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使用总结.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21539 上传时间:2022-05-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KPM使用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PKPM使用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PKPM使用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PM使用总结.doc(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PKPM使用总结.精品文档.第一章、PMCAD建模一、记住三个功能键1、F4:角度捕捉2、F9:设置修改3、S:捕捉设置二、楼层定义1、次梁(1)区别、按主梁输入(代号A)和按次梁输入(代号B)的区别:A、次梁传递弯矩和剪力给主梁;B、次梁不传递弯矩和剪力给主梁。计算结果差别:有一点差别,但很小。因此为了使两种情况下,受力基本一致。当按主梁输入时,可以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将次梁和主梁设置为铰接。这是因为按主梁输入的次梁,会和板一起给主梁的扭矩起到抵抗作用,这就是“调整信息”中的“梁抗扭这件系数”。由于楼板和次梁的帮助抗扭,因此梁的抗扭承载力

2、设计值可折减0.41倍。由于板会使梁折减,因此折减系数中有没有次梁的作用都没有太大影响,即可以将次梁和主梁的连接设置为铰接。(2)特点、可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查看次梁的抗震等级为“5(不抗震)”,调幅系数为“1(不调幅)”。 (3)选择、对于大量规矩的房间适宜按次梁输入,而对于不规则房间、楼梯间、卫生间等需要次梁承受填充墙线载并且划分房间(这些都是主梁特性)时,适宜按主梁输入。对于较小房间内的短跨度轻荷载次梁,可以按次梁输入,这种次梁不划分房间,不增加节点,虽然是简化计算,仍可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2、层间梁 只有主梁才能布置为层间梁,而次梁因为没有柱子的支撑,布置层间梁因没有支撑而错误。3

3、、全房间洞 楼梯梯段处设置为全房间洞4、楼梯间有两种方法: (1)在本层平面的楼梯间上假设楼梯板的梯梁和平台梁,然后把楼梯板的荷载按线荷载计算并加到这两根梁上(如果平台梁下有柱子,则需要加集中荷载)。即梯板作为全房间洞,而平台板作为一个单独的房间来计算。(2)取梯板房间的板厚为0,然后把楼梯的恒载和活载加到板上面,然后通过传力的指定方式来指定它的传力模式。现在按方法(1)来处理:A、计算出板的荷载标准值后,计算出两个支座的支座反力,此时即为梁上的集中力。然后由于板的线荷载可以在板的任意一条形中取,也就是说梁上的任意一点的集中力都是这么多,所以这个集中力也就是梁的线荷载。此时,只是算出了这一跑所

4、关联的梁的一半上的线荷载,而另一半由下一跑(或上一跑)来确定。当两跑线荷载不同时,或者没有上行(或下行时),则此梁的左右两半的线荷载值不同。B、建模时,楼梯梯板房间:不需要再将楼梯的模型建入,只需要将其作为荷载作用在梯梁上,并将其开全房间洞。楼梯平台房间:作为一般的房间输入计算。5、本层信息(1)板厚(2)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多层C25,高层C30(3)板钢筋保护层厚度:鹰潭 20(4)柱混凝土等级:多层C25,高层C30以上(5)梁混凝土等级:多层C25,高层C30(6)剪力墙混凝土等级(7)梁、柱钢筋类别:三级钢(8)首层层高 需要根据地勘报告,确定基础埋深,然后根据构造确定基础尺寸高度,从

5、而算出首层层高。最后算出受力后,再进行基础验算。三、设计参数(一)总信息1:结构重要性系数砼规3.3.2。50年非抗震设计时,取1.0或0.9;50年抗震设计时,取1.0;100年设计时,取1.1。2:地下室层数3:与基础相连构件的最大底标高该标高是程序自动生成接基础支座信息的控制参数。当在“楼层组装”对话框中选择了左下角的“生成与基础相连的墙柱支座信息”,并按确定键退出时,程序会自动根据此“与基础相连构件的最大底标高”将各标准层上底标高低于此参数的构件所在的节点设置为支座。4:保护层厚度砼规8.2.1和3.5.2,鹰潭一般环境类别为二a,板20cm,梁柱25cm5: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考虑

