可以解决不同程度的伏旱或秋旱,有益于农业生产。对我国气候的评价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具有适于不同种植制度的气候资源 (1)亚热带光、

11、热、水条件优越 (2)温带光、热、水组合优越 (3)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 (4)山区气候条件复杂,具有山区立体农业的分层布局 (5)冬季气温偏低 (6)旱涝灾害频繁发生2.2 土壤土地资源的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土地是地球陆地表层,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以及人类历史创造物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资源的属性:具有自然生产能力; 具有稳定性和可更新性; 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面积的局限性; 时间的变化性; 特殊的生产资料; 土地资源的自然与经济的统一性; 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土地资源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裸地,以及各类用地的后备资源等几

12、种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 山地多,平地少; 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异显著; 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2.3 水资源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水资源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 外流流域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4,内陆流域约占36。中国河流平均年径流量为27 115108 m3,平均径流深为284 mm。我国冰川融水径流量最大的山区是念青唐古拉山。(三)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类型 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岩溶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冻土孔隙裂隙水 (六)天然水质

13、 矿化度和总硬度是评价河流水质重要标准 河水矿化度和总硬度最大的是黄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a地区分布: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在同一地区内,山地地区,山地的迎风坡是径流相对高值区,平原、盆地地区,山地背风坡则是径流相对低值区。 b径流时程分配,我国河川径流丰富和比较丰富的地区,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我国大气降水和河川径流在时程分配上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和不定性,年际和年内季节变化很大。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 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全国五个旱灾多发区:松辽平原、黄土高原

14、、黄淮海平原、 四川盆地东部和北部、云贵高原至湛江一带) 1、 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南北相差悬殊。 2、 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很大。 我国降水径流年际、年内变化大,枯水年、丰水年的持续出现,是造成旱涝灾害频繁,农业 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匹配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供需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日益严重;管理混乱浪费严重。 解决途径:保护工作,法律、经济、行政;提高利用率;水资源的规划。2.4 矿产中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 成矿时空跨度大; 矿床类型多样,矿石类型齐全;(区域性&分带性) 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

15、,选矿难度大; 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地域组合多样。钛矿储量居世界首位,钒矿储量居世界第二位。总的分布为:北多南少,东歉西丰。 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局面将长期存在。2.5 旅游一、风景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旅行,或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风景旅游资源:是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的统称,即是指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产物的总称。 (三) 风景旅游

16、资源主要特征:广泛性、整体性、可变性和地域性。 二、中国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1)类型多,分布广(2)地方特色鲜明,分布集中(3)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互相映衬(4)风景奇特,历史悠久,观赏内容丰富 (5)地方特色鲜明,分布集中三、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自然风光资源、人文风光资源 四、风景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根据自然和人文旅游条件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全国可划分为10个大区。 (一) 中原历史文化区 (二)华东山水园林区 (三)东北林海雪原区 (四)华中名山峡谷区 (五)华南热带景观区 (六)西北“丝路”文化区 (七)西南奇山异水民族风情区 (八)北疆塞外草原风情区 (九)青藏高原区 (十)港澳台

17、区第三章3.1 海域中国近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是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 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是西起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 东海和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山东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海水的水文特征: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海流、潮汐、波浪。3.2 海洋资源海洋能资源: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洋空间资源:围海造田,石油平台,海上城市、海上机场、海上桥梁、跨海索道,海底电缆,海底隧道,海底仓库,人工鱼礁。3.3.海岸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带(由海洋向陆地过度的地带),包

18、括潮上带和滩涂,被誉为黄金地带。我国海岸轮廓:海岸轮廓;向东南突出,呈弧形,三个半岛伸向弧外。海岸的类型:a平原海岸(沙岸):主要类型:三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 b山地丘陵海岸(基岩海岸)。 c生物海岸。杭州湾以北平原海岸,以南基岩、生物海岸。第四章4.1 人口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人口过程就是人口在时空上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大致包括自然变动、机械变动、社会变动。人口年龄结构:指总人口中各种年龄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组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人口的构成:年龄构成(增长型、稳定型、衰

19、退型),性别构成(男:女=104:100),文化构成,劳动力构成(一二三劳动力),地域构成。我国人口分布:东南部多,西北稀少。黑河腾冲一线。我国人口特点:庞大的人口基数;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日趋平衡的性别比;不均衡的人口分布;正在发展的人口城镇化;增长的少数民族人口;人口素质有待提高;计划生育的成绩巨大而任务艰巨。中国人口的发展(一)中国人口的增长概况 :人口增长具有继承性和惯性作用。(二)新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原因的分析 人口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二高(高潮期)一低(低谷期)一下降四个阶段。第1次人口增长高潮是国民经济恢复和第1个五年计划时期(1949 1957年)。主要原因是解放后人民生活温饱而安定

