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16年最新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考试指南配套模拟试题(共168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347732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168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16年最新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考试指南配套模拟试题(共16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中医学-16年最新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考试指南配套模拟试题(共16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16年最新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考试指南配套模拟试题(共16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16年最新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考试指南配套模拟试题(共168页).doc(16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1题 A1 下列哪项是小儿感冒的治疗原则A. 宣肺散寒B. 疏风解表C. 消食导滞D. 清肺化痰E. 清肺利咽 答案:B解析:小儿感冒以疏风散寒为基本治疗原则,根据寒热辨证,治法有辛温、辛凉之别。第2题 A1 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型的首选方剂是A. 清胃散B. 泻黄散C. 导赤散D. 清热泻脾散E. 以上都不是 答案:D解析:鹅口疮心脾积热型的首选方剂是清热泻脾散,治以清心泻脾。第3题 A1 以下何脉不主宿食A. 涩脉B. 结脉C. 紧脉D. 滑脉E. 促脉 答案:B解析:涩脉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结脉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紧脉

2、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等。滑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促脉多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亦可见于脏器衰败。第4题 A1 治疗落枕的主穴是A. 阿是穴、外关、合谷、肩井B. 天柱、肩井、天髎、肩贞C. 后溪、外关、束骨、昆仑D. 养老、后溪、合谷、阳池E. 阿是穴、外劳宫、后溪、悬钟 答案:E解析:治疗落枕的主穴是阿是穴、肩井、外劳宫、后溪、悬钟。外劳宫又称落枕穴,是治疗本病的经验穴。手太阳、足少阳经循行于颈项侧部,后溪、悬钟分属两经,与局部阿是穴合用,远近相配,可疏调颈项部经络气血,舒筋通络,活血止痛。第5题 A1 癫痫发病的病因可概括为A. 气血瘀阻、脉络

3、失和B. 风痰、瘀血蒙蔽清窍C. 气机逆乱、损伤脏腑D. 精微不生、痰浊内聚E. 先天遗传、后天所伤 答案:E解析:癫痫的病因包括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积痰内伏。第6题 A1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不寐的病因A. 情志所伤B. 饮食不节C. 外邪侵袭D. 素体虚弱E. 心虚胆怯 答案:C解析:不寐的病因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第7题 A1 镇肝熄风汤证的病机不涉及A. 肝肾阴虚B. 肝阳偏亢C. 肝风内动D. 肝气郁结E. 气血逆乱 答案:D解析:镇肝熄风汤所治之类中风,张锡纯称之为内中风。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所致。第8题 A1 复元活血汤的功用是A. 活血化瘀,消

4、肿止痛B. 活血逐瘀,疏肝通络C. 攻下瘀血,荡涤胃肠D. 补血活血,化瘀生新E. 祛瘀活血,接骨续筋 答案:B解析:复元活血汤的功用是活血祛瘀,疏肝通络;主治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第9题 A1 由于情志抑郁不舒而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音称为A. 短气B. 嗳气C. 太息D. 呵欠E. 呃逆 答案:C解析:太息,又称叹息,指情志抑郁,胸闷不畅时发出的长吁或短叹声。不自觉地发出太息声,太息之后自觉宽舒者,是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之象。第10题 A1 与心相表里的是A. 小肠B. 大肠C. 三焦D. 胆E. 膀胱 答案:A解析:小肠与心由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第11题 A1 固定

5、宫颈位置的主要韧带是A. 骨盆漏斗韧带B. 主韧带C. 圆韧带D. 阔韧带E. 宫骶韧带 答案:B解析:主韧带位于子宫两侧阔韧带基底部,由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侧方,向外达骨盆壁,是固定子宫颈位置的主要力量。第12题 A1 生活所伤导致妇科病不包括A. 饮食不节B. 劳逸失常C. 房劳多产D. 跌仆损伤E. 内伤七情 答案:E解析:生活所伤导致妇科病包括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劳逸失常、跌仆损伤。第13题 A1 治疗血行缓慢不畅的病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等药物,其理论根据是A. 气能生血B. 气能行血C. 气能摄血D. 血能载气E. 血能养气 答案:B解析:气能行血是指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气机

