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部分.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74207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地理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文地理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部分.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文地理部分.精品文档.亚洲人文地理一、领土及地缘关系问题1.北方四岛问题-日俄领土纠纷2.朝鲜半岛问题-二战后分裂。“北方界线问题”、朝鲜“核威胁”问题和驻韩美军问题仍是制约朝鲜半岛稳定的三大重要因素。3.克什米尔问题-原英国殖民地,宗教关系,印巴领土纠纷4.中印边界问题-中印边界划定纠纷5.油气地缘问题-在相关国家对波斯湾、里海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石油资源的竞争、角逐与输油管线的控制。 6.海洋国土问题-主要表现为日韩独岛之争、中日钓鱼岛之争、南沙群岛之争等。7地缘经济与亚太经济合作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2、迅速发展。(3)各层次的区域合作不断加强。-东盟二、民族与宗教冲突问题 亚洲人口分属1 000多个民族,民族数量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亚洲还是世界上宗教的种类和派别最多的大洲。1西亚的民族与宗教冲突(1)巴勒斯坦问题。-巴以冲突,犹太人与阿拉伯人 (2)耶路撒冷问题。-巴以矛盾焦点(3)塞浦路斯问题。土耳其希腊背后支持的土、希两组矛盾(4)库尔德人问题。政治派别之争(5)阿富汗问题。伊斯兰信仰,塔利班组织2南亚的民族与宗教冲突 (1)民族问题。南亚民族问题中最严重的是民族自治和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2)宗教问题。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冲突 3.中亚的民族与宗教冲突 (1)主体民族与其他民族的

3、矛盾。中亚五国有意突出主体民族地位引起其他民族不满主要是俄罗斯人 ( 2)主体民族与俄罗斯人之间的矛盾突出。 (3)国家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民族矛盾。国内民族集中分布,不同地区民族矛盾(4)跨界民族问题。民族边界与行政区的划定,导致跨界民族纠纷5)恐怖主义。伊斯兰极端势力-中国西北分裂组织 东突等三、亚洲工业化的时空过程 起源于欧洲的近代工业文明在产业革命以后的两个多世纪以来,通过殖民、对外侵略、资本输出和贸易等途径,向包括亚洲在内的非欧洲地区扩散和渗透,致使人类社会在短短的两百多年时间内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与欧美不同,亚洲的工业化经历了相当曲折的历程。 亚洲有很大范围内属于季风气候区(

4、尽管成因有不同),在自然界的恩惠下,亚洲很早就产生了高效率的农业,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和自给自足型的农业社会,从而形成了缺乏交流、对土地高度依赖和保守的经济社会特质,这些显然不利于工业文明的产生。至于冷湿气候和贫痔土壤条件下的欧洲,其经济社会则建立在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易基础之上,地理大发现、重商主义、产业革命都与其贸易和对外侵略紧紧联系在一起。亚洲的工业化是在由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下起步的。工业化所需的资本和技术来自宗主国,工业开发集中于为宗主国服务的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加工领域;产业间缺乏关联;有限的盈余在资本主义垂直分工体系下被列强剥夺。1.进口替代工业化就是用

5、国产化的工业品替代进口品,减少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建立本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而采取的“内向型”工业化战略。2.出口导向型工业化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把所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向国外出口,从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即出口导向型工业化。3.新一轮混合型战略目前,IT产业在亚洲的发展的主要特征是:(1)正成为世界性的IT关联设备供给基地。 (2) IT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移动电话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3)印度和菲律宾正形成世界水准的软件产业。四、亚洲工业化的地域格局亚洲太平洋地区城市走廊与功能性城市体系的形成1亚洲太平洋地区城市走廊的形成 20世纪最后2030年的亚洲

6、工业化和经济起飞,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形成东起日本东京,向西经韩国汉城,中国的北京、上海、台北、香港,到东南亚马尼拉、曼谷、科伦坡、新加坡直到雅加达的西太平洋城市走廊。2.资本输出城市(后工业城市) 东京、汉城、台北属于此类城市,现已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总部和国际金融机构、高级的企业服务业高度集中的资本输出城市。3.大量吸收海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城市以上海、曼谷、雅加达为代表。这些城市成为各自所属国家乃至本地区中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中心。 4.以国际交易为主要经济内容的地区中心城市以新加坡和香港为代表。这两个城市曾经均为英国殖民地,以自由化经济为背景早已确立了作为地区性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

