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研究与实践型学习指导书--.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36080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研究与实践型学习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研究与实践型学习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研究与实践型学习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研究与实践型学习指导书--.doc(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研究与实践型学习指导书-.精品文档.14上11级材料、地质专业网络资源与信息检索课组织化研究与实践型学习指导书一、 学习研究任务:1、 掌握信息检索的特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知识;2、 掌握50种以上检索系统(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能;3、 学会编制文摘、索引、题录,撰写综述;4、 提高信息检索意识和图书馆意识,提升信息素养;5、 学会独立系统地分析评价文献信息和有效加工利用信息;6、 增强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性多思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入地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 学习研究实践题目: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

2、,自定一个专业课题题目,利用50种以上的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收集各种类型的相关文献信息。三、 学习基本要求:1、 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明确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传递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和“侍者”;自己是学习的中心,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特别注意学习过程中的研究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协作性等问题,重视学习效率和效果。充分利用校内相关学院机房和宿舍内网络计算机自由实习(20小时以上),充分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优势和特点。2、 努力进行文摘编写和主题标引实践。以课堂学习为核心,充分利用课前与课后时间,根据GB 3793-83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GB 6

3、447-86文摘编写规则,运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针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文摘编写和主题标引实践,充分体现研究型和实践型学习的特点。3、 改变学习方式,实行E-learning(电子化学习)。充分而恰当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环境,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本课程学习转变为基于资源的、利用网络的自主学习。以阅读教材为主线,以阅读推荐书目(参考文献)和推荐网站为辅助,广泛收集、整理、比较、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信息,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随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等现代信息工具与教师进行沟通,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体现网络化学习、平等民主

4、的师生关系和个性化教学特点、新型教学模式(E-Education E-Learning)的特点。四、 学习方式 1、 课堂理论学习与开放式、实践型、研究型、网络化、个性化学习有机结合;2、 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3、 自主学习与讨论、辩论、协作学习有机结合。五、 实践方法与步骤:1. 分组分工:4月24日前,学习委员和班长分组分工。每组6人左右,设组长一人,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讨论确定本组检索题目;组织确定每次检索实习各成员所负责的检索文献类型和检索用数据库,并编制出电子版分工表格,及时交予学习委员。学习委员转交老师。2. 个人自检。每个人每次实习,根据小组确定的任务或自

5、己选择的检索题目,按照每次课后布置的实践作业要求,及时提交。六、 评价与考核:1. 实践考核(平时考核)40%:2. 结课考核(结课考试)40%:每次课堂教学课件、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四次实习内容为结课考核范围。3. 课堂考核20%:要求每次课上后课后必须做5页(约1500-2000字)笔记,结课时由学习委员统一提交。七、 参考文献:1. 汉语主题词表 19802.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第四版3. GB 3793-83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4. 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5.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6. GB 788-87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7. GB/T 2260-199

6、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8. GB/T 317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9. GB 3259-92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10. GB 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11. GB/T 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12. GB 4880-91语种名称代码13. 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14. 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15. GB 9999-88中国标准刊号16.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7. ISO 690:1987(E),Documentation Bibliog

7、raphic references content, form and structure.18. ISO 690-2:1997(E),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Part 2: Electronic documents or parts thereof.19. 期刊质量标准,1998.20.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1999.21.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1996.22.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1998.2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排格式规范,1996.八、

8、 作业提交格式:、明确检索课题名称和检索目的:(要求:自选一个;并从始至终使用同一个研究型学习题目)2、课题分析:明确检索课题主题实体概念(主题词、关键词),确定检索词:中文关键词 1_ 2_ 3_4 _5_英文关键词 1_2_3_4_5_3、构建检索策略:1) 制定提问检索式和检索顺序:将已选定的主题概念用逻辑算符* + () 等联结)(至少选2种):2) 选择检索的文献类型: 3) 文献语种范围: 时间范围:4) 选择检索工具:(选2-5种)5) 选定检索途径:(任选2-3种)分类途径;题名途径;关键词途径;摘要途径;刊名途径;全文途径;代码途径等。6) 确定检索方法:(任选2-3种)追溯