6、调畅,气行则血行,血液的正常运行得以保证,所以治疗血行缓慢不畅的病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等药物。第14题 A1 善治厥阴头痛的药物是A. 藁本B. 白芷C. 吴茱萸D. 细辛E. 蔓荆子 答案:C解析: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降逆,用于寒滞肝脉诸痛,治厥阴头痛。第15题 A1 治疗感冒的主穴是A. 尺泽、肺俞、膏肓、太溪、足三里B. 列缺、合谷、肺俞、太渊、大椎C. 鱼际、尺泽、膻中、肺俞、定喘D. 太渊、肺俞、合谷、鱼际、三阴交E. 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答案:E解析:治疗感冒的主穴是风池、大椎、太阳、列缺、合谷。感冒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

7、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第16题 A1 在肠痈的鉴别诊断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上呼吸道感染B. 大叶性肺炎C. 急性胃肠炎D. 十二指肠穿孔E. 输尿管结石 答案:A解析:肠痈的鉴别诊断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输尿管结石、妇产科疾病(宫外孕、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卵巢囊肿扭转、急性输卵管炎)、急性胃肠炎、右侧肺炎和胸膜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第17题 A1 举元煎的组成是A. 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B. 人参、当归、

8、茯苓、升麻、炙甘草C. 黄芪、白芍、川芎、白术、炙甘草D. 黄芪、当归、熟地黄、柴胡、升麻E. 人参、当归、黄芪、升麻、炙甘草 答案:A解析:举元煎药用人参、炙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第18题 A1 原方用法中要求服药“自小量始”的是A. 大承气汤B. 麻子仁丸C. 四逆汤D. 桂枝汤E. 白虎汤 答案:B解析:伤寒论记载麻子仁丸:“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第19题 A1 半身汗出是因A. 中焦郁热B. 风痰阻滞经络C. 阴虚火旺D. 阳气虚损E. 气阴两虚 答案:B解析:半身汗出多因风痰、痰瘀、风湿等阻滞经络,营卫不能周流,气血失和所致。第20题 A1 滋水

9、涵木属于A. 相生B. 相克C. 相乘D. 相侮E. 以上均非 答案:A解析:滋水涵木是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是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第21题 A1 以下哪项是急惊风的主要病因A. 禀赋不足B. 感受外邪C. 喂养不当D. 药毒所伤E. 跌仆损伤 答案:B解析:急惊风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为主,偶有暴受惊恐所致。第22题 A1 不属于通里攻下类药物的是A. 巴黄丸B. 大黄附子汤C. 番泻叶浸泡液D. 三物备急散E. 醒消丸 答案:E解析:醒消丸活血散结,解毒消痈,主治一切红肿痈毒。第23题 A1 外感秽浊与热毒之邪相合的舌象是A. 白腻苔B. 积粉苔C. 黄腻苔D. 灰黑苔E.

10、腐苔 答案:B解析: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第24题 A1 惊悸病名最早由哪位医家正式提出A. 张仲景B. 巢元方C. 张景岳D. 朱丹溪E. 孙思邈 答案:A解析: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称心悸为“惊悸”。第25题 A1 石膏的功效是A.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B.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C. 清热泻火,生津利尿D. 清热泻火,消肿生肌E. 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答案:B解析: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第26题 A1 面游风相当于西医的A. 白癜风B. 脂溢性皮炎C. 荨麻疹D. 玫瑰糠疹E. 痤疮 答案:B解析

11、:面游风是因皮肤油腻而出现红斑、覆有鳞屑而得名,是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的脂溢性皮炎。第27题 A1 以下所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乳痈的成因A. 产后冲任失调B. 产后饮食不节、阳明蕴热C. 产后乳头破碎D.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E. 乳汁郁积 答案:A解析:乳痈的成因包括:1.乳汁郁积: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初产妇乳头破碎,或乳头畸形、凹陷,影响充分哺乳;或哺乳方法不当,或乳汁多而少饮,或断乳不当,均可导致乳汁郁积,乳络阻塞结块,郁久化热酿脓而成痈肿。2.肝郁胃热: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

