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03939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113 大小: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铁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高铁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铁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铁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doc(1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铁隧道施工作业指导书.精品文档.目 录1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1.1 编制依据11.2 地理位置及编制范围11.3 地质概况11.3.1自然地理概况11.3.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1.4 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方案31.4.1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目的31.4.2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内容31.4.3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总体方案31.5 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41.5.1地质调查41.5.2地质素描61.5.3 TSP超前地质预报61.5.4红外探测91.5.5地质雷达101.5.6超前地质探孔111.5.7综合地质预报141.6 成果资料141.6.1即时

2、报告141.6.2日常报告141.6.3最终成果报告141.7 超前地质预报资源配置151.7.1组织机构151.7.2人员配置161.7.3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171.8 超前地质预报的工期181.9 超前地质预报质量保证措施181.10 超前地质预报安全保证措施192监控量测作业指导书232.1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实施方案编制依据232.2工程概况232.3隧道监控量测内容及其技术要求242.3.1监测项目242.3.2主要监控量测作业242.3.3监控项目动态量测频率292.3.4量测流程302.3.5技术要求302.4隧道监控量测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312.4.1原则312.4.2数据采集3

3、22.4.3量测数据处理与分析332.4.4信息反馈与监控342.5隧道监控量测管理措施362.5.1监控量测组织管理362.5.2质量管理措施372.6提交成果383开挖爆破作业指导书393.1编制目的393.2编制依据393.3编制原则393.4工程概况403.4.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403.4.2工程地质403.5总体开挖施工方案403.6洞口段开挖413.7洞身段开挖413.8工作程序433.9质量保证措施453.10安全保证措施463.11施工环水保和职业健康473.12施工时注意事项484 拱架作业指导书484.1编制目的484.2编制依据484.3编制原则484.4工程概况494

4、.4.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494.4.2工程地质494.5总体施工方案494.6施工控制要点504.6.1拱架加工504.6.2拱架检验查收504.6.3拱架安装504.6.4喷射混凝土504.6.5拱架尺寸、位置514.7安全保证措施514.8施工环水保和职业健康515 钢筋网作业指导书525.1 编制目的525.2编制依据525.3编制原则525.4工程概况525.4.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525.4.2工程地质535.5钢材作业的主要施工设备机具535.6钢材进场的检查535.7加工钢材前后必须符合的规定535.8焊接作业545.9安装555.10主要施工方法565.11成品保护575.1

5、2安全保证措施575.13施工环水保和职业健康576 超前小导管作业指导书586.1编制目的586.2编制依据586.3编制原则586.4工程概况596.4.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596.4.2工程地质596.5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596.5.1小导管设计参数596.5.2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图见下图596.5.3施工方法606.5.4施工技术措施606.6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616.7安全保证措施616.8施工环水保和职业健康627 锚杆作业指导书627.1编制目的627.2编制依据637.3编制原则637.4工程概况637.4.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637.4.2工程地质637.5总体施工方案647

6、.5.1施工准备工作647.5.2开挖后初喷647.5.3测量放线647.5.4锚杆施工657.6质量保证措施657.7安全保证措施667.8施工环水保和职业健康668 喷射混凝土作业指导书678.1 编制目的678.2 编制依据678.3 编制原则678.4 工程概况688.4.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688.4.2工程地质688.5 钢材进场的检查688.6钢材加工前后相关规定688.7 焊接作业698.8 安装708.9 主要施工方法718.10 成品保护728.11 质量要求及保证措施728.11.1钢筋网片加工728.11.2钢筋网片存放、运输728.11.3钢筋网片安装728.11.4

7、钢筋网片检查验收728.12 安全保证措施738.13 施工环水保和职业健康739 防排水作业指导书749.1 编制目的749.2 编制依据749.3 适用范围749.4 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749.4.1 防排水设计749.4.2 排水盲管施工759.4.3 防水板施工759.4.4 止水带及止水条施工809.5 劳动组织829.6 机具设备829.7 质量要求829.7.2防水工程的质量要求829.7.3分项验收标准839.8 施工注意事项8510二次衬砌作业指导书8610.1 编制目的8610.2 编制依据8610.3 编制原则8610.4 工程概况8610.5 整体方案8710.6 劳力