6、到一般支座弯矩为梁中弯矩的1.61.8倍。因此取调幅系数0.85,此时梁中弯矩程序会自动相应增大。6: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现行的荷规是基于使用年限为50年的,当需要设计n=100年时,此系数为1.1,即将活载增大10%考虑。而其他情况默认为1.0(二)材料信息1:混凝土容重考虑到装饰层,框架结构26,框剪26.5,剪力墙272:钢材容重混凝土结构中的钢材,为78;若是钢结构,考虑到装饰层,为82。3:轻骨料砼容重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A定4:轻骨料砼密度等级默认值18005:钢构件钢材据钢结构设计规范3.4.1定6:钢截面净毛面积比值钢构件截面净面积与毛面积的比值7:主要墙体材料8:

7、砌体容重据建筑接哦股荷载规范附A定9:墙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类别一般取三级钢HRB400或新三级钢HRB50010:墙水平分布筋间距100400mm,一般取200mm11: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可取0.15%1.2%,一般为0.3%12:梁柱箍筋类别一般选取新一级钢HPB300(三)地震信息1:设计地震分组抗规附A2:地震烈度3:场地类别抗规4.1.64:框架抗震等级砼规11.1.3或抗规6.1.25: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高规3.9.76:计算振型个数7:周期折减系数 高规4.3.16,一般为0.7(四)风荷载信息1:修正后的基本风压建筑高度小于60m时,50年一遇基本风压建筑高度大于60m时,1

8、00年一遇基本风压荷规7.1.1-12:地面粗糙度类别荷规7.2.13:沿高度体型分段数荷规7.3.1(五)绘图参数四、楼面恒活1:恒载楼面装饰层面载为1.52.0KN/m屋面装饰层面载为3.5KN/m左右第二章、SATWE参数设定一、总信息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地震作用和风荷载总是沿着坐标轴方向成对作用的,当用户认为在原坐标系下地震作用不能控制结构的最大受力状态时,则将结构整体顺时针旋转到最大地震作用方向。而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方向始终是沿着结构X轴和Y轴成对作用的,因此此时这两个作用的方向也随之改变了。此时结构X轴(也即水平力方向)与整体坐标(坐标系并没有旋转改变)夹角即为此角度。但是,一

9、般不建议修改此参数,而是默认为0。可以将此角度作为“斜交抗侧力附加地震方向”填入。2、混凝土容重:框架、框剪,可取26KN/m,剪力墙,取27KN/m3、钢材容重:一般为78.5 KN/m,考虑装饰等时,取8293 KN/m。4、裙房层数:只在确定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裙房屋顶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如框架柱箍筋全高加密,适当提高纵筋配筋率)高度时设置,包括地下室层数。不需要填0。5、转换层所在层号只在剪力墙结构中设定,不需要填0.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转换层不论层刚度比如何,都应强制指定为薄弱层。此项打勾与在“调整信息”栏中“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号的效果一样,两处不需要同时

10、设置。6、地下室层数指与上部结构同时进行内力分析的地下室部分的层数,即建模中地下室楼层也建立了的。不需要填0。7、嵌固端所在层号只在剪力墙结构中设定,默认值为“地下室层数+1”。若在基础顶面嵌固时,所在层号为1。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只在剪力墙结构中设定,默认值为2(2005版)或1(2008、2010版)9、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建议一般在进行结构的整体参数控制时勾选,在计算构件内力和配筋时,不勾选。10、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只对于板柱体系的地下室,考虑是否保留此项。11、墙元侧向节点信息:10版改为强制采用“出口节点”。12、结构材料信息:13、结构体系:14、

11、恒活荷载计算信息:05版选择“模拟1加载”、10版选用“模拟3加载”。15、风荷载计算信息:16、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抗规条文说明3.4.3和高规3.4.5对位移比计算要求采用规定水平力;抗规6.1.3和高规8.1.3对倾覆力矩的计算要求采用规定水平力。规定水平力计算方法见抗规3.4.3-2条文说明和高规3.4.5一般选“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17、地震作用计算信息:18、特征值求解方式:仅在“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中选择了“计算水平和反应谱方法竖向地震”时,此参数才激活。一般选“整体求解”。总结如下表格一、总信息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默认值0结构材料信息混凝土容重框架26,框剪26.5,剪

12、力墙27结构体系钢材容重82恒活荷载计算信息加载3裙房层数包括地下室层数,无则默认0风荷载计算信息转换层所在层号高规10.2。只在剪力墙结构中选,其他结构为默认0.地震作用计算信息地下室层数按实际填写结构所在地区全国嵌固端所在层号默认为“地下室层数加1”特征值求解方式整体求解方式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1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勾选施工次序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进行结构的整体参数控制时勾选,在计算构件内力和配筋时不勾选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不勾选墙元侧向节点信息出口节点二、风荷载信息1、地面粗糙度类别根据荷规7.2.12、修正后的基本风

