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21-50.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07822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C-121-5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AC-121-5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C-121-5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C-121-50.doc(4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AC-121-50咨询通告编 号:AC-121-50颁发日期:2005年10月14日批 准 人:蒋怀宇标题:地面结冰条件下的运行1. 依据和目的:本咨询通告依据CCAR-121部第121.649条制定,目的是对航空运营人在地面结冰条件下运行的管理和控制如何满足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的要求提供指导。2适用范围:本咨询通告适用于CCAR-121部的航空运营人。3. 撤销: (备用)。4说明:航空器虽然在设计时考虑了在飞行过程中遇到一定程度结冰条件下的运行,但在地面起飞前都要求一些关键表面不能带冰、雪、霜(称为“冰冻污染物”)起飞,即通常所称的“清洁航空

2、器”。此要求基于在特定的航空器表面即使存在很少的污染,也可能降低航空器的性能和飞行品质。为此各民航当局都对航空器带有冰、雪、霜起飞进行限制,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自CCAR-121部发布施行以来就包含此要求,并要求航空运营人制定地面除冰/防冰大纲来规范落实。本文件即是对如何满足CCAR-121部有关条款要求的具体解释和说明,并为航空运营人提供了地面除冰/防冰大纲的范例。5定义地面结冰条件:一般情况下地面结冰是指外界大气温度在5以下,存在可见的潮气(如雨、雪、雨夹雪、冰晶、有雾且能见度低于1.5公里等)或者在跑道上出现积水、雪水、冰或雪的气象条件,或者外界大气温度在10以下,外界温度达到或者低于露点的

3、气象条件。除冰:是指除去飞机表面附着的霜、冰、雪,以提供清洁外表的航空器的工作程序。防冰:是指提供在限定期间内防止飞机的某些表面形成霜、冰和积雪的保护措施的预防程序。保持时间:是指除冰/防冰液可以在飞机保护表面防止形成霜、冰和积雪的预计时间。6地面结冰条件下的航空器外部检查6.1在地面结冰条件下,飞行机组必须在起飞前通过航空器外部检查确认机翼、螺旋桨、舵面、发动机进气道及飞机制造厂家手册中规定的其他关键表面是否附着冰冻污染物,以确定航空器的状态是否适合安全飞行或者需要执行除冰/防冰程序。确定飞机是否存在冰冻污染物的最终责任人是机长。6.2 当起飞前航空器外部检查是由经过培训并具有检查资格的地面

4、人员完成时,在起飞前机长应当确认其完成了检查,并确定航空器的状态是否适合安全飞行或者需要执行除冰/防冰程序,必要时还应当进行补充检查确认(如检查者怀疑但不能确认是否为冰冻污染物、反映飞机表面潮湿等情况)。6.3 飞行前实施航线维修任务时,维修人员应当检查机翼、螺旋桨、舵面、发动机进气道及飞机制造厂家手册中规定的其他关键表面是否附着冰冻污染物,发现或者怀疑有冰冻污染物的情况时,应当及时通报机长。6.4 对于没有机翼前缘装置(一般称为硬式机翼)的飞机,起飞前航空器外部检查中还应当用手触摸检查确认机翼前缘的冰冻污染物。7结冰条件下的起飞限制7.1 除非满足下述情况,否则任何人不得起飞或者要求起飞:

5、(1)附着在螺旋桨、风挡、动力装置及空速、高度、爬升速率、飞行姿态等仪表系统上的霜、雪或者冰已经被清除; (2)附着在机翼、安定面、舵面及飞机制造厂家手册中规定的其他关键表面的冰、雪或者霜已经被清除;7.2经局方批准,在油箱处的机翼下方区域有霜的情况可以起飞,但必须由型号合格证持有人明确允许此种运行,并且制造厂家提供的手册应当说明如何保证此种运行的安全。7.3 当航空器进行了除冰/防冰工作后,航空运营人还应当根据机型的特点和除冰液的特性,充分考虑防冰液污染对起飞性能和失速特性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补偿措施(如减小载重或者提高起飞速度)。 注:飞行试验表明,大部分的防冰液可以在起飞抬头速度(Vr)

6、前脱离产生升力的飞机表面,但某些飞机实际运行中还可能因防冰液污染造成性能的下降,尤其是对小飞机的影响更显著。7.4 为满足上述起飞限制要求,航空运营人应当在各型飞机的飞行机组操作手册或者其他有效文件中明确相应机型的具体限制要求,以提供飞行机组明确的指导。8地面除冰/防冰程序8.1 除冰/防冰工具设备和除冰/防冰液的使用8.1.1 除冰/防冰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设备应当符合下述规定:(1)除冰/防冰液的喷洒应当使用能够满足除冰/防冰液使用要求(如加热和温度控制要求等)的专用设备进行;(2)如航空器制造厂家规定了除冰/防冰过程中使用的其他工具,应当符合制造厂家的规定,并且不得使用可能造成航空器表面损伤

