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货物贸易.ppt

上传人:阿宝 文档编号:1730904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货物贸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8、货物贸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货物贸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货物贸易.ppt(3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 中国货物贸易,第一节 中国货物出口贸易概述第二节 中国出口商品战略的演变第三节 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概述第四节 进口商品战略第五节 中国货物贸易方式等第六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本章的重点内容:中国货物贸易方式;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特点本章的难点内容:中国货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货物贸易定义:货物贸易是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在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又称有形商品贸易。国际贸易商品共分为10大类。,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饮料及烟类(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主要

2、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机械及运输设备(7)杂项制品(8)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9)一般把1-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把5-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第五章和第六章 中国货物贸易第二节 中国货物出口贸易概述,出口贸易的意义:1 是中国发展对外经贸事业的物质基础。2 可以促进国民经济进步。3 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4 有利于创造我国经济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节 中国货物出口贸易概述,一、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发展(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 (1950-1978)建国初期,出口货源十分有限,主要是农副土特产及原料。1956年,增加了轻纺织品的出口等。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出口贸易出现了较大波动。,(

3、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发展 (1978-2001)1. 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达到2492亿美元,相当于1978年的25.5倍。2. 出口依存度提高1980年仅为6%,1998年和1999年分别达到19.1%和18.5%,2000年更高,达23.1%。,(三)入世后中国货物出口贸易的发展 1 中国货物出口贸易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增长较快入世以来中国出口贸易高速发展,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出口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从2002年至2006年,平均年出口增长率高达29.60%。2007 年出口额为12180 亿美元,2008年出口额为14285.5亿美元,增长17.2

4、%。2009年,出口总额12016.6亿美元,下降16.0%。2010年,出口15779.3亿美元,增长31.3%。2011年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2012年,出口20489.3亿美元,增长7.9%;2013年,出口额2.21万亿美元。,2 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稳步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1-11月,机电产品出口增长7.9%,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7.3%,连续19年保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地位。而且,随着技术升级与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高。此外,初级产品出口比重继续下降,1-11月份增长6.2%,比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低2.1个百分点,占我国出口总值比重为4

5、.8%。,3 从贸易国看,港台增速突出,其他贸易伙伴除东盟出口相对景气外表现均不乐观 2013年上半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巴西。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之和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72.5%,与2012年同期的72.7%相比,占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贸易增速方面,我国同东盟、香港和台湾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2.2%、40.2%和34.8%,高于同期8.6%的进出口平均增速;同美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增速相对平缓,均低于整体水平;在欧盟、日本持续下跌之外,俄罗斯和巴西这些新兴市场也加入了负增长行列。,2013年上半年我国前十贸易伙伴

6、进出口情况,4 贸易方式持续得到优化2013年1-11月,我国贸易方式结构继续改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9.2%,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占我外贸总值52.8%;加工贸易进出口仅增长0.8%,占比32.6%,比重继续回落。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价值链配置中正在由前期加工装备为主的低附加值环节向研发设计、创立品牌等产业链的高端环节延伸.,5. 民营企业贸易日趋活跃近年来,我国逐步转变了外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局面,市场主体表现日趋活跃。去年1-11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幅同比提高21.9%,高出外贸总体增速14.2个百分点,对进出口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6 区域结

7、构更趋平衡东部地区进出口平稳增长,中西部地区出口活跃。2013年1-11月,东部地区进出口总值增长6.9%,占进出口总值的86.4%。从出口方面来看,中西部地区的湖南、江西、河南和湖北等省份的出口增速分别为26.3%、18.6%、17.9%和17.9%,明显高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区域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第二节 中国出口商品战略的演变,出口商品战略是一国根据本国在一定时期内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状况和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对出口商品构成所做出的战略性安排。不同历史时期制定不同的出口商品战略:1.“六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1981-1985)初级产品出口放在第一位,轻纺产品出口放在第二位,

8、以满足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需要。,2. “七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1986-1990)初级产品贸易趋于萎缩,制成品贸易增长加速。纺织品成为我国最大宗出口商品,同时机电产品及一些高科技产品出口也有了一定的发展。3. “八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1991-1995)逐步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第二个转变,即由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到“八五”计划末,机电产品已取代轻纺织品,成为我国最大宗出口商品。,4. “九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1996-2000)国际贸易中机电产品仍迅速增长,其中尤其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增长更快。我国制定了“以质取胜”为

9、核心的出口商品战略。5. “十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2000-2005)基本实现外经贸发展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提高的根本性转变。目标: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800亿美元,在出口比重中占到50%,高科技产品出口达到600亿美元,在出口中比重达到20%左右。,6. “十一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2006-2010)根据“十一五”规划的指导精神,我国这一时期出口商品战略的内容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商品出口;支持自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10、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严格执行劳动、安全、环保标准,完善出口成本构成;提高加工贸易行业准入标准,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发展,规范加工贸易管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7. “十二五”计划时期的出口商品战略 (2010-2015)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先进技术向生产成果转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兴出口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扩大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节能环保产品出口。鼓励自有品牌、自有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战略性

