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相关项目课件(共9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352514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相关项目课件(共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护理相关项目课件(共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相关项目课件(共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相关项目课件(共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护理部二甲涉及第五章以外的项目3.1.1 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如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3.1.1.1【C】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B】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A】1.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有改进方法。2.若是具备条件的医院,在重点部门(急诊、新生儿、lCU、产房、手术室)可使用条码管理。1、门诊住院患者身份标识制度;2、对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3、.对患者身份识别有改进方法。3.1.2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

2、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3.1.2.1【C】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B】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A】1.各科室对本科执行查对制度有监管

3、。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1、患者身份确认制度和核对程序;2、.至少同时用两种身份识别方式;3、现场考核相关人员制度流程;4、科室自查与医院检查反馈改进措施;3.1.3 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3.1.3.1【C】1.患者转科交接时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尤其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手术室、ICU、产房、 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2.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4、3.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有身份标识的方法和核对流程。4.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B】1.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2.各科室对本科制度的执行力有监管。【A】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1、.患者转科交接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包括重点患者、无名患者、新生儿、昏迷患者、交流障碍患者);2、有规章制度明确要求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患者转接时的身份识别与交接登记制度;3、科室自查与

5、医院检查改进措施;3.1.4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主要针对 ICU、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等重点科室,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传染病、药物过敏的患者等。3.1.4.1【C】1.对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标识的患者和科室有明确制度规定。2.至少在重症医学病房(ICU、CCU、SICU、RICU 等)、新生儿科(室)、手术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B】1.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1.正确使用“腕

6、带”识别患者身份标识,持续改进有成效。2.若是具备条件的医院,在重点(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科(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部门)部门、重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可使用条码管理。1、有腕带标识及使用制度;2、对使用中存在问题有改进;3.7.1 评估有跌倒、坠床风险的高危患者,要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3.7.1.1【C】1.有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相关制度,并体现多部门协作。2.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根据病情、用药变化再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3.主动告知患者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并有记录。4.医院环境有防止跌倒安全措施,如走廊扶手、卫生间及地面防滑。

7、5.对特殊患者,如儿童、老年人、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等患者,主动告知跌倒、坠床危险,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助、床挡、等。6.相关人员知晓患者发生坠床或跌倒的处置及报告程序。【B】1.有坠床、跌倒的质量监控指标数据收集和分析。2.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0%。【A】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5%。1、制度、2、防范措施3、处置及报告程序;4、坠床风险评估率;职能科室:护理部3.7.2 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处理预案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3.7.2.1【C】有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相关制度、处置预案与工作流程

8、。【B】1.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报告、处置流程知晓率90%。2.采取措施的监测结果,包括成功地减少跌倒损伤和任何非有意的后果,有可能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高风险患者入院时评估率80%。【A】1.规章制度和(或)程序支持在院内持续性减少患者跌倒所导致伤害的风险。2.有可能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高风险患者入院时评估率95%。1、制度、预案、流程;2、高风险患者入院时评估率;3、现场考核事件报告处置流程;职能科室:护理部3.8.1 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有压疮诊疗及护理规范。3.8.1.1【C】1.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2.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3.高危患者入院

9、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0%。【B】1.职能部门有督促、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对发生压疮案例有分析及改进措施。【A】1.持续改进有成效。2.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5%。1、制度、流程;2、压疮护理规范;3、风险评估率统计数据;4、职能科室检查反馈改进措施。职能科室:护理部3.8.2 实施预防压疮的有效护理措施。3.8.2.1【C】1.有预防压疮的护理规范及措施。2.护士掌握操作规范。【B】职能部门有督促、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落实预防压疮措施,无非评估压疮事件发生。1、现场考核;2、反馈改进记录;3、落实预防措施;4、无压疮发生。职能科室:护理部3.9.1 有主

10、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并让医务人员充分知晓。3.9.1.1【C】1.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多种途经便于医务人员报告。2.有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0 件。【B】1.有指定部门统一收集、核查、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取防范措施。2.有指定部门向相关机构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 件。4.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95%。【A】1.建立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及数据库。2.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20 件。3.改进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敏感性,有效

11、降低漏报率。1、不良事件报告与流程;2、制度教育、培训记录;3、年报告10件%/年百床;4、统计表及核查分析;5、给上级的报表;6、改进措施、记录。7、事件直报系统及数据库。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4.2.3 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每二年一次组织卫生技术人员考核。4.2.3.1【C】1.有各专业、各岗位“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2.有根据不同层次及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的“三基”培训内容、要求、重点和培训计划。3.有与培训相适宜的技能培训设施、设备及经费保障。4.有指定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实施。【B】落实培训及考核计划,在岗人员参加“三基

