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技术交底(共24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343990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轨道技术交底(共2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轨道技术交底(共2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轨道技术交底(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技术交底(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铁路*标轨道设计技术交底*铺架指挥部2009年8月*铁路轨道设计交底一、工程设计范围:*。(不含*站(K502+850DK504+700)1、增建第二线及既有线改建段:*北至*(DK485+500DK502+850)下行线K491+220.33K491+473.65、491+909.96K492+142.92、K493+747.58K493+360.60、K494+327.43K494+543.15四段拆除既有轨道,按新建标准换铺无缝线路。 2、新建双线段:*(DK504+700DK774+600) 二、主要技术标准:(一)设计说明:1、正线数目:*北至*增建第二线

2、,新建下行(左线)重车方向采用重型轨道标准,预留特重型轨道标准,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上行轻车方向对既有线改建段采用次重型轨道标准,预留重型轨道标准,不改建段维持原状。*至*新建双线地段,不含*站(K502+850DK504+700)正线轨道采用重型轨道标准,预留特重型轨道标准,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甘泉至*既有线保留,主要技术标准维持现状。2、轨道铺设标准:备注:短轨铺设时,采用50钢轨,相应采用I型弹条扣件,换铺长轨时换成型弹条;3、设计时速及最小曲线半径: *北至*增建第二线地段,既有线原则上维持现状,120km/h;增建第二线为160km/h。*至*新建双线,160km/h,预

3、留200km/h条件。最小曲线半径:160km/h地段一般2000m,困难1600m;预留200km/h条件地段一般3500m,困难2800m.(二)正线轨道设计 *8北至*增建二线地段,下行重车方向采用重型轨道标准,预留特重型轨道标准条件,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上行轻车方向,对既有线改建时采用次重型轨道标准,预留重型轨道标准条件,不改建地段维持现状。*至*新建双线设计,采用重型轨道标准,预留特重型轨道标准,一次性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1、钢轨及配件 (1)钢轨 新建及增建正线地段无缝线路采用尺长100m,60kg/m U71Mn无孔新钢轨,长度大于1000m的隧道内采用全长淬火无孔新轨。厂焊

4、长钢轨为500mm(设计顶锻量按20mm考虑,长钢轨为499.84m),运往铺架现场焊接成设计的单元轨节长度,最后再焊接锁定成跨区间无缝线路。(2)轨枕及扣件除道岔铺设混凝土岔枕外,全线铺设2.6m长a型有挡肩混凝土枕,在需要铺设护轮轨的地段铺设新型桥枕,每公里铺设1667根(间距600mm)。配套使用弹条型扣件。钢轨下采用静刚度为5580 kN/mm的橡胶垫板,60-10-17型,厚10mm。 2、道床:(1)正线有碴轨道道床均采用一级碎石道碴。道床施工应按分层摊铺、分层补碴、分层起道碾压和动力稳定等工序进行。道碴材质为满足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2008的一级碎石道砟。底碴底砟为满足

5、铁路碎石道床底砟TB/T2897的级配碎石 (2)道床设计: *北至*段增建二线正线单线道床顶面宽度3.4m,道床边坡坡率1:1.75,砟肩堆高15cm。路基地段采用双层道床,底砟厚20cm,面碴厚30cm;桥隧地段采用单层碎石道床一级道砟,厚35cm。道床顶面高度应与轨枕中部顶面平齐,岔枕、桥枕等其他类型轨枕地段的道床顶面高度应低于轨枕承轨槽面3cm。*至*段新建双线正线单线道床顶面宽度3.4m,道床边坡坡率1:1.75,砟肩堆高15cm,双线道床顶面宽度按照单线设计。土质路基(含软质岩石路堑)地段采用单层道床,厚30cm;硬质岩石路堑、桥隧地段采用单层碎石道床一级道砟,厚35cm。道床顶面

