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5329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精品文档.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伽利略敢于怀疑、善于分析、勤于试验的科学探索精神;指导朗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教学重点:伽利略的分析(难点)、试验过程。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 一、简介导入: 1、上一课大家认识了全神贯注工作的艺术家罗丹。今天,黄老师和大家一起再去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好不好?2、课件显示: 出示人物图片 他的名字叫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3、出示课题:为什么说他“伟大”呢?让我们先听一听他的两个铁球同时

2、着地的故事,好不好?4、齐读课题,释题:着地“落地”的意思。二、初读课文: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2、要求: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讲伽利略的一件什么事?3、指名朗读并回答:谁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概括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青年时代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一句话产生了怀疑,并通过分析和多次试验,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结论的故事)。4、过渡:那么,亚里士多德是谁呢?出示课件(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美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三、导读全文: (一)导读课文第三段(重点段):1、这么伟大的一位

3、哲学家,曾经说过一句什么话让伽利略产生了怀疑呢?在课文的哪一段? 指名读:谁能把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读一读。 再指名读:谁能轻声地再读一读,边读要边思考这句话的意思。 齐声轻读:大家一起来,边轻声读边思考这句话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意思? 板书:“重的一定先着地”(反过来也可以说:“轻的一定后着地”) 判断:伟大的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你们认为对不对呢?说说自己的看法。2、那么,伽利略的态度又是怎么样的呢?(板书:怀疑)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为什么会怀疑,伽利略怎么想的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出示课件:“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

4、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a、这就是伽利略把疑问放在脑子里思考、分析的过程。(板书:分析。)b、既然怀疑,为什么一开始,他就想“这句话是正确的?”(前面有“如果”)c、这说明,他的想是一种假设,伽利略思考、分析时先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话是对的。这么一种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得出了几个结论呢?(两个结论)d、第一个结论是什么?伽利略怎样分析的?指名读。板画:指名按图示分析。板书:如果那么(慢)齐读、轻声读。e、但是,这一种假设,还可以推断出第二个结论。伽利略怎么分析的?指名读。板画

5、:指名按图示分析。板书:如果就(快)齐读、轻声读。f、这就是伽利略假设亚里士多德的话正确,从这一个假设中分析推理出来的两种结论。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没有?两种结论怎么样?(不同。)能不能用上一个成语来说明两种结论?(自相矛盾、截然不同)。 伽利略从亚里士多德的话入手,推出两种自相矛盾的结论,说明这个假设能成立吗?亚里士多德的话正确吗?大家说伽利略的方法巧妙不巧妙?(巧妙!善于分析)。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一段,好不好?分四大组读。(二)导读第四、五、六段:1、既然伽利略通过分析就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的错误,为什么还要做试验呢?说明了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节。 默读:伽利略做了几次试验? 指名

6、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做了几次试验?(反复、都、总是、的确) 为什么伽利略要做这么多次呢?可以看出什么?(怕偶然、怕有特殊情况,说明伽利略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的结果如何呢?哪一句,指名读。课件显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a、朗读指导:“总是”重读,说明多次做的结果。b、谁能用“因为所以”把这句话说一说。“因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所以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前半句是伽利略动手试验情况,后半句是伽利略的推论)。c、还能不能把后半句提到前面,也用上“因为所以”呢?“因为铁球往下落的速

7、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所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前半句是道理、原因,后半句是导致的必然结果)。2、问题又来了,既然那么多次试验都证明了,伽利略为什么还要公开试验?(人们太信奉亚里士多德了,伽利略想亮出事实,公开纠错,破除迷信)。 请默读第五自然段: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人们真是太信奉亚里士多德了? 指名读:从哪里可以看出人们太信奉亚里士多德了?(很多人:说明人们非常关注,人们认为谁会是胜利者呢?) 谁愿意来读“有的说有的说”,要读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的语气来。指名读。齐读。3、结果到底怎么样呢?我们也想一起去看看试验的结果。 指名读:看你能不能把我们大家带进那几百年前的试验现场?请大家闭上眼睛,边

