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先导战略研究.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54946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先导战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先导战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先导战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先导战略研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先导战略研究.精品文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金融先导战略研究【摘要】:本文以孔祥毅教授提出的金融先导理论和金融协调理论为指导,首先通过对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探寻,总结出三种类型的工业化模式,即自然演进模式、后起赶超模式和金融先导模式。早期的工业化主要是自然演进模式的,其成功范例为英国和一些西欧小国;进入十九世纪,自然演进模式让位于后起赶超模式,后来居上的主要有美国、法国、德国、俄国等;十九世纪末,开始出现金融先导的工业化模式,二战后普及起来,比较成功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有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以及联

2、邦德国的工业重建。在梳理世界各国工业化历史的基础上,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二战前的资本主义世界中,无论是自然演进模式还是后起赶超模式的工业化,即便很成功的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和工业化结束后都经历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成为资本主义挥之不去的痛;二战后工业化较为成功的国家,大都采取了金融先导模式,并保持了2030年的高速增长,不仅工业化时间大为缩短,而且在工业化进程中熨平了经济危机,但在工业化结束后往往会爆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出现停滞或增速放缓。因此,我们得到一条规律:现代经济环境中,要快速实现工业化,必须运用金融先导战略;要防止工业化结束后出现的金融危机,必须正确运用金融先导战略。其次,本文总结了中

3、国近代以来的工业化历程,包括洋务运动和晚清到民国的三次工业化浪潮,其间既有壮士扼腕的悲曲,也有机会一闪的叹息。解放后,我国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开始了后起赶超模式的工业化,取得非凡成就,然而在“赶美超英”的错误指挥下,工业化遭受很大挫折,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闭关锁国,“自力更生”,结果使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越拉越大;改革开放奏响了金融先导模式工业化的乐章,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主张,在其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农行得以迅速恢复,拉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同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纷纷成立、分设或恢复,为新的工业化高潮提供源源不断的资

4、金支持。金融改革与经济改革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成就了我国长达30年的高增长。(二)金融先导为什么能够克服经济危机,获得平稳高速增长呢?本文通过对金融先导战略充要条件的论证,发现经济系统存在固有频率的规律:落后国家工业化前,经济系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工业化开始后,大量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技术引进成为经济系统的一个扰动源,这个扰动在量上明显超过了其他随机扰动,成为扰动的主方向,构成一种明显的单向冲击,使经济形成“技术引进收入增长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收入减少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投资上升收入再次增加”的周期性波动(图示见第4.1.2节)。本文不仅用图示法演示了经济系统受到冲击后,必然经历循环往

5、复波动的现象,而且用数学推导,严格证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经济系统都存在这样的固有频率,并得出经济系统在固有频率的作用下周期性波动的解析表达式y=y+(y+y-t1t010)(),从而为各种经济周期假说提供了逻辑严密的数学依据,使假说上升为定律。本文分别考察了经济系统在正向扰动(如科技创新)和负向扰动(如战争)的冲击下,周期性波动的轨迹;考察了各种内生变量对经济波动产生的阻尼效应,即证明了“经济稳定器”原理;考察了纸币发明的作用,即纸币制度使货币供给,由经济的内生变量,转变为内外共生变量。在管理通货制度下,一国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缓冲经济波动,即在“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过程中插入

6、一个“货币供给增加”环节,使之变为“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不变或下降”,使投资不再下降,进而收入不再减少,经济在新的高度达到均衡,这样就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出现,解答了上段段首的疑问,对二战后经济危机的缓和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工业化需要三个要素的增长:技术、资本和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可以从国外引进,廉价的劳动力可以从农业中释放,而资本呢?二战前,工业化成功的国家往往通过殖民掠夺和侵略战争,来攫取资本的增量;二战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纷纷独立,而且正是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需要工业化,她们不能再进行殖民掠夺了。二战后,管理通货制度在世界各国确立,金本位的最后一抹余辉,也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黯淡下去。管理

7、通货制度确立后,货币供给不再是经济的内生变量,而成为内外共生变量,一国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为工业化提供资本的积累。与殖民侵略相比,这种方法不仅文明了许多,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处缓和了经济危机。那么,为什么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工业化完成后不久,都出现了金融危机、经济停滞或增长乏力呢?原因就是:工业化结束后,该国的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没有了技术引进这个明显的、确定的、在量上占优的正向冲击,经济系统在其他各种随机扰动的叠加影响下,围绕其均衡点作无规则的震荡。此时,如果再增加超量的货币供给,试图刺激经济只朝一个方向前进,结果只会事与愿违:不但无法推动经济,而且极有