9、法、顺查法、逆查法、抽查法、综合法等。4、查找出如下文献线索:5、评估检索结果,调整检索策略,说明检索过程(包括检索策略、检索途径、检索方法等的不断调整、修订):6、标示检索结果(原文出处线索),按顺序标示切题题录510条,制作成标准文摘样式,标明著录事项名称:检索结果(原文出处线索)文摘举例:一、题 名: 环境友好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应用研究 英文篇名: Applied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JS Polymer Modified Cementitous Waterproof Coatings 作者姓名: 杨华; 佛迎高; 作者单位: 包头师

10、范学院化学学院; 包头冶金建筑研究院; 文献出处: 涂料工业 , 2010年 03期 关 键 词: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丙烯酸乳液; EVA乳液; 水泥; 原文摘要: 以丙烯酸乳液和EVA乳液配制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通过试验数据和图表分析了聚灰比、聚粉比、固含量对聚合物水泥(JS)防水涂膜性能的影响。 Abstract: The title JS polymer modified cementitous waterproof coating based on acrylic emulsions and EVA emulsion is prepared.The influence of rat

11、io of polymer cement,ratio of powder/polymer,and solid cont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waterproof coatings is discussed by use of experiment data and figures. 本人编制摘要: 针对(JS)防水涂料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在简述其构成的三种混合物(丙烯酸乳液和EVA乳液)的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制作最佳涂料的化学比例。利用试验数据和图表表明聚灰比、聚粉比、固含量对聚合物水泥(JS)防水涂膜性能的影响。结论:不同指标的防水涂料要求不同比例的化学成分

12、进行配置。分 类 号:TQ637二、题 名: 例举与“渗透压”有关的现象 作者姓名: 杨华; 作者单位: 包头师范学院化学学院; 文献出处: 内蒙古石油化工 , 2010年 05期 关 键 词: 渗透压; 植物; 电子元器件; 原文摘要: 通过对两个与渗透压有关现象的解释,说明与渗透压相关的问题。 本人编制摘要:为了解渗透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明确渗透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对植物安全越冬与渗透压相互关联的阐述分析出渗透压维系的生理平衡能够提升植物耐寒能力使之安全过冬。通过对电子元器件防护中渗透压制约腐蚀防止漏电的现象的描述,阐明渗透压对绝缘电阻和介质的影响。分 类 号: Q945 三、

13、题 名: 化学史的教育教学功能例说 作者姓名: 杨华; 作者单位: 包头师范学院化学学院; 文献出处: 内蒙古石油化工 , 2009年 23期 关 键 词: 高溴酸(盐); 化学史; 原文摘要: 通过介绍高溴酸(盐)的制备,以体现化学史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教育教学的功能。本人编制摘要: 针对溴元素的不规则性,提出高溴酸盐产品的制备条件。通过放射化学的方法、电解法、强氧化剂氧化BrO3-的水溶液三种制备高溴酸盐方式的介绍说明高溴酸的氧化性较高的本质特征。关于当代高校无机化学教学处出现的问题,讨论新环境下化学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提出教学与实验结合、理论讲授与历史发展脉络传授并重的教学理念。分 类

14、号: O6-09 7、课题综述(结课后以小组名义做): 题目:小组成员:组长:文摘:关键词:引言:本课题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小组或个人的观点:结语:8、学习本次课程的感想、体会、意见和建议(平时选做,最后一次作业必做)九、 材料、地质11级学生检索课研究性实习(实践)参考题目:1. 沉积盆地、岩浆系统成矿物质的巨量富集机理 2. 特色成矿单元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 3. 不同大陆动力学环境的成矿专属性 4. 大型矿集区区域流体系统示踪与成矿系统演化 5. 不同类型成矿系统的特征、结构模型和勘查标志6. 大型盆地演化的区域动力系统及油气聚集规律 7. 地球系统演化与盆地中生烃物质和储层