8、听边想:结果如何?人们的反应怎么样? 指名答:结果如何?板书: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们的反应怎么样?为什么会惊讶的呼喊呢?因为人们 原以为两个铁球 ,但看到的却是 。 原以为胜利者是 ,但事实证明却是 。 原以为无情的事实会 , 现在无情的事实却说明 原文标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 教育档客 原文网址: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时间:2007年01月24日 作者:特级教师家园 赵志祥 点击:23次 师: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上课之前,你们老师是怎样向你们介绍我的?生:老师说您是深圳名师。师:真是这么说的?生:真的!师:也就是说,我是深圳的一位有名字的老师,简称名师。是这样的吗?生:(笑)

9、不是。师:那你们说说我这个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生:我觉得您应该是学问非常棒的。师:什么都知道?生:对。生:您是满腹诗书,谈吐文雅。师:你真会说话,看来你才是满腹诗书、谈吐文雅。生:谢谢老师,不,谢谢大朋友。师:客气了。大家想不想见识一下我的“满腹诗书”?生:(齐)想!师:那我就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愿意听吗?生:愿意!师:上学期我们学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我背诵一遍:早发白帝城。 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门泊东吴万里船。生:错了。师:错了?名师还会错?哪儿错了?生:大朋友啊,你把最后一句给背错了。师:那最后一句应该是什么?生:哦我也记不得了。(笑声)师:能发现错误已

10、经很不简单了。谁记得?生:应该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师:谢谢你!“满腹才华、谈吐文雅”的“深圳名师”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竟然背错了一句。从这件事情中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你从中悟出点什么来了?生:我明白了,人不都是十全十美的。师:说得好!你像一位小哲学家。生: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说的话是全都对的。师:哎呀,了不起!又是一位小哲学家!这位同学是借用了课文当中的一句话,把它变化一下,来说明自己的想法。这就是学以致用,会读书!请小朋友们浏览课文,找到这句话,把它画下来。(生浏览课文、很快找到并画了下来。)师:请大家齐读。生:“这时,大家才明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师:读得真

11、好。经过学习,大家已经明白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而且能把这个道理和“名师”犯的错误结合起来,产生了我们四(1)班的两句很有哲理的话。不简单啊!谁能把这句话所在的自然段读读?(生有感情地朗读)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谁能说说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生:这一段是写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师:言简意赅!现在我想再问你们几个问题,可以吗?生:(齐)可以!师: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生:伽利略。师:伽利略在向谁挑战?生:亚里士多德。师:伽利略认为两个铁球从空中落下会同时着地,落下的速度和铁球的轻重无关;而亚里士多德是怎样认为的?生;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从空中落下的速度

12、不一样。师:就是说一个快生:一个慢。师:好!这一课我们就学完了。大家可以回去了。生:啊?师:怎么,有疑问吗?生:有。师:大家看,上节课大家把课文读熟了,主要内容大家了解了;中心思想大家也明白了,还有什么要学的吗?(生互相观望)师:不是学完了吗?生:没有!师:那还有什么要学的?请你说。生:还要朗读课文。师:光是朗读吗?生:还要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生:还要通过朗读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师:对。说得很好!生:我认为有两点:第一个呢(笑声)是边读边学习生字;第二呢,是了解课文的细节。师:也就是学习课文中具体细致地描写?生:对。师:你概括地很好。思维不但敏捷,而且有很强的逻辑性。将来会成为伽利略一样的数学家

13、。但是,作为朋友,得给你提一个小小的建议。生:请。(笑声)师:上节课大家学过生字了,现在再学习生字,岂不是要把我们上节课的劳动给抹煞了?生:好的。我接受。老朋友厉害!(笑声)师: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应该朗读课文、品味课文?生:是。师:现在大朋友想告诉大家一个新词儿,愿意学吗?生:愿意。师:请小朋友们拿出笔,把这个词记下来。这个词叫“朗读感悟”。感,是情感的感、感受的感;悟,是觉悟的悟、领悟的悟。生:(边写边说)悟出一个道理的悟,把语文的“语”字言字旁换成竖心旁。师:对。真聪明!生:老师,我已经感悟出来了。(笑声)师:啊?你感悟出什么来了?生:我感悟出为什么编辑叔叔要我们读这篇课文了。师:请你说说。