12、”培训覆盖率95%。【A】在岗人员参加“三基”考核合格率95%。1、三基考核制度2、各专业三基培训计划;3、有与技术相适宜的培训设施;4、有培训部门、专人负责;5、全三级考核名册;6、培训覆盖率、合格率95%。职能科室:医务科 护理部护理相关项目1.5.3有制度保障开展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1.5.3.1【C】1.有继续教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继续医学教育规划、实施方案,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2.有专门部门和专人对全院继续教育项目实施统一管理、质量监督;3.每年承担本县域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个以上,有可追溯的记录。【B】1.有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档案;2.有继续医学教育与员工定期

13、考核、晋职晋升挂钩;3.继续教育学分完成率90%以上;4.评审前二年,每年承担本县域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十个以上,有可追溯的记录。【A】评审前三年,每年承担本县域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十个以上,有可追溯的记录。1、有继续教育管理组织;2、继续教育管理制度;3、继续医学教育规划;4、继续教育实施方案;5、有培训设备和资金支持;6、有专科专人监督管理、有档案资料;7、每年承担继续教育项目10个以上。2.3.1.2【C】1.急诊科固定的急诊医师不少于在岗医师的 50%,医师梯队结构合理。2.急诊科主任由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3.急诊科固定的急诊护士不少于在岗护士的 60%,护

14、士梯队结构合理。4.急诊科护士长由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和 5 年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5.若设急诊监护室,则由专职医师与护士负责,单独排班、值班。6.若设急诊病房,则由专职医师与护士负责,单独排班、值班。7.主管的职能部门人员熟悉急诊科人员配备要求。【B】1.急诊医师以主治以上职称在岗不少于 50%。2.急诊护士以护师以上职称在岗不少于 40%。3.若设急诊手术室,则由专职护士、或由病房手术室统一管理。【A】1.急诊科固定(1 年以上)的急诊医师不少于在岗的医师 70%。2.急诊科固定(1 年以上)的急诊护士不少于在岗的护士 80%。1、急诊医师资质、专业梯队名册;2、科主

15、任具备副主任医师职称;3、急诊护士梯队名册;4、护士长须主管护师职称或5年以上;5、急诊病房医护人员排班表;6、医务科熟悉急诊科人员配备要求;7、主治医师不少于50%;8、护师不少于40%;2.3.1.3【C】1.急诊医护人员全部经过急诊专业培训,能够胜任急诊工作,考核达到“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有考核记录。2.若设急诊监护室,则固定医师与护士均经 ICU 专业培训,技能考核合格。3.有年度的培训计划并组织落实。【B】1.对轮转的医师和护士有上岗前质量与安全工作培训与教育的记录。2.无毕业三年以下医护人员独立执业。【A】1.急诊科上岗医护人员皆具有“急诊医师、护士技术和技能”要求。2

16、.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技能评价与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2 年,有记录。1、急诊人员培训、考核记录;2、年度培训计划并落实;3、无毕业三年以下医护人员独立执业;4、急诊科医护人员技能评价与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 2 年,有记录。2.4.2.2 【C】办理入院、出院、转院手续便捷,可分时段或床边办理出院手续,提供 24 小时服务。【B】有为特殊患者(如残疾人、无近亲属陪护行动不便患者等)入院、出院提供多种服务的便民措施。【A】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1、24小时办理手续便捷;2、有残疾特殊患者多种服务方便措施;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部2.4.5 加强出院患者

17、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出院后医疗、护理及康复措施的知晓度。2.4.5.1【C】1.有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相关制度并落实。2.有出院患者随访、预约管理相关制度并落实。要有不同专业的健康教育处方,对出院病人随访(电话或信函)要有数量要求,并进行详细登记。【B】1.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能知晓和理解出院后医疗、护理和康复措施。2.开展多种形式的随访,不断提高随访率。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持续改进健康教育和随访预约管理有成效。1、制度、健康教育资料;2、出院随访、预约制度、随访登记;3、职能科室检查反馈改进记录;职能部门:医务科、护理

18、部。 2.7.4 对全体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2.7.4.1【C】对员工进行纠纷防范及处理的专门培训,有完整相关培训资料(每年至少一次)。【B】开展典型案例教育。【A】有培训效果评价。1、培训计划;2、讲稿、课件、案例;3、照片、签到册;4、效果评价。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2.8.1 为患者提供就诊接待、引导、咨询服务。2.8.1.1【C】1.有咨询服务台,专人服务,相关人员应熟知各服务流程。2.有医院就诊指南或医院建筑平面图,并有清晰、易懂的医 院服务标识。3.有说明患者权利的图文介绍资料。4.有便民设施(如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及辅助用轮椅、推车、饮水、电话、健康教育宣传以及为老