7、的任何工具。8.1.2 除冰/防冰液应当使用符合航空器制造厂家指定规范的产品或者使用经民航总局适航审定部门批准的等效替代产品,并且根据外界温度、气象条件和预计的保持时间正确地选择。推荐的除冰/防冰液使用方法参见附录一的规定。8.2 除冰/防冰构型航空器在进行除冰/防冰工作前,应当按照航空器制造厂家的规定调整到除冰/防冰构型。8.3 除冰/防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8.3.1 除冰/防冰过程中应当采取所有必要的合理措施,以减少除冰/防冰液进入发动机、操纵面的空腔和其他进气口。8.3.2 禁止将除冰/防冰液直接喷入各种压力传感器的通气孔、限流孔,或直接喷到迎角探测器和机窗上。8.3.3 两侧机翼和安定面

8、应当进行完全相同和全部的防冰处理。8.3.4 除冰/防冰后应当清除空气动力感应区域和空腔内聚集或者残存的除冰/防冰液,并清洁风挡玻璃上的除冰/防冰液痕迹。8.3.5 当人工清除机翼表面上的积雪时,不得操纵和踩踏机翼操纵面。8.3.6 当飞机发动机在运转状态下进行除冰/防冰工作时,除冰/防冰设施和人员不得进入接近发动机的危险区域。8.3.6 航空器制造厂家的手册中另有规定时,还应当遵循其规定。8.4 除冰/防冰后的检查8.4.1 除冰/防冰工作完成后,除冰/防冰人员应当对飞机机翼、舵面、螺旋桨、发动机进气道和飞机制造厂家手册中规定的其他关键表面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积冰已经清除干净,必要时还应当通过

9、触摸检查确认。8.4.2 启动发动机前应当检查发动机进气道区域和探头是否聚集有雪或者冰,在冰雾的情况下还应当检查风扇叶片的背面有无结冰。8.5 除冰/防冰液的保持时间8.5.1 航空运营人必须按照局方可接受的数据制定所使用的除冰/防冰液预计的保持时间。局方可接受的数据包括:(1)航空器制造厂家手册规定的数据;(2)除冰/防冰液制造厂家说明书规定的数据;(3)民用航空器维修行业标准MH3145.49“民用航空器除冰/防冰”推荐的数据。8.5.2 除冰/防冰液的预计保持时间从最后一步使用除冰/防冰液的开始时刻开始计算,并且不能超出上述局方可接受数据的范围。8.5.3 除冰/防冰液的保持时间可能因气

10、象条件、使用方法和存放控制等条件的不同而达不到预计的保持时间,因此无论是否超出预计的保持时间,在起飞前都应进行必要的检查。8.6 起飞前的检查8.6.1对航空器进行了除冰/防冰工作后,如在预计的保持时间内起飞,应当完成起飞前检查,确认飞机机翼或者飞机制造厂家手册中规定的其他关键表面的实际状况是否与预计的保持时间一致。除非航空器制造厂家的手册中另有规定,此检查可以由飞行机组在机舱内进行。8.6.2 对航空器进行了除冰/防冰工作后,如超过了预计的保持时间,在起飞前5分钟内应当完成起飞前污染物检查,确认飞机机翼、舵面和飞机制造厂家手册中规定的其他关键表面没有影响航空器起飞性能的污染物存在。此项检查可

11、以由机组在机舱内进行,也可以由机组或者其他有资格的人员在机舱外部进行,但要根据具体的机型、照明状况、气象条件和型号合格证持有人规定的其他条件确定。8.6.3 当上述检查发现任何超出起飞限制的情况后,可以在起飞前重新进行地面除冰/防冰,或者等候至航空器状态符合本文件第7段规定的起飞条件。8.7 地面除冰/防冰过程中的通话和记录8.7.1 在实施地面除冰/防冰过程中地面除冰/防冰人员和飞行机组在开始除冰/防冰前和完成除冰/防冰后都应当进行必要的通话,以确定航空器是否处于适当的构型和预计的保持时间。由于在同一地点和同一地面除冰/防冰人员可能对应多个运营人,建议至少使用如下的规范: (1)在开始使用除