14、生:有两点。第一点,就跟您刚才说的一样,是为了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第二点,就是要我们从课文的中心、课文的重点里面明白一个道理,也就是这里:“这时,大家才明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勇于挑战一个事实师:挑战权威。生:对,要勇于挑战权威。你要是觉得他不对,就可以反复做试验,让事实去战胜他。师:说完了吗?生:说完了。师:请坐!(激动地)同学们,对她的这个发言,我不作评论。我想请大家从课文的第一段中找一个词来评论她。请默读第一段,找到这个词并把它画下来。师:找到了吗?生:找到了!师:哪个词?生:“辩论家”师:对!正是这个词。这个同学说话思路清晰、抓住了要

15、点,要是辩论起来一定会有理、有节、有据,就是伽利略先生在世,恐怕也要畏惧你三分。(笑声)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像伽利略一样,当一次辩论家?生:想。生:老朋友,辩题是什么?师:辩题就在眼前。请小朋友们看黑板。伽利略认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空中落下来是同时着地,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是一快一慢。假如亚里士多德就在我们面前,你们敢不敢当一次伽利略和他辩论一番?生:敢!师:那好,愿意当伽利略的举手。生:(绝大多数都举手。)师:怎么有几个不举手,不敢吗?请那位小朋友说说为什么。生:我怕想不出来。师:哎呀,想不出来怕什么?看看咱们是怎么坐的整个学习小组的同学都可以帮助你嘛。再说,还有我这个大朋友在呀。作为大

16、朋友,就是要在你们不会的时候、在你们想不出来的时候帮助你们的呀!还怕吗?生:不怕了。生:我想当亚里士多德。师:好啊!生:我也想当亚里士多德。师:可以呀!还有谁想当亚里士多德?(又有5个人举手)师:一共有七个人愿意当亚里士多德。看来亚里士多德这边的力量有点弱。这样吧,我也当亚里士多德,来帮助你们。生:老朋友,我想发言一下。师:好的,请讲。生:老朋友,我想告诉你,不用你帮!我们这几个人都是班里有名的辩论家。我担心,如果我们几个人都当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比起来,好像就有点不平衡了!(笑声)师:你是说你们的力量很强大,伽利略这边不行?生:当然了!师:别忘了,亲爱的小朋友,我老朋友还在这儿呢!如果你们的

17、力量强大了,我将毫不犹豫地、义不容辞地加入伽利略的行列。服不服?不服咱们就开始辩!生:大大大大大朋友,我想发言。(笑声)师:别急,请讲。生:我说一句话,啊我觉得,就是您加入伽利略的行列可能也辩不过我们。(大笑)师:好啊!现在,坐在那边的“伽利略”们,过来,坐在我们的队伍中。请“亚里士多德”们都坐到那边去。(笑声)既然你们说自己是班里的辩论家,那我就帮助伽利略,不管你们了。生:好的!师:注意,今天咱们不辩论别的,只辩论两个铁球落地的问题,明白吗?生:明白。生:老朋友,给我们一点时间讨论一下好不好?师:当然!现在你们就在这儿小声讨论。我要和伽利略们一起大声讨论。你们都是哲学家,我们的大声讨论应该不

18、会影响你们是不是?生:没错!师:当然,我们没有防窃听设备,欢迎你们“密谋”的同时,窃听我们伽俐略的机密!生:哼,谁听!生:(小声而神秘地)唉,要听!知彼知己,百战不台。师:(对着该生的耳朵)百战不殆。师:伽利略们!(笑声)大家注意了。亚里士多德可是被马克思称赞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我们可得小心了!生:不怕!师:怎样才能把他打败呢?我们必须先找到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观点,找到他的漏洞。大家能不能找到?生:能。师:现在就请各小组开始读书,找。(学生分组读书、讨论)师:要先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找到,读熟了,才能找到他的漏洞;然后再找到伽利略的观点,读熟了,理解了,就可以和他们辩论了。(学生继续读书、讨论)师

19、:谁来读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生:“两个铁球速度是一磅重的十倍。”师:伽利略的观点呢?生:“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师:为什么?生:这是伽利略做实验得出的结论。师:实验之前,他是怎么想的呢?生:“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师:请等一等。这句话的意思大家理解吗?生:理解。师:如果10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是每秒10米,那一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应该比每秒10米慢还是快?生:慢。师:那大约是每秒几米?生:8、9米。师:好,就当是9米。请接着往下读。生:“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