15、的沉积环境 8. 隐伏矿和深层、非常规油气藏的形成演化机制及地球物理响应与表征 9. 深部大型矿床(藏)含矿信息探测与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10. 区域尺度地下水流系统和地下水空间分布规律与探测理论11. 不同地域单元地下水水文过程及其演化12. 气体钻井技术基础 13. 流体化石能源储运 14. 海底巷(隧)道围岩破坏与控制基础 15. 尾矿坝稳定与安全监控 16. 深井热害防治机理 17. 复杂难选铁矿物高效利用基础 18. 冶金物理化学研究新方法 19. 铁合金电热冶金理论 20. 多孔、纤维特殊金属材料制备基础 21. 机构创新与系统集成设计 22. 新型精密驱动/传动系统的关键技术基础

16、23. 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行为与抑制原理 24. 多相流流动特性与多相流界面效应研究 25. 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基础问题 26. 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工程热物理基础问题 27. 特殊岩层影响下大型地下洞室群稳定性28. 复杂边界巷道瓦斯运移的网格单交错快速SIMPLE算法研究29. 铌酸钾钠基陶瓷材料压电性能以及温度依存性的微观机制研究30. 保守振动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研究31. 边染色临界图的相关问题的研究32. 碘酸盐-硫化合物反应体系复杂时空结构33. 用直接实时质谱离子化方法分析褐煤中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34. 褐煤中有机氧和有机氮的赋存形态及其与水的作用机理研究35. 低品

17、位生物质快速热解中氮析出规律及催化热解脱氮研究 36. 难分离煤泥水的微生物化学法深度处理绿色循环的基础研究37. 过氧化氢/乙酸酐氧化解聚煤热解半焦粉末的机理考察和过程优化38. 面向流域的城市化水文效应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39. 基于模糊拓扑及多特征融合的遥感影像亚像元定位 40. 临界CO2与煤中矿物的流固耦合响应及其机理41. 超临界CO2环境下煤的玻璃化转变及其结构响应研究42. 本源菌条件下的次生生物煤层气同位素分异行为及其作用机制43. 煤层气井排采动态非线性结构特征及其机理研究44. 煤矿区甲烷排放遥感监测模型与方法研究45. 卫星受限条件下的中长基线变形监测方法 46. 基

18、于水热耦合分离冰冻胀理论的冻土冻胀力响应研究47. 基于广义SIFT特征驱动的LiDAR点云严密配准/平差模型研究48. 基于领域知识的矿山灾害感知数据时空演变过程的聚类模型及应用 49. 煤层气-煤型气叠合型气藏成藏机理与地质预测方法研究50. 中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孔结构演变与页岩气成藏效应 51. 多煤层区不同含气系统产气潜力及单井高效开采模式研究52. 黏性土采动变形-渗透耦合效应研究53. 深部高渗透水压作用下岩石流变力学特性试验与模型研究54. 废弃柱式采空区塌陷风险性评价理论和应用研究55. 面燃烧合成(Mo,Nb)Si2材料中含Nb相的微观组织演变与强韧化机制56. 酶催化

19、合成聚合物太阳能能电池材料聚噻吩类衍生物57. 煤炭地下气化燃空区覆岩裂隙演化及破断规律研究58. 巷道顶板离层的地质雷达监测与预警判据研究 59. 深部冻土的广义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60. 煤储层贾敏效应形成与排采控制机理研究 61. 开挖卸荷诱致围岩失稳机理的透明模型试验研究62. 深土冻结壁形成过程水热力耦合作用及其诱导非均质效应研究63. 深部动压扰动下煤体致裂诱冲机制的试验研究64. 深部巷道钻孔卸压机理与围岩稳定控制研究 65. 沿空留巷底鼓力学模型及控制机理研究 十、 推荐学习书目v 1、科技文献检索:入门与提高 作者:潘杏仙编著 页数:236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20、 出版日期:2008 简介: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及检索技能,着重介绍国内外常见理工科信息检索工具的实际使用方法。 v 2、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作者:王立诚主编 页数:213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 简介:本书在第2版基础上,吸收了近年编者在教学过程中新体会,系统阐述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适用于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材,也可供图书情报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参考。 v 3、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作者:樊玉敬主编 页数:220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 简介:高等