12、热,形成乳痈。3.感受外邪:产妇体虚汗出,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或婴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毒之气侵入乳孔,均可使乳络郁滞不通,化热成痈。第28题 A1 天台乌药散的组成中不含A. 巴豆、川楝子B. 青皮、槟榔C. 当归、肉桂D. 小茴香、木香E. 乌药、槟榔 答案:C解析:天台乌药散药用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第29题 A1 气随津脱理论基础是A. 气能化津B. 气能生血C. 津血同源D. 津能载气E. 气能摄津 答案:D解析:津液是气运行的载体之一。在血脉之外,气的运行必须依附于津液,否则也会使气漂浮失散而无所归,故说津能载气。因此,津液的丢失,必定导致气的损耗,

13、例如暑热病证,不仅伤津耗液,而且气亦随汗液外泄,出现少气懒言、体倦乏力的气虚表现。而当大汗、大吐、大泻等津液大量丢失时,气亦随之大量外脱,称之为“气随津脱”。第30题 A1 不属于阴阳基本内容的是A. 对立制约B. 互根互用C. 阴静阳动D. 相互转化E. 消长平衡 答案:C解析: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和阴阳自和与平衡。第31题 A1 麻黄汤与桂枝汤证的主要区别A. 恶寒与恶风B. 喘逆与鼻鸣干呕C. 无汗与有汗D. 脉浮紧与浮缓E. 风寒表实与风寒表虚证 答案:E解析:麻黄汤证为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证为外感风寒表虚证。第32题

14、A1 司下肢运动的经脉是A. 任脉B. 阴阳跷脉C. 阴阳维脉D. 督脉E. 冲脉 答案:B解析:阴阳跷脉具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的功能。第33题 A1 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属于子满的病因病机A. 肾阳不足B. 素体脾虚C. 孕后过食生冷D. 脾阳受损E. 湿聚胞中 答案:A解析:子满多由脾胃虚弱,脏腑之间有停水,而挟以妊娠所致,以脾虚为主,素体脾虚,或孕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劳倦忧思伤脾,脾虚益甚,土不制水,水停胞中,发为子满。第34题 A1 治疗小儿脾寒气滞型夜啼的首选方是A. 乌药散B. 理中汤C. 香砂六君子汤D. 温脾汤E. 吴茱萸汤 答案:A解析:小儿脾寒气滞型夜啼的首选方是乌

15、药散,治以温脾散寒,行气止痛。第35题 A1 关于经络的概念描述错误的是A. 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B. 运行全身气血C. 联络脏腑肢节D. 沟通上下内外E. 无固定的循行路径 答案:E解析: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其作用包括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第36题 A1 感冒的病机以何为主A. 肺失宣降B. 肺气失宣C. 卫表不和D. 营卫不和E. 肺卫不固 答案:C解析: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随即出现卫表不和及上焦肺系症状。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第37题 A1 以下项目中不属喘的特征者为A. 呼吸困难B.

16、鼻翼扇动C. 张口抬肩D. 难以平卧E. 喉中痰鸣 答案:E解析:喘证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第38题 A1 下列既不是带下过多常见证型,又不是带下过少常见证型的是A. 阴虚夹湿B. 肾阳虚C. 热毒蕴结D. 肝郁气滞E. 肝肾亏损 答案:D解析:带下过多的常见证型是脾虚、肾阳虚、阴虚夹湿、湿热下注、热毒蕴结;带下过少的常见证型有肝肾亏损、血枯瘀阻。第39题 A1 血府逐瘀汤用于A. 阴虚血燥闭经B. 痰湿阻滞闭经C. 肾气亏损闭经D. 寒湿凝滞闭经E. 气滞血瘀闭经 答案:E解析:血府逐瘀汤理气活血、祛瘀通经,用于气滞血瘀闭经。第40题 A1

17、使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邪正盛衰变化是A. 邪正相持B. 正盛邪退C. 正虚邪恋D. 邪去正虚E. 邪盛正衰 答案:C解析:若正气大虚,余邪未尽,或邪气深伏伤正,正气无力驱尽病邪,致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称为正虚邪恋。第41题 A1 治疗产后血虚身痛的代表方剂是A. 归脾汤B. 当归地黄饮C. 黄芪桂枝五物汤D. 当归芍药散E. 当归生姜羊肉汤 答案:C解析:血虚型产后身痛治宜养血益气、温经通络,代表方剂是黄芪桂枝五物汤。第42题 A1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治疗咳血的主要方法A. 补肺益气B. 清热润肺C. 泻肝宁络D. 滋阴降火E. 凉血止血 答案:A解析:燥热伤肺证咳血治宜清热润肺,宁络