20、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重的铁球快。”师:谁能用一个数字表是这句话的意思?生:11米。师:对。每秒11米。一个事实中得出了两个结论,大家看出亚里士多德话中的漏洞了吗?生:前后矛盾。师:对。前后矛盾。这就是我们攻击他们的重磅炸弹。厉害吧?生:厉害!(笑声)师:我们还有一个重磅炸弹,谁知道是什么?生:做实验。师:对!真聪明!用事实把他反驳的哑口无言。各小组做做实验吧。(学生兴致勃勃地做实验)生(亚):喂,伽利略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开始吧?师:再等我们一会儿吧!生(亚):既然“老伽利略”说了,那就再给你们一分钟吧!(大笑)师:谢谢“老亚”先生!(笑声)但是一分钟不够。给我们3、4分钟,让我们把

21、课文再完整地读一遍,好不好?生(亚):读吧,读吧。师:伽俐略们,咱们赶快再把课文完整地读读,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小心被亚里士多德钻了空子。(生(伽)读课文,生(亚)慢慢地也跟着读起来。)师:好了,现在,我宣布辩论大赛开始生(亚):老朋友,你们一定会输!师:没经主持人允许,随便发言,扣1分。生(亚):那你们准备的时间长师:又随便发言,再扣1分。(“伽利略”们鼓掌)生(亚):我有意见。师:请讲。生(亚):我宣布,扣伽利略5分!(笑声)师:呵呵,你宣布没用。我,才是主持人!(“伽利略”们再次鼓掌,“亚里士多德”们做鬼脸。)好了,开个玩笑。都不扣分。现在,辩论大赛正式开始。亚里士多德为正方。伽

22、利略为反方生(亚):耶!师:注意,反方不是错方!(笑声)请正方先发言。生(亚):我发言!伽利略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师:停。亚里士多德先生,我只听说您是伟大的哲学家,可没听说您是逻辑学家呀?(笑声)生(亚):那就是您的无知啦,老伽利略先生!生(伽):你们骂老师!师:我提醒正方辩友注意:辩论时不要进行人身攻击!(笑声)生(亚):(作揖状)抱歉!连马克思主义都支持我们!支持你们吗?师:请正方辩友注意,是马克思先生赞扬了你,赞扬你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支持你。马克思主义支持的是天下受剥削的劳苦大众,提倡的是共产主义,比如,我们少先队员就是要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

23、斗,时刻生:(齐)准备着!师:对。请接着发言。生(亚):我出了很多很多的书,你们有吗?(笑声)生(伽):你知道吗,我25岁就当了数学教授,多了不起呀!(笑声)师:是啊,你都到老头儿了才出了书,我们25岁就当了教授,多厉害呀!(“伽利略”鼓掌)生(亚):25岁当数学教授有什么了不起?就一个数学家。我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我是科学家、逻辑学家(突然转向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家?(大笑)生(伽):“老人家”。(笑声)师:注意,逻辑学家不对。他是哲学家、科学家。生(亚):我想发言。师:请。生(亚):虽然我比较老了,但毕竟是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我的哲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师:我们先为他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4、这句精彩的语言鼓掌。不过,前无古人是对的,但后无来者就错了马克思就是伟大的哲学家。好了,我们不要再为什么家兜圈子了,我们该谈谈铁球落地的问题了。现在请正方说说你们的观点。生(亚):两个铁球同时从空中脱手落下来,一定是10磅重的先着地,而且速度是1 磅重的10倍。老朋友,我还要接着发言。(笑声)师:对不起。按照规则,应该让反方发言了。生(伽):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该比10磅重的铁球快。作为一个哲学家,你不觉得你的话前后矛盾吗?(掌声)生(亚):我的话

25、就是真理!师:你说这话就是不讲理。(笑声)生(伽):什么真理?你们做过实验吗?师:对!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生(亚):我们做过实验。师:请演示你们的实验。生(亚):我的实验你们无法看见。因为它在我的脑子里做过很多遍了!(笑声)师:光在脑子里想,那是虚的,不真实的。生(亚):我的脑子是真实的。这就是真实的。师:难道你现在在脑子里一想吃麦当劳,你就真的吃到麦当劳了吗?(笑声)生(伽):请看看我们的实验吧!(用粉笔做实验,实验成功,一片欢呼。)生(亚):虽然伽利略的试验比我们厉害,但是,我要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有点哲学家的味道。师:请讲。生(亚):我没有现成的证据,没有取巧的逻辑,我是一位开拓者,