21、院校规划教材:本书内容包括:科技文献检索概论、文献检索语言、文献检索工具、文献检索技巧、图书检索、数据与事实检索等。 v 4、科技文献检索与Internet 作者:赵飞,吕瑞花编 页数:201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简介:高等学校教材:本书全面阐述了科技文献检索的原理和方法,以手检、机检和Internet信息检索三个部分入手,分别介绍了国际著名检索刊及其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以及Internet的服务功能和Internet信息搜索的主要工具和方法。 v 5、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作者:王立诚,邵婷芝主编 页数:360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 简

22、介:本书阐述了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和使用方法,并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体会和经验。 v 6、新编科技文献检索 作者:钱树云主编 页数:194 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 简介:本书分四部分。基础篇着重介绍文献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的基础知识;化工篇主要介绍美国化学文摘和其他常用的化工类中外文参考与检索工具书、国内外化学文献数据库等内容;机电篇介绍英、美、常用的机电类中文参考与检索工具书;综合篇介绍了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专利文献等内容。 v 7、科技文献检索 作者:主编苑保才 页数:379 出版社:科

23、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 简介:本书系统介绍了资料检索的各个方面:包括中文科技文献检索工具,外文科技文献检索工具、计算机检索基础知识、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光盘检索、国际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及部份文献检索策略及实例。 v 8、网络与光盘科技文献检索 化学化工、医药卫生 作者:胡先明主编 页数:269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简介:本书是化学工作者根据自己教学和科研实践编写而成的计算机应用书籍,旨在介绍在计算机网络与光盘上的化学化工、医药卫生文献资料的实用查阅方法。 v 9、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作者:文耀智编著 页数:315 出版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

24、99 简介:“师范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课题专著 理科各专业适用 v 10、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作者:张有云编著 页数:263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 v 11、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乔好勤,冯建福,张材鸿主编 2008.9v 12、信息检索教程 作肖亚明,张兵主编 2008.9v 13、信息检索与情报分析周和玉,郭玉强主编 出版日期:2007.7v 14、专利信息检索与利用 阚元汉主编 2008.7v 15、信息检索利用技术 (第二版) 信息检索利用技术编写组编著 2008.2v 16、现代文献信息检索教程 孙桂荣,乔博,史留功主编 2007.10v

25、 17、高等学校教材 现代信息检索 马国华主编 董全中 辜方副主编 2007年05月第1版v 18、数字信息检索技术 金秋颖,韩颖,王园春编 2006年2月v 19、科技信息检索与网络应用 田红梅编著 2005年03月第1版v 20、虚拟图书馆与网上信息检索 朱江岭等编著 2005年01月第1版简介: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本书对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上图书馆的产生及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以虚拟图书馆的形式对国内外网上信息资源及检索方法进行了介绍。 v 21、中国图书馆 科技信息机构 新闻出版机构信息检索系统 蔡莉静 佟延伟 陈曹维 顾玉青 姚新茹著 2005年01月第1版简介:河北科

26、技大学校立基金研究项目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研究项目:本系统收录全国公共图书馆信息2628条,高校图书馆信息1249条,工厂. 附录1 文摘著录格式1. 统一遵照GB 3793-83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和GB 6447-86文摘编写规则、中国分类主题词表进行著录。每篇文献的每个著录字段必须齐全、完整、标准:字段名称标识统一用黑体5号,全部顶格,末尾用冒号,与字段数据间空一个字符;字段数据用字体分别为:主题词字段用宋体5号;摘要字段用楷体加粗5号;其它字段用仿宋5号。2. 通读每篇原文,重新编写摘要(文摘ZY):凡文献标识码定为 A、B、C三类的期刊文章均应附中文摘