12、冰/防冰液前,地面除冰/防冰人员向机长确认航空器是否处于适当的除冰/防冰构型,例如:“机长,此飞机是否可以进行除冰/防冰”; (2)在完成除冰/防冰后,地面除冰/防冰人员向机长通报使用除冰/防冰液的类型、浓缩比例和最终使用液体的开始时间(当地时间),例如:“机长,我是指派的除冰员。您的飞机已用I型液完成除冰。1430开始使用除冰液”;“机长,我是指派的除冰员。您的飞机已用I型液完成除冰,并用型液进行了防冰。防冰液混合比例为75/25。1645开始使用防冰液”。8.7.2飞行机组应当记录开始使用防冰液的时间、防冰代码,并确认保持时间。8.7.3 每次完成地面除冰/防冰后,地面除冰/防冰人员应当及

13、时进行记录,并且至少保存30天。地面除冰/防冰记录中应当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1)机型、机号及实施日期; (2)除冰/防冰液的类型和制造厂家; (3)除冰/防冰液与水的混合比例; (4)最后一步使用防冰液的开始时间(即预计的保持时间开始时刻); (5)实施人员姓名及签字。9地面除冰/防冰工作的委托9.1 当航空运营人的运行范围涉及到可能导致地面结冰条件下运行的航站时,航空运营人可委托其他地面服务机构对其航空器进行地面除冰/防冰工作,但必须通过签订正式的地面服务协议进行。9.2 除本文件第9.5段规定的情况外,被委托提供地面除冰/防冰服务的机构应当具备满足航空运营人要求的设备、器材、人员和管理程

14、序,经过航空运营人运行管理部门的审核,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当被委托方为经过批准的其他航空运营人时,可仅对要求的差异部分进行培训。9.3 地面除冰/防冰服务协议应当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1)协议双方的单位名称和地址; (2)协议提供地面除冰/防冰服务的地点; (3)启动地面除冰/防冰服务的程序; (4)实施地面除冰/防冰过程中的协调和联络方法; (5)航空运营人提供必要工作程序、标准和培训的说明; (6)地面除冰/防冰服务有关的设备、材料、人员资格、工作标准的控制责任; (7)协议双方地面除冰/防冰有关的设备、材料、人员、工作程序和标准变化时通报信息的责任和程序; (8)协议双方授权签署

15、人员的姓名和签字。9.4 无论上述协议中地面除冰/防冰的相关责任如何规定,航空运营人承担航空器适航性的全部责任,并且机长具有是否起飞的最终决定权。9.5 对于没有签署地面除冰/防冰服务协议或者被委托的服务方不能完全达到航空运营人的要求的航站,航空运营人可以采取在起飞前5分钟内完成起飞前航空器外部检查的方式,确认飞机机翼、舵面和飞机制造厂家手册中规定的其他关键表面是否有影响航空器安全飞行的污染物存在,并遵守本文件第7段规定的起飞限制。此项检查应当由机组人员在机舱外进行,也可以由地面其他经过培训并有资格的人员进行,但在起飞前机长应当确认其完成了检查。10地面除冰/防冰知识的培训10.1 航空运营人

16、应当对飞行机组、签派员和有关的地面人员(包括协议服务单位的人员)进行地面除冰/防冰的培训,以确保其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程序和职责。在满足航空运营人的培训要求的情况下,协议服务单位人员的培训可按照地面除冰/防冰协议的规定由协议服务单位自行组织。10.2 地面除冰/防冰的培训内容和对应的人员应当至少满足如下规定: (1)航空器表面污染物的影响:适用于飞行机组和签派员,包括但不局限于下述内容: a. 升力损失、阻力和重量增加的影响; b. 操纵效能降低和起飞离地过程中出现非指令迎角变化和滚转的影响; c. 失速迎角降低并且在失速保护系统工作之前进入失速的影响; d. 航空器关键表面的识别,包

17、括可能造成发动机外来物损伤影响的表面、冲压空气进口、仪表信号源、机翼前缘装置、翼尖小翼和其他适航指令规定的表面等。(2)地面结冰条件(实施除冰/防冰程序的条件)和获得最新气象信息的途径:适用于飞行机组、签派员和地面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下述内容:a. 飞行中积冰(如计划较短时间内再次飞行,并且地面温度处于或低于结冰点);b. 霜,包括白霜;c冰冻物(能够附着在航空器表面的雪、冻雨或冰雹);d冻雾;e. 湿冷机翼上的雨或水汽;f湿冷机翼油箱上的雨或水汽;g机翼下的霜;h失去效应的除冰/防冰液。(3)除冰/防冰工作程序:适用于飞行机组、签派员和地面人员,具体内容参考本文件中的相应规定。(4)除冰/防冰

