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in中级社会工作师考点整理综合能力.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04845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ayin中级社会工作师考点整理综合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dayin中级社会工作师考点整理综合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ayin中级社会工作师考点整理综合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ayin中级社会工作师考点整理综合能力.doc(7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dayin中级社会工作师考点整理综合能力.精品文档. 中级第一章 考试内容:(一)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及功能(二)社会工作的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2.中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三)社会工作的要素(四)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五)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P1:社会工作是应对社会问题的制度化的方法P3: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P4:着重理解社会工作的三种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P4: 理解官方定义,本页的后4行P5:社会工作的目标: 服

2、务对象层面:1. 解救危难 2. 缓解困难 3. 促进发展 社会层面的目标:1. 解决社会问题 2. 促进社会公正P9:功能:(注意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来进行理解)理解正功能(正,好的,积极的) 负功能(负,反向的,消极的) 显功能(显,明显,可以直接认识到的)潜功能(潜,潜在的,隐藏的)P10:社会工作的功能服务对象层面:1.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社会层面: 1.维护社会秩序 2. 促进社会和谐做总结:分类 目标 功能 服务对象层面 1. 解救危难 2. 缓解困难 3. 促进发展 1.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 2.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社会层面 1.

3、 解决社会问题 2. 促进社会公正 1.维护社会秩序 2. 促进社会和谐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的历史背景:人道主义传统、宗教、慈善;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p15(制度背景)英国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慈善组织会社、睦邻组织运动。社会工作的产生: 从友善访问员到职业化。p16-18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专业培训,专业方法的确立,专业组织的建立。p19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格林伍德:理论、认可、专业权威、伦理守则、专业文化专业化过程的特点: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理论派别形成。(p19)p19-22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1、专业化初期: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方法,治疗和救助

4、模式,对最贫困、无助的人,理论相对简单。2、专业化成熟阶段:多种方法(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综合运用,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模式,从物质生活最困难的人群扩展为“有需要”的人士,多种理论的综合使用。3、目标模式的变化:补救-预防4、工作对象的拓展:困难群体-有需要的人5、理论派别形成: P22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1、我国古代社会福利思想:儒家、道家、佛教的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之前中国无专业社会工作。2、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工作:1925年燕京大学成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标志;熊希龄办的香山慈幼院;晏阳初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一定专业性质的社会工作实践。3、194

5、9年以后的社会工作:“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p24)。4、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工作:1983年雷洁琼指出民政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开始,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化社会工作并存。(p25)5、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P25社会工作构成要素1.服务对象(案主、受助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家庭或社区等组织。2.社会工作者(用助人自助的专业理念提供服务)3.社会工作价值观,核心是利他主义,愿意帮助他人 乐观主义,人和社会是可以改变,而且会向好的方向 平等主义,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和选择 帮助人们获得过正常生活权利的过程4.助人活

6、动5.专业方法 主要是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三种重要方法一句话总结:社会工作者在价值观的支配下,采取专业方法来帮助服务对象的助人活动。实质上,也是对社会工作定义的另一句诠释。P32社会工作者的概念定义: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包括一线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行政人员两类。由定义我们可以得到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 遵循价值准则、从事社会福利服务、运用专业方法、在一定组织框架内开展职业性助人活动P33注意区分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关系区别活动方式专业技术能力处理问题难易社会约束程度 社会工作者专职需要专门训练较困难的问题处于机构中,所以有纪律,所以有

7、约束志愿者业余不需要容易约束程度低 P34实际社会工作者与专业社会工作者区别身份助人技能与工作对象关系政治性权威来源 实际社会工作者干部无专业训练自上而下强政治 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人员受过训练平等无专业性 P35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基本角色 从概念出发来理解:提供服务、支持对象、倡导自助理念 间接服务角色 管理者、资源争取者、政策影响者、研究者 基本角色是显角色,强调工作理念和内容等概念内;间接服务角色是隐角色,强调概念之外。可以用具体事例来理解,而不要简单的背。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基础:学科知识、文化知识、技术知识、政策知识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P47社会工

8、作领域的扩展从困难人群到有需要人群;从个人到社区和社会;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和谐发展。第二章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考试内容:(一)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二)社会工作价值观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4.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原则(四)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灵魂,是社会工作者的精神动力。人道主义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一、西方社会福利思想 广义社会福利与狭义社会福利的区别 1601年,英国颁