20、,受“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影响。19581961年,是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低谷期,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策的失误和自然灾害影响,人民生活困难19621973年在我国产生了长达12年之久的第2个生育高潮。19621965年的出生高峰是对三年困难时期人口下降的补偿,而19661973年人口增长高潮则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人口失控的必然恶果。1973年以后,明确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进入下降时期, (三)中国人口发展形势严峻 人口增长具有强大的惯性。我国控制人口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所造成的惯性有关。 其一,中国人口基数大,目前处

21、于建国以来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 其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城市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远低于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1旧中国人口迁移特点:河南、山东、安徽迁出,东北西北迁入。2解放后:1978年前向农村迁移,78年后向城市、沿海地区迁移。3华侨和侨乡:在外国居住,保留中国国籍。人口迁移: 1.旧中国人口迁移:俄国和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后,两国在东北扩张势力,修筑铁路,掠夺资源,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许多人民移入东北西北;欧美资本主义入侵东南亚,为掠夺资源,招收和贩卖中国劳动力到东南亚。 2.解放后:新中国成立到1978,特点:规模小,频率低,受国家政策影响,原因:安置失业人员的闲散人员迁移;移民垦荒支援边疆建

22、设的人口迁移;高等学校的搬迁,招生和分配的人口迁移;压缩城市规模引起的迁移;少量的自发迁移。1978后,人口流动大量增加,属自发流动,原因剩余劳动力转移,沿海城市开放需要劳动力。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突出;人口与发展:人口增长对衣食住行的巨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压力; 人口城镇化对城市住房和交通产生巨大需求,对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产生巨大压力。4.2 土地利用与农业开发农业地理: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则:a以粮为纲(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粮食的增产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包括耕

23、地减少,质量下降;淡水资源不足;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农业比较利益下降)。B全面发展(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各业互为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C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狭义的大农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大农业的开发指对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深受人为作用的影响,最能体现自然与人为因素相结合的是区域性分布规律。 耕地主要分布在降水量400 mm等值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0以上。 耕地中的水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旱耕地则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约占全国旱耕地总量的85,其中以东

24、北平原与黄淮海平原最为集中,占全国旱耕地总面积的60左右。4.3 水利及开发建设南水北调:长江流域水向北方调送。西线:1.长江上游(通天河)通过修渠道引到黄河,再引到柴达木盆地;2.玉积线,玉树到积石山;怒定线,定西到祖历河。中线:丹江口水库。评价:优,从南向北,自西向东全是自流;水质优良,水量充足;建成后便于管理。缺,增加移名人数,沿线的饮水渠道是新挖的。东线:300亿立方。评价:优,利用了京杭大运河和许多湖泊;投资少,分段取水。缺,浪费能源,特别是电力资源;水质比较差;沿途管理难。(一)长江的治理与开发长江年均径流量9600108m3,干支流蕴藏2.68108kW水能量,可能开发1.971

25、08kW,占全国的53。长江的最大问题是洪水峰高量大,而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目前正在兴建宏伟的三峡工程。最终蓄水位175m,坝顶高程185m,总库容393108m3,其中防洪库容221108m3,装机容量1768108kW,年发电量840108kWh。 (二)黄河的治理开发 黄河年均径流量563108m3,水能蕴藏量4054104kW,可能开发2800104kW,年输沙量16108t,平均含沙量35kgm3。泥沙得不到有效控制,下游河道继续淤高。凌汛威胁,龙羊峡和刘家峡冬季放水发电,增加下游凌汛的威胁。水资源不足,上中下游用水近270108m3,汛期还需用200多亿立方米输沙入海。近年来春季干旱

26、时下游经常发生断流现象。“三江水富,四河紧缺” 三江:长江、珠江、松花江 四河:黄河、淮河、海河、辽河4.4 矿产业矿业是开采能源、金属、非金属矿产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开采业、有色金属开采业、采盐业、建材矿产开采及非金属矿产开采业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高科技产业落后、管理水平低、安全问题多。宝钢的形成条件:资源条件;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区;劳动力素质;历史条件。能源工业:煤、石油、天然气、电力等。今后煤炭开发布局将呈3个区带分布 (1)晋陕蒙(西)供煤区带:它具有靠近东部消费区的区位优势,是我国煤炭工业西移的战略落脚点