8、可能加剧经济波动,发生金融危机是迟早的事儿。因此,工业化结束后,我们建议终止金融先导,改用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还有一些国家,走的同样是金融先导的工业化道路,却没有收获像日本、亚洲“四小龙”那样的成就,而是金融巨幅波动,经济停滞不前。究其原因,就是金融先导过度,货币超量供给,欲速则不达。因此,我们在运用金融先导的过程中,必须使金融先导与实体经济保持协调。本文在第6章,运用孔祥毅教授提出的金融协调理论,专门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金融先导与实体经济的协调,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种情况:存在负向扰动或冲击(如石油危机)时,是不宜使用金融先导的,因为此时增加货币供给,无法提高商品供给,只会推高物价,

9、形成“滞涨”(详细推导见第6.3.1节)。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消除负向扰动源,如石油危机时,只能通过提高石油产量或寻找替代能源来解决;又如发生战争时,只能通过结束战争来解决,其他任何宏观调控都治标不治本。第二种情况:存在正向扰动或冲击(如技术引进)时,运用金融先导增加货币供给是对的,但要克服过量与不足两个弊病。货币供给不足时,无法完全平抑经济的波动,经济只能在波动中低速增长;货币供给轻微过量时,物价温和上升,经济仍然低速增长(详细推导见第6.3.2节),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处于这种状态;货币供给严重过量时,物价腾贵,经济停滞,没有了经济的增量,供给的货币也得不到回报,结果只能是继

10、续追加货币供给,饮鸩止渴,恶性循环,最终形成债务危机,墨西哥、阿根廷当属此例。然而,如何在量上把握呢?我们提供的方法是:测量经济泡沫率。通过对经济泡沫率的监测,判定金融先导是否过量。当经济泡沫率达到某一阀值时,我们就要控制货币供给,防止其过量。测量经济泡沫率的方法是:经济泡沫率=yFy,其中,yF为资本化定价方式所决定的表象价格,y为劳动价值论决定的实际价值。本文随后对美国的经济泡沫率进行了测量,并将经济泡沫率数值与美国经济史进行了比对,比对结果与事实基本吻合。(三)我国属于后起国家,山西又是我国的落后地区。后起国家或地区要想运用金融先导战略实现工业化,必须解决以下四个问题:第一,对落后的经济

11、提供一个正向扰动或冲击,这个问题由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来解决;第二,经济系统对正向扰动或冲击的传导机制要顺畅,也就是现代经济的固有频率模型成立,这个问题由市场经济体制来解决;第三,在正向冲击袭来之前,政府能够提供一系列金融安排,以承接正向冲击的力量,也就是金融先导战略的实施,这个问题由市场金融体制来解决;第四,防止金融先导的过度与不足,这个问题由金融先导与实体经济的协调来解决。因此,我们的政策建议是:实施科技立国战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市场金融体制,统计和监测经济泡沫率,并将其纳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我国落后省区运用金融先导战略赶超发达省区的具体建议主要有:构建金融洼地,建立地方政府金融监

12、管体系,引导各驻地金融机构加大投融资力度,打造地方商业银行航母,加快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切实缓解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建设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我国整体运用金融先导战略促进工业化实现的具体建议主要有:科学实施货币政策,确保先导的金融与实体经济相协调;切实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集体所有制银行股份公司行为;建立国家清算中心,担负存款结算的社会职能;单一化政策性银行,集中管理贷款的社会职能;着力完善货币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解决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充分利用国外资本,增加我国工业化资金总量等。工业化实现后,由于国内与国外的技术差消失,技术引进停止。没有了

13、这个稳定的正向扰动源,金融先导战略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一般应当转向单一规则。如果还想继续运用金融先导促进经济增长,必须事先做好两件事:一是制造稳定的正向扰动源。这就要求我们加大科技投入,鼓励自主创新,使科技跳跃式发展,引领世界潮流;二是尽量准确测算正向冲击袭来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科技经济”互动模型,根据大量信息和数据,测算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从“技术发明”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具体期限或时滞,确定货币供给放量的时间点。在没有正向冲击来袭或不知道来袭时间的情况下,不得盲目运用金融先导战略。(四)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有:(1)发现现代经济系统存在的固有频率。本文分别用逻辑、图示和数学