9、布了济贫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福利性质的法案。 理解福利本质上是一种公民间的社会关系:福利显示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惠和照顾的责任,也同时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对他人的责任。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利思想周礼: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安福等六个方面 儒家:处于政治稳定的角度提出“仁爱”,同时仁爱也有亲疏远近之分,对统治影响较大 道家:无为而治,尊重生命,主张个性自由 佛教:慈善、博爱,社会平等,对民间影响较大。三、我国当代社会福利思想就业为主的职业福利-需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小政府大社会”-社会福利社会化社会化福利-多元福利、社会权利。四、社会福利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对社会工作价值观 ;对

10、社会工作理论建构; 对社会工作制度 ;是价值观的源泉。 第二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和内容P56一、作用: 理论作用 实践作用 构成专业社工的必要条件之一 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依据 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 指导实践 促使社工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 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 P58内容国际社会工作界把社会工作价值观归纳为6个方面1.服务;2.社会公正;3.个人的尊严和价值;4.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5.诚信;6.能力P60社会工作价值观与基本原则,在操作层面可以归纳为6条1.接纳;2.尊重;3.个别化;4.自决权和知情同意;5.保密;6.不批判P61我国社会工

11、作的价值观1.强调社会和谐2.保持家庭和谐与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3.注重服务的“人情味” 关注人的感受、关注人类关系4.重视道德建设 “八荣八耻”5.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P63第三节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一、 伦理的含义:人际关系方面的价值信念与行为原则 伦理:个人伦理 社会伦理 专业伦理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1.社会工作者自我约束和自我鼓励的道德规范2.对服务对象的准则,也是服务对象要求社会工作者协助的依据3.是服务对象之间共信的保护和保障的标准,也是与企业专业者共信互信的媒介4.社会公众评价的标准5.专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业人员团结合作的基础P65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

12、强调义务(服务对象利益优先),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约束和鼓励并重,权威性-专业权威。四、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66)对服务对象、对同事、对机构、对自己、对专业、对社会的伦理。P68社会工作重点伦理难题和处理原则一、伦理难题1.保密问题2.情理法问题3.价值中立还是价值介入4.个人利益和社会责任5.自觉原则和知情同意二、处理原则1.保护生命2.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3.自主和自由原则4.最小伤害原则5.改善生活质量原则6.隐私和保密原则7.真诚原则专业守则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的基本功能:指导社会服务,有效实现目标,维护专业形象特点:权威性、规范性、目的性、相对稳定性第三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试要求

13、:(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2.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3.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二)人生发展阶段1.人生发展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发展特征2.人生发展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章要重点体会理解。它将会对今后的实际工作,和案例考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第一节 人类行为 人类行为具有能动性,受到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就是这个道理)、生理(男女、身体健康程度等)、心理(自闭型、开放性的心理导致不同的行为)及社会环境(在家庭的表现和在学校的表现会有所不同)、文化(中西方文化对拥抱的理解等)等因素的综合影响。p82人类行为的含义:个体为适应环境

14、与满足需要所表现出的活动或反应,是遗传、生理、心理、社会过程等内外因素综合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的人类行为理论:B=f(P.E)。B(行为),P(个体),E(环境)P78一、人类需要需要的四大特征:对象性、动力性、独特性、社会性。理解此特征将对有关对需要的理论成果有重大作用。P79二、需要层次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通常是5层次,教材上是7层次) 阿尔德弗尔三阶段理论(英文简称ERG) 1. 生理需要(衣食住行性,源于本能) 生存需要(existence) 2. 安全需要,如关心工作的稳定性 3. 归属与爱的需要,如小团伙、组建家庭 关系需要(relationship) 4. 尊重的需要:提升能力追

15、求成功和得到别人重视和赞赏 5. 认知需要:学习知识探求新奇 成长需要(growth) 6. 审美需要 7. 自我实现的需要:实现自身理想 注意:6、7在流行的介绍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着重通过实例来理解 注意理解这两种理论间的关系和各自特点.P80三、人类需要的类型标准 类型 根据起源和性质:生物性需要(和动物的需要基本相同);社会性需要(人际交往与生活和工作理想等) 需要指向的对象:物质需要(衣食住行等); 精神需要(得到尊重、感到快乐等) 需要产生的方式:原发性需要(先天而生的,吃饭、性);继发性需要(后天学得,如获得教育、得到认同) 着重理解第一种分类,而且要和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阿尔德

