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pdf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7378897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pdf(2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含答案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失根的兰花陈之藩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笑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

2、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

3、,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 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

4、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 “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 “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 ”吗?我觉得,应该是 “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失根的兰花”的理解。(2)“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 ”与哪句话相照应?(3)第段末尾“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流泪的

5、原因。(4)第段中画线句中“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与“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5)第段引用郑思肖画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答案】 (1)标题中的“根”比喻自己的祖国;“兰花”比喻漂泊的游子。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就枯萎了。离开国门的人就像 “失根的兰花”,倍觉离国思乡之苦。(2)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3)见到故乡的花木,勾起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之情,禁不住潸然泪下。(4)不矛盾。“不爱看”写出了作者内心对与家乡不同的东西的排斥心理,体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而

6、身处异国,看到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自然会勾起思乡之情,但因国土沦亡,背井离乡,又怕睹物伤情,经受不住感情上的折磨所以 “不敢看”。这句话点出流落异乡的游子浓厚的思乡之情,是一种“思乡情切”的心态。(5)引用经典故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点题,升华文章主题;“国土沦亡,根在何处”的提问发人深思。【解析】【分析】(1)“失根的兰花 ”表层指的是 “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即没有根基的兰花。深层含义是:兰花是像作者一样漂泊在外的人,根指的是祖国,“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表现了国的重要和作者对国的思念。据此作答。(2)“花搬到美国来,我们

7、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 ”意思是无论是花还是人,离开了祖国都让人感到不舒服。前文中与之照应的句子是“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表现了作者对国的思念。据此作答。(3)从文中“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 ”,“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可以看出“我”由异国的花想到了祖国,从而产生了思念之情,所以才“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据此作答。(4)“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 ”是因为对祖国的思念,所以对于祖国之外的事物有一种排斥感,但是身处异

8、国 “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时又会不自觉的触发浓烈的思乡之情,所以作者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虽然都表现了对祖国的思念,但两种心情的触发点不同,所以不矛盾。据此作答。(5)文中引用郑思肖画兰的故事,能照应标题 “失根的兰花”,同时“国土沦亡,根着何处?”一句引人思考,自然点明主旨:表达对国的思念。另外文中引用故事,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据此作答。故答案为:标题中的“根”比喻自己的祖国;“兰花”比喻漂泊的游子。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就枯萎了。离开国门的人就像 “失根的兰花”,倍觉离国思乡之苦。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

9、;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见到故乡的花木,勾起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之情,禁不住潸然泪下。不矛盾。“不爱看”写出了作者内心对与家乡不同的东西的排斥心理,体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而身处异国,看到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自然会勾起思乡之情,但因国土沦亡,背井离乡,又怕睹物伤情,经受不住感情上的折磨所以 “不敢看”。这句话点出流落异乡的游子浓厚的思乡之情,是一种“思乡情切”的心态。引用经典故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点题,升华文章主题; “国土沦亡,根在何处”的提问发人深思。【点评】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标题的认识,掌握理解标题的方法,在阐述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10、本题考查文章结构照应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注意读懂题意,读懂句子的意思,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句子进行理解。本题考查文章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读懂句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注意答题要准确,语言要简洁。本题考查语言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句子间的差异,对句子要分别进行理解,同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文段的意思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读懂题意,结合文段内容进行理解。注意从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结构、主题等进行理解。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的启蒙老师贾平凹5 岁那年,娘牵着我去报名,学校不收,我就抱住教室的桌子腿哭,老师都围着我笑,最后就收下了,但不是正

11、式学生,是一年级 “见习生”。娘当时要我给老师磕头,我跪下就磕了,头还在地上磕出了响声。那个女老师倒把我抱起来,我以为她要揪我的耳朵了,那胖胖的、有着肉窝儿的手一捏,却将我的鼻涕捏去了。“学生了,还流鼻涕!”大家都笑了,我觉得很丢人,从此就再不敢把鼻涕流下来。因为没有手巾,口袋里常装着杨树叶子,每次进校前就擦得干干净净的了。老师长得很白,讲课的声音十分好听,每每念着课文,就像唱歌一样。我从来没有听到过她这么好听的声音,开头的半年时间里,几乎没有听懂她讲的是什么,每一堂课却被她的声音陶醉着。所以,每当她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我一句话也答不出,她就说:“你真是个见习生!”见习生的事原先同学们都不知

