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拓展文本.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46286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6拓展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6拓展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6拓展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6拓展文本.doc(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专题6拓展文本.精品文档.分子与细胞部分问题答疑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李红1.关于吡罗红和甲基绿的配制,教科书介绍的是吡罗红和甲基绿混装粉的配制方法。如果买不到混装粉,分装粉该如何配制呢?如果化学试剂商店没有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可以分别购买甲基绿和吡罗红G(注意:用于核酸染色的是吡罗红G,请不要错买吡罗红B),然后按以下方法配制。染色剂A液的配制方法 取甲基绿2 g溶于98 mL蒸馏水中,取吡罗红G 5 g溶于95 mL蒸馏水中。取6 mL甲基绿溶液和2 mL吡罗红溶液加入到16 mL蒸馏水中,即为A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染色剂B

2、液的配制方法 B液是一种缓冲液,由乙酸钠和乙酸混合而成。先取乙酸钠16.4 g,用蒸馏水溶解至1 000 mL备用;再取乙酸12 mL,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备用。取配好的乙酸钠溶液30 mL和稀释的乙酸20 mL,加蒸馏水50 mL,配成pH为4.8的B液。染色剂的配制 染色剂是由A液、B液混合配制而成的。取A液20 mL和B液80 mL混合,就是实验中所用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应该注意的是该试剂应现用现配。参考价格如下:北京化学试剂公司(地址是东四南大街160号,电话是65127916)甲基绿 牌号为“JBN-42590” 10 g 170元吡罗红G 牌号为“Fluka进分-ind

3、” 5 g 232元 合计 402元2.细胞核是细胞器吗?许多高校教材、细胞学专著、从事细胞学研究的科研人员,都把细胞核作为细胞器,这是没有问题的。为此我们专门请教了细胞学专家。但是多年来,咱们国家的中学生物教学一直把细胞核排除在细胞器之外单讲。这些都是人为定义的,是不是把细胞核作为细胞器,并不影响对细胞核、细胞器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为了遵循教师们多年的教学习惯,目前教科书中没有明确指出细胞核是细胞器。3.“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图片下部的紫色条带是什么结构?该图片源自国外教材,原书对此结构没有做说明。经专家推测,紫色条带结构是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属于膜骨架系统

4、,它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并协助细胞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4.“高温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与“高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一回事吗?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当温度升高时,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反应速率加快。另一方面由于酶是蛋白质,随着温度的升高,酶蛋白逐渐变性而失活,引起酶反应速率下降。如果用酶促反应速率对温度作图,曲线为钟罩形,不与温度横轴相交,因为酶失活不等于反应停止。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几乎所有的蛋白质都因加热变性而凝固。即高温使酶失活。如果用酶活性对温度作图,钟罩形曲线在高温处与横轴相交,表示高温时酶失活。需要注意的是:酶活力的大小一般用一定条件下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发应速率

5、来表示。5.“水分子通过人工脂双层”与“水分子通过细胞膜”有什么区别? 人工脂双层不含蛋白质,水分子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人工脂双层;而在细胞膜中,除了脂双层外,还镶嵌有各种蛋白等,水分子在通过细胞膜时,一部分水通过脂双层出入细胞,另一部分水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扩散,也就是说,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并不单一,其中,水通道的方式速度更快,例如,在哺乳动物红细胞中,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将红细胞移入低渗溶液中,红细胞很快就会吸水膨胀而溶血。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细胞膜上都存在水通道蛋白,如水生动物卵母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比较少。6.物质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运输有几种方式? 物质通过细胞膜进行被

6、动运输,有以下几种可能方式。1 能通过人工脂双层的物质,自然能通过细胞膜。2. 借助于运输蛋白(1)通道蛋白:横跨细胞膜形成的水的通道,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通道蛋白不直接与水分子或溶质分子相互作用,这些小的分子可以自由地扩散。(2)门通道:“门”瞬时地开放。仅在对特定的刺激(细胞外的特定物质或细胞内外特异离子浓度发生变化时)发生反应短暂地打开。在短暂的瞬时开放的时间里,一些离子、代谢物或其他溶质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绝大多数门通道运输离子,对其转运的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3)载体蛋白:是跨膜蛋白分子,能与特定的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或金属离子等结

