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张卫东.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58265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编:张卫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主编:张卫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编:张卫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编:张卫东.doc(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主编:张卫东.精品文档. 主 编: 张卫东 副主编: 刘耀东 编 辑: 吴光辉 徐亮 史汉钧 地 址: 北京朝阳区垂杨柳北里 十四楼一门十五室 邮 编: 1 0 0 0 2 2 【曲头】卷首语: 看着本期的校样,心里很不是滋味。接连两期,纪念逝者的文章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我们的良师益友这几个月走得实在是太早了,有的朋友看后调侃说:“八角鼓讯快成讣告了!”的确近期活跃在北京票房的老先生们的逝世,对于八角鼓艺术是巨大的损失。这是我们不愿看到或听到的信息。在我们哀悼纪念已逝前辈的同时,由衷地希望年轻一代的票友们能够加快学习的步伐,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尽

2、量多地继承八角鼓艺术;也希望老一代八角鼓票友们把尽量多的艺术财富传给后学之人。冬日已到,谨以一组描写冬景的传统岔曲奉上,为读者们消去这冬日寒风! 秋末冬初 秋末冬初,霜打败竹。云屯雾聚罩茅屋,饮酒赏雪偎红炉。过板童儿报道好大雪,望长空似那柳絮飞扬卧牛无停住,慌得我提笔错绘九九图。 冬 冷 难 言 冬冷难言,暖阁高谈。命童儿八角鼓讯2000年12月 第十三期开窗赏雪望川前,见一人踏雪归来似浩然。过板 我这里抬手高言把友人唤,问尊兄前山可是梅卧牛 梅花院,去到那雪梅之处访良贤。 冬 景 可 爱 冬景可爱,寒气侵怀。掩柴扉欲往前村把故友拜,迎面见邻翁策杖踏雪来。过板 同携手,入茅屋,童儿偎火,将酒筛

3、,赏梅花畅饮开怀卧牛 逍遥自在。醉醺醺,携手同观竹篱外,见鹅毛片片似剪裁,梨花朵朵空中舞,真乃是山川宇宙一色白。 冬 景 可爱 冬景可爱,冬景儿难挨。天风吹送瑞木花开,竹径松窗都似粉埋。过板 拥炉独坐,见院落门开,赏雪吟佳句,观花骋雅怀。乐陶然欲觅香醪卧牛 问奚童何在,忙取杖头钱、玉壶将春买。童儿出户值邻叟他说道,访友消寒我载酒来。 【数唱】同心同悦 众口同声记北京曲艺票友二次赴津交流演出盛况金秋曲艺沙龙应天津名流茶馆邀请,于9月24日组织北京曲艺票友第二次赴天津交流演出鼓曲专场。在天津广大曲艺爱好者和曲艺同仁热情支持下盛况空前,演出获得成功。这一次是继1999年4月首次交流演出之后第二次赴津

4、交流演出。为了向天津广大观众汇报、展示北京曲艺票界的状况,这一次组织了老、中、青、少不同年龄的票友和京津两地观众特别喜爱的曲种、曲目进行了交流演出。参加这次演出的票友有:高家兰、胡全琛、李燕生、律宁、王兰凤、唐柯、徐亮、孙庆玲、翟静婉。还邀请了刘淑一(花莲宝)、王珍老师友情助演。赵玉明老师仍为艺术指导。参加演出的最长者为高家兰老师,75岁高龄,最年轻的是翟静婉同学年方14岁。这次参加演出的同志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都积极、认真地做了准备,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最拿手的曲目贡献给观众,受到了天津观众的欢迎,博得了好评,每个节目的演出都获得成功。天津的广大曲艺爱好者,最爱曲艺,最懂曲艺,也最支持曲

5、艺。这次演出的成功,主要得力于广大观众的热情支持。演出前的海报一经贴出,广大观众就盼望观看这场演出。演出的当日,上午9点多钟剧场门外就堆满观众等座。中午不到1点,场内就座无虚席了。凡是能加座的地方都加满了座位。到演出开始后还陆续来人,使得不少观众不得不站在门外、楼道“听大鼓”。场内的热情情景更是难以描述。随着每个节目上下,场内的掌声、叫好场不绝于耳。很多观众伴着每个节目,用手击节、小声吟唱,台上台下交融一体,真的体现出“同心同悦,众口同声”的情景,实在感人。热心观众还以赠送花篮的形式鼓励演员的演出。整场演出共得到观众花篮26个。在天津观众热情好客的支持下,每个演员都发挥了最好水平,取得了最佳效

6、果。这里应该特别提出的是,天津曲艺界、票界对这次演出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著名梅花大鼓演员张雅琴同志为这次演出做了很多工作,并再次应邀主持了这次演出。现任天津市曲协秘书长张志宽同志到场对北京曲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曲艺名家张伯杨、李迫鹏、周文茹、杨凤杰、赵桐光、刘秀梅、杨芸和张帼英等同志到场祝贺观看演出并为每位演员都献了鲜花。张秋萍、杨雅琴、马慕荣同志因演出不能亲临,也送来鲜花和花篮表示祝贺。花五宝老师因故不能亲临,派女儿和弟子赵锡佐、王莹代表她到场祝贺。特别是周文茹老师身患重病,行动极不方便,让弟子张喜荣搀扶着到场观看演出并登台亲自为刘淑一老师献花。此外,由张伯扬老师

