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心理学》(共13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17307805 上传时间:2022-05-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心理学》(共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心理学》(共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心理学》(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心理学》(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安徽省高等学校岗前培训课程2009年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 学 大 纲发布时间:2011-4-10 15:14:22安徽省高等学校岗前培训课程2009年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 学 大 纲说 明 部 分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作为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各级各类教育。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人才,以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任务。为能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必须有一大批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敬业爱岗、业务精深、了解学生的大学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高等教育活动中来。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在高校都受过良

2、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但很少系统地学习过高等教育心理学,往往对高等学校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缺乏深刻的了解,不能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普遍缺乏必要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不能自觉地运用其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教育心理学对教师有效

3、地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也可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广大高校教师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教育过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心理科学的指导下,在独立学习和自我培养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由此,我们认为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高等学校岗前培训的课程,其主要作用在于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地熟悉和适应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二、本大纲编写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本大纲是在安徽省高师中心于2009年7月28-30日组织的安徽省高校教师培

4、训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教材内容以及2005年编制的原高等教育心理学大纲精神要求,由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蚌埠医学院、皖西学院、安徽工业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宿州学院、安徽理工大学、黄山学院、巢湖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池州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各位专家共同研讨、创作而成。大纲的编写指导思想是: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教学,高效求实,保证高等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质量。本大纲编写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求实创新。三、教学内容和时数讲授内容共有十一章,总学时为36学时。具体内容与学时分布见正文。正文内容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

5、概述(4学时)一、本章重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二、本章的难点心理学的发展三、教学要点第一章 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1)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1) 一、心理学的含义(1) 二、心理学的任务(4) 三、心理学的内容(5) 四、心理学的发展(6) 第二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11)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定位(11)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14)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5) 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方法与意义(16)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方法(16)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20)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3学时)一、本章

6、重点教师角色的含义;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教师专业素质二、本章的难点教师专业素质三、教学要点第二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24) 第一节 教师心理概述(24) 一、教师角色的含义(24) 二、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27) 第二节 教师专业素质(31) 一、教学效能感(31) 二、教学反思(34)三、教学监控能力(37)四、教育机智(41)五、教师胜任力(43) 第三节 教师成长与发展(44)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44) 二、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45) 三、专家教师的特征(49) 四、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51)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2学时)(讲授+自学讨论)第三章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5

7、4)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54)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54)二、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55)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57)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58) 第二节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60 一、大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60) 二、大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61)三、大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62)四、大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62)第三节 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64)一、大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64)二、大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69)三、大学生人生观发展的特点(71)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4学时)一、本章重点学习的含义;学习的特征;学习的分类;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二、本章的

8、难点学习的基本理论三、教学要点第四章 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74) 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74) 一、学习的含义(74) 二学习的特征(76) 三、学习的分类(77) 第二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78)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78)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79) 三、学习的建构理论(82) 四,学习的人本理论(83)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84) 一、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84) 二、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85) 第五章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3学时)一、本章重点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学习动机的种类;学习动机的特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二、本章的难点学习动机理论三、教学要点第五章 大

9、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87)动机的含义(87)二、学习动机的功能与结构(89)三、学习动机的种类(91)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93)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96) 一、强化学习理论(96) 二、成就动机理论196 三、归因理论(97)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99)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99) 二、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99)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99) 四、进行恰当的表扬与批评(100) 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100) 六、开展适当的竞赛(100) 七,科学设计任务难度(101)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3学时)一、本章重点

10、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的促进二、本章的难点学习迁移理论三、教学要点第六章 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及其促进(103)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103)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103) 二、学习迁移的类型(104)三、学习迁移的过程(105)四、迁移的意义(107)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108) 一、形式训练说 (109) 二、共同要素说 (109) 三、概括说 (109) 四、关系转换说 (110) 五、同化说 (111) 六、产生式说 (111) 七、意义建构说 (112)八、经验整合说 (113)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迁移的促进(113) 一、学习迁移的形成条件(113二学习迁移的促进(

11、115)第七章 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学习(2学时)(讲授+自学讨论)第七章 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学习(120) 第一节 大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概述 (120) 一、知识的表征(120)二、技能的表征(129)第二节 大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一般过程(133)一、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条件(134)二、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条件(138)第三节 大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的指导(143)一、大学生知识学习的指导(143)二、大学生技能学习的指导(145)第四节 大学生学习策略及其训练(147)一、学习策略概述(147)二、学习策略理论(150)三、大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155)第八章

12、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3学时)一、本章重点问题和问题解决;创造和创造力;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二、本章的难点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三、教学要点 第八章 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172) 第一节 问题解决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72)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172) 二、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84) 第二节 创造力及其培养(188)一、创造与创造力(188)二、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196)第九章 大学生的品德与自我意识及其培养(4学时)一、本章重点品德的含义;品德的心理结构;大学生品德的培养与提高;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功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二、本章的难点品德发展理论三、教学