8、、机械设备配置8810.7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8810.7.5 仰拱、仰拱填充施工工艺9710.7.6预埋件9810.8 质量保证措施9810.9 安全保证措施9910.10 施工环水保和职业健康10011施工环水保作业指导书10111.1 编制依据10111.2 工程概况10111.2.2工程地质10111.3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目标10111.3.1环境保护10111.4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管理体系10311.5 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10512注浆作业指导书10812.1编制目的10812.2编制依据10812.3编制原则10812.4 工程概况10812.4.1工程位置及工程

9、范围10812.4.2工程地质10912.5施工方法10912.6 施工管理11112.7 施工中的技术保证措施11212.8 安全保证措施11212.9 施工环水保和职业健康11213洞口大管棚作业指导书11313.1编制目的11313.2编制依据11313.3编制原则11313.4 工程概况11413.4.1工程位置及工程范围11413.4.2工程地质11413.5施工流程11413.6施工方法11413.7质量控制措施11613.8安全生产措施11613.9环境保护措施及职业健康1171 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指导书1.1 编制依据1.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法律、规范、验

10、标、施工指南和铁道部最新规章制度等;2.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徐墩隧道初步设计文件和图纸;3.铁道部建设司发布的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4.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客运专线铁路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指南的通知(工管工200772号);5.已完工和在建的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研究及试验成果6.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8.08.01。1.2 地理位置及编制范围合福铁路HFMG-6标段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区建瓯市,本标段正线起讫里程为DK630+331.95DK681+995共51.663 km。其中区间正线桥梁43座13.9km,隧道15.5座32.

11、76km,车站1个,桥隧总长46.66km,桥隧比90.3。线路由5标段莆建村进入我标段屏山隧道、经过下坑、北津村、溪口、徐墩隧道、建瓯西车站、七里街、桔园、穿南雅隧道、狮山、理龙口、过大横隧道进入标段。其中徐墩隧道隧道全长380.2m,起讫里程:DK636+050.8DK636+431,隧道位于福建省建瓯市徐墩镇境内,全隧道位于直线上,隧道级围岩110m,级围岩50m,级围岩193.2m,明洞27m,隧道进口采用喇叭口倒切开孔式缓冲结构,隧道出口采用帽檐斜切式洞门结构。1.3 地质概况1.3.1自然地理概况徐墩隧道地属福建省建瓯市,属热带海洋气团与极低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相互角逐交绥的地带,副

12、热带季风现象明显。属四季温暖湿润,海洋性气候较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长冬短,四季分明。冬季少雨无严寒,春季阴湿多雨水,夏季炎热多台风,秋季天晴日照足。全年平均气温在1919.9,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3234,极端最高气温41.8,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9.7,最低气温零下9.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1653mm,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218.3mm。汛期多东南风,间有东北风和西南风,最大风速高达40 m/s。1.3.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1.地形地貌徐墩隧道位于中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自然坡度一般为2025,植被较发育,多为松树林等。2.地层岩性徐墩隧道线路所经地区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及丘

13、间谷地区,地层岩性复杂,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 Qel+dl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分布在上坡表层;K1s含角砾凝灰岩,浅灰色,灰白色,全风化层呈土状;强风化层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以下为弱风化,岩层产状大致为1037,节理发育,一组节理产状11060:另一组节理产状为23060。表1-3-1隧道围岩分级表隧道名称中心里程长度(m)围岩级别起讫里程徐墩隧道DK636+240.9380.2/DK636+180+290总长110m。DK636+160+180DK636+290+320总长50m。DK636+050.8+160DK636+320+431总长193.2m。DK636+050.8+431

14、3.地质构造隧址范围内构造较复杂简单,节理裂隙较发育,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进出口段地下水较发育。地下水无化学侵蚀性。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4.地震动参数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沿线地震动参数划分如下:(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2)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5.水文地质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为表层为残坡积粉质黏土、硬塑;下伏基岩为K1s含角砾凝灰岩,全风化呈土状;强风化层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底下水为基裂隙水,较发育;隧道级地层岩性为K1s含角砾凝灰岩,浅灰色,灰白色,弱风化,岩石较坚硬,岩体较完整,节理较发育。底下水为基岩裂隙水,