7、。欧洲人文地理一、欧洲的人口、民族与文化 (一)欧洲人口地理特征 欧洲总人口现已达7.41亿(2000年),是目前仅次于亚洲、非洲的世界人口较多的大洲。 1.人种构成以白种人为主,人口增长缓慢 导致欧洲人口增长长期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降低,大量向外移民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 2.人口密度较大,而且分布不均匀 欧洲人口分布集中于西欧、中欧的利物浦一巴黎一巴塞尔一汉堡四边形地带,北欧、东欧北部和山区人口分布较稀疏。 3.人口问题:人自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老龄化问题 (二)欧洲的民族与民族问题 由于民族众多,特别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民族分布混杂或在民族地域的交接地区,常常由民族矛盾激化导

8、致武装冲突,由此引发领土争端。在多民族并存的国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民族利益冲突加剧,使得国家分裂或合并,从而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地图(三)欧洲文化地理特征 1.欧洲的语言及其分布 欧洲的语言种类众多,主要属于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以及闪一含语系和独立语系 2:欧洲的科技欧洲是近、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源地,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摇篮。3.欧洲的宗教及其分布基督教是欧洲的主要宗教。 基督教各派在欧洲分布的主要格局是:天主教徒主要分布在西欧南欧中欧等地;新教徒大多集中在英国、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东正教徒主要集中在东南欧的 4.欧洲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欧洲的一些民

9、族语言成为世界性语言,像英语和西班牙语;二是欧洲近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生产管理技术逐渐扩散到全球,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使人类进入了近现代社会;三是欧洲不仅产生了资产阶级,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并且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扩散到全世界;四是欧洲的生活方式、宗教、音乐、美术和竞技体育的许多项目传播到世界各地因二、欧洲现代经济地域格局 (一)战后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 1两大经挤集团并存发展 欧洲共同体是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组建的国家经济政治集团。 经济互助委员会是一个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跨欧、亚、拉美地区的国家经济政治联盟。 2.欧洲五大地理区的经

10、济发展特征 (1)北欧。北欧地广人稀,战前经济比较落后,战后经济繁荣、稳定,如今已成为欧洲经济发达、人民生活福利水平最高的地区。北欧农业现代化、集约化、商品化程度高,畜牧业是主要的农业部门,渔业重要。人口、城市和工农业集中分布于南部,特别是南部沿海地区。(2)西欧。西欧是近现代以来率先起步、工业化最早、老牌殖民宗主国集中之地,也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西欧地窄人稠,战后经济以中低速度扩展,拥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农业,外贸重要,具有众多世界意义的经济中心、工业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3)中欧。中欧资本主义起步较晚,19世纪后期以来进展较快。现在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工业发达,

11、以重工业为主,大多以煤炭资源的开发作为工业基础;(4)南欧。南欧历史悠久、古代文化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因素萌发早但进展较慢,战后以来一度是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新兴工业崛起快,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园艺业、地中海果品业地位突出。 (5)东欧。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政治地图和经济体制变化大,民族因素影响深。各国经济政治联系紧密,工业发达,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落后,农业重要,但发展滞后,结构是种植业畜牧业并重。 (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第一,以欧洲共同体为基础,在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进一步向“欧洲联盟”进军 第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从世界超

12、级大国衰退为欧洲一般经济大国非洲人文地理一、贫困的大洲及其形成原因 (一)贫困的大洲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非洲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主要原因:长期的殖民统治 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速度缓慢非洲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世界的23%和13%,2.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长期形成的单一产品经济工业化水平庄世界上明显处于末位粮食生产十分落后3.生产力布局不平衡南非经济较发达,北非各国经济水平也较高。而大多数国家生产力水平都很低下,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 二、非洲贫困的原因 1.殖民主义掠夺是造成非洲国家贫困的最重要的历史因素 2.生产资料占有和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是形成贫困的结构性因素撒哈

13、拉以南非洲无地或少地农民的普遍存在是造成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3.政治和社会的不安定是造成非洲贫困的又一大因素非洲大陆频繁的政权更迭、内战和边界冲突,以及形形色色的种族纠纷、宗教矛盾、难民问题等等, 、4.非洲的人口增长过快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压力5.现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加剧了非洲的贫困初级产品出口价格下降,进口制成品价格不断上涨,外债多。 6.艾滋病病毒的肆虐使非洲大陆愈加贫困三、产业发展与布局 (一)农、牧业农业是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经济支柱。非洲的粮食作物种类繁多,粮食短缺使非洲成为全球公认的“饥饿的大洲”。生产和出口经济作物是很多非洲国家外汇收人的重要来源。按照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可以