18、液的特征和性能:适用于飞行机组、签派员和有关地面人员,至少包括如下内容:a. 除冰/防冰液的说明、成份和外观;b. 不同型号除冰/防冰液的区别、用途和性能;c. 除冰/防冰液的制造厂家和制造规范;d. 除冰/防冰液的使用方法和温度要求;(5)除冰/防冰液的存储和处理:适用于地面人员,包括液体的存储条件、测试和取样要求、超出存储条件的处理等内容。(6)除冰/防冰设施的使用:适用于地面人员,包括不同型号设备的使用说明(如除冰车、平台和红外设备),使用训练和应急处置程序等。(7)除冰/防冰液的预计保持时间:适用于飞行机组、签派员和地面人员,内容应当至少包括:a. 保持时间的定义;b. 保持时间的开始

19、计算时间;c. 使用保持时间的限制和警告措施;d. 不同型号液体和气象条件与保持时间的对应关系;e. 为适应气象条件变化调整保持时间的方法。(8) 协议除冰/防冰:适用于飞行机组、签派员和地面人员,内容应当至少包括:a. 各协议地面除冰/防冰的控制方法;b.地面除冰/防冰服务协议;c.具备起飞前5分钟进行起飞前污染物检查资格的地面人员。10.3 航空运营人应当在每年进入预计的地面结冰条件下运行前对有关的飞行机组、签派员和地面人员至少进行本文件第10.2(2)、(3)、(4)、(6)、(7)、(8)段要求知识、技能、程序的复训,但协议服务单位的人员的有关培训可按照地面除冰/防冰协议的规定由协议服

20、务单位自行组织。10.4 航空运营人应当建立和保存对所有飞行人员、签派员和地面人员的地面除冰/防冰知识培训(包括复训)的记录,但协议服务单位有关人员的培训记录可按照地面除冰/防冰协议的规定由协议服务单位自行保存。10.5 航空运营人应当对上述培训的有效性进行评估,评估可以采取监督培训和考试过程、抽查提问或者在地面结冰条件下运行的现场检查等方式并记录。当通过评估发现普遍存在达不到能有效保证地面结冰条件下运行时,航空运营人应当重新组织培训。11地面除冰/防冰大纲11.1除航空运营人经批准的运行手册中明确规定在地面结冰条件下的运行按照CCAR-121部第121.649条(d)款实施的情况外,航空运营

21、人应当制定地面除冰/防冰大纲。11.2 地面除冰/防冰大纲应当至少包括CCAR-121部第121.649条(c)款规定的项目,并且具体落实本文件各项规定的要求。对于地面除冰/防冰程序和起飞限制具有特别规定的每一机型还应当按照机型分别规定。地面除冰/防冰大纲可参考本文件附件二的样例。11.3航空运营人可以单独编写地面除冰/防冰大纲或者在各类人员的手册中明确相应的内容,地面除冰/防冰大纲由航空运营人所在民航地区管理局以颁发运行规范A023条的方式批准。附录一: 除冰/防冰液的使用方法本附录的内容仅用于了解除冰/防冰液的基本使用方法,不作为实际工作的依据,实际工作中请参考航空器制造厂家提供的有关手册

22、。1除冰/防冰液的种类1.1 除冰液的种类 目前通常使用的除冰液种类包括: (1)热水; (2)I型除冰液; (3)水和I型除冰液的混合液; (4)水和II型防冰液的混合液。 注:没有稀释的II型防冰液通常不作为除冰液使用。1.2 防冰液的种类 目前通常使用的防冰液种类包括: (1)I型除冰液; (2)水和I型除冰液的混合液; (3)II型防冰液; (4)水和II型防冰液的混合液。 注:当I型除冰液做防冰目的使用时,效果有限,得到的保持时间很短。为了取得最佳的防冰效果,可使用稀释的II型防冰液。2除冰/防冰代码 除冰/防冰使用的代码规则如下: “I型除冰液”表示使用I型除冰液; “II型防冰液

23、100”表示使用100%的II型防冰液; “II型防冰液75/25”表示使用75%容积的II型防冰液与25%容积的水混合液; “II型防冰液50/50”表示使用50%容积的II型防冰液与于50%容积的水混合液;3除冰/防冰方法3.1 一步除冰/防冰 用加热的除冰液除去飞机表面的冰,保持在飞机表面上的液体将提供有限的防冰能力。应当根据需要的保持时间、外界大气温度和气象条件,正确地选择除冰液。3.2 二步除冰/防冰 由两个不同的步骤组成: (1)第一步:使用热除冰液完成除冰工作,应当根据外界大气温度正确选择除冰液。 (2)第二步:使用防冰液完成防冰工作,应当根据防冰液的保持时间、外界大气温度和气象