7、撰文,李迫鹏老师书写的:“金秋沙龙公演津地,名票荟萃少长咸集,高雅艺术深厚造诣,俚语为贺观摩学习”大条幅悬挂剧场,为演出增加了光辉。这次赴津交流演出能取得圆满成功,除进行了精心策划,精细的组织工作外,全体同志们的团结一致,通力合作,为演出的成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是一项重要的原因。参加演出的全体同志不分年龄、不争场次、克服各种困难,一切服从演出。唐柯、翟静婉都是在校生,平时功课都比较紧张,尤其是翟静婉同学刚上初中,课程多、压力大。她在努力完成作业的同时,为这次演出挤出一切时间练习曲目,保证了学习、演出两不误。徐亮同志也是大学在校生,本来没安排他参加演出,但有一人因故不能参加演出,想请徐亮补场。徐亮

8、同志二话不说,以救场如救火的精神参加了演出。特别应该提到的是老艺术家刘淑一和赵玉明老师,在去天津演出的前两天都发生一些意外。刘淑一老师外出时不慎跌了一跤,胳膊、腿都摔肿,左脸也摔青。这么大年纪的人,摔得这么重,无论如何也不能参加演出了,但刘老师考虑到演出的整体利益,毅然忍着伤痛参加了演出。赵玉明老师的爱人也是在演出的前两天因病住了院,需要家人护理。赵老师考虑再三,自己如果不去,外孙女静婉也不能去,对演出实在有影响。就毅然决定让女儿替自己护理病人,带着外孙女参加了演出,演完后即刻返回了北京。两位老艺术家的艺德和敬业精神实在值得很好地学习,她们的行动为这次演出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刘焕荣 撰稿 金

9、 秋 津 门 赏 “金 秋”9月24日,时值金秋,天津名流茶馆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北京金秋曲艺沙龙再次在津举行了北京曲艺票友专场演出。笔者有幸,承蒙北京曲友们错爱,作为特邀嘉宾,美美地有了一番艺术享受,真可谓:金秋津门赏“金秋”!回归茅舍,夜难成寐。曲友们的音容笑貌翩然在目,金石之声犹然于耳,余音绕梁,何止三日。感慨良多,一吐为快。整场演出给人的总的感受是水平高。您瞧剧场爆棚,不得不加座,走道几乎挤没了,还是不行,剧场的门关不住了,门外也坐满了人,楼道上还有许多站着的,自嘲地说:“听大鼓,听大鼓么”。真是就差卖“挂票”了!原因何在?因为去年北京的票友来天津演过一场获得巨大成功。这次来,天津曲迷

10、们就都不愿意放弃这一难得的机会,演出中高潮迭起,掌声喝好声接连不断,响成一片,台上台下水乳交融,简直不能用一个“火”字来形容,都“炸”了。把在座的天津票友“嫉妒”得肚子鼓鼓的,真恨自己不争气。演出水平高是实情,未免说之泛泛,具体说来我觉得整场演出有那么几个突出的特点:京味浓,曲种精,流派多,曲目丰。全场共使11块活,除了1块京东,就全属于诞生于北京的,京津两地公认的,拥有演员和观众最多的京韵、梅花、单弦这三大曲种了。曲种不多,但流派纷呈,仅从曲种上看就称得起京味浓烈,从演出我们更能嗅出这京味的馥郁芬芳。比如快书中“醒子”的运用,单弦鲁达除霸、河伯娶妇是天津舞台上少见的。几个返场岔曲,不要说在天

11、津的舞台上,就是在天津的票房里,也难听到。老弦师李家康在弹湖广调时的接腔伴唱,老观众听着有一种久违重逢的亲切感,年轻观众听着觉得挺新鲜。其实当初荣爷和于爷这二位老搭档就是这么使的。有好多并不坏的东西都让我们丢了,现在是怎么省事儿怎么来,很多牌子的优美拖腔都免了,什么时候倒推船光唱字,不使腔那才叫万事大吉了。另外,有的段子也不同于天津流行的使法,不再一一叙述。少长咸“宜”,老当益壮,后生可畏。金秋曲艺沙龙广聚人才,老、中、青、少四世同堂。上至75岁高龄(高家兰先生)小至二七学童(小翟静婉)这回是全来了。上次来最年轻的是律宁,这次年轻人来了四位。像胡全琛女士、李燕生先生等都算中年吧,真个是“呼啦啦

12、来到天津卫,个顶个的逞豪强”。花莲宝老师的演唱在剧场中掀起了第三个高潮。因花老在天津早就有知名度,后来去了东北,回到北京后,也没怎么到天津来,久违了的老观众们争相一睹花老的丰采。老先生“铺纲”说:“年纪大了,嗓子气力都不行了。”您别实心眼,真信,怹那是客气,人家使的哪块活呀?悲秋哇,多大的活呀!一落儿没码,高成低就,神完气足。一个大怯何歌来行云流水,一波三折,不服不行,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噢!您再看那观众,摇头晃脑的,点头咂嘴的,拍掌击节的,随声附和的,醉了,美了,疯了!因我坐在嘉宾席上,得看得听,感受自然深刻。我就担心高家兰老先生这场怎么接,干曲艺的都愿意攒底,这底是那么好攒的吗?临到老先生出场