6、高度应与轨枕中部顶面平齐,岔枕、桥枕等其他类型轨枕地段的道床顶面高度应低于轨枕承轨槽面3cm。 (3)道床厚度表 3、曲线超高设置: 曲线最大超高150mm,采用抬高外轨的方法设置,新建线路超高设置按下式计算:h=7.6V2max/R(mm)Vmax路段设计速度目标值(km/h)R曲线半径(m)备注:*北至*增建第二线、*至*8新建双线按160Km/h计算超高 曲线超高过渡应在缓和曲线全场范围内过渡,超高递变率2 4、轨道施工要求:有碴轨道静态平顺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1 轨道静态平顺度(mm) 项目高低轨向水平扭曲(基长6.25m)轨距120km/h V 160km/h4444+4,-

7、2100km/h V120km/h4444+6,-2测量弦长10m有碴轨道曲线静态圆顺度应符合表4-2的规定表2-2 曲线轨道静态圆顺度(mm) 曲线半径(m)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圆曲线正矢连续差圆曲线最大最小正矢差缓和曲线圆曲线800R160034471600R28002346280035001234测量弦长20m测量位置钢轨头部内侧面下16mm处有碴轨道动态平顺度应符合表2-3的规定表2-3 轨道动态平顺度项 目平顺度超 限 等 级级级级高低(mm)561015轨向(mm)45812轨距(mm)+5,-2+6,-4+10,-7+15,-8水平(mm)561014扭曲(mm)(基长2.4m)

8、(基长2.4m)45812车体垂向加速度(g)(g)0.100.100.150.20车体垂向加速度(g)(g)0.060.060.100.15注:1、表中轨道不平顺偏差限值为轨道不平顺实际幅值的半峰值;2、道岔直股轨道不平顺按表评判;3、管理波长为10m;4、平顺度为轨道结构的标准值;5、超限等级为轨道动态评定标准,级每处扣1分,级每处扣5分,级每处扣100分,其轨道每千米扣分总数为各级、各项扣分总和;合格扣分总数在300分以内;不合格扣分总数在301分以上。 有碴轨道道床参数指标符合表2-4 规定: 钢轨焊接接头平直度应符合表2-5的规定。表2-5 焊接接头平直度标准(mm/m)项目120k

9、m/h V200km/hV120km/h轨顶面+0.3,-0+0.3,-0轨头内侧工作面+0.3,-00.3轨底面+0.5,-0+0.5,-05、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料: 增建二线及新建双线全线型弹条扣件,不需要设防爬设备;*进站前R=600曲线安装绝缘规矩杆,每25米10根。 正线无缝线路轨道常备料应满足下表要求:(三)既有线改造设计。 *北至*既有线为上行轻车方向,对既有线(DK485+680IIDyK494+880)改建采用次重型轨道标准,铺设有缝线路,预留重型轨道标准,不改建段维持原状。1、钢轨及配件 改建地段钢轨采用定尺长25m,50kg/m U71Mn有孔新钢轨,长度大于1000m的

10、隧道内采用全长淬火有孔新轨。曲线地段内侧钢轨采用厂制标准缩短轨。接头采用双头式六孔夹板、10.9级接头螺栓、10级螺母、高强度平垫圈。绝缘接头采用普通机械绝缘接头。2、轨枕及扣配件除铺设道岔范围内的岔枕外,铺设2.6m长a型有挡肩混凝土枕,在需要铺设护轮轨的地段铺设新型桥枕,每公里铺设1680根。使用弹条型扣件。中间扣件使用A型弹条,接头用20号轨距挡板时采用B型弹条。钢轨下采用静刚度为90130kN/mm的橡胶垫板。50-10-9型,厚10mm。3、道床 (1)采用1级碎石道碴,道碴材质为满足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2008的一级碎石道砟。底碴底砟为满足铁路碎石道床底砟TB/T2897

11、的级配碎石。 (2)道床设计 道床顶面宽度3.1m,道床边坡坡率1:1.75。路基地段采用双层道床,底砟厚20cm,面砟厚25cm;桥隧地段采用单层碎石道床一级道砟,厚30cm。道床顶面高度应与轨枕中部顶面平齐,岔枕、桥枕等其他类型轨枕地段的道床顶面高度应低于轨枕承轨槽面3cm。 (3)道床厚度表 4、曲线超高设计 曲线最大超高150mm,采用抬高外轨的方法设置,改建段按新铺线路设置超高,按下式计算:h=7.6V2max/R(mm)Vmax路段设计速度目标值(km/h)R曲线半径(m)备注:*北至*既有线改造段按120km/h计算超高 曲线超高过渡应在缓和曲线全场范围内过渡,超高递变率2 5、