12、道,她一说,大家都开始小瞧我了,以后干什么事,他们就朝我伸小拇指头,还要在上边呸呸几口,再说一句:“哼,你能干什么,你真是个见习生!”我们为此打过几次架。娘后来狠狠地揍了我一次,罚我一顿不准吃饭。老师知道了,寻到我家,向我和娘做了检讨,说是她的不对,问我是不是听不懂课。我说: “我光听了你的声,你的声好听!”她脸红红的,就笑了。从此,我就下了决心,一定不落人后,老师对我格外好起来,她的声音还是那么好听,但一下课,就来辅导我,惹得同学们都眼红起来。一年级学完后,老师对我说:“你年纪小,不让你升级。”我当即就吓哭了。老师却将我抱起来,说她是哄我,宣布我再也不是见习生了。我一高兴,就叫她 “姨姨”,

13、叫完就后悔了。她却并没有恼我,还拧了我的嘴一下,她笑了。我也笑了。我那时最爱语文,尤其爱造句,每造一句都要写得很长,作业本就用得费。后来,就常常跑黄坡下的坟地,捡那死人后挂的白纸条,回来订成细长的本子;一到清明,就可以一天之内订成十多个本子呢。但是,句子造得长,好多字不会写,就用白字或别字替着,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老师却表扬我,说我脑子灵活,每一次作业都批 “优秀”,但却将错别字一一挑出。让我连做三遍。学写大字也是我最喜欢的课,但我没有毛笔,就曾偷偷剪过伯父的羊皮褥子上的毛做笔,老师知道后,就送了我一支。我很感谢,越发爱起写大字,别人写一张,我总是写两张三张。老师就将我的大字贴在教室的墙

14、上,后来又在寺庙的高年级教室展览过。她还领着我去让高年级学生参观。高年级的讲台桌很高,我一走近,就没了影儿,她把我抱起来,站在那椅子上。那支毛笔,后来一直用到没毛了,我还舍不得丢掉。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我的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娘要给父亲去信,总是拿着几颗鸡蛋来求老师代写,教师硬是不收鸡蛋,信写得老长。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她说:“你现在能造句了,你怎么不学着给你父亲写信呢? ”我说我不会格式,她说:“你家里有什么事情,你就写什么,不要考虑格式! ”我真的就写起来,因为家里的事我都知道,都想说给父亲听,比如奶奶的病好转了,夜里不咳嗽了。娘的身体很好,只是唠叨天凉了,父亲的棉衣穿上没有。还有我学习很好

15、,考试算术得了100 分,语文得了 98 分,是一个字又写错了。信花了 3 天才写好,老师又替我改了好多错字,说:“以后到高年级做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我从那时起就记住了老师的话,之所以如今我还能写些小说、散文,老师当时的话对我影响很大。这一年,我们上完了二年级。寒假里,同学们都去挖药、砍柴卖钱,商量春节给老师买些年画拜年。到了腊月三十中午,我们就集合起来,拿着一卷子年画,还有一串鞭炮去找老师,但是,老师却不在。问校长,原来她调走了。校长拿出一包水果糖来,说是我们的老师临走时,很想到各家去看看我们,

16、但时间来不及了,就买了这些糖,让开学后发给我们每人一颗。我们就都哭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我的那位老师,在寺庙里读了4 年书,后来又到离家 15 里外的中学读了 3 年,就彻底毕业了,但我的启蒙老师一直没有下落。如今,老师还在世没有,我仍不知道,每每想起来,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惆怅。(选自自在独行,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版,有删改)(1)本文写了老师在“我”幼小心灵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众多事件,请列举其中两件,说说它们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2)品味下列划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她却并没有恼我,还拧了我的嘴一下,她笑了,我也笑了。每一次作业都批“优秀”,但却将错别字一一挑出,让我连做三