13、了,但见他款款而行,台步沉稳。左手夹好八角鼓,脸上不卑不亢,双眼炯炯有神,徐徐扫视全场,随弦打鼓,剧场安静下来。我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老先生怎么那么压台呢,凭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姜是老的辣呀!有些道理。而我却要说主要的是老先生表现出来的大方家数,是满身的书卷气,也即是大家所说的“气质”。我还担心的是(都是“自作多情”),我去后台问候老先生时,得知老先生今天使河伯娶妇,我想干什么使皮儿这么厚的活?要得下菜来吗?事实证明,我又白担心了。坐在我旁边的人问我:“这老爷子唱得那么好,您知道他吗?”我告诉他:“北京名票,曾向多位名家学习,和张伯扬、李迫鹏等皆为同辈。”那人恍然大悟,点头说:“哦,怨不的呢!

14、”胡全琛女士系出名门,其父为曲艺名家胡玉民,著名小生萧润德是她的爱人,但她在退休前却和曲艺无缘退休后于95年,才在钱老家的票房学习曲艺演唱,正式跟孙书筠先生学京韵是在96年初,并于去年夏天得入孙氏门墙。胡女士有天赋的好嗓子,执着,苦学,才几年便有所造诣。一曲连环计歌来颇具乃师风范(这段本就是孙师的成名作、代表作)。其中“带腔”使得韵味十足。我和王兰凤女士认识是在4年前,那次是我和天津的十几位票友,应高家兰、娜欣等先生的邀请,到北京去走票,她看过我一场遇兄戏叔。从那起,不管是在天津、北京见了我总要叙谈叙谈。我了解,她从60年代学唱京东,但仅学了3个月就搁下了,只是近三四年来才又拾起来,我只听过她

15、两次演唱,一次是去年在长寿园,再有就是这次,给我的感觉是大有长进。难能可贵的是女的唱京东的可太少见了,何况又是唱得那么有板、有眼、有滋、有味。李燕生先生多才多艺,能唱梅花、唱单弦、还会弹三弦。“金秋”两次来津演出,都有他的活。上次是梅花探病这次是思亲,返场岔曲八哥戏耍)。李先生宗金派,歌来黄钟大吕,很有神韵,他的演唱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翟静婉这个小姑娘,今年才14岁,是赵玉明先生的外孙女,别看人小水平可不低,就是她掀起演出的第一个高潮。白派京韵探晴雯因观众们都耳熟能详,使起来就更不容易。而小静婉,让观众们认了可, 点了头, 一句一起尖儿,一落儿一叫好儿,现场气氛太热烈了。她嗓音清亮,口齿清楚,板

16、槽磁实,模拟人物,惟妙惟肖,演唱作派倒像是个“老”演员。我尤其爱看的是,一曲歌罢,左手板往鼓上那么一拍,右手键子往鼓上那么一搭,双肩微耸,鞠躬谢场,含着那么一点稚气,透着那么一点俏皮,又显得那么老到。“小荷才露尖尖角”再接再厉,定前途无量!唐柯的演出掀起了第二个高潮。唐柯从97年底才开始跟种玉杰学唱京韵,满打满算,不到3年,一段截江那么吃功夫的活,让他使得这么好。他鼓打得好,韵味好,嗓音横竖兼备,刀枪架也有,不必多说。单凭唐柯唱罢,赵桐光上台向观众说了一句:“就仨字儿,比我强!”这件事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赵桐光的话固然是有些过誉和自谦。但后生可畏,直逼其项背,却是一点不假的。律宁家学渊博,是名家

17、朱少亭的外孙。李迫鹏先生的入室弟子,并在京主持群贤共乐曲艺票房。上次他来使的是褚遂良,这次使的是快书汜水关。如今使快书的极少,因为快书武的多,文的少(像草船借箭),而武的里面,无论是长靠还是短打,不但要求在唱上一气呵成,还要求“身上有”。律宁贤弟得李师真传,唱作俱佳。还有几位演员也都各有千秋,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的说了,有欠周到,望乞恕罪。整台演出台风正,文化气息浓;层次高,也是一个显著特点。京津两地弦师的友好合作也不可埋没。剧场外又是一个热烈的场面。楼道内,天津专业的职业剧团的演员们和票友们和北京的朋友们在一起畅叙友情,切磋技艺。整个名流茶馆洋溢着节日气氛!金秋曲艺沙龙是北京几个颇具影响的曲艺票

18、房之一。能搞出这么大的成绩千万别埋没了那些“不唱”的“票友”,像刘焕荣、郑克康先生等,还有把舞台让给年轻人的刘富权、刘耀东、范淑玲先生等,没有他们后方、后台的辛苦,也难有前台的风光。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天津的曲友们用一首歌的歌名来结束此文何日君再来! 天津曲友张权 撰稿新时代曲艺之友票房开排 为弘扬民族传统艺术,活跃首都群众文化生活,北京群众艺术馆开办了“新时代曲艺之友票房”。在广大曲艺爱好者的支持下,“新时代曲艺之友票房”取得初步进展。为了使曲艺事业日益兴旺,北京市群众艺术馆的领导与天津市曲艺主管部门多次协商,力争把曲艺票房办成京、津曲艺之友的一个交流窗口。在这里既能以曲会友,切磋技艺,也可共

