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道路说明.doc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7402736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道路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速道路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道路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道路说明.doc(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高速道路说明.精品文档.学 号:200913050126HEBEI UNITED UNIVERSITY毕业设计说明书GRADUATE DESIGN设计题目:京建公路(唐山段)养护改造工程K0-K10段施工图设计学生姓名:刘强专业班级:09交通1班学 院:建筑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张晋 讲师2013年5月29日摘 要本设计是京建公路(唐山段)养护改造工程K0至K10段施工图设计。此工程起于龙景关(承唐界),途经拔子、道马寨村、洒西河桥镇、草头峪、烟囱山、杨家河沿村、小寨村,张胖沟、受益店、滦阳镇、矾石峪、张家店,止于胡家店,全长约10公里。原路路基

2、宽7.5m,路面宽7m。现拟建按路基宽10.5m,路面宽10m(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主要作了如下工作:采用纬地进行了路线设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土石方量计算,接着在路线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路基路面设计,包括一般路基设计、路面设计。关键词 京建公路(唐山段);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养护改造AbstractThe design is the reconstruction and conservation project of Beijing building highway (Tangshan segment)the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

3、ign of K0 to K10 segment. The project begins with Long Jingguan (Chengtang Boundary) and ends with Hu Jiadian, via Bazi, Daomazhai Village, SaxiHeqiao Town, Caotou Valley, Yancong Mountain,YangjiaHeyan Village,Xiaozhai Village,Zhangpang Channel, ShouyiDian, Luanyang Town,Fanshi Valley and Zhang Jiad

4、ian, with total length of ten kilometers. The roadbed width of the old route is 7.5 meters and the road width is 7 meters. The proposed project is according to secondary road standard, the roadbed width of which is 10.5 meters and the road width is 10 meters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The major wo

5、rk is the following: Finishing the line design, the graphic design, the vertical alignment design, the cross section design and the earthwork calculations by Hint CAD. What is more, complete the roadbed and pavement design based on the line design.Keywords Beijing building highway (Tangshan segment)

6、; secondary road; Asphalt Concrete; the reconstruction and conservation project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第2章 项目简介22.1工程概述22.2 设计原始资料22.3 任务依据22.4 技术依据22.5自然条件32.5.1地理位置32.5.2河流、水文32.5.3气象32.5.4地形地貌32.5.5地层岩性32.5.6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42.6交通特性42.6.1设计车辆42.6.2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42.6.3设计交通量5第3章 平面设计63.1 选线设计63.1.1 选线的基本原则63.1

7、.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63.2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73.2.1平面设计原则73.2.2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73.2.3圆曲线要素计算公式8第4章 纵断面设计104.1纵断面设计原则104.2纵坡设计104.2.1二级公路纵断面设计104.2.2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04.2.3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一般原则114.3纵断面设计步骤114.4本路段设计12第5章 横断面设计135.1横断面设计基本要求135.2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135.2.1行车道宽度的确定135.2.2路拱的确定135.2.3超高的确定及过渡方法14第6章 路基设计156.1路基设计概述156.1.1设计依据156.1.2路基设计原则

8、156.2路基横断面布置156.2.1路基标准横断面166.2.2路基边坡166.3路基压实标准166.4路拱横坡166.5路床、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176.5.1路床176.5.2填方路基的填料选择176.5.3填方路基压实度18第7章 路面设计197.1 设计依据197.2 路面结构类型选择197.2.1 路面设计原则197.2.2 路面结构207.2.3 设计参数207.3 路面工程要求及注意事项207.3.1 沥青混凝土面层主要材料207.4 沥青混凝土面层混合料技术要求247.5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257.5.1 对路基的技术要求257.5.2 透层沥青施工技术要求257.

9、5.3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要求257.5.4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其它施工注意事项267.6 路面结构基层及底基层277.6.1 水泥稳定碎石277.6.2 路面基层及底基层的其它施工注意事项277.7 路面设计计算书27第8章 路线交叉设计308.1设计说明308.2交叉处施工注意事项30第9章 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31结 论33参考文献34谢 辞35附 录36第1章 绪论京建公路S355(唐山段)是目前沟通唐山和承德两大重要地级市的主要道路,在地区路网中的地位极其重要,随着交通量迅速增长,重载车辆的不断增加,现有路面已经出现了裂缝、坑槽、推移、沉陷等病害,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制