24、条件正确选择防冰液。 注1:第一步的除冰液结冰前应当完成第二步的防冰工作(一般应当在3分钟以内),必要时可以逐个部位地操作。如果发现飞机重要部位又发生结冰,必须重复完成第一步的除冰工作。 注2:如果发现结成冰层,可使用加热的液体破坏冰层,即在近距离直接将热的除冰液喷射到一点,直至暴露裸露飞机表面为止,通过裸露点向所有方向传递热量,破坏冰层;然后,通过上述方法的多次重复,破坏附着在飞机表面的大面积冻雪或者光滑的冰层;最后,根据冰的堆积量使用高速或低速喷射液体将附着物清除干净。严禁使用工具敲击、刮铲的方法除冰。3.3 除冰/防冰方法和除冰/防冰液的使用限制参见附表1:I型除冰液和附表2:II型防冰

25、液使用指南,但当航空器制造厂家或者除冰/防冰液制造厂家另有规定时,应当按照其有关规定执行。附表1:I型除冰液使用指南环境温度 一步除冰/防冰两步除冰/防冰第一步:除冰第二步:防冰-3除冰液与水的混合液应加热至喷嘴处溶液温度大于60,混合液的冰点至少应低于环境温度10用加热的水或除冰液与水的混合液,喷嘴处溶液温度应大于60混合液的冰点至少低于外界实际温度10-3除冰液与水的混合液的冰点不应高于环境温度3注:机翼蒙皮的温度可以大大低于外界温度,在此情况下应使用更浓的混合液体(即更多的除冰液);一步除冰/防冰对于清洁的航空器使用冷的防冰液防冰;两步除冰/防冰的防冰液应当在第一步除冰液结冰以前使用,典

26、型的应当在3分钟之内。附表2:II型除冰液使用指南环境温度 一步除冰/防冰两步除冰/防冰第一步:除冰第二步:防冰-3加热的50/50II型防冰液用加热的水或加热的I型或II型除冰液与水的混合液II型防冰液50/50 -3-14(含)加热的75/25II型防冰液加热的I型或II型除冰液与水适当比例的混合液,其冰点不超过环境温度3II型防冰液75/25-14-25(含)加热的100/0II型防冰液II型防冰液100/0-25所选择的II型防冰液的冰点应至少低于环境温度7。当不能使用II型防冰液时,可以考虑使用I型除冰液。注:机翼蒙皮的温度可以大大低于外界温度,在此情况下应使用更浓的混合液体(即更多

27、的除冰液);一步除冰/防冰对于清洁的航空器使用冷的防冰液防冰;两步除冰/防冰的防冰液应当在第一步除冰液结冰以前使用,典型的应当在3分钟之内;当油箱区域机翼下部显示有霜或冰时,不应使用50/50II型防冰液对机翼进行防冰。使用100%的II型防冰液或者75/25混合液时,航空器的起飞抬头速度(Vr)应当大于85海里/小时(158公里/小时)。附录二: 地面除冰/防冰大纲样例(待完成)目录修订记录CAAC批准记录1. 引言1.01 范围1.02 政策综述2. 除冰管理计划2.01 任务和责任3. 定义3.01 一般定义4. 除冰准备4.01 预定事件的时间表4.02 除冰准备4.03 除冰会议4.

28、04 除冰后事件汇报5. 记录保存 5.01 除冰报告 6. 培训6.01 CCAR规章要求6.02 初始培训6.03 复训6.04 承包商/第三方培训6.05 教员培训 (TTT)7. 设备/设施7.01 个人保护设备 (PPE)7.02 除冰车7.02.1 安全操作7.02.2 日常检查7.03 除冰液7.03.1 I型除冰液7.03.2 II、III和IV型除冰液8. 除冰程序8.01 检查确定除冰要求8.02 除冰后检查和除冰完成8.03 除冰通讯程序8.03.1 通知飞行机组8.03.2 应急程序8.04 注意事项8.04.1 清除污染物的一般原则8.04.2 窗户8.04.3 起落

29、架8.04.4 APU8.04.5 廊桥8.05 喷洒模式8.05.1 标准喷洒模式8.05.2 典型表面 (各型航空器)8.05.3 无降水8.05.4 降水过程中8.06 冰的清除8.06.1 发动机结冰8.06.2 缝翼/襟翼除冰8.07 发动机工作时的除冰8.07.1 基本操作要求8.07.2 喷洒模式8.07.3 发动机工作时除冰的通讯联络8.08 减少除冰液的使用的方法8.08.1 使用机库8.08.2 橡皮刮板/扫帚8.08.3 叶片吹风机/拖把8.08.4高压空气8.08.5 局部除冰8.09 除冰液的使用8.10 持续效应表 9. 特定航空器信息9.01 CRJ10. 发动机