19、同协商、策划曲艺专场演出,使曲艺这一民族传统艺术在北京形成新的景观。为此在11月本馆特邀天津单弦、时调演员梁淑华和京韵大鼓小演员、12岁的孔晓萌以及李建英、周德林、齐瑶等乐师参加京津曲艺交流演出。曲艺观众能在北京群众艺术馆不仅看到北京的曲艺节目,同时也能欣赏到天津曲艺名家的优秀节目。北京群众艺术馆的曲艺之友票房定於每月的前三周活动三次,每周六下午2时至5时在多功能厅活动。地址在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内大街抄手胡同64号,可乘地铁、102、105、109、22、44、48、25、15路等公交车辆在宣武门下车即是。 北京市群众艺术馆立纲 撰稿 【普天乐】开卷词曲: 岔曲 有种 人 张剑平先生 遗作官爵

20、显赫,巧取豪夺。不学无术少才无德,您若问骏马得骑高官得坐凭什么?凭什么?听我说。他有权术,玩儿花活。会抬轿子唱赞歌,送厚礼,请大客。溜捧奉承敬,能忍又能磨。遇上事见景生情随机应变眼神儿活。过板 善于那吹吹拍拍假戏真做,看风使舵察卧牛察颜观色。难能可贵的就是他有一个,死人能说活的三寸不烂舌。 作於一九九一年夏 圆了我爱曲艺的梦 卓 英我从6岁起就随父亲在西直门外的朝阳庵野茶馆听单弦。那时家父在农事试验场(今北京动物园)做会计,在他的同事中有能唱八角鼓的(可能是赵俊亭先生),得知他们在朝阳庵野茶馆过排玩儿票。说是票房,其实所谓的“房”,我还真没进去过。记得我是在院中土台下碎砖头砌的桌凳旁,吃着煮咸

21、花生、煮木樨枣儿看的演唱。一般是夏秋季的星期天,中午饭后家父带着我和哥哥弟弟去听。兄弟中只有我爱听唱,他们兄弟二人却去茶馆对面的大坟地草丛中逮蚂蚱、捉蛐蛐、捡草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中年人,白净脸儿穿一身白纺绸大褂儿,青缎子小圆口儿鞋,手中的八角鼓儿也是光彩夺目,两挂黄丝穗子。他唱的是根据聊斋黎氏改编的引狼入室,唱完后许多老头儿们喊着“好,再来一个。”那人又唱了一个小岔曲秋色凄凄;大家还不干,又唱了一个大实话;有人还要求唱,这时有人说累了,那人才拿了大白手帕擦汗笑着走下了土台儿。我没有注意伴奏的那位什么样儿,只是觉得那弦子和八角鼓配合的十分好听。家父是左嗓子五音不全,只是欣赏不能唱,可词儿记

22、的很多。 北京沦陷后,家父失业到外地谋生,后来在天津定居为商家当会计。我于17岁结婚,婆家都不喜欢曲艺。直到1949年天津解放后,我父亲的生活提高了,接我回娘家时便带我到劝业场小梨园去听曲艺。先前,刘宝全、白云鹏、王佩臣我都听过,但尽管是名演员却总觉得少点什么,家父说缺的是“书卷气”。曹宝禄、谭凤元是在收音机里听的,原来吸引我的是单弦和八角鼓那“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韵律。那时没有电视只能听收音机,矿石的,有天线。我父亲来京也带我去听过曹宝禄先生的岔曲。那是唱完单弦挑帘裁衣以后唱了一个风雨归舟台下掌声如雷,下不了台啦,又唱了个反风雨归舟急风骤至,还唱了一个八怕才下了台。到今年夏天为止,半个多世纪了

23、。退休后,侍奉赡养卧病10年的老父去世,两个儿子成家立业,三个孙子一个孙女还有孙媳。他们五位青年两位大专三位大本,没有一位懂单弦岔曲的。儿子儿媳也不懂。我一闲下来就魂牵梦萦那70年前的朝阳庵票房演唱。当时北京连曲艺的盒带都买不到。1998年10月18日我去书店,有天津专卖曲艺盒带的摊点。我买了骆玉笙老老人的三盒磁带,重整山河待后生及剑阁闻铃等全在内了。还有白凤鸣、刘宝全的磁带,可惜年深日久,他们的录音已不是原来的声音了,还有阎秋霞的,也有梅花大鼓。可惜单弦只有挑帘裁衣,是天津演员唱的,还有刘秀梅、阚泽良等人唱的单弦。我要买的曹宝禄、谭凤元二位曲艺老前辈的单弦、岔曲反而没有。我是去年深秋搬到这城

24、乡结合处来,临来时与38年的老邻居话别时大有“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谁知应该是“莫愁前路无知己”。由于颈椎压迫神经以致右下肢阵发性疼痛,行走不便更没有机会看单弦八角鼓了。可是做梦也没想到,我居然在我家楼下的红领巾公园遇到了魏鸿仁贤伉俪。整个冬天每天见面总是含笑点头招呼。酷夏傍晚,我和我老伴坐在楼下铁栅栏东侧纳凉,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回头,魏老和夫人在铁栅栏西侧纳凉,由于我们都行动不便,索性就隔着铁窗(铁栅栏)简直是挨肩而坐,这下聊起来了。我不由得谈起我渴望看到八角鼓岔曲,电视台曲苑杂谈中不演单弦八角鼓。那优美的弦子声配上八角鼓的弹打,更是铿锵动听,八角鼓下的