18、止血;肝火犯肺证咳血治宜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阴虚肺热证咳血治宜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第43题 A1 小儿泄泻的病因包括A. 感受风寒B. 内伤饮食C. 脾胃虚弱D. 感受时邪E. 以上都是 答案:E解析: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第44题 A1 哪项是正常妊娠脉象A. 阳搏阴别B. 滑疾流利C. 滑利而尺脉按之不绝D. 手少阴脉动甚E. 以上都是 答案:C解析:妊娠脉滑轻取流利,中取鼓指,重按不绝。第45题 A1 治疗肾阴虚型经断复来的代表方剂是A. 顺经汤B. 一贯煎C. 知柏地黄丸D. 滋血汤E. 清血养阴汤 答案:C解析:肾阴虚型经断复来方用知柏地黄丸,治以

19、滋阴清热,安冲止血。第46题 A1 在下列病证中,哪一病证多属湿邪为患A. 热入血室B. 产后发热C. 痛经D. 癥瘕E. 带下病 答案:E解析:湿为有形之邪,随着湿邪留滞的部位、时间不同,分别发生经行浮肿、经行泄泻、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带下病、子肿、子满、产后身痛、不孕症等。第47题 A1 舌菌相当于西医的哪种疾病A. 舌癌B. 唇癌C. 鼻咽癌D. 甲状腺癌E. 口腔粘膜白斑 答案:A解析:舌岩是发生于舌部的恶性肿物,因其形状如菌状,故又有舌菌之名称。本病西医称舌癌。第48题 A1 颜面疔疮治宜下列何法为主A. 散风清热B. 泻火解毒C. 凉血清热D. 清热解毒E. 和营解毒 答案:D解

20、析:颜面疔疮内治以清热解毒为大法,火毒炽盛证宜凉血清热解毒。第49题 A1 犀角地黄汤中丹皮、赤芍的主要配伍意义是A.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B. 清热解毒C. 凉血散瘀D. 凉血解毒E. 凉血止血 答案:A解析:犀角地黄汤中用苦微寒之赤芍与辛苦微寒之丹皮共为佐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功。第50题 A1 指纹从虎口到食指端,可分为三关,下列哪项顺序正确A. 命关、气关、风关B. 气关、命关、风关C. 气关、风关、命关D. 风关、气关、命关E. 风关、命关、气关 答案:D解析:指纹分三关,自虎口向指端,第1节为风关,第2节为气关,第3节为命关。第51题 A1 蛔虫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其疼痛

21、部位主要在A. 痛无定处B. 胃脘部C. 脐周部D. 左下腹E. 右下腹 答案:C解析:蛔虫病以脐周疼痛、时作时止、饮食异常、大便下虫、或粪便镜检有蛔虫卵为主要特征。第52题 A1 痹的病名最早见于A. 难经B. 伤寒论C. 金匮要略D. 外台秘要E. 内经 答案:E解析:内经提出了痹之病名,而且对其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转归、预后等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第53题 A1 哮喘的主要病机是A. 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管挛急狭窄B. 外邪犯肺,肺失宣肃C. 肺肾气虚,肾不纳气D. 胸阳不振,水气凌心E.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答案:A解析:哮病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

22、,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第54题 A1 带下过少的主要病机是A. 血虚B. 瘀阻C. 津液损伤D. 阴液不足E. 肾阴虚 答案:D解析:带下过少的主要病机是阴液不足,不能润泽阴户。第55题 A1 子痰初起内治宜用A. 透脓散B. 五味消毒饮C. 黄连解毒汤D. 阳和汤E. 滋阴除湿汤 答案:D解析:子痰初起硬结期,属浊痰凝结证,方用阳和汤。第56题 A1 具有“温化痰饮”功用的方剂是A. 苓桂术甘汤B. 二陈汤C. 温胆汤D. 瓜蒌薤白白酒汤E. 小陷胸汤 答案:A解析:苓桂术甘汤的功用是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