16、弗尔三阶段理论综合起来理解。p83四、划分人类行为正常与异常的常用标准(教材讲解比较详细,参考教材)1. 统计规律; 2.社会规范与价值;3. 行为适应性标准; 4. 个体主观体验“标签理论”:理解正常与异常的相对性和文化性p84人类行为的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可控性、发展性第二节 社会环境组成: 微观 中观 宏观 家庭 ;朋辈群体; 学校; 工作单位; 社区; 大众传媒; 文化; 社会。 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书香门第 为什么会说交友不慎;为什么要多掏钱上重点学校;在政府机关和在外资企业长期工作的人,其观念的行为会有所差异; 孟母三迁的故事; 看好书;看好网站; 东西方文化

17、南方和北方人的行为差异 封建社会的人与当代民主社会的人的行为的差异 社会学中“社会化”理论来加深理解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影响: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期待。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各年龄段人士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3.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脱离遗传因素。人的发展路径取决于遗传力量和外部环境影响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4.作为能动的个体,人类行为也能够改变社会环境。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第三节:人生发展阶段的理论框架本节将会在社工实务和考试

18、中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观点:人类本能中的性驱力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人的一生中,性驱力的聚集区域从身体的一个部位转向另一个部位,而每一次转变都标志着人格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生包括八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个体都面临特殊的发展任务,都要经历一次心理社会“危机”,或矛盾冲突。个体只有面对解决这一冲突之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一发展阶段,同时,发展出某种特定的品质/美德。如果冲突无法圆满解决,个体自我的发展就会出现困扰乃至停滞。 (93页表3-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基本观点:心理(智力.思维)的发展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

19、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思维、活动) 个体主要是运用组织、同化和顺应三种原则来认识世界。认知发展四阶段:感觉运动期(出生到2岁),前运算期(2到7岁),具体运算期(7到12岁),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94儿童的道德判断存在着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p96第四节 人生发展段及主要特征 一、婴幼儿阶段(p96)(一)生理发展:大脑发展-生长速度极快;动作发展迅速(二)认知与心理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三)社会性与人格发展婴幼儿的依恋:任务与挑战:开始寻求自主性,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危机成功解决,则形成意志的品质美德,从而更乐观、更坚强的

20、面对生活。二、儿童阶段(3-11、12岁)(p97)(一)生理发展:大脑发展,身体成长;(二)认知与心理发展:认知发展-角色扮演;儿童进入直觉思维阶段;思考及推理能力增加。语言发展-开始掌握书面语言(三)社会性与人格发展1、自我与人格发展与他人的交往与分享的过程中自尊感、利他与助人行为开始出现,人格基础基本奠定。开始尝试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2、儿童的社会化:家庭、游戏群体、学校发挥重要作用。3、任务与挑战早期:儿童开始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同时也挑战各种各样的规章限制,如果鼓励儿童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儿童的自主性就会得到发展; 后期:面临勤奋与自卑的冲突,获得了成功就会养成勤奋的习惯;如果屡屡

21、受挫,就会形成自卑感。三、青少年阶段(11/12岁到20/21岁)p100(一)生理发展1.青春期的发育特征-性特征逐渐走向成熟2.青春期发育的意义对亲密行为、性行为充满好奇,也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渴望;但因其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对行为后果往往缺乏很深的认识。 (二)认知与心理发展认知发展-智力发展高峰;形成比较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待人处世的方法。青少年前期:具有想象力,爱争辩,希望不受权威人士管制;能力与期望有差异,要求独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导致内心矛盾。 青少年后期:青少年的很多方面逐步成熟,其人格发展逐渐独立;行为比较稳定成熟;比较关注个人外表、成绩、异性朋友等人生议题;解决问题的