15、不发育。6.主要风险源辨识徐墩隧道主要风险评估为坍塌冒顶、掉块。1.4 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方案1.4.1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目的1.进一步查明前期没有探明的、隐伏的重大地质问题,进而指导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2.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判定保证隧道施工安全;3.为隧道变更设计提供地质依据;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1.4.2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内容按照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以及现场的具体情况针对以下地质问题进行地质预报,从而判定其对施工的影响程度:1.断层及断层影响带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2.软弱夹层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3.不同岩性、围岩级别变化界面的位置;4.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5

16、.含水构造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1.4.3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总体方案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初步设计文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预报方案,针对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地质预报重要性分级,不同级别的地段采取不同的预报手段,以达到既预报准确又节省有限预报资源的目的。地质复杂隧道的地质预报应采取长距离宏观预报与短距离准确预报相结合、隧道洞内探测与洞外地面地质调查相结合、地质方法与物探方法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超前预报工作流程见图1-4-1。长距离预报主要采用地质分析法,根据地面测绘和其它基础资料对隧道通过区的地质界线、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围岩级别、储水构造、富水

17、规模以及其它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发育情况进行长距离、宏观预测预报,分析和把握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地质灾害隐患及其分布范围、在隧道内揭示的大致里程等,从而制定预报预案,并根据揭示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正。中长距离预报是在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地震反射波法、深孔水平钻探等对掌子面前方30350m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的预报,如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粗略的预报围岩级别和地下水情况等。短距离预报是在中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掌子面素描、红外探水、超前钻孔等方法进行预报,探明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及地下水出露情况等,对可能有突泥、突水和其它不良地质情

18、况的地段应进行钻孔验证。地质调查、素描TSP200红外探水其他预测手段地质雷达HSP声波超前深孔探测工程与水文试验收集分析判断反馈上报确定施工方案隧道施工正常异常3050m超前钻孔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分级,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图1-4-1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图1.5 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根据测区的地质条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由面到点、长短结合、地面调查与洞内预报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保预报的准确性。1.5.1地质调查1.调查目的核对勘测资料,掌握隧道所在地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为隧道内地质预报提供方向性的依据。

19、2.调查范围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隧道工程地质图,调查范围主要为隧道进出口及隧道中线两侧各12.5km的范围。3.调查内容(1) 地层岩性主要调查地层的地质时代、岩层厚度、层间结合程度、岩层产状、岩性、岩石硬度、风化程度等。图1-5-1 技术人员在测量煤层地质参数(2) 地质构造主要调查断层、破碎带及节理裂隙特征。断层的产状、性质、破碎带宽度、破碎带的成分、破碎带的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质、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的起伏情况,节理裂隙的组合状况。(3) 不良地质主要调查隧址内滑坡的性质、规模、以及对隧道的影响。采空区的分布、规模及巷道充填情况。(4) 地下水的

20、特征调查隧道范围内的泉水、井水、水塘、水库、沟水、河水及其水量、水文、水质的变化等。1.5.2地质素描隧道开挖后及时记录隧道洞身和掌子面地质情况的一种方法,它是地质调查的细化和补充,结合勘察和地质调查取得的地质资料可以预测隧道前方地质情况,同时为隧道运营维护提供全面准确的地质资料。1.素描内容(1) 地层岩性岩层厚度、层间结合程度、岩层产状、岩性、岩石硬度、风化程度等。(2) 地质构造断层破碎带带宽度、破碎带的成分及胶结程度、破碎带的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节理裂隙特征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质、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的起伏情况,节理裂隙的组合状况。围岩变形、掉块、坍塌等 (3)

21、 地下水的特征出水点位置、水量、水压、水温、水色、悬浮物(泥砂等)测定;出水点和地质环境(地层、构造、岩溶、暗河等)的关系;与地表相关气象、水文观测;洞内涌水与地表径流、降雨的关系;必要时进行水样分析。2.围岩稳定性评价和预报根据地质素描得到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等,判定围岩完整性和围岩分级,结合勘察和地质调查取得的地质资料预测隧道前方地质情况。3.资料提交对拱顶和左右边墙进行素描,绘制地质素描成果展示图(60m/张)。1.5.3 TSP超前地质预报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专门为隧道和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研制开发的目前世界上在这个领域最先进的设备,它能方便快捷地预报掌子面前