23、饮。第57题 A1 由白术、芍药、陈皮、防风组成的方剂名为A. 四逆散B. 痛泻要方C. 芍药汤D. 健脾丸E. 四物汤 答案:B解析:痛泻要方药用炒白术,炒白芍药,炒陈皮,防风。第58题 A1 纳少,厌食油腻,黄疸胁痛,身热不扬,证属A. 肝脾不调B. 肝胆湿热C. 肝胃不和D. 肝火炽盛E. 湿热蕴脾 答案:B解析:肝胆湿热证指湿热内蕴,肝胆疏泄失常,以身目发黄、胁肋胀痛等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第59题 A1 郄穴一共有A. 12个B. 14个C. 16个D. 18个E. 24个 答案:C解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共16个。第

24、60题 A1 耳穴的分布规律,正确的是A. 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B. 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甲C. 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在耳甲D. 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屏,与内脏相应的穴位在耳甲,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E. 以上均不是 答案:C解析:根据耳穴分布图,与头面对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居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第61题 A1 行气与利水法并用的理论依据是A. 气能生津B. 气能行津C.

25、气能摄津D. 津能载气E. 以上均非 答案:B解析:气是津液在体内正常输布运行的动力,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故行气药常与利水药配伍,以提高疗效。第62题 A1 针灸治疗腰痛的主穴是A. 委中、昆仑、太溪B. 阿是穴、肾俞、太溪C. 阿是穴、大肠俞、委中D. 阿是穴、背俞、太溪E. 命门、昆仑、委中 答案:C解析:针灸治疗腰痛的主穴是阿是穴、大肠俞、委中。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委中为足太阳经穴,“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第63题 A1 肺胀病的特点除下列哪一项外均是A. 病程长B. 时轻时重C. 反复性D. 发作性E. 病久累及多脏器 答案:

26、D解析:肺胀的特点为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难愈,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第64题 A1 虚寒型肺痿可选用A. 苓桂术甘汤B. 理中汤C. 甘草干姜汤D. 炙甘草汤E. 生脉散 答案:C解析:虚寒型肺痿证机为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方用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第65题 A1 烧伤后壮热烦渴,躁动不安,口干唇焦。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等,其证属A. 火热伤阴证B. 阴伤阳脱证C. 火毒内陷证D. 气血两伤证E. 脾胃虚弱证 答案:C解析:辨证为火毒内陷证。烧伤后热毒炽盛,体表大面积创面存在,全身抵抗力下降,火毒内陷,内攻脏腑,症见壮热烦渴,躁动不安,口干唇焦,舌质红

27、、苔黄燥,脉弦数。第66题 A1 窦道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 肾气亏虚B. 肝郁气滞C. 外感寒邪D. 气血凝滞E. 正气内虚 答案:D解析:窦道多由手术创伤,或局部残留异物,或兼有邪毒侵袭,导致局部气血凝滞,蕴蒸化脓,溃破成漏。第67题 A1 结节疼痛,中医辨证多属A. 风湿郁阻B. 血虚风燥C. 气血凝滞D. 热毒炽盛E. 肝肾不足 答案:C解析:痛是气血凝滞、阻塞不通的反映。第68题 A1 由龟板、白芍、黄芩、黄柏、香附、椿根皮组成的方剂名为A. 大补阴丸B. 虎潜丸C. 玉女煎D. 固冲汤E. 固经丸 答案:E解析:固经丸药用炒黄芩、炒白芍、炙龟板、炒黄柏、椿树根皮、香附。第69题 A1

28、 组成中不含牛膝的方剂是A. 济生肾气丸B. 玉女煎C. 济川煎D. 镇肝熄风汤E. 清胃散 答案:E解析:清胃散方用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第70题 A1 不属于“正治法”的是A. 治寒以热B. 治热以寒C. 用热远寒D. 热者寒之E. 实则泻之 答案:C解析:正治主要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第71题 A1 “客主人”是指A. 上关B. 下关C. 太阳D. 头维E. 颊车 答案:A解析:客主人:即上关穴,当耳前颧弓上缘。第72题 A1 应与经间期出血相鉴别的疾病是A. 月经先期B. 经乱C. 经期延长D. 胎漏E. 激经 答案:A解析:经间期出血应与月经先期相