22、方法逐步老练;自由、地位和权利意识增强。(三)社会性与人格发展1、任务与挑战自我意识发展,努力寻求自我身份;面临认同危机;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彷徨;与成人世界的矛盾和冲突,提升建立自我认同感的难度。2、青少年社会化危险期与“问题少年”应对:家庭与学校合作;巩固家庭;开展性教育;净化文化环境(102)四、成年阶段(p102)任务:完成学业、就业、结婚、生育等。特征:生理机能达到高峰后逐步衰退,进入更年期,人生经验丰富,社会角色丰富,家庭和社会责任沉重(一)生理发展: 1、高峰到逐步衰退;2、更年期综合症(二)认知与心理发展40岁前:尝试多个角色的转型。 40岁后:能熟练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解决问题更加

23、充满智慧。 (三)社会性与人格发展1、建立社会角色开始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结婚成家,学习与配偶共同生活的技巧;生育抚育儿女,家庭管理和子女教育;与朋友、亲戚、同事维持和谐关系;学习遵守其职业准则。2、中年后的改变情感趋于深沉稳定,人的性格完全定型,道德感和理智感上升;婚姻更加务实;事业成败的关键期;才华与潜能得到发挥;“中年危机”3、任务与挑战成年早期的冲突是亲密对孤独;成年中期的冲突是繁殖对停滞。五、老年阶段(p104)老年期的界定:时间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上述四种老年指标并不一定一致,时间年龄成为最常用的一种判断标准。65岁老年阶段总体特征: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有较大的退化

24、;容易回忆过去;社会角色减少;开始退出社会生活的中心。(一)生理发展各项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发生较大退化;各类老年疾病开始出现,身体逐渐依赖他人。(二)认知和心理发展偏重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怀旧是老年人将意义赋予生活过程的一部分;在对过去的缅怀中,宽慰或失望。 (三)社会性和人格发展趋势1、角色变化老人会经历退休、儿女离家、丧偶、丧亲等重大人生事件;角色变化;社会地位下降;社会化功能越来越差。2、任务与挑战自我整合/完美与绝望是该阶段要处理的危机/矛盾/冲突:其任务是进行自我整合。如果危机处理不当(自我整合没有达到平衡), 对过去的选择和结果感到不满和失望,则会对死亡感到畏惧和焦虑,产生绝望感。若

25、在整合中达到平衡,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足,会乐观地设计有意义的、愉快的晚年。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考试内容:(一)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二)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三)系统和生态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四)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五)增能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第一节 社会工作理论的分类与功能 107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理论是以往丰富经验的总结,社会工作不但需要直接经验,而且需要间接经验。二、两类社会工作理论(p109-110)1.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对人与社会的本质、人的行为与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机制的认识。如社会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等。2.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本身

26、的理论):对社会工作的性质、目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论说明。又分为“为实践服务的理论”和“实践理论”。第二节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理论111一、基本观点弗洛伊德: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构成的,潜意识是分析的核心。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它们既矛盾又统一。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种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潜藏于潜意识中。解决问题就要分析潜意识。二、应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分为:治疗情境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治疗性对话-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过程。第三节 认知行为理论 114一、主要理论行为主义的观点:刺激-反应;认知学派-认知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理论应

27、用于行为修正,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的互动(p116)。二、应用-助人过程协助服务对象做到自我了解、自我控制,提供外在监督,以实现自我控制与外在控制的结合。工作步骤:(p118)确认不正确的想法及其影响;要求服务对象自我监控;发现错误思维与潜在感觉的关系;尝试运用正常方式;检验新观念的有效性。第四节 社会支持理论一、主要概念和理论林南:社会支持是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所提供的感知的和实际的工具性或表达性支持(p121)。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一组人之间的接触,通过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获得物质和精神支持以及服务(120)。社会支持网络分为正式支持网络(来自于

28、单位和正式机构的支持)和非正式支持网络(社会上的支持)。(p122)二、应用干预模式:评估支持网络-结构(是哪些人)与内容(什么关系及强度),制定帮助计划(连接哪些关系),实施帮助(促进连接)。第五节 生态系统理论一、主要观点人生活于环境或社会系统之中,人与环境是互动的,个人与环境应该相互协调;个人是生活于生态系统之中的,个人的意义是由环境赋予的;个人生活中的问题必须放在生存环境中来认识和解决。(126)社会工作者应该从与服务对象有关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层次系统之间的关联入手。社会工作实务重视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生态资源分布,并从生活变迁、环境特征与调和度三个层面入手开展社会工作。