27、。 (2)东部煤炭调入区带:包括东北、长江三角洲、南方沿海和环渤海4个缺煤区。 (3)西部煤炭后备区带:包括西北、西南的8个省区。我国能源结构特点:煤炭是主要能源;部门消耗工业农业,重工业轻工业;农村能源以生物能源为主。煤炭工业世界第一。电力能源的布局:火电布局,在燃料基地建设电站群,有条件地实行煤电联营,向电力负荷中心送电的宏观格局。水电布局,动力源指向极强,高度集中在西南、东南沿海、长江中游地区。4.5 工业一、中国工业发展与布局变化(一)中国工业发展特征 1、 确立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2、 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三)中国工业的布局变化 总体上,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8、 第一阶段(19491978年)。为解决众多地区工业的空缺和满足战备的需要,采取均衡布局的战略,追求各地经济的均衡发展。到1978年,工业偏集于沿海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第二阶段(1979)。按照效益优先目标,强调充分利用沿海现有经济、技术基础并加快其发展,同时带动和发展内地经济。中国工业布局已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分工和布局特色形成经济实力相当雄厚的7大工业区域: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辽中南地区、西南成渝地区、西北关中地区和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沿岸地区。哈尔滨长春地区、太原包头地区、兰州地区、山东半岛、长沙湘潭株洲地区、厦门漳州泉州地区等工业区也具有相当

29、的基础。全国工业布局形成了沿海、沿(长)江、沿(黄)河及沿铁路线几条轴线。机械工业的布局:机床工具是机械制造的“母机”上海、沈阳、昆明;重型机械,冶金、电力、石化、道路;交通运输设备,汽车工业是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特点:对知识、技术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其初始阶段来说尤为重要;要求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投资环境要求较高;具有较强的集聚性(吸引人才、技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分布: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高新技术工业以电子、航空、航天等为主,但未能形成独立的产业;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偏向性,由点状分布向点、块、带格局转变。化学工业(重工业):1基本化工(三酸,两碱)2.化肥(N/P/K)3

30、有机合成4精细化工轻纺工业地位:部门庞大,种类繁多;投资者耗能少,积累多;产品出口创汇多;可容纳大量劳动力。纺织工业部门:棉纺织业;麻纺织业;丝绢纺织业;毛纺织业;服装业及皮革、毛皮、羽绒制品业,生产规模较大的有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及山东、福建、湖北等地;化纤工业是新兴的现代纺织业部门。食品工业:粮食加工、肉类加工、酿酒业、卷烟业、制糖业、制盐业。我国的四大名酒:茅台酒(产地为贵州仁怀县茅台镇)、西凤酒(产地陕西凤翔县)、汾酒(山西)、沪州老窖特曲酒(四川沙州)。4.6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促使客、货沿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物质生产部门。交通运输业的作用:现代化建设

31、的先行者;组成国民经济的命脉;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际友好往来。六条 近东西向的交通干线:绥芬河一哈尔滨一满洲里线。 兰州一中卫一包头一大同一北京一秦皇岛一沈阳一丹东线。 潼关一太原一石家庄一济南一青岛线。 阿拉山口一乌鲁木齐一兰州一西安一郑州一徐州一连云港线。 成都一重庆一武汉一上海线。 昆明一贵阳一怀化一株洲一南昌一杭州一上海线。七条近南北向的交通干线:哈尔滨一沈阳一大连一上海一广州线。北京哈尔滨线,被称为“冰雪专列”。 北京一天津一济南一徐州一南京一上海线。 北京一石家庄一郑州一武汉一长沙一广州线。 北京一九江一南昌一赣州一深圳一九龙线。 大同一太原一焦作一枝城一柳州一湛江线。

32、包头一潼关一西安一安康一重庆一贵阳一柳州一防城一友谊关线。 中卫一宝鸡一成都一昆明一河口线。按照国道的地理走向,分为首都放射线、南北纵线、东西横线三种类型,并按顺序编号。 首都放射线由“1”和两位路线序号组成(如101国道即北京承德沈阳线),按顺时针方向编号。南北纵线由“2”和两位路线序号组成(如201国道即鹤岗牡丹江大连线),由东向西排列。东西横线由“3”和两位路线序号组成(如301国道即绥芬河哈尔滨满洲里线),自北向南排列。4.7 旅游业旅游是旅行游览活动等为目的的旅行于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非定居的暂时性移居。旅游业: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为满足旅游者多种不同旅游目的而提供服务的独

33、特的经济部门。旅游资源: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资源、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山岳风光,水域景观,气象气候景观,生物景观。人文旅游资源:历史古迹,古人类遗迹,古建筑工程,古代名城,革命纪年地、博物馆,民族风情,文化艺术资源,现代的工程。我国旅游业特点:类型多,分布广;地方特色鲜明;自然风景与人文区域组合好;开发前景广阔。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旅游业的基本特点:地域性、季节性、综合性、经济性、国际性。第五章 5.1 中国文化空间透视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