27、要,其中A类文章还应附英文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中文摘要编写应执行GB 6447规定,篇幅在100300字。2.1文摘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进文摘编写者的主观见解、解释或评论。如一次文献有明显原则性错误,可加摘者注。研究论文要求写成报道性摘要,内容须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着重反映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作者特别强调的结论。内容应具体,不可以用诸如“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几点有益的结论”等。综述类论文不便于写成报道性摘要时,可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或指示性摘要,简要地介绍论文的论题,概括阐述论文的目的和主要内

28、容。2.2 文摘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采用四段式-常用式,即引言(目的)部分、方法部分、结果部分、讨论(结论)部分。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不发空洞的评语,不进行自我评价。2.3 文摘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2.4 文摘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2.5 文摘书写要合乎语法、保持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尽量同作者的文体保持一致。2.6 文摘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不分段落。文摘的详简须根据一次文献的内容、类型、学科领域、信息量、篇幅、语种、获得的难易程度和实际需要确定,其中文献内容是决定性因素。 报道性文摘和报道/指示性文摘一般以300字左右为宜;

29、指示性文摘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2.7 文摘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 “简述了-”; “分析了-”;“提出了-”。“介绍了-”;“研究了-”;等句型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要出现“我们”、“本文” 作者等作为主语。2.8 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否则不用引文。2.9 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尚未规范化的词,以使用一次文献所采用者为原则。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2.10 商品名需要时应加注学名。2.11 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

30、,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2.12 应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2.13 要注意正确使用简化字和标点符号。文摘的要素 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 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一般地说,对于报道性文摘,宜写得详细,可以写得简单,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省略;对于指示性文

31、摘,宜写得详细;可以写得简单,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省略。第一句话: 讲一下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但是有的杂志不需要这句话)第二句话: 讲述研究的目的。第三句话: 讲述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第四句话: 讲述研究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第五句话: 讲述由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另外,在摘要中不要用到参考文献,如果一定要用的话,那么一定要将全部的细节写出来。以提供文摘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3中文主题词(ZC):主题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凡期刊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为 A、B、C三类者均应标注中文主题词,有英文摘要者应同时给出英文主题词。

32、一般每篇文章可选 38个主题词,由期刊编辑在作者配合下按GB/T 3860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主题词标出。每篇文献选择5个。标引按GB/T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的原则和方法,参照各种词表和工具书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文章题名的人名、地名也可作为主题词(自由词)标出。不应出现无检索意义的主题词,如“研究”、“论文”、“概述”、“展望”等(述评、综述文章例外)。多个主题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中、英文主题词应一一对应. 中文主题词前应冠以“主题

33、词:英文主题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识。例:主题词: 汽油机; 燃爆控制; 电子点火; 模糊逻辑Key words: gasoline engines; knock control; electronic ignition; fuzzy logic4 分类号(FL) 4.1为从期刊文献的学科属性实现族性检索并为文章的分类统计创造条件,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识分类号。4.2采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四版)进行分类。4.3文章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主分类号排在第一位,多个分类号之间应以分号“;”分隔。4.4分类号前应以“中图分类号: 作为标识。例

34、: 中图分类号: TK730.2; O357.54.5英文文章以 “CLC number:”作为标识 (CLC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5 文献标识码(WM) 5.1为便于文献的统计和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每一篇文章或资料应标识一个文献标识码。本规范共设置以下5种: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

35、刊、知识介绍等) 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零讯、补白、广告、启事等不加文献标识码。5.2中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 “文献标识码:”作为标识,如:文献标识码: A 英文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以“Document code:”作为标识。6 文章编号(WH)6.1为便于期刊文章的检索、查询、全文信息索取和远程传送以及著作权管理,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可标识一个数字化的文章编号 ;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编号。该编号在全世界范围内是该篇文章的唯一标识。6.2文章编号由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 、出版年、期次号及文章的篇首页码和页数等5段共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 XXXXXXXX(YYYY)NNPPPPC