17、遍。(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我”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每每想起来,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惆怅”的理解。【答案】 (1)示例一:报名那天,老师抱起“我”,把鼻涕一把捏去,“我”感到很丢人,从此进校前都把脸擦得干干净净。示例二:知道“我”受母亲责罚,老师却到“我”家检讨,关心“我”的学习,让“我”下定决心要用心学习、不落人后。示例三:老师鼓励“我”学着写信,替“我”修改错字,让“我”对写作有了信心和兴趣。(2)“拧”抓住老师与“我”玩笑的动作细节,表现老师与“我”关系自然亲近,表现老师的慈爱。“一一”这里是逐字逐个的意思,表现了老师对作业批改的仔细,突出老师工作细致

18、认真。(3)老师是一个有教育智慧的人。如,“好多字不会写,就用白字或别字替着,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老师却表扬我, ”说明老师善于鼓励学生。 老师是一个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人。如“老师临走时,很想到各家去看看我们,但时间来不及了,就买了这些糖,让开学后发给我们每人一颗”,说明老师调职前仍牵挂着学生。(4)“深深的惆怅”在这里指非常失望或失落之意。老师替“我”捏鼻涕、辅导“我”、一一修正“我”的错别字、鼓励“我”写作等等对“我”的关爱都使“我”对老师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感激之情。二年级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老师,也不知老师的下落,对老师的思念越深,失落越大。因此,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惆怅。【解析

19、】【分析】(1)结合“学生了,还流鼻涕!大家都笑了,我觉得很丢人,从此就再不敢把鼻涕流下来。因为没有手巾,口袋里常装着杨树叶子,每次进校前就擦得干干净净的了。”得出:报名那天,老师抱起“我”,把鼻涕一把捏去,“我”感到很丢人,从此进校前都把脸擦得干干净净;结合“娘后来狠狠地揍了我一次,罚我一顿不准吃饭。老师知道了,寻到我家,向我和娘做了检讨,说是她的不对,问我是不是听不懂课。我说:我光听了你的声,你的声好听!她脸红红的,就笑了。从此,我就下了决心,一定不落人后,老师对我格外好起来,她的声音还是那么好听,但一下课,就来辅导我,惹得同学们都眼红起来。”概括得出:知道“我”受母亲责罚,老师却到“我”

20、家检讨,关心“我”的学习,让“我”下定决心要用心学习、不落人后。结合 “以后到高年级做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写具体就好了。我从那时起就记住了老师的话,之所以如今我还能写些小说、散文,老师当时的话对我影响很大。”得出:老师鼓励“我”学着写信,替“我”修改错字,让“我”对写作有了信心和兴趣。(2)拧:用拇指和另外一至两根指头扭住皮肉用力转动。在这里只一种爱抚的动作,表现老师与 “我”关系自然亲近,表现老师的慈爱,同时表达了我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一一”是“一个一个地”意思,结合“每一次作业都批优秀,但却将错别字一一挑出,

21、让我连做三遍”分析,围绕老师工作的认真仔细回答即可。(3)结合“老师却将我抱起来,说她是哄我,宣布我再也不是见习生了。我一高兴,就叫她姨姨,叫完就后悔了。她却并没有恼我,还拧了我的嘴一下,她笑了。我也笑了。 ”得出:热爱学生;结合“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老师却表扬我,说我脑子灵活,每一次作业都批优秀,但却将错别字一一挑出。”得出:教学认真,富有教育智慧;结合“到了腊月三十中午,我们就集合起来,拿着一卷子年画,还有一串鞭炮去找老师,但是,老师却不在。问校长,原来她调走了。校长拿出一包水果糖来,说是我们的老师临走时,很想到各家去看看我们,但时间来不及了,就买了这些糖,让开学后发给我们每人一颗。