30、堵盖10.01 概述11. 审查11.01内部/外部1. 引言1.01 信息范围保证旅客的安全和舒适、保证员工及设备在全年任何时候都符合公司的标准,每个航站都有责任。为保证运行的安全和高效,每个航站都必须制定一套逐步完善的方案以应对各个季节的运行。本手册提供了在进行除冰/防冰操作时所必须遵从的政策和程序。1.02 政策综述(航空公司名称) 政策“飞行控制装置和翼面上的霜、雪或冰能够对航空器的操作带来严重影响并可能造成潜在的危险”。因此,在飞行表面、操纵面铰链或可能会受影响的航空器的任何其他部件上附着有雪、霜或冰时,航空器不得被放行起飞。CAAC政策CCAR 121.649规定“(b)当有霜、雪

31、或冰附着在飞机机翼、操纵面、螺旋桨、发动机进气口或其他重要表面上,或者不能符合本条(c)款时,任何人不得使飞机起飞。(c)除了本条(d)款规定外,在某种条件之下,当有理由认为,霜、冰、雪会附着在飞机上时,任何人不得签派放行飞机或使其起飞,但该合格证持有人在其运行规范中具有经批准的地面除冰防冰大纲并且其签派放行、起飞都符合该大纲要求的除外。”2. 除冰管理计划2.01 任务和责任飞行签派飞行签派室将根据需要对即将到来的天气状况颁发通报,并通过电报对受影响的航站发布适当的预报。总则根据航站的大小和除冰操作的规模,负责除冰的经理应确保通讯线路己建立并且航站内各岗位所分配的除冰任务协调有序。航站除冰协

32、调员负责除冰的经理(或其代表)负责评估天气预报信息并在下列情况存在时通知所有有关部门: 除冰警报 除冰待命 除冰操作 除冰行动结束在所有的除冰行动中(按照当地的程序),他负责就除冰行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在需要除冰时与飞行机组联络以及根据要求向飞行机组提供信息。航空器机长在决定是否要对航空器进行除冰时要求该航空器机长的参与,并且机长有权最终决定是否接受该航空器。机长在初始检查及合格的地面机组的建议的基础上做出决定。在一个或多个关键表面上附着有污染物时,机长应要求对航空器进行除冰。机长可以选择通过地面机组与机长或其代表进行联合检查的方式来验证是否有污染物附着。对关键表面可能需要进行触摸检查。检查程序

33、应足以解决有关湿冷的航空器上污染物粘附问题的任何争论。停机坪除冰协调员(或其代表)除冰待命启动后,每个协调员(或其代表)负责其区域内除冰工作的直接控制并与航站除冰协调员共同确定人员需求。他们直接为下列事务负责: 确保对除冰液/折射计每月进行检验 在除冰操作开始前对主储存单元进行Brix检验 确保在除冰操作开始前对每个除冰单元进行了Brix检验 确保除冰车是满的对I型液体喷嘴处的温度至少为60C或140F。其他职责: 在集中除冰区确保有可用的灭火器可供使用。 安排向分配了除冰任务的人员发放防护服和工具。 在其区域内计划和监督除冰操作。 跟踪每架航空器使用液体的数量并根据要求安排补充除冰单元。 在

34、除冰操作期间或之后向航站除冰协调员提交所有有关信息。 确保所有的设备均被补充、清洁和贮存就绪,以备下一次操作时使用。1号人员1号人员(经过培训的地面领班人员或经过培训的代表)负责确定是否需对分配给他的航空器进行除冰并安排对该航空器除冰。如对于是否需要除冰他难以做出决定,则要由他负责与航空器机长协商确定。G.S.E.领班地面支持设备(GSE)领班或其代表负责保证所有必须的设备都是可用的。包括对贮存设施的季节前技术检查。在操作期间还必须安排机械员到位,以便对设备的故障及时进行修理。人力资源计划员在指定了人力资源计划员的航站,人力资源计划员负责下列职能: 保持现行有效的能够执行除冰任务的合格人员清单

35、。 把分配执行除冰操作的人员名单提供给航站除冰协调员。注:在没有指定人力资源计划员的航站,上述职能由航站除冰协调员完成。除冰单元操作员除冰单元的操作员是除冰操作的核心。因此,他们必须作为一个团队工作并在所有可能的方面互相帮助。除冰时,他们必须考虑风的影响以便尽可能地沿着顺风方向喷洒。吊篮操作员在除冰单元操作中处于控制地位,但他必须清楚本单元的操作限制以便指挥司机到达本除冰单元的最大效率位置。除冰单元司机负责下列事项: 收集必须的防护服和通讯设备。 在除冰操作开始前检查除冰单元的状态和可用性,包括燃油、滑油、轮胎、灯光,以及在整个除冰操作期间按要求加热到最低温度的除冰液供应充足。 建立并保持与吊