10、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唐山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改建。本项目的养护改造对加强唐、承两地区域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沿线群众脱贫致富,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此工程起自龙景关(承唐界),经拔子、道马寨村、洒西河桥镇、草头峪、烟囱山、杨家河沿村、小寨村,张胖沟、受益店、滦阳镇、矾石峪、张家店,止于胡家店,全长约10公里。原路路段路基宽7.5m,路面宽7m,两侧各设0.25m路肩石。原路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现该路路面和基层破坏严重,坑洼不平,出现了裂缝、坑槽、沉陷等现象,严重影响道路的交通运输能力及沿线居民出行。现拟建按路基宽10.5m,路面宽10m(

11、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第2章 项目简介2.1工程概述该项目起自龙景关(承唐界),经栗树湾、岔沟村、汉儿庄、大韦庄、烈马峪、赵庄子、洒河镇、受益店、滦阳镇、矾石峪、张家店,终于胡家店,全长约10公里。原路路基宽7.5m,路面宽7m。原路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现该路路面和基层破坏严重,坑洼不平,严重影响道路的交通运输能力及沿线居民出行。现拟建按路基宽10.5m,路面宽10m(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此二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10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行车道为23.75m。设计速度为40km/h,路线总长10020.045m,起点桩号K0+000.0

12、0,终点桩号为K10+020.045。本设计路线平曲线半径最大为60m,最小为40m,在转角较小的平曲线处,采用不设超高设计,半径最大为800m,最小为600m。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6个变坡点,全为凹形竖曲线,最大半径为8000m,最小半径为6000m。在满足路线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以充分利用旧路减少占地、拆迁,保护环境,降低工程造价为原则布线。村镇段基本沿旧路中线布设平面线位,纵断面设计高程基本维持原有标高;野外段基本以单侧加宽为主布设平面线位,纵断面设计高程基本以原路标高抬高路面结构层厚度进行控制,并对局部平纵线形进行调整以满足道路升级后的要求。2.2 设计原始资料(1)设计路段1/20

13、00的带状地形图一份(2)区域地质资料简介一份2.3 任务依据根据唐山市交通局关于京建公路(唐山段)养护改造工程勘察设计委托书进行设计。2.4 技术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B2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9)公路路

14、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5自然条件2.5.1地理位置拟建项目位于迁西县北部。2.5.2河流、水文拟建项目地处的迁西县北部山区,河流较多,主要有黑河、洒河及其支流等,各河均属山溪性河流,河道弯曲,受季节性影响较大,雨季受降水影响河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化较大,其它季节水量较小,甚至干枯。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稳定地下水埋深约为4-4.8m,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均为淡水,水质良好,宜作为生活、建筑用水。2.5.3气象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12.1,年平均降水量764.2毫米,最大冻深73厘米。2.5.4地形地貌拟建项目所在区域位于燕山

15、山脉南麓,地势高低起伏,公路途经区多山,山体连绵起伏。公路所处区域地貌全部为山地,地形较为复杂。其间山丘起伏,沟谷纵横,地貌受地层岩性的影响明显。2.5.5地层岩性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在整个地质历史中,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地层,因形成陆地时间较久,剥蚀强烈,保留至今的只有太古界、元古界以及第四系地层。2.5.6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之燕山台褶带,没有隐伏活动断裂,路线影响区域断裂构造在近期未发生明显活动。地震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1g。2.6交通特性2.6.1设计车辆设计车辆是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车辆。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主要是汽车,对于混合交通的道路还

16、有一部分非机动车。汽车的行驶性能,外廓尺寸以及不同种类车辆的组成对道路几何设计具有决定作用,比如确定路幅组成,车道宽度,平曲线加宽,纵坡大小,行车视距等都与设计车辆有密切关系。因此,选择有代表性的车辆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是必要的。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的种类较多,按使用目的,结构或发动机的不同,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可分为四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本条公路所采用的设计车辆为小客车和载重汽车。2.6.2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设计速度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

17、驶的最大行驶速度。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道路的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直接与设计速度有关。同时还影响车道宽度,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等指标的确定。运行速度对一条道路设计速度是一个固定值,设计速度对极限指标的选用,如最小半径,最大纵坡等;具有控制作用,但对非极限指标无控制作用。设计中,只要自然条件允许,尽量采用对提高车速有利的指标值,使汽车实际行驶速度比设计速度高出很多;相反,受自然条件限制时,不得不采用小的指标值,使行驶速度低于设计速度。在这种道路上汽车的实际行驶速度变化很大,与固定值设计速度不一致,车速由高到低无足够的过渡时,便产生速度的突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针对设计速度存在的