22、”得出: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然后综述即可。(4)结合上文“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我的那位老师,在寺庙里读了 4 年书,后来又到离家 15 里外的中学读了 3 年,就彻底毕业了,但我的启蒙老师一直没有下落。如今,老师还在世没有,我仍不知道 ”分析得出惆怅的原因:在一年级得到了老师的种种关爱,使“我”对老师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感激之情。二年级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老师,也不知老师的下落,对老师的思念越深,失落越大。因此,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惆怅。故答案为:示例一:报名那天,老师抱起“我”,把鼻涕一把捏去,“我”感到很丢人,从此进校前都把脸擦得干干净净。示例二:知道“我”受母亲责罚,老师却到“我”家检

23、讨,关心“我”的学习,让“我”下定决心要用心学习、不落人后。示例三:老师鼓励“我”学着写信,替“我”修改错字,让“我”对写作有了信心和兴趣;“拧”抓住老师与“我”玩笑的动作细节,表现老师与“我”关系自然亲近,表现老师的慈爱。“一一”这里是逐字逐个的意思,表现了老师对作业批改的仔细,突出老师工作细致认真;老师是一个有教育智慧的人。如,“好多字不会写,就用白字或别字替着,同学们都说我是错别字大王,老师却表扬我, ”说明老师善于鼓励学生。老师是一个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人。如“老师临走时,很想到各家去看看我们,但时间来不及了,就买了这些糖,让开学后发给我们每人一颗”,说明老师调职前仍牵挂着学生;“深深

24、的惆怅”在这里指非常失望或失落之意。老师替 “我”捏鼻涕、辅导“我”、一一修正“我”的错别字、鼓励“我”写作等等对“我”的关爱都使“我”对老师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感激之情。二年级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老师,也不知老师的下落,对老师的思念越深,失落越大。因此,心里就充满了一种深深的惆怅。【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

25、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理解(作用)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文中多处出现这个问答。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倾听草木的呼吸曹洁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

26、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

27、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

28、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

29、,也是人间常态。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

30、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选自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1)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 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3)请简要赏析第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

31、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4)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答案】 (1)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点明写作内容暗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2)“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意近即可)。(3)“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 “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

32、之情。(4)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解析】【分析】(1)“倾听草木的呼吸”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草木的呼吸”;点明写作内容“倾听草木的呼吸”;暗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2)本句中的“小”是院子的空间小;“大”小院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据此理解,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3)本题可以从比喻修辞、化静

33、为动和句式的使用等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答。 “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也可以从描写的方法的角度。“燃”运用了动作描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也可以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理解本文的主旨,要结合文中作者对 “草木”的描写,重点阅读最后一段文字,抓住“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从而理解“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故答案为: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交待文章的

34、写作对象点明写作内容暗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意近即可);“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 “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

35、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点评】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通常有概括主要内容、点明中心、作为行文线索、设置悬念吸引阅读兴趣等作用;本题考查语句的含义。理解语句要在理解全篇的基础上进行,作者在小院的草木世界中感悟人生,引发许多感慨;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对于修辞,不仅能判断,而且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此题需要在读文中提取作者的感悟,找到关键句,加以适当选择。4阅读最优

36、秀的学生,回答小题。最优秀的学生那年那天,我被一个很不显眼的学生感动了。那是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报名阶段,我们班有两个项目一直没人报,动员也不行。其中一个是女生 100 米,这个项目成了本班的一大羞事,从来拿不了名次不说,还出了几个笑话,比如被甩得太远干脆坐下不跑了,比如被喝倒彩站住哇哇大叫起来反正我们班的女生都恨透了这个项目。那天自习课,我正在办公室里愁这件事,一个女生喊报告进来,红着脸很认真地说:“我想报 100 米”。我有点吃惊,看着她一时无语。她又说:“放心,我会跑出好成绩!”我怕我的异常反应有伤她的自尊,忙说:“好吧,我考虑一下,你先回去吧!”她转身走时又说了一句:“老师,相信我!”我