12、轨道施工要求: 既有线改造轨道施工除应满足表2-1、2-2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表要求: 表2-6 100km/hV120km/h轨道动态平顺度项 目平顺度超 限 等 级级级级高低(mm)781220轨向(mm)781016轨距(mm)+7,-5+8,-6+12,-8+20,-10水平(mm)781218扭曲(mm)(基长2.4m)(基长2.4m)781014车体垂向加速度(g)0.100.100.150.20车体垂向加速度(g)0.060.060.100.156、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料 (1)改建段全段采用弹条扣件,不设放爬支撑 (2)轨道常备料应满足下表要求:三、无缝线路设置要求: 1. 无缝

13、线路缓冲区采用25m,60kg/m U71Mn有孔新钢轨。缓冲区设置3对同类型钢轨,缓冲区第一轨缝(长钢轨尽头第一个轨缝)为6mm,其余轨缝为8mm。接头采用对接式,采用双头式六孔夹板、10.9级接头螺栓、10级螺母、高强度平垫圈。无缝线路绝缘接头采用现场粘接式常温固化胶接绝缘接头。2.无缝线路单元轨节长度及布置单元轨节一般为10002000m,最短不小于200m。长大桥梁及两端线路护轨梭头范围之内或长度大于1000m的隧道内单独设计为一个或数个单元轨节;无缝道岔按一个单元轨节设计。在隧道进出口,当洞内外锁定轨温差超过5时,设置过渡单元轨节。单元轨节始、终端左右股钢轨接头相错量不应大于100m

14、m,曲线内股长出部分应据掉。绝缘接头采用现场粘接常温固化胶接绝缘接头,左右两股钢轨的绝缘接头应尽可能对称。胶结绝缘接头距轨枕边缘不小于100mm。3.锁定轨温:相邻单元轨节间的锁定轨温差不大于5,左右股锁定轨温差不大于3,同一区间内单元轨节的最高与最低锁定轨温差不大于10。隧道地段、桥梁地段的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宜与两端无缝线路的设计锁定轨温一致,最低不应低于洞外锁定轨温10。在隧道进出口,当洞内外锁定轨温差超过5时,设置过渡单元轨节。隧道口附近200m范围内轨温过渡区段根据计算加强锁定。(1)主要气象资料表 项目地名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榆林8.1-

15、8.9-20.132.3*9.7-6.4-25.439.7渭南11.2-0.5-16.742.2 (2)根据沿线所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将全线划分为三个温区,锁定轨温设计如下:*北至*隧道出口(K483+500DK603+500)为第一温区,总长约120km,设计锁定轨温235;桑树湾隧道出口至庆兴隧道出口(DK603+500DK701+500)为第二温区,总长约98km,设计锁定轨温275;庆兴隧道出口至*进站端(DK701+500K774+600)为第三温区,总长约50.6km,设计锁定轨温305。4.桥上无缝线路 需设置小阻力扣件地段采用弹条型扣件(图号为研线0602,弹条采用X2型,轨

16、下采用复核垫板CRP5型)。钢轨伸缩器采用曲线型单向(研线TF9912)或双向(研线TF9922)伸缩器,伸缩器钢轨材质应与所连接的正线钢轨材质相同。5.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按照单元轨节设置,桩间距离不大于500m。在无缝线路长钢轨的尽头以及距离尽头100m处增设一对位移观测桩。单组无缝道岔设5对位移观测桩,岔头、岔尾各设一对,在间隔铁或者限位器处设置一对,距离道岔前后50m处各设一对;多组道岔设置基本与单组道岔相同,当道岔间距不足50m时可省掉中间观测桩。 * * * * * * * * * * 500m 500m 500m 500m 图中:“*”表示位移观测桩,“”表示单元