14、方法,证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任何经济系统都存在固有频率,经济系统在各种外界扰动的作用下,依其固有频率作循环往复的固有振动;并通过运算,得出其振幅的解析表达式y=y+(yy-t1t010)(),从而为经济周期假说提供了逻辑严密的数学推导,使假说上升为定律。本文分别考察了经济系统在正向扰动和负向扰动的冲击下,周期性波动的轨迹(详见第4.1.3节);考察了各种内生变量对经济波动产生的阻尼效应,即证明了“经济稳定器”原理(详见第6.4节)。证明了“纸币的发明,使货币供给变量由经济的内生变量转变为内外共生变量”这一命题(详见第4.2.2节),一国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缓冲经济波动(详见第4.1

15、.4节),对二战后经济危机的缓和作出了合理解释;同时,证明货币在“纯金属货币制度”下是中性的,而在“管理通货制度”下是非中性的。(2)区分了存款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本文通过对存款的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的论述,提出了比存款保险制度更科学的保护存款人利益的方案:将存款的社会职能交由国家清算中心管理,即成立国家清算中心,存款人可以把交易性存款、预防性存款等风险厌恶类存款存入该中心,该中心为政府性质,对存款不付息但保值,从而保护了非逐利存款的安全;商业银行通过给付利息,吸收逐利性存款,按照风险收益对等原则参与竞争。本文将“国家清算中心制度”与“存款保险制度”进行了比较,得出国家清算中心制度优于存款保险

16、制度的七大优势:存款保险制度有社会关系经济化的弊端,国家清算中心正确析出了存款的社会属性;存款保险制度能够诱发道德风险,国家清算中心制度只保障非投机性存款的利益,不会引发此类道德风险;存款保险制度鼓励银行的冒险行为,增大其经营风险,国家清算中心不干涉商业银行经营,因此不会增加银行的冒险性;存款保险制度的逆向选择导致经营效益好的银行退出存款保险体系,国家清算中心制度对各类银行均一视同仁,不会产生逆向选择;存款保险制度本身也有成本,而国家清算中心由现有的同城票据交换所联网构成,无需增加运营成本;存款保险制度并非全额保险,国家清算中心对于无风险的存款却是全额保障;存款保险制度无法区分投机性存款和非投

17、机性存款,对银行和储户都不公平,国家清算中心制度可以明显区分投机性和非投机性存款(详见第7.3.3节)。(3)提出“现代集体所有制”概念,即集体所有制股份有限公司。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在当代演变为国有股份公司;集体所有制,同理,也应演变为集体所有制股份公司。基于上述理念,本文提出:“一股独大”的全民所有制股份有限公司应当退出竞争性行业领域,代之以“为数众多”的集体所有制股份有限公司。这样,既能确保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又可使国有经济能够集中力量控制基础产业、公共设施、思想阵地和国家命脉,确保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行业垄断、国企高

18、管腐败、“寻租”、国家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国有股不能流通、收入差距扩大等棘手问题(详见第7.1.2节)。(4)在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的关系中,笔者认为在统一市场内部,应当金融深化;在割裂的市场之间,应当金融压抑。也就是说,在一国内部或劳动生产率水平相近的几个国家之间,已经形成了统一的市场,资本就应当完全自由流动,以享受金融深化带来的红利;在劳动生产率水平具有明显差异的国家之间,市场是割裂的,如果金融深化,资本将会流到劳动生产率水平高的国家,损害落后国家的利益。因此我们主张,对于发展中国家,应当国内金融深化、国际金融压抑(详见第5.2.2节)。此外,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四

19、大特征,即金融关系没有完全市场化、金融企业经营没有完全自主化、宏观金融调控没有间接化、金融运行没有完全法治化;得出现行金融体制的九大不良后果,即银行经营管理异化、存在行业垄断、信贷总量不足、信贷结构失衡、利率水平偏高、利差过大、银行侵占企业平均利润、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活动屡禁难止、所有者缺位。提出应在体制层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市场金融体制,并给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制的七项具体措施(详见第7.1.3节)。这些提法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关键词】:工业化金融先导固有频率存款社会职能现代集体经济市场金融体制【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