18、不足,避免产生速度突变,保证汽车行驶的连续性,引入运行速度的概念和应用方法。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通常采用测定的第85百分位行驶速度作为运行速度。应用运行速度的设计方法:根据设计速度初定道路线形,通过测算模型计算路段运行速度,用速度差控制标准检查和修正线形,已修正后的运行速度为依据确定路线其他设计指标。2.6.3设计交通量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其计量单位常用年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是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其值根据历年交通观察资料预测求得,目前多按年平均增长率计

19、算确定。其计算公式为:AADT=ADT(1+r)n-1 (1.1)式中:AADT设计交通量(pcu/d); ADT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 r年平均增长率(%); n 预测年限(年)第3章 平面设计3.1 选线设计3.1.1 选线的基本原则(1)以服务沿线经济发展为原则,路线布设力求与公路沿线产业布局的现状及规划相协调。(2)路线布设及沿线设施的设置与城镇规划发展、城市区域路网与辅设路网相协调。(3)路线方案以旧路充分利用为原则,除拆迁量较大及平纵指标较低段进行适当的绕避、优化。(4)尽量减少占用基本农田、果园和其它经济林地,避免大量拆迁,减少对群众利益的侵扰。(5)合理避绕矿产及矿

20、产采空区和不良地质地段,保障拟建公路的安全和减少投资。(6)注重文物保护,重视环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3.1.2选线的方法与步骤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质、地表、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结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电子版地图上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而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具体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纬地软件选线把路线的平面布置下来。(1)路线方案选择路线方案选择主要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2)路线带选择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用纬地平面设计拾取交点,即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

21、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3)具体定线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3.2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3.2.1平面设计原则充分研究本地区的特点,通过全面的调查分析,合理利用地形。根据沿线工程地质条件,现有道路、村镇、河流等地物的实际情况,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线位。(1)路线应符合起终点和主要控制点,尽可能沿旧路布设,对旧路局部指标较低的路段,在不过多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尽量改善其技术指标,以保证行车安全,以提高公路使用质量。(2)新建路段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尽可能采用与地形、地貌相适应的技术指标,不追求脱离地形条件

22、的高标准,但也不轻易采用技术标准规定的最小值。(3)妥善处理好与相关河流、公路、管线的关系。(4)尽量少占田地和经济作物田。(5)选线时应深入了解当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弄清它们对工程的影响。(6)路线线位由平、纵、横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避免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线弯曲,平面标准过低;避免只顾平面顺捷、纵坡平缓、而造成高填路基,工程量过大及环境破坏严重。3.2.2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在纬地软件平面设计对话框中输入各交点处圆曲线要素,计算演示后,再点即时修改进行调整。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当然三个也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线形。本设计中主要用到基本型,即按直线缓和曲线

23、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的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它的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旅客感觉舒适,行车更加稳定,增加线形美观等功能。设计时要注意和圆曲线相协调、配合,在线形组合和线形美观上产生良好的行车和视觉效果,宜将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在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下缓和曲线长度确定除应满足最小外还要考虑超高和加宽的要求。3.2.3圆曲线要素计算公式(1) 在简单的圆曲线和直线连接的两端,分别插入一段回旋曲线,即构成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其要素计算公式如下: (3.

24、1) q= (3.2) (3.3) (3.4) (3.5)E=(R+P) secR (3.6)J=2T L (3.7) (3.8)图3.1 按回旋曲线敷设缓和曲线式中: 总切线长();总曲线长(); 外距();校正数();主曲线半径,();路线转角();缓和曲线终点处的缓和曲线角();缓和曲线切线增值();设缓和曲线后,主圆曲线的内移值();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 (2) 主点桩号计算ZH=JD T (3.9)HY=ZH + Ls (3.10)YH=HY + Ls (3.11)HZ=YH + Ls (3.12)QZ=HZ-L/2 (3.13)JD=QZ+L/2 (3.14)(3)

25、路线曲线要素计算表:表 3-1 部分曲线要素计算表交 点 号曲 线 要 素 值 (m)半 径缓和曲缓和曲切 线曲 线外 距校正值线长度线参数长 度长 度JD160036.93473.77431.13570.093JD260019.48938.96420.31640.014JD3504044.72167.398114.674619.935320.121JD4504044.72157.691103.475713.741611.907JD560037.84975.5971.19260.1JD6800161.912319.50816.22024.316JD72004089.44353.758106.7

26、8883.15860.727JD860057.917115.47692.78890.358JD960021.97643.93260.40230.02JD1030040109.54566.148131.51733.74870.779JD112005010089.634174.750510.6844.518JD12604048.9946.38889.0396.59013.736JD1360081.133161.28815.46060.978JD14403034.64143.69879.008510.03088.387JD1560014.46628.9270.17440.006JD1650030.4