29、二、应用该理论的关键: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满足个人需求。(p127)注意:许多个人问题是由环境中的障碍引起的,要从分析个人-环境之间的关系入手,服务对象与环境的关系是动态的,要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第六节 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理论一、人本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及应用1.主要观点:相信人的理性,人能理性地进行选择;基本原则:诚实和真实;尊重和接纳;同理(同感)(p129)。2.应用原则:尊重服务对象,责任感,被包容权,参与和聆听权,自由表达权,尊重差别,可以质疑专业权威。二、存在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及应用1.主要观点: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决定的。社会工作强调服

30、务对象的自由和责任,关注服务对象的主观经验,并致力于将负面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2.应用:社会工作治疗过程的五个基本概念:觉醒(经过幻灭),感觉痛苦(并从过去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选择的自由,对话,实行(肯定和协助)。第七节 增能理论一、主要观点增能(增权)理论的基本假设:(p132-133) 个人的无力感由于环境的排挤而产生(所罗门的无力感之来源);环境障碍可以改变;通过互动可增强个人的能力;权能不是给予的,而是在互动过程中获得的;建立合作性的伙伴关系。 二、取向助人过程强调:建立协同的伙伴关系,重视服务对象的能力而非缺陷,维持人与环境两个工作焦点,确认服务对象是积极的主体,以长期“缺乏能力”

31、者为服务对象。三、运用要帮助服务对象提高自己的能力:自己是改变的媒介,社会工作者的知识可分享,双方是伙伴关系,无力感可改变。同时注意,社会工作者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第五章 个案工作方法考试要求 (一)个案工作的本质 (二)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3.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4.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5.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6.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7.家庭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四)个案工作的技巧 (五)个案管理第一节 个案工作的本质个案工作的要素特征第一,服务对象-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单个个人

32、或者家庭。第二,个别化的工作方式。一对一的,针对服务对象的具体问题实施帮助活动。第三,目的与目标-目标是协调个人与周围环境或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这是个案工作区别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重要方面。个案工作的含义(1)专业的工作方法。(2)一连串的工作过程。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方法影响服务对象的过程。(3)帮助遇到困难的个人或者家庭,调动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4)基本价值观是对人的尊重和肯定。 二、个案工作的本质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恢复和增强个人或者家庭的社会功能。 (一)社会功能的恢复(1)帮助个人或者家庭具备基本处理困境的能力。(2)使个人或者家庭具有基本的社

33、会环境适应性。(3)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能够相互促进。 (二)社会功能的增强(1)使个人或者家庭自身拥有更多能力。(2)使个人或者家庭提高运用周围环境资源的能力。能够借助周围的资源,获得更充分的发展空间。(3)使个人或者家庭提高走出困境和预防问题的能力。第二节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136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1四个理论假设(理论基础) (1)关于人的成长发展。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 这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关于服务对象问题。强调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

34、理三个方面的压力有关。过去的压力-早期未被满足的愿望;现在的压力-当前社会环境的压力;问题处理的压力-理性处理能力的压力。 (3)人际沟通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4)关于人的价值-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2治疗技巧(1)直接治疗技巧A.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辅导,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服从的各种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给予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和认可。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探索描述宣泄: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调整服务对象不良的行为。B.反思性直

35、接治疗技巧: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映:帮助服务对象正确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技巧;心理动力反映: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人格发展反映: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以往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2)间接治疗技巧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者间接影响服务对象。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实施阶段。它们相互影响、紧密关联,形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自身的特点。(1)研究-注

36、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只有把服务对象放回到具体的人际交往的场景中,并把服务对象目前的内心冲突与以往的经历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揭示服务对象困扰产生的真实原因。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心理动态诊断:是对服务对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估;缘由诊断:是对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分类诊断:是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出判断。(3)治疗-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五个方面的治疗工作:减轻不安;减轻功能失调;增强适应能力;开发潜能;改善人际交往关系。 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

37、点(一)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1.有关行为治疗的学习理论(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试验。(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有机体采取某种行为之后,就会使环境发生某种改变,环境改变的状况又会反过来影响有机体,促使有机体调节自己的行为。(3)社会学习理论-有关观察学习的理论。三种学习理论的相同点: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以学习作为核;研究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2. 学习中的认知因素(1)信息加工 (2)信仰系统(3)自我表述, (4)有效解决和处理困境的思维方式。 3.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1)放松练习。要求服务对象通过身体的放松舒缓生理和心理的紧张。 (2)系统脱敏-服务