7、合通过膜。具有高度特异性,与物质进行暂时性的、可逆的结合和分离。(注:主动运输也需要载体蛋白)(4)离子载体:是小的疏水分子,溶于膜的脂双层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合成的。可动离子载体在膜的一侧结合离子,在另一侧释放离子。通道离子载体形成跨膜的通道,运输离子,具有瞬时开放的特点。有的专著把(1)通道蛋白和(2)门通道两种情况合并为通道蛋白一种类型,由于绝大多数通道蛋白运输离子,有的专著将其称为离子通道,实际上,除离子通道外,应该至少还有水通道。一般书上不提(4)离子载体这种情况。由此可见,离子的运输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人教版教科书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参考了大量的国外最新版教科书及请教

8、了细胞学专家之后,确定了目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学习内容。当然,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物质跨膜运输机制更深入透彻的研究,教科书也将不断改进。7.肌质体和肌质网肌纤维中有三种细胞质成分有高度分化。 肌原纤维(myofibrils) 主要由蛋白质肌丝组成,行机械收缩的功能。 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相当于细胞内的滑面内质网,功能是在纤维内传导兴奋性冲动,并通过调节Ca2+浓度引起或终止肌原纤维收缩。 肌质体(sarcosome) 是线粒体,数目很多,产生ATP,是肌肉收缩的能量供应者。肌质体的含量丰富,可能与肌肉经常性的收缩有关,如心肌组织中肌质体的数目就比较多。

9、8本模块的实验、探究很多,如何处理? 在分子与细胞这册书中,一共安排了14个实验、探究。为什么教材要安排这么多的实验、探究呢?因为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本模块的学习中,重点掌握“观察和实验”的科学方法。课程标准在 “内容标准”中,明确列出了学生需要完成的多项实验和探究活动。鉴于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的建议是:首先保证完成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规定的实验和探究,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其次,尽可能地开设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中列出的实验和探究,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有条件的学校,再安排教科书增加的实验,如“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见下表)。此外,建议教师在

10、课堂教学中采取精讲多做的策略,给实验和探究活动留出时间。配套的教师用书中所附“实验和探究”的光盘,也会对实验和探究活动的教学起到一定帮助。在课本中的编号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的名称课标的要求对是否开设的建议实验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内容标准”要求必做实验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活动建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开设实验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活动建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开设实验4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课标未作要求根据需要选择开设实验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活动建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开设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内容标准”要求必做探究1植

11、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建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开设实验6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课标未作要求根据需要选择开设探究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活动建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开设探究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活动建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开设实验7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活动建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开设探究4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内容标准”要求必做实验8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活动建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量开设实验9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内容标准”要求必做9对于概念的讲解是否都要一步到位? 有些概念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的认知需要有一个螺旋式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套

12、教科书的编写是一个整体工程,对于同一个概念,编者可能会安排在不同的章节让学生学习。但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结合具体内容不断加深认识。例如,“核酸”的概念,在第2章第3节出现了,学生只是大致了解,将来在遗传与进化模块,学生还会详细地学习。又如“线粒体”“叶绿体”,第3章第2节只是简单提及,在第5章结合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再展开详细介绍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再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学生在初中学过,本书第1章第1节提到,第6章学生在学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癌变时,对于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还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建议老师们在备课时,应首先对三个必修模块学习内容的安排有一个通盘了解,以便在制

13、订教学计划时,能够统筹考虑。10关于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关于对照实验,科学方法论的书上一般是这么论述的:如果两组实验中,除了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余因素都相同,那么这两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要依据研究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来确定,有时候研究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改变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有可能会发生对换。一般来说,保持原有状态的组作为对照组,人为改变条件的组作为实验组;或者是,已知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对照组,未知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实验组。对比实验是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照实验的范

14、畴比对比实验广,因而又有人将对比实验称为相互对照实验。 例如,在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中,1号试管是在常温下只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号试管是加入了过氧化氢溶液并在90 水浴中加热,3号试管是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4号试管是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肝脏研磨液。那么,1号与2号、1号与3号、1号与4号是三组对照实验,其中1号是对照组,2号、3号、4号是实验组(更严谨一些,1号与3号、1号与4号作为对照实验时,1号中应加入与FeCl3溶液或肝脏研磨液等量的蒸馏水);3号与4号是对比实验。 在具体教学中,不提倡学生死记硬背科学方法名词,应注意避免把科学方法的教学知识化,值得提倡的做法是在具体的探究问题情境中指导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科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