20、:F424;F832【目录】:摘要6-13Abstract13-211导论21-291.1问题的提出21-221.2研究目的221.3文献综述22-251.4研究方法25-261.5内容及结构安排261.6本文的创新之处26-292金融先导与协调的理论基础29-352.1金融先导理论29-312.1.1金融先导理论的提出292.1.2金融先导理论的内涵29-302.1.3金融先导理论的战略30-312.1.4金融先导理论的政策312.2金融协调理论31-342.2.1金融协调理论的提出31-322.2.2金融协调理论的内涵32-332.2.3金融协调的原则、方法、层次及内容33-342.3小结

21、34-353从自然演进到金融先导的工业化模式变迁35-713.1英国的工业化道路35-433.1.1工业革命前的几次“革命”35-393.1.2工业革命39-413.1.3英国工业化的基本特征41-433.2美国的工业化道路43-503.2.1美国工业化进程简述43-453.2.2美国工业化的基本特征45-503.3日本的工业化道路50-593.3.1日本二战前的工业化50-533.3.2二战后的经济重建与增长奇迹53-563.3.3日本工业化的基本特征56-593.4中国的工业化历程59-683.4.1解放前的三次工业化浪潮59-633.4.2解放后对三种模式的尝试63-683.5小结68-

22、714工业化进程中运用金融先导战略的充要条件71-1054.1金融先导战略的充分条件71-914.1.1从马克思资本循环公式谈起71-764.1.2经济系统的固有频率76-884.1.3金融先导的作用88-914.2金融先导战略的必要条件91-1034.2.1技术引进为经济系统提供稳定的正向扰动源91-924.2.2管理通货制度为金融先导战略提供技术手段92-1034.3金融先导战略的路径规划1034.4小结103-1055工业化进程中实施金融先导战略的外部约束105-1175.1金融先导战略在工业化进程中实施的范围约束105-1075.1.1横向的空间范围落后国家或地区105-1065.1.

23、2纵向的时间范围工业化的关键期106-1075.2金融先导战略在工业化进程中实施的环境约束107-1155.2.1技术引进与科技创新107-1085.2.2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1085.2.3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108-1155.3小结115-1176工业化进程中金融先导与实体经济的协调研究117-1536.1金融先导与实体经济的协调性分析117-1186.1.1生产技术条件不变时1176.1.2生产技术提高后117-1186.2金融先导与实体经济不协调的危害118-1246.2.1存在负向扰动时118-1216.2.2存在正向扰动时121-1246.3金融先导与实体经济协调与否的数量判定124-

24、1466.3.1理论分析124-1256.3.2实证分析125-1456.3.3分析结论145-1466.4充分运用经济系统的自协调机制146-1516.4.1外在扰动引起价格变化146-1486.4.2外在扰动引起投资变动148-1506.4.3外在扰动引起消费变动150-1516.4.4外界扰动引起价格、投资、消费三者同时变动1516.5小结151-1537工业化进程中实现金融先导战略的政策建议153-1997.1运用金融先导战略实现工业化的一般性分析153-1837.1.1实施科技立国战略153-1547.1.2完善市场经济体制154-1637.1.3建立市场金融体制163-1757.1

25、.4我国金融先导与实体经济协调研究175-1837.2我国落后省区运用金融先导战略赶超发达省区183-1887.2.1构建金融洼地183-1847.2.2建立地方政府金融监管体系1847.2.3引导各驻地金融机构加大投融资力度184-1857.2.4打造地方商业银行航母185-1867.2.5加快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1867.2.6大力发展地方资本市场186-1877.2.7切实缓解县域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1877.2.8建设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187-1887.3我国整体运用金融先导战略促进工业化的实现188-1967.3.1科学实施货币政策,确保金融与经济相互协调188-1897.3.2切实加

26、强金融监管,规范集体所有制银行行为1897.3.3成立国家清算中心,担负存款结算的社会职能189-1927.3.4单一化政策性银行,集中管理贷款的社会职能192-1937.3.5着力完善货币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193-1957.3.6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解决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195-1967.3.7充分利用国外资本,增加我国工业化资金总量1967.4实现工业化金融先导使命的完成196-1977.5小结197-1998总结与展望199-2078.1总结199-2058.2展望205-207参考文献207-214致谢214-216附录图表索引216-218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218-21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