38、对象对某物或者某事感到害怕、恐惧,从低等级开始,让服务对象做放松练习,减轻担心和害怕。(3)满灌疗法(又称快速脱敏法):从服务对象最害怕的开始,让服务对象处于最严重的紧张中,迫使服务对象直接面对最担心的处境; (4)厌恶疗法-让服务对象的不适应行为与某种厌恶性反应建立联系;迫使服务对象逐渐放弃不适应的行为。(5)模仿-榜样的示范和模仿练习。(6)果敢训练。让服务对象能够根据不同处境作出积极有效的回应,既能主动表达自己的要求,又能敏锐感觉他人的权利。(7)代币管制-用一种替代币的方式计算服务对象作出正确行为后获得的报酬。 (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特点认知行为治疗不同于一般的行为治疗模式,具有自身

39、的显著特点:(1)认知和行为因素的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非常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改变和学习规律,把认知和行为因素有效地结合起来。(2)采用综合的方式开展个案辅导工作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既看到人的行为改变的规律,又看到人的认知加工的特点,使内部和外部有机结合起来。三、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一)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内容1.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基础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的趋向,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不良的、非理性的生活方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是服务

40、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非理性信念就会促使服务对象情绪和行为上出现困扰。非理性信念是指:那些把特定场景中的经验绝对、普遍、抽象化之后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想法和观点。帮助服务对象克服情绪和行为困扰的最有效方法是协助服务对象质疑非理性信念,使服务对象形成一种理性的生活方式。 2.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主要包括非理性信念的检查和辩论。(1)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即对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的原因进行探寻和识别的具体方法。步骤: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2)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即对产生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质疑

41、和辨析的具体方法。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二)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特点1.明确辅导要求:除了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之外,还需要清晰简洁地介绍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基本原理。2.检查非理性信念:鼓励服务对象寻找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理解这些非理性信念与具体的情绪、行为困扰之间的联系。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与非理性信念展开辩论,认识非理性信念的不切实际的地方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运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来的非理性信念,逐渐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5.巩固辅导效果:通过一些具体的练习帮助服务对象运用理性的生活方式,巩固辅

42、导的效果。四、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一)任务中心模式的内容1.基本假设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任务中心模式认为,高效的服务介入必须符合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介入时间有限;二是介入目标清晰;三是介入服务简要;四是服务效果明显;五是介入过程精密。在任务中心模式看来,任务就是服务对象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需要做的工作,解决问题是目标。任务中心模式关注服务对象的自主性处理自己问题的权利和义务,解决自己问题的潜在能力。 2.任务中心模式的治疗技巧任务中心模式把沟通视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沟通行为的五种功能:探究,组织,意识水平的提升,鼓励,方向引导。 (二)任务中心模式的特点

43、问题的界定、服务对象的界定以及任务的界定是任务中心模式的重要特点;1.清晰界定问题服务对象知道、承认、愿意处理、有能力处理这个问题。2.明确界定服务对象并不是所有的求助对象都能成为任务中心模式的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必须是愿意承担自己的任务并且尝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具有自主的能力。3.合理界定任务在界定任务时,任务中心模式强调问题、能力、意愿五、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153)(一)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1.危机介入理论(1)危机的定义: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危机通常可以分为两类:成长危机,情境危机。(2)危机的发展阶段危机发生-无法控制自

44、己的紧张和不安;应对-寻找途径和方法解决困难;解决危机;恢复期。2.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1)及时处理。(2)限定目标-把精力集中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同时需要培养服务对象的自主能力。(5)恢复自尊。(6)培养自主能力。(二)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解决服务对象的困扰。1.迅速了解主要问题-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帮助服务对象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2.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对服务对象采取破坏行为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以便给予及时的介入和治疗。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借助简洁易懂的语言、专心的聆听、感情的支持等技巧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六、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一)人本治疗模式的内容1.人本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人本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涉及对人性的基本看法、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等重要概念。(1)对人性的基本看法罗杰斯: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具有各种潜能、追求发展。 (2)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