29、鉴别。月经先期的出血时间非经间期,个别也有恰在经间期这一时间段出现周期提前,经量正常或时多时少,基础体温由高温下降呈低温开始时出血;而经间期出血较月经量少,出血时间规律地发生于基础体温低高温交替时,发生出血。第73题 A1 丹痧的好发年龄是A. 1岁左右B. 25岁C. 28岁D. 310岁E. 任何年龄 答案:C解析:丹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8岁儿童发病率较高。第74题 A1 发生积滞最常见的年龄段是多见于A. 婴幼儿B. 青春期C. 幼童D. 新生儿E. 学龄儿童 答案:A解析:积滞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为多见。第75题 A1 适用于“土壅木郁”证的治则是A. 抑强为主B. 扶弱为主

30、C. 补母为主D. 泻子为主E. 以上都不是 答案:A解析:抑强,适用于相克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木本克土,若土气壅滞,或脾胃湿热或寒湿壅脾,不但不受木之所克,反而侮木,致使肝气不得疏达,称为“土壅木郁”,治疗应以运脾祛邪除湿为主。抑其强者,则其弱者机能自然易于恢复。第76题 A1 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从前往后为A. 厥阴、少阳、太阴B. 少阴、太阴、厥阴C. 太阴、厥阴、少阴D. 厥阴、太阴、少阴E. 太阴、少阴、厥阴 答案:C解析:手足三阴经在四肢的排列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第77题 A1 既能利水通淋,又能利湿退黄的药物是A. 车前子B. 泽泻C. 金钱草D. 木通E.

31、茯苓 答案:C解析:金钱草具有利湿退黄,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湿热黄疸,石淋、热淋。第78题 A1 麦门冬汤中配伍半夏的意义在于A. 和胃降逆B. 降逆化痰C. 化痰散结D. 散结除痞E. 燥湿化痰 答案:B解析:麦门冬汤中佐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温燥之品,但用量很轻,与大剂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第79题 A1 腕掌横纹中点处,当掌长伸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腧穴是A. 神门B. 阳溪C. 太渊D. 大陵E. 阳池 答案:D解析:大陵在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第80题 A1 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的是A.

32、 少海B. 小海C. 大井D. 阳谷E. 肘尖 答案:B解析:小海的定位是屈肘,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第81题 A1 在辨斑疹中,下列哪项不是“斑”的特点A. 大小不一B. 片状或点状C. 红色或紫色D. 不高出皮肤E. 压之褪色 答案:E解析:斑指皮肤黏膜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铺于皮肤,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的症状。第82题 A1 紫癜早期治宜A. 活血化瘀B. 疏风清热C. 补气摄血D. 养阴清热E. 清热凉血 答案:E解析:紫癜早期由风热之邪外感,内窜血络所致。治以疏风散邪,清热凉血。第83题 A1 使用蒲黄宜A. 先煎B. 后下C. 另服D. 包煎E. 久煎 答案:D

33、解析:蒲黄为香蒲科多年生沼生草本狭叶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应包煎。第84题 A1 下列穴位中治疗痛经应首选A. 上髎B. 次髎C. 中髎D. 下髎E. 足三里 答案:B解析:次髎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病证,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第85题 A1 通常的八法不包括A. 补法B. 泻法C. 汗法D. 吐法E. 消法 答案:B解析:程国彭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说:“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第86题 A1 不含有麝香的方剂是A. 苏合香丸B. 回阳救急汤C. 至宝丹D. 安宫牛黄丸E. 阳和汤 答案:E解析:阳和汤药用熟地黄、麻黄

34、、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生甘草、炮姜炭,不含有麝香。第87题 A1 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发有定时,此为A. 表寒证B. 热入血室C. 阳明病D. 少阳病E. 疟疾 答案:E解析: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发作,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的症状,常见于疟疾。因疟邪侵入人体,潜伏于半表半里的膜原部位,入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故恶寒战栗与高热交替出现,休作有时。第88题 A1 手太阴肺经在何处交于何经A. 在足大趾端交于足太阴脾经B. 在食指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C. 在足大趾交于足厥阴肝经D. 在无名指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E. 在小指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答案:B解析: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交接手阳明大肠

35、经。第89题 A1 肝经在循行中,未与以下何脏腑发生联系A. 肺B. 心C. 肝D. 胃E. 胆 答案:B解析:灵枢: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夹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第90题 A1 劳神过度,临床多见症状是A. 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B. 气少力衰,神疲消瘦C. 腰酸腿软,精神萎靡D. 动则心悸,气喘汗出E. 以上均非 答案:A解析:劳神过度,又称“心劳”。指长期用脑过度