17、轨节始端或终端图5-1 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位置图 A B C * * * * * * * * 50m * * 50m 图5-2 单组道岔位移观测桩设置图跨区间无缝线路、区间无缝线路的长轨条起、终点,以及距长轨条起终点100m位置应各设1对位移观测桩。长大隧道的隧道口;长大桥梁两端;调节器基本轨接头和距离基本轨接头100150m处各增设一对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有条件时可与线路基桩合并设置,或设置在线路两侧的固定构筑物上。在单元轨节两端就位后立即进行标记,标记应明显、耐久、可靠。6.钢轨焊接工地焊接钢轨应采用气压焊,焊接接头的力学指标应满足TB1632质量检验标准。所有焊接接头

18、必须进行轨底打磨处理,焊接接头平直度标准应满足下表的要求。项目120km/h V200km/hV120km/h轨顶面+0.3,-0+0.3,-0轨头内侧工作面+0.3,-00.3轨底面+0.5,-0+0.5,-08.轨道施工应满足表2-1、2-2、2-3的要求四、无碴轨道*双线隧道、*双线隧道和*双线隧道内铺设双块式无砟轨道。1. 钢轨及配件钢轨:采用60kg/m,100m定尺长U71Mn全长淬火钢轨,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远期预留换铺75kg/m钢轨条件。2过渡段过渡段:总长45m,其中有砟轨道范围内20m,无砟轨道内范围25m。在线路基本轨之间设置50kg/m辅助轨,长度25m,辅助轨与

19、基本轨间净距500mm。其中有砟轨道范围内20m,无砟轨道范围内5m。20m有砟轨道范围铺设新型混凝土桥枕(专线3448-),辅助轨安装固定采用桥枕扣件(专线3448-)。3.曲线超高设置 按最高行车速度200km/h设置曲线超高。新九燕山隧道进口R=2800m曲线超高设计为80mm,出口R=4000m曲线超高设计为55mm;桐木石、庆兴隧道出口R=2800曲线超高设计为80mm。超高在道床板上设置,超高过渡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线性过渡。4.钢轨焊接 工地焊接钢轨采用气压焊。 5.无咋轨道静态平顺度满足下表要求:无碴轨道静态平顺度(mm)项目高低轨向水平轨距V200km/h2211测量弦长10

20、m五、站场设计 *北至*段新建车站六个(*、*、*、*、*、*),正线采用60kg/m钢轨无缝线路,铺设型砼枕;到发线及其他次要站线采用50kg/m钢轨,新型砼枕,铺设有缝线路。车站内有桥梁地段铺设新砼桥枕,铺设标准与正线相同。 1、钢轨 到发线及其他、次要站线采用50kg/m,25m(或12.5m)标准长度钢轨,接头采用双头式六孔夹板、10.9级接头螺栓、10级螺母、高强度平垫圈。不同类型钢轨连接采用异型钢轨连接。 2、枕木及配件 到发线及其他、次要站线采用新型钢筋砼枕,1520根/km,配套采用I型弹条扣件,钢轨下采用静刚度为90130kN/mm的橡胶垫板。50-10-9型,厚10mm。

21、3、道岔 新增道岔*至*段正线采用60kg/m-1/12提速道岔(专线GLC(06)(01),到发线及其他站线,次要站线采用50kg/m混凝土枕道岔。甘泉北车站内铺设一组50kg/m-1/12间距5m交叉渡线(专线(01)7659-I)一组,富县东车站铺设60kg/m-1/12间距5m交叉渡线(专线7623)一组。 4、道床 道碴材质为满足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2008的一级碎石道砟。底碴底砟为满足铁路碎石道床底砟TB/T2897的级配碎石;到发线非渗水土路基双层道床采用20/20cm、单层采用35cm,石质、渗水土路基25cm;其它站线非渗水土路基25cm,石质、渗水土路基20cm;

22、次要站线20cm。5、曲线设置 站线的曲线可不设缓和曲线,到发线上的曲线地段和连接曲线宜设置曲线超高,曲线超高采用抬高外轨的方法设置;曲线地段超高可采用20mm,连接曲线超高可采用15mm。6、轨道常备料 轨道常备料应满足下表要求: 五、护轮轨铺设:(一)铺设护轮轨地段:(1)特大及大、中桥(位于列车速度120km/h及以上区段、桥长50m及以下的有砟桥,可不铺设);(2)跨越铁路、重要公路和城市交通要道的立交桥上;(3)双线桥的两线、多线桥上的各线按上述第(1)、(2)项办理,但多线框架桥可只在两外侧线路上铺设。(4)轨道中心至立交桥支柱的距离小于3m时,立交桥下的轨道上; (5)墙顶高出地