22、方较长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它弥补传统地质预报方法只能定性预报无法定量预报的缺陷,为更准确的地质预报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科学方法和工具,它不仅可以及时地为变更施工工艺提供依据,而且可以减少隧道施工中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为隧道施工提供施工更安全保障,减少人员和设备的损伤,同时也就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TSP预报按照设计每次探测不小于100m,在主要的断层破碎带前方100m,宽大节理密集带、喷出岩接触带前方30m施做TSP,两次预报重叠10m以上,每次探测结果与开挖揭示情况作对比分析。1.预报原理 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地质

23、状况的,TSP方法属于多波多分量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法。地震波在设计的震源点(通常在隧道的左或右边墙,大约24个炮点)用小量炸药激发产生,当地震波遇到岩石波阻抗差异界面(如断层、破碎带和岩性变化等)时,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反射的地震信号将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数据通过TSPwin软件处理,就可以了解隧道工作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性质(软弱带、破碎带、断层、含水等)和位置及规模。2.设备采用TSP200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系统主要组成(见图1-5-2):图1-5-2 TSP200设备全图(1) 记录单元:12道,24位A/D转换,采样间隔62.5s和125s,最大记录

24、长度为1808.5ms,动态范围120dB。(2) 接收器(检波器):三分量加速度地震检波器,灵敏度为1000mV/g5%,频率范围为0.55000Hz,共振频率9000Hz,横向灵敏度1%,操作温度065。(3) TSPwin软件:数据采集和处理集于一体。3.测线布置(1) 接收器孔位置:在隧道边墙,距离掌子面大约50m。数量:2个,隧道左、右边墙各一个。直径:43-45mm/孔深2m。布置:沿轴径向,用环氧树脂固结,向上倾斜10左右。高度:离地面0.5m。(2) 炮孔位置:在隧道的右(左)边墙。第一个炮孔离接收器16m,其余炮孔间距为1.5m。数量:24个直径:38mm/孔深1.5m。布置

25、:沿轴径向,向下倾斜10-20(激发时水封填炮孔)。高度:离地面约0.5m。4.数据采集与分析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分为洞内数据采集和室内分析处理两部分:(1) 洞内数据采集洞内数据采集主要由接收器、数据记录设备以及起爆设备三大部分组成,见图5-3。洞内数据采集包括打接收器孔、爆破孔、埋置接收器管、连接接收信号仪器、放炮接收信号等过程。a、钻接收器孔2个,见测线布置。b、钻爆破孔24个,见测线布置。c、埋置接收器管:将环氧树脂放入接收器孔中, 然后将接收器管旋转插入孔内,15分钟后环氧树脂、接收器管与周围岩体就能很好地粘结在一起;图1-5-3TSP洞内数据采集部分示意图d、装药:每爆破孔装药量

26、大约75g(岩石2#乳化炸药),根据围岩软硬完整破碎程度与距接收器位置的远近而不同;e、连线:将设备各组件及爆破导火线联接好;f、放炮、接收信号g、拆线、清理设备。(2) 室内计算机分析处理采集的TSP数据,通过TSPwin软件进行处理。TSPwin软件处理流程包括11个主要步骤,即:数据设置带通滤波初至拾取拾取处理炮能量均衡Q估计反射波提取PS波分离速度分析深度偏移提取反射层。通过速度分析,可以将反射信号的传播时间转换为距离(深度),可以用与隧道轴的交角及隧道工作面的距离来确定反射层所对应的地质界面的空间位置,并根据反射波的组合特征及其动力学特征解释地质体的性质。通过TSPwin软件处理,可

27、以获得P波、SH波、SV波的时间剖面、深度偏移剖面、提取的反射层、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各反射层能量大小等成果,以及反射层在探测范围内的2D或3D空间分布。5.提交资料室内分析处理一般在24小时内完成并可提交正式成果报告,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初步分析,判断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围岩完整程度、地下水发育状态等,指出前方可能发生的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并从地质角度提出处理意见等。TSP报告中附的成果图表:现场数据记录表、岩石参数曲线图(横坐标为里程)、二维结果图(横坐标为里程)、岩石参数表。6.与隧道施工工序衔接施钻炮孔和接收器孔可与隧道施工平行作业,由工程施工单位完成,并且数据采集所用的乳化炸药和瞬发电雷