13、要点第九章 大学生的品德与自我意识及其培养(207)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228) 一、品德的含义(207)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209) 三、品德发展理论(212) 第二节 大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培养(216) 一、大学生品德的形成(216)二、大学生品德的培养与提高(219)第三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224) 一、自我意识的概述(224)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230)第十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3学时)一、本章重点人际交往的含义;人际交往的阶段;人际交往的功能;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二、本章的难点人际交往理沦三、教学要点

14、第十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234)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234)一、人际交往的含义(234) 二、人际交往的阶段(235)三、人际交往的功能(236)四、人际交往的原则(238)五、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239)第二节 学校人际交往概述(242)一、学校人际交往的含义(242)二、师生关系(245)三、同学关系(249)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适(252)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252)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艺术(253)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与调适(255)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4学时)一、本章重点健康与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15、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二、本章的难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分析三、教学要点 第十一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259)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259)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259)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262)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分析 (265)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265)二、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268)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274)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77)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77)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78)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82)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

16、心理学2、教师角色3、教学风格4、自我效能感5、教学效能感6、动机与学习动机7、学习迁移8、问题解决9、自我意识10、心理健康教育11、教师期望效应12、教学监控能力13、教师胜任力14、教学反思15、学习16、创造力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18、人际交往二、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2简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3简述学习的作用。4简述大学生学习特点。5简述学习动机的功能。6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7简述创造力的影响因素。8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有哪些?9简述凯尔曼的品德形成理论。10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11简述自我意识发展。12简述自我意识的功能。13

17、试述人际交往的功能。14试述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15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6、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17、试述心理健康的标准。18、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论述题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述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意识完善?2、创造性的实质是什么?大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那些?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移?4、结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试述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5、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6、根据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谈谈如何进行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7、通过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谈谈学习它的

18、现实意义。8、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适方法。四、辨析题(附答题要点)1、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答:这种说法不正确。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

19、掌握心理健康知识。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答:这种说法不全面。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两方面。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答:不正确。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除了教学者的角色外,还应包括朋友、管理员角色;心理辅导人员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等。4、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严格说来,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并不存在本质区

20、别。答:错误,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它是一个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它以语言为中介;是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而以上特点动物的学习都不具备。5、要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有效的还是靠高额奖学金、评优、推荐直升研究生等外部刺激。答:这种说法较片面。题中所列的均属于外部动机,它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可能只对少数较为优秀的学生有较大作用,多数普通学生难以实现这些目标。而且外部动机往往不能持久,遇到挫折就可能气馁。所以教学中不能忽视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如大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对学科的热爱等,这些

21、动机更为持久,也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6、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答;这种说法不恰当。学习活动必须有动机推动,一般而言,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如果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学习效果。根据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应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而不是动机水平越高越好。7、 “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答:有道理。人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学习迁移,即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骑自行车与骑摩托车之间存在相同因素,因此在掌握了

22、骑自行车的技术后,再学习骑摩托车就发生了迁移,学习就变得容易了。8、从学习迁移的角度看,“温故知新”属于顺向迁移。答:正确。“温故知新”是指通过复习以往所学知识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根据学习迁移的观点,这是一种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9、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答:不全面。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如果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问题,定势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就可能是一种束缚,使得思维受到旧框架的限制而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10、我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在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方面明显不足,这与缺乏创造的环境有很大关

23、系。答:正确。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管理得过紧、束缚得过严、包办代替得过多。主要表现在:必修课太多、课时安排过满、理论知识繁难偏旧、考试内容死板、考试形式单一等多方面。因此,当务之急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他们创造力发挥的环境。11、学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答:这种说法较武断。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一贯的作弊行为,才能认为该学生确实存在品德问题。而学生偶尔一次的考试作弊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不一定就是品德问题,不能因此就将其一棍子打死

24、,必须联系以往行为表现深入分析。12、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 答:错误。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它经历了从道德观念到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评价的过程。道德观念是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道德概念、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道德评价则是道德认识的具体化过程。13、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形、性格特点的认识。答:这种说法不全面。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部分。题中所说的主要为自我认识方面,它除了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的认识外,还包括对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个体产生一定的自我体验,如自尊或自卑

25、,自豪或内疚。而自我调控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最主要方面。14、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是指个体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和谐的统一。答:正确。这种情况称为“自我肯定型”,即坚持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不断与发展的理想自我保持动态一致。15、有人喜欢在人际交往中夸赞对方,这属于阿谀奉承,不值得提倡。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赞美对方便是其中之一。人的本性都是喜欢受人夸奖的,通过适当的赞美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和谐的环境,还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强信心。而且根据交互的原则,还能引来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与欣赏,这对个体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都有好处。当然如果是一味的脱离实际的称赞,则又另当别论。16、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或是健康的,或是存在心理疾病的,二者必居其一。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极,它们是一种相对关系,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而且有相当多的人介于健康与不健康的状态之中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