36、C其中:XXXXXXXX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参见GB 9999), YYYY 为文章所在期刊的出版年,NN为文章所在期刊的期次,PPPP 为文章首页所在期刊页码,CC为文章页数,“-”为连字符。6.3期次为两位数字 。当实际期次为一位数字时需在前面加 “0” 补齐 ,如第 1 期为“01”。仅1期增刊用S0,多于1期用S1,S2,。6.4文章首页所在页码为4位数字;实际页码不足 4位者应在前面补“0”,如第 139页为“0139”。文章页数为两位数字;实际页数不足两位数者,应在前面补“0”,如9页为09。转页不计。6.5文章编号由各期刊编辑部给定,中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 “文

37、章编号:”或“文章编号”。如:文章编号:1003-2797(1997)02-0013-05为发表在图书情报知识1997年第2期第1317页(共5页)上题为关于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思考(作者:严怡民)一文的文章编号。英文文章编号的标识为“Article ID:”。7 题名(TM)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选择主题词和分类号。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参见GB 7713)。文献标识码为A、B、C三类的文章还应有英文题名 英文题名:除冠词、字母少于个的介词和连词外

38、,其他的词应大写第一个字母。首词和尾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8 作者(ZZ)及其工作单位(DW) 英文作者名: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如: (张颖), (王锡联), (诸葛华)。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8.1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应符合GB 7713的有关规定。8.2 依据 GB/T 16159,参照ISO 690,并经国家语委认可,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如下写法 :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 如:ZHANG Ying (张 颖),WANG Xil

39、ian (王锡联),ZHUGE Hua (诸葛华)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8.3文献标识码为 A、B、C的文章,应标明主要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以便于联系和按地区、机构统计文章的分布;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 )括起。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力学系,安徽 合肥 230001) (中国科学院 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0) 作者工作单位宜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 。如注于地脚或文末,应以 “作者单位:”或 “作者单位”作为标识。英文文章和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

40、。例:(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8.4 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例: 韩英铎1, 王仲鸿1, 林孔兴2, 相永康2, 黄其励3, 蒋建民3 (1.清华大学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北京100084; 2.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7; 3.东北电力集团公司,辽

41、宁 沈阳 110006) 作者简介(ZJ) 一、对文章的主要作者可按以下顺序刊出其简介: 姓名(出生年-), 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 职称, 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在简介前加 “作者简介:”或 “作者简介”作为标识。例: 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 ),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博士 ,1994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研修,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二、同一篇文章的其他主要作者简介可以在同一 “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的标识后相继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最后以 “。”结束。三、英文文章的作者简介用 “Biography:”(单一作者)或“Biogr

42、aphies:”(多作者)作为标识。 各类文献规范数据选项表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实用性成果学习经验总结业务指导管理类文章一般动态性信息文件、资料其他文献标识码ABCDE-文 章 编 号00-题 名(中)0题 名(英)-作 者 姓 名0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工作单位(中)00-作者工作单位(英)00-摘 要(中)-0-摘 要(英)00-主题词(中)-0-主题词(英)00-分 类 号-基 金 项 目*-作 者 简 介*-0-参 考 文 献*-0-注:“”为必备项,“0”为任选项,“*”为有则加项,“-”为不要求项。附录2 各类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文献类型著录项目格式著录实例专著主要责任者其他责任者题

43、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1 昂温 G,昂温 P S. 陈生铮,译. 外国出版史.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12-152 Peebles P Z, Jr. Probability, random variables, and random signal principles. 4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1:25-26专著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 见:专著主要责任者. 专著题名. 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1 程根伟. 1998年长江洪水的起因. 见:许厚泽,赵其

44、国.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与科技对策.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9:32-362 Weinstein L, Swertz M N. 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 In:Sodeman W A, Jr., Sodeman W A. 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Philadephia: Saunders, 1974: 745-772期刊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 页码1 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 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2 Caplan P. Cataloging interner resources. The Public Access Computer Systems Review, 1993, 4(2):61-66会议录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见:会议录主要责任者. 会议录题名,会议地点,会议时间: 页码1 郑忠臣.乙腈萃取丁二烯溶剂杂质排除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