14、把非洲划分为以下7个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区:(1)东北非区。主要属于干旱气候下的灌溉农业,其中棉花生产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 (2)西北非区。耕地集中于濒海地区,农业主要属于地中海类型, (3)萨赫勒和苏丹草原区。粟类、高粱、花生、棉花为四大作物,生产粗放,畜牧业比重较大。(4)几内亚湾沿岸和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区。具有三个特点,即可可、橡胶、油棕、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和林业地位突出,粮食以块根作物为主,畜牧业薄弱。 (5)东非埃塞俄比亚高原区。属热带干湿季气候,以草原景观为主。畜牧业重要,粮食基本是谷物,块根作物不多。经济作物地位突出,包括咖啡、剑麻、茶叶等,是全区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6)东南沿海区

15、。包活莫桑比克和印度洋诸岛国。为热带干湿季和热带海洋性气候、农作物种类繁多,稻谷、甘蔗、腰果、香料等比较重要,而毛里求斯则有“糖岛”之称。 (7)南非高原区。包括刚果河流域以南,莫桑比克以西各国。区内多属草原景观,粮食以玉米为主,次为高粱和麦类;经济作物不多,烟草较为突出。(二)采矿业非洲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非洲矿产可分为六大区。(1)撒哈拉区。非洲最大的石油蕴藏区, (2)阿特拉斯区。为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蕴藏区,总储量约占世界一半,其中摩洛哥居世界首位 (3)西非区。从毛里塔尼业到尼日利亚中部。以利比里亚地盾为核心,广泛发育的铁矿。此外,铝土矿分布也很广,以几内亚为最富。其中尼日尔的阿尔利特

16、铀矿为世界最大铀矿之一。 (4)几内亚湾沿岸区。为非洲另一个重要石油蕴藏区, (5)刚果盆地外环区。矿业中心是刚果民主共和国和赞比亚毗邻处的加丹加高原。这里铜的储量占世界1/6。铜、钴产量居世界前列, (6)南部非洲区。包括赞比西河以南广大地区,是世界上少见的矿藏富集区。其(三)制造业、电力工业非洲工业基础薄弱五、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非洲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布局是西方殖民者长期侵略、统治的产物。,非洲的交通运输业具有典型的殖民性和落后性,迄今仍未形成完整的交通运输网络。(一)铁路和公路运输铁路是非洲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但存在着布局分散,轨距杂乱,标准低劣,有线无网等问题。公路运输已成为非洲目前最主

17、要运输万式(二)海运业和管道运输非洲的海运业在世界上的地位较为重要, (三)外贸 由于非洲各国资源条件和经济结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从整体上看,非洲国家对外贸易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进出日员易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 2.进出口商品构成受单一经济结构制约 3.转口贸易活跃 4.西方大国在非洲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北美洲人文地理一、人文地理特征 (一)历史、民族与文化 (二)人口流动与城市化 (三)美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经济日益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 1.以知识为基础 即知识成为生产、分配和销售的主要内容,知识和拥有知识的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

18、要素;知识还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经济增长从资源消耗型向知识和技术型转化,越来越多的经济附加值是由脑力劳动而非体力劳动创造出来的;许多农业和工业的职业正成为知识工作,现在几乎60%的美国工人是知识工人,80%的新职业是由知识密集型部门创造的。 2.以信息为主导信息技术(IT)产业已成为美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性产业。它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IT生产产业 (2) IT使用产业(3) IT产业成为新的就业机会的主要创造者。3.以全球市场为导向 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使“地球村”变得越来越小。知识和信息无国界,作为主要经济资源的知识和信息必然导致经济活

19、动突破国界而成为全球性活动。4.以网络为载体经济的网络化有两重含义:网络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网络化。网络经济即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信息、商品、服务和资金支付等通过因特网转移二、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一)占据地缘政治、经济区位优势 美国濒临两个大洋,远离旧大陆,其南北两面均以弱国为邻。在现代交通条件下,辽阔的海洋虽不能阻碍它和旧大陆的联系,但却避免了旧大陆战乱的干扰,为它提供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和平环境。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1)地形。美国地形的多样化以及平原山地的广大,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气候。美国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3)水文。美国有庞大而完整的水系 (4)矿