13、压高规4.2.2“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大于60m),承载力设计时(即计算配筋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即100年一遇风压)”,是为修正后的基本风压。高度超过60m或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侧移计算时可仍取50年一遇的风压。因此,对于多层建筑,此处选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而不修正。 对于高层建筑,此处按侧移计算取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而不修正。3、X、Y向结构基本周期先按默认值(程序按高规近似公式计算),然后再从结果中选择填入再算一遍即可。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即第一周期)大致为:框架结构T1 ( 0.120.15) n框-剪和框-筒结构T1 ( 0.080.12) n剪力墙和筒中筒结构

14、T1(0.040.06)n式中,n为建筑物的总层数。第二周期、第三周期与第一周期的关系大致为:T2(1/31/5)T1T3(1/51/7)T14、风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新建工程第一次进SATWE时,会根据“结构材料信息”自动对“风荷载作用下的阻尼比”赋初值: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为0.05。5、承载力设计时风载效应放大系数高规4.2.2“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大于60m),承载力设计时(即计算配筋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即100年一遇风压)”。因此,取10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除以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放大系数(不一定是1.1)6、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阻尼比高规3

15、.7.6,只对高度超过150m的高层混凝土结构应考虑。7、考虑风振影响: 荷规7.4.1,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时考虑风振系数,所以一般都考虑。8、构件承载力设计时考虑横向风振影响新的荷载规范条文确定后,程序将增加此项功能,目前暂时不起作用。高于150m才考虑。9、体型分段系数对于(基础梁与上部结构共同分析计算的)多层框架或(地下室顶板不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的)高层,当定义底层为地下室后,体型分段数应只考虑上部结构,程序会自动扣除地下室部分的风载。10、各段最高层号11、各段体型系数 按荷规表7.3.1取值。一般为1.312、特殊风载输入只有在“总信息”页“风荷载计算信息”下拉框中

16、,选择“计算特殊风荷载”或者“计算水平和特殊风荷载”时,“特殊风体型系数”变亮,允许修改。13、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 该参数主要应用于带变形缝的结构关于风荷载的计算中。总结如下表二、风荷载信息地面粗糙度类别荷规7.2.1体型分段数修正后的基本风压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0.30(鹰潭)第一段X向结构基本周期先默认,后输入再算第二段Y向结构基本周期先默认,后输入再算第三段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默认5%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默认值,不修正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高于60m建筑才需要,1.17(鹰潭)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高于150m建筑才需要用于舒适度验算的结构阻尼比高于150m建筑才需要考

17、虑风振影响勾选构件承载力设计时考虑横向风振影响高于150m建筑才需要三、地震信息1、结构规则性信息该参数目前不起作用2、设防地震分组查看抗规附录A3、设防烈度查看抗规附录A4、场地类别根据相应工程的地勘报告,查抗规4.1.65、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抗规6.1.2,或砼规11.1.3,或高规3.9.3、3.9.4选择首先需要确定结构高度:室外(而非0.000处)到大屋面(而非最高处)6、钢框架抗震等级 抗规8.1.37、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根据抗规3.3.2、抗规3.3.3、抗规6.1.3-4,得出下表:一般都选“不改变”。8、按中震(或大震)设计:对于一般的结构都不用考虑这项,因为都是按小

18、震弹性承载力极限控制。只有对复杂、不规则、超限的结构需要做,也就是第二阶段设计验算弹塑性变形。9、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05)及相应角度10、考虑偶然偏心: 根据高规4.3.3“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根据高规3.4.5“计算位移比时,必须考虑偶然偏心影响”,根据高规3.7.3“计算层间位移角时可不考虑偶然偏心”。因此,对于多层建筑,不考虑偶然偏心;对于高层建筑,按上述规范。11、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根据抗规5.1.1-3及高规4.3.2-2“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规范中提到的“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主要看结构刚度和