26、我希望各位读者承认我已成就的,原谅我所未成功的。师:很有哲理!生(亚):老朋友,他是抄的,我看见了。师:呵呵,开始内讧了。从哪儿抄的?生(亚):大百科全书。师:好!不光爱读书,而且做笔记,还能运用。大家要向他学习!请你回去做一件事,把这句话抄在黑板上,让每个同学都读读,好吗?生(亚):(兴奋地)好的!师:好了,小朋友们,辩论大赛到此结束。现在我宣布比赛结果:经过理论与实验的较量,伽利略们胜利了!生(伽):耶!师:但是,从辩论口才和技巧上来看,亚里士多德们技高一筹!生(亚):耶!师:主要是他们平时看的书多,脑子里的词汇丰富。如果请大家把今天的辩论大赛的情况写下来,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好!这

27、就是今天的作业。下课。原文标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 - 教育档客 原文网址: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时间:2007年05月30日 作者:桃李笑无言 点击:27次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回忆一下第25课的内容。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称赞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人们对他的话坚信不移。到了17世纪,出现了一位年经人,他叫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产生了怀疑,并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决定在意大利有名的斜塔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试验,向人们证实: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会怎么样?生:同时落地。师:板书:25、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题目。生:两个铁球同时

28、着地师: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题目所要强调的意思呢?生:谁来试一试?师:勇敢一些。生读师:大家听出他强调了什么?生:同时齐读课题师:真好。师:现在看来,这是很普通的物理现象,可是在17世纪乃至以前,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研究科学的人们一直在不停地探索他们未知的领域,亚里士多德就是其中的一位,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杤的贡献。对于铁球落地的现象,亚里士多德是怎么说的呢?我们打开书,从文章当中找出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话。生自由读书师:自己读一读生读书师:谁来读一读。生读亚里士多德的话。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生:我感觉不用读“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它就从高处落下来,这个地方读错了。师:你听得很认真。谁再来读一读生再读师

29、:你读得真好。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什么呢?生沉默师:用你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什么?师:这两个同学看得真认真。生: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两个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重量大的一定先落下来。师:重的那个先落地。有学生举手师:你还想说吗?生:我想说亚里士多德想吧,大的10磅重,它重吧,它就一定先着地。轻的呢,就后着地。非常轻,就比如是师: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你认为重的怎么样?生:亚里士多德认为10磅重的先着地。师: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个重的是先着地的。师:老师这有两个球,你能不能试着来演示一下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生前面演示师:演示的是谁的观点?生:伽利略师:怎样演示亚里士多德的观

30、点呢?用手控制一下球下落的速度。生再演示师:怎么样?生:对。师:我们在读的时候,怎样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更清楚地读出来呢?谁来试一试,再来读一读亚里士多德的话。生读师:是不是很清楚?怎样更能强调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呢?生读师:他强调了哪个词?生:一定。师:那就是说亚里士多德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非常的怎么样?生:肯定。师:那他的观点是什么呢?重的怎么样?生:先着地。师:那我们应该强调哪个字呢?生:先师:谁再来读。生再读。师:是不是观点更鲜明了?生:是。师: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看的呢?从文章当中找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读书。生:真理。师:能够概括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话的看法吗?生:信师:

31、信什么?生2:fng师:再读一遍这个词。生读信奉。师:信奉是什么意思?说说你自己的理解。也可以用书中的话来解释。生:人们很相信他。师:说得真好。请坐。很相信他,非常相信他,相信到一种什么程度呢?看书。从书中去找答案。生:谁要是怀疑他,人们就地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师: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怀疑。也是说人们很信奉他的话。还有吗?生: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许更改。那就是不容许更改的什么呀?生:真理。师:人们把亚里多德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不能怀疑,那谁要是怀疑呢?生:人们就会责备他。板书:责备师:责备又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生:人们怪他。师:怪他,说你不应该这样。生:批评