28、管由施工单位免费提供,届时预报单位以工程联系单形式书面就钻孔的孔位、孔深、倾斜及炸药和雷管的数量等具体要求与作业公司联系。为洞内数据采集接收信号时减少噪音,一般要求45分钟左右短暂停工。1.5.4红外探测1.基本原理在隧道中,围岩每时每刻都在向外部发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并形成红外辐射场,场有密度、能量、方向等信息,岩层在向外部发射红外辐射的同时,必然会把它内部的地质信息传递出来。干燥无水的地层和含水地层发射强度不同的红外辐射,红外线探水仪通过接收岩体的红外辐射强度,根据围岩红外辐射场强的变化值来确定掌子面前方或洞壁四周是否有隐伏的含水体。2.现场数据采集(1)在施工隧道的隧顶和两侧边墙的中部各

29、布置一条测线,5m点距,发现异常后加密测点,并初步分析异常的可能原因,如因喷浆、照明灯等干扰影响应与删除,并重测。 (2)在掌子面上均匀布置9个测点,发现异常后加密测点,并初步分析异常的可能原因,如因喷浆、放炮、照明灯等干扰影响应予删除,并重测。(3)每次探测应对岩体的裂隙发育情况和隧道壁渗水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图1-5-4 技术人员对隧洞进行红外线探测3.资料提交红外超前探水报告并附对掌子面及三条测线探测的红外场强值曲线图及探测数据表。4.红外探水的探测范围红外探测每循环可探测30m,为提高预报准确度和精度,采取重叠式预报, 2025m探测一次,重叠部分对比分析。1.5.5地质雷达1.预报原理

30、探地雷达(GPR)是一种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方法,其工作原理(见图1-5-5)是由发射天线T向隧道掌子面前方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的电磁波以宽带短脉冲形式发出,在电磁波向掌子面前方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电性差异的目标体(如空洞、裂隙、岩溶等)时,电磁波便在不同电性介质交界面发生反射,由接收天线R接收反射波。根据雷达波形、电磁场强度、振幅和双程走时等参数,使用相应雷达资料处理软件对现场采集的探地雷达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便可得到各测线的成果图,以此推断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构造及目标体的位置、深度和几何形态。图1-5-5 探地雷达GPR原理示意图2.预报方法作为TSP 超前地质预报的补充。探测

31、的具体布置根据TSP200的预报结果确定,测线主要布置在掌子面上,分别布置两条横线、两条竖线,每次预报长度30m,搭接5m。3.与施工工序衔接地质雷达探底要在隧道铺底之前完成,具体探测时间由指挥部工程部安排。掌子面前方探测,数据采集前要求作业公司配合对掌子面进行平整处理,使雷达天线与掌子面能有较好的耦合,移走掌子面附近其他的金属物体。4.成果资料室内计算机分析处理一般在24小时内完成并报告有关部门。资料整理和处理要求:雷达记录应清晰,反射波形、同相轴明显,不合格的记录应重测。对合格的记录应根据记录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如:编辑、滤波、增益、褶积、道分析、速度分析和消除背景干扰等,求得时间剖面。在

32、时间剖面中应标出探测对象的反射波组,确定反射体的形态和规模。解释确定反射体的位置、形态,推断其充填情况。必要时应制作模型进行反演解析。提交以下资料:测线布置图;原始记录;时间剖面;解析参数和解析结果。1.5.6超前地质探孔超前地质钻孔是对TSP预报或其他物探手段探测到的不良地质体的确认。在物探手段单一的情况下超前地质钻孔应连续搭接进行,超前地质钻孔的位置、孔深、数量等由地质人员根据物探预报成果并结合掌子面附近的地质情况综合分析确定,超前钻孔见图1-5-6。图1-5-6 超前探孔现场施工图1.钻进方式一般采用风动冲击钻进,煤线地层采用泥浆循环钻进,必要时应采用取芯钻进。2.钻孔数量及深度必要时在