19、质量的分布情况以及结构扭转效应的大小。(1)看质心和刚度中心是否相距过远;“SATWE后处理-图形文件输出-各层配筋构件编号简图”(2)根据楼层位移比值判断扭转效应大小:若改值超过扭转位移比下限1.2较多(比如A级高度高层建筑1.4或B级高层或复杂高层建筑1.3),则可认为扭转明显,需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计算。所以,一般不需要考虑双向地震。12、计算振型个数 当采用扭转耦联计算地震力时,高层建筑的阵型数可先取15,多层建筑可直接取3n。13、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抗规5.1.3及高规4.3.6,该参数只改变楼层质量,不改变荷载总值(即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无影响)。重力荷载代表

20、值是指100%的恒荷载、50%80%的楼面活荷载和50%雪荷载之和,屋面活荷载不考虑。此时各层活载不考虑荷规4.1条规定的折减。14、周期折减系数:高规4.3.17和抗规13.2.1.2基本周期是结构自振周期的一种,自振周期大小决定地震力的大小,周期越小,地震作用越大,调小自振周期可放大地震力。可见对于多层和高层,都需要折减。但是有些设计院为了使造价低、利于竞争,因此不折减,这样配筋少、截面小,就可以造价低。15、结构的阻尼比 抗规5.1.5-1和高规4.3.8-1“除有专门规定外,混凝土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16、特征周期Tg抗规3.2.3、5.1.4条表5.1.4-2取值17、多遇地震

21、影响系数最大值 抗规5.1.4-1取值18、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抗规5.1.4-1取值,该值仅影响薄弱层的变形计算结果。19、用于12层以下框架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本参数即旧版程序的“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仅用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结构的薄弱层验算。20、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底线值高规4.3.15,只对于“高层建筑中,大跨度结构、悬挑结构、转换结构、连体结构”来讨论的。21、查看和调整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见抗规5.1.5总结如下表三、地震信息结构规则性信息规则考虑偶然偏心不考虑设防地震分组抗规附录A考虑双向地震作用不考虑设防烈度抗规附录AX向相对偶然偏心默认值场地类别抗规4.1.6Y

22、向相对偶然偏心默认值砼框架抗震等级抗规6.1.2,或砼规11.1.3计算振型个数3n剪力墙抗震等级抗规6.1.2,或砼规11.1.3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0.5(一般民建)钢框架抗震等级抗规8.1.3周期折减系数0.7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默认“不改变”结构的阻尼比(%)抗规5.1.5-1,默认5%中震(或大震)设计默认“不考虑”特征周期Tg(秒)抗规5.1.4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抗规5.1.4-1用于12层以下规则砼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默认值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按实际情况相应角度四、活荷信息1、柱墙设计时活荷载:在PMCAD的“楼面荷载传导计算”计算结束后,会出现

23、“是否考虑活荷载折减”一项,是在将楼面恒活荷载传导给主梁线荷载时,是否根据荷规4.1.2-1来进行折减。如果进行,则楼面恒活荷载以折减后的值来传导给主梁。此处选择“折减”后,折减后传导给主梁的活载,又再次折减传导给柱、墙等。一般在SATWE中“要么考虑活载不利布置的层数,要么考虑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再加上对梁端负弯矩的调幅,已经达到对活荷载的折减了”。所以在PM建模时候就没必要再分类折减了。2、传给基础的活荷载: 一般不折减3、梁活荷不利布置的计算层数: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后,程序仅对梁做活荷不利布置作用计算,对柱、墙等竖向构件并未考虑活荷不利布置作用,而只考虑了活荷一次性满布作用。4、柱墙、

24、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根据荷规4.1.2取值。5、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载调整系数高规5.6.1,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100年时取1.1总结如下:四、活荷信息柱墙设计时活荷载不折减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荷规4.1.2传给基础的活荷载不折减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载调整系数1梁活荷不利布置的计算层数结构总层数五、调整信息1、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新版软件已取消此参数,抗规6.1.10“剪力墙底部加强层区应从地面以上算起,地下一层构造同地上一层”。即默认为“1”即可。2、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高规5.2.3,此项调整只针对竖向荷载,对地震力和风荷载不起作用。取“0.85”。对悬臂梁的负弯矩不应调幅。3、梁活荷

25、载内力放大系数老版软件的“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由于梁弯矩放大系数是最后乘在组合后的弯矩包络图上的,因此相当于将恒、活、地震、风载作用下的弯矩都放大了,故不尽合理。另外,梁活载的不利布置,不仅对梁弯矩有影响,而且对梁的剪力也有影响,故仅考虑弯矩放大也是不完善的。鉴于以上原因,新版程序将此参数修改为“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该系数只对梁在满布活载下的内力(包括弯矩、剪力、轴力)进行放大,然后与其他荷载工况进行组合,而不再乘在组合后的弯矩包络图上。一般工程建议取1.11.2,如果已经考虑了“梁活载不利布置”后,则取“1”。4、梁扭矩折减系数:可在0.41.0范围内取值,建议取0.4,高规5.2.4