19、年人、有困难的患者提供导医和帮助的服务)。5.有通畅无障碍的救护车通道,适宜的供患者停放车辆的区域。6.如有电梯应有服务管理人员。7.医院工作人员佩戴标识规范,易于患者识别。【B】1.有卫生、清洁、无味、防滑的卫生间,包括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卫生设施。2.实行“首问负责制”。3.有预防意外事件的措施与警示标识。【A】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2.持续改进有成效,病人满意度提高。1、现场考核咨询台、服务标识;2、咨询服务流程;3、就诊指南或建筑平面图;4、说明患者权利的图文介绍资料;5、有便民设施轮椅、推车、饮水等;6、救护车通道、车辆停放区域;7、电梯有服务人员

20、;8、服务人员佩戴标识;9、卫生间清洁防滑、有残疾人设施;10、首问负责制度;11、预防意外事件的措施与警示标识;12、有职能部门检查反馈的改进措施;13、病人满意度调查表。2.8.4 有保护患者的隐私设施和管理措施。2.8.4.1【C】有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在患者进行暴露躯体检查时提供保护隐私的措施。【B】1.多人病室各病床之间有间隔设施。2.有私密性良好的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场所。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持续改进有成效。1、诊疗环境有提供保护隐私的措施;2、多人病室各病床之间有间隔设施;3、职能部门有检查反馈改进记录。4、有成效案例。4.1.2.

21、2【C】1.定期召开相关质量与安全组织会议,每年不少于 1 次,有记录。2.各相关组织定期向院长做工作汇报,为医院制定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及计划,能提供决策的支持。【B】依据医院总体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研讨本领域内质量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方案,推动与督导全院或相关领域的质量与安全工作。【A】1.各相关质量与安全组织会议,每年不少于 2 次,有记录。2.各相关质量与安全组织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效果明显。 1、各组织会议记录(每年最少2次)2、定期工作汇报资料3、各相关组织目标及计划;4、结合本组实际提出改进;5、各组织协作管理效果案例。4.1.3 医疗、护理等管理职能

22、部门组织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并落实持续改进方案,承担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记录,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并建立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4.1.3.1【C】1.医疗、护理等管理职能部门根据医院总体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与考核方案。2.承担履行指导、检查、考核和评价医疗质量管理职能,工作有记录。3.对重点部门、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定期(至少每季一次)检查与评估,工作有记录。4.定期分析医疗质量评价工作的结果。【B】1.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配置充足人力,对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履行审核、评价、监督职能。2.各职能部门履行本领域

23、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责。3.有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4. 运用质量与安全指标、风险数据、重大质量缺陷等资料对质量与安全工作实施监控,有相应措施。【A】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有持续改进,成效明显,逐步形成全院共同参与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医院文化。1、各部门质量与安全计划与考核方案;2、检查考核评价记录;3、薄弱环节每季度检查评估;4、定期分析医疗质量评价工作的结果。(难度系数)5、质量安全管理人力充足6、现场考核各职能部门职责;7、多部门质量管理协调机制8、有安全指标质控措施9、持续改进有成效;10、形成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医院文化(难度系数)4.2.7 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制订质量

24、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与评价改进的效果提供依据。4.2.7.1【C】1.有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2.有指定的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信息数据集中归口管理,方便管理人员调阅使用。【B】1.应建立医疗质控和安全管理数字化信息库,数据库除一般常规数据外,至少应包括本细则第七章以及下列有关项目的数据:(1)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品;(2)合理使用血液和血制品;(3)围手术期管理与手术分级管理;(4)各类手术与介入操作及并发症;(5)麻醉;(6)医院感染;(7)病历质量;(8)急危重症管理;(9)医疗护理缺陷与纠纷;(10)患者满意度等。2.职能部门能够运用数据库开展质量管理活

25、动。【A】1.数据库能满足上述范围统计与质量管理需要,能自动根据质量管理相关指标要求生成质量统计表大于 70%。2.抽查信息可信度可追踪溯源。1、建立本项目相关数据库;2、有指定部门负责收集整理相关信息;2、十条数据相关科室积极配合;3、医务科、质控科运用数据管理演示;4、信息可信度来源报表资料。5、参见第七章内容职能科室:信息科、医务科很扯皮的项目4.5.5 为出院患者提供较详细的出院医嘱和康复指导意见。4.5.5.1【C】1.有对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相关制度和要求。2.经治医师、责任护士根据病情对出院患者提供服药指导、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包括在生活或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等。3.建立

26、与完善住院患者出院后的随访与指导流程,并落实。4.为患者相应的社区医师提供治疗建议方案。【B】1.对随访工作落实情况有记录,保证患者诊疗连续性。2.职能部门对出院指导及随访工作落实情况有总结及评价,有改进措施。【A】1.对随访工作有追踪,持续改进有成效。2.首次随访由经治患者的医师及其上级医师负责.1、出院指导与随访管理制度;2、出院指导、随访记录;3、职能科室反馈意见与改进;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4.5.9为住院患者提供适合其治疗需要的膳食,开展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在出院时提供膳食营养指导。(2012.3 增补条款)4.5.9.1【C】1.有“住院患者的各类膳食的适应证和膳食应用原则”