23、面2m且连续长度大于10m和墙趾下为悬崖陡坎或地面横坡陡于1:1、连续长度大于20m的山坡,以上路基地段及其两端各5m的范围内,应在靠山一侧铺设单侧护轨。(7)特大及大、中桥(位于列车速度120km/h及以上区段、桥长50m及以下的有砟桥,可不铺设);(二)铺设护轮轨地段采用新型混凝土桥枕(专线3448-)。桥用梭头枕木采用新式的4根配置。(三)护轨应伸出桥台挡碴墙不小于6m,然后弯曲交汇于线路中心,梭头尖端超出台尾不小于2m。(四)护轮轨顶面不应高出基本轨顶面5mm,也不应低于25mm。六、施工注意事项(一)施工过渡*北至*段新建线路与既有线交叉干扰,改建工程严重干扰既有线运营,设计中采取修

24、建通过正式运营列车便线进行过渡。*进站前需先预铺钟张下行线,再拆除既有线进行路基处理施工,邻近既有线施工为以上两段工程最大特点。因此必须加强营业线施工安全措施。1、线路拨接考虑利用“天窗”时间进行。并与信号、电化、通信等专业同时施工。施工时需有工务、电务、车务等有关运营单位人员配合。必须确保运营与施工的安全。2、施工单位在铺轨前应做好中线测量和各种准备工作。特别是在线路换边地段,绕行线起终点以及长钢轨拨接地段应在各项准备工作齐全后在“天窗”时间内有序地进行施工,在“天窗”结束前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3、长钢轨拨接地段施工应当选择气温适宜的时间进行。施工前有计划的进行应力释放的分段锯口。严格按照铁

25、工务铁路线路维修规则和线路设备大修规则办理。4、新铺线路开通前应按先开通后提速的有关要求进行预先大机捣固或压道和沉落整修,对换边拨接地段应作加强沉落整修;对无条件预先压道的线路,经静态检验合格,可不压道先开通,开通24小时经过规定的慢行和施工单位整修达到验标标准规定的行车速度后,由运营单位接管。 (二)施工注意事项 1、无缝线路的铺设应符合铁路轨道施工规范、无缝线路铺设养护维修办法(TB2098)的相关规定,路基和轨道施工应严格按照无缝线路要求的相关规定执行。同时应收集既有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等资料,以利对施工资料的修正。2、不同施工单位交接处应加强沟通,协助施工锁定轨温,满足相邻轨节和区间内锁

26、定轨温差的要求。3、要点和开天窗施工地段,应合理组织和安排施工进度,防止对上道工序及相邻工程造成破坏。施工中应加强安全防护并积极与相关专业协调。施工中要确保轨道电路不能中断,确保列车运行和施工安全。4、既有非改建地段旧轨条间和既有轨条与新铺钢轨(包括新铺正线道岔)间焊连时,轨条的选配和焊接须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施工时应满足无缝线路作业轨温条件,保证作业中及作业后轨道的稳定,尤其是气温较高时。5、桥上无缝线路与桥梁两端路基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无缝道岔,与两端区间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以及新旧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应尽量保持一致。6、形成区间或跨区间无缝线路时、施工锁定轨温与设计锁定轨温不符时、轨道横向拨移

27、小于2.0m的地段改建时、以及既有无缝线路与新铺无缝线路连接时均应做好应力放散工作。7、无缝线路在新旧路基搭接地带的路基和道床应加强碾压和夯实,并在该地带预设缓冲区,待路基稳定后再焊接成区间无缝线路。8、无缝道岔焊接时应使限位器子、母块严格居中布置,尖轨方正。限位器、间隔铁及扣件螺栓扭矩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尽可能减小与相邻轨节的铺设轨温差。岔后侧股基本轨轨缝后50m范围内道床铺设应达到正线道床铺设标准。无缝道岔的施工和养护时道床应充分压实、饱满,确保岔区道床阻力满足要求。9、对桥梁地段桥台尾附近的路基和道床应充分加强碾压和夯实,严格控制该地带的道床和基础沉降。10、隧道两端洞口外的道碴应加强捣固