25、流苏飘荡得太美了。魏老听后,笑了笑说:“我也是个曲艺迷”。原来他不仅是一位著名厨师而且还是老一辈单弦八角鼓名票,他曾结合自己的职业演唱的单弦巧相逢在北京曲艺界轰动一时。我一听魏老是老票友,可来了劲儿。我说我在1951年3月参加艺术业余学校大学班,老舍先生给我们讲过通俗文学怎样写快板。老舍先生说杜甫的兵车行就是快板句式:“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接着又说:“打竹板,迈大步,眼前来到棺材铺。”深入浅出的艺术讲座,深受同学们欢迎,大家都笑了。老舍先生为我们讲了曲艺离不开十三道大辙,为了好记。压缩成十三个字:俏(摇条)佳(发花)人(人辰)扭(由求)捏(乜斜)出(姑苏)房(江阳)来(怀来)东(

26、中东)西(一七)南(言前)北(灰堆)坐(梭波)。”我向魏老说我继承了先父的五音不全左嗓子,不能唱。曾试编了京韵大鼓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那时没有机会接近曲艺界人士,没有人指导。我问在哪里能找得到岔曲、单弦的唱词。魏老先生回答:“我还有些曲词,还有一本书叫八角鼓讯。”我迫不急待地说:“书在那儿卖?”魏老说:“没处买,是送的。”次日我从魏老家看到了八角鼓讯第十一期,他每天借我一本,次日我一定还。我兴奋地记下了刊头上的地址写了封信,抄了一支谐趣岔曲小孩放风筝和一段诙谐大鼓词周仓偷孩子并奉上30元钱。谁知半个月下来,如泥牛入海音信杳无。原来是触犯了邮政政策,不该在信中装钱,不是被扣了就是丢失了。而后,魏老

27、又从张玉林老先生处找到了张卫东同志的电话。卫东同志在电话上就答应我一定亲自到我家把书和岔曲送上门。我简直是高兴极了。真是奇缘。我冥思苦想了70年前票友演唱的岔曲竟然在我77岁时(2000年9月29日)如愿了。那天下午经魏老介绍,卫东同志和他的两位学生唐柯、苑晨等三位青年曲艺爱好者来到我家。听说我想听岔曲,因为颈椎有病行动不便,他们带着弦子和八角鼓来了。上楼来把岔曲送在我面前,我都乐糊涂了。泡袋茶时竟忘了撕去外边的包装纸袋。正在联大读大学二年级的唐柯同学弹弦伴奏,卫东演唱了风雨归舟、八花八典、秋景、紫绶金章等四支岔曲,我听得如醉如痴。我找到了那份儒雅的风度书卷气,同时也倾倒了我们全家,连我们同楼

28、层的退休老工人李大姐都说:“这曲儿真好听,我听不懂,可是听了觉得混身舒服。”苑晨是唐柯的同学,也是联大大二的学生,他为我们说了一段评书,是三国中的一段贯口儿,嘴皮子的功夫真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我紧握住这些青年们的手,他们使我圆了70年前的梦。说来有缘,通过提起言菊朋先生,继而又谈到了我50年前的房东崇秉南老伯,他是言先生的表哥。他的长女崇鑫庄大姐是张卫东的义母,卫东同我老伴的好友马德旭也是忘年友,真是相见恨晚。我们全家一再向这三位青年道谢,卫东同志说:“您应该感谢魏鸿仁老先生。”王 金 凤 艺术生涯回忆王金凤 口述 罗剑 整理 六、铁路文工团 从朝鲜回来,我们在北京休整了一段时期。没过多长时间

29、,上级又把我们调到内蒙古牙林线的原始森林(现牙克石市地区,原呼伦贝尔盟喜桂图旗首府),为那里的铁路职工演出。这一次有荣华技、杜三宝、彭子富、杜元岭、杜凤兰等。这里修铁路的工序是先修公路,好运送建筑材料和物资,然后再修铁路。说是公路实际上就是用桦树皮铺的路,和现在意义上的公路没法比。走在上边软软的,脚底下都是桦树皮和原始森林特有的塔头草。我记得马聚泉编演过一个段子还专门提到了当时工人们的工作环境。里面好像有这样的词句:“塔头草似弹簧”那种路一次根本运不了多少东西。一辆牛车只能拉一袋面。我记得有一次,一位赶车的师傅为了照顾我,特意要我坐在牛车上。结果走着走着,有一边的车轱辘陷到了塔头草里,牛车翻了

30、,把我给摔了出去。我好不容易从稀泥地上爬起来,低头一看满身都是稀泥,我还想哪:到宿营地再洗吧。过一会身上的稀泥,自己干了,我用手一掸,全掉了,原来看上去的稀泥其实都是多年的草灰。 平时我们就和工人一起住到工棚里。床就是用当地的白桦树搭起来的。一拉溜二十多个,中间用一块板子隔开,男同志在这边,女同志在那边。演出时就在工棚里搭灯光演唱。有时一部分工人收工晚,没看上我们的演出,我们就到他们的工棚特地为他们唱。最忙的时候一天能串五六个工棚。其实这期间最累的还不是我们,最累的要算马聚泉啦!因为当时他负责灯光道具,就光那两个灯光架子就有好几十斤。我们每到一处,他都得扛着。到地方还得拉电线,架灯光,装台,到