33、物探预报异常段前方10m进行超前钻孔,超过异常段10m。岩性接触带或物探一般异常段钻1孔,断层带或物探特大异常段,钻孔增至3孔,深度30m,以探明前方地层完整性、断层、地下水发育情况(水量、水压、水温、悬浮物等)。施钻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并经现场技术人员确定签认后方可停钻。循环预报搭接长度以5m岩盘为宜,以此做安全储备及止浆岩盘。3.钻孔布置及其参数图1-5-7掌子面钻孔布置示意图(3孔) 图1-5-8掌子面钻孔布置示意图(1孔)表1-5-1 掌子面钻孔布置及参数表(1孔)孔号距拱顶距离(m)距中线距离(m)水平角()竖直角()孔深(m)备注1200+530岩性接触带或物探异常段表1-5-2 正洞

34、掌子面钻孔布置及参数表(3孔)孔号距拱顶距离(m)距中线距离(m)水平角()竖直角()孔深(m)备注122.5-3+530断层及影响带222.5+3+5303300030表1-5-3 横洞掌子面钻孔布置及参数表(3孔)孔号距拱顶距离(m)距中线距离(m)水平角()竖直角()孔深(m)备注11.51.5-3+530断层及影响带21.51.5+3+53032.5000304.与隧道施工工序衔接钻机进场退场可与隧道施工平行作业,施钻前为保证工程安全,由工程施工单位安装孔口管及止水球阀,届时预报单位以工程联系单形式书面就钻孔施钻位置、孔径、要求施工单位的孔口管数量及技术参数等与施工单位联系。5.资料提

35、交超前地质钻孔由地质技术人员进行地质编录和孔内必要的测试后,整理得到超前探孔成果,内容如下:(1)钻孔柱状图,描述地层、岩性、节理裂隙特征,记录钻孔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提出围岩完整性评价。(2)记录出水位置,进行孔内水量、水压、水温等测试,预测隧道涌水量。对于水量大于1升/秒的出水点,建立出水点档案,进行动态观测。(3)编写钻探报告。1.5.7综合地质预报综合地质预报中,常规地质预报是地质预报的基础,只有通过勘察和地质调查才能从区域范围内了解隧道通过的地层岩性、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的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及地下水特征,再通过地质素描将勘察和地质调查得到的地质信息投影到隧道中,达到细化和补充的作用,但

36、是常规的地质预报是用已开挖揭露的地质信息来推测前方的地质情况,只能定性推测,无法达到定量。在此基础上通过TSP红外探水预报,取得掌子面前方的异常信息及异常信息的位置,结合常规地质预报已得到的地质信息,来解释掌子面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从而达到量化效果,但是TSP和红外探水等物探方法存在多解性,加上地质条件的千变万化,往往只能提供异常区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所以我们在异常区域内实施超前水平探孔,来直接验证异常区内的地质情况。这样的一种立体的、综合的地质预报方法为隧道施工提供更准确的地质资料,同时也为隧道施工中突发性地质灾害建立预警预报机制,为隧道施工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其具体任务如下:1.根据对以

37、上超前地质预报结果,综合分析掌子面围岩的岩性、结构、构造和地下水情况,判断掌子面前方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并依此提出工程措施建议和进一步预报的方案。2.将掌子面出现的结构面,通过几何作图进行预报。通过作图确定隧道拱顶、边墙不稳定块体规模,提出锚固意见。3.根据开挖段围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进行预报结果的验证,提出是否修改预报方法及参数的意见。4.根据开挖段及掌子面水文地质情况,提出注浆止水方案建议。1.6 成果资料1.6.1即时报告当地质工程师发现超前预报地质情况和设计有明显差异时,以书面的形式向工区和项目部报告,提出变更意见,配合工区出具变更所需的相关地质资料,并积极参与不良地质

38、地段工程措施的研究,并从地质角度提出意见。1.6.2日常报告当每次完成地质预报工作后,应在规定时间向工区和项目部提供相应资料。1.6.3最终成果报告隧道全部贯通后提交最终成果报告,报告组成如下:1.地质素描成果展示图(1:200);2.TSP超前地质探测报告;3.红外探水探测报告;4.地质雷达探测报告;5.超前地质钻孔报告;6.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超前探测的报告。1.7 超前地质预报资源配置徐墩隧道集区域性断层破碎带、破碎带、高地应力(可能产生硬岩岩爆和软弱围岩塑性变形)、高地温于一体,地质条件复杂,地质因素可能严重危及施工安全,制约工期。为确保该隧道按期优质建成,地质工作十分重要。为此,委托专业