37、开始认真地考虑她的请求。张梅,女生中最不显眼的一个,黑胖憨厚,而且肢体动作显然比常人迟钝一些,她从来没违反过任何纪律,但也从来没有迸发过任何光彩,学习成绩排在后 15 名,没参加过任何赛事,在班级赛跑中她也是跑得最慢的一个,成绩尚未达到及格线。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无可指责也无可指望的憨厚孩子,平日也不大留意她,单独说话这还是第一次。可是,就这一次,我发现她的言语和姿态里有一种奇特的东西,一时理不清,但让我感动。想来想去,我决定答应她的请求。在班会上我对她提出了表扬,果然,全班哄笑起来。我发现她只是笑了笑,起身说:“谢谢老师!”运动会中,我最关注的就是女生百米了,我知道张梅取得名次是不可能的,究

38、竟在关注什么,我自己也不大明确。终于到女生百米比赛了,我在终点张望着,内心有一种莫名的紧张。起跑时,张梅就迟缓了一步,前方各班的巾帼名将们几乎没有差距,狂风一团,张梅一开始就被孤零零地甩在了后面。第一名冲线时,她离终点至少还有40 米。全场气氛却异常热烈,笑声、叫声海啸一般。我紧盯着张梅的每一个动作,很快我看懂了,真正感动了:她拼尽了全力在跑,她几乎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只是尽最大努力完成比赛,当跑道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她反而发挥正常了,更有拼搏的劲头了,没有怯场,没有逃避,而是越跑越快。这时,全场喝倒彩的学生不约而同静了下来,显然,全都感到一种赛事之上的奇特力量!张梅跑到终点后,直接跑到计时人员

39、跟前问:“多少?”计时人员报:“16 秒 08!”张梅一听欢呼起来:“好啊!太棒了!”这时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对计时人员解释: “她是最优秀的!她上次的百米成绩是17 秒 67!”就从那次百米赛开始,张梅成了我最关注的学生,也成了我心目中最优秀的学生。我发现了她身上的许多亮点,她一直在进步,虽然非常缓慢;她一直很刻苦,虽然成绩一直落后。她是唯一不崇拜明星的学生,她是唯一一个学习一般却认真参加中考而且多方打听成绩的学生,她是唯一一个让我泪流满面的学生。她离校时还憨笑着对我说:“老师,我的百米现在 15 秒 08 了!谢谢您!”14 年过去了,张梅现在是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的总裁,连锁公司8 家,拥有

40、近亿资产,并成了济达八方的“爱心天使”。就目前来说,当初这个最不显眼的学生已成了最优秀的学生。(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张梅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描写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4)张梅的成功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答案】 (1)张梅自告奋勇要参加无人报名的百米比赛,她在比赛的时候拼尽全力最后超越了平日里的自己,得到了我的关注。最终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成了优秀的企业家,成了最感动我的学生。(2)她主动报名参加比赛说明她是一个关心集体或者有集体荣誉感的人;她在百米比赛中拼尽全力说明她是一个努力拼搏不放弃的人(或:不受外界干扰,充满自信,执着坚定地

41、追求自己的目标);她济达八方说明她有爱心。(3)侧面描写。描写出喝倒彩的同学由震惊到佩服的情绪变化,突出张梅不受外界干扰,充满自信,执着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的性格特点。(4)做事情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放弃的执着,努力勤奋刻苦,不受外界干扰,充满自信等,答对其中两点即可。【解析】【分析】(1)-写张梅主动报名参加班级里无人报名的女生 100 米赛跑。-写张梅在运动会上 100 米赛跑中虽然是最后一名,但一直拼尽全力在跑。写张梅获得我的关注和赞美,成为优秀企业家。(2)本题要从具体事件和人物描写中分析总结人物形象。有集体荣誉感、责任心的人。-段中在其他同学都拒绝参加女子 100 米赛跑时,她主动