20、产。美国拥有多种丰富的矿产资源 (三)特殊的历史发展条件、 (1)“外部节约”是许多国家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条件。这里所说的外部节约是指美国在历史上没有在创造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制度上花费更多的精力来自欧洲的移民为它带来了“现成的资本主义”。(2)大量的和廉价的黑人奴隶为美国开发其种植园经济提供了劳动力保障 (3)原住居民的数量稀少和滞后的社会经济制度使美国在其辽阔的土地上没有遇到落后的土地制度的阻碍,使它很容易就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农业开发。(4)也是由于土地的广阔和劳动力的相对稀缺,机械化的和大农场农业成为必然 (5)两次世界大战又为美国提供了“外部节约”军事订货刺激了其国内的生产和技术更新,使美

21、国在工业技术上取得了明显的优势;美国产品从此大批进入国际市场;外国的战争移民则为它带来了众多的科技人才,等等。 (四)雄厚的经济性资源(1)高等教育与人才资源优势。美国大学教育非常发达 (2)雄厚的政府财政能力。 (3)庞大的金融产业。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产业,纽约与日本的东京和英国的伦敦共同构成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但是实际上由于日本和欧洲的经济实力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因此纽约的地位扶摇而上。 (4)科技信息遥遥领先。美国是世界上科技特别是高新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三、主要产业及其分布 (一)美国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1产业进一步“软化”产业“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中服务业这一非物质(软的

22、)生产部门所占比重更大,而农业和工业等物质(硬的)生产部门所占比重进一步下降。 2.产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表现在三方面:在制造业中,信息技术设备投资日益增多,服务业中,电信业、广播电视业、其他电信服务业、电影业、法律事务所、保险公司、银行业、证券和商品经纪、医疗照顾、投资咨询公司、批发商、房地产商等信息密集型服务业的产值、就业人数和收入水平都早已超过传统服务业。无论是在工业还是服务业,电子商务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3.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4.以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其中较突出的有:汽车业、钢铁业及农业等。 (二)主要产业及其地域分布 1高技术产业 根据联合国和一些国家的分类,高技

23、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型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航天航空业。(2)电子工业。近年来,美国高新技术的开发重点仍然是世界竞争最激烈的电子工业尤其是微电子工业。 (3)生物技术产业。生物技术就其影响来说,是仅次于信息技术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它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4)环保产业。 2汽车工业 汽车制造业是美国支柱产业之一,底特律是全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业中心。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总部都设在底特律。 3钢铁工业 美国钢铁工业起死回生的秘诀在于:一是发挥大钢铁集团的优势,二是小钢厂依靠技

24、术创新 4.农业(1)美国农业的新发展。尽管农业人口比重小,但平均一个农民能养活128个人。2 (2)美国农业与环境问题。农业发展同自然环境的协调产生了矛盾。 5.对外贸易 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贸易呈现以下主要特点:(1)跨国公司 (2)服务贸易的比重上升。(3)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在进口和出口两方面都呈上升趋势。(4)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出口增长加快。 6对外投资 近10年来,美国在对外投资方面有较快的增长,在世界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投资结构及美国国际投资地位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证券投资在美国对外投资中明显加强。(2)对外直接投资出现新变化。一是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

25、较快,投资额居世界之首。 五、美国的知识经济 (一)美国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1.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2.信息与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3.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角 4.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二)知识在美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1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的核心特征是,知识和技术已超过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成为美国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2.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含量提高 (三)美国政府促进知识经济发展的举措 1确定技术开发重点 2.大力发展信息技术 3.加强高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工作 4.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26、 5.资助并鼓励科研机构、大学与私营企业高新技术研发合作南美洲人文地理一、产业及其分布 1农业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各国农业政策的不同,其农业经济可大致分为两种类型:(1)热带南美。各国多利用本国优越自然条件优先发展用于出口的经济作物, (2)温带南美。各国都很强调谷物自给而十分重视本国粮食种植, 2工矿业(1)采掘业(包括采矿业和森林采伐业)。一是采矿业。二是森林采伐业。 (2)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巴西、阿根廷等国。 3建筑业和服务业 (1)建筑业。建筑业的发展与南美各国城市地域急剧膨胀有关,成为部分国家经济的主导部门之一。 (2)服务业。 (三)南方共同体市场 该联盟由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四国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