36、,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由于心藏神,脾主思,血是神志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故用神过度,长思久虑,则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以致心神失养,神志不宁而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和脾失健运而纳少、腹胀、便溏、消瘦等。第91题 A1 妇人脏躁病在A. 心肾脾B. 肝脾肾C. 肺脾肾D. 心肺肾E. 心肝肾 答案:A解析:妇人脏躁为内伤虚证,病在心脾肾。第92题 A1 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但不超过A. 12天B. 2周C. 18天D. 3周E. l0天 答案:B解析: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或淋沥2周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第93题 A1 胎黄的发病与下列哪一脏腑无关A. 肝B.

37、胆C. 胃D. 肾E. 脾 答案:D解析: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第94题 A1 带下过多治疗以哪项为主A. 补肾B. 清热C. 疏肝D. 除湿E. 健脾 答案:D解析:湿邪是导致带下过多的主要原因,治疗以除湿为主。第95题 A1 以下哪项不属于脱疽的临床鉴别诊断A. 雷诺病B.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C. 糖尿病性坏疽D. 下肢静脉曲张E.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答案:D解析:脱疽的鉴别诊断包括:1.三种脱疽的临床鉴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2.与雷诺综合征鉴别。第96题 A1 下列关于肉瘿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是甲状腺恶性肿瘤B. 是甲状腺良性肿瘤C. 好发于女青年及中

38、年人D. 可发于颈前喉结两侧E. 可发于颈前喉结一侧 答案:A解析:肉瘿的临床特点是颈前喉结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发展缓慢。好发于青年女性及中年人。相当于西医的甲状腺瘤或囊肿,属甲状腺的良性肿瘤。第97题 A1 风热袭表所致表热证的脉象是A. 浮缓B. 滑数C. 洪数D. 浮紧E. 浮数 答案:E解析:浮数脉多见于风热袭表的表热证。第98题 A1 “少气”又称A. 上气B. 短气C. 气微D. 噫气E. 哕 答案:C解析:少气又称气微,指呼吸微弱而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言语无力的症状。第99题 A1 导致“至虚有盛候”的病机主要是A. 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退,

39、邪气亢盛B. 脏腑气血虚极,运化无力,外现实象C. 阴精和阳气衰竭,外邪侵袭D. 脏腑功能减退,饮食积聚E. 内生五邪之病理反映 答案:B解析:真虚假实:是指病机的本质为“虚”,但表现出“实”的临床假象。一般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故真虚假实证又称为“至虚有盛候”。第100题 A1 精的本始含义是指A. 生殖之精B. 水谷之精C. 血液津液D. 脏腑之精E. 基本物质 答案:E解析:精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第101题 A1 皮疹消退后,有色素沉着,并见糠麸样脱屑的是A. 风疹B. 奶疹C. 丹痧D. 麻疹E. 风

40、痧 答案:D解析:麻疹疹透后身热渐退,皮疹收没,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第102题 A1 根据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其先后顺序是A. 出、入、离、合B. 入、出、合、离C. 离、合、出、入D. 离、入、出、合E. 离、出、入、合 答案:D解析: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第103题 A1 自汗的病机大多是A. 气虚B. 阴虚C. 血虚D. 气滞E. 痰盛 答案:A解析: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第104题 A1 治疗肾虚型胎动不安

41、的代表方剂是A. 举元煎B. 保阴煎C. 苎根汤D. 加味圣愈汤E. 寿胎丸 答案:E解析:胎动不安肾虚证,治宜补肾健脾,益气安胎,方选寿胎丸加减。第105题 A1 经前小腹灼热疼痛拒按,经色紫黯,质稠有块,带下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是A. 清热活血,化瘀止痛B.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C. 清热解毒,除湿止带D. 清热除湿,化瘀止带E. 清热凉血,化瘀止痛 答案:B解析:辨病辨证为湿热瘀阻型痛经,治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第106题 A1 肛周脓肿火毒炽盛型应用何法治之A. 清热解毒透脓B. 清热解毒C. 养阴清热解毒D. 清热泻火解表E. 泻肝清热 答案:A解析:肛周脓肿火毒炽盛型治法为清热解毒透脓,方用透脓散。第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