26、5、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默认为1006、实配钢筋超配系数:本参数只对一级抗震框架结构或9度区框架起作用,其他结构默认1.07、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 SATWE对薄弱层地震剪力调整的做法是直接放大薄弱层构件的地震作用内力,抗规5.2.5,此值为1.15;高规,此值为1.25。程序默认值为1.258、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只对抗震的剪力墙而言,对其他的不进行折减。9、中梁刚度放大系数:高规5.2.2,现浇楼板取值1.32.0。梁高小于800mm时,此放大系数取2.0;梁高大于800mm时,此放大系数取1.6左右。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只影响梁的内力(即效应计算),在SATWE里不影响梁的配筋计算(即抗力

27、计算),因为SATWE计算承载力是按矩形截面的。10、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砼规范取值:勾选此项后,程序将根据砼规5.2.4的表格,自动计算每根梁的楼板有效翼缘宽度,按照T形截面与梁截面的刚度比例,确定每根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如果不勾选,则按上一条,对全楼指定唯一的刚度系数。建议“勾选”。11、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高规10.2.17,只针对高层的剪力墙结构而言。其他结构选“否”12、框支柱和0.2Vo调整上限抗规6.2.13,只针对剪力墙结构而言,其他结构不需设置。13、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 抗规5.2.5,用于调整剪重比,一般选“是”。1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

28、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 高规表3.9.3、表3.9.4,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和非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抗震等级可能不同。15、指定的薄弱层个数及层号 SATWE对所有楼层都计算其楼层刚度及刚度比,根据刚度比自动判断薄弱层,并对薄弱层的地震力自动放大1.25倍,见高规3.5.8(抗规3.4.4-2要求是1.15倍)。对于建筑层高相同(或相近)的多层框架结构,由于规范要求底层柱计算高度应算至基础顶面,致使底层抗侧刚度小于上部结构而出现薄弱层。这种情况下,对底层的地震力进行放大1.15倍即可(即将底层指定为薄弱层),不必采取刻意加大底层柱截面、减小上部柱截面的做法。16、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

29、为提高某些重要工程的结构抗震安全度,可通过此参数来放大地震力,建议一般采用默认值1.0。抗规5.1.2-1: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只取第一个振型计算),是计算地震力的(水平力)。它能够计算出每层所受到的地震水平力是多大。抗规5.1.2-2: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也称规范法,适用于大量的工程计算,该法有侧刚及总刚两种计算方法,分别对应侧刚模型及总刚模型,其主要区别是侧刚模型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简化刚度矩阵模型。总刚模型是采用弹性楼板假

30、定的真实结构模型转化成的刚度矩阵模型。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先计算结构的自振振型,选取若干个振型分别计算各个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将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于结构上,求其结构内力,最后将各振型的内力进行组合,得到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和变形。其基本原理就是用“规范”反应谱,先求得各振型的对应的“最大”地震力,组合后得到结构的组合地震作用。一般程序默认的就是振型分解反应谱法。D值法(又称作修正反弯点法)是在已知每层的水平力作用下(上面说的底部剪力法计算出的地震水平力就是其中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风荷载等)计算柱的上下端剪力,进而计算出柱上下端的弯矩,再根据刚度分配计算出梁端的弯矩。17、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

31、号及放大系数顶塔楼通常指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水箱间等。抗规5.2.4: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 而程序默认的是振型分解法,因此不用放大塔楼(建模时应将突出屋面部分同时输入)地震力。如果要求放大,放大系数建议取1.5。该参数对其他楼层及结构的位移比、周期等无影响,只是将顶层构件的地震内力标准值放大,再进行内力组合及配筋,也不改变顶层的位移。18、0.2Qo分段数、调整起始层号及终止层号 高规8.1.3、高规8.1.4,只针对框剪结构