32、,认为他做得不对。师:谁来读一读人们会怎样责备他。生读。师:读得怎么样?很流利。生再读师:有没有责备的意思?生:有师:谁再读。生读师:也有责备的意思。谁能把这种责备的意思读得更强烈一些。想一想假如说你在家里做了错事,他们对你的做法非常不满意,他们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和你说话呀?生再读。师:谁要是怀疑亚里多德的话,人们就会责备他。人们把亚里多德的话当作真理,把亚里士多德奉若神明。在这种情形下,25岁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又做了什么呢?看书。生读书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生读书生:伽利略产生了怀疑。板书:怀疑师:产生怀疑之后呢?生: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多次试验。板书:试验师:他得到证实之后,他还想做

33、什么呀?生:做公开试验。板书:公开试验师:我们先来看一看伽利略,他是怎么思考的。看书。谁来读一读。生读伽利略思考这一部分。师:读得很流畅。生再读这一部分。师:我觉得他读得很有一些思考的意味,伽利略在思考,我们在读得时候,速度应该怎么样?生:慢一些。师:谁再读。生再读。师:有一字音注意了没有,拴。生再读。师:平时想问题你思考的速度是不是很快呀,要注意一边读一边想,语速要放慢一些。生再读有明显进步师:带着问题读,伽利略产生了什么疑问?生带着问题自由读师:伽利略产生了什么疑问?换句话说他觉得什么解释不清呢?生:一个事实得到了两个不同的结论。师:从一个事实中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伽利略得到了哪两种不同的

34、结论?生读书中两个不同的结论。师:大家找的一样吗?生同意师:你怎么理解他的这两个结论呢?同座的同学互相讨论,可以假设我们的两拳头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演示伽利略这两个不同的结论。同座讨论师:那谁能到前面来演示其中的一个结论。生:我想演示第一个结论。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的慢的会拖住落的快的,落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随便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来演示第一个结论(找一个刚才没举手的同学)师:一边演示一边说行吗?生:10磅重的铁球落下来的快,1磅重的铁球比10磅重的铁球轻,1磅重的铁球落下来的时候就会拖住10磅重的铁球,这样落下来的速度就会比10磅重的铁球慢。再找一个同学到前面演示,一边演示一边说。

35、师:我们回过头来,再来读一读伽利略的这个结论。怎样读更加突出这个结论?生读师:他强调了哪一个字?生:慢师:谁来演示第二种结论。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来的速度就应该比10磅重的铁球快。师:看清楚了吗?谁还不明白?那我随便找一个同学来演示。(找一个不爱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来演示)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把两个铁球看做一个整体,落下来的速度比10磅重的铁球快。师: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那就有生:11磅重。师: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那就应该比10磅重的铁球落下来的速度要快。那我们怎样读才能强调出他的第二种结论呢?生读师:伽利略得出了这两个不同的结论

36、,他得出这两个不同结论的前提是什么呢?师:他是根据什么得到了这两种不同的结论的呢?师:大家有没有注意他想后面的第一句话。生读这句话。生:这句话是正确的。师:他不没有在刚开始就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生:没有。师:通过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生:如果。师:就说明伽利略的思考的时候是非常严谨的,他先做了一种假设。我们再来读一读伽利略思考的这一部分,体会伽利略思考的严谨。生读整个思考的部分。师:读出思考的意味,再强调出这两个结论的不同。生再读。师:读得真好,伽利略产生了疑问接下来又做了什么?找到他自己做试验的一句话。生读师:找得很准。自己读一读,你能读出什么?生自由读师:谁来说。生读这句话。师:他是怎样做试

37、验的呢?生读伽利略的结论。师:伽利略是怎样做试验的呢?生再读书。生: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师:反复和许多次一样吗?生:许多次是很多遍。师:那反复呢?生:做了一遍又一遍。师:第二次试验和第一次试验有不同吗?生思考生:没什么不同。师:第二次和第一次一样,那就要怎样做?生:重复做。师:反复和重复一样吗?生:第二次是这样做的试验,第一次是那样做的试验,做好多次不一样的试验。师:我们把反复换成重复你来体会一下,一样吗?生读生:不一样。生:有可能是轻的先着地,也可能是重的先着地。其他同学诧异师:你的意思是一个一个地做。分别记录它们落地的时间。还可能有什么不同吗?师:就一定是10磅重的和1磅重吗?可以换一换它的重量。师:还可以换一下它的高度。伽利略通过试验得到了什么结论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下课。原文标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实录 - 教育档客 原文网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