31、时还得上台伴奏,完了事还要收拾东西。所以他是最累的。我们队的同志经常帮他拿东西。我是帮马聚泉扛灯架子的主力。牙克石原始森林中的虫子是非常厉害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咬儿”。这种虫子不要说它咬你一口,有时候它往你脸上一撞就是一个大口子。所以那时我们外出时都要带面罩,就是为防虫子撞。有时我们在一边唱,同行的杜三宝头顶着大灯,旁边还得有一个人拿个拍子打撞在灯光上的虫子。不然虫子一拐弯就奔演员了。有一次我们组有一位演员,是谁我忘了,唱着唱着一个吸气,正好有一只虫子飞进了他嘴里,这位立刻大咳不止。我们不但和虫子斗,而且还得和蛇斗。这里的蛇简直是防不胜防,不定从哪就冒出来。可能是从小落下的病:我是最怕蛇的。

32、每次上茅房都要先拿一根棍子,在草里打一打,正所谓“打草惊蛇”嘛。有一次我上厕所,蹲下以后裤腰带就搭在草上了。草上有露水,我不知道,拿手一摸挺凉,脑子里马上就闪过一丝恐怖:“蛇有蛇!”提上裤子蹦起来就往外跑,那次可把我给吓坏了。可是这还不算我最倒霉的,别看我这么怕蛇,杂技演员荣华技可不怕。那回他逮了一条蛇,扒了皮用一跟棍子穿起来,立在门后面晾着,我不知道,一进门棍子倒了,吓得我立刻就倒下了我们睡觉时用裤腰带把脚那头系上,一是冷,二是怕蛇钻进来。有一次,我们睡着睡着,马聚泉脚底下的床腿断了,整个床铺塌了一半下来,可是因为我们白天为工人四处演出实在太累了,马聚泉没醒,还接着睡。第二天早晨大家起床,忽

33、然发现在马聚泉塌了的床底下,盘着一条1米多长的大蛇。还有一次,马聚泉早晨起床刚要穿鞋,忽然发现自己的鞋里居然也钻进了一条蛇。 原始森林里是没有地名的,我们所走的地方是按“公里”记。就是说:路修到几公里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几公里”。 我们走到12公里时遇上了山洪,整个把我们困在了那个地方。那可是原始森林,林子里什麽狼虫虎豹全都有。我亲眼看到在洪水中有两只野狗熊:一只大熊头顶着一只小熊,在洪水中行走。被困在这里走不了啦,我们就只好呆在这儿,先为这里的筑路工人演出。天气潮湿,蚊虫叮咬到还是能忍受,就是这吃不饱受不了。你想:在这原始森林中修路,所有的建设材料和生活物资全靠工程车运送,现在发了山洪,车

34、过不来,我们就只好暂时克服一下啦。我记得当时我们吃的是高粱米和豆子。由于环境艰苦卫生条件差,我们有不少同志全都拉肚子。马聚泉告诉我他亲眼看到的一件事:我们有一位演员也拉了肚子,但是还坚持为工人演出。在台上穿了一条不算短的裤子,结果高腔一使劲,后边就出事儿了,顺着裤角就流下来了,旁边拉四胡的何立曾直躲。说实在的,这里的条件确实很艰苦,但是我们都挺过来了。这种种的困难以前不要说遇见,就连想也没想过。就拿洗澡来说:解放前我是到李铁拐斜街的润身女子浴池洗澡。过去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去。解放后我跟随铁路文工团到了天兰路的郑州西干局,和工人们一起到铁路职工浴池洗。先开始我死活就是进不去那大池子,不是别的,

35、就是不习惯。结果我们团的周爱珍一把把我给推了下去。在太原踢球,每人发了一套背心裤衩。我穿在身上别提多别扭啦,觉得腿边总缺点什么,也是死活出不去门,和郑州一样也是叫人给推出去的。现在在原始森林里,我遇到的困难比起上述问题要严峻的多,何况我又是女同志,但是我都坚持过来了,而且没觉得有多麽苦,相反到觉得能为工人演出是一件多麽幸福的事啊。从一个旧艺人到一个文艺战士,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是巨大的。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转变,是和解放后党对我的教育和我所亲眼看到、体会到的无产阶级朴素的阶级感情是分不开的。从牙克石回来我们又被调往宝成线(宝鸡到成都)和成昆线(成都到昆明)慰问演出。此时我们的队伍就已经壮大了,不仅有

36、我们曲艺队,还有杂技团的一部分人。有一句话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前我没去过四川,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等我到了四川才真正理解这句话。那路是真险。我们一行人一路上经常看到有翻车的情况发生。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给一处工地演出完毕以后,回到住地,领导告诉我们:负责我们后勤的同志们没看到演出。于是我们就为他们加演了一场。有一位做饭的大师傅特别爱看。第二天我们收拾东西赶奔前面一个工地,路上受阻,原来前面又发生了翻车事故,我跑到前面一看,正是我们那辆后勤车翻了。我看到做饭用的锅碗瓢勺翻了一地,最让我痛心的是那位昨天还在听我们演唱的大师傅已经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了。 为了防止再发生意外,领导把我们曲艺队分