32、和框架-核心筒中的框架梁、柱的弯矩和剪力,不调整轴力。这是为了在结构中,让框架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在程序中,0.2Qo是否调整与“总信息”栏的“结构体系”选项无关。框架剪力的调整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前提下进行。总结如下表五、调整信息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0.85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默认1.0梁活载内力放大系数1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及放大系数否梁扭矩折减系数0.40.2Vo分段调整只对框剪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默认100,只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只对剪力墙结构实配钢筋超配系数默认1.0中梁刚度放大系数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默认1.2

33、5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勾选,则“中梁刚度放大系数”选框变灰色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否框支柱调整上限抗规6.2.13,只针对剪力墙结构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是0.2Vo调整上限抗规6.2.13,只针对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否指定的薄弱层个数无指定的加强层个数无六、设计信息1、结构重要性系数砼规3.2.3-1,该参数用于非抗震组合的构件承载力验算。建议取默认值1.02、梁柱保护层厚度根据砼规3.5.2的环境类别,再根据砼规8.2.1填入正确的保护层厚度3、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建议当构件连接全为焊接时取1.0,为螺栓连接时取0.

34、85.4、考虑P-效应 P-效应为重力二阶效应,在建筑结构分析中指的是竖向荷载的侧移效应。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见抗规3.6.3。重力附加弯矩指任一楼层以上全部重力荷载与该楼层地震平均层间位移的乘积;初始弯矩指该楼层地震剪力与楼层层高的乘积。建议一般先不选择,经试算后根据“结构设计信息”文件中给出的刚重比结论来确定。但是一般只有150m以上楼才考虑此效应。5、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高规5.3.4,“不作为刚域”即将“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梁长度的一部分进行计算”。而“作为刚域”则将“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柱宽度进行计算”。建议一般选“否”。因为考

35、虑了“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后,就不宜再考虑“节点刚域”了。6、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7、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该参数仅对钢结构有效,对混凝土结构不起作用。8、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条9、结构中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根据高规8.1.3条,只针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而言。10、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只对剪力墙结构而言11、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按照砼规11.3.1: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要求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0.25二、三级抗震等级:0.35当计算中不

36、满足以上要求时,会给出超筋信息,此时应加大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照砼规11.3.6: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0.3一般建议勾选,对配筋的经济性比较好。12、指定的过渡层数和层号高规7.2.14-3:B级建筑的剪力墙。其他结构不选13、柱配筋计算原则:建议用户采用“单偏压”计算,采用“双偏压”验算。总结如下表六、设计信息结构重要性系数1梁保护层厚度砼规8.2.1,鹰潭,板20,梁柱25柱保护层厚度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默认0.85考虑P-效应不考虑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不选择按高规或高钢规

37、进行构件设计高层时才选择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不选择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条不选结构中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不选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不选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选指定的过渡层数和层号不选柱配筋计算原则单偏压七、配筋信息1、钢筋强度信息在PM中定义,其中梁、柱、墙主筋级别按标准层分别指定;箍筋级别按全楼指定,钢筋级别和强度设计值的对应关系亦在PM中指定。在SATWE中仅可查看箍筋强度设计值。2、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抗规6.4.3、6.4.4,一般默认2003、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砼规11.7.14和高规3.1

38、0.5-2、7.2.17、10.2.19,一般默认0.34、结构底部需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主要用于提高框筒结构中剪力墙核心筒底部加强部位的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延性。5、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一般根据结构的抗震等级取加强区的构造配筋率。砼规11.7.14和高规3.10.5-2、7.2.17、10.2.19,一般默认0.6%八、荷载组合一般来说,本页中的这些系数是不用修改的,因为程序在做内力组合时是根据规范的要求处理的。“荷载分项系数”和“组合值系数”是在荷载组合时需要用到的两个概念。“组合值系数”是看采用哪种荷载组合,包括承载能力

39、极限状态基本组合、标准组合等,针对不同组合,恒载和活载有不同的系数;“荷载分项系数”是指考虑某种荷载组合时所占的权重。在荷载规范中有明确定义。九、地下室信息1、土层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第三章 SATWE前处理接PMCAD生成SATWE数据一、分析与设计参数补充定义(必须执行)见上二、特殊构件补充定义1、特殊梁(1)一端铰接:次梁(2)抗震等级:次梁不抗震(3)刚度系数:查看(4)扭矩折减系数:查看(5)调幅系数:次梁和悬臂梁不套服,即调幅系数为“1”。2、特殊柱(1)角柱:指定角柱(两根框架梁相连)(2)剪力系数:第四章 结构内力,配筋计算一、参数设置(一)层刚度比计算(二)、地震作用分析方