27、9260.90810.92890.076JD1760043.29186.43171.55970.15第4章 纵断面设计4.1纵断面设计原则(1)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线形设计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线形平顺而圆滑,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频繁的起伏。(2) 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以及填挖平衡。(3)平面与纵断面组合设计应满足。(4)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5)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6)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7)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

28、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4.2纵坡设计4.2.1二级公路纵断面设计二级公路纵断面的设计标准规定如下表:表4-1 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40km/h纵断面的设计指标序号指标名称指标值单位指标名称指标值单位1最大纵坡8%合成坡度9%2最小坡长200m最大纵坡5%3竖曲线最小长度50m坡长限制3%1200m4凸曲线最小半径极限1400m4%1000m一般20005凹曲线最小半径极限1000m5%800m一般15004.2.2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满足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2)纵坡应尽量平缓,起伏不宜过大和频繁,并应尽量避免标准中的极限值,对一般公路,应注意考虑运输,农业机械等方面的要求; (

29、3)应综合考虑沿线的地形,地质,气候等情况,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并保证公路的稳定和畅通;(4)尽量减少土石方和其它工程数量,以降低工程数量。(5)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4.2.3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一般原则(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即所谓的“平包竖”。(2)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3)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5)曲线段最好只设一个竖曲线,最多不宜超过两个竖曲线。(6)平、纵面线形组合必须注意与路线所经地区的环境相配合。对计算行车速度高

30、的公路,线形设计和周围环境配合尤为重要。4.3纵断面设计步骤(1)每100m一点输入道路上各点的地面高程,生成.HDM数据,然后画出道路纵向的原地面图。(2)试坡,以“控制点”为依据,考虑平纵结合、挖方、填方以及排水沟设置等众多因素初步拟订坡度线。然后进行计算。调坡时应结合选线意图,对照标准所规定的最大纵坡、坡长限制以及平纵线形组合是否得当进行调坡。对各种可能坡度线方案反复比较,最后定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能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坡度线,将前后坡度线延长交会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3)调整,初定纵坡后,将所定的坡度与选线时坡度的安排比较,二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较大差异时应全面分

31、析,权衡利弊,决定取舍。然后对照技术规范检查设计的最大、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得当,以及路线交叉、桥隧和接线等处的纵坡是否合理。(4)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地面横坡较陡路基、挡土墙等,在纵断面图上直接读出对应桩号的填、挖高度,初画横断面,检查是否填挖过大、坡角落空或过远等。(5)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记确定下来。4.4本路段设计结合以上原则,对路段进行实际设计,本路段最大纵坡坡度为1.082%,最小纵坡坡度为0.302%。本路段共设8个变坡点,见下表:表4-2 竖曲线要素计算值序号桩号竖 曲 线标高(m)

32、凸曲线半径R(m)凹曲线半径R(m)切线长T(m)外距E(m)0K0+000155.71K0+000155.7700065535655352K1+480143.699400010.1640.01293K4+400134.863500015.1790.02304K6+180140.284600013.4450.01505K7+590150.897800013.4850.01136K9+760174.547500018.4010.03387K10+020179.295第5章 横断面设计5.1横断面设计基本要求横断面的设计要求,是使道路横断面的布置及几何尺寸应能满足交通、环境、用地经济等要求。路基是

33、支承路面,形成连续行车道的带状土、石结构物。它既要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车辆荷载,又要承受大自然因素作用。因此,路基横断面设计必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2)路基设计除选择合适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等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以及其他结构物,采用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3)还应结合路线和路面进行设计。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地质不良地段。对于地形陡峭、有高填深挖的边坡,应与移改路线位置及设置防护工程等进行比较,以减少工程数量,保证路基稳定。

34、(4)沿河及受水浸水淹路段,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5)当路基设计标高受限制,路基处于潮湿、过湿状态和水温状况不良时,就应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路堤或进行换填并压实,使路面具有一定防冻总厚度,设置隔离层及其他排水设施等。(6)路基设计还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及环境保护等的需要。5.2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5.2.1行车道宽度的确定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二级公路的路基宽度为10m。5.2.2路拱的确定路拱是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规定,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拱横坡度2% 。5.2.3超