39、地质预报机构成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组,对隧道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控指导,确保地质预报工作的准确性。1.7.1组织机构徐墩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为了更好地完成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并根据我单位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经验,特成立专职的超前地质预报组,由经验丰富的地质、物探技术人员组成,配备先进的地质、物探设备。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组织机构见图1-7-1,预报小组管理层职责见表1-7-1,部门职责见表1-7-2。地质预报项目部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地质素描组TSP200探测组地质雷达探测组红外探水探测组超前水平钻孔组图1-7-1 隧道超前地质工作组织机构1.7.2人员配置地质预报组负责人:1人项目总工程师:1人 地质工程师:1

40、人 TSP200主管工程师:1人TSP200爆破工:1人超前探孔队长:1人钻 工:10人机械维修工:1人司机:1人表1-7-1预报小组管理层职责表序号岗位职 责1组长1、作为本项目安全第一责任人,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有关安全、质量的方针、政策,主持项目部全面工作,负责项目部的日常生产组织、管理、质量、安全等事务,直接对指挥部负责;2、严格执行国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法律、规定、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等;3、负责协调项目部与指挥部、各工区的关系,加强与各相关方的工作联系和沟通交流;4、严格执行指挥部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2副组长1、加强对员工的安全、质量、服务意识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和文

41、明生产观念;2、定期组织召开项目部工作、质量、安全例会,总结、研究项目部现阶段生产、管理、安全、质量情况;3、积极向指挥部汇报项目部工作、反馈项目信息。对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或意见,供领导决策;4、协助项目经理,对项目部人员进行日常管理;3技术负责人1、作为项目第一质量责任人,负责项目部工程质量和技术工作的总体控制:2、负责技术方案的编制、优化及实施;3、监督检查技术资料的整理,负责报告等成果技术资料的审核、签发;4、负责项目部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5、定期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训与总结;6、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对施工中的质量、安全、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重

42、大技术问题或重要技术事项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或建议,供领导决策;7、项目完成后,负责进行技术总结及资料文件归档表1-7-2 管理部门职能表序号部 门职能1工程部外业采集数据负责地质素描、TSP超前探测、超前地质探孔的岗前培训、技术交底,进行现场数据的采集等。保证各项工作科学、正确、有序开展,为内业资料整理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内业资料处理根据现场采集的数据,依据地质知识和相关规范进行资料的分析处理,并结合设计资料和现场地质情况,出具相应的报告。2安质部安全管理负责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主管施工安全保障计划的编制并检查落实;进行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日常安全检查及事故分析,严格

43、安全操作程序,督促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品的佩戴和使用。质量管理负责地质预报的质量管理工作,主管质量检查地质预报工作计划的编制并检查落实,监督地质预报方案、工艺及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制定质量防治措施,组织质量教育和QC小组。职业健康管理负责编制预防职业健康的规章制和日常检查。3综合部物资管理负责地质预报相关仪器及办公用品的入库、点验、登记、保管、发放等管理工作,搬运、贮存、发放和使用手续完备,记录齐全,具有可追溯性;保障各种材料的供给,组织搞好物资储备,确保地质预报工作的正常进行。协调、沟通、传递负责项目部与指挥部、各工区关于地质预报方面问题的沟通与协调,及时把地质预报成果送至指挥部和各个工区,对于

44、其中重大的地质问题进行探讨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人力资源管理负责项目部的人员管理,根据施工需要进行人员的动态管理。1.7.3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表1-7-3仪器设备及型号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及型号数量产地1TSP200超前地质预报仪1台瑞士2红外探水仪 HY-3041台北京3数码照相机Canon1部中日合资4水平钻机MK-53台西安5地质雷达SIR2000或CR-20B1台瑞典6计算机2台北京7打印机 Canon1台中日合资8汽车1辆国产9地质罗盘1个哈尔滨1.8 超前地质预报的工期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徐墩隧道工程于2011年4月16日开工,2011年7月全面展开,相继达到稳产高产,隧道工程于2011年10月31日之前全部完成。1.9 超前地质预报质量保证措施按照设计文件、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及建设单位有关要求,编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性施工组织,实施过程中严格技术交底,做到目的明确、清晰地开展预报工作,使预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切实保证预报的精度和质量。各种方法的质量保证措施如下:1.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