40、法1、侧刚:简化算法,对于满足刚性楼板假定的结构可选此项2、总刚:空间结构和采用了弹性楼板的结构,或有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时(如错层结构)、空旷的工业厂房、体育馆所等选此项。(三)、线性方程组解法一般选VSS(四)、位移输出方式简化输出:只输出各工况下结构的楼层最大位移值,不输出每个节点位移。一般结构详细输出:不仅输出各工况下结构的楼层最大位移值,还输出每个节点位移。复杂高层第五章 SATWE后处理分析结构图形和文本显示一、文本文件输出(一)、结构设计信息必须掌握(二)、周期 振型 地震力必须掌握(三)、结构位移必须掌握(四)、超配筋信息必须掌握在里面可以看出超筋信息与轴压比超限信息二、图形文件

41、输出(一)、各层配筋的编号简图了解(二)、混凝土构件配筋及钢构件验算简图必须掌握1、混凝土梁(1)对于配筋率大于1%的截面,程序自动按双排筋计算,此时,截面有效高度ho=h-保护层厚度-2倍钢筋半径(2)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箍率要求控制。(三)、梁弹性挠度、柱轴压比、墙边缘构件简图必须掌握1、弹性挠度该挠度值是按梁的弹性刚度和短期作用效应组合荷载值(即标准荷载组合值)计算的,未考虑长期作用效应的影响。梁平法施工图中的梁挠度计算,按照准永久效应组合荷载值与刚度比值计算的挠度。是上述挠度的3.5倍左右。2、柱轴压比(1)柱轴压比限值见抗规6.

42、3.6、砼规11.4.16(2)柱计算长度一般程序会总动按砼规第6.2.20条第2款规定设置,而一般也不做修改。什么是计算长度?有一天和领导讨论起计算长度系数的问题,他突然让我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说明构件“计算长度”的含义,我迟钝了一会儿说,计算长度就是用来验算构件受压稳定时的计算假定。说对了吗?没有。我只说出了计算长度这个概念的作用,而没有说出它的真正物理意义。计算长度的真正意义是指“将具有端部约束的杆件拟作承载力相同而长度不同的两端铰支杆看待”。再通俗一点儿,以最简单的两端铰支杆为目标,将研究杆件的长度向这个目标来换算,换算的条件是承载力相同,换算的结果就是计算长度。而计算长度系数就是指这个

43、换算长度与杆件实际长度的比值。 计算长度和哪些因素有关?通常我们在设计一个框架时,求柱子的计算长度的目的不光是为了验算柱子本身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验算框架的整体性。这里,任何一根框架柱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框架中的其它构件对整体的稳定性都是相关的。在设计框架时,钢规中提到的计算长度法是一种简化处理,是把框架稳定简化成柱子构件的稳定问题来对待。钢规中在验算压弯构件稳定问题时的几个公式(式5.2.2-1、式5.2.2-3)和强度验算公式相比也只是添加了稳定系数、等效弯矩系数,其它和强度验算是完全一样的,那么如何体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呢?没错,就是通过稳定系数和等效弯矩系数。而稳定系数又和构件的计算长度是

44、直接相关的。那么设计时,是不是完全按照钢规附录中的计算长度系数公式来求计算长度系数就可以么了呢?当然不是,钢规中的公式成立是有前提条件的,这个条件是指:假定各柱的刚度参数(hN/EI)相同,且在荷载作用下同时失稳,也就是说各柱之间没有相互约束作用,而只有柱上下节点上的梁对柱产生约束作用。由于柱的刚度参数是和柱子轴力有关的一个量,因此,当实际结构中的柱子截面不同,或者轴力分布不均匀时,规范上这个公式算出的计算长度系数是要进行修正的。而不能简单地相当然地认为:柱子的计算长度系数仅与柱子的自身刚度和约束情况有关。引用钢结构稳定设计指南(P108)中的一段话:框架柱的计算长度不仅和它的构件尺寸和支撑情况有关,还和荷载分布情况有关,同一框架的同一根柱在不同的荷载分布之下应取不同的数值,否则就不能准确地反应框架的承载能力。设计者必须清楚了解,在运用规范相关计算长度系数表格时,要考虑设计的框架是否符合制作表格时前提,当各柱的刚度参数相差较多时,就不能直接应用表格中的计算长度系数。PKPM软件关于混凝土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