36、篮操作员的通话联络并按指示到达相应位置。 对除冰车上的液体进行Brix 检验并把检验结果记录在预先制定的表格上,包括姓名、员工编号、航站、日期、液体折射率读数、航空公司代码、航空器尾号、航空器型号、温度、开始/完成时间、使用的液体数量、航空器状况及所用的其他方法。按照当地己经建立的程序把信息传递给驾驶舱。 根据吊篮操作员的指示,通知航站除冰协调员航空器检查完成以及检查完成的时间。除冰吊篮操作员当吊篮在升起位置或靠近航空器时,确保车辆驾驶员的位置受到关注。吊篮操作员负责下列事项: 收集必须的防护服和通讯设备。 操作吊篮操纵装置并按照预先制定的指导方针对航空器实施喷洒。 指挥单元驾驶员何时使单元到

37、达何处。 除冰后检查航空器并通知除冰单元驾驶员除冰完成。3. 定义3.01 一般定义活性霜 霜正在形成时的状态。在表面温度等于或低于0C 以及在等于或低于露点时活性霜出现。防冰 防冰是一种预防性措施,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清洁的飞机表面提供保护,防止冰和霜的形成以及雪和半融雪的积聚。BRIX 除冰/防冰液的折射指数,用来确定液体的冰点。中国民用航空规章 (CCAR) 为保证运行安全以及航空器的适航性而制定的条例和法规。透明冰 当机翼油箱中冷的燃油使机翼上表面处于冷的状态,使得降雨在与其接触时结冰,便会引起透明冰的产生。特别是对机翼即是实际油箱的航空器型号,例如CRJ,更容易产生这种现象。浸冷效应

38、 如果经过高空飞行后刚着陆或刚添加了非常冷的燃油,从而使飞机中载有非常冷的燃油,则这时的飞机机翼称为 “被浸冷的”。在地面上,无论什么时候如果降雨落在被浸冷的飞机上,都可能产生透明冰。即使环境温度在2C到 +15C之间,如果飞机结构保持在0C 或以下,在可见潮湿或湿度较高时,仍可能结冰或结霜。透明冰是非常难以通过目视检查发现的并可能在起飞期间或之后破裂。下列因素有助于浸冷的产生:温度及各油箱中燃油的数量、各油箱的类型及位置、在高空飞行的时间、所添加燃油的温度及加油后的时间。污染物 污染物指附着在航空器关键表面上的霜、冰或雪。关键表面 起飞前不得有冰 、雪、半融雪或霜的飞机表面。关键表面由飞机制

39、造人确定,通常包括机翼、操纵面、螺旋桨、发动机进气口、发动机装于后部的航空器的机身上表面、水平安定面、垂直安定面或航空器的任何其他稳定性表面。除冰 是将冰、雪、半融雪或霜从飞机表面除去的过程。可以通过机械方法完成,也可以通过风力方法或通过使用经过加热的液体实现。在非常冷的条件下或确定冻结的污染物没有附着在飞机表面上时,机械方法可能是首选方法。在使用经过加热的液体并希望获得最佳的热量传递时,应按照经批准的营运人程序和液体制造商的建议,在距飞机表面一定距离处施用。除冰/防冰 是将除冰过程和防冰过程结合在一起的程序,可以通过一步或两步完成:一步除冰/防冰 本程序通过使用加热的防冰液完成。液体被用来除

40、去飞机上的冰并保留在飞机表面以防止结冰。可以使用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I, II, III和IV型液体,但I型液体所提供的保护底于II、III和IV型液体。两步除冰/防冰 本程序包含两个分开的步骤。第二步(防冰)作为一次单独的液体施用在第一步(除冰)之后进行。除冰之后,单独喷洒一次防冰液以保护飞机的关键表面,从而提供最大的防冰保护。 细雨 完全由密集的小雨点(直径小于0.5 毫米(0.02英寸)组成的非常均匀的降雨。尽管与雾滴不同,细雨落到地面上,但细雨看起来随着气流飘浮。雾和地面雾 空气中使地球表面的水平能见度底于1千米的可见的微小水珠(小水滴)的集合。冻雾 由

41、过冷水滴形成的雾,在与暴露的物体接触时冻结形成一层结晶/透明冰。冰点 指除冰液(浓缩的或调和的)将会冻结时的温度。冻雨和冰冻细雨 由过冷水滴构成的雨或细雨,接触任何表面时都会结冰。霜 指“白霜”。一种结晶形状的冰的沉积物,通常呈现垢状、针状或扇状。霜是通过凝华形成的,即:当水蒸汽沉积在温度处于冰点或冰点以下的表面上时直接形成的。燃油霜 由于浸冷的燃油对温度的影响而通常在油箱区域形成的霜。高湿度 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的大气状况。持续效应时间(保持时间) 持续效应时间(HOT)指防冰液在被保护的(经处理的)飞机表面能够防止冰和霜的形成以及雪的积聚的估计时间。持续效应时间(保持时间) 持续效应时间(保