11、新兴产业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促进出口发展的措施,1.对外贸易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2. 对外贸易中的信贷、保险、出口退税3. 对外贸易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出口发展的措施,4. 对中小企业的促进措施5. 民族自治地方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对外贸易6. 其他出口促进措施,第三节 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概述,一、 发展进口贸易的意义(一) 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二)能够促进贸易的持续和稳定发展。(三)能够丰富中国市场商品结构。(四) 能够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五)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二、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发展(一)进口贸易额不断增长 197

12、9年进口额为156.8亿美元,1988年突破500亿美元,1993年突破1000亿 美元,1998年进口比1978年增长了近12倍,年均递增14.5%。进入21世纪, 中国的进口贸易高速增长,2002年至2010年,中国进口规模增长3.7倍,在 全球位次由第6位上升至第2位,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进口贸易大国, 2012年前三季度进口13470.8亿美元,增长4.8%.2013年前三季度,进口 14455亿美元,增长7.3%。,(二)进口商品结构不断完善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进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大约为40%,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约为60%。2013年 中国政府继续加大进口促进力度,财政专项进

13、口贴息资金规模比上年增长12%,带动了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前三季度,机电产品进口6252.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口4172.4亿美元,分别增长8.7%和14.1%,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6和7.7个百分点。,(三) 中国进口商品的来源国长期以来,中国进口来源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中国从该地区的进口在中国总进口中的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2000年的62.8%上升到2006年的66.4%,但2007年2012年(1-9)月有所下降,2012年(1-9)月比重为56%;欧洲和美洲位列次席,2012年(1-9)月比重分别为16%和8.5%。拉美、非洲、大洋洲的比重与2006

14、年相比有所上升,分别为7%、6.4%、5.1% 。,(四) 中国进口贸易主体的构成情况外资企业进口在中国进口总额中的比重逐渐增大。国有企业进口份额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外资企业进口在中国进口总额中的比重逐渐增大,2000年的52.1%增加到2006年的59.7%。近些年略有下降,2012(1-9)比重达到48.1%。而国有企业的进口份额则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由2001年的42.5%下降到2012(1-9)的27.6%。民营企业进口比重则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1.4%上升到2012(1-9)的24%。,第四节 进口商品战略,含义根据国内生产、消费的需要,对一定时期进口商品的构成所作的战略性规划。

15、 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国内急需短缺物质、软件等,进口结构比较稳定。,“十二五”规划进口商品战略的主要内容2011年3月制定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进口商品战略的内容是:“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优化贸易收支结构。发挥我国巨大市场规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完善重要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机制,有效利用国际资源。”,进口战略的实施:引导进口结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保障重要战略物质的进口安全;完善进口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16、防御进口风险,第五节 中国货物贸易方式的分类,一 一般贸易 一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单纯或绝大部分使用本国资源和原材料进行生产和出口的贸易活动。二 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料、零部件、包装物等,利用国内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制成品后复出口并获得相应利润的经营活动,通常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方式。,来料加工: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料、零部件、包装物等,按照外商提出的规格、质量和技术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加工成制成品或半成品,交由外商销售,加工厂不负责盈亏,只收取加工费。进料加工: 国内企业够如国外的原料、零部件、包装物等,利用国内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产品出口

17、,并获得相应的利润。,三 其他贸易方式:易货贸易注:一般贸易比重提升和加工贸易转型加快表明,贸易结构呈现显著优化。,第六节 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国/地区一产品出口额占该产品世界出口额的比例与该国/地区总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额比例的比较。该指标反映国家/地区一产品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对世界重量波动的影响。一般说来,若RCA1,说明具有比较优势,越大说明优势越强;若0RCA1,说明具有比较劣势,越接近于0则劣势越大。,二、相对贸易优势指数(RTA) 相对贸易优势数指显示性出口优势指数与现实性进口优势指数之差。反映国家/地区一产品贸易水平的相对优势,考虑到了同一产品的进口情况。当RTA 0时,表示该国/地区在该产品贸易中有显性比较优势,反之则有显性比较劣势。,三、贸易竞争指数(TC) 贸易竞争指数指一产品的净出口与该产品进出口总额之比,也称贸易专业化指数,或贸易分工指数。作为贸易总额的一个相对值,可以较好地表示一个国家/地区的该产品是净进口或是净出口,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的波动。,19962006年中、美、德、日四国对外贸易RCA指数比较,19962006年中、美、德、日四国对外贸易RTA指数比较,19962006年中、美、德、日四国对外贸易TC指数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