34、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5.2 民族与宗教民族:具有共同地域、语言、经济活动、文化和心理特征且稳定的人群。我国民族构成特点:统一的、多民族的、团结的国家。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中国民族分布:中国现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91.6%,其余55个民族占总人口数8.4%,习惯上称之为少数民族。中国民族分布呈现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主要特点。分布特点:小聚居,大杂居;经济落后,资源丰富。民族政策:平等、互助团结、共同发展,自治。主要宗教:佛教、道教5.3 区域文化一般说来,齐鲁文化具有粗旷古朴、豪爽热烈的特点。5.4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中国历史发

35、展过程中形成并沿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一)基于农耕文明的民族文化性格(求实入世的生活态度; 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认识 )(二)基于宗法专制体制的政治文化模式 :1、“家国同构”的政治文化模式 2、层叠有序、尊卑分明的等级结构 3、“大一统”的理想目标 第六章6.1自然灾害与建设灾害就是那些会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各种祸害的自然现象的总称。“自然灾害”系指人力迄今尚不能支配控制的、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各种自然力,通过非正常方式的释放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社会灾害”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而带来的反馈,

36、是由于人的主客观原因和社会行为的失控失调所造成的灾害。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自然致灾因子种类多,发生频繁;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中国减灾建设:防洪(潮)抗旱工程; 防震抗震工程; 泥石流、滑坡、地裂缝防治工程; 防沙治沙、森林防火及防护林体系建设; 农林牧生物灾害防治工程。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等。减灾非工程建设 :包括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与预报警报系统的建立、灾害保险、灾害救援等。6.2 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局部有所控制,总体仍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 中国农村生态破坏:中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土地沙化最严重。水土保持工作总的态势是:点上好转,面上在扩大,治理赶

37、不上破坏,水土流失有加剧的趋势。中国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就: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 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对工业“三废”的处理率、达标率逐年提高; 生态农业建设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林业生态屏障开始发挥作用; 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和供水效益 水土保持和治沙工程取得一定进展。6.3 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多种多样活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的总称。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水平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具有世界意义的代表性物种,种类丰富的区域;生物种类比较丰富,特有种多的区

38、域;保存完好的,具有特殊植被类型或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 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 为人类提供各种工业原料和能源; 生物多样性保存了物种的遗传基因,为繁殖良种提供了遗传材料, 生物多样性为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促进重要营养元素的物质循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采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7.1景观是由气候

39、、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以及文化要素组成的地理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典型地重复在地表的一定地带内。7.2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地域分异规律:整个景观或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按确定方向发生有规律的空间分异的现象。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是形成地域分异的两种基本因素,它们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影响都是不平衡的。两者在地球表层自然界中的特殊表现,决定了地域分异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简称地带性)的基本成因是,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所引起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呈不均匀的分布。地带性的表现是地球表层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由赤道向两极呈有规律的递变。*中国自然景观的

40、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规律:由北到南依次是,寒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地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景观地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景观地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北亚热带是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景观地带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赤红壤景观地带)-热带雨林、季雨林砖红壤景观地带(热带常绿阔叶雨林 热带季雨林)。 干湿度地带性规律: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黑土景观地带 -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景观地带-典型草原栗钙土景观地带-荒漠草原棕钙土景观地带-荒漠漠土景观地带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由东向西依次,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黑土景观地带-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

41、景观地带-典型草原栗钙土景观地带-荒漠草原棕钙土景观地带-荒漠漠土景观地带。我国自然景观的垂直地域分异(P347)结构图式由湿润环境下的海洋性地带谱和干旱环境下的大陆性地带谱构成。青藏高原景观分布具有垂直与水平的复合形式。(可能填空简答)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东部经济景观地带,范围:东部经济景观地带,在地域上包括直接滨海的桂(广西)、琼、粤、闽、浙、沪、 苏、鲁、冀、京、津、辽、台等13省市区。 特点:(1)地理区位优越,交通方便(2)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大(3)基础雄 厚,效益较高,资金相对充裕。 发展方向:对现有的产品,工业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优化;开拓新型产业,商品向高, 精,尖产业发展;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形成外引内联的基地;成为人才培养, 输送机地,发挥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部地带:位置:地域上包括晋、豫、鄂、湘、皖、赣、吉、黑和内蒙古9省区。 特点:优势的地理位置;丰富多样的地表资源与地下资源;既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又有相当的开发 潜力;地带内生产力空间分布相对均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