27、。2.住院医师遵循规章制度,执行膳食医嘱。3.进行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服务。4.在出院时提供膳食营养指导。【B】1.有“住院患者的各类膳食的适应证和膳食应用原则”手册。2.有完整明晰的膳食医嘱执行路径。3.对有诊疗特殊需要的患者提供诊断膳食、治疗膳食等服务。4.住院患者治疗膳食就餐率60%以上。【A】1.有独特的治疗膳食种类及制备技术。2.有重点病房治疗膳食医嘱的效果评价。3.住院患者治疗膳食的就餐率70%。4.定期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征求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授权委托人的意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1、各类膳食适应症及原则;2、现场查看医嘱;3、营养与健康宣传资料;4、路径中有膳食医嘱规定;5

28、、提供特殊诊治膳食服务;6、有独特的治疗膳食种类及制备技术;7、定期征求患者意见总结分析改进记录。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4.9.2 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规定和诊疗规范接诊和治疗传染病患者,不得推诿或者拒绝接诊传染病感染者或传染病患者。4.9.2.1【C】1.根据相关法规要求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其建筑规范、医疗设备和设施基本符合规范,人员完全符合规范。(1)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设置:独立挂号收费、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患者各自的候诊区和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药柜)、专用卫生间、处置室和抢救室等,配备必要的医疗、防

29、护设备和设施。(2)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要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3)有感染性疾病患者就诊流程规定并公示。(4)有完善的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与流程、岗位职责,并执行。(5)感染性疾病科医师具有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能力,具有临床微生物学、抗菌药物应用、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专业知识,接受过内科学训练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制度、规范的培训。【B】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建筑规范、设备设施完全符合相关规范,有独立的检验、放射检查室、药房。【A】感染性疾病科人员配置、梯队结构合理,满足工作需要,科主任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

30、上任职资格,护士长具备主管护师及以上任职资格。1、有专科、人员符合规范;2、门诊相对独立区域规范;3、科室独立设置、布局合理、分区清楚;4、有就诊流程规定并公示;5、有各项相关规章制度与流程、岗位职责,并执行。6、医师资质、现场考核;7、制度规范培训记录;8、科主任护士长资质。职能科室:感控科4.10.2.3【C】1.有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体现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2.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B】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等服务。【A】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1、中医护理常规、操作规程;2、现场考核;3、康复指导服务资料。4、开展中医特色优质服务。职能科室:护理部

31、4.15.6.2【C】1.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共同制订完整的标本采集运输指南,临床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方便获取。2.实验室有明确的标本接收、拒收标准与流程,保留标本接收和拒收的记录。3.对标本能全程跟踪,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明确可查。4.标本处理和保存专人负责,标本废弃有记录,储存标本冰箱有温度 24 小时监控。5.对临床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B】1.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有监管流程与记录。2.根据监管情况,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A】1.标本采集、运送规范,标本合格率95%。2.标本交接记录完整,标本保存符合规范。1、本院标本采集运输指南;2、标本接收、拒收标准

32、、流程、记录;3、标本废弃处理记录;4、TAT记录;5、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科有监管流程与记录。6标本交接记录完整, 7、现场查看标本保存。8、标本合格率统计表。4.18.4.2【C】1.有输血前的检验和核对制度,实施记录及时、规范,且保存。(1)凡遇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应告知患者,并建议筛选不规则抗体。(2)按照要求规范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血型(包括 RhD)交叉配血、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等指标。(3)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介质或实验方法。(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献血血标本于 26保存至少 7 天。(5)输血前,两名医护人员再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

33、及血袋各项内容,执行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2.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 100%。【B】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A】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1、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核对记录;2、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3、血液发出后标本保存记录;4、输血前双人核对、双签字制度;5、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 100%。6、科室对存在问题整改记录;7、职能科室检查反馈改进记录。职能部门:医务科4.19.7.1ICU、新生儿病房、产房、手术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供应科等【C】1.有全院和重点部门的消毒

34、与隔离工作制度。2.有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消毒与隔离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有培训考核记录。3.有保障重点部门落实消毒与隔离制度(如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病房、产房、手术室、导管室、内镜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落实措施,并执行。4.为医务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5.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内容并落实。【B】1.有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对消毒与隔离工作存在问题与缺陷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2.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A】医院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落实到位,所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符合国家规定。1.全院和重点部门消毒隔离工作制度;2、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培训、考核记录;3、查看重点部门落实消毒隔离制度;4、现场检查医务人员防护用品;5、现场考核医护人员培训知晓率;6、.多部门协作管理机制、总结、改进;7、职能科室检查反馈整改记录;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