37、成了两组:马聚泉等重要演员一组;我,包会申,何立曾等人一组。先前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分,后来明白其实这是把一部份重要演员给保护起来了。结果马聚泉不明白,还在那里一个劲的写思想汇报,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 虽然我们这一组危险了一点,但是我们确为此而有幸爬了一次峨眉山。正值夏天,我记得当时就只有我和包会申两个女同志,伙同大家一起上山。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爬到九老洞,休息了一夜,第二天爬到金顶,又休息了一夜,第三天从九十九道弯下山。我们特别幸运的是:峨眉山两大奇景我们都看到了,那就是“日出”和“云海”。本来到峨眉山看得见“日出”就看不到“云海”, 看得见“云海”就看不到“日出”。因为看“日出”必须是

38、晴天,看“云海”必须是阴天。我们上山时正赶上这天是先阴后晴,所以全看见了。我站在金顶上,远山之巅是一轮红日,脚下是茫茫云海,再吸一口金顶清晨的空气,那种感觉简直无法用文字来形容。我恨不得跳进云海,让自己溶化在祖国的怀抱之中。我们上山时每人只穿了一件衬衫,在金顶宿营时特别的冷。金顶的一位老和尚就为我们拿来了许多庙里人穿的棉衣。晚上,我们穿着棉衣,围坐在篝火旁,畅谈自己对未来祖国建设的美好憧憬,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是多麽幸福啊!第二天我们出发下山时我才感觉到“不行了”。虽然我当时也就30多岁,但毕竟是女同志,我和包会申两个人都已经是走不了路了。别说走,就是站在那里,两条腿都直打哆嗦。没法子只能让“

39、坛子木”(耍坛子的杂技演员彭宝林的外号)架着我,陈金宝架着包会申,这才下的山。路过九十九道弯时,我往下一看差点没晕过去,太险啦,要不是坛子木架着我,我可能就下去了。结果我和包会申两人整整7天没走了路。 我们在成昆铁路线上,还遇到过一次大水。以前也见过发水的,比如说在牙克石那次见过狗熊母子过洪水。但那都是有惊无险,可是这一次大水可是让我刻骨铭心。那是在嘉陵江桥上。在没过桥之前,嘉陵江就已经开始涨水了。我们接到上级命令抓紧时间过江,好赶到下一个工区演出。于是我们就开始过江。在前面的是运送道具和物资的工程车,人在后面跟着。就在工程车过去了,我们正走到江桥中间的时候,嘉陵江洪峰赶到了。洪水先是没过了桥

40、面,我们趟着水还能走,后来洪水没到了桥栏,脚下的桥面根本看不见了。此时我已经有点站不稳了,这时朱鹤鸣在左,马聚泉在右,俩人一边一个把我给夹住了,我这才算站稳。忽然我身上的一条吊带落到了水里。我下意识的伸手一划拉,整个身子顺水一歪,就要往前走。两边的二位猛的一使劲才把我拉了回来。渐渐的,洪水漫过了整个嘉陵江桥,就连桥栏杆上的凸起也看不见了。我们三个人只能凭借印象,看着远处的山辨别方向继续向前走。终于走过桥了,当我们的脚一踏上对岸的土地,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回头一看:正好又有一股洪峰推了过来,刚好经过我们走过的那道桥。已经到了对岸的工程车司机握着我们的手说:“你们可真勇敢,那麽大的水你们居然还敢过

41、桥,要是晚一会儿,洪峰可就过来啦!刚才我可是为你们捏了一把汗哪!”当我们的慰问团到达重庆时,正赶上重庆的夏天。好家伙,夏天的重庆有中国四大火炉之一的美称,那种热让我们这些北方演员可真是一时难以适应。我在台上演唱如造雨自不必说,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下了台没地方找凉水。重庆的水龙头一拧开,流出来的是三四十度的热水。和我同去的包会申更是倒霉,刚到重庆随身携带的包袱就被偷了。包袱里面有刚发的演出服,换洗的衣物和当月工资及粮票。这件事把当地铁路局领导都给惊动了。后来我们这支演出队伍又一次被调往牙林线慰问演出。这次去比刚解放时那一次去条件要好一点了。因为经过几年的建设,那里的铁路已经初见规模。可是我们还是遇到

42、了新的困难。我们上一次去是夏天,赶上发山洪;而这一次去的时候正值数九隆冬。到了那里就遇上漫天的风雪,吹的人根本睁不开眼睛。领导为了照顾我们,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双大毡靴。这种大毡靴是专门为我们走在一尺多深的积雪里而配备的。我们住的地方是一个大帐篷,里面一拉溜用当地白桦树搭起的床。睡觉时女同志在这边,男同志在那边。我们的褥子足有几寸厚,相当的暖和。在帐篷里烧的是两个“大半子”,。“大半子”就是一个汽油桶,里面烧的是“半子”,原来“半子”就是和桶一样高被劈成四半的圆木。那火苗子足有半尺高。但即使是这样,第二天早上起床,掀起褥子看褥子底下还是冻了一层冰。我们的队长是说相声的童竞川。童队长平时说话就逗,而