35、高的确定及过渡方法(1)超高的确定超高是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而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应的全超高,而在缓和曲线上则是逐渐变化的超高。因此,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上的单向横坡的路段,称作超高缓和段或超高过渡段。超高值的计算公式:ih+ u = V2/127R (5.1) ih 超高横坡度; u 横向力系数; V 行车速度 (km/h); R 圆曲线半径 (m);根据规范规定,二级公路一般地区圆曲线部分最大超高值不大于8%。且考虑到超高横坡度与路线纵坡组合而成的坡度,即合成坡度,规范规定二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最

36、大允许合成坡度不得大于10%。(2)超高的过渡 此设计公路是无中间分隔带的,在直线路段的横断面均以中线为脊向两侧倾斜的路拱。在曲线路段路面由双向倾斜的路拱形式过渡到具有超高的单向倾斜的超高形式,外侧需逐渐抬高,在抬高过程中,若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则行车道外侧绕中线旋转,直至与内侧横坡度相等为止。当超高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先将外侧车道绕道路中线旋转,与此同时,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相应降低,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度。第6章 路基设计6.1路基设计概述6.1.1设计依据(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交通部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

37、范(JTG D30-2004)(3)交通部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6.1.2路基设计原则(1)根据沿线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及现有路基的使用状况综合考虑,在确保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本着因地制宜原则,选择合理的路基横断面布置形式,防止或减缓各种不利因素对路基造成的危害,确保路基具有整体强度和稳定性以及路容美观性,尽量减少工程实施对沿线环境造成破坏。(2)路面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因素,密切结合本地区实践经验,将混凝土路面板按重要工程结构的要求完成设计,首先应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3)在满足交通量与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

38、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的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方案。(4)应结合当地实践基础,积极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积极、慎重的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以达到确保工程质量与耐久性的目的。(5)路面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沿线环境的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有利于施工、养护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6)为确保工程质量,尽可能选择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设计方案。(7)对于地处不良地基的路段,应选择有效措施加快稳定路基沉降,路基沉降速率达不到限定要求时,绝不能仓促施工提前铺筑路面板。6.2路基横断面布置全线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宽10米。由横断面设计,查标准可知

39、,二级公路路基宽度为10.5m,其中路面跨度为7.5m,土路肩宽度为1.252=2.5m,路面横坡为2.0%,土路肩横坡为3%,超高形式采用绕道路中线旋转,对全线进行路基横断面设计。6.2.1路基标准横断面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图7-1所示:路 基 路 面路肩路肩路 面图6-1二级公路路基横断面布置6.2.2路基边坡由横断面设计查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可知,二级公路路堤边坡为1:1.5,路堑边坡为1:0.5。6.3路基压实标准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表6-1路基压实度填挖类别 路面以下深度(m) 路基压实度() 二级公路零填即挖方00.300.300.8095填方00.300

40、.300.800.801.501.50以下959594926.4路拱横坡在小半径弯道处,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必要的超高,超高方式为绕道路中线旋转。6.5路床、路基填料及压实度要求本项目没有钻探资料,参照邻近其他工程地址资料显示,沿线路段地质情况相对良好,不存在软土结构层,沿线新挖边沟土方(去除腐殖质表层土)可用于填筑路堤,但应采取物理、化学措施控制其含水量,确保路基压实要求。6.5.1路床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并符合表7-2的规定。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mm。表6-2 路床土最小强度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 方 路 基上路床0306下路床30804零填及

41、挖方路基0306308046.5.2填方路基的填料选择(1)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砾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2)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应符合表7-3的规定。表6-3 路堤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 方 路 基上路堤801503下路堤150以下2注:当路基填料的CBR值达不到表列要求时,可掺石灰或其他稳定材料处理。(3)桥涵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应优先选用渗水性良好的填料。当路基填料的CBR值达不到表列要求时,可掺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进行处治。6.5.3填方路基压实度路堤应分层

42、填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应符合表7-4的规定:表6-4 路基压实度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路基压实度(%)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2注:表列压实度系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中重型击实试验法求得的最大干密度的压实度。第7章 路面设计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有了路基路面,车辆才能沿着预定的路线,通畅、快速、安全、舒适、经济地运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车荷载和气候因素(冷热、干湿)的多次重复作用,路面结构会出现疲劳破坏、塑性变形累积和表面磨损。路面结构还可能因材料的老化衰变而导致破坏。因此,路面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就需要进行修复或改建。路面的使用年限过短,将增加养护工作量和费用,并严重干扰路上的正常交通。所以,设计的路面应经久耐用,具有较高的抗疲劳能力。路面直接承受行驶车辆的作用,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都根据车辆行驶的需要,选用优质材料建成。路基作为路面结构的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回弹模量作为评价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力学指标。坚固的路基,不仅是路面强度与稳定性的重要保证,而且能为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创造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