42、找到老师报名,看出她对于班集体荣誉的承担。自信、执着、勇敢、拼搏的人。-段中,“她拼尽了全力在跑,她几乎不受外界的任何影响,只是尽最大努力完成比赛,当跑道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她反而发挥正常了,更有拼搏的劲头了,没有怯场,没有逃避,而是越跑越快。”看出她是一个有坚定意志、努力拼搏的人,面对他人的嘲笑,冷静从容面对。有爱心。“拥有近亿资产,并成了济达八方的爱心天使。”看出她是一个有爱心的人。(3)这是侧面间接描写,写出了周围同学情绪的变化,由喝倒彩到安静下来。表现了周围同学都被张梅的拼搏的行为、坚持的意志所打动,间接表现了张梅自信、执着、不受外界干扰精神的可贵。表达赞美敬佩之情。(4)本题要注意结合

43、具体文章内容。示例:张梅在班级荣誉受到威胁时挺身而出,勇敢的承担起责任让我敬佩,我也要在生活中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自己、为集体而努力。张梅在受到他人的嘲笑时冷静从容面对,坚持自己的行为。启示我在面对周围不理解或者嘲笑时,要坚持自己的信念,要勇敢的面对,不逃避不愤怒,冷静从容面对。故答案为:张梅自告奋勇要参加无人报名的百米比赛,她在比赛的时候拼尽全力最后超越了平日里的自己,得到了我的关注。最终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成了优秀的企业家,成了最感动我的学生。她主动报名参加比赛说明她是一个关心集体或者有集体荣誉感的人;她在百米比赛中拼尽全力说明她是一个努力拼搏不放弃的人(或:不受外界干扰,充满自信,执

44、着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她济达八方说明她有爱心。侧面描写。描写出喝倒彩的同学由震惊到佩服的情绪变化,突出张梅不受外界干扰,充满自信,执着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的性格特点。做事情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放弃的执着,努力勤奋刻苦,不受外界干扰,充满自信等,答对其中两点即可。【点评】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

45、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答题时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文章主旨。根据第二题对张梅人物形象的分析可知,她是一个有集体荣誉感,不放弃,内心执着坚定,不受外界干扰,自信乐观的人。围绕她的这些品格拟写启示即可。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微藻一一可循环的“绿色油田”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豫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用它们 “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

46、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 ”问题,从而导致 “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 ”的尴尬结果,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

47、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 1 吨微藻,需要消耗约 2 吨二氧化碳。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徽藻还能用于串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 973 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该项目有望在 5 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今后,各地在建设 “徵藻油田”时,就可在资源库中挑

48、选合适的微藻品种该项目还将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力争提高微藻产油的效率,降低它的成本,此外,该项目还将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收、油脂加工及藻细胞综合利用的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全面评估徼藻产油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大力推动我国徽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1)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A.逻辑顺序B.空间顺序C.时间顺序D.事物发展的顺序(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油菜和大豆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因此不适合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B.微藻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占用了大量的农田还影响水质造成水污染C.第自然段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微藻生长周期短

49、、舍油量高等特点。D.微藻制造生物柴油既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又能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中合成大量油脂。B.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C.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 1 吨微藻,需要消耗约 2 吨二氧化碳D.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 973 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该项目在五年内可以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答案】 (1)A(2)B(3)D【解析】【分析】

50、(1)文章开头用寻找可再生能源的事例引出微藻,然后介绍微藻的特点,微藻的功用,微藻的开发前景。所以使用了逻辑顺序。故选A。(2)微藻不会占用了大量的农田,也不会影响水质造成水污染。故选B。(3)原文第 5 段原句“该项目有望在 5 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所以选项“该项目在五年内可以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的表述错误。故选 D。故答案为: A; B; D【点评】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把握,注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 、 时间顺序 。注意之间的区分。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赏析,注意从内容、说明方法等方面分析选项正误。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6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