43、且平易近人,尤其是对待青年同志。有一天晚上,我们演出回来睡觉,因为天冷我们都一时睡不着。有几个杂技团的小女孩就撺掇童大爷讲鬼故事。反正也睡不着,童队长就开始讲。先开始还行,后来越讲越恐怖。此时有几个小女孩想上厕所,可是被童队长讲得都不敢去。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于是大家凑在一起,七八个女同志排着大队一起出去上厕所。而且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战斗,还不时向四下里看,生怕遇见点什么。等到了第二天,大家就开会讨论这一“重大事件”。会上有杂技团的几个小男孩揭发:童大爷讲鬼故事,散布封建迷信。童队长一个劲点头承认错误。结果当天晚上,禁不住大家的撺掇又讲上了。这件事现在想起来还那么有意思。 就这样,我们边走边演,

44、哪里有铁路建设哪里就有我们的足迹。一直到1965年我被下放到石家庄,当时全国的铁路线我都走过了。这里还包括上面没有提到过的京广复线,福建前线(炮轰金门)和一些当时保密的军线等等。做为一只铁路文艺队伍,我们曲艺团是最受领导喜欢的。因为我们形式简单,道具轻便,最大的家伙就是一把三弦。而且我们的节目编演速度也快,效果也好。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曲艺是文艺战线上的一只轻骑兵。”铁道部老部长刘建章、吕正操经常带着我们到全国各地视察。有时我们在火车上,边走边进行创作。比如说:这次出车要经过四川铁路局,贵州铁路局,云南铁路局,我们就在出发前向铁道部要来这几个铁路局近期的情况汇报,做为参考资料和创作材料,在火

45、车上进行快速创作,编演最贴近当地铁路职工的曲艺作品。经常在一起进行创作的有马聚泉、张喜林、何立曾、王志兰(芝兰)等。 本子写出来,马上装腔儿,当时在火车上就进行排练,等到了目的地马上就进行演出。 有时刚写的段子我们演员词还不熟,在台上忘了, 在旁边弹三弦的马聚泉和拉四胡的何立曾马上就可以提词儿,此时台下的工人群众都听傻了:怎么我们这里刚发生的事才几天的工夫就已经成为节目了?所以我们无论上哪里慰问演出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演出任务也是繁重的,最长的一次出车我们一去就是七个月。有时结束任务回京,火车刚进北京前门火车站,我们还没来得及下车哪,上级领导又分配了新的任务,就马不停蹄地又出

46、发了。我有一个孩子就是在铁路上生的。还是那句话:为工人演出再苦再累也不觉得。我记得当时全国铁路总工会主席王孝慈作报告时对我们说:“你们现在在铁路上走一圈用20年,过几十年,你们的孙子坐在你的腿上捋着你的胡子问你:“爷爷,干社会主义你都干什么了?”那时你可以骄傲自豪地对他说:“我曾经为铁路上多少万职工服务演出,为社会主义、为革命是问心无愧。”回想自己的青春岁月,不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吗? 待续 【倒推船】从岔曲格律看岔曲秋色凄凄兼谈岔曲曲词的格律变化 姜言沛秋色凄凄本是一首描写秋景的普通小岔曲。但它在词曲和音乐结构上确是符合岔曲的基本格律。不防用岔曲基本格律试套一下:曲中第一、二两词句:“秋色凄

47、凄,衰草离离。”在岔曲词组中叫对衬句,因是四字句,故称作四四对衬句。这两句合在一起就成为音乐结构的第一乐句。在“一望河桥景物稀。”七字,在“一望河桥”下用一小过门把它一分为二,叫作切分句。此句同时又是第二乐句(也有以小过门前的“一望河桥”作为第二乐句之说。)。第四词句“斜阳渐下水流迟。”七字,同时是第三乐句。(或以“景物稀,斜阳渐下水流迟。”作为第三乐句之说)。随后是大过门,称过板。大过门前的四个词句(即三个乐句)称作曲头。第五词句“碧天云外鸿雁高飞。”其中的“鸿”字是作为嵌字存在的,因此也是七字。在“碧天云外”下用小过门一分为二,为切分句。是为第四乐句。第六词句“青山化作黄花地。”七字。在“

48、青山化作黄”下设小过门将其切分,但在小过门后仍以“黄”字起唱,句中“黄”字成为重叠字。同时此切分句为第五乐句,在岔曲术语中称卧牛。通常习惯称此小过门处为卧牛。第七、八两词句“采莲船上一女子,早向东园去赏菊。”每句均为七字。此两句合称第六乐句。大过门后的四词句(即三个乐句)称曲尾。所以说秋色凄凄既符合岔曲基本式的四、四、七、七、七、七、七、七的八句组成,又符合音乐结构的要求。但演唱时往往在“采莲船上一女子,”前加“你看哪”三字头,这是后人所加,原词无此句。在岔曲中句式的灵活性很大。如一曲开始的前两句对衬句,既有:“春至河开,绿柳时来。”的四四句,又有“雨打桃花笑,风吹柳条摇。”的五五句,“秦娘子晚妆罢,玉簪在手内拿。”的六六句,“黄昏卸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