28、。确保达到规范要求的道床状态参数指标。11、为保证轨道的平顺性,应在道床达到稳定阶段后对钢轨进行预打磨。123、加强设有小阻力扣件或伸缩调节器的特殊桥梁(三汇镇渠江三线特大桥及肖家湾渠江双线特大桥)无缝线路的监测工作,对桥梁墩台受力变形、梁轨相对位移、道床状态等进行定期观测。14、无缝线路正式开通前,要对轨道平顺性、轨道状态进行检测。只有达到开通速度要求标准时才能开通运行。15、其余未尽事宜按相关规定执行。(三)运营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及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相关规定的要求。1、加强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确

29、保铁路运输和营业线施工安全。营业线施工必须把确保行车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行车组织、设备管理等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影响营业线设备稳定、使用和行车安全的施工,必须纳入天窗,对影响行车和施工安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强化管理,确保行车和施工安全。2、营业线施工必须坚持运输、施工兼顾的原则,切实加强施工组织和施工期间的运输组织。积极推广使用先进的施工机具和科学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作业效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各项施工。3、要点和开天窗施工地段,应合理组织,确保施工进度及

30、列车运行安全。4、在施工前要求有经业主或路局有关部门审查签认的既有车站或区间封锁拨接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有与工务、电务及行车部门签订好施工安全协议。5、施工时,严格执行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文)相关规定。附件:(一)无缝线路钢轨和位移观测桩设置及标记示意图无缝线路钢轨和位移观测桩设置及标记示意图500500500500注:图中“”表示位移观测桩,“”表示单元轨节始端或终端。下同图1 区间无缝线路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设置图(单位:m)L5005005005002020图2 长大桥上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设置图(单位:m)L(L-200)/2100100(L-

31、200)/2图3 普通无缝线路单元轨节位移观测桩设置图(单位:m)注:图中A、B、C分别表示道岔前端、限位器、道岔后端的对应位置设置位移观测桩。下同。图4 单组道岔位移观测桩设置图(单位:m)注:当L50m时,可不在中间设置位移观测桩。图5 多组焊联道岔位移观测桩设置图(单位:m)图6 位移观测桩设置及制作示意图(单位:mm)注:1、观测桩圆钢十字丝槽口应与钢轨红白油漆分界线对应;2、锁定日期、锁定轨温标记以及观测桩编号均用红色油漆标明;3、观测桩编号为“No.123-02”,123代表对应位置单元轨节的编号,02代表该单元轨节内位移观测桩的编号。所有编号均按线路里程方向进行。(二)采用的规范

32、、图集一览表序号图 号图 名附注1TB10082-2005铁路轨道设计规范2GB2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3铁运(2007)243号关于印发铁路桥梁护轮轨暂行规定的通知4铁建设函【2005】285号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5铁建函【2007】227号关于包西铁路通道大保当至*段初步设计的批复6TB10413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7铁建设函【2005】754号铁路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8铁建设函2003205号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9TB/T2975胶接绝缘接头技术条件10TB163291钢轨焊接接头技术条件11TB/T2493线路及信号标志12

33、TB/T2493线路及信号标志(TB/T2493)13专线3448-I新型混凝土桥枕14专线335160kg/m钢轨用弹条型扣件15专线335260kg/m钢轨用弹条型扣件铺设图16专线3388型预应力混凝土枕铺设图17TB1495.1-84弹条I型扣件组装和配置18专线8028线路及信号标志图集19GLC(06)(01)60kg/m钢轨12号可动心轨单开道岔铺设图20专线4257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铺设图21CZ2209A50kg/m钢轨9号单开道岔铺设图22专线762360kg/m钢轨12号5m间距交叉渡线铺设图23专线(01)7659-I50kg/m钢轨12号5m间距交叉渡线铺设图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