42、持时间)指施用的除冰/防冰液能够有效地防止霜、冰或雪在经处理的表面上附着的估计时间。持续效应时间的计算从最后一次喷洒除冰/防冰液开始时计起,至除冰/防冰液不再起保护作用时结束。 最低操作使用温度(LOUT) 除冰/防冰液能够被喷洒到航空器上的最低外界大气温度。 个人保护装置(PPE) 为保证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而提供的设备。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是单位时间内收集到的降水量的指标。表示为轻度、中度或重度。强度的定义与发生降水的类型有关,对于雨和冰丸,强度的定义基于下降率,而对于雪和细雨,强度的定义则基于能见度。下降率的标准是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上的,并不准确描述某一特定观察时间时的强度。雨 液态水珠形式的降

43、水。或者以直径大于0.5毫米的水滴的形式,或者以较小的水滴的形式,但与细雨相比水滴之间比较分散。折射计 用于检测除冰/防冰液浓度的仪器。读数校准为Brix度。典型表面 指在白天或夜间运行时能够被飞行机组容易并清楚地观察到,且适用于判断关键表面是否被污染的航空器表面。在对航空器除冰/防冰时,最后一次喷洒液体时必须首先处理典型表面。在不要求进行触摸检查时,对一个或多个典型表面的检查可用作起飞前污染物检查。雾淞 由过冷的雾或云中的水滴在温度低于或稍高于冰点的物体上冻结形成的冰的沉积物。它由疏松的颗粒组成,有时带有树枝状的结晶。剪力 剪力是沿防冰液横向作用的力。在应用于II型、III型或IV型液体时,

44、剪力会降低液体的粘度;当剪力不再起作用时,防冰液将恢复其粘度。举例来说,在液体被泵出、强迫通过开口或遇到气流时,剪力就会起作用。如果作用的剪力过大,稠化剂系统可能会永久性退化,从而使液体的粘度降至制造商设定的并经合格审定时检验的范围之外。由于这种原因而退化了的液体不可用于防冰操作。半融雪 水饱和雪,这种雪在以从脚跟到脚尖的顺序踩到地面上时会溅起来。 雪 冰晶形式的降水,多数时呈六角星形树枝状。结晶或分散或凝聚成雪花。干雪 在环境温度低于冰点时;湿雪在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冰点时。局部除冰 允许营运人只对航空器受污染的部分除冰的经批准的除冰方法,不要求对整个表面喷洒液体。这种方法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

45、会被批准。触摸检查 由合格人员通过身体进行的检查,目的是检查透明冰的形成,或,在除冰之后、防冰之前检查某一特定表面的完整性。搬运箱 用于运输少量除冰液的塑料存贮容器。也可用于暂时贮存从除冰车上卸下的液体。可见潮湿 雾、雨、雪、雨夹雪、高湿度(凝结在表面上)、冰晶都可能在暴露并被其污染了的飞机、滑行道和跑道上产生可见潮湿。4. 除冰准备4.01 预定事件的时间表己设计了季节性准备检查单供航站工作人员参考,以跟踪所要求的工作步骤和报告进程的完成情况。 4.02 除冰准备当获悉除冰操作即将来临时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准备进行实际的喷洒操作。行动必须由负责停机坪运行的人员发起,且不应等待除冰会议的召开。尽管

46、在每个航站必须做哪些工作没有明确的指导方针,但高效的操作最有可能在不拥挤的停机坪上由经过培训的人员使用可用的设备实现,这一点必须被理解和接受。为此,应优先考虑下列事项:1) 检查喷洒器以保证他们是满的、热的和可用的。2) 把拖车移到维修处以安装防滑链。3) 把所有多余的设备存放在指定的存放区。4) 移开登机门区域多余的车辆。5) 清除停机坪区域的木托盘、没有固定的防水布等6) 确保不使用的轮挡和地面上的电线存贮在指定的区域。7) 确保所有的货物都用防水布覆盖。8) 确保发动机前堵头和压缩机堵头随时可用。9) 确定可用于除冰操作的人力资源。10) 准备除冰会议要求提供的信息。11) 警报系统运行控制。12) 需要时,确保额外的雨具和手套可供使用。4.03 除冰会议在获悉一个重大的除冰操作即将来临时,被选出的参加人员应开会确定下列事项: 暴风雨/雪的严重程度。 人员要求。 防冰/除冰液存货总量以及